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08094U - 一种散热结构以及室内机机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结构以及室内机机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108094U CN219108094U CN202223550381.XU CN202223550381U CN219108094U CN 219108094 U CN219108094 U CN 219108094U CN 202223550381 U CN202223550381 U CN 202223550381U CN 219108094 U CN219108094 U CN 2191080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dissipation
- air guide
- air
- cavity
- h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结构以及室内机机组,该散热结构包括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导风架,所述导风架上设置有导风圈,所述外壳与所述导风架在所述导风圈的内侧形成有进风腔,所述外壳与所述导风架在所述导风圈的外侧形成有出风腔;所述导风架还形成有散热腔室,所述散热腔室的内侧形成连通所述进风腔的开口,所述散热腔室的外侧设置有端板,所述端板上设有连通所述出风腔的散热孔。该散热结构在导风架上形成有散热腔室,散热腔室靠近出风腔的一侧设置有端板,空气从散热腔室的内侧开口进入散热腔室,从端板的散热孔流向出风腔,改变了原有散热腔室的流动风向,巧妙解决了低温工况下翅片换热器出现的结霜不均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机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热结构以及室内机机组。
背景技术
热泵技术是基于逆卡诺循环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种节能、环保制热技术。常规的室内机中,压缩机通过压缩冷媒并输出高温高压冷媒,高温高压冷媒通过冷凝器和水进行换热,再经过节流元件如电子膨胀阀节流,再通过位于室内机内的蒸发器吸收空气中的热能再回到压缩机。
室内机主要包括风机腔和压机腔,风机腔主要用放置风机以及换热器,压机腔主要用于放置压缩机、电器盒、水侧换热器以及阀门管路等零部件。申请号为CN202220306140.1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使变频板散热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散热结构通过设置散热腔室和通风孔给散热部进行散热,但由于端板设置在远离通风通道的通孔上,导致与翅片距离变小,风机从翅片端吸风的力小于从通风通道吹入散热腔室的力,散热部上的热量吹在翅片上导致结霜不均匀,影响机组除霜判断。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散热结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结构,包括:
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导风架和翅片换热器,所述导风架上设置有导风圈,所述导风架靠近所述翅片换热器的一侧为所述导风圈的内侧,所述外壳与所述导风架在所述导风圈的内侧围合形成进风腔,所述导风架远离所述翅片换热器的一侧为所述导风圈的外侧,所述外壳与所述导风架在所述导风圈的外侧围合形成出风腔;
所述导风架还设置有散热腔室,所述散热腔室的内侧形成连通所述进风腔的开口,所述散热腔室的外侧设置有端板,所述端板上设有连通所述出风腔的散热孔;所述散热腔室用于容纳控制主板的散热部。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部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散热片,所述端板开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散热孔,每个所述散热孔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散热片之间形成的通道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腔室形成于所述导风圈的右侧上方,所述散热腔室的上方设置有电器盒,所述电器盒的底部设置有散热开口,所述控制主板的散热部从所述散热开口安装至所述散热腔室内。
进一步的,在所述导风圈的右侧上方设置有顶部和内侧分别形成开口的凹槽,在所述凹槽的上方设置有电器盒安装位,所述电器盒固定于所述电器盒安装位,所述电器盒的底部与所述凹槽围合形成所述散热腔室。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架的右侧设置有中隔板;
所述散热腔室的右侧壁向所述中隔板延伸,并与所述中隔板连接;
所述散热腔室的底部和左侧壁与导风圈的内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腔室的底部开设有底部散热扩口,所述散热腔室通过所述底部散热扩口与所述进风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腔室的左侧壁开设有左侧散热扩口,所述散热腔室通过所述左侧散热扩口与所述进风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圈在沿所述进风腔的后侧方向设置有朝外倾斜的导风折边。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出风口包括上出风端口和下出风端口,所述出风腔设置有导风挡板和导风坡板,所述导风挡板用于导引空气流向所述上出风端口和所述下出风端口;
所述导风坡板位于所述导风挡板侧面,所述导风坡板朝所述上出风端口呈弧形弯曲状,所述导风坡板用于将气流导向所述上出风端口。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室内机机组,包括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散热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散热结构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散热结构在导风架上形成有散热腔室,散热腔室靠近出风腔的一侧设置有端板,空气从散热腔室的内侧开口进入散热腔室,从端板的散热孔流向出风腔,继而送走散热部的热量,改变了原有散热腔室的流动风向,巧妙解决了低温工况下翅片换热器出现的结霜不均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散热结构在散热腔室开设有底部散热扩口和左侧散热扩口,进风腔的一部分空气分别从散热腔室的开口、散热腔室的左侧壁以及散热腔室的底部进入,从多个方向流动进入散热腔室,带走散热部的热量,进一步地提高散热效率。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散热结构在导风架内设置有导风圈,导风圈朝进风腔后侧的方向设置有朝外倾斜的导风折边,有效增大风机的吸风风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换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室内机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散热结构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散热结构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散热结构的后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导风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风机;3、翅片换热器;4、导风架;5、电器盒;6、散热腔室;7、进风腔;8、出风腔;9、散热片;10、端板;11、散热孔;12、上出风端口;13、下出风端口;14、导风挡板;15、导风凸起;16、上导风部;17、下导风部;18、导风坡板;19、导风圈;20、导风折边;21、中隔板;51、散热开口;61、底部散热扩口;62、左侧散热扩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热泵技术是基于逆卡诺循环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种节能、环保制热技术。常规的室内机中,压缩机通过压缩冷媒并输出高温高压冷媒,高温高压冷媒通过冷凝器和水进行换热,再经过节流元件如电子膨胀阀节流,再通过位于室内机内的蒸发器吸收空气中的热能再回到压缩机。
室内机主要包括由隔板分隔而成的风机腔和压机腔,风机腔主要用放置风机以及换热器,压机腔主要用于放置压缩机、电器盒、水侧换热器以及阀门管路等零部件。申请号为CN202220306140.1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使变频板散热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散热结构通过设置散热腔室和通风孔给散热部进行散热,但由于端板设置在远离通风通道的通孔上,导致与翅片距离变小,风机从翅片端吸风的力小于从通风通道吹入散热腔室的力,散热部上的热量吹在翅片上导致结霜不均匀,影响机组除霜判断。且从通风通道吹入散热腔室的风会存在回流现象,本来应该被吹出的冷风经过散热腔室冷却后回到进风腔,与冷风混合后再吹出会导致换热效率变差。
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结构,如图2、3和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散热结构包括外壳1,外壳1内设置有导风架4和翅片换热器3,导风架4上设置有导风圈19,导风架4靠近翅片换热器3的一侧为导风圈19的内侧,外壳1与导风架4在导风圈19的内侧形成有进风腔7,导风架4远离翅片换热器3的一侧为导风圈19的外侧,外壳1与导风架4在导风圈19的外侧形成有出风腔8。
导风架4形成有散热腔室6,散热腔室6的内侧形成连通进风腔7的开口,散热腔室6的外侧设置有端板10,端板10上设有连通出风腔8的散热孔11,散热腔室6用于容纳控制主板的散热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风机2设置于导风圈19内,风机2带动空气从进风腔7输送至出风腔8的同时,由于散热腔室6靠近出风腔8的一侧设置有端板10,一部分空气从散热腔室6的内侧开口流动进入散热腔室6,然后从端板10上的散热孔11流向出风腔8,继而送走散热部的热量。背景技术专利文件中散热腔室的出风方向朝向翅片换热器,而本实施例对散热结构的端板10位置进行重新调整设置,使得散热腔室6与背景技术专利文件中散热腔室的流动风向相反,散热部的热量无法到翅片换热器3,巧妙地解决了低温工况下翅片换热器3出现的结霜不均问题。
通常的,连通进风腔7的散热腔室6的开口远大于端板10上散热孔11的面积,使得散热腔室6的开口处的风压大于位于端板10上散热孔11的风压,保持气流从散热腔室6的开口流向端板10上散热孔11,从散热孔11处流向出风腔8,保持稳定的风向,从散热孔带走热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3、4和5所示,导风架4靠近压机腔的一侧为导风圈19的右侧,散热腔室6形成于导风圈19的右侧上方,散热腔室6的上方设置有电器盒5,电器盒5的底部设置有散热开口51,控制主板的散热部从散热开口51安装至散热腔室6内,优化了室内机的布局空间,提高室内机空间的利用率。
具体的,如图3所示,在导风圈19的右侧上方设置有顶部开口的凹槽,在凹槽的上方形成有电器盒安装位,电器盒5固定于电器盒安装位,电器盒5的散热开口51位于凹槽的顶部开口,凹槽的内侧开口与进风腔7连通,电器盒5的底部与凹槽围合形成上述的散热腔室6。
进一步的,如图2和5所示,导风架4的右侧设置有中隔板21,散热腔室6的右侧壁向中隔板21延伸,并与中隔板21连接,散热腔室6的底部和左侧壁与导风圈19的内侧连接,优化了进风腔7内的布局空间,在进风腔7内形成稳定的进风环境,有利于空气在进风腔7内的导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3所示,散热腔室6的底部开设有底部散热扩口61,散热腔室6通过底部散热扩口61与进风腔7连通,使得位于散热腔室6内的散热部与进风腔7的接触面积增大,提高散热效率。
进一步的,散热腔室6的左侧壁开设有左侧散热扩口62,散热腔室6通过左侧散热扩口62与进风腔7连通,使得散热腔室6内的散热部与进风腔7的接触面积增大,进风腔7的一部分空气分别从散热腔室6的内侧开口、散热腔室6的左侧散热扩口62以及散热腔室6的底部散热扩口61进入,空气从多个方向流动进入散热腔室6,带走散热部的热量,进一步地提高散热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5所示,散热部包括间隔排布的散热片9,端板10开设有最少一个散热孔11,每个散热孔11的开口方向与散热片9之间形成的通道平行。使得每个散热孔11的开口方向对应散热片9之间的缝隙,使得散热片9排出的热量经气流带动能快速到达散热孔11。
优选的,散热孔11为方形孔,方形开口契合散热片9之间的缝隙形状,有利于热量的更快速排放。在其他的例子,散热孔还可以是其他的形状,如圆形或者椭圆形等;散热孔还可以设置为具有倾斜坡度的开口,更好地导引空气从端板处流出。更优选的,散热片9的表面为粗糙表面,粗糙表面可以进一步增大散热翅片的表面积,增加空气的接触面积,因而可以提高散热片9的散热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壳体1的出风口包括上出风端口12和下出风端口13,出风腔8设置有导风挡板14,导风挡板14用于导引空气流向上出风端口12和下出风端口13。
具体的,如图6所示,导风挡板14靠近出风腔8一侧中部形成有导风凸起15,导风凸起15包括朝上倾斜的上导风部16和朝下倾斜的下导风部17,当气流经过导风挡板14时,气流会被导风凸起15分开导流,一部分气流经由上导风部16流向上出风端口12,另一部分气流经由下导风部17流向下出风端口13。优选的,导风挡板14的导风凸起15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状。
壳体1内还设置有位于导风挡板14侧面的导风坡板18,导风坡板18朝上出风端口12呈弧形弯曲状,导风坡板18用于将气流导向上出风端口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导风圈19环绕包围风机2,导风圈19朝进风腔7后侧的方向,设置有朝外倾斜的导风折边20,在工作过程中,空气沿导风折边20进入风机2内,有效增大风机2的吸风风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保护一种室内机机组,如图2所示,该室内机机组包括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散热结构,散热结构设置于外壳1内,翅片换热器3位于进风腔7内,风机2设置在导风架4的导风圈19内,电器盒5安装于位于压机腔上方的电器盒安装位,控制主板设置于电器盒5内,控制主板的散热部通过电器盒5底部的散热开口51设置在散热腔室6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散热结构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散热结构在导风架上形成有散热腔室,散热腔室靠近出风腔的一侧设置有端板,空气从散热腔室的内侧开口进入散热腔室,从端板的散热孔流向出风腔,继而送走散热部的热量,改变了原有散热腔室的流动风向,巧妙解决了低温工况下翅片换热器出现的结霜不均问题。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散热结构在散热腔室开设有底部散热扩口和左侧散热扩口,进风腔的一部分空气分别从散热腔室的开口、散热腔室的左侧壁以及散热腔室的的底部进入,从多个方向流动进入散热腔室,带走散热部的热量,进一步地提高散热效率。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散热结构在导风架内设置有导风圈,导风圈朝进风腔后侧的方向设置有朝外倾斜的导风折边,有效增大风机的吸风风量。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导风架和翅片换热器,所述导风架上设置有导风圈,所述导风架靠近所述翅片换热器的一侧为所述导风圈的内侧,所述外壳与所述导风架在所述导风圈的内侧围合形成进风腔,所述导风架远离所述翅片换热器的一侧为所述导风圈的外侧,所述外壳与所述导风架在所述导风圈的外侧围合形成出风腔;
所述导风架还设置有散热腔室,所述散热腔室的内侧形成连通所述进风腔的开口,所述散热腔室的外侧设置有端板,所述端板上设有连通所述出风腔的散热孔;所述散热腔室用于容纳控制主板的散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部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散热片,所述端板开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散热孔,每个所述散热孔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散热片之间形成的通道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腔室形成于所述导风圈的右侧上方,所述散热腔室的上方设置有电器盒,所述电器盒的底部设置有散热开口,所述控制主板的散热部从所述散热开口安装至所述散热腔室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导风圈的右侧上方设置有顶部开口的凹槽,在所述凹槽的上方设置有电器盒安装位,所述电器盒固定于所述电器盒安装位,所述电器盒的底部与所述凹槽围合形成所述散热腔室。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架的右侧设置有中隔板;
所述散热腔室的右侧壁向所述中隔板延伸,并与所述中隔板连接;
所述散热腔室的底部和左侧壁与导风圈的内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腔室的底部开设有底部散热扩口,所述散热腔室通过所述底部散热扩口与所述进风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腔室的左侧壁开设有左侧散热扩口,所述散热腔室通过所述左侧散热扩口与所述进风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圈在沿所述进风腔的后侧方向设置有朝外倾斜的导风折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的出风口包括上出风端口和下出风端口,所述出风腔设置有导风挡板和导风坡板,所述导风挡板用于导引空气流向所述上出风端口和所述下出风端口;
所述导风坡板位于所述导风挡板侧面,所述导风坡板朝所述上出风端口呈弧形弯曲状,所述导风坡板用于将气流导向所述上出风端口。
10.一种室内机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550381.XU CN219108094U (zh) | 2022-12-29 | 2022-12-29 | 一种散热结构以及室内机机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550381.XU CN219108094U (zh) | 2022-12-29 | 2022-12-29 | 一种散热结构以及室内机机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108094U true CN219108094U (zh) | 2023-05-30 |
Family
ID=86461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550381.XU Active CN219108094U (zh) | 2022-12-29 | 2022-12-29 | 一种散热结构以及室内机机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108094U (zh) |
-
2022
- 2022-12-29 CN CN202223550381.XU patent/CN21910809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320359U (zh) |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 |
CN214666272U (zh) | 换热器、电控盒以及空调系统 | |
CN213280449U (zh) | 一种一体式空调机及机房散热系统 | |
CN214676259U (zh) | 空调装置以及电控盒 | |
CN214676255U (zh) | 空调装置以及电控盒 | |
CN219108094U (zh) | 一种散热结构以及室内机机组 | |
CN208079549U (zh) | 用于空调室外机的电控盒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US12114470B2 (en) | Power cabinet | |
CN214627774U (zh) | 空调装置以及电控盒 | |
CN214627775U (zh) | 空调装置以及电控盒 | |
CN213480396U (zh) | 具有贯流风机的高效换热型机柜空调器 | |
CN214676260U (zh) | 空调装置以及电控盒 | |
CN211876415U (zh) | 制冷装置以及烟机 | |
CN114526517A (zh) | 室外机及热泵系统 | |
CN214223449U (zh) | 高效散热结构及其制冷器具 | |
CN213931186U (zh) | 送风组件、壁挂机和空调系统 | |
CN212081529U (zh) | 半导体空调 | |
CN221222881U (zh) | 一种除湿设备 | |
CN220817931U (zh) | 空调外机和空调系统 | |
CN217929047U (zh) | 一种蒸发回风散流效率高的空调 | |
CN217876159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4949391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5909226U (zh) |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5935427U (zh) | 5gbbu模块化散热导风组件及bbu模块 | |
CN218922317U (zh) | 一种冰胆散热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