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30652B - 风道组件及储能电池系统 - Google Patents

风道组件及储能电池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30652B
CN114530652B CN202210117795.9A CN202210117795A CN114530652B CN 114530652 B CN114530652 B CN 114530652B CN 202210117795 A CN202210117795 A CN 202210117795A CN 114530652 B CN114530652 B CN 1145306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avity
shell
chamber wall
duc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1779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30652A (zh
Inventor
严卫平
马乐
徐会亮
李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State Power Investment And New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State Power Investment And New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State Power Investment And New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State Power Investment And New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1779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3065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306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306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306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306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1Gases
    • H01M10/6566Means within the gas flow to guide the flow around one or more cells, e.g. manifolds, baffles or other b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7Stationary installations, e.g. power plant buffering or backup power suppl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1Gases
    • H01M10/6563Gases with forced flow, e.g. by blow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道组件及储能电池系统,风道组件,用于对电池柜散热,风道组件包括风道壳体,风道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为中空结构,并共同围成新风腔体,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具有公共腔壁,公共腔壁延伸至新风腔体的相对两端,并将新风腔体分隔为对应于第一壳体的第一腔和对应于第二壳体的第二腔,且公共腔壁上设置有通风孔;第一壳体上设有和新风腔体连通的进风口,第二壳体上设有与新风腔体连通的出风口,出风口被配置为与电池柜相对设置。本发明通过二次调节,避免了冷风直吹导致的风险。

Description

风道组件及储能电池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道组件及储能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储能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越来越受到各国能源、交通、电力等部门的重视。电池储能系统作为最为清洁环保的能量存储方式之一,得到了愈发广泛的应用。对于配套电站或电网侧的储能产品来说,大型的储能集装箱产品需要较大的电池容量、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整体化的储能系统。在大型的储能系统中,热管理系统直接影响着整体的温度控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目前,储能热管理系统以风冷为主,需要利用风道以进行均匀送风。储能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模块、变压器模块以及空调,由于储能热管理系统中储能集装箱内的电池模块及变压器模块在运行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造成集装箱温度过高,影响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通过空调以及与利用与空调配置的风道进行均匀送风,以此散热。一般,风道内部设计隔挡或者通过调节装置进行调节进入风道的风量。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储能热管理系统,其中,与空调配置的风道内部设计增加隔挡或者增加调节装置,存在结构过于复杂,容易出现异响,调节难度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风道组件及储能电池系统,通过二次调节,避免了冷风直吹导致的风险。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道组件,用于对电池柜散热,风道组件包括风道壳体,风道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为中空结构,并共同围成新风腔体,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具有公共腔壁,公共腔壁延伸至新风腔体的相对两端,并将新风腔体分隔为对应于第一壳体的第一腔和对应于第二壳体的第二腔,且公共腔壁上设置有通风孔。
第一壳体上设有和新风腔体连通的进风口,第二壳体上设有与新风腔体连通的出风口,出风口被配置为与电池柜相对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位于公共腔壁的两侧,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朝向均不同于通风孔的朝向。
第二腔内设有多个导风板,导风板连接于公共腔壁,以对进入第二腔的气流进行导向。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公共腔壁、公共腔壁上的通风孔以及导风板设计,使得从进风口进入的气流方向和进入第二腔气流的方向不同,此时完成一次气流的导向调节;接着再通过第二腔内多个导风板的导向,再次对进入第二腔的气流进行二次导向,使得出风口的气流与电池柜的顶部相对应,通过二次调节,避免了空气直吹导致的凝露风险。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风板相对于公共腔壁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空气通过通风孔进入第二腔,导风板的延伸方向与公共腔壁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此时,导风板对空气流动方向的干扰极小,空气沿着导风板的延伸方向流动,从而改变空气的流动方向。导风板通过改变空气的流动方向,达到导流的目的。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单个导风板的面积小于第二腔的横截面的面积。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单个导风板的面积小于第二腔的横截面的面积,此时,进入第二腔的空气一部分通过出风口流出,另一部分的空气可先在第二腔内流动,再通过出风口流出,实现均匀送风。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出风口为多个,导风板与出风口一一对应。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空调吹出的空气可以到达位于不同位置的电池柜,所以出风口的数量为多个。为了实现导风板更好的导向作用,导风板与出风口一一对应。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进风口位于公共腔壁的延伸方向的一端,第一腔的横截面积沿着公共腔壁的延伸方向逐渐减小。
可以理解的是,进风口的气流方向和公共腔壁的延伸方向一致,能够减少对进风口的空气的阻碍。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腔具有和公共腔壁相对设置的第一腔壁,第一腔壁和公共腔壁之间的距离由靠近进风口一侧至远离进风口一侧逐渐减小。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腔的变截面的设计,以保证第一腔内风速相等,即等速法为原则,随着第一腔的出风,第一腔内的风量减少,为避免第一腔静压增大,而采用变截面设计,故意通过缩小第一腔的通过截面,使第一腔内的风速相等,及保证的动压相等,动压相等也就保证了第一腔的静压相等,从而达到均匀送风的目的。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腔为楔形腔。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腔为楔形腔的设计,让第二腔内空气的动压随着第一腔界面的变化均匀的转化成静压,从而保证整个新风腔体内静压的均匀,从而保证整个风道组件送风的均匀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腔具有和公共腔壁相邻设置的第二腔壁,出风口位于第二腔壁。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腔壁与公共腔壁是相邻的,由于出风口设置在第二腔壁上,通风孔开设在公共腔壁上,因此,出风口和通风孔也是相邻的,进一步两者的气流方向也为不同。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通风孔为多个,且和导风板一一对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风孔设置有多个,多个通风孔沿公共腔壁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储能电池系统,包括集装箱、电池柜、空调系统以及上述的风道组件,电池柜、空调系统以及风道组件位于集装箱内。
本发明提供的风道组件及储能电池系统,储能电池系统,包括集装箱、电池柜、空调系统以及上述的风道组件,电池柜、空调系统以及风道组件位于集装箱内。其中,风道组件用于对电池柜散热,风道组件包括风道壳体,风道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为中空结构,并共同围成新风腔体,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具有公共腔壁,公共腔壁延伸至新风腔体的相对两端,并将新风腔体分隔为对应于第一壳体的第一腔和对应于第二壳体的第二腔,且公共腔壁上设置有通风孔;第一壳体上设有和新风腔体连通的进风口,第二壳体上设有与新风腔体连通的出风口,出风口被配置为与电池柜相对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位于公共腔壁的两侧,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朝向均不同于通风孔的朝向;第二腔内设有多个导风板,导风板连接于公共腔壁,以对进入第二腔的气流进行导向。
通过公共腔壁、公共腔壁上的通风孔以及导风板设计,使得从进风口进入的气流方向和进入第二腔气流的方向不同,此时完成一次气流的导向调节;接着再通过第二腔内多个导风板的导向,再次对进入第二腔的气流进行二次导向,使得出风口的气流与电池柜的顶部相对应,通过二次调节,避免了空气直吹导致的凝露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组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组件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风道组件;
110-风道壳体;
111-第一壳体;
1111-进风口;
112-第二壳体;
1121-出风口;
120-新风腔体;
121-第一腔;
1211-第一腔壁;
122-第二腔;
1221-导风板;
1222-第二腔壁;
1223-加强板;
130-公共腔壁;
131-通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现有技术中,储能热管理系统以风冷为主,需要利用风道以进行均匀送风。储能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模块、变压器模块以及空调,由于储能热管理系统中储能集装箱内的电池模块及变压器模块在运行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造成集装箱温度过高,影响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通过空调以及与利用与空调配置的风道进行均匀送风,以此散热。一般,风道内部设计隔挡或者通过调节装置进行调节进入风道的风量。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储能热管理系统,其中,与空调配置的风道内部设计增加隔挡或者增加调节装置,存在结构过于复杂,容易出现异响,调节难度大等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的风道组件及储能电池系统,通过公共腔壁、公共腔壁上的通风孔以及导风板设计,使得从进风口进入的气流方向和进入第二腔气流的方向不同,此时完成一次气流的导向调节;接着再通过第二腔内多个导风板的导向,再次对进入第二腔的气流进行二次导向,使得出风口的气流与电池柜的顶部相对应,通过二次调节,避免了空气直吹导致的凝露风险。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的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描述,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详细的了解本发明的内容。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组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组件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100,用于对电池柜散热,风道组件100包括风道壳体110,风道壳体11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均为中空结构,并共同围成新风腔体120,且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具有公共腔壁130,公共腔壁130延伸至新风腔体120的相对两端,并将新风腔体120分隔为对应于第一壳体111的第一腔121和对应于第二壳体112的第二腔122,且公共腔壁130上设置有通风孔131。
第一壳体111上设有和新风腔体120连通的进风口1111,第二壳体112上设有与新风腔体120连通的出风口1121,出风口1121被配置为与电池柜相对设置;进风口1111和出风口1121分别位于公共腔壁130的两侧,进风口1111和出风口1121的朝向均不同于通风孔131的朝向。
第二腔122内设有多个导风板1221,导风板1221连接于公共腔壁130,以对进入第二腔122的气流进行导向。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和图3所示,公共腔壁130上设置的通风孔131,可以保证第一壳体111的第一腔121的气流进入第二壳体112的第二腔122内,再通过第二壳体112上的出风口1121流出,对电池柜进行散热。
具体的,空调吹出的冷气可以经过第一壳体111的进风口1111进入,然后再通过公共腔壁130上的通风孔131进入到第二壳体112,接着再通过出风口1121输送到电池柜。
当然,在一些应用场合,可以根据需要,将空调的吹风口与第一壳体111的进风口1111之间采用管道(例如波纹管)连接,或者将第二壳体112的出风口1121与电池柜的顶部之间采用管道(例如波纹管)连接,从而避免漏风,最大的提高空气的利用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公共腔壁130、公共腔壁130上的通风孔131,使得从进风口1111进入的气体方向和进入第二腔122气流的方向不同,此时完成一次气流的导向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12中的第二腔122用于将空调吹出的空气输送到各个电池柜,其可以是圆形、方形等。
为了方便安装,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壳体112中的第二腔122为方形,即,第二腔122的横截面为方形,且为了加工方便,沿第二壳体112的长度方向,第二腔122的横截面积一致。第二壳体112可以水平安装在各个电池柜的顶端。
具体的,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的形状和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可选的,风道壳体110可以采用是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乙烯(polyethylene,P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ABS)、尼龙等塑料材质,也可以是不锈钢等金属材质,满足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材料制成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导风板1221可以通过改变空气的流动方向,实现对空气进行二次导向调节。使得空气能够对电池柜内的电池进行均匀散热降温,避免电池柜降温不一致导致电池温度均一性差,从而缩短电池寿命。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公共腔壁130、公共腔壁130上的通风孔131以及导风板1221设计,使得从进风口1111进入的气流方向和进入第二腔122气流的方向不同,此时完成一次气流的导向调节;接着再通过第二腔122内多个导风板1221的导向,再次对进入第二腔122的气流进行二次导向,使得出风口1121的气流与电池柜的顶部相对应,通过二次调节,避免了空气直吹导致的凝露风险。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导风板1221相对于公共腔壁130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空气通过通风孔131进入第二腔122,导风板1221的延伸方向与公共腔壁130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此时,导风板1221对空气流动方向的干扰极小,空气沿着导风板1221的延伸方向流动,从而改变空气的流动方向。导风板1221通过改变空气的流动方向,达到导流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多个导风板1221沿公共腔壁130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单个导风板1221的面积小于第二腔122的横截面的面积。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单个导风板1221的面积小于第二腔122的横截面的面积,此时,进入第二腔122的空气一部分通过出风口1121流出,另一部分的空气可先在第二腔122内流动,再通过出风口1121流出,实现均匀送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单个导风板1221的宽度小于第二腔122的宽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3所示,出风口1121为多个,导风板1221与出风口1121一一对应。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空调吹出的空气可以到达位于不同位置的电池柜,所以出风口1121的数量为多个。为了实现导风板1221更好的导向作用,导风板1221与出风口1121一一对应。
可选的,风道组件100的出风口1121可以与各个电池柜一一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导风板1221相对出风口1121间隔设置。
可选的,每隔固定数量的出风口1121,就可以在出风口1121的相对位置安装一个导风板1221。该导风板1221可以与各个出风口1121配合使用。
具体地,可以每隔相应数量的出风口1121安装一个导风板1221。
另外,示例性的,相邻导风板1221间的出风口1121数量可以根据空气风速进行调整。若空气风速高,可以减小相邻导风板1221间的出风口1121数量;若空气风速低,可以增加相邻导风板1221间的出风口1121数量;从而有利于确保各个出风口1121的出风量均等。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导风板1221相对出风口1121间隔设置的技术手段,在确保各个出风口1121的出风量均等的同时,有利于节约导风板1221的使用,简化风道组件100的结构。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3所示,进风口1111位于公共腔壁130的延伸方向的一端,第一腔121的横截面积沿着公共腔壁130的延伸方向逐渐减小。
可以理解的是,进风口1111的气流方向和公共腔壁130的延伸方向一致,能够减少对进风口1111的空气的阻碍。
示例性的,第一腔121的横截面积沿着公共腔壁130的延伸方向逐渐减小,可以理解的是,其中,第一腔121的横截面积在远离进风口1111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或者第一腔121的横截面积在靠近进风口1111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腔121具有和公共腔壁130相对设置的第一腔壁1211,第一腔壁1211和公共腔壁130之间的距离由靠近进风口1111一侧至远离进风口1111一侧逐渐减小。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腔121的变截面的设计,以保证第一腔121内风速相等,即等速法为原则,随着第一腔121的出风,第一腔121内的风量减少,为避免第一腔121静压增大,而采用变截面设计,故意通过缩小第一腔121的通过截面,使第一腔121内的风速相等,及保证的动压相等,动压相等也就保证了第一腔121的静压相等,从而达到均匀送风的目的。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腔121为楔形腔。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腔121为楔形腔的设计,让第二腔122内空气的动压随着第一腔121界面的变化均匀的转化成静压,从而保证整个新风腔体120内静压的均匀,从而保证整个风道组件100送风的均匀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3所示,第二腔122具有和公共腔壁130相邻设置的第二腔壁1222,出风口1121位于第二腔壁1222。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腔壁1222与公共腔壁130是相邻的,由于出风口1121设置在第二腔壁1222上,通风孔131开设在公共腔壁130上,因此,出风口1121和通风孔131也是相邻的,进一步两者的气流方向也为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腔122内还设有多个加强板1223,加强板1223一端抵接在公共腔壁130上,另一端抵接在第二腔122的与公共腔壁130相对的一面上,进而可以提高第二腔122以及第二壳体112的强度,防止变形。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通风孔131为多个,且和导风板1221一一对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风孔131设置有多个,多个通风孔131沿公共腔壁130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板1221的数量与通风孔131的数量一致,例如,沿长度方向在公共腔壁130上设置有十个通风孔131,对应每个通风孔131设置一个导风板1221。
需要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对导风板1221的具体数量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限定。
具体的,通风孔131可以是圆形开口,通风孔131也可以是正方形开口,优选地,通风孔131为长方形开口,且长方形开口的短边与公共腔壁130的长度方向一致。
示例性的,公共腔壁130上设置的通风孔131有多个,且多个通风孔131沿公共腔壁130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多个通风孔131的尺寸一致。
本申请提供的风道组件,用于对电池柜散热,风道组件包括风道壳体,风道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为中空结构,并共同围成新风腔体,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具有公共腔壁,公共腔壁延伸至新风腔体的相对两端,并将新风腔体分隔为对应于第一壳体的第一腔和对应于第二壳体的第二腔,且公共腔壁上设置有通风孔;第一壳体上设有和新风腔体连通的进风口,第二壳体上设有与新风腔体连通的出风口,出风口被配置为与电池柜相对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位于公共腔壁的两侧,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朝向均不同于通风孔的朝向;第二腔内设有多个导风板,导风板连接于公共腔壁,以对进入第二腔的气流进行导向。
通过公共腔壁、公共腔壁上的通风孔以及导风板设计,使得从进风口进入的气流方向和进入第二腔气流的方向不同,此时完成一次气流的导向调节;接着再通过第二腔内多个导风板的导向,再次对进入第二腔的气流进行二次导向,使得出风口的气流与电池柜的顶部相对应,通过二次调节,避免了空气直吹导致的凝露风险。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储能电池系统,包括集装箱、电池柜、空调系统以及上述的风道组件100,电池柜、空调系统以及风道组件100位于集装箱内。具体的,本实施例储能电池系统中采用了前述实施例中风道组件100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风道组件100可以控制各个出风口1121的出风量,均匀送风,从而使得各个出风口1121的出风量相一致,继而确保各个电池柜的温度一致,在提升储能电池系统整体性能的同时,可以避免由局部温度过高所引发的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
本发明提供的风道组件及储能电池系统,储能电池系统,包括集装箱、电池柜、空调系统以及上述的风道组件,电池柜、空调系统以及风道组件位于集装箱内。其中,风道组件用于对电池柜散热,风道组件包括风道壳体,风道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为中空结构,并共同围成新风腔体,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具有公共腔壁,公共腔壁延伸至新风腔体的相对两端,并将新风腔体分隔为对应于第一壳体的第一腔和对应于第二壳体的第二腔,且公共腔壁上设置有通风孔;第一壳体上设有和新风腔体连通的进风口,第二壳体上设有与新风腔体连通的出风口,出风口被配置为与电池柜相对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位于公共腔壁的两侧,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朝向均不同于通风孔的朝向;第二腔内设有多个导风板,导风板连接于公共腔壁,以对进入第二腔的气流进行导向。
通过公共腔壁、公共腔壁上的通风孔以及导风板设计,使得从进风口进入的气流方向和进入第二腔气流的方向不同,此时完成一次气流的导向调节;接着再通过第二腔内多个导风板的导向,再次对进入第二腔的气流进行二次导向,使得出风口的气流与电池柜的顶部相对应,通过二次调节,避免了空气直吹导致的凝露风险。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风道组件,用于对电池柜散热,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包括风道壳体,所述风道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为中空结构,并共同围成新风腔体,且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具有公共腔壁,所述公共腔壁延伸至所述新风腔体的相对两端,并将所述新风腔体分隔为对应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腔和对应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腔,且所述公共腔壁上设置有通风孔;
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和所述新风腔体连通的进风口,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与所述新风腔体连通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被配置为与所述电池柜相对设置;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公共腔壁的两侧,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朝向均不同于所述通风孔的朝向;
所述第二腔内设有多个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连接于所述公共腔壁,以对进入所述第二腔的气流进行导向;
单个所述导风板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腔的横截面的面积;所述出风口为多个,所述导风板与所述出风口一一对应;
所述通风孔为多个,且和所述导风板一一对应设置;
每间隔固定数量的出风口,在出风口的相对位置安装一个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与各个出风口配合使用;相邻导风板间的出风口数量根据空气风速进行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相对于所述公共腔壁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公共腔壁的延伸方向的一端,所述第一腔的横截面积沿着所述公共腔壁的延伸方向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具有和所述公共腔壁相对设置的第一腔壁,所述第一腔壁和所述公共腔壁之间的距离由靠近所述进风口一侧至远离所述进风口一侧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为楔形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具有和所述公共腔壁相邻设置的第二腔壁,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二腔壁。
7.一种储能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装箱、电池柜、空调系统以及上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组件,所述电池柜、所述空调系统以及所述风道组件位于所述集装箱内。
CN202210117795.9A 2022-02-08 2022-02-08 风道组件及储能电池系统 Active CN1145306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17795.9A CN114530652B (zh) 2022-02-08 2022-02-08 风道组件及储能电池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17795.9A CN114530652B (zh) 2022-02-08 2022-02-08 风道组件及储能电池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30652A CN114530652A (zh) 2022-05-24
CN114530652B true CN114530652B (zh) 2024-05-14

Family

ID=81622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17795.9A Active CN114530652B (zh) 2022-02-08 2022-02-08 风道组件及储能电池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30652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20552A (ja) * 2009-07-15 2011-02-03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電気機器の冷却ユニットの搭載方法及び車載用電気機器の冷却ユニット
CN104009270A (zh) * 2014-05-22 2014-08-27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铝空气电池系统
CN209515775U (zh) * 2018-12-29 2019-10-18 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电池组
CN111900434A (zh) * 2020-08-12 2020-11-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道以及风冷燃料电池
CN212366085U (zh) * 2020-06-02 2021-01-15 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散热风道及储能集装箱散热系统
CN112582897A (zh) * 2019-09-30 2021-03-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柜
CN214153001U (zh) * 2020-12-04 2021-09-07 珠海银隆电器有限公司 风道装置
CN113764777A (zh) * 2021-09-16 2021-12-07 远景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电池集装箱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20552A (ja) * 2009-07-15 2011-02-03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電気機器の冷却ユニットの搭載方法及び車載用電気機器の冷却ユニット
CN104009270A (zh) * 2014-05-22 2014-08-27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铝空气电池系统
CN209515775U (zh) * 2018-12-29 2019-10-18 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电池组
CN112582897A (zh) * 2019-09-30 2021-03-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柜
CN212366085U (zh) * 2020-06-02 2021-01-15 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散热风道及储能集装箱散热系统
CN111900434A (zh) * 2020-08-12 2020-11-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道以及风冷燃料电池
CN214153001U (zh) * 2020-12-04 2021-09-07 珠海银隆电器有限公司 风道装置
CN113764777A (zh) * 2021-09-16 2021-12-07 远景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电池集装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30652A (zh) 2022-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66085U (zh) 散热风道及储能集装箱散热系统
CN112968245B (zh) 一种储能系统散热装置及其散热方法
CN211350908U (zh) 一种储能集装箱用风道结构及储能集装箱
CN217035783U (zh) 风道及储能集装箱
CN200969366Y (zh) 一种风冷强制散热结构的混合动力车用蓄电池组
CN114725570A (zh) 一种储能集装箱风道及具有该风道的储能集装箱
CN114069090A (zh) 一种移动式储能集装箱散热装置及移动式储能集装箱
CN114530652B (zh) 风道组件及储能电池系统
CN211507704U (zh) 一种送风均匀的储能集装箱
CN217426890U (zh) 储能柜和储能装置
CN115395136A (zh) 散热风道结构和储能设备
CN113068369B (zh) 导风组件、导风装置及机柜
CN219435964U (zh) 电池储能电站
CN217507467U (zh) 一种储能集装箱系统风道结构
CN220821700U (zh) 风冷风道、风冷系统及储能系统
CN220821704U (zh) 储能集装箱
CN220984679U (zh) 电池簇及储能系统
CN220420676U (zh) 一种储能柜可调节风冷系统
CN217426887U (zh) 一种散热通风结构及储能集装箱
CN219955482U (zh) 一种具有子母式射流风口的风管机
CN218230292U (zh) 一种集装箱顶部送风通道
CN215680790U (zh) 储能系统
CN217822966U (zh) 一种散热风道结构及储能集装箱
CN217589128U (zh) 一种柜式或集装箱式储能箱及其冷却风道结构
CN217306603U (zh) 一种储能集装箱风道及具有该风道的储能集装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