CN210116550U - 副车架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副车架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16550U
CN210116550U CN201920428908.0U CN201920428908U CN210116550U CN 210116550 U CN210116550 U CN 210116550U CN 201920428908 U CN201920428908 U CN 201920428908U CN 210116550 U CN210116550 U CN 2101165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avity
mainboard
main plate
cross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2890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建勇
陈伟
王万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2890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165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165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165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副车架和车辆,该副车架包括上主板(11)、下主板(12),以及设置于上主板(11)和下主板(12)之间空腔中的横梁(2),横梁(2)包括固定在空腔中的横梁本体(21),以及多根穿过横梁本体(21)分别与上主板(11)和下主板(12)固定连接的连接杆(22)。这样,在上主板(11)和下主板(12)的空腔中增设横梁(2),且横梁(2)中设置有多根连接杆(22),能够提高副车架整体的模态和刚度,提升整车的NVH性能,可在乘用车中广泛应用。

Description

副车架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底盘车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副车架和车辆。
背景技术
副车架作为前后车桥的骨架,必须具有足够的模态和刚度。蝶形副车架是麦弗逊式前悬架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主体结构由上钣金和下钣金焊接而成,结构简单且工艺成熟,在乘用车中广泛应用。但是,由于上钣金和下钣金面积较大,形成的空腔较大,影响副车架整体的模态和刚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副车架,该副车架具有较高的模态和刚度,提升整车的NVH性能。
本公开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本公开提供的副车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副车架,包括上主板、下主板,以及设置于所述上主板和所述下主板之间空腔中的横梁,所述横梁包括固定在所述空腔中的横梁本体,以及多根穿过所述横梁本体分别与所述上主板和所述下主板固定连接的连接杆。
可选地,所述横梁本体包括相互对接以形成型腔的横梁上板和横梁下板,所述横梁上板和所述横梁下板上分别形成多个通孔,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型腔且由所述通孔中伸出。
可选地,所述上主板和所述下主板上分别形成有多个与所述通孔位置相对应的焊接定位孔。
可选地,所述上主板和所述下主板上还分别形成有多个用于与所述横梁搭接焊接的长条孔,所述长条孔为两排且与所述焊接定位孔交替设置。
可选地,所述通孔为向所述型腔内部凹陷的第一阶梯孔,所述焊接定位孔为向外凸出的第二阶梯孔。
可选地,所述横梁固定在所述空腔的中间位置且沿横向延伸至所述上主板和所述下主板的侧壁上。
可选地,多根所述连接杆沿所述横梁本体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横梁上板和所述横梁下板的横截面形成为U形结构,所述横梁上板和所述横梁下板包括平行设置的板本体和用于相对接的搭接边。
可选地,所述上主板和所述下主板分别形成为蝶形结构,且其四个角上分别形成有用于与摆臂相连接的安装孔。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副车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上主板和下主板的空腔中增设横梁,且横梁中设置有多根连接杆,能够提高副车架整体的模态和刚度,提升整车的NVH性能,可在乘用车中广泛应用。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副车架的爆炸图;
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副车架中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副车架中上主板或下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副车架中横梁上板或横梁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副车架中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 上主板 12 下主板
110 焊接定位孔 111 长条孔
112 安装孔 2 横梁
21 横梁本体 22 连接杆
211 横梁上板 212 横梁下板
210 通孔 213 搭接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在本公开提供的副车架正常安装的情况下定义的,具体可参考图2 所示的图面方向,“前”、“后”是指相对于车辆的行驶方向而言的,“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此外,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另外,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副车架,该副车架包括上主板11、下主板12,以及设置于上主板11和下主板12之间空腔中的横梁2,其中,横梁2包括固定在空腔中的横梁本体21,以及多根穿过横梁本体21分别与上主板11和下主板12固定连接的连接杆22。需要说明的是,横梁2可以为固定在空腔中的一根或平行设置地多根,可根据不同车型的模态要求对横梁 2的数量和位置进行相关设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上主板11和下主板12的空腔中增设横梁2,且横梁2中设置多根连接杆22,能够提高副车架整体的模态和刚度,提升整车的NVH性能,可在乘用车中广泛应用。
蝶形副车架是麦弗逊式前悬架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在本公开中,如图 1和图4所示,上主板11和下主板12可以分别形成为蝶形结构,且其四个角上分别形成有用于与摆臂相连接的安装孔112,安装孔112包括两个位于前方的摆臂前衬套安装孔和两个位于后方的摆臂后衬套安装孔,以实现副车架和摆臂的连接装配,这里,“前”、“后”是指在本公开提供的副车架正常安装的情况下,具体可参考图面的上方为“前”,图面的下方为“后”。
具体地,在本公开中,横梁2可以固定在空腔的中间位置且沿横向延伸至上主板11和下主板12的侧壁上,这样,横梁2整体可以对空腔中易变形位置进行有效地支撑,防止发生变形,有效提升副车架的模态。多根连接杆 22沿横梁本体21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这样,作用在副车架上的作用力可均匀分散作用在横梁2的不同位置处,使横梁2整体受力均衡,避免发生弯折。
作为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横梁本体21包括相互对接以形成型腔的横梁上板211和横梁下板212,横梁上板211和横梁下板 212上分别形成多个通孔210,连接杆22穿过型腔且由通孔210中伸出。横梁本体21可以为实体结构,也可以为本公开提供的由横梁上板211和横梁下板212对接形成的型腔结构,在保证提升模态的同时可降低副车架整体的重量,实现轻量化设计。连接杆22的穿过型腔且由通孔210中伸出,分别与上主板11和下主板12固定连接,可实现横梁2在空腔中位置的固定。
横梁2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空腔中,为实现横梁2的焊接定位,如图1和图4所示,上主板11和下主板12上分别形成有多个与通孔210位置相对应的焊接定位孔110,这样,通孔210与焊接定位孔110对齐后,连接杆22由上至下依次穿过上主板11的焊接定位孔110、空腔、横梁上板211 的通孔210、横梁本体21的型腔、横梁下板212的通孔210以及下主板12 的焊接定位孔110,便可实现横梁本体21的定位。
进一步地,在本公开中,横梁本体21与上主板11、下主板12分别采用塞焊的方式固定,如图1和图4所示,上主板11和下主板12上还分别形成有多个用于与横梁2搭接焊接的长条孔111,长条孔111为两排且与焊接定位孔110交替设置,即,在长条孔111处,可实现横梁本体21和上主板11、下主板12的搭接固定,可根据横梁本体21的形状对长条孔111的排布方式和数量进行设定,保证横梁本体21与上主板11、下主板12的连接强度。
如图4和图5所示,通孔210可以为向型腔内部凹陷的第一阶梯孔,焊接定位孔110可以为向外凸出的第二阶梯孔,可实现通孔210和焊接定位孔 110与连接杆22的配合,避免连接杆22在相应的孔中产生晃动,同时在进行焊接作业时,通孔210和焊接定位孔110之间形成的空间可用于容纳焊接熔填物,以保证焊接强度。
如图5所示,横梁上板211和横梁下板212的横截面可以形成为U形结构,横梁上板211和横梁下板212包括平行设置的板本体和用于相对接的搭接边213。可根据空腔的高度对搭接边213的高度进行设计,保证横梁上板 211的板本体和上主板11贴合设置,横梁下板212的板本体和下主板12贴合设置,从而保证横梁2对空腔的支撑作用。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文介绍的副车架,该车辆具有上述副车架的所有有益效果,此处不做过多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副车架,包括上主板(11)、下主板(12),以及设置于所述上主板(11)和所述下主板(12)之间空腔中的横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2)包括固定在所述空腔中的横梁本体(21),以及多根穿过所述横梁本体(21)分别与所述上主板(11)和所述下主板(12)固定连接的连接杆(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本体(21)包括相互对接以形成型腔的横梁上板(211)和横梁下板(212),所述横梁上板(211)和所述横梁下板(212)上分别形成多个通孔(210),所述连接杆(22)穿过所述型腔且由所述通孔(210)中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主板(11)和所述下主板(12)上分别形成有多个与所述通孔(210)位置相对应的焊接定位孔(1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主板(11)和所述下主板(12)上还分别形成有多个用于与所述横梁(2)搭接焊接的长条孔(111),所述长条孔(111)为两排且与所述焊接定位孔(110)交替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10)为向所述型腔内部凹陷的第一阶梯孔,所述焊接定位孔(110)为向外凸出的第二阶梯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2)固定在所述空腔的中间位置且沿横向延伸至所述上主板(11)和所述下主板(12)的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连接杆(22)沿所述横梁本体(21)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上板(211)和所述横梁下板(212)的横截面形成为U形结构,所述横梁上板(211)和所述横梁下板(212)包括平行设置的板本体和用于相对接的搭接边(21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主板(11)和所述下主板(12)分别形成为蝶形结构,且其四个角上分别形成有用于与摆臂相连接的安装孔(112)。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副车架。
CN201920428908.0U 2019-03-29 2019-03-29 副车架和车辆 Active CN2101165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28908.0U CN210116550U (zh) 2019-03-29 2019-03-29 副车架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28908.0U CN210116550U (zh) 2019-03-29 2019-03-29 副车架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16550U true CN210116550U (zh) 2020-02-28

Family

ID=69612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28908.0U Active CN210116550U (zh) 2019-03-29 2019-03-29 副车架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165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91584B (zh) 车辆的前部本体结构
CN108349536B (zh) 后副车架结构
CN106494510A (zh) 一种车架以及载货汽车
CN110435765B (zh) 前副车架和汽车
CN100396531C (zh) 车架
CN201305035Y (zh) 汽车后地板前下横梁总成
US11447184B2 (en) Vehicle body lower structure
CN104249776B (zh) 车体横梁结构
CN210116550U (zh) 副车架和车辆
CN209921435U (zh) D柱上接头结构
CN109131570A (zh) 后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CN210653310U (zh) 一种副车架前束杆支架结构和一种汽车
JP6973104B2 (ja)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CN110588798A (zh) 后缓震座及汽车
CN205916199U (zh) 顶盖横梁总成及车辆
CN110962942A (zh) 一种下车体后部框架组件
CN209814099U (zh) 一种前副车架
CN213292425U (zh) 矿用宽体自卸车的平衡轴横梁结构及矿用宽体自卸车
CN210734292U (zh) 发动机悬置兜梁总成
CN209852426U (zh) 一种框式副车架
CN211167091U (zh) 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CN206344877U (zh) 一种车架以及载货汽车
JP4729016B2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CN209972577U (zh) 副车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4161474U (zh) 起重机车架和具有该起重机车架的起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