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04946U - 一种增程器及控制器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增程器及控制器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04946U
CN210404946U CN201921886623.8U CN201921886623U CN210404946U CN 210404946 U CN210404946 U CN 210404946U CN 201921886623 U CN201921886623 U CN 201921886623U CN 210404946 U CN210404946 U CN 2104049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ler
motor
air
air duct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8662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冉洪文
孔令华
任云海
陈志敏
张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gxin Industry Co Ltd
Loncin Motor Co Ltd
Chongqing Longxin Eng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ngxin Industry Co Ltd
Loncin Motor Co Ltd
Chongqing Longxin Eng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ngxin Industry Co Ltd, Loncin Motor Co Ltd, Chongqing Longxin Eng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ngxi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8662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049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049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0494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控制器散热装置,包括电机、固定于电机外的控制器和入口端与电机内部连通的风道;风道的出口端朝向控制器;风道由入口端向出口端渐扩;电机的电机壳体具有进风口,位于电机壳体内侧的转子壳体朝向进风口的一侧端面设有多个吸风叶片,转子壳体在任一吸风叶片所在处设有贯通转子壳体端面的孔槽。该控制器散热装置利用转子壳体端面的吸风叶片和孔槽将外界空气吸入电机壳体以及转子壳体内,提高空气流量;风道与电机壳体的内部连通,被吸风叶片和孔槽吸入的空气一部分沿电机内部流动以冷却电机,一部分沿风道流向控制器以冷却控制器,满足控制器的散热冷却需求,减少零件数量。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控制器散热装置的增程器。

Description

一种增程器及控制器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增程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器散热装置。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控制器散热装置的增程器。
背景技术
有大部分增程器有磁电机、发电机和给控制器散热的风扇。增程器零部件多,轴向尺寸长,结构比较复杂,在此基础上设置风扇的难度大,且冷却风的利用率低,往往还需要控制器依靠自身的外壳来进一步散热,所以控制器的体积比较大,不利于增程器的结构优化。
综上所述,如何简化控制器的散热冷却,提高冷却风的利用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器散热装置,可以提高冷却风的利用率和控制器的散热冷却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控制器散热装置的增程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制器散热装置,包括电机、固定于所述电机外控制器和入口端与所述电机内部连通的风道;所述风道的出口端朝向所述控制器;所述风道由所述入口端向所述出口端渐扩;所述电机的电机壳体具有进风口,位于所述电机壳体内侧的转子壳体朝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端面设有多个吸风叶片,所述转子壳体在任一所述吸风叶片所在处设有贯通所述转子壳体端面的孔槽。
优选地,所述转子壳体的端面具有多个朝向所述进风口翻起的翻边、以形成所述吸风叶片和所述孔槽。
优选地,任一所述翻边的形状为矩形,且所述翻边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转子壳体的端面平行。
优选地,所述风道包括与所述入口端连通的渐扩通道和与所述渐扩通道的另一端连通的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垂直所述风道内风向的全部截面等大。
优选地,所述渐扩通道和所述出风通道垂直所述风道内风向的任一截面均为矩形。
优选地,所述入口端与所述电机的连通处,和/或,所述渐扩通道与所述出风通道的连通处设有圆弧过渡部。
优选地,所述电机的一侧连接有曲轴箱;所述控制器通过固定于所述电机的上支架和下支架安装于所述曲轴箱的外壁。
优选地,所述风道相对于所述电机壳体的高度和所述控制器相对于所述电机壳体的高度均大于所述电机壳体的凸缘相对于所述电机壳体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出口端与所述控制器的散热片相对设置;所述出口端的尺寸不小于所述散热片的尺寸。
一种增程器,包括如上所述的控制器散热装置。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控制器散热装置包括电机、设于电机外的控制器以及与电机内部连通的风道。
电机包括电机壳体和设置于电机壳体内侧的转子壳体,电机壳体具有进风口,用于电机壳体外的空气向电机壳体内流动;转子壳体朝向电机壳体的一侧端面设有多个吸风叶片,用于在转子壳体转动时形成吸力,实现将外界空气吸入电机壳体内;转子壳体设有吸风叶片的位置处还设有贯通转子壳体端面的孔槽,能够将前述吸入电机壳体内的空气进一步吸入转子壳体内。
风道包括入口端和出口端,并由入口端向出口端渐扩。入口端与电机内部连通,用于将电机内部的冷却风引导至风道内;出口端朝向控制器设置,用于将风道内的冷却风朝向控制器输送,实现控制器的空冷。
本申请提供的控制器散热装置利用转子壳体端面的吸风叶片和孔槽将外界空气吸入电机壳体以及转子壳体内,吸风叶片除了提供吸入空气的动力以外,还能够结合孔槽提高空气吸入量;风道与电机壳体的内部连通,被吸风叶片和孔槽吸入的空气一部分沿电机内部流动,用于冷却电机的部件;另一部分沿风道流向控制器,用于冷却控制器。
出口端的流通截面增大,有利于使出口端的尺寸与控制器的尺寸匹配,令自出口端输送的空气流动区域覆盖到整个控制器;流速由高降低有利于减缓空气相对于控制器的移动速度,使控制器的温度能够有效地传递至空气,保证控制器与空气的热交换效果。
综上,利用该控制器散热装置可以提高控制器其的冷却效果,满足控制器的散热需求;减少零部件数量,降低装配难度,进而有效控制控制器的外形尺寸。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器散热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的剖面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转子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转子壳体在另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左视图;
图8为图6的主视图;
图9为图6的俯视图的剖面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电机壳体、2-风道、3-散热片、4-控制器、5-上支架、6-下支架、7-转子壳体、8-吸风叶片、9-孔槽、10-进风口、11-出风通道、12-渐扩通道、13-曲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器散热装置的装配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主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的剖面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转子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转子壳体在另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左视图;图8为图6的主视图;图9为图6的俯视图的剖面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制器散热装置,包括具有电机壳体1和转子壳体7的电机、固定于电机外的控制器4和与电机内部连通的风道2。
电机壳体1具有用以供外界空气流入电机内部的进风口10;转子壳体7设置在电机壳体1的内侧,转子壳体7朝向进风口10一侧的端面设有多个吸风叶片8。风道2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且由入口端向出口端渐扩。风道2的入口端与电机内部连通,出口端朝向控制器4设置。
当转子壳体7随电机转子转动时,全部吸风叶片8同步转动,形成用于将外界空气从电机壳体1的进风口10吸入的吸力。转子壳体7在设有吸风叶片8的位置处还设有孔槽9,孔槽9提供给空气向转子壳体7内部流动的通道;孔槽9的位置与吸风叶片8的位置相适应,进入电机壳体1的空气能够在吸风叶片8的作用下能够尽可能多地从孔槽9内进入转子壳体7,从而增大进入电机内部的空气流量。
进入电机内部的空气一部分沿电机内部的各个零部件流动,用于冷却电机;另一部分从风道2内向控制器4输送,用于冷却控制器4。该控制器冷却结构在冷却电机的基础上增加风道2,从而实现控制器4冷却,无需另行为控制器4设置风扇等冷却设置,可以减少零部件数量,降低装配难度,满足控制器4的散热需求,进而有效控制控制器4的外形尺寸。
由于风道2的出口端的流通截面大于入口端的流通截面,因此,自电机壳体1内入口端向出口端流动的空气,其流通截面由小变大,流速由高降低。流通截面的增大有利于使出口端的尺寸与控制器4的尺寸匹配,令自出口端输送的空气流动区域覆盖到整个控制器4;流速由高降低有利于减缓空气相对于控制器4的移动速度,使控制器4的温度能够有效地传递至空气,保证控制器4与空气的热交换效果。
其中,电机壳体1的进风口10可设置为栅格状结构,用于增大电机壳体1的进风量且避免外界异物进入电机内部。
控制器4可通过上支架5和下支架6固定于与电机相连的曲轴箱13的外壁。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控制器散热装置做更进一步的说明。
为了简化吸风叶片8的设置,同时更好的发挥吸风叶片8与孔槽9的组合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体的吸风叶片8的设置方式。在该实施例中,转子壳体7的端面内具有多个朝向进风口10翻起的翻边,任意一个翻边设置于端面内,翻边朝向进风口10一侧折起后形成吸风叶片8,因翻边折起而留在转子壳体7的端面的孔型轮廓形成孔槽9。简单来说,吸风叶片8是原本填充在孔槽9内的局部转子壳体7端面,而孔槽9是吸风叶片8翻出转子壳体7端面前所在的轮廓,若将吸风叶片8翻折回转子壳体7的端面,则全部吸风叶片8恰好填补转子壳体7端面的全部孔槽9。
在这一实施例中,任意一组吸风叶片8与其所对应的孔槽9具有特定的位置关系,被吸风叶片8推动的绝大多部分空气能够快速、稳定地从孔槽9内进入转子壳体7内部,从而提高进入电机壳体1的外界空气流量和进入转子壳体7内部的空气流量,进而提高进入风道2内、用于冷却控制器4的空气流量,有效降低控制器4的工作温度,满足控制器4的散热冷却需求。
翻边的形状也即孔槽9的形状。上述实施例中的翻边可以设置为圆形、三角形等规则的形状,也可设置为不规则的多边形。根据试验分析,矩形结构的翻边相对于其他形状的翻边能够在旋转过程中提供更大的空气流量,尤其是当翻边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转子壳体7端面时,翻边能够引导更多的空气进入孔槽9内。
为了提高自出口端输送至控制器4的空气流量,风道2具体包括与入口端连通的渐扩通道12和与渐扩通道12连通的出风通道11。入口端处于电机壳体1与渐扩通道12的交界位置,出风通道11处于渐扩通道12与出口端的交界处。
渐扩通道12的流通截面由入口端的尺寸逐渐扩大,出风通道11邻近控制器4,为了避免自出风通道11流出的空气扩散过广,远大于控制器4的尺寸而影响散热冷却效果,出风通道11的流通截面等径设置,换言之,出风通道11垂直于风道2内风向的全部截面等大,自出风通道11流出的绝大多数空气沿出风通道11的流通截面向控制器4流动,不会过多地向控制器4以外的位置扩散。
根据现有控制器4的形状,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风道2,包括渐扩通道12和出风通道11的流通截面均设置为矩形,与控制器4及其散热片3的形状相同,也就是说,渐扩通道12垂直于风道2内风向的任一截面呈矩形,同样,出风通道11垂直于风道2内风向的任一截面亦呈矩形。这一设置使得自出风通道11流出的空气能够有效吹向控制器4及其散热片3,而且沿渐扩通道12和出风通道11流动的空气不会因风道2内径的突变而产生较大的阻力或者引起空气的紊乱。
在此基础上,入口端与电机的连通处、渐扩通道12与吹风通道的连通处中的一者或全部还设有圆弧过渡部,用于进一步减少风道2内空气的阻力,提高风道2内的空气流量并延长风道2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控制器4均以安装在曲轴箱13的外壁进行说明。由于风道2连接于电机壳体1,而控制器4固定于曲轴箱13,电机壳体1的外壁与曲轴箱13的外壁往往不完全处于同一平面内,为了避免电机壳体1的凸缘阻挡出口端向控制器4输送的空气,风道2相对于电机壳体1的高度和控制器4相对于电机壳体1的高度均大于电机壳体1的凸缘相对于电机壳体1的高度,避免凸缘阻挡风道2向外输送的部分空气。
为了起到良好的冷却效果,出口端与控制器4的散热片3相对设置,自出口端流出的空气径直朝向散热片3输送。进一步还可使出口端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散热片3的尺寸,提高进入散热片3的空气流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增程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器散热装置,还可包括发电机、磁电机和曲轴箱13等结构。
该增程器将控制器4安装在曲轴箱13的壳体外壁,利用控制器散热装置对发电机和控制器4同时实现冷却,满足了发电机和控制器4的工作温度,减小了零部件数量,避免控制器4的尺寸过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增程器及控制器散热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控制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固定于所述电机外的控制器(4)和入口端与所述电机内部连通的风道(2);所述风道(2)的出口端朝向所述控制器(4);所述风道(2)由所述入口端向所述出口端渐扩;所述电机的电机壳体(1)具有进风口(10),位于所述电机壳体(1)内侧的转子壳体(7)朝向所述进风口(10)的一侧端面设有多个吸风叶片(8),所述转子壳体(7)在任一所述吸风叶片(8)所在处设有贯通所述转子壳体(7)端面的孔槽(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壳体(7)的端面具有多个朝向所述进风口(10)翻起的翻边、以形成所述吸风叶片(8)和所述孔槽(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翻边的形状为矩形,且所述翻边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转子壳体(7)的端面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2)包括与所述入口端连通的渐扩通道(12)和与所述渐扩通道(12)的另一端连通的出风通道(11);所述出风通道(11)垂直所述风道(2)内风向的全部截面等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渐扩通道(12)和所述出风通道(11)垂直所述风道(2)内风向的任一截面均为矩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端与所述电机的连通处,和/或,所述渐扩通道(12)与所述出风通道(11)的连通处设有圆弧过渡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一侧连接有曲轴箱(13);所述控制器(4)通过固定于所述电机的上支架(5)和下支架(6)安装于所述曲轴箱(13)的外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2)相对于所述电机壳体(1)的高度和所述控制器(4)相对于所述电机壳体(1)的高度均大于所述电机壳体(1)的凸缘相对于所述电机壳体(1)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端与所述控制器(4)的散热片(3)相对设置;所述出口端的尺寸不小于所述散热片(3)的尺寸。
10.一种增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控制器散热装置。
CN201921886623.8U 2019-11-04 2019-11-04 一种增程器及控制器散热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4049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86623.8U CN210404946U (zh) 2019-11-04 2019-11-04 一种增程器及控制器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86623.8U CN210404946U (zh) 2019-11-04 2019-11-04 一种增程器及控制器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04946U true CN210404946U (zh) 2020-04-24

Family

ID=70343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86623.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404946U (zh) 2019-11-04 2019-11-04 一种增程器及控制器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0494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27959A (zh) * 2020-12-18 2021-04-09 重庆隆鑫通航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风冷式增程器及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27959A (zh) * 2020-12-18 2021-04-09 重庆隆鑫通航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风冷式增程器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04946U (zh) 一种增程器及控制器散热装置
JP3082453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12454609U (zh) 动力舱散热系统和工程设备
CN110506164B (zh) 螺旋桨式风扇及空调装置用室外机
CN210579876U (zh) 变频一体机风冷装置
CN210141650U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CN116812192A (zh) 一种用于倾转旋翼无人机的综合散热系统及无人机
CN112769279A (zh) 一种增程器及控制器冷却结构
CN108626148B (zh) 风机及屋顶机
JPH0558897U (ja) 空調用ブロア
CN107947470B (zh) 一种风冷一体式电机
CN207225019U (zh) 车载空调及其离心风机安装结构
CN215490035U (zh) 风机组件和空调器
JP2016160905A (ja) 遠心ファン
CN210273758U (zh) 变频一体机散热机构
ITMI981182A1 (it) Unita' interna per condizionatore d'aria
CN213687047U (zh) 散热器、电控盒及空调室外机
JPH10238817A (ja) 空気調和機用室外機
CN218936511U (zh) 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JP6671308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216564815U (zh) 一种同步散热的风机
JPH0996425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218862941U (zh) 一种轴流风机、导流装置、空调器室外机及空调系统
CN214791523U (zh) 空调器
CN217004673U (zh) 空调器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