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31990U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31990U
CN203131990U CN 201320096525 CN201320096525U CN203131990U CN 203131990 U CN203131990 U CN 203131990U CN 201320096525 CN201320096525 CN 201320096525 CN 201320096525 U CN201320096525 U CN 201320096525U CN 203131990 U CN203131990 U CN 2031319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conditioner
conditioner indoor
indoor machine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9652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序杰
蔡征军
杨熙
黎文斗
张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09652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319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319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3199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包括落地主体及送风部件,落地主体具有进风口,送风部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二中空壳体,中空壳体与进风口相连通,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具有前后贯通的气流通道,二中空壳体相互间隔,所述气流通道贯穿所述二中空壳体之间,气流通道具有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二中空壳体于气流入口处对称设置有排风口。因气流通道的存在,送风部件排出的主动气流带动后部的环境空气不断进入气流通道内,使得室内空气的循环速度加快。空调实际排出的气体为在空调室内机换热后的气流与环境空气的混合气体,实现了调节出风温度。

Description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空调室内机作为一种耐用消费品,在选购过程中,消费者不单会注重该产品的经济性(能耗高低),同样会考虑到实际使用体验中的舒适性要求。在经济性方面,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推动,能效比指标已逐年提高,但在舒适性方面,现有产品仍存在如下不足:
1、空气循环效率低,造成室内温度场不均匀,房间整体降温或升温效果差;
2、出风温度不可调节,无法满足不同用户的个体需求。
改善上述不足的途径之一是提高空调室内机的循环风量,以加快房间内气体循环速度,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空调企业为了提高空调产品的循环风量,通常采用加大风机系统的风轮直径、调高电机转速等手段,但上述技术方案的缺点为:
1)风轮直径加大后,产品结构尺寸增大,生产运输及仓储成本增大,额外占据了终端用户的居室空间;
2)电机转速调高后,空调产品的送风噪音随之增大,且对相关电机产品的功耗及可靠性等品质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鉴于上述原因,当前,许多用户在实际使用空调时会选择额外开一个电风扇,以加快室内空气循环、并避免温度过低的冷风直吹人体。但额外增加的电风扇会给用户带来额外的生活成本,因此,上述空调室内机需要进一步完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空调室内机存在的空气循环效率低及出风温度不可调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包括落地主体及送风部件,所述落地主体具有进风口,所述送风部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二中空壳体,所述中空壳体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具有前后贯通的气流通道,所述二中空壳体相互间隔,所述气流通道贯穿所述二中空壳体之间,所述气流通道具有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所述二中空壳体于所述气流入口处对称设置有排风口。
进一步地,每一中空壳体于其排风口处设置有以将所述中空壳体内的气流导向所述气流出口处的摆叶,所述摆叶枢接于所述中空壳体的排风口处,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根据实际送风需求来调整所述摆叶相对于各自连接的中空壳体的摆动角度大小的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摆叶具有枢接端,所述枢接端位于对应的排风口的靠近所述气流通道的气流入口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送风部件安装于所述落地主体的内部,所述落地主体包括前壳与后壳,所述前壳开设有第一通风口,所述后壳开设有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对应所述气流通道的所述气流出口,所述第二通风口对应所述气流通道的所述气流入口。
进一步地,所述落地主体包括二侧板,所述二侧板、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共同容置所述送风部件,每一中空壳体包括一第一壳件,每一中空壳体的第一壳件与其相邻的侧板、所述前壳、所述后壳共同形成一通风腔,所述通风腔与所述排风口相连通,所述通风腔与所述落地主体的进风口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落地主体内设置有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支撑于所述二第一壳件的顶部,所述第二支撑板支撑于所述二第一壳件的底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开设有二第一通孔,所述二第一通孔与所述二通风腔相连通,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开设有二第二通孔,所述二第二通孔分别与所述二通风腔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送风部件安装于所述落地主体的顶部,所述落地主体的顶部设置有一安装板,所述二中空壳体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二第一通气口,每一第一通气口与对应的所述中空壳体相连通,所述送风部件还包括一盖体,所述盖体盖于所述二中空壳体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为中空盖体,所述中空盖体上开设有二第一开口,所述二第一开口分别与所述二中空壳体相连通,所述中空盖体于所述二第一开口之间开设有至少一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处安装有以将所述中空壳体内的气流导向所述气流通道的所述气流出口的第一导流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件于靠近所述气流出口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出风口,并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导流件内部延伸以导引气流至所述气流出口处的第一导流片。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于所述二第一通气口之间开设有至少一第二通气口,所述第二通气口处安装有以将所述落地主体内的气流导向所述气流通道的所述气流出口的第二导流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流件于靠近所述气流出口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出风口,并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处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二导流件内部延伸以导引气流至所述气流出口处的第二导流片。
进一步地,所述落地主体的顶部还设置有一分流件,所述分流件位于所述安装板的下方,所述分流件开设有二第一通口及至少一第二通口,所述二第一通口分别与所述安装板的所述二第一通气口相对应,所述第二通口与所述第二通气口相对应,每一第一通口处设置有将所述落地主体内的气流导引至所述第一通气口内的格栅。
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分流件下方的第三导流件,所述第三导流件与所述分流件的所述第二通口相对应,所述第三导流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分流件上的安装部及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部的相对两侧的二拱起部,所述二拱起部在所述分流件的长度方向上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形成贯通前后的气流通道,使环境气流可以由气流通道的后部的气流入口通过气流通道。当空调室内机工作时,因空调室内机内的风机对气体做功增压,由中空壳体的排风口排出的主动气流的空气压力大于环境压力(正压),该股主动气流在推动气流通道内的空气前进的过程中,会在所述气流入口处形成一负压区,又因该气流入口位于由排风口排出的那股主动气流的后端,在排风口排出的主动气流的推进过程中,空调室内机侧部及后部的环境空气不断补充并进入气流通道内,房间内空气的流动方式由单一的抛物线型转变为主抛物线加多路环形回流,室内空气的循环速度加快,且气流循环通路覆盖范围更广,因此,室内空气循环效率提升。
同时,本实用新型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所排出的气体为在空调室内机换热后的气流与环境空气的混合气体,实现了调节出风温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立体组装图。
图2是图1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主视图,其中二摆叶处于开度相同状态。
图3是图2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沿线A-A的剖视图。
图4是图2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沿线B-B的剖视放大图。
图5是是图1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主视图,其中二摆叶处于开度不相同状态。
图6是图5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沿线C-C的剖视放大图。
图7是图1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其中去除一中空壳体及其上的摆叶。
图8是图1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主体分解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部分分解图。
图10是图9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另一角度的再细化的部分分解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立体组装图。
图12是图11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主视图,其中二摆叶处于开度相同状态。
图13是图12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沿线D-D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2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沿线E-E的剖视放大图。
图15是图11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部分分解图。
图16是图11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另一部分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包括落地主体10及与所述落地主体10安装的送风部件20。所述落地主体10具有进风口(图未示),周围环境的空气气流可以通过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落地主体10内。
所述送风部件20包括对称设置的二中空壳体30。所述中空壳体30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以使由进风口进入所述落地主体10内的气流可以进入所述中空壳体30内。
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具有前后贯通的气流通道40。所述二中空壳体30相互间隔,所述气流通道40贯穿所述二中空壳体30之间。所述气流通道40具有气流入口41和气流出口42。所述气流入口41位于所述空调室内机100的背部,所述气流出口42位于所述空调室内机100的前部。所述二中空壳体30于所述气流入口41处对称设置有排风口31。
对于现有技术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在气体排出方向,其排风口与室内空气隔离,排风口后部(空调室内机背部)的室内空气相对静止(此时气体压力为环境压力),房间内气体的流动方式近似为单一的抛物线式,空气循环不畅且易出现循环气流无法覆盖的死区,故房间整体均匀降温(升温)较困难,沿房间高度方向的温度场分层现象尤为明显。而本实用新型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使室内空气循环效果提升,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形成有气流通道40,使环境气流可以由气流通道40的后部的气流入口41通过气流通道40。当空调室内机工作时,因空调室内机内的风机对气体做功增压,由中空壳体30的排风口31排出的主动气流的空气压力大于环境压力(正压),该股主动气流在推动气流通道40内的空气前进的过程中,会在所述气流入口41处形成一负压区,又因该气流入口41位于由排风口31排出的那股主动气流的后端,即,该气流入口41位于空调室内机的背部,在排风口31排出的主动气流的推进过程中,空调室内机侧部及后部的环境空气不断补充并进入气流通道40内,房间内空气的流动方式由单一的抛物线型转变为主抛物线加多路环形回流,室内空气的循环速度加快,且气流循环通路覆盖范围更广,因此,室内空气循环效率提升。
同时,本实用新型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对出风温度可调节。现有空调室内机的设定温度为房间环境温度,而不是排出气体的温度(出风温度,制冷模式下湿球温度一般在12摄氏度左右),夏季制冷季节时用户如果长时间被空调冷风直吹,因体表温度与排风温度温差过大,关节受冷,不单会引起不适,还可能会引发空调病。而本实用新型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所排出的气体为在空调室内机换热后的气流与环境空气的混合气体,实现了调节出风温度的效果。综上,本实用新型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的优点为:1)提升室内空气循环效率;2)出风温度可调节。
每一中空壳体30于其排风口31处设置有以将所述中空壳体30内的气流导向所述气流出口42处的摆叶35。摆叶35将气流入口41处排出来的气流推向气流出口42处,使得气流总体是由气流入口41流向气流出口42,进而带动后端的环境气流随之流过所述气流通道40内,如图4中的箭头所示的气流走向。
本实用新型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所排出的混合气体中冷风与环境空气的比例可通过设在排风口31处的摆叶35的开度进行控制,更好地实现出风温度的调节效果。
现有空调室内机产品的送风距离及循环风量完全取决于风机转速,在小循环风量的场合,因风机转速降低,送风距离随之降低。基于流体力学的射流原理,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当所述摆叶35的开度逐渐减小时,气流从近似狭缝排出,可以获得具有高定向性的高速气流,从而获得更远的送风距离,增大送风距离。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还具有通过控制摆叶35的开度调节送风距离的优点。
所述落地主体10内设置有风机、换热器等部件,在本实用新型中,并没有示出落地主体10内的各个部件。所述中空壳体30包括第一壳件32、第二壳件33及板件34,第一壳件32与第二壳件33相对合,所述板件34安装于第一壳件32与第二壳件33的对接体的一侧,所述排风口31开设于所述第一壳件32上。
所述摆叶35枢接于所述中空壳体30的排风口31处,摆叶35相对于中空壳体30的开度可调节。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根据实际送风需求来调整所述摆叶35相对于各自连接的中空壳体30的摆动角度大小的控制器(图未示)。所述控制器可以根据实际送风需求控制二摆叶35的摆动角度相同或不同。每一摆叶35具有枢接端36,所述枢接端36位于对应的排风口31的靠近所述气流通道40的气流入口41的一侧。送风部件20的摆叶35开度可以单独控制,使送风气流的指向更加灵活,从而可以获得更广阔的送风角度。
请同时参阅图5和图6,当摆叶35的开度d1大于等于排风口31的宽度d0时,此时由该排风口31排出的主动气流处于减速扩压状态,因主动气流流速低,故由所述气流入口41进入送风部件20的气流通道40的环境气流减少;相反地,当该摆叶35的开度d2小于排风口31的宽度d0时,因主动气流经过的截面积减小,主动气流流速增加,位于气流入口41处的环境气流的负压被增强,由该处进入送风部件20的气流通道40内的环境气流(诱导气流)随之增多,该环境气流与主动气流混合后形成混合气流。摆叶35的开度d2与排风口31的宽度d0的相对比例越小,环境空气在混合气流中所占的比例越高,实现了对两种不同热力学状态(温度、湿度等)气体在实际排出气体中比例的控制,从而也实现了对送风温度、制冷时除湿量的控制。除此之外,根据流体力学中的射流原理,摆叶35的开度d2减小后,从近似狭缝的气流孔中排出的高速气流具有高度的定向性,可以获得更远的送风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风口31的个数为两个,并分别位于所述送风部件20的左右两侧。左右两侧的摆叶35作为气流调节件,其旋转角度可以连续变化,以实现对实际排风通道开度的控制。所述左右两侧摆叶35的开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两侧摆叶35的开度不同时,因汇聚后气流的平衡状态发生变化,气体的整体流向随之变化,从而实现扫风的效果。
基于本实施例制作的原理样机,在相同的室内、外机风机转速及压缩机工作频率下,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
工作模式 无诱导气流 小流量诱导气流 大流量诱导气流
循环风量(m3/h) 840 920 1040
出风温度(℃) 11.5 12.5 14.5
除湿量(kg/h) 2·8 2·9
表中实验的室内环境温度为27摄氏度,由上表可见,基于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湿热的制冷季节,既可以增大房间内空气循环流量,提高室内温度场的均匀性,又可以获得适度的出风温度,并适当提高除湿量,使人体感觉更干爽,从而使用户获得更舒适的使用体验。
请同时参阅图7和图8,所述送风部件20安装于所述落地主体10的顶部,所述落地主体10的顶部设置有一安装板50,所述二中空壳体30安装于所述安装板50上,所述安装板50上开设有二第一通气口51,每一第一通气口51与对应的所述中空壳体30相连通,所述送风部件20还包括一盖体60,所述盖体60盖于所述二中空壳体30的顶部。所述落地主体10的顶部还设置有一分流件70。所述分流件70位于所述安装板50的下方。所述分流件70开设有二第一通口71,所述二第一通口71分别与所述安装板50的所述二第一通气口51相对应,每一第一通口71处设置有将所述落地主体10内的气流导引至所述第一通气口51内的格栅72,以保证空调室内机中经换热器热交换后的空气能够均匀地进入二中空壳体30内。
请同时参阅图9至图10,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200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如下:
在所述二中空壳体30之间的上下两侧设置有二相对的出风部,具体地,所述盖体60为中空盖体,所述中空盖体上开设有二第一开口61,所述二第一开口61分别与所述二中空壳体30相连通,所述中空盖体60于所述二第一开口61之间开设有至少一第二开口62,所述第二开口62处安装有以将所述中空壳体30内的气流导向所述气流通道40的所述气流出口42的第一导流件63,其中一出风部位于第一导流件63处,相应地,所述安装板50于所述二第一通气口51之间开设有至少一第二通气口52,所述第二通气口52处安装有以将所述落地主体10内的气流导向所述气流通道40的所述气流出口42的第二导流件53,另一出风部位于第二导流件53处。
所述第一导流件63于靠近所述气流出口4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出风口65,并于所述第一出风口65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导流件63内部延伸以导引气流至所述气流出口42处的第一导流片66。具体地,所述第一导流件63包括由所述第二开口62的周缘向外拱起的第一拱体64,所述第一拱体64的拱起高度朝着所述气流通道40的所述气流出口42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出风口65开设于所述第一拱体64的靠近所述气流出口42的一侧,所述第一导流片66连接于所述第一拱体64的所述第一出风口65的低侧,所述第一导流片66朝向所述第一拱体64内部延伸。在所述第一导流件63的作用下,通过该第一导流件63的气流的流向是由所述气流通道40的气流入口41流向气流出口42。
所述第二导流件53于靠近所述气流出口42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出风口55,并于所述第二出风口55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二导流件53内部延伸以导引气流至所述气流出口42处的第二导流片56。具体地,所述第二导流件53包括由所述第二通气口52的周缘向外拱起的第二拱体54,所述第二拱体54的拱起高度朝着所述气流通道40的所述气流出口42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出风口55开设于所述第二拱体54的靠近所述气流出口42的一侧,所述第二导流片56连接于所述第二拱体54的所述第二出风口55的低侧,所述第一导流片66朝向所述第二拱体54内部延伸。在所述第二导流件53的作用下,通过该第二导流件53的气流的流向是由所述气流通道40的气流入口41流向所述气流出口42。
所述分流件70于所述二第一通口71之间至少还开设一第二通口73,所述分流件70的第二通口73与所述安装板50的第二通气口52相对应,以使落地主体10内的换热后的气流由第二通口73进入安装板50的第二通气口52,然后通过第二导流件53排出。
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分流件70下方的第三导流件74。所述第三导流件74与所述分流件70的所述第二通口73相对应,也与第二导流件53相对应。所述第三导流件74包括安装于所述分流件70上的安装部75及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部75的相对两侧的二拱起部76。所述二拱起部76在所述分流件70的长度方向上延伸,以起到导引气流的作用。
在第二实施例中,当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工作时,经由室内机风机做功增压后的与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主动气流)经过分流件70的整形分流,一部分主动气流通过安装板50及第二导流件53后,由第二导流件53的第二出风口55排向所述气流出口42,一部分主动气流通过中空盖体60及第一导流件63后,由第一导流件63的第一出风口65排向所述气流出口42,其余主动气流由二中空壳体30的排风口31排向所述气流出口42,由此,主动气流在送风部件20内的流动路径为一近似环形。主动气流由送风部件20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排出,室内空气的循环流路变得更加立体,从而可以获得更好的室内温度扩散效果及更均匀的室内环境温度。
请同时参阅图11至图16,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300包括落地主体10a及与所述落地主体10a安装的送风部件20a。所述落地主体10a具有进风口(图未示),周围环境的空气气流可以通过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落地主体10a内。
所述送风部件20a包括对称设置的二中空壳体30a。所述中空壳体30a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以使由进风口进入所述落地主体10a内的气流可以进入所述中空壳体30a内。
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300具有前后贯通的气流通道40a。所述二中空壳体30a相互间隔,所述气流通道40a贯穿所述二中空壳体30a之间。所述气流通道40a具有气流入口41a和气流出口42a。所述气流入口41a位于所述空调室内机300的背部,所述气流出口42a位于所述空调室内机300的前部。所述二中空壳体30a于所述气流入口41a处对称设置有排风口31a。
在第三实施例中,所述送风部件20a安装于所述落地主体10a的内部,所述落地主体10a包括前壳11a与后壳12a,所述前壳11a开设有第一通风口13a,所述后壳12a开设有第二通风口14a,所述第一通风口13a对应所述气流通道40a的所述气流出口42a,所述第二通风口14a对应所述气流通道40a的所述气流入口41a。气流经过第二通风口14a进入二中空壳体30a之间,然后再由第一通风口13a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300使室内空气循环效果提升,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300形成有气流通道40a,使环境气流可以由气流通道40a的后部的气流入口41a通过气流通道40a。当空调室内机工作时,因空调室内机内的风机对气体做功增压,由中空壳体30a的排风口31a排出的主动气流的空气压力大于环境压力(正压),该股主动气流在推动气流通道40a内的空气前进的过程中,会在所述气流入口41a处形成一负压区,又因该气流入口41a位于由排风口31a排出的那股主动气流的后端,即,该气流入口41a位于空调室内机的背部,在排风口31a排出的主动气流的推进过程中,空调室内机侧部及后部的环境空气不断补充并进入气流通道40a内,房间内空气的流动方式由单一的抛物线型转变为主抛物线加多路环形回流,室内空气的循环速度加快,且气流循环通路覆盖范围更广,因此,室内空气循环效率提升。
同时,本实用新型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300对出风温度可调节。本实用新型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300所排出的气体为在空调室内机换热后的气流与环境空气的混合气体,实现了调节出风温度的效果。综上,本实用新型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300的优点为:1)提升室内空气循环效率;2)出风温度可调节。
每一中空壳体30a于其排风口31a处设置有以将所述中空壳体30a内的气流导向所述气流出口42a处的摆叶35a。摆叶35a将气流入口41a处排出来的气流推向气流出口42a处,使得气流总体是由气流入口41a流向气流出口42a,进而带动后端的环境气流随之流过所述气流通道40a内,如图14中的箭头所示的气流走向。
本实用新型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300所排出的混合气体中冷风与环境空气的比例可通过设在排风口31a处的摆叶35a的开度进行控制,更好地实现出风温度的调节效果。
现有空调室内机产品的送风距离及循环风量完全取决于风机转速,在小循环风量的场合,因风机转速降低,送风距离随之降低。基于流体力学的射流原理,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300,当所述摆叶35a的开度逐渐减小时,气流从近似狭缝排出,可以获得具有高定向性的高速气流,从而获得更远的送风距离,增大送风距离。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300还具有通过控制摆叶35a的开度调节送风距离的优点。
所述落地主体10a内设置有风机、换热器等部件,在本实用新型中,并没有示出落地主体10a内的各个部件。所述落地主体10a包括二侧板15a,所述二侧板15a、所述前壳11a与所述后壳12a共同容置所述送风部件20a。每一中空壳体30a包括一第一壳件32a。每一中空壳体30a的第一壳件32a与其相邻的侧板15a、所述前壳11a、所述后壳12a共同形成一通风腔37a。所述通风腔37a与所述排风口31a相连通。所述通风腔37a与所述落地主体10a的进风口相连通。所述排风口31a开设于所述第一壳件32a上。
所述摆叶35a枢接于所述中空壳体30a的排风口31a处,摆叶35a相对于中空壳体30a的开度可调节。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300还包括根据实际送风需求来调整所述摆叶35a相对于各自连接的中空壳体30a的摆动角度大小的控制器(图未示)。所述控制器可以根据实际送风需求控制二摆叶35a的摆动角度相同或不同。每一摆叶35a具有枢接端36a,所述枢接端36a位于对应的排风口31a的靠近所述气流通道40a的气流入口41a的一侧。送风部件20a的摆叶35a开度可以单独控制,使送风气流的指向更加灵活,从而可以获得更广阔的送风角度。
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300中摆叶35a的开度大小与排风口31a的宽度的关系及其对排风口31a排出的气流的影响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相同,在这里不加赘述。
摆叶35a的开度与排风口31a的宽度的相对比例越小,环境空气在混合气流中所占的比例越高,实现了对两种不同热力学状态(温度、湿度等)气体在实际排出气体中比例的控制,从而也实现了对送风温度、制冷时除湿量的控制。除此之外,根据流体力学中的射流原理,摆叶35a的开度减小后,从近似狭缝的气流孔中排出的高速气流具有高度的定向性,可以获得更远的送风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风口31a的个数为两个,并分别位于所述送风部件20a的左右两侧。左右两侧的摆叶35a作为气流调节件,其旋转角度可以连续变化,以实现对实际排风通道开度的控制。所述左右两侧摆叶35a的开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两侧摆叶35a的开度不同时,因汇聚后气流的平衡状态发生变化,气体的整体流向随之变化,从而实现扫风的效果。
为了实现第一壳件32a在空调室内机内部的固定,所述落地主体10a内设置有第一支撑板(图未示)及第二支撑板17a,所述第一支撑板支撑于所述二第一壳件32a的顶部,所述第二支撑板17a支撑于所述二第一壳件32a的底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开设有二第一通孔(图未示),所述二第一通孔与所述二通风腔37a相连通,所述第二支撑板17a上开设有二第二通孔19a,所述二第二通孔19a分别与所述二通风腔37a相连通,以使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17a不会阻挡气流进入中空壳体30a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包括落地主体及送风部件,所述落地主体具有进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部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二中空壳体,所述中空壳体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具有前后贯通的气流通道,所述二中空壳体相互间隔,所述气流通道贯穿所述二中空壳体之间,所述气流通道具有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所述二中空壳体于所述气流入口处对称设置有排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每一中空壳体于其排风口处设置有以将所述中空壳体内的气流导向所述气流出口处的摆叶,所述摆叶枢接于所述中空壳体的排风口处,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根据实际送风需求来调整所述摆叶相对于各自连接的中空壳体的摆动角度大小的控制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叶具有枢接端,所述枢接端位于对应的排风口的靠近所述气流通道的气流入口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部件安装于所述落地主体的内部,所述落地主体包括前壳与后壳,所述前壳开设有第一通风口,所述后壳开设有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对应所述气流通道的所述气流出口,所述第二通风口对应所述气流通道的所述气流入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落地主体包括二侧板,所述二侧板、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共同容置所述送风部件,每一中空壳体包括一第一壳件,每一中空壳体的第一壳件与其相邻的侧板、所述前壳、所述后壳共同形成一通风腔,所述通风腔与所述排风口相连通,所述通风腔与所述落地主体的进风口相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落地主体内设置有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支撑于所述二第一壳件的顶部,所述第二支撑板支撑于所述二第一壳件的底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开设有二第一通孔,所述二第一通孔与所述二通风腔相连通,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开设有二第二通孔,所述二第二通孔分别与所述二通风腔相连通。
7.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部件安装于所述落地主体的顶部,所述落地主体的顶部设置有一安装板,所述二中空壳体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二第一通气口,每一第一通气口与对应的所述中空壳体相连通,所述送风部件还包括一盖体,所述盖体盖于所述二中空壳体的顶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为中空盖体,所述中空盖体上开设有二第一开口,所述二第一开口分别与所述二中空壳体相连通,所述中空盖体于所述二第一开口之间开设有至少一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处安装有以将所述中空壳体内的气流导向所述气流通道的所述气流出口的第一导流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件于靠近所述气流出口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出风口,并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导流件内部延伸以导引气流至所述气流出口处的第一导流片。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于所述二第一通气口之间开设有至少一第二通气口,所述第二通气口处安装有以将所述落地主体内的气流导向所述气流通道的所述气流出口的第二导流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件于靠近所述气流出口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出风口,并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处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二导流件内部延伸以导引气流至所述气流出口处的第二导流片。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落地主体的顶部还设置有一分流件,所述分流件位于所述安装板的下方,所述分流件开设有二第一通口及至少一第二通口,所述二第一通口分别与所述安装板的所述二第一通气口相对应,所述第二通口与所述第二通气口相对应,每一第一通口处设置有将所述落地主体内的气流导引至所述第一通气口内的格栅。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分流件下方的第三导流件,所述第三导流件与所述分流件的所述第二通口相对应,所述第三导流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分流件上的安装部及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部的相对两侧的二拱起部,所述二拱起部在所述分流件的长度方向上延伸。
CN 201320096525 2013-03-01 2013-03-01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1319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96525 CN203131990U (zh) 2013-03-01 2013-03-01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96525 CN203131990U (zh) 2013-03-01 2013-03-01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31990U true CN203131990U (zh) 2013-08-14

Family

ID=48939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96525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131990U (zh) 2013-03-01 2013-03-01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3199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56658A (zh) * 2013-03-01 2013-08-2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CN104990242A (zh) * 2015-07-31 2015-10-21 王欢 空调挡风架
CN105605759A (zh) * 2016-02-02 2016-05-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落地式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56658A (zh) * 2013-03-01 2013-08-2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CN103256658B (zh) * 2013-03-01 2015-08-1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CN104990242A (zh) * 2015-07-31 2015-10-21 王欢 空调挡风架
CN104990242B (zh) * 2015-07-31 2018-07-17 王欢 空调挡风架
CN105605759A (zh) * 2016-02-02 2016-05-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落地式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及系统
CN105605759B (zh) * 2016-02-02 2018-09-1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落地式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56658B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CN103292385B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US20180335222A1 (en)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CN1707170B (zh) 空调器
CN201129802Y (zh) 一种进风口和出风口可互换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CN201319718Y (zh) 机柜的散热节能管装置
CN201129804Y (zh) 一种采用新型风道系统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CN106196291A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9340909B (zh)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CN203131990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CN106091322A (zh) 出风面板结构、空调器、空调器出风的控制方法
CN106802044A (zh) 冰箱及其压缩机仓导风装置
CN20475712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09246250U (zh)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CN109059112A (zh) 空调末端设备和空调器
CN203349387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CN109442573B (zh) 一种空调出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CN109340908A (zh)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CN112747368A (zh) 空调室内机
CN209459054U (zh)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CN207094831U (zh) 空调柜机
CN207617455U (zh) 车辆空调器及应用其的车辆
CN2921661Y (zh) 上下出风空调器
CN214841206U (zh) 空调室内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4509731U (zh) 组合式圆网烘燥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1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819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