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52426U - 一种框式副车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框式副车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852426U CN209852426U CN201822267949.4U CN201822267949U CN209852426U CN 209852426 U CN209852426 U CN 209852426U CN 201822267949 U CN201822267949 U CN 201822267949U CN 209852426 U CN209852426 U CN 20985242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rtical wall
- wall
- plate
- extension plate
-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框式副车架,包括前梁、后梁以及两侧纵梁,上述前梁连接在两根纵梁的前端,而后梁连接在两根纵梁的后端,上述后梁由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前后拼合而成,该第一板体包括第一竖壁,第二板体包括第二竖壁,该第一竖壁和第二竖壁间隔相对设置,且第一竖壁上侧缘的中部朝第二竖壁方向延伸由第一延伸板,第二竖壁上侧缘的中部朝第一竖壁方向延伸有第二延伸板,该第一延伸板与第二延伸板的自由端上下重叠并形成焊接缝。本实用新型中的副车架的后梁结构简单,减少了材料的浪费,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并且与传统结构相比,减少了焊接的工序,因而使得焊接产生的变形变小,可行性提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框式副车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框式副车架。
背景技术
副车架是前后车桥的骨架,是汽车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需要为悬架零部件、转向部件、动力总成部件等提供安装支架以及安装所需要的空间。在一些结构复杂的车型上,为了平衡各零部件的安装支架及安装空间,副车架的结构会存在较多的弯拱,设计出来的纵梁往往存在较大的弯曲,设计的后梁需要提供摆臂的安装及其满足强度需求。现有的副车架后梁搭接结构存在以下问题:(1)后梁搭接结构由三块冲压板焊接而成,即有前板、后板以及加强板三块冲压板焊接而成,这也会存在材料浪费的问题,尤其是左右两块大的冲压板,材料利用率较低;(2)需要对左右两侧进行焊接,焊接工序长,变形量大,可控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材料利用率高且焊接工序少的框式副车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框式副车架,包括前梁、后梁以及两侧纵梁,上述前梁连接在两根纵梁的前端,而后梁连接在两根纵梁的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梁由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前后拼合而成,该第一板体包括第一竖壁,第二板体包括第二竖壁,该第一竖壁和第二竖壁间隔相对设置,且第一竖壁上侧缘的中部朝第二竖壁方向延伸由第一延伸板,第二竖壁上侧缘的中部朝第一竖壁方向延伸有第二延伸板,该第一延伸板与第二延伸板的自由端上下重叠并形成焊接缝。
为使第一延伸板和第二延伸板之间的焊接处更加稳固,所述第一延伸板位于第一竖壁上侧缘的最低处,同样地,所述第二延伸板位于第二竖壁上侧缘的最低处。
为使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结构更加稳固,所述第一竖壁位于上述第一延伸板两侧的上侧缘分别向背离第二竖壁的方向翻折而形成第一翻边,同样地,所述第二竖壁位于上述第二延伸板两侧的上侧缘分别向背离第二竖壁的方向翻折而形成第二翻边。
为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基础上节省材料,同时使得后梁与两侧纵梁形成稳定的焊接连接,所述第一板体还包括第一横壁,第二板体包括第二横壁,该第一横壁与第二横壁相对设置,且第一横壁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朝向第二横壁的第一缺口,第二横壁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朝向第一横壁并与上述第一缺口一一对应的第二缺口,位于中部的第一缺口与对应的第二缺口拼合成长条孔,而位于两侧的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的外侧端分别向外延伸而形成用来与纵梁的外侧面焊接的焊接耳。
为实现对弹簧臂的安装,所述第一延伸板两侧的第一竖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弹簧臂的第一安装位,同样地,第二延伸板两侧的第二竖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安置弹簧臂的第二安装位,且各第一安装位以第一延伸板为中心对称设置并分别位于第一竖壁的最高处,各第二安装位以第二延伸板为中心对称设置并分别位于第二竖壁的最高处。
为便于副车架与车身的固定,各所述纵梁位于上述后梁后侧的部分分别朝外弯折,且各纵梁的后端部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车身固定的固定位。
为便于外倾臂和前束臂的安装,各所述纵梁的前端部分别焊接在前梁的相应处,各纵梁与前梁的连接处的上端面上分别固定有用于安装外倾臂的第一安装座,而各纵梁与前梁的连接处的下端面上分别固定有用于安装前束臂的第二安装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框式副车架由前梁、后梁以及两侧纵梁组成,传统的后梁结构由前板、后板以及加强板三块板焊接而成,其中纵梁的上部在加强板与前板和后板之间均具有焊接缝。而本实用新型中纵梁由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组成,且纵梁的上部仅在第一板体的第一延伸板和第二板体的第二延伸板之间具有焊接缝,可见与传统的后梁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副车架的后梁结构简单,减少了材料的浪费,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并且与传统的后梁相比,减少了焊接的工序,因而使得焊接产生的变形变小,可行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框式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梁的结构分解图;
图4为图3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4所示,一种框式副车架,包括前梁1、后梁2以及两侧纵梁3,上述前梁 1连接在两根纵梁3的前端,而后梁2连接在两根纵梁3的后端。上述后梁2由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前后拼合而成,该第一板体21包括第一竖壁211,第二板体22包括第二竖壁221,该第一竖壁211和第二竖壁221间隔相对设置,且第一竖壁211上侧缘的中部朝第二竖壁221方向延伸由第一延伸板213,第二竖壁221上侧缘的中部朝第一竖壁211方向延伸有第二延伸板223,该第一延伸板213与第二延伸板223的自由端上下重叠并形成焊接缝。
传统的后梁结构由前板、后板以及加强板三块板焊接而成,其中纵梁的上部在加强板与前板和后板之间均具有焊接缝。而本实用新型中纵梁3由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 22组成,且纵梁3的上部仅在第一板体21的第一延伸板213和第二板体22的第二延伸板223之间具有焊接缝,可见与传统的后梁2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副车架的后梁2结构简单,减少了材料的浪费,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并且与传统的后梁2相比,减少了焊接的工序,因而使得焊接产生的变形变小,可行性提高。
进一步,第一板体21还包括第一横壁212,第二板体22还包括第二横壁222,该第一横壁212与第二横壁222相对设置,且第一横壁212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朝向第二横壁222的第一缺口215,第二横壁222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朝向第一横壁212并与上述第一缺口215一一对应的第二缺口225,位于中部的第一缺口215 与对应的第二缺口225拼合成长条孔,而位于两侧的第一缺口215和第二缺口225的外侧端分别向外延伸而形成用来与纵梁3的外侧面焊接的焊接耳23。这样不仅能满足强度的要求,而且能节省材料,同时能使后梁2与两侧纵梁3形成稳定的焊接连接。
为使第一延伸板213和第二延伸板223之间的焊接处更加稳固,上述第一延伸板213位于第一竖壁211上侧缘的最低处,同样地,上述第二延伸板223位于第二竖壁221 上侧缘的最低处。为使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的结构更加稳固,上述第一竖壁211 位于上述第一延伸板213两侧的上侧缘分别向背离第二竖壁221的方向翻折而形成第一翻边214,同样地,上述第二竖壁221位于上述第二延伸板223两侧的上侧缘分别向背离第二竖壁221的方向翻折而形成第二翻边224。
此外,本实施例的副车架中,为实现对弹簧臂的安装,上述第一延伸板213两侧的第一竖壁211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弹簧臂的第一安装位24,同样地,第二延伸板223 两侧的第二竖壁221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安置弹簧臂的第二安装位25,且各第一安装位 24以第一延伸板213为中心对称设置并分别位于第一竖壁211的最高处,各第二安装位 25以第二延伸板223为中心对称设置并分别位于第二竖壁221的最高处。为便于副车架与车身的固定,各上述纵梁3位于上述后梁2后侧的部分分别朝外弯折,且各纵梁3的后端部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车身固定的固定位6。为便于外倾臂和前束臂的安装,各上述纵梁3的前端部分别焊接在前梁1的相应处,各纵梁3与前梁1的连接处的上端面上分别固定有用于安装外倾臂的第一安装座4,而各纵梁3与前梁1的连接处的下端面上分别固定有用于安装前束臂的第二安装座5。
Claims (7)
1.一种框式副车架,包括前梁(1)、后梁(2)以及两侧纵梁(3),上述前梁(1)连接在两根纵梁(3)的前端,而后梁(2)连接在两根纵梁(3)的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梁(2)由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前后拼合而成,该第一板体(21)包括第一竖壁(211),第二板体(22)包括第二竖壁(221),该第一竖壁(211)和第二竖壁(221)间隔相对设置,且第一竖壁(211)上侧缘的中部朝第二竖壁(221)方向延伸有第一延伸板(213),第二竖壁(221)上侧缘的中部朝第一竖壁(211)方向延伸有第二延伸板(223),该第一延伸板(213)与第二延伸板(223)的自由端上下重叠并形成焊接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式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板(213)位于第一竖壁(211)上侧缘的最低处,同样地,上述第二延伸板(223)位于第二竖壁(221)上侧缘的最低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式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壁(211)位于上述第一延伸板(213)两侧的上侧缘分别向背离第二竖壁(221)的方向翻折而形成第一翻边(214),同样地,上述第二竖壁(221)位于上述第二延伸板(223)两侧的上侧缘分别向背离第二竖壁(221)的方向翻折而形成第二翻边(22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式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21)还包括第一横壁(212),第二板体(22)还包括第二横壁(222),该第一横壁(212)与第二横壁(222)相对设置,且第一横壁(212)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朝向第二横壁(222)的第一缺口(215),第二横壁(222)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朝向第一横壁(212)并与上述第一缺口(215)一一对应的第二缺口(225),位于中部的第一缺口(215)与对应的第二缺口(225)拼合成长条孔,而位于两侧的第一缺口(215)和第二缺口(225)的外侧端分别向外延伸而形成用来与纵梁(3)的外侧面焊接的焊接耳(23)。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框式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板(213)两侧的第一竖壁(211)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弹簧臂的第一安装位(24),同样地,第二延伸板(223)两侧的第二竖壁(221)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安置弹簧臂的第二安装位(25),且各第一安装位(24)以第一延伸板(213)为中心对称设置并分别位于第一竖壁(211)的最高处,各第二安装位(25)以第二延伸板(223)为中心对称设置并分别位于第二竖壁(221)的最高处。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框式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纵梁(3)位于上述后梁(2)后侧的部分分别朝外弯折,且各纵梁(3)的后端部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车身固定的固定位(6)。
7.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框式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纵梁(3)的前端部分别焊接在前梁(1)的相应处,各纵梁(3)与前梁(1)的连接处的上端面上分别固定有用于安装外倾臂的第一安装座(4),而各纵梁(3)与前梁(1)的连接处的下端面上分别固定有用于安装前束臂的第二安装座(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267949.4U CN209852426U (zh) | 2018-12-29 | 2018-12-29 | 一种框式副车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267949.4U CN209852426U (zh) | 2018-12-29 | 2018-12-29 | 一种框式副车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852426U true CN209852426U (zh) | 2019-12-27 |
Family
ID=68929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2267949.4U Active CN209852426U (zh) | 2018-12-29 | 2018-12-29 | 一种框式副车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85242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150969A1 (zh) * | 2021-01-12 | 2022-07-21 | 武汉路特斯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支架及车辆 |
-
2018
- 2018-12-29 CN CN201822267949.4U patent/CN20985242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150969A1 (zh) * | 2021-01-12 | 2022-07-21 | 武汉路特斯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支架及车辆 |
CN116745196A (zh) * | 2021-01-12 | 2023-09-12 | 武汉路特斯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支架及车辆 |
CN116745196B (zh) * | 2021-01-12 | 2024-06-07 | 武汉路特斯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支架及车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349536B (zh) | 后副车架结构 | |
CN102991584B (zh) | 车辆的前部本体结构 | |
CN209938242U (zh) | 汽车悬架后控制臂 | |
CN108883791A (zh) | 后副车架结构 | |
CN108349535A (zh) | 后副车架结构 | |
CN108367780A (zh) | 后副车架结构 | |
CN208746082U (zh) | 后副车架和车辆 | |
CN209852426U (zh) | 一种框式副车架 | |
CN108349534A (zh) | 后副车架结构 | |
JPWO2016129065A1 (ja) | 車体後部構造 | |
CN104290816A (zh) | 一种前轴焊合件结构 | |
CN206485190U (zh) | 一种汽车电机悬置横梁 | |
CN210653310U (zh) | 一种副车架前束杆支架结构和一种汽车 | |
JP2005289126A (ja) | 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 |
KR101220372B1 (ko) | 자동차 현가장치의 서브 프레임 | |
CN214451378U (zh) | 后副车架与后纵梁连接结构 | |
CN212401350U (zh) | 后副车架和汽车 | |
CN209833274U (zh) | 一种车辆、后副车架及其摆臂支架结构 | |
CN211731552U (zh) | 一种副车架总成结构和一种汽车 | |
CN104210550B (zh) | 悬置支架 | |
CN114056430A (zh) | 一种平台化后副车架结构 | |
CN213735180U (zh) | 前副车架及汽车 | |
CN217022667U (zh) | 一种汽车前副车架总成 | |
CN111376977A (zh) | 一种副车架 | |
CN106585732A (zh) | 翼子板的安装结构和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