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91691U - 风冷散热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风冷散热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91691U
CN215991691U CN202121660047.2U CN202121660047U CN215991691U CN 215991691 U CN215991691 U CN 215991691U CN 202121660047 U CN202121660047 U CN 202121660047U CN 215991691 U CN215991691 U CN 2159916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dissipation
space
air outlet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6004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晓�
蔡扬建
程子跃
黎超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Nubome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ubome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ubome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ubome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6004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916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916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916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冷散热显示器。风冷散热显示器包括:外壳、进风壳、出风壳、电控板和散热罩;外壳具有安装腔,进风壳与外壳连接以将安装腔分隔形成进风空间和安装空间;电控板设置于安装空间中,电控板包括基板和第一风扇;散热罩与基板连接以使散热罩和基板之间形成散热空间,第一风扇设置于散热空间中;散热罩的散热进口朝向第一过风口并与第一过风口连通,散热罩的散热出口与第一出风口连通。本实用新型的风冷散热显示器,利用电控板的风扇进行散热,流经电控板的主要散热区域的风量大,进风和出风之间的干扰少,散热效果好、成本低。

Description

风冷散热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冷散热显示器。
背景技术
显示器的电控板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某些显示器会采用风冷散热,通过内置的风扇产生流经显示器内部的空气气流,该气流吸收电控板的热量后排出至大气环境中。现有的一些显示器,为了满足散热需求,会设置过多的风扇,导致成本过高;此外,一些显示器内部的风道设计不佳,空气流动混乱,进风和出风也容易相互干扰,从而导致散热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风冷散热显示器,利用电控板自带的风扇进行风冷散热,且流经电控板的主要散热区域的风量较大,进风和出风之间的干扰少;该风冷散热显示器成本低、散热效果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冷散热显示器,包括:外壳,开设有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外壳的内部具有安装腔;进风壳,设置于所述安装腔中,所述进风壳与所述外壳连接以将所述安装腔分隔形成进风空间和安装空间,所述进风壳具有第一过风口,所述第一过风口与所述进风口均与所述进风空间连通;电控板,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中,所述电控板包括基板和第一风扇,所述第一风扇安装于所述基板;散热罩,与所述基板连接以使所述散热罩和所述基板之间形成散热空间,所述第一风扇设置于所述散热空间中,所述散热罩开设有散热进口和散热出口,所述散热进口和所述散热出口均与所述散热空间连通,所述散热进口朝向所述第一过风口并与所述第一过风口连通,所述散热出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风扇能够驱动空气流动,以使空气依次流经所述进风口、所述进风空间、所述第一过风口、所述散热进口、所述散热空间、所述散热出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冷散热显示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过风口和散热进口相互朝向并相互连通,第二过风口和散热出口相互朝向并相互连通,且进风壳、出风壳和散热罩对空气均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空气进入外壳后,大部分空气进入散热罩中并对电控板的主要发热区域进行散热,最终排出显示器外。空气的主要流向被进风壳、出风壳和散热罩限定,增加了流经主要发热区域的有效风量,即便第一风扇的风量较小,也可以将进入外壳内的大部分空气集中起来对主要发热区域进行散热,以满足电控板的散热需求。进风壳、散热罩和出风壳对空气的流动有一定的约束作用,进风壳和出风壳的设置可以让外体内部的进风走向和出风走向分隔开来,减少出风和回风之间的干扰,从而保证散热效果。例如,由于进风壳和出风壳的阻挡,出风空间中的空气(即将流出显示器外)和进风空间中的空气(刚流入显示器内)不会相互干扰,待流出的空气不会影响刚流入的空气的温度、流速等。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冷散热显示器,能够集中风量对电控板的主要散热区域进行散热,增加了流经主要发热区域的有效风量,且直接采用电控板本身的风扇实现风冷散热,在满足散热需求的同时成本较低;此外,该显示器的出风和回风之间的干扰较少,散热效果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控板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散热空间中,所述散热器包括:连接板,与所述基板连接;肋片,设置有多个,相邻的所述肋片间隔设置,所述肋片与所述连接板背对所述基板的一侧连接,且所述肋片朝远离所述基板的方向凸出,部分所述肋片分断设置以形成风扇空间,所述第一风扇安装于所述风扇空间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冷散热显示器还包括出风壳,所述出风壳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中,所述出风壳与所述外壳连接以将所述安装空间分隔形成出风空间和电控空间,所述电控板设置于所述电控空间中,所述出风壳具有第二过风口,所述第二过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均与所述出风空间连通;空气能够在所述第一风扇的驱动下依次流经所述第二过风口、所述出风空间和所述第一出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罩开设有所述散热出口的一侧与所述出风壳开设有所述第二过风口的一侧抵持;所述散热进口和所述第一过风口沿所述第一风扇的轴向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壳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开设有所述进风口,所述进风壳包括:第一基部,所述第一过风口开设于所述第一基部上;挡风筋,与所述第一基部连接,且所述挡风筋沿所述第一基部的边缘环绕所述第一基部设置,所述挡风筋相对于所述第一基部朝靠近所述背板的方向凸出,所述挡风筋与所述背板抵持,以使所述挡风筋、所述第一基部和所述背板共同限定出所述进风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风壳还包括分隔筋,所述分隔筋与所述第一基部连接,所述分隔筋的两端均与所述挡风筋的内侧连接,所述分隔筋相对于所述第一基部凸出,且所述分隔筋的凸出方向与所述挡风筋的凸出方向相同;所述分隔筋将所述第一基部分隔形成第一开孔部和第二开孔部,所述第一过风口开设于所述第一开孔部,所述第二开孔部开设有第三过风口;所述分隔筋与所述背板抵持,以使所述分隔筋、所述挡风筋、所述第二开孔部和所述背板共同限定出排风空间,所述背板还开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三过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均与所述排风空间连通,且所述第三过风口与所述电控空间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冷散热显示器还包括第二风扇,所述第二风扇与所述第二开孔部连接,且所述第三过风口朝向所述第二风扇,所述第二风扇用于驱动来自所述电控空间的空气依次流经所述第三过风口、所述排风空间和所述第二出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壳包括:第二基部,所述第二过风口开设于所述第二基部上;第一导流部,设置于第二基部朝向所述出风空间的一侧,所述第一导流部具有导流面,所述导流面位于所述第一导流部朝向所述第二过风口的一侧,沿所述导流面远离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一端至所述导流面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一端,所述导流面与所述第二基部的距离逐渐增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流面为弧面,且所述导流面朝远离所述第二基部的方向凹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壳还包括第二导流部,所述第二导流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基部连接,所述第二导流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流部连接,且所述第二导流部用于与所述第二基部连接的一端跨设于所述第二过风口;所述第二导流部将所述第二过风口分隔为第一过风区和第二过风区,所述第二导流部将所述出风空间分隔形成第一子空间和第二子空间,所述第一子空间与所述第一过风区连通,所述第二子空间与所述第二过风区连通,且所述第一子空间和所述第二子空间均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风冷散热显示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风冷散热显示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风冷散热显示器的分解示意图(未示出背板);
图4为风冷散热显示器的风路示意图;
图5为风冷散热显示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风冷散热显示器的另一角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散热器与第一风扇之间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8为图3中的进风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图3中的出风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的出风壳的后视图;
图11为图10中的出风壳沿A-A截面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01-面板,201-前板,202-背板,203-外壳,204-第一出风口,205-第二出风口,206-进风口,207-安装孔,301-安装腔,302-电控板,303-出风壳,304-进风壳,305-散热罩,306-散热进口,307-散热出口,308-散热器,309-基板,310-第一风扇,311-第三过风口,312-矩形孔,313-第一过风口,401-显示模组,501-出风空间,502-散热空间,503-电控空间,504-进风空间,505-安装空间,506-第二过风口,601-排风空间,701-连接板,702-肋片,703-风扇空间,801-第一基部,802-挡风筋,803-分隔筋,804-第一开孔部,805-第二开孔部,901-第一导流部,902-第二导流部,903-第一过风区,904-第二过风区,905-第二子空间,906-第一子空间,1101-第二基部,1102-导流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冷散热显示器(以下简称显示器)。参照图1至图3,显示器包括外壳203、进风壳304、电控板302和散热罩305。外壳203开设有进风口206和第一出风口204,且外壳203的内部具有安装腔301。进风壳304设置在安装腔301中,进风壳304与外壳203连接,进风壳304将安装腔301分隔形成进风空间504和安装空间505,进风口206和第一过风口313均与进风空间504连通。电控板302与外壳203连接,且电控板302设置于安装空间505中。电控板302包括基板309和第一风扇310,第一风扇310安装在基板309上,且第一风扇310可以安装于发热较严重的区域(即主要散热区域,具体可以是与CPU对应的位置)。散热罩305与基板309连接,从而在散热罩305和基板309之间形成散热空间502,第一风扇310设置于散热空间502中。散热罩305开设有散热进口306和散热出口307,散热进口306与第一过风口313连通,散热出口307与第一出风口204连通,且散热进口306朝向第一过风口313。第一风扇310能够驱动空气依次流经进风口206、进风空间504、第一过风口313、散热进口306、散热空间502、散热出口307、和第一出风口204。
下面简要介绍该显示器的散热过程。参照图4和图5,在第一风扇310的作用下,空气先从外界环境通过进风口206进入进风空间504;随后空气从进风空间504先后通过第一过风口313、散热进口306而进入散热空间502中;进入散热空间502中的空气吸收电控板302的热量,然后空气从散热空间502先后通过散热出口307和第一出风口204离开显示器,空气回到外界环境中,电控板302的热量最终散失在大气环境中。空气的具体流向可参考图4中的粗剪头所示的方向。
第一过风口313和散热进口306相互朝向并相互连通,且进风壳304和散热罩305对空气均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空气进入外壳203后,大部分空气进入散热罩305中并对电控板302的主要发热区域进行散热,最终排出显示器外。电控板302自带的风扇(可对应第一风扇310)通常风量较小,但按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空气的主要流向被进风壳304、和散热罩305限定,增加了流经主要发热区域的有效风量,即便电控板302自带的风扇的风量较小,也可以将进入外壳203内的大部分空气集中起来对主要发热区域进行散热,以满足电控板302的散热需求。
进风壳304和散热罩305对空气的流动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同时进风壳304可以让外壳203内部的进风走向和出风走向分隔开来,减少出风和回风之间的干扰,从而保证散热效果。例如,由于进风壳304的阻挡,从散热空间502离开的空气(即将流出显示器外)和进风空间504中的空气(刚流入显示器内)不会相互干扰,待流出的空气不会影响刚流入的空气的温度、流速等。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冷散热显示器,能够集中风量对电控板302的主要散热区域进行散热,增加了流经主要发热区域的有效风量,且直接采用电控板302本身的风扇实现风冷散热,在满足散热需求的同时成本较低;此外,该显示器的出风和回风之间的干扰较少,散热效果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至图5,风冷散热显示器还包括出风壳303,出风壳303设置在安装空间505中,出风壳303与进风壳304连接,出风壳303将安装空间505分隔形成出风空间501和电控空间503,电控板302设置在电控空间中。出风壳303包括第二过风口506,第二过风口506和第一出风口204均与出风空间501连通。在设置有出风壳303的情况下,空气通过散热出口307从散热空间502中流出后,会依次流经第二过风口506、出风空间501和第一出风口204。出风壳303与进风壳304的作用类似,可以减少显示器的出风和回风之间的干扰,减少待流出的空气对刚流入的空气的温度的影响;此外,出风壳303还起到导向和衔接的作用,出风壳303用于将从散热出口307流出的空气引导至第一出风口204。
参照图2至图4,外壳203包括前板201和背板202。前板201用于安装显示模组401(例如液晶模组)和面板101,面板101覆盖于显示模组401的前侧,背板202则开设有进风口206和第一出风口204。此外,背板202还开设有安装孔207,安装孔207用于安装支撑显示器的支架(未示出),支架与显示器连接完成之后,安装孔207被支架的某一部分遮挡或填充,安装孔207不作为空气的入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控板302还包括散热器308。散热器308设置为肋片式散热器(或者说翅片式散热器),散热器308包括连接板701和多个肋片702。连接板701与基板309连接,肋片702与连接板701背对基板309的一侧连接,且肋片702朝远离基板309的方向凸出。相邻的基板309间隔设置,且部分肋片702分断设置,分断的肋片702与基板309之间形成风扇空间703,第一风扇310安装于风扇空间703中。图中仅示出第一风扇310的叶轮位于风扇空间703中,用于安装叶轮和电机的支架均可以设置在风扇空间703中,第一风扇310的电源端子从风扇空间703中穿出并插接在基板309上。散热器308可以增强电控板302与空气之间的换热效率;第一风扇310设置在分断的肋片702之间,可以保证有大量的空气吹过肋片702以保证散热效果,且能够减小显示器的厚度。
参照图4和图5,散热罩305开设有散热进口306的一侧(散热罩305的上侧)与出风壳303开设有第二过风口506的一侧(出风壳303的下侧)抵持,这样可以使散热进口306和第二过风口506直接连通,减小散热进口306和第二过风口506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少从散热进口306流入至电控空间503中(指电控空间503中且位于散热空间502外的区域)的空气,保证对主要散热区域的散热效果。散热罩305开设有散热进口306的一侧(散热罩305的后侧)与进风壳304开设有第一过风口313的一侧(进风壳304的前侧)间隔设置,这样主要方便装配,同时让一部分空气流经电控板302的非主要散热区域,从而对非主要散热区域中的电控零部件进行散热。此外,散热进口306朝向第一风扇310,且散热进口306和第一过风口313沿第一风扇310的轴向(第一风扇310的轴向具体指第一风扇310的叶轮的轴向)连通,这样可以减小空气从第一过风口313流向散热空间502的这一过程的阻力,减少风量损失。
下面介绍进风壳304的一种较为简单的设置方式。参照图8,进风壳304包括第一基部801和挡风筋802。第一过风口313开设在第一基部801上。挡风筋802与第一基部801连接,且挡风筋802沿第一基部801的边缘环绕第一基部801设置。挡风筋802朝靠近背板202的方向凸出,挡风筋802与外壳203的背板202抵持,挡风筋802、第一基部801和背板202共同限定出进风空间504。
参照图8,进风壳304还包括分隔筋803,分隔筋803与第一基部801连接,且分隔筋803的两端均与挡风筋802的内侧连接(分隔筋803靠近第一基部801的中心的一侧为内侧)。分隔筋803相对于第一基部801凸出,且分隔筋803与挡风筋802的凸出方向相同。分隔筋803将连接板701分隔为第一开孔部804和第二开孔部805,第一过风口313开设在第一开孔部804,第二开孔部805开设有第三过风口311。分隔筋803与外壳203抵持,以使分隔筋803、挡风筋802、第二开孔部805和背板202共同限定出排风空间601,背板202还具有第二出风口205,第三过风口311和第二出风口205均与排风空间601连通,且第三过风口311与电控空间503连通。前文已提及,实际上有一部分会流入电控空间503中对电控板302的非主要散热区域散热,这部分的空气可以通过排风空间601从第二出风口205流出显示器。此外,设置分隔筋803相当于在原来的进风空间504进一步划分出一个排风空间601,分隔筋803的设置可以阻挡进风与电控空间503的出风之间的混合。更具体来说,电控空间503中的空气可以是在风扇的作用下从第三过风口311排出,风扇加速空气流通,以保证排风效果和散热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器还包括第二风扇(未示出),第二风扇安装于第二开孔部805,且第三过风口311朝向第二风扇。第二风扇的叶轮转动可以驱动电控空间503中的空气依次流经第三过风口311、排风空间601和第二出风口205。第三过风口311周围的小孔即为供第二风扇安装的螺钉孔。
若进风壳304开设有第三过风口311、外壳203开设有第二出风口205,但没有设置第二风扇,那么可以通过在外壳203上安装一些挡板(未示出)以封闭第二出风口205,以防止灰尘或异物从第二出风口205进入显示器内部而影响显示器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此外,参照图8,第二开孔部805上的矩形孔312主要是为了对电控板302上的某些尺寸较大的接口或电控零部件进行避让。
参照图9至图11,出风壳303包括第二基部1101和第一导流部901,第二过风口506开设在第二基部1101上,第一导流部901设置于第二基部1101朝向出风空间501的一侧。第一导流部901朝向第二过风口506的一侧具有导流面1102,沿导流面1102远离第一出风口204的一端至导流面1102靠近第一出风口204的一端,导流面1102与第二基部1101的距离逐渐增加。这种设置方式适用于第二过风口506与出风壳303上供空气流向第一出风口204的开口朝向不相同的情况,导流面1102可以将出风空间501的空气导向第一出风口204,便于空气的流出。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面1102为弧面,且该导流面1102朝远离第二基部1101的方向凹陷,这样设置可以减少空气与导流面1102之间的剧烈碰撞,减少空气的流动阻力。
参照图9至图11,出风壳303还包括第二导流部902,第二导流部902的一端与第二基部1101连接,第二导流部902的另一端与第一导流部901连接,且第二导流部902用于与第二基部1101连接的一端(即第二导流部902的下端)跨设于第二过风口506。第二导流部902将第二过风口506分隔为第一过风区903和第二过风区904,且第二导流部902将第二过风口506分隔形成第一子空间906和第二子空间905。第一过风区903与第一子空间906连通,第二过风区904与第二子空间905连通,第一子空间906和第二子空间905均与第一出风口204连通。这种设置主要适用于第一出风口204较长的情况。通常,出风口较长则出风口的面积较大,将出风口面积增加有利于减少排风阻力。第二过风口506相对于第一出风口204较小,若不设置第二导流部902,则出风空间501中的空气主要从第一出风口204中位于第二过风口506附近的部分流出,这样就未能充分利用第一出风口204的面积而导致排风阻力较大。设置第二导流部902后,空气可以在第二导流部902的引导向先分流至第一子空间906和第二子空间905,然后分别从第一出风口204的不同区域流出,这样充分利用了第一出风口204的面积,降低了排风阻力。第二导流部902朝向第二过风口506的表面也可以设置为弧面,以减少空气的流动阻力。需要说明的是,出风空间501是由出风壳303与背板202连接后才形成的,但为便于说明,图9至图11中直接在出风壳303中指出出风空间501、第一子空间906和第二子空间907所处的大致位置。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风冷散热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开设有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外壳的内部具有安装腔;
进风壳,设置于所述安装腔中,所述进风壳与所述外壳连接以将所述安装腔分隔形成进风空间和安装空间,所述进风壳具有第一过风口,所述第一过风口与所述进风口均与所述进风空间连通;
电控板,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中,所述电控板包括基板和第一风扇,所述第一风扇安装于所述基板;
散热罩,与所述基板连接以使所述散热罩和所述基板之间形成散热空间,所述第一风扇设置于所述散热空间中,所述散热罩开设有散热进口和散热出口,所述散热进口和所述散热出口均与所述散热空间连通,所述散热进口朝向所述第一过风口并与所述第一过风口连通,所述散热出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
所述第一风扇能够驱动空气流动,以使空气依次流经所述进风口、所述进风空间、所述第一过风口、所述散热进口、所述散热空间、所述散热出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散热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散热显示器还包括出风壳,所述出风壳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中,所述出风壳与所述外壳连接以将所述安装空间分隔形成出风空间和电控空间,所述电控板设置于所述电控空间中,所述出风壳具有第二过风口,所述第二过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均与所述出风空间连通;空气能够在所述第一风扇的驱动下从所述散热出口依次流经所述第二过风口、所述出风空间和所述第一出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冷散热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板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散热空间中,所述散热器包括:
连接板,与所述基板连接;
肋片,设置有多个,相邻的所述肋片间隔设置,所述肋片与所述连接板背对所述基板的一侧连接,且所述肋片朝远离所述基板的方向凸出,部分所述肋片分断设置以形成风扇空间,所述第一风扇安装于所述风扇空间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冷散热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罩开设有所述散热出口的一侧与所述出风壳开设有所述第二过风口的一侧抵持;所述散热进口和所述第一过风口沿所述第一风扇的轴向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冷散热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开设有所述进风口,所述进风壳包括:
第一基部,所述第一过风口开设于所述第一基部上;
挡风筋,与所述第一基部连接,且所述挡风筋沿所述第一基部的边缘环绕所述第一基部设置,所述挡风筋相对于所述第一基部朝靠近所述背板的方向凸出,所述挡风筋与所述背板抵持,以使所述挡风筋、所述第一基部和所述背板共同限定出所述进风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冷散热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壳还包括分隔筋,所述分隔筋与所述第一基部连接,所述分隔筋的两端均与所述挡风筋的内侧连接,所述分隔筋相对于所述第一基部凸出,且所述分隔筋的凸出方向与所述挡风筋的凸出方向相同;所述分隔筋将所述第一基部分隔形成第一开孔部和第二开孔部,所述第一过风口开设于所述第一开孔部,所述第二开孔部开设有第三过风口;
所述分隔筋与所述背板抵持,以使所述分隔筋、所述挡风筋、所述第二开孔部和所述背板共同限定出排风空间,所述背板还开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三过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均与所述排风空间连通,且所述第三过风口与所述电控空间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冷散热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散热显示器还包括第二风扇,所述第二风扇与所述第二开孔部连接,且所述第三过风口朝向所述第二风扇,所述第二风扇用于驱动来自所述电控空间的空气依次流经所述第三过风口、所述排风空间和所述第二出风口。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风冷散热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壳包括:
第二基部,所述第二过风口开设于所述第二基部上;
第一导流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基部朝向所述出风空间的一侧,所述第一导流部具有导流面,所述导流面位于所述第一导流部朝向所述第二过风口的一侧,沿所述导流面远离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一端至所述导流面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一端,所述导流面与所述第二基部的距离逐渐增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冷散热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面为弧面,且所述导流面朝远离所述第二基部的方向凹陷。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冷散热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壳还包括第二导流部,所述第二导流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基部连接,所述第二导流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流部连接,且所述第二导流部用于与所述第二基部连接的一端跨设于所述第二过风口;
所述第二导流部将所述第二过风口分隔为第一过风区和第二过风区,所述第二导流部将所述出风空间分隔形成第一子空间和第二子空间,所述第一子空间与所述第一过风区连通,所述第二子空间与所述第二过风区连通,且所述第一子空间和所述第二子空间均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
CN202121660047.2U 2021-07-20 2021-07-20 风冷散热显示器 Active CN2159916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60047.2U CN215991691U (zh) 2021-07-20 2021-07-20 风冷散热显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60047.2U CN215991691U (zh) 2021-07-20 2021-07-20 风冷散热显示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91691U true CN215991691U (zh) 2022-03-08

Family

ID=80577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60047.2U Active CN215991691U (zh) 2021-07-20 2021-07-20 风冷散热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916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1119B (zh) * 2022-09-23 2023-08-01 達擎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1119B (zh) * 2022-09-23 2023-08-01 達擎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39164B (zh) 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5991691U (zh) 风冷散热显示器
JP4156082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CN106969430B (zh) 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13853085A (zh) 电机驱动器、电机驱动系统和贴片机
CN107791826B (zh) 用于车辆的散热组件的护罩以及散热组件
US11339978B2 (en) Air conditioner
CN110785064B (zh) 电控组件和热水空调器
CN111684209B (zh) 室外机及空气调节机
CN217876206U (zh) 除湿机
CN217849909U (zh) 散热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高防护驱动器
CN216844927U (zh) 一种电控盒、控制组件及空调室外机
CN216565834U (zh) 电机驱动器、电机驱动系统和贴片机
CN115342445A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设备
CN211908641U (zh) 一种变频器
CN110785066B (zh) 电控组件和热水空调器
CN211011643U (zh) 整体式空调
CN219536709U (zh) 电能转换器前箱体结构、电能转换器箱体以及电能转换器
JP2004130862A (ja) フロントエンドパネル
CN21768539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295175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EP4345389A1 (en) Electric control box, air conditioner out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CN213339997U (zh) 散热器及变压器
CN215637641U (zh) 空调器室外机及空调器
KR100253744B1 (ko) 블로워모터 레지스터를 갖는 자동차 에어컨디셔너 시스템의 에바코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