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68369B - 导风组件、导风装置及机柜 - Google Patents
导风组件、导风装置及机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068369B CN113068369B CN202010002163.9A CN202010002163A CN113068369B CN 113068369 B CN113068369 B CN 113068369B CN 202010002163 A CN202010002163 A CN 202010002163A CN 113068369 B CN113068369 B CN 11306836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plate
- air guide
- opening
- rear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536—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racks or cabinets of standardised dimensions, e.g. electronic racks for aircraft or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
- H05K7/20554—Forced ventilation of a gaseous coolant
- H05K7/20572—Forced ventilation of a gaseous coolant within cabinets for removing heat from sub-racks, e.g. plenum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45—Means for directing air flow, e.g. ducts, deflectors, plenum or guide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72—Fan mounting or fan specif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的导风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风组件、导风装置及机柜。该导风组件包括导风壳体和导流组件,所述导风壳体包括顶板、底板、开口侧板和开口后板,所述开口侧板上设有第一通风口,所述开口后板上设有第二通风口;所述导流组件设置于所述导风壳体的内部,所述导流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能够将所述导风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导风腔室和第二导风腔室,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导风腔室相连通。本发明能够实现冷、热气流的分离与引导,改善机柜内部气流组织,降低通信设备入口的空气温度,减小空气流动阻力,降低通信设备及机柜能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的导风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风组件、导风装置及机柜。
背景技术
影响机柜内通信设备散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机柜内部的气流组织。随着边缘计算站点的部署,同一个机柜内部同时装有传输设备、计算设备、电源设备等多种不同通信设备的情况将会更加普遍。传输设备的散热方式往往是左进风右出风或右进风左出风,计算设备的散热方式往往是下进风上出风,而电源设备的散热方式往往是前进风后出风,如果机柜内部气流不加以引导,会造成气流组织极为混乱,冷热空气在流动过程中混合,使有些通信设备的入口空气温度过高,这些通信设备将无法有效散热,严重影响这些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并且还会产生较高的制冷能耗。此外,机柜内部无序的气流组织将会使空气流动阻力增大,导致较高的机柜运行能耗。
针对机柜内部气流组织的问题,目前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在机柜内部设置导风装置,通过空间阻挡的方式改变空气流向,将空调冷风以一定的方向送入设备,并以一定的方向送出,实现空气的定向流动。然而,现有机柜内部设置的导风装置,无法将同一流向的冷空气以不同的方向送入不同的设备通信内部,并以同一流向送出,而且也无法适应多种空调送风形式。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风组件、导风装置及机柜,能够实现冷、热气流的分离与引导,改善机柜内部气流组织,降低通信设备入口的空气温度,减小空气流动阻力,降低通信设备及机柜能耗。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种导风组件,包括:
导风壳体,所述导风壳体包括顶板、底板、开口侧板和开口后板,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分别与所述开口侧板的上下两端对应连接,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分别与所述开口后板的上下两端对应连接,所述开口侧板与所述开口后板垂直连接;所述开口侧板上设有第一通风口,所述开口后板上设有第二通风口;
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设置于所述导风壳体的内部,所述导流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顶板、所述底板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开口后板、所述开口侧板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导风板能够将所述导风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导风腔室和第二导风腔室,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导风腔室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组件还包括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为弧形板,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顶板、所述底板对应连接,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开口后板相连;
所述第一导风腔室由所述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所述开口侧板和所述开口后板围合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风口处的风扇。
具体地,所述底板上设有两个第一导风板插接槽,两个所述第一导风板插接槽对称布置,所述第一导风板能够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导风板插接槽相插接;
所述底板上还设有两个第二导风板插接槽,两个所述第二导风板插接槽对称布置,所述第二导风板能够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导风板插接槽相插接;
所述底板上还设有开口后板插接槽,各所述第一导风板插接槽的一端均与所述开口后板插接槽相连,各所述第二导风板插接槽的两端均与所述开口后板插接槽相连,所述开口后板与所述开口后板插接槽相插接;
所述底板上还设有风扇插接槽,所述风扇插接槽的一端与所述开口后板插接槽相连,所述风扇与所述风扇插接槽相插接。
具体地,所述开口侧板上设有第一顶板插接槽和底板插接槽,所述第一顶板插接槽和所述底板插接槽分别设置于所述开口侧板的同一侧面的上下两端,所述顶板与所述第一顶板插接槽相插接,所述底板与所述底板插接槽相插接;
所述开口侧板上还设有两个第一导风后板插接槽,各所述第一导风后板插接槽均从上至下倾斜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一导风后板插接槽呈交叉布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风壳体外部的导风后板,所述导风后板设置于所述开口后板的后侧,所述导风后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导风后板插接槽与所述开口侧板相插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导风板为弧形板,所述第一导风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长度,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弧度大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弧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二种导风组件,包括导风壳体,所述导风壳体包括顶板、两个侧挡板和封堵件,两个所述侧挡板和所述封堵件均设置于所述顶板的同一侧面,两个所述侧挡板相对设置,所述封堵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挡板的一端对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封堵件包括前挡板,所述前挡板和两个所述侧挡板均与所述顶板相垂直,所述前挡板分别与各所述侧挡板相垂直。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个导风后板,所述导风后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挡板的另一端对应垂直连接,所述导风后板相对于所述顶板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封堵件包括两个导风后板,两个所述导风后板依次拼接,且两个所述导风后板处于同一平面;各所述侧挡板均与所述顶板相垂直,各所述导风后板分别与所述侧挡板相垂直,各所述导风后板相对于所述顶板倾斜设置。
具体地,各所述侧挡板上均设有用于插接所述导风后板的两个第二导风后板插接槽,各所述第二导风后板插接槽均从上至下倾斜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二导风后板插接槽呈交叉布置;各所述第二导风后板插接槽的长度均为所述导风后板的宽度的2倍。
具体地,各所述侧挡板上均设有两个第二顶板插接槽,两个所述第二顶板插接槽分别设置于所述侧挡板的同一侧面的上下两端;所述顶板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二顶板插接槽与两个所述侧挡板对应插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种导风装置,包括第一通信设备和导风组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左右风道的通信设备,所述导风组件为上述的第一种导风组件;
所述导风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顶部;
或,所述导风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底部;
或,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所述导风组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二种导风装置,包括第二通信设备和导风组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上下风道的通信设备,所述导风组件为上述的第二种导风组件;
在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所述导风组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机柜,包括上述的第一种导风装置和/或上述的第二种导风装置。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导风组件,导风壳体由顶板、底板、开口侧板和开口后板构成,在开口侧板上设置第一通风口,在开口后板上设置第二通风口,在导风壳体的内部设置第一导风板,从而将导风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导风腔室和第二导风腔室,并使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分别与第一导风腔室相连通,当气流从导风壳体的前侧进入第二导风腔室,能够沿第二导风腔室从与开口侧板相对的一侧流出,然后气流能够从开口侧板进入第一导风腔室,再从开口后板流出,从而改变了气流的进出风方向,进而实现了对冷、热气流的分离与引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导风组件,导风壳体由顶板、两个侧挡板和封堵件构成,使两个侧挡板和封堵件均设置在顶板的同一侧面,使两个侧挡板相对设置,并且使封堵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挡板的一端对应连接,从而形成导风腔室,气流能够从导风壳体的与顶板相对的一侧进入导风腔室,然后从导风壳体的与封堵件相对的一侧流出,或者气流能够从导风壳体的与封堵件相对的一侧进入导风腔室,然后从导风壳体的与顶板相对的一侧流出,从而改变了气流的进出风方向,进而实现了对冷、热气流的分离与引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导风装置,通过在左右风道的第一通信设备上设置第一种导风组件,能够使左右风道的第一通信设备的进出气流方向变为前进后出的方式,使得左右风道的第一通信设备的进出风方式与前后风道的通信设备的进出风方式保持一致,不仅降低了第一通信设备入口的空气温度,减小了空气流动阻力,而且降低了第一通信设备的能耗,进而为左右风道的第一通信设备在机柜中的使用提供便利。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导风装置,通过在上下风道的第二通信设备上设置第二种导风组件,能够使上下风道的第二通信设备的进出气流方向变为前进后出的方式,使得上下风道的第二通信设备的进出风方式与前后风道的通信设备的进出风方式保持一致,不仅降低了第二通信设备入口的空气温度,减小了空气流动阻力,而且降低了通信设备的能耗,进而为上下风道的第二通信设备在机柜中的使用提供便利。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柜,应用第一种导风装置和/或第二种导风装置,能够使机柜内的各通信设备的进出风方式分别与机柜本身布置的进出风方式相匹配,有效改善机柜内部气流组织,提高了机柜的通风散热效率,降低了机柜散热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种导风组件的爆炸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种导风组件的一种去掉顶板后的装配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种导风组件的另一种去掉顶板后的装配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种导风组件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种导风组件中开口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种导风组件的一种爆炸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种导风组件的另一种爆炸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种导风组件的去掉顶板后的一种装配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种导风组件的去掉顶板后的另一种装配结构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种导风组件中侧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种导风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种导风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种导风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种导风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机柜中的第一种导风装置、第二种导风装置以及第三通信设备的布置图。
图中:1:顶板;2:底板;201:第一导风板插接槽;202:第二导风板插接槽;203:开口后板插接槽;204:风扇插接槽;3:开口侧板;301:第一通风口;302:第一顶板插接槽;303:底板插接槽;304:第一导风后板插接槽;4:开口后板;401:第二通风口;5:第一导风板;6:第一导风腔室;7:第二导风腔室;8:第二导风板;9:风扇;10:导风后板;11:侧挡板;111:第二导风后板插接槽;112:第二顶板插接槽;12:前挡板;13:第一通信设备;14:第二通信设备;15:第一种导风装置;16:第二种导风装置;17:第三通信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种导风组件,其中图2和图3中的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该导风组件包括导风壳体和导流组件。
导风壳体包括顶板1、底板2、开口侧板3和开口后板4,顶板1与底板2平行设置,顶板1和底板2分别与开口侧板3的上下两端对应垂直连接,顶板1和底板2分别与开口后板4的上下两端对应垂直连接,开口侧板3与开口后板4垂直连接。其中,开口侧板3上设有第一通风口301,开口后板4上设有第二通风口401。
导流组件设置于导风壳体的内部,导流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5,第一导风板5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板1、底板2对应垂直连接,第一导风板5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开口后板4、开口侧板3对应连接。其中,第一导风板5能够将导风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导风腔室6和第二导风腔室7,第一通风口301和第二通风口401分别与第一导风腔室6相连通。
当气流从导风壳体的前侧进入第二导风腔室7,能够沿第二导风腔室7流动并从与开口侧板3相对的一侧流出,然后气流从开口侧板3上的第一通风口301进入第一导风腔室6,最后从开口后板4上的第二通风口401流出。由此,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导风组件,能够改变气流的进出风方向,进而实现对冷、热气流的分离与引导。
具体来说,顶板1和底板2采用大小相等的矩形板,开口侧板3和开口后板4也采用矩形板,而第一导风板5采用弧形板。其中,第一导风板5的弧形结构设置,能够使空气流动更加顺畅,防止出现涡流。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导流组件还包括第二导风板8,第二导风板8采用弧形板,第二导风板8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板1、底板2对应垂直连接,第二导风板8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开口后板4相连。其中,第一导风板5的长度大于第二导风板8的长度,第一导风板5的弧度大于第二导风板8的弧度。开口后板4上的第二通风口401设置在第一导风板5与第二导风板8之间,第二导风板8设置在靠近开口侧板3与开口后板4相连接的位置处。也即,第一导风板5、第二导风板8、开口侧板3和开口后板4能够围合形成第一导风腔室6。
空气从开口侧板3上的第一通风口301进入第一导风腔室6,并从开口后板4上的第二通风口401流出第一导风腔室6的过程中,由于第一导风板5和第二导风板8均采用弧形结构,因此能够使空气流动更加顺畅,有效防止空气在第一导风腔室6中形成涡流。而且由于第一导风板5与第二导风板8的布置方式,使得第一导风板5与第二导风板8之间形成进口大、出口小的减缩结构,从而增大气流流速,提高空气动压,增强气流的引导效果。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导流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第二通风口401处的风扇9。其中,风扇9的设置数量与开口后板4上第二通风口401的设置数量相等,也即,风扇9与第二通风口401一一对应设置。通过设置风扇9,能够减小空气流动阻力,提高冷却效率。当将该导风组件设置于通信设备上用于改变通信设备的进出风方向时,可以将该风扇9与通信设备进行联动控制,当通信设备功耗较大时,可以提高风扇9的转速,进而与通信设备的冷却通风需求相配合。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底板2上设有两个第一导风板插接槽201,两个第一导风板插接槽201对称布置,第一导风板5能够与其中任意一个第一导风板插接槽201相插接。也即,通过设置第一导风板插接槽201,能够实现第一导风板5与底板2的可拆卸安装。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底板2上还设有两个第二导风板插接槽202,两个第二导风板插接槽202对称布置,第二导风板8能够与其中任意一个第二导风板插接槽202相插接。也即,通过设置第二导风板插接槽202,能够实现第二导风板8与底板2的可拆卸安装。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底板2上还设有开口后板插接槽203,各第一导风板插接槽201的一端均与开口后板插接槽203相连,各第二导风板插接槽202的两端均与开口后板插接槽203相连。其中,开口后板4与开口后板插接槽203相插接。也即,通过设置开口后板插接槽203,能够实现开口后板4与底板2的可拆卸安装。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底板2上还设有风扇插接槽204,风扇插接槽204的一端与开口后板插接槽203垂直相连,风扇9与风扇插接槽204相插接。其中,风扇插接槽204的设置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而定。也即,通过设置风扇插接槽204,能够实现风扇9与底板2的可拆卸安装。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开口侧板3上设有第一顶板插接槽302和底板插接槽303,第一顶板插接槽302和底板插接槽303相互平行,第一顶板插接槽302和底板插接槽303分别设置于开口侧板3的同一侧面的上下两端。其中,顶板1与第一顶板插接槽302相插接,底板2与底板插接槽303相插接。也即,通过设置第一顶板插接槽302和底板插接槽303,能够实现顶板1、底板2分别与开口侧板3的可拆卸安装。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该导风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导风壳体外部的导风后板10,该导风后板10设置于开口后板4的后侧,用于对从第二通风口401流出的空气进行导向。
具体来说,开口侧板3上还设有两个第一导风后板插接槽304,各第一导风后板插接槽304均从开口侧板3的上端至下端倾斜设置,并且两个第一导风后板插接槽304的倾斜方向相反,两个第一导风后板插接槽304呈交叉布置。
其中,导风后板10的一端通过第一导风后板插接槽304与开口侧板3相插接。也即,通过设置第一导风后板插接槽304,能够实现导风后板10与开口侧板3之间的可拆卸安装。
具体来说,导风后板10的宽度为第一导风后板插接槽304的长度的1/2。也即,在同一个第一导风后板插接槽304中,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插接一个或两个导风后板10。而且,由于两个第一导风后板插接槽304呈交叉布置,使得导风后板10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插接在任意一个第一导风后板插接槽304中的不同位置处,从而能够通过导风后板10灵活改变导风方向。
具体来说,开口侧板3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折边,第一连接折边与开口侧板3相垂直,第一连接折边上设有连接孔,便于将开口侧板3与机架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安装。
此外,由于底板2上设有两个对称的第一导风板插接槽201以及两个对称的第二导风板插接槽202,因此,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将第一导风板5和第二导风板8安装在底板2上的不同位置处。
如图2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将开口侧板3安装在底板2的左端,将第一导风板5、第二导风板8均安装在底板2的左半部分区域,然后将开口后板4的第二通风口设置在第一导风板5与第二导风板8之间,则风扇9对应设置在底板2的左半部分区域。
此时,气流从前侧进入第二导风腔室7,并从第二导风腔室7的右侧流出,然后气流能够从左侧的第一通风口301进入第一导风腔室6,最后从开口后板4上的第二通风口向后流出。由于开口后板4的后侧设有导风后板10,并且导风后板10从开口后板4的底部向上倾斜设置,因此能够将流出的气流进行倾斜向上引导。如图2所示的导风组件,适用于右进风、左出风的通信设备的气流引导。
如图3所示,在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将开口侧板3安装在底板2的右端,将第一导风板5、第二导风板8均安装在底板2的右半部分区域,然后将开口后板4的第二通风口设置在第一导风板5与第二导风板8之间,则风扇9对应设置在底板2的右半部分区域。
此时,气流从前侧进入第二导风腔室7,并从第二导风腔室7的左侧流出,然后气流能够从右侧的第一通风口301进入第一导风腔室6,最后从开口后板4上的第二通风口向后流出。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开口后板4的后侧设置导风后板10,可以使导风后板10从开口后板4的顶部向上倾斜设置,从而将流出的气流进行倾斜向上引导。如图3所示的导风组件,适用于左进风、右出风的通信设备的气流引导。
如图6至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二种导风组件,其中图8和图9中的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该导风组件包括导风壳体,导风壳体包括顶板1、两个侧挡板11和封堵件,两个侧挡板11和封堵件均设置于顶板1的同一侧面,两个侧挡板11相对设置,封堵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挡板11的一端对应连接。也即,通过顶板1、两个侧挡板11和封堵件之间能够围合形成导风腔室,该导风腔室在与顶板1相对的一侧以及与封堵件相对的一侧分别形成通风口。
当气流从导风壳体的与顶板1相对的一侧进入导风腔室后,能够从导风壳体的与封堵件相对的一侧流出。或者,当气流从导风壳体的与封堵件相对的一侧进入导风腔室后,能够从导风壳体的与顶板1相对的一侧流出。由此,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导风组件,能够改变气流的进出风方向,进而实现对冷、热气流的分离与引导。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导风组件,适用于上下风道的通信设备的气流引导。在使用时,可以将导风壳体的与顶板1相对的一侧安装在上下风道的通信设备的通风口处,从而能够改变上下风道的通信设备的进风方向和出风方向。
如图6和图8所示,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封堵件包括前挡板12,前挡板12和两个侧挡板11均与顶板1相垂直,前挡板12的两端分别与各侧挡板11的一端对应垂直连接。其中,顶板1分别与前挡板12、各侧挡板11的上端垂直连接。在图8中,顶板未示出。
进一步来说,该导风组件还包括一个导风后板10,导风后板1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挡板11的另一端对应垂直连接,导风后板10相对于顶板1倾斜设置。其中,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导风后板10可以与顶板1接触连接,导风后板10也可以与顶板1间隔设置。也即,通过将导风后板10倾斜设置,能够对从导风腔室流出的气流进行导向。
具体来说,各侧挡板11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二连接折边,第二连接折边与侧挡板11相垂直,第二连接折边上设有第一安装孔。前挡板12的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一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孔。也即,可以将前挡板12的两端通过安装件与侧挡板11的第二连接折边进行连接安装。
如图6和图8所示的导风组件用于安装在上下风道的通信设备的出风口处。
如图7和图9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封堵件包括两个导风后板10,两个导风后板10依次拼接,且两个导风后板10处于同一平面。也即,其中一个导风后板10的下端与另一个导风后板10的上端拼接。
其中,在图7中,顶板1与各侧挡板11的下端垂直连接,各导风后板10分别与各侧挡板11垂直连接,各导风后板10相对于顶板1倾斜设置,并且顶板1与导风后板10的上端接触连接。在图9中,顶板(图9中未示出)与各侧挡板11的上端垂直连接,各导风后板10分别与各侧挡板11垂直连接,各导风后板10相对于顶板1倾斜设置,顶板与导风后板10的下端接触连接。并且,图7中导风后板10的倾斜方向与图9中导风后板10的倾斜方向相反。也即,通过将两个导风后板10进行拼接并呈倾斜设置,能够对流入导风腔室中的气流进行导向。
如图7和图9所示的导风组件用于安装在上下风道的通信设备的进风口处。
图10所示,各侧挡板11上均设有用于插接导风后板10的两个第二导风后板插接槽111,各第二导风后板插接槽111均从侧挡板11的上端至下端倾斜设置,并且两个第二导风后板插接槽111的倾斜方向相反,两个第二导风后板插接槽111呈交叉布置。也即,通过设置第二导风后板插接槽111,能够实现导风后板10与侧挡板11之间的可拆卸安装。
具体来说,各第二导风后板插接槽111的长度为导风后板10的宽度的2倍。也即,在同一个第二导风后板插接槽111中,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插接一个或两个导风后板10,使用更加灵活多变。而且,由于两个第二导风后板插接槽111呈交叉布置,使得导风后板10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插接在任意一个第二导风后板插接槽111中的不同位置处,从而能够通过导风后板10灵活改变导风方向。
图10所示,各侧挡板11上均设有两个第二顶板插接槽112,两个第二顶板插接槽112分别设置于侧挡板11的同一侧面的上下两端。顶板1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顶板插接槽112与两个侧挡板11对应插接。也即,通过设置第二顶板插接槽112,能够实现顶板1与侧挡板11之间的可拆卸安装。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一种导风组件中采用的顶板1与第二种导风组件中采用的顶板1,可以为相同结构和尺寸的顶板。第一种导风组件中采用的导风后板10与第二种导风组件中采用的导风后板10,可以为相同结构和尺寸的导风后板。也即,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顶板1与导风后板10可以通用,进而便于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灵活的组成不同结构的导风组件。
如图11至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种导风装置,如图11和图12中的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该第一种导风装置包括第一通信设备13和导风组件,其中第一通信设备13为左右风道的通信设备,导风组件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种导风组件。
其中,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可以将第一种导风组件设置于第一通信设备13的顶部,也可以将第一种导风组件设置于第一通信设备13的底部,还可以在第一通信设备1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第一种导风组件。
如图11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13采用右进风、左出风的通信设备,第一种导风组件采用如图2所示的导风组件,该第一种导风组件设置在第一通信设备13的顶部。
在使用时,气流从导风组件的前侧进入并从右侧流出,然后从导风组件右侧流出的气流能够从第一通信设备13的右侧进入并从左侧流出,然后从第一通信设备13的左侧流出的气流能够从导风组件的左侧进入并从后侧流出。也即,通过在第一通信设备13的顶部设置第一种导风组件,能够使右进风、左出风的第一通信设备13与前进风、后出风的通信设备的进出风方式相一致。
如图12所示,在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13采用左进风、右出风的通信设备,第一种导风组件采用如图3所示的导风组件,该第一种导风组件设置在第一通信设备13的顶部。
在使用时,气流从导风组件的前侧进入并从左侧流出,然后从导风组件左侧流出的气流能够从第一通信设备13的左侧进入并从右侧流出,然后从第一通信设备13的右侧流出的气流能够从导风组件的右侧进入并从后侧流出。也即,通过在第一通信设备13的顶部设置第一种导风组件,能够使左进风、右出风的第一通信设备13与前进风、后出风的通信设备的进出风方式相一致。
由此,通过在左右风道的第一通信设备13上设置第一种导风组件,能够使左右风道的第一通信设备13的进出气流方向变为前进后出的方式,使得左右风道的第一通信设备13的进出风方式与前后风道的通信设备的进出风方式保持一致,不仅降低了第一通信设备13入口的空气温度,减小了空气流动阻力,而且降低了第一通信设备13的能耗,进而为左右风道的第一通信设备13在机柜中的使用提供便利。
如图13至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二种导风装置,如图13和图14中的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该第二种导风装置包括第二通信设备14和导风组件,第二通信设备14为上下风道的通信设备,导风组件采用上述的第二种导风组件。其中,在第二通信设备1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第二种导风组件。
如图13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设备14采用下进风、上出风的通信设备,将如图6所示的第二种导风组件安装在第二通信设备14的顶部,其中第二种导风组件中的顶板未示。将如图7所示的第二种导风组件安装在第二通信设备14的底部。
在使用时,气流从第二种导风组件的前侧进入并从上侧流出,然后从第二种导风组件上侧流出的气流能够从第二通信设备14的下侧进入并从上侧流出,然后从第二通信设备14的上侧流出的气流能够从第二种导风组件的下侧进入并从后侧流出。由此,通过在第二通信设备14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第二种导风组件,能够使下进风、上出风的第二通信设备14与前进风、后出风的通信设备的进出风方式相一致。
如图14所示,在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设备14采用上进风、下出风的通信设备,将如图6所示的第二种导风组件翻转后安装在第二通信设备14的底部,将如图7所示的第二种导风组件安装在第二通信设备14的顶部。图14中第二种导风组件中的顶板未示,两个导风后板组成的封堵件的倾斜方向与如图7所示的方向相反。
在使用时,气流从第二种导风组件的前侧进入并从下侧流出,然后从第二种导风组件下侧流出的气流能够从第二通信设备14的上侧进入并从下侧流出,然后从第二通信设备14的下侧流出的气流能够从第二种导风组件的上侧进入并从后侧流出。由此,通过在第二通信设备14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第二种导风组件,能够使上进风、下出风的第二通信设备14与前进风、后出风的通信设备的进出风方式相一致。
由此,通过在上下风道的第二通信设备14上设置第二种导风组件,能够使上下风道的第二通信设备14的进出气流方向变为前进后出的方式,使得上下风道的第二通信设备14的进出风方式与前后风道的通信设备的进出风方式保持一致,不仅降低了第二通信设备14入口的空气温度,减小了空气流动阻力,而且降低了第二通信设备14的能耗,进而为上下风道的第二通信设备14在机柜中的使用提供便利。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机柜,包括至少一个上述实施例的第一种导风装置和/或至少一个上述实施例的第二种导风装置。
例如,可以在机柜内部布置至少一个上述实施例的第一种导风装置和至少一个前进风、后出风的第三通信设备,设定该机柜为前进风、后出风的通风模式,则在该机柜布置有左右风道的第一通信设备时,由于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种导风组件,使得左右风道的第一通信设备的进出风方式能够与机柜的通风模式相匹配,有利于在该机柜中同时布置不同进出风方式的通信设备,能够有效改善机柜内部气流组织,进而提高了机柜的通风散热效率,降低了机柜散热能耗。
例如,可以在机柜内部布置至少一个上述实施例的第二种导风装置和至少一个前进风、后出风的第三通信设备,设定该机柜为前进风、后出风的通风模式,则在该机柜布置有上下风道的第二通信设备时,由于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种导风组件,使得上下风道的第二通信设备的进出风方式能够与机柜的通风模式相匹配,有利于在该机柜中同时布置不同进出风方式的通信设备,能够有效改善机柜内部气流组织,进而提高了机柜的通风散热效率,降低了机柜散热能耗。
再例如,如图15所示,还可以在机柜内部布置一个上述实施例的第一种导风装置15、一个上述实施例的第二种导风装置16以及一个前进风、后出风的第三通信设备17,第一种导风装置15、第二种导风装置16和第三通信设备17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其中如图15中的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设定该机柜为前进风、后出风的通风模式,由上述论述可知,第一种导风装置15在第一种导风组件的作用下能够与机柜的通风模式相匹配,第二种导风装置16在第二种导风组件的作用下能够与机柜的通风模式相匹配,第三通信设备17的通风模式与机柜的通风模式相一致。
由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柜,通过改善机柜内部气流组织,能够将多种出风方式不同的通信设备集成在一起,从而使各通信设备的进出风方向与机柜本身的通风模式相匹配,进而达到提高机柜的通风散热效率以及降低机柜散热能耗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导风组件、导风装置及机柜,能够实现冷、热气流的分离与引导,改善机柜内部气流组织,降低通信设备入口的空气温度,减小空气流动阻力,降低通信设备及机柜能耗。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风壳体,所述导风壳体包括顶板、底板、开口侧板和开口后板,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分别与所述开口侧板的上下两端对应连接,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分别与所述开口后板的上下两端对应连接,所述开口侧板与所述开口后板垂直连接;所述开口侧板上设有第一通风口,所述开口后板上设有第二通风口;
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设置于所述导风壳体的内部,所述导流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顶板、所述底板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开口后板、所述开口侧板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导风板能够将所述导风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导风腔室和第二导风腔室,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导风腔室相连通;
所述导流组件还包括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为弧形板,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顶板、所述底板对应连接,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开口后板相连;
所述第一导风腔室由所述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所述开口侧板和所述开口后板围合而成;
所述导流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风口处的风扇;
所述底板上设有两个第一导风板插接槽,两个所述第一导风板插接槽对称布置,所述第一导风板能够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导风板插接槽相插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还设有两个第二导风板插接槽,两个所述第二导风板插接槽对称布置,所述第二导风板能够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导风板插接槽相插接;
所述底板上还设有开口后板插接槽,各所述第一导风板插接槽的一端均与所述开口后板插接槽相连,各所述第二导风板插接槽的两端均与所述开口后板插接槽相连,所述开口后板与所述开口后板插接槽相插接;
所述底板上还设有风扇插接槽,所述风扇插接槽的一端与所述开口后板插接槽相连,所述风扇与所述风扇插接槽相插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侧板上设有第一顶板插接槽和底板插接槽,所述第一顶板插接槽和所述底板插接槽分别设置于所述开口侧板的同一侧面的上下两端,所述顶板与所述第一顶板插接槽相插接,所述底板与所述底板插接槽相插接;
所述开口侧板上还设有两个第一导风后板插接槽,各所述第一导风后板插接槽均从上至下倾斜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一导风后板插接槽呈交叉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风壳体外部的导风后板,所述导风后板设置于所述开口后板的后侧,所述导风后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导风后板插接槽与所述开口侧板相插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为弧形板,所述第一导风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长度,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弧度大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弧度。
6.一种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通信设备和导风组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左右风道的通信设备,所述导风组件为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导风组件;
所述导风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顶部;
或,所述导风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底部;
或,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所述导风组件。
7.一种机柜,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风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002163.9A CN113068369B (zh) | 2020-01-02 | 2020-01-02 | 导风组件、导风装置及机柜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002163.9A CN113068369B (zh) | 2020-01-02 | 2020-01-02 | 导风组件、导风装置及机柜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68369A CN113068369A (zh) | 2021-07-02 |
CN113068369B true CN113068369B (zh) | 2023-07-04 |
Family
ID=76558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002163.9A Active CN113068369B (zh) | 2020-01-02 | 2020-01-02 | 导风组件、导风装置及机柜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06836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551295B (zh) * | 2022-09-14 | 2023-07-18 | 东营金丰正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潜油电泵控制柜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73387A (zh) * | 2010-12-21 | 2012-07-11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导风罩及使用该导风罩的电子装置 |
CN104602498A (zh) * | 2015-01-27 | 2015-05-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横插框导风盒及通信机柜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9218519A (ja) * | 2008-03-12 | 2009-09-24 | 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td | 電子機器の冷却装置 |
CN103079386B (zh) * | 2012-12-31 | 2016-01-20 |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机架式通信设备的散热结构 |
CN204761935U (zh) * | 2015-06-16 | 2015-11-11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用于散热器的导风罩及具有其的散热器 |
CN108534342A (zh) * | 2018-05-07 | 2018-09-14 | 刘钰婷 | 一种空调导风机构 |
-
2020
- 2020-01-02 CN CN202010002163.9A patent/CN11306836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73387A (zh) * | 2010-12-21 | 2012-07-11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导风罩及使用该导风罩的电子装置 |
CN104602498A (zh) * | 2015-01-27 | 2015-05-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横插框导风盒及通信机柜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68369A (zh) | 2021-07-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57780B (zh) | 电子设备导风装置 | |
CN106931541B (zh) | 空调器室外机 | |
CN207340352U (zh) | 一种空调电控盒 | |
WO2022068461A1 (zh) | 空调室内机 | |
KR20140053597A (ko) | 전자기기의 냉각장치 | |
CN112797505A (zh) | 电器盒和空调室外机 | |
CN113068369B (zh) | 导风组件、导风装置及机柜 | |
CN203454296U (zh) | 空调器室外机 | |
CN110799018A (zh) | 一种风能降温式集成机柜 | |
CN115664165B (zh) | 逆变器及电源设备 | |
CN111684209B (zh) | 室外机及空气调节机 | |
CN214581437U (zh) | 空调器 | |
CN215991691U (zh) | 风冷散热显示器 | |
CN211908641U (zh) | 一种变频器 | |
CN216600630U (zh) |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散热结构 | |
CN221923691U (zh) | 一体机柜空调 | |
CN211653581U (zh) | 密封加固机箱 | |
CN219536709U (zh) | 电能转换器前箱体结构、电能转换器箱体以及电能转换器 | |
KR20000055125A (ko) | 패키지형 공기조화기의 공기 유로구조 | |
CN214791523U (zh) | 空调器 | |
CN219083268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4245683A (zh) |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散热结构 | |
CN114530652B (zh) | 风道组件及储能电池系统 | |
CN213810895U (zh) | 室外机及空调器 | |
CN212227231U (zh) | 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