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91523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91523U
CN214791523U CN202120732536.8U CN202120732536U CN214791523U CN 214791523 U CN214791523 U CN 214791523U CN 202120732536 U CN202120732536 U CN 202120732536U CN 214791523 U CN214791523 U CN 2147915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guiding
air conditioner
air guide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3253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莹
占国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3253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915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915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915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种空调器包括:壳体;电控板,所述电控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电控板连接有散热件;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将外界空气导向所述蒸发器的进风通道以及将与所述蒸发器换热后的空气导出的出风通道;其中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导风结构,所述出风通道内的气流适于通过所述导风结构输送至所述散热件。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导风结构,能够将出风通道内的冷风直接吹向散热件,利于以冷风直吹的方式对散热件进行散热,进而对电控板进行高效换热,且通过导风结构能够实现对散热件的定向导冷,从而利于提高空调器的散热效率,增强空调器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空调的电控板基本采用散热片与空气静态对流的换热方式进行散热,但在相关技术中,由于便携移动空调内部空间紧凑,导致现有的传统静态散热方式无法满足电控散热的需求,散热效率低,甚至空调过热时,极易出现安全问题,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能够将出风通道内的冷风直接吹向散热件,利于以冷风直吹的方式对散热件进行散热,进而对电控板进行高效换热,且通过导风结构实现定向导冷,从而利于提高空调器的散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壳体;电控板,所述电控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电控板连接有散热件;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将外界空气导向所述蒸发器的进风通道以及将与所述蒸发器换热后的空气导出的出风通道;其中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导风结构,所述出风通道内的气流适于通过所述导风结构输送至所述散热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导风结构,能够将出风通道内的冷风直接吹向散热件,利于以冷风直吹的方式对散热件进行散热,进而对电控板进行高效换热,且通过导风结构能够实现对散热件的定向导冷,从而利于提高空调器的散热效率,增强空调器的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所述壳体设有限定出所述出风通道的风道蜗壳,所述导风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风道蜗壳的导风孔和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导风流道,所述出风通道和所述导风流道通过所述导风孔连通,且所述导风流道朝向所述散热件敞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所述导风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导风流道内的导风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所述导风板在所述导风流道内倾斜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所述导风流道内设有卡接部,所述导风板与所述卡接部卡接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所述卡接部包括设于所述导风流道内壁的卡槽,所述导风板设有卡扣,所述卡扣伸至所述卡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所述导风板构造为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导风流道内,且所述导风板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风流道内的气流流向相交。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所述散热件包括多个散热片,且多个所述散热片间隔开分布于所述导风流道的出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所述导风孔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导风孔间隔开分布于所述风道蜗壳的外周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多个所述导风孔沿所述风道蜗壳的周向和/或轴向间隔开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竖直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竖直剖视图(另一视角);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A处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100,
壳体1,电控板2,散热件3,散热片31,蒸发器4,左蒸发器41,右蒸发器42,导风结构5,导风孔51,导风流道52,导风板53,卡扣531,风道蜗壳6,左风道蜗壳61,右风道蜗壳62,卡接部7,卡槽71,风轮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该空调器100通过在壳体1内部设置导风结构5,能够在散热件3对电控板2进行换热时,通过导风结构5将出风通道的冷风直接导向散热件3,从而利用冷风直吹的方式直接对散热件3进行散热,提高散热效率,进而通过散热件3实现对电控板2的高效换热,且导风结构5能够实现对冷风的定向导流的作用,从而提高空调器100的散热效率。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包括:壳体1、电控板2、蒸发器4和导风结构5。
如图1所示,壳体1构造为空调器100的外部壳结构,且壳体1内部形成有安装空间,空调器100的其他结构可安装在壳体1内,便于通过壳体1对空调器100内部的其他结构进行支撑和保护,增强空调器100的安全性。
如图2和图3所示,电控板2设置在空调器100的壳体1内,散热件3也设置于壳体1内,且电控板2与散热件3进行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空调器100工作时,电控板2会产生大量热量,将散热件3与电控板2进行连接,从而利用散热件3良好的换热性能,能够对电控板2进行换热,防止电控板2因温度过高而出现安全问题。
如图1所示,蒸发器4可设置于壳体1内,壳体1内形成有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进风通道用于将外界的空气导向蒸发器4,出风通道用于将与蒸发器4换热后的空气导出,可以理解的是,外界空气先经由进风通道吹向蒸发器4,然后外界空气与蒸发器4实现换热,换热后的空气再经由出风通道导出,从而实现对空调器100换热,增强空调器100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所示,蒸发器4可设置为两个,两个蒸发器4分别为左蒸发器41和右蒸发器42,且左蒸发器41和右蒸发器42均设置于壳体1内部,左蒸发器41设置于壳体1内部且朝向靠近左侧壁的位置,右蒸发器42设置于壳体1内部且朝向靠近右侧壁的位置,即左蒸发器41和右蒸发器42沿空调器100的左右方向间隔开设置,以便于在壳体1内部的两侧实现对气流的换热作用。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两个蒸发器4同时对气流进行换热,便于提高蒸发器4的换热效率,增强蒸发器4的制冷效果,从而实现蒸发器4对空调器100的降温,提高空调器100的安全性。
如图3所示,壳体1内部还设置有导风结构5,导风结构5设置于出风通道外侧,且导风结构5设置于出风通道与散热件3之间,从而使得出风通道内流通的气流能够通过导风结构5直接输送至散热件3,以便于通过导风结构5将出风通道内的冷风直接吹向散热件3,利于以冷风直吹的方式对散热件3进行散热,进而对电控板2进行高效换热,且通过导风结构5能够实现定向导冷,从而利于提高空调器100的散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通过设置导风结构5,能够将出风通道内的冷风直接吹向散热件3,利于以冷风直吹的方式对散热件3进行散热,进而对电控板2进行高效换热,且通过导风结构5能够实现对散热件3的定向导冷,从而利于提高对电控板2的散热效率,增强空调器100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壳体1内设有风轮8和风道蜗壳6,风轮8用于将外界空气导入空调器100,同时也可用于将出风风道内的气流吹出,以朝向室内空间提供冷量,其中,风道蜗壳6环绕风轮8设置,易于提高空间利用率,降低空调器100的整体尺寸。
风道蜗壳6用于限定出出风通道,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风道蜗壳6分为左风道蜗壳61和右风道蜗壳62,在具体安装时,左风道蜗壳61和右风道蜗壳62相连,且在左风道蜗壳61和右风道蜗壳62相连后,便于在左风道蜗壳61和右风道蜗壳62的外周壁相接的位置限定出出风通道,其中,风轮8设置于左风道蜗壳61和右风道蜗壳62之间限定出的空间内,即风道蜗壳6环绕风轮8设置,从而便于提高空间利用率,降低空调器100的整体尺寸,且通过风道蜗壳6能够对风轮8进行固定,同时能够增强出风通道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导风结构5包括导风孔51和导风流道52。
导风孔51设于风道蜗壳6的外周壁,且导风孔51与出风通道连通,导风流道52设置于壳体1内部,导风孔51设置于导风流道52下侧,也就是说,导风流道52设置于散热件3与风道蜗壳6之间,导风流道52和出风通道可通过导风孔51进行连通,且导风流道52的上端朝向散热件3敞开,可以理解的是,在出风通道与散热件3之间设置有导风孔51和导风流道52,以便于出风通道内的冷气流能够通过导风孔51进入导风流道52,从而经过导风流道52直接吹向散热件3,以利于通过冷风直吹的方式对散热件3直接进行散热,从而提高空调器100的散热效率,增强空调器100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结构5还包括导风板53,导风板53设置于导风流道52内部,如图3所示,导风板53设置于散热件3与风道蜗壳6之间,导风板53的上端朝向散热件3延伸,导风板53的下端与风道蜗壳6的外周壁相连,即导风板53设置于导风流道52内,以便于出风通道的气流在经过导风孔51进入导风流道52时,导风板53能够对导风流道52内的冷气流起到导向的作用,防止气流分散,使得冷气流能够直接吹到散热件3,以利用冷风直吹的方式对散热件3直接进行散热,且通过导风板53能够实现对散热件3的定向导冷,提高空调器100的散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导风板53倾斜设置于导风流道52内,也就是说,导风板53沿长度的延伸方向与空调器100的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均相交,即导风板53沿长度的延伸方向与空调器100的竖直方向形成角度,从而便于导风板53对导风流道52内的冷气流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冷气流能够直接吹到散热件3,防止气流分散,从而通过导风板53实现对散热件3的定向导冷,提高空调器100的散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导风流道52内还设置有卡接部7,卡接部7设置于风道蜗壳6的外周壁上,且卡接部7与导风孔51间隔开设置,卡接部7朝向导风流道52的进风口处设置,以便于导风板53通过卡接相连的方式与卡接部7相连,从而便于将导风板53固定安装于卡接部7,增强导风板53的稳定性,且通过卡接固定的方式与卡接部7相连,便于导风板53的安装与更换,降低导风板53的维修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接部7包括卡槽71,如图3所示,卡槽71设于导风流道52的内壁,卡槽71朝向风道蜗壳6的外周壁的方向凹陷形成,即卡槽71的朝向导风板53的一端敞开,便于导风板53靠近卡槽71的一端能够伸入卡槽71内,从而通过卡槽71对导风板53进行限位,防止导风板53出现晃动,增强导风板53的连接稳定性,且便于导风板53的安装与更换,降低导风板53的维修成本。
如图4所示,导风板53的两端均设有卡扣531,卡扣531与导风板53可为一体成型结构,便于降低生产成本,且卡扣531能够伸至卡槽71内,也就是说,在具体的安装时,导风板53的卡扣531伸入卡槽71内,从而通过卡扣531与卡槽71的卡接,对导风板53进行限位,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便于导风板53的安装与更换,降低导风板53的维修成本,同时,能够防止在导风板53对导风流道52内的气流进行导向时,导风板53出现晃动,从而增强导风板53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板53可构造为沿其转动轴线可转动地安装于导风流道52内,且在导风流道52内,其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气流的流向(如图3中的箭头方向)相交,也就是说,导风板53可沿着其转动轴线转动,以便于根据实际散热需求灵活调整导风板53的位置,从而改变导风流道52内的气流流向,使得导风流道52内的气流能够准确对需要散热的散热片31进行散热,以提高散热效率。且在导风流道52内,气流的流向(如图3中的箭头方向)与导风板53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相交,以使得通过调节导风板53的位置实现对导风流道52内的气流进行导向,使得导风流道52内的气流能够以直接吹向散热件3的方式对散热件3进行散热,进而对电控板2进行高效换热,且通过导风板53实现对散热件3的定向导冷,导风角度灵活可调,利于满足不同方式的冷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散热件3可包括多个散热片31,散热片31的具体设置数量可根据实际散热需求进行灵活选择,且每个散热片31的结构尺寸均相同,多个散热片31分别间隔开分布于散热件3朝向导风流道52的一端,即散热片31设置于导风流道52的出风口处,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多个散热片31,可增大散热件3的散热面积,便于提高散热件3对电控板2的换热效率,且每个散热片31均朝向导风流道52的出风口设置,以便于导风流道52内的气流能够在出风口处直接对多个散热片31进行散热,从而提高导风流道52对散热件3的散热效率,进而对电控板2进行高效换热增强空调器100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导风孔51为多个,每个导风孔51的结构尺寸均相同,且导风孔51设置于风道蜗壳6的外周壁,也就是说,导风孔51的数量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灵活设置,且导风孔51直接形成于风道外壳的外周壁上,易于降低设计布置难度,且不需要单独设置其他的开口结构,从而能够降低成产成本,降低空调器100的整体结构尺寸。其中,将导风孔51设置为多个,每个导风孔51均可实现将出风通道的气流导入导风流道52内,从而可增大由出风通道进入导风流道52的气流,即可通过调节导风孔51的数量对出风通道进入导风流道52的气流进行调节,从而保证能够有足够的气流由出风通道进入导风流道52内,以提高其对散热件3的散热效率。
多个导风孔51均间隔开分布于风道蜗壳6的外周壁上,可以理解的是,每个导风孔51均可单独实现将出风通道的气流导入导风流道52内,每个导风孔51之间互不影响,从而在其中一个导风孔51出现问题时,不会对其他导风孔51产生影响,易于保证空调器100的散热效率,增强空调器100的安全性。
多个导风孔51分别沿着风道蜗壳6的周向方向和/或轴向方向间隔开分布,也就是说,多个导风孔51可分别沿着风道蜗壳6的周向方向间隔开设置,或者多个导风孔51可分别沿着风道蜗壳6的轴向方向间隔开设置,再或者多个导风孔51可同时沿着风道蜗壳6的周向方向和轴向方向间隔开设置,从而多个导风孔51的具体分布形式可根据具体的散热需求进行灵活设置,从而增强导风孔51设置的灵活性,提高空调器100的散热效率。
具体地,如图3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图中的箭头方向为气流的流通方向,且在风道蜗壳6的外周壁上间隔开设置有两个导风孔51,在出风通道内的气流经由两个导风孔51流入导风流道52内,进入导风流道52内的气流经由导风板53进行导向,然后经由导风板53导向后的气流由导风流道52的出风口吹向散热件3,从而通过导风板53将由导风孔51流出的气流直接导向散热件3,从而利于以冷风直吹的方式对散热件3进行散热,进而对电控板2进行高效换热,且通过导风结构5实现对散热件3的定向导冷,提高空调器100的散热效率,增强空调器100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电控板,所述电控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电控板连接有散热件;
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将外界空气导向所述蒸发器的进风通道以及将与所述蒸发器换热后的空气导出的出风通道;其中
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导风结构,所述出风通道内的气流适于通过所述导风结构输送至所述散热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限定出所述出风通道的风道蜗壳,所述导风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风道蜗壳的导风孔和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导风流道,所述出风通道和所述导风流道通过所述导风孔连通,且所述导风流道朝向所述散热件敞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导风流道内的导风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在所述导风流道内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流道内设有卡接部,所述导风板与所述卡接部卡接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包括设于所述导风流道内壁的卡槽,所述导风板设有卡扣,所述卡扣伸至所述卡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构造为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导风流道内,且所述导风板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风流道内的气流流向相交。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包括多个散热片,且多个所述散热片间隔开分布于所述导风流道的出风口。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孔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导风孔间隔开分布于所述风道蜗壳的外周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风孔沿所述风道蜗壳的周向和/或轴向间隔开分布。
CN202120732536.8U 2021-04-10 2021-04-10 空调器 Active CN2147915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32536.8U CN214791523U (zh) 2021-04-10 2021-04-10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32536.8U CN214791523U (zh) 2021-04-10 2021-04-10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91523U true CN214791523U (zh) 2021-11-19

Family

ID=78670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32536.8U Active CN214791523U (zh) 2021-04-10 2021-04-10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915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27274A (zh) 一种机柜半导体冷却装置
CN214791523U (zh) 空调器
CN106969430B (zh) 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0120758U (zh) 散热模组和遥控器
CN106369672B (zh) 导风装置、空调柜机及其送风方法
CN113068369B (zh) 导风组件、导风装置及机柜
CN111684209A (zh) 室外机及空气调节机
CN114526517A (zh) 室外机及热泵系统
EP3240376B1 (en) Cabinet
CN113202702A (zh) 散热系统及包括其的风力发电机组
CN214223449U (zh) 高效散热结构及其制冷器具
CN211084255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5637643U (zh) 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4581437U (zh) 空调器
CN218936511U (zh) 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CN209546209U (zh) 一种分布式自然对流散热机柜
CN218103719U (zh) 壳体结构、电控装置及空气调节器
CN216814370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1084236U (zh) 防凝露结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4676245U (zh) 通风冷却系统和交换机
CN219108094U (zh) 一种散热结构以及室内机机组
CN213810895U (zh) 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5344889U (zh) 区域集控中心调度通信用散热型交换机机箱
CN220624161U (zh) 取暖器
CN217979907U (zh) 一种环形通风换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