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41650U -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141650U CN210141650U CN201920969352.6U CN201920969352U CN210141650U CN 210141650 U CN210141650 U CN 210141650U CN 201920969352 U CN201920969352 U CN 201920969352U CN 210141650 U CN210141650 U CN 21014165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heat exchanger
- fan
- air duct
- duct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该空调器室内机包括第一风道组件、第二风道组件和换热器,第一风道组件设置在第二风道组件的上方,且第一风道组件具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进风口,第二风道组件具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二进风口,换热器罩设在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上,且换热器的顶部沿水平方向的宽度小于换热器的底部沿水平方向的宽度,使得换热器的顶部更加贴合第一进风口,换热器的底部更加贴合第二进风口,有利于通过换热器进风,提高进风效果和换热效率。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进风效果好,换热效率高,同时占用空间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目前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柜机,其基本原理是风机运转,室内的常温空气通过进风组件后再经过换热器达到一定温度,而后经过风道、出风口吹向房间里面。
对于多风机系统,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多个风机的进风方向相同,这样使得多个风机的排布位置有较大限制,多个风机的占用空间较大。同时,现有的换热器通常与后围板相贴合,使得换热器与风机的进风口之间具有较大的空腔,不利于进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解决多个风机占用空间较大,同时如何提升进风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第一风道组件、第二风道组件和换热器,第一风道组件设置在第二风道组件的上方,且第一风道组件具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进风口,第二风道组件具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二进风口,换热器罩设在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上,且换热器的顶部沿水平方向的宽度小于换热器的底部沿水平方向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将换热器罩设在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上,同时换热器的顶部沿水平方向的宽度小于换热器的底部沿水平方向的宽度,使得换热器的顶部更加贴合第一进风口,换热器的底部更加贴合第二进风口,使得换热器与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之间的空腔大大缩小,有利于通过换热器进风,提高进风效果和换热效率,同时第二风道组件的第二进风口沿竖直方向,使得第二风道组件能够与第一风道组件垂直安装,节约了安装空间。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进风效果好,换热效率高,同时占用空间小。
进一步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后围板,后围板与第一进风口相对设置,且后围板与第一风道组件和第二风道组件之间具有进风腔,换热器设置在进风腔内,换热器的顶端与后围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换热器的底端与后围板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将后围板与第一进风口相对设置,且将换热器设置在进风腔内,换热器的顶端远离后围板,使得在进风时通过后围板进入进风腔的空气能够大量进入换热器中下部,并且换热器与空气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更大,更有利于换热。
进一步地,换热器包括主体和侧围板,主体的顶部与第一风道组件之间的距离小于主体的底部与第一风道组件之间的距离,侧围板设置在主体的两侧,且侧围板分别与第一风道组件和第二风道组件相贴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室内机,通过主体和侧围板罩设在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上,同时主体的顶部第一风道组件之间的距离小于主体的底部与第一风道组件之间的距离,而主体的顶部靠近第一进风口,主体的底部靠近第二进风口,结合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的设置方向,在进气时能够使得空气进管主体和侧围板换热后均匀进入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提升进风效果同时换热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主体相对第二风道组件倾斜设置,且主体与第一风道组件之间的间隙沿竖直向下的方向逐渐增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大量空气通过主体换热后分别进入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将主体倾斜设置,使得主体的上部更靠近第一进风口,主体的下部更靠近第二进风口,能够进一步使得进入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的风量均匀,提升进风效果。
进一步地,换热器沿水平方向的截面呈U型。
进一步地,换热器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设置在第二板体的一侧并向上延伸,且第一板体罩设在第一进风口上,第二板体罩设在第二进风口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将第一板体罩设在第一进风口上,使得第一板体的换热部位更加贴合第一进风口,第二板体罩设在第二进风口上,使得第二板体的换热部位更加贴合第二进风管口,在进风时可直接经过第一板体换热后进入第一进风口,经过第二板体换热后进入第二进风口,换热面积更大,换热效率更高。
进一步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沿竖直方向的截面呈L型。
进一步地,第一风道组件包括风道壳体、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风道壳体设置在第二风道组件的上方并设置有相互隔离的第一风机蜗壳和第二风机蜗壳,第一风机设置在第一风机蜗壳内,第二风机设置在第二风机蜗壳内,且风道壳体上开设有两个第一进风口,两个第一进风口分别与第一风机蜗壳和第二风机蜗壳连通,换热器罩设在两个第一进风口上。
进一步地,第一风机蜗壳和第二风机蜗壳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一风机蜗壳和第二风机蜗壳均向上出风。
进一步地,第二风道组件包括第三风机蜗壳和第三风机,第三风机蜗壳设置在第一风道组件的下方,第三风机设置在第三风机蜗壳内,第二进风口与第三风机蜗壳连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换热器在第一视角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换热器在第二视角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第一风道组件和第二风道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在第一视角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在第二视角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空调器室内机;110-第一风道组件;111-风道壳体;113-第一风机;115-第二风机;117-第一风机蜗壳;119-第二风机蜗壳;130-第二风道组件;131-第三风机蜗壳;133-第三风机;150-换热器;151-主体;153-侧围板;155-第一板体;157-第二板体;170-前面板;190-后围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结合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100,包括第一风道组件110、第二风道组件130、换热器150、前面板170和后围板190,第一风道组件110设置在第二风道组件130的上方,且第一风道组件110具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进风口,第二风道组件130具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二进风口,换热器150罩设在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上,且换热器150的顶部沿水平方向的宽度小于换热器150的底部沿水平方向的宽度。后围板190与第一进风口相对设置,前面板170设置在第一风道组件110外并与后围板190共同围成空调壳体,前面板170上开设有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第一风道组件110通过上出风口出风,第二风道组件130通过下出风口出风。
在本实施例中,将换热器150罩设在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上,同时换热器150的顶部沿水平方向的宽度小于换热器150的底部沿水平方向的宽度,使得换热器150的顶部更加贴合第一进风口,换热器150的底部更加贴合第二进风口,使得换热器150与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之间的空腔大大缩小,有利于通过换热器150进风,提高进风效果和换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后围板190与第一风道组件110和第二风道组件130之间具有进风腔,换热器150设置在进风腔内,换热器150的顶端与后围板190之间的距离大于换热器150的底端与后围板190之间的距离。使得在进风时通过后围板190进入进风腔的空气能够大量进入换热器150中下部,并且换热器150与空气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更大,更有利于换热。
参见图3,换热器150包括主体151和侧围板153,主体151的顶部与第一风道组件110之间的距离小于主体151的底部与第一风道组件110之间的距离,侧围板153设置在主体151的两侧,且侧围板153分别与第一风道组件110和第二风道组件130相贴合。具体地,主体151和侧围板153内均分布有换热管,使得主体151和侧围板153均具有换热功能,大部分空气从正面通过主体151并与主体151上的换热管进行热交换,少部分空气从两侧经过侧围板153并与侧围板153上的换热管进行热交换。通过主体151和侧围板153罩设在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上,主体151的顶部靠近第一进风口,主体151的底部靠近第二进风口,结合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的设置方向,在进气时能够使得空气进管主体151和侧围板153换热后均匀进入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提升进风效果同时换热效果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侧围板153与主体151的连接过渡处具有较为平缓的过渡平面,使得换热管布管式方便在主体151与侧围板153之间穿插。
在本实施例中,主体151相对第二风道组件130倾斜设置,且主体151与第一风道组件110之间的间隙沿竖直向下的方向逐渐增大。大量空气通过主体151换热后分别进入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将主体151倾斜设置,使得主体151的上部更靠近第一进风口,主体151的下部更靠近第二进风口,能够进一步使得进入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的风量均匀,提升进风效果。同时主体151为渐进结构,使得进风时不会出现风道突变,极大地降低了出现紊流的概率。
在本实施例中,换热器150沿水平方向的截面呈U型。具体地,主体151的截面构成U型结构的底边,两侧的侧围板153的截面构成U型结构的两侧边,且U型结构的两侧边由上至下逐步增大,使得换热器150内部形成由上至下扩容的导风腔,经过换热后的空气通过导风腔分别进入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保证进风量均匀,提升进风效果。
参见图4,第一风道组件110包括风道壳体111、第一风机113和第二风机115,风道壳体111设置在第二风道组件130的上方并设置有相互隔离的第一风机蜗壳117和第二风机蜗壳119,第一风机113设置在第一风机蜗壳117内,第二风机115设置在第二风机蜗壳119内,且风道壳体111上开设有两个第一进风口,两个第一进风口分别与第一风机蜗壳117和第二风机蜗壳119连通,换热器150罩设在两个第一进风口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机蜗壳117和第二风机蜗壳119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一风机蜗壳117和第二风机蜗壳119均向上出风。两个第一进风口的开口方向一致,且第一风机蜗壳117设置在第二风机蜗壳119的上方,第一风机113和第二风机115均沿水平方向进风。具体地,第一风机113和第二风机115均向上出风,并通过导风叶片后由设置在前面板170上的上出风口出风。
第二风道组件130包括第三风机蜗壳131和第三风机133,第三风机蜗壳131设置在第一风道组件110的下方,第三风机133设置在第三风机蜗壳131内,第二进风口与第三风机蜗壳131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进风口的进风方向与第一进风口的进风方向相互垂直,且换热器150的底部罩设在第二进风口上,实现竖向进风,同时第三风机133的出风方向倾斜向下,并通过前面板170上的下出风口出风。
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100,设置有第一风机113、第二风机115和第三风机133,其中第一风机113和第二风机115均设置在风道壳体111上且二者均沿水平方向进风,并通过壳体的上出风口出风。第三风机133设置在第三风机蜗壳131上,且沿竖直方向进风,并通过壳体的下出风口出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机蜗壳117、第二风机蜗壳119均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三风机蜗壳131沿竖直方向设置,这样能够避免三个风机蜗壳依次排布而占据较大空间,第三风机蜗壳131横置能够节约竖直方向上整个空调壳体的占用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机113、第二风机115以及第三风机133均为离心风机,第一风机113和第二风机115的旋向相反,第一风机113和第二风机115分别通过两个第一进风口进风,第三风机133通过第二进风口进风。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室内机100,通过设置U型的换热器150,同时换热器150的上部宽度小于下部宽度,使得换热器150的上部更加贴合风道,换热器150的下部更加贴合后围板190,使得换热器150罩设在第一进风口与第二进风口上,更贴合风道,有利于进风。同时第一风机113和第二风机115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三风机133沿竖直方向设置,这种设置方式节约了空调壳体在竖直方向上的空间,使得空调壳体的高度降低,缩小了整体的体积。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100,其基本机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结合参见图5和图6,换热器150包括第一板体155和第二板体157,第一板体155设置在第二板体157的一侧并向上延伸,且第一板体155罩设在第一进风口上,第二板体157罩设在第二进风口上。使得第一板体155的换热部位更加贴合第一进风口,同时第二板体157的换热部位更加贴合第二进风管口,在进风时可直接经过第一板体155换热后进入第一进风口,经过第二板体157换热后进入第二进风口,换热面积更大,换热效率更高。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55和第二板体157沿竖直方向的截面呈L型。即第一板体155和第二板体157相互垂直,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贴合在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上,提高换热效率同时保证进风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55和第二板体157一体设置,且第一板体155和第二板体157内均分布有换热管,空气经过第一板体155换热后直接进入第一进风口,经过第二板体157换热后直接进入第二进风口,避免了换热后的空气四处流动,同时换热面积更大,换热效率更高。
在本实用新型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55和第二板体157也可以是分体设置,且分别贴设在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上,将进入第一进风口的空气和进入第二进风口的空气相互独立进行换热,避免了相互之间的影响,保证换热效果。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风道组件(110)、第二风道组件(130)和换热器(150),所述第一风道组件(110)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道组件(130)的上方,且所述第一风道组件(110)具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风道组件(130)具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二进风口,所述换热器(150)罩设在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上,且所述换热器(150)的顶部沿水平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换热器(150)的底部沿水平方向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后围板(190),所述后围板(190)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相对设置,且所述后围板(190)与所述第一风道组件(110)和所述第二风道组件(130)之间具有进风腔,所述换热器(150)设置在所述进风腔内,所述换热器(150)的顶端与所述后围板(190)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换热器(150)的底端与所述后围板(190)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50)包括主体(151)和侧围板(153),所述主体(151)的顶部与所述第一风道组件(110)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主体(151)的底部与所述第一风道组件(110)之间的距离,所述侧围板(153)设置在所述主体(151)的两侧,且所述侧围板(153)分别与所述第一风道组件(110)和所述第二风道组件(130)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51)相对所述第二风道组件(130)倾斜设置,且所述主体(151)与所述第一风道组件(110)之间的间隙沿竖直向下的方向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50)沿水平方向的截面呈U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50)包括第一板体(155)和第二板体(157),所述第一板体(155)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157)的一侧并向上延伸,且所述第一板体(155)罩设在所述第一进风口上,所述第二板体(157)罩设在所述第二进风口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155)和所述第二板体(157)沿竖直方向的截面呈L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组件(110)包括风道壳体(111)、第一风机(113)和第二风机(115),所述风道壳体(111)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道组件(130)的上方并设置有相互隔离的第一风机蜗壳(117)和第二风机蜗壳(119),所述第一风机(113)设置在所述第一风机蜗壳(117)内,所述第二风机(115)设置在所述第二风机蜗壳(119)内,且所述风道壳体(111)上开设有两个所述第一进风口,两个所述第一进风口分别与所述第一风机蜗壳(117)和所述第二风机蜗壳(119)连通,所述换热器(150)罩设在两个所述第一进风口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蜗壳(117)和所述第二风机蜗壳(119)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风机蜗壳(117)和所述第二风机蜗壳(119)均向上出风。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组件(130)包括第三风机蜗壳(131)和第三风机(133),所述第三风机蜗壳(131)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组件(110)的下方,所述第三风机(133)设置在所述第三风机蜗壳(131)内,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三风机蜗壳(131)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969352.6U CN210141650U (zh) | 2019-06-25 | 2019-06-25 |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969352.6U CN210141650U (zh) | 2019-06-25 | 2019-06-25 |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141650U true CN210141650U (zh) | 2020-03-13 |
Family
ID=69735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969352.6U Active CN210141650U (zh) | 2019-06-25 | 2019-06-25 |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141650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60153A (zh) * | 2019-06-25 | 2019-08-23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
WO2020259067A1 (zh) * | 2019-06-25 | 2020-12-30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带三风机上下出风柜机及空调器 |
-
2019
- 2019-06-25 CN CN201920969352.6U patent/CN21014165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60153A (zh) * | 2019-06-25 | 2019-08-23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
WO2020259067A1 (zh) * | 2019-06-25 | 2020-12-30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带三风机上下出风柜机及空调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551481B2 (ja) | 電算機室専用空調室内機 | |
CN108709250B (zh)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0141650U (zh) |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 |
CN109890181A (zh) | 一种微模块数据中心的顶置式制冷系统 | |
KR20070112335A (ko) | 공기 조화기 | |
WO2024041055A1 (zh) |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设备 | |
CN209358427U (zh) | 变频器和空调器 | |
CN113154535A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EP4317826A1 (en) | Wall-mounted air conditioner | |
CN215675499U (zh) | 空调器 | |
CN211822737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0292082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JP2014240713A (ja)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 |
JP7034341B2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
CN113465047A (zh) | 空调器室外机 | |
CN110160153A (zh) |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6790567U (zh) | 一种静音热泵 | |
CN216644348U (zh) | 壁挂式空调器 | |
EP4317810A1 (en) | Wall-mounted air conditioner | |
CN216644346U (zh) | 壁挂式空调器 | |
CN218955047U (zh) |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 |
CN212227231U (zh) | 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9243753U (zh) | 室外机及空调器 | |
JP5997115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210292449U (zh) | 一种制冷设备外循环区的散热式布局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