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24161U - 取暖器 - Google Patents

取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24161U
CN220624161U CN202321787666.7U CN202321787666U CN220624161U CN 220624161 U CN220624161 U CN 220624161U CN 202321787666 U CN202321787666 U CN 202321787666U CN 220624161 U CN220624161 U CN 2206241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an
air outlet
ventilation
blo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8766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鑫明
于文强
吴兴杰
张心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pu Home Style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pu Home Style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pu Home Style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Aupu Home Style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8766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241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241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241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暖器,包括机体和吹风系统,机体包括功能模块,且开设有出风窗,吹风系统包括散热风道、第一风机和气流通道;散热风道连接于功能模块,具有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第一风机为离心风机,第一风口或第二风口的一者朝向第一风机的进风部;第一风机的出风部位于气流通道内,气流通道包括至少一个出风端,每个出风端连通出风窗或户外的一者。第一风机兼具多种功能,本实用新型的取暖器既具有冷却功能模块的功能,也兼容向卫浴间吹风以及对卫浴间换气中至少一种功能,而且省去了用于冷却功能模块的散热风扇,在提升取暖器的功能集成度的同时,没有大幅度提高取暖器的结构复杂度,也使得取暖器的物料成本和装配成本相对低廉。

Description

取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取暖器。
背景技术
取暖器也称为浴霸,是一种安装于卫浴间吊顶的电器。现有的一些取暖器包括主机、设于主机底部的功能模块,为了确保功能模块正常运行,还设有散热风扇,散热风扇转动并扰动空气以产生经过功能模块的气流,气流携带功能模块产生的热量离开以达到降温目的。此外,现有的一些取暖器还包括用于实现吹风功能的吹风风机、用于实现换气功能的换气风机。
随着用户的使用需求增加、对产品功能集成度的要求提高,取暖器需要对功能模块散热,也需要兼容向卫浴间吹风以及对卫浴间换气中至少一种功能,这会造成取暖器结构复杂,提高增加取暖器的物料成本和装配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结构简单、生产成本更低廉,且具有对功能模块散热、兼容向卫浴间吹风以及对卫浴间换气中至少一种功能的取暖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暖器包括机体和吹风系统,机体包括功能模块,且开设有出风窗,吹风系统包括散热风道、第一风机和气流通道;
散热风道连接于功能模块,具有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
第一风机为离心风机,第一风口或第二风口的一者朝向第一风机的进风部;
第一风机的出风部位于气流通道内,气流通道包括至少一个出风端,每个出风端连通出风窗或户外的一者。
第一风机能够取代散热风扇形成流经散热风道的散热气流以冷却功能模块,同时,第一风机能够对流入其中的散热气流加压,并通过出风端流出出风窗或者户外,从而实现向卫浴间吹风或者将卫浴间废气排向户外。因此,第一风机既是产生散热气流以冷却功能模块的动力源,同时也是实现向卫浴间吹风及/或对卫浴间换气功能的动力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风机兼具多种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取暖器既具有冷却功能模块的功能,也兼容向卫浴间吹风以及对卫浴间换气中至少一种功能,而且省去了用于冷却功能模块的散热风扇,在提升取暖器的功能集成度的同时,没有大幅度提高取暖器的结构复杂度,也使得取暖器的物料成本和装配成本相对低廉。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气流通道包括换气风道,出风端包括换气出风端,换气出风端位于换气风道相对远离机体的一端,并且与户外连通;及/或,气流通道包括吹风风道,出风端包括吹风出风端,吹风出风端连通出风窗。
如此设置,用于向卫浴间输送的气流和从卫浴间排向户外的气流分别流经吹风风道和换气风道,并且分别从两个不同的出风端流出,两种气流不会共享风道和出风端,能够避免气流输送出现错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气流通道包括换气风道、吹风风道和公共风道,第一风机的出风部位于公共风道内,换气风道与吹风风道均连通公共风道,出风端包括换气出风端和吹风出风端,换气出风端位于换气风道远离公共风道的一端,吹风出风端位于吹风风道远离公共风道的一端。
如此设置,散热气流离开散热风道后首先进入公共风道,然后分成两个分支气流,其中一支进入吹风风道以排向卫浴间内,另一支进入换气风道以排出户外,仅利用一个第一风机即可形成两支气流,有利于控制取暖器的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吹风系统还包括可活动设置于公共风道内的风门,风门能够关闭换气风道与吹风风道中的一者,且能够同时开启换气风道与吹风风道。
如此设置,风门可以选择开启换气风道与吹风风道中的一者以使吹风系统运行吹风模式或换气模式的一者,也可以同时开启换气风道和吹风风道,以使吹风系统同时运行吹风模式和换气模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气流通道包括换气风道与吹风风道,第一风机的出风部位于换气风道内,吹风系统还包括第二风机,第二风机的出风部位于吹风风道内,出风端包括换气出风端和吹风出风端,换气出风端位于换气风道远离机体的一端,吹风出风端连通出风窗。
如此设置,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分工运行,第一风机作为将卫浴间内废气排向户外的动力源,第二风机作为向卫浴间内输送气流的动力源,当其中一者出现故障时,不会影响另一者的正常运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风机为离心风机,第一风口与第二风口的另一者朝向第二风机的进风部。
如此设置,当第一风机运行时,空气能够从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中相对远离第一风机的一者流入散热风道,然后向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中相对靠近第一风机的一者流动并流出散热风道,当第二风机运行时,空气能够从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中相对远离第二风机的一者流入散热风道,然后向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中相对靠近第二风机的一者流动并流出散热风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风口朝向第一风机的进风部,并与第一风机的风轮中心相对设置;及/或,第二风口朝向第二风机的进风部,并与第二风机的风轮中心相对设置。
如此设置,第一风机运行后,第一风机的风轮中心附近能够形成更低的气压,从而使进入散热风道的散热气流远离第二风口并向第一风口流动,第二风机运行后,第二风机的风轮中心附近能够形成更低的气压,从而使进入散热风道的散热气流远离第一风口并向第二风口流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机体开设有连通气流通道的第一气流入口,第一气流入口露出第一风机的进风部,第一风口或第二风口朝向第一风机,且第一风口或第二风口中朝向第一风机的一者的敞口面积大于第一风机的进风口面积。
如此设置,可以充分确保流出散热风道的散热气流都能够在第一风机的吸力下流入第一风机内,有利于实现散热气流的流速最大化,使得进入散热风道内的散热气流的量更大,以获得更显著的散热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气流通道包括换气风道,第一风机的出风部位于换气风道内,出风端包括与户外连通的换气出风端,换气出风端位于换气风道相对远离机体的一端;
功能模块与第一风机之间耦合连接,以使功能模块运行后能够启动第一风机运行。
如此设置,功能模块运行时第一风机必定处于运行状态,功能模块所产生的热能能够随时被第一风机所产生的散热气流携带并离开,而且这些已吸收热量的气流将直接排向户外,不会重新进入卫浴间,避免因进入散热风道内的散热气流的温度过高而造成功能模块冷却效果下降。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吹风系统还包括导风部,导风部设于第一风口或第二风口中朝向第一风机的一者,导风部相对散热风道向外凸出并向第一风机延伸靠近。
如此设置,导风部可以对即将离开散热风道并进入第一风机的散热气流进行导向和约束流动轨迹,确保散热气流能够尽可能全部流入第一风机,实现散热风道内的散热气流排干,以便于散热风道继续吸收更多的气体从而继续对功能模块进行散热。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气流通道包括换气风道与吹风风道,第一风机的出风部位于换气风道内,吹风系统还包括第二风机,第二风机的出风部位于吹风风道内,出风端包括换气出风端和吹风出风端,换气出风端位于换气风道远离机体的一端,吹风出风端连通出风窗;
且,导风部到第一风机的进风部的距离为d,第一风口与第二风口中的另一者朝向第二风机的进风部,第一风口或第二风口中朝向第二风机的一者到第二风机的进风部的距离为c,d<c。
如此设置,可以确保流入第二风机的空气更多地来自于卫浴间内,从散热风道内流出并流入第二风机的气体的占比更低,同时在导风部的引导下,散热风道内的散热气流将更多地流入第一风机,且导风部还可以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阻挡卫浴间内的气体流入第一风机,实现了主要靠第一风机促使形成散热气流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取暖器的第一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取暖器的第二剖视图;
图3为图2所示取暖器在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取暖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取暖器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取暖器;10、机体;11、面板;12、功能模块;131、第一气流入口;132、第二气流入口;21、散热风道;211、散热翅片;212、间隙;213、导风部;22、第一风机;221、第一风轮中心;23、第二风机;231、第二风轮中心;24、第一风口;25、第二风口;26、气流通道;261、换气风道;262、吹风风道;27、出风端;271、换气出风端;272、吹风出风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暖器100,取暖器100也称为浴霸,是一种安装于卫浴间的电器。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取暖器100包括机体10,机体10安装于卫浴间内壁,包括朝向用户设置的面板11和设置于面板11的功能模块12。功能模块12是对取暖器100中实现某些具体功能的器件及模块的统称,功能模块12包括照明灯、加热灯、美容灯、状态指示灯、显示组件等至少其中一种。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机体10安装于卫浴间吊顶开口内,机体10包括位于吊顶开口内的机箱,面板11安装于机箱相对靠近地面的一侧,面板11大致呈平板状,取暖器100安装完成之后,机箱与面板11在竖直方向上层叠设置,面板11朝向地面,且面板11靠近地面的一侧平行于水平方向。
随着取暖器产品迭代更新,功能模块的数量及种类越来越多,为确保功能模块能够正常使用,需要取暖器具有对功能模块散热冷却的功能,以防功能模块长时间运行后温度过高而故障;此外,对卫浴间内吹风和换气等功能也日渐成为用户选择取暖器时所具备的功能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取暖器100还包括吹风系统,参阅图1、图5,吹风系统包括散热风道21、第一风机22和气流通道26,且机体10上开设有出风窗。散热风道21连接于功能模块12,且开设有第一风口24和第二风口25;第一风机22为离心风机,第一风口24或第二风口25的一者朝向第一风机22的进风部,至少第一风机22的出风部位于气流通道26内,气流通道26包括至少一个出风端27,每个出风端27连通出风窗或户外的一者。
具体地,第一风口24和第二风口25中的一者用于吸收卫浴间内的气体以使这些气体进入散热风道21内,另一者用于排出散热风道21内的气体。气体进入散热风道21内形成散热气流,散热气流流经功能模块12时,功能模块12的热量被散热气流吸收携带,从而达到冷却功能模块12的目的。
可选的,散热风道21设于面板11相对远离地面的一侧。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功能模块12都有散热冷却的需求,一些功能模块12的功耗较低,产热不明显,这些功能模块12可以自行冷却而不必通过散热风道21辅助散热。下文所出现的功能模块12均指和散热风道21导热连接的功能模块12。
参阅图1~图2、图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散热风道21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散热翅片211,散热翅片211并排间隔设置,功能模块12与散热翅片211之间导热连接,散热翅片211之间的间隙212形成供散热气流流过的通道,第一风口24和第二风口25连通间隙212,二者分别设于散热翅片211的两端。
图4所示实施例中,两个相邻的散热翅片211之间相互朝向对方的侧壁形成散热风道21的部分内壁。功能模块12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散热翅片211,随后流过间隙212的散热气流吸收散热翅片211的热量,接着散热气流流出散热风道21并流入第一风机22,随后新的散热气流进入气隙并继续吸收功能模块12的热量。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它实施方式获得散热风道21,而不仅限于散热翅片211,例如可以选用管路或具有空腔的其他结构作为散热风道21。
因为第一风机22运行后,第一风机22的进风部附近形成低气压区域,特别是第一风机22的风轮中心附近的气压显著偏低,使得第一风口24或第二风口25中朝向第一风机22的一者的气压小于另一者的气压,由此在散热风道21的两端形成压差。气体在压差作用下主动进入散热风道21,接着向第一风口24或第二风口25中朝向第一风机22的一者流动以形成散热气流。
具体地,离心风机包括离心风轮,离心风轮包括轮盘和多个安装于轮盘的扇叶,风轮中心为轮盘的轴线,多个扇叶沿轮盘的周向环绕风轮中心间隔排布,轮盘上开设有气孔以允许气流进入,扇叶之间形成气隙。离心风机的进风部为离心风轮的端部,也即轮盘的端面,离心风机的出风部为离心风轮的外周,离心风机的端部上开设有进风口以供气体进入离心风机,气隙将离心风机的外周贯通以便于气体从离心风机的外周离开。
离心风机还包括与离心风轮的外周相对应的蜗壳,吸收热量后的散热气流流出散热风道21后,通过轮盘上的气孔流入离心风机,然后流向扇叶之间的气隙,最终流出离心风轮的外周并从离心风机的蜗壳出风口排出。轮盘上的气孔即形成离心风机的进风部的进风口。
为方便叙述,下文以图1~图2所示的结构为准来介绍取暖器100,第一风口24朝向第一风机22的进风部,第二风口25相对远离第一风机22设置。
在压差的作用下,也即在第一风机22运行的状态下,进入散热风道21内的气体难以维持静态,会自发地远离第二风口25,并沿散热风道21向第一风口24流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在第二风口25处设置散热风扇以形成散热气流,相比于散热风扇所产生的气流,第一风机22形成的散热气流具有更强的风力和更高的风速。
基于离心风机的工作特性,第一风机22可以快速排干散热风道21内已经吸热的气体以腾空散热风道21,减小新空气进入散热风道21的阻力,并且提高进入散热风道21内的新空气的总量。
可选的,第一风口24与第一风机22的风轮中心相对设置,第一风口24的开口朝向使得第一风口24处于第一风机22运行时所形成的低气压区域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风口24的开口中心线与第一风机22的风轮中心相互平行,且第一风机22的风轮中心伸入第一风口24的开口内。第一风口24的开口中心线是一条假想的直线,该直线经过第一风口24的开口几何中心,该直线的延伸方向和散热气流流出第一风口24的瞬时速度方向一致。
可选的,机体10安装于卫浴间吊顶后,第一风机22、散热风道21、功能模块12沿靠近地面的竖直方向依次设置。参阅图1~图2,第一风口24的开口方向背离地面,机体10安装于卫浴间吊顶后,第一风口24竖直朝上开设,第一风机22风轮中心沿竖直方向延伸,此时第一风口24的开口中心线是一条竖直延伸的直线,第一风口24的开口形状不限,可以是圆形、方形或其它形状。
为方便叙述,将第一风机22的风轮中心称为第一风轮中心221,若定义一个垂直于第一风轮中心221的平面为第一气流横截平面,第一风轮中心221正投影于第一气流横截平面的点位于第一风口24正投影于所述第一气流横截平面的图形内。如此设置,从第一风口24排出的散热气流能够更大程度地吹向第一风机22的进风部,并更加充分地被第一风机22吸收获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气流通道26包括换气风道261,出风端27包括换气出风端271,换气出风端271位于换气风道261相对远离机体10的一端,并且与户外连通,进入换气风道261的气流最终从换气出风端271排向户外。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气流通道26还包括吹风风道262,出风端27包括吹风出风端272,吹风出风端272连通出风窗,从而与卫浴间内部空间连通,进入吹风出风端272的气流最终从出风窗排向卫浴间内。
散热气流流入第一风机22后从第一风机22的出风部排出,当出风端27均连通出风窗时,这些气流将流向出风端27并最终从出风窗排出以排向卫浴间,此时气流通道26均为吹风风道262,第一风机22的出风部位于吹风风道262内,第一风机22实现送气吹风功能,吹风系统运行吹风模式。
当出风端27均连通户外时,这些气流将流向出风端27并最终排向户外,此时气流通道26均为换气风道261,第一风机22的出风部位于换气风道261内,第一风机22实现换气出风功能,吹风系统运行换气模式。
当出风端27为多个,一部分出风端27连通出风窗,另一部分出风端27连通户外时,这些气流将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气流从出风窗排向卫浴间,另一部分气流排向户外,此时第一风机22可以同时进行送气吹风和换气出风,吹风系统同时运行吹风模式和换气模式。
因此,第一风机22不仅能够作为产生散热气流的动力源,而且还可以实现换气出风功能或送气吹风功能中的至少一者。
在图中未示出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气流通道26包括换气风道261、吹风风道262和公共风道,至少第一风机22的出风部位于公共风道内,换气风道261和吹风风道262均连通公共风道,出风端27包括换气出风端271和吹风出风端272,换气出风端271位于换气风道261远离公共风道的一端,吹风出风端272位于吹风风道262相对远离公共风道的一端。
具体地,离开散热风道21的散热气流首先集中流入公共风道,当第一风机22启动运行后,这些气流快速流向第一风机22的进风部,然后从第一风机22的出风部离开第一风机22,之后这些气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气流流入换气风道261,最终排向户外,与此同时另一部分气流流入吹风风道262,最终排向卫浴间。因此,第一风机22兼具实现换气出风和送风吹风两种功能。
可选的,第一风机22的进风部位于公共风道内。当第一风机22启动后,首先将公共风道内的气压降低,在内外压差的作用下,离开散热风道21的气流被推向公共风道内,如此可以使散热风道21快速排干,从而允许更多的空气形成散热气流并集中地流入散热风道21。
可选的,吹风系统还包括可活动设置于公共风道内的风门,风门能够关闭换气风道261或吹风风道262中的一者,也能够同时开启换气风道261和吹风风道262。
如此设置,风门可以选择开启换气风道261与吹风风道262中的一者以使吹风系统运行吹风模式或换气模式的一者,也可以同时开启换气风道261和吹风风道262,以使吹风系统同时运行吹风模式和换气模式。
图1~图2所示实施例中,气流通道26包括换气风道261和吹风风道262,出风端27包括换气出风端271和吹风出风端272,换气出风端271位于换气风道261相对远离机体10的一端并且连通户外,吹风出风端272连通出风窗,从而与卫浴间内部空间连通。第一风机22的出风部位于换气风道261内,吹风系统还包括第二风机23,第二风机23的出风部位于吹风风道262内。
如此设置,第一风机22和第二风机23分工运行,第一风机22作为将卫浴间内废气排向户外的动力源,第二风机23作为向卫浴间内输送气流的动力源,当其中一者出现故障时,不会影响另一者的正常运行。
可选的,第一风机22和第二风机23沿散热风道21的延伸方向并排设置,第二风机23为离心风机,第二风口25朝向第二风机23的进风部。第二风机23的出风部为第二风机23的离心风轮的外周,第二风机23的进风部为第二风机23的离心风轮的端部。第二风口25与第二风机23的风轮中心相对设置,第二风机23的风轮中心为第二风机23的离心风轮的轮盘轴线。
如此设置,当第一风机22运行而第二风机23不运行时,仅第一风机22的风轮中心附近形成低压区域,空气能够从第二风口25进入散热风道21,然后向第一风口24流动,最终流出散热风道21并流入第一风机22,流出第一风口24的散热气流最终在第一风机22的吸引作用下排向户外;当第二风机23运行而第一风机22不运行时,仅第二风机23的风轮中心腹筋形成低压区域,空气能够从第一风口24进入散热风道21,然后向第二风口25流动,最终流出散热风道21并流入第二风机23,流出第二风口25的散热气流最终在第二风机23的吸引作用下排向卫浴间内。
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仅选择第一风机22或第二风机23的一者产生散热气流,当第一风机22和第二风机23同时运行时,有可能出现第一风口24和第二风口25均处于低气压状态,此时散热风道21两端难以形成较大的压差,故而散热风道21内难以产生散热气流。
参阅图1~图2,吹风系统还包括导风部213,导风部213设于第一风口24,导风部213相对散热风道21向外凸出,并且沿背离地面的方向朝第一风机22延伸靠近,从而使导风部213与第一风机22进风部之间的间距d小于第二风口25和第二风机23进风部之间的间距c。
如此设置,可确保流入第二风机23的空气更多地来自于卫浴间内,从散热风道21内流出并流入第二风机23的气体的量减少,同时在导风部213的引导下,散热风道21内的散热气流将更多地从第一风口24流出并流入第一风机22,导风部213还可以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阻挡卫浴间内的气体流入第一风机22,因而实现了主要靠第一风机22促使形成散热气流的目的。
吹风系统运行吹风模式时,既可以向卫浴间排出室温(15℃~25℃)气流,也可以向卫浴间排出高于25℃的暖风气流。为了使吹风系统能够向卫浴间排出暖风气流,吹风系统还包括加热器,加热器设置在吹风风道262内,用于加热进入吹风风道262内的气流以形成暖风气流。
需要说明的是,在吹风系统包括设置在吹风风道262内的加热器的情况下,第一风机22的出风部设置在换气风道261内,功能模块12与第一风机22之间耦合连接,以使功能模块12运行后能够触发第一风机22启动运行,也就是说,功能模块12运行,则第一风机22必定运行,吹风系统至少运行换气模式。
具体地,当第一风机22和第二风机23同时运行时,吹风系统同时运行吹风模式和换气模式,尽管此时第二风机23向卫浴间内排出暖风气流,但卫浴间内的高温气体仍至少有一部分可以被排向户外,因此卫浴间内的温度仍可以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这样可以防止因气温过高造成流经散热风道21的散热气流温度过高,防止出现功能模块12冷却效果不佳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机体10开设有连通气流通道26的第一气流入口131,参阅图2~图3,第一风机22的进风部通过第一气流入口131露出,第一风口24朝向第一风机22的进风部,从而与第一气流入口131相对设置,其中第一风口24的敞口面积大于第一风机22的进风部面积,具体地,第一风口24的敞口面积大于第一风机22的进风部的进风口开口面积。
图3所示实施例中,第一风口24和第一气流入口131均为圆形开口,第一风口24的开口直径为b,第一气流入口131的开口直径为a,b>a。
具体地,导风部213呈环状结构,导风部213相对靠近第一风机22一端的开口边缘形成第一风口24的敞口,直径b即为导风部213相对靠近第一风机22一端的内径。
如此设置,可以充分确保流出散热风道21的散热气流都能够在第一风机22的吸力下流入第一风机22内,有利于实现散热气流的流速最大化,使得进入散热风道21内的散热气流的量更大,以获得更显著的散热效果。
具体地,在图1~图3、图5所示实施例中,气流通道26包括相互分隔的吹风风道262和换气风道261,第一气流入口131连通换气风道261。机体10还开设有连通吹风风道262的第二气流入口132,至少部分换气风道261位于机体10内,且至少部分吹风风道262也位于机体10内,第一气流入口131和第二气流入口132均开设于机箱相对靠近地面的一侧。
图1~图3、图5所示实施例中,卫浴间内的部分空气直接从第二气流入口132进入吹风风道262内,然后在第二风机23的驱动下形成吹风气流,吹风气流将通过出风窗再次排向卫浴间内,形成吹风气流的空气绝大多数都未流经散热风道21;卫浴间内另一部分空气会首先流入散热风道21内形成散热气流,散热气流吸收功能模块12的热量后离开散热风道21,接着这些气流在第一风机22的驱动下从第一气流入口131流入换气风道261,最终排向户外。
可选的,机体10安装于卫浴间吊顶后,第一风机22和第二风机23均设置在机箱内,机箱、散热风道21、功能模块12沿靠近地面的竖直方向依次设置,第二风口25的开口方向背离地面,机体10安装于卫浴间吊顶后,第二风口25竖直朝向开设,第二风机23的风轮中心,也称为第二风轮中心231沿竖直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风口25的开口中心线与第二风轮中心231相互平行,第二风机23的风轮中心伸入第二风口25的开口内。第二风口25的开口中心线是一条假想的直线,该直线经过第二风口25的几何中心,且该直线的延伸方向和第一风口24的开口中心线相平行。
若定义一个垂直于第二风轮中心231的平面为第二气流横截平面,第二风轮中心231正投影于第二气流横截平面的点位于第二风口25正投影于第二气流横截平面的图形内。如此设置,当第二风机23负责产生散热气流时,从第二风口25排出的散热气流能够更大程度地吹向第二风机23的进风部,并更加充分地被第二风机23获得。
可选的,第一风机22、第二风机23、至少部分换气风道261、至少部分吹风风道262均设置在面板11背离地面的一侧,如图5所示,所述至少部分换气风道261以及所述至少部分吹风风道262均位于机体10内。
可选的,出风窗既可以开设于机箱,也可以开设于面板11,还可以开设于机箱和面板11之间,例如位于机箱底部和面板11相对靠近机箱底部的一侧之间。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0)和吹风系统,所述机体(10)包括功能模块(12),且开设有出风窗,所述吹风系统包括散热风道(21)、第一风机(22)和气流通道(26);
所述散热风道(21)连接于所述功能模块(12),具有第一风口(24)和第二风口(25);所述第一风机(22)为离心风机,所述第一风口(24)或所述第二风口(25)的一者朝向所述第一风机(22)的进风部;
所述第一风机(22)的出风部位于所述气流通道(26)内,所述气流通道(26)包括至少一个出风端(27),每个所述出风端(27)连通所述出风窗或户外的一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26)包括换气风道(261),所述出风端(27)包括换气出风端(271),所述换气出风端(271)位于所述换气风道(261)相对远离所述机体(10)的一端,并且与户外连通;及/或,
所述气流通道(26)包括吹风风道(262),所述出风端(27)包括吹风出风端(272),所述吹风出风端(272)连通所述出风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26)包括换气风道(261)、吹风风道(262)和公共风道,所述第一风机(22)的出风部位于所述公共风道内,
所述换气风道(261)与所述吹风风道(262)均连通所述公共风道,所述出风端(27)包括换气出风端(271)和吹风出风端(272),
所述换气出风端(271)位于所述换气风道(261)远离所述公共风道的一端,所述吹风出风端(272)位于所述吹风风道(262)远离所述公共风道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系统还包括可活动设置于所述公共风道内的风门,所述风门能够关闭所述换气风道(261)与所述吹风风道(262)的一者,且能够同时开启所述换气风道(261)与所述吹风风道(262)。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26)包括换气风道(261)与吹风风道(262),所述第一风机(22)的出风部位于所述换气风道(261)内,所述吹风系统还包括第二风机(23),所述第二风机(23)的出风部位于所述吹风风道(262)内,所述出风端(27)包括换气出风端(271)和吹风出风端(272),所述换气出风端(271)位于所述换气风道(261)远离所述机体(10)的一端,所述吹风出风端(272)连通所述出风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机(23)为离心风机,所述第一风口(24)与所述第二风口(25)的另一者朝向所述第二风机(23)的进风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口(24)朝向所述第一风机(22)的进风部,并与所述第一风机(22)的风轮中心相对设置;及/或,
所述第二风口(25)朝向所述第二风机(23)的进风部,并与所述第二风机(23)的风轮中心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4、6~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0)开设有连通所述气流通道(26)的第一气流入口(131),所述第一气流入口(131)露出所述第一风机(22)的进风部,所述第一风口(24)或所述第二风口(25)朝向所述第一风机(22),且所述第一风口(24)或所述第二风口(25)中朝向所述第一风机(22)的一者的敞口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风机(22)的进风口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1~4、6~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26)包括换气风道(261),所述第一风机(22)的出风部位于所述换气风道(261)内,所述出风端(27)包括与户外连通的换气出风端(271),所述换气出风端(271)位于所述换气风道(261)相对远离所述机体(10)的一端;
所述功能模块(12)与所述第一风机(22)之间耦合连接,以使所述功能模块(12)运行后能够启动所述第一风机(22)运行。
10.根据权利要求1~4、6~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系统还包括导风部(213),所述导风部(213)设于所述第一风口(24)或所述第二风口(25)中朝向所述第一风机(22)的一者,所述导风部(213)相对所述散热风道(21)向外凸出并向所述第一风机(22)延伸靠近。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26)包括换气风道(261)与吹风风道(262),所述第一风机(22)的出风部位于所述换气风道(261),所述吹风系统还包括第二风机(23),所述第二风机(23)的出风部位于所述吹风风道(262),所述出风端(27)包括换气出风端(271)和吹风出风端(272),所述换气出风端(271)位于所述换气风道(261)远离所述机体(10)的一端,所述吹风出风端(272)连通所述出风窗;
所述导风部(213)到所述第一风机(22)的进风部的距离为d,所述第一风口(24)与所述第二风口(25)中的另一者朝向所述第二风机(23)的进风部,所述第一风口(24)或所述第二风口(25)中朝向所述第二风机(23)的一者到所述第二风机(23)的进风部的距离为c,d<c。
CN202321787666.7U 2023-07-06 2023-07-06 取暖器 Active CN2206241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87666.7U CN220624161U (zh) 2023-07-06 2023-07-06 取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87666.7U CN220624161U (zh) 2023-07-06 2023-07-06 取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24161U true CN220624161U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29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87666.7U Active CN220624161U (zh) 2023-07-06 2023-07-06 取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241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180281A1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3256658B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CN106196291B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WO2016180254A1 (zh) 空调器
WO2016180255A1 (zh) 空调器
WO2016180248A1 (zh) 空调器
CN108870542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WO2016180283A1 (zh) 空调器及其出风挡板的控制方法
CN111608546B (zh) 家用电器
WO2016180256A1 (zh) 空调器
CN212299209U (zh) 室外机散热组件、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20624161U (zh) 取暖器
KR100854760B1 (ko) 바닥용 선회 취출구
CN201435541Y (zh) 一种电力机柜
CN203131990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CN215260404U (zh) 空调器
WO2017206240A1 (zh) 嵌入式烹饪器具
CN111561742A (zh) 用于空调的加湿装置及空调
CN213747012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20981440U (zh) 取暖器
CN213747013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717690U (zh) 一种改进散热结构的电炉
WO2022213474A1 (zh) 空调器
CN215226925U (zh) 一种风道系统以及应用其的箱式加热装置
CN220061915U (zh) 用于岗亭的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