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46250U -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246250U CN209246250U CN201821886817.3U CN201821886817U CN209246250U CN 209246250 U CN209246250 U CN 209246250U CN 201821886817 U CN201821886817 U CN 201821886817U CN 209246250 U CN209246250 U CN 20924625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inlet
- centrifugal blower
- heat exchanger
-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8000005119 centrifug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456 HOTAI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7 uniform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内机和空调器。该空调内机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置有换热器,壳体(1)上设置有出风口、混流进风口(16)和主进风口,经主进风口的空气与换热器进行换热后到达出风口,经混流进风口(16)进入的空气与换热后的空气进行混合后从出风口吹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内机,能够在制冷时使得吹至人体的空气凉而不冷,提高送风舒适度,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传统壁挂空调机的进、出风口、风机都是只有一个,不管是制热还是制冷,风都是从一个出风口出来,舒适性无法达到最优效果。由于进风口只有一个,进风面积有限,无法进一步提高进风量,提高换热效率,且空调吹出来的风与室内的空气的换热效率受风速及出风量的影响严重,风速及风量无法进一步提高,因此无法提高换热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舒适性。
现有的空调器在进行出风时,空气为经过换热之后的空气,因此吹出的空气较硬,在制冷工况下,在空调温度调节达到要求后,人体所感受的温度较冷,吹到人体上容易引起不适,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内机和空调器,能够在制冷时使得吹至人体的空气凉而不冷,提高送风舒适度,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内机,该空调内机为上述的空调内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内机,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换热器,壳体上设置有出风口、混流进风口和主进风口,经主进风口的空气与换热器进行换热后到达出风口,经混流进风口进入的空气与换热后的空气进行混合后从出风口吹出。该空调内机工作时,制冷或者制热时的空气不会直接从出风口吹出至人体,会首先与经过混流进风口进入的室内自然空气进行混合,之后经由出风口吹出,吹出的风更加柔和,能够在制冷时实现吹至人体的空气凉而不冷,提高送风舒适度,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内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内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内机的下出风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内机的上出风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内机的上下出风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内机的混流组件处的出风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内机的出风结构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壳体;2、上出风口;3、下出风口;4、左进风口;5、右进风口;6、第一离心风机;7、第二离心风机;8、第一换热器;9、第二换热器;10、安装腔;11、上出风风道;12、下出风风道;13、第一导风板;14、第二导风板;15、进风格栅;16、混流进风口;17、混流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空调内机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置有换热器,壳体1上设置有出风口、混流进风口16和主进风口,经主进风口的空气与换热器进行换热后到达出风口,经混流进风口16进入的空气与换热后的空气进行混合后从出风口吹出。
该空调内机工作时,制冷或者制热时的空气不会直接从出风口吹出至人体,会首先与经过混流进风口16进入的室内自然空气进行混合,之后经由出风口吹出,吹出的风更加柔和,能够在制冷时实现吹至人体的空气凉而不冷,提高送风舒适度,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出风口包括上出风口2和下出风口3,壳体1内还设置有第一离心风机6和第二离心风机7,第一离心风机6的出风口与上出风口2连通,第二离心风机7的出风口与下出风口3连通。上出风口2位于壳体1的顶板和/或前面板上,下出风口3位于壳体1的底板和/或前面板上。在本实施例中,上出风口2位于壳体1的前面板的顶部,下出风口3位于壳体1的前面板的底部,由于上出风口2和下出风口3均位于壳体1的前面板上,因此使得上出风口2和下出风口3的出风方向朝向前侧,既可以实现空调内机的上出风和下出风,还可以加大空调内机向室内的出风力度,增大送风距离,提高室内空气的温度调节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上出风口2和下出风口3分别设置在前面板的顶部和底部,实现单独上出风、单独下出风和上下同时出风,增加空调内机的出风模式,提高空调内机的出风多样性。壳体1内还设置有混流组件17,室内空气经混流进风口16进入混流组件17,并在混流组件17的驱动下与换热后的空气混合。混流组件17需要为空气的流动提供动力,使得室内的自然空气可以顺利地经混流进风口16流动至出风口处,与出风口处的换热后的空气进行混合,柔化空调出风。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混流组件17也可以省去,然后在壳体1内设置有供室内自然空气流动的混流通道,该混流通道与出风口连通,在换热空气流动时所形成的引流作用下,室内的自然空气可以经混流通道到达出风口处,与换热后的空气混流,然后从出风口吹出。
在图中未示出的一个实施例中,混流组件17包括第三离心风机,第三离心风机的出风口与上出风口2连通。该第三离心风机能够将室内自然空气输送到上出风口2处,与进入到上出风口2处的换热空气混合,然后从上出风口2处流出。
在图中未示出的一个实施例中,混流组件17包括第四离心风机,第四离心风机的出风口与下出风口3连通。该第四离心风机能够将室内自然空气输送到下出风口3处,与进入到下出风口3处的换热空气混合,然后从下出风口3处流出。上述的第三离心风机和第四离心风机均为单出口的离心风机,两个离心风机可以同时设置,并且单独控制,从而能够实现单独的上出风混合、单独的下出风混合以及上下出风同时混合。
在本实施例中,混流组件17包括双出风离心风机,双出风离心风机的第一出风口与上出风口2连通,双出风离心风机的第二出风口与下出风口3连通。双出风离心风机具有两个出风口,能够将室内自然空气输送至上出风口2和下出风口3处,实现上出风口2和下出风口3的混流。
优选地,混流进风口16位于壳体1的前侧板和/或后侧板上。
混流进风口16的上边缘与上出风口2之间的距离为A,其中A>60mm;和/或,混流进风口16的下边缘与下出风口3之间的距离为B,其中B>60mm。通过设定混流进风口16与上出风口2和下出风口3之间的间距,能够使得混流进风口16与上出风口2和下出风口3之间具有足够大的距离,从而有效避免回风问题。
当空调器制冷运行时,除了制冷的风机在运行时,混流组件17可以选择需要开启,但混流组件17开启后从壳体1中间进风,没有经过换热器的气流通过混流组件17吹出后与经过换热器的气流混合,吹出混合风凉感风,既可以有效避免冷风直吹到人体上的不适感,也可以增大吹出风量,通过混合射流,可以使室内温度充分均匀分布,并快速到达温降效果,制热时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快速均匀的提高室内温度,混流组件17可以极大的提高空调的健康舒适性。
在其中一个未示出的实施例中,主进风口包括设置在壳体1的左侧板上的左进风口4,左进风口4设置在壳体1的左侧板上,第一离心风机6和第二离心风机7的进风口对应左进风口4设置,第一离心风机6和第二离心风机7的进风口与左进风口4之间设置有换热器。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内机为单侧进风,第一离心风机6和第二离心风机7均通过左进风口4进行进风,能够适用于右侧被遮挡或空间局限等环境下空调器的使用。
在另外一个未示出的实施例中,主进风口包括设置在壳体1的右侧板上的右进风口5,右进风口5设置在壳体1的右侧板上,第一离心风机6和第二离心风机7的进风口对应右进风口5设置,第一离心风机6和第二离心风机7的进风口与右进风口5之间设置有换热器。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内机为单侧进风,第一离心风机6和第二离心风机7均通过右进风口5进行进风,能够适用于左侧被遮挡或空间局限等环境下空调器的使用。
在另外一个未示出的实施例中,主进风口包括左进风口4和右进风口5,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8和第二换热器9,第一离心风机6的进风口对应左进风口4设置,第一离心风机6的进风口与左进风口4之间设置有第一换热器8,第二离心风机7的进风口对应右进风口5设置,第二离心风机7的进风口与右进风口5之间设置有第二换热器9。在本实施例中,左右两侧分别进风,且一个离心风机对应于一侧的进风口,因此两个风机的进风互不影响,能够具有较高的进风效率。两侧的进风口处均设置有换热器,一方面能够加大进风面积,提高离心风机的工作效率,提高进风量,另一方面由于两侧同时进风,并且均设置有换热器,也可以提高空调内机的换热面积,提高制冷或者制热效率。
在另外一个未示出的实施例中,主进风口包括左进风口4和右进风口5,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8和第二换热器9,第一离心风机6的进风口对应右进风口5设置,第一离心风机6的进风口与右进风口5之间设置有第二换热器9,第二离心风机7的进风口对应左进风口4设置,第二离心风机7的进风口与左进风口4之间设置有第一换热器8。
该空调内机的出风口位于上下两侧,进风口位于左侧和/或右侧,因此能够增大进出风口之间的距离,避免空调内机出风直接进入进风口,从而能够有效避免空调内机发生回风问题,提高出风量,提高换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内还设置有第一离心风机6和第二离心风机7,第一离心风机6的出风口与上出风口2连通,第二离心风机7的出风口与下出风口3连通。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离心风机6和第二离心风机7相互独立,且第一离心风机6用于实现空调内机的上出风,第二离心风机7用于实现空调内机的下出风,两者互不影响,可以单独进行控制,从而能够方便地实现空调的上出风、下出风和上下出风的控制,由于第一离心风机6和第二离心风机7互不影响,因此也能够有效提高风量以及换热效率,提高出风的稳定性,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主进风口包括左进风口4和右进风口5,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8和第二换热器9,第一离心风机6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第一离心风机6的进风口对应左进风口4设置,该第一离心风机6与左进风口4之间设置有第一换热器8,另一个第一离心风机6的进风口对应右进风口5设置,该第一离心风机6与右进风口5之间设置有第二换热器9。
第二离心风机7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第二离心风机7的进风口对应左进风口4设置,该第二离心风机7与左进风口4之间设置有第一换热器8,另一个第二离心风机7的进风口对应右进风口5设置,该第二离心风机7与右进风口5之间设置有第二换热器9。
本实施例采用两个第一离心风机6实现上出风,能够实现多个风叶同时送风,增大上出风的出风量,提高换热后的空气与外界空气的冷热交换速度,制冷、制热更加快速。相应地,两个第二离心风机7能够实现下出风的快速热交换。
两个第一离心风机6沿轴向间隔设置,且两个第一离心风机6之间形成安装腔10。
两个第二离心风机7沿轴向间隔设置,且两个第二离心风机7之间形成安装腔10,也即两个第一离心风机6和两个第二离心风机7均由安装腔10隔开。该安装腔10能够形成安装空间,从而为空调内机增加新的功能模块等增加便利,进一步提高空调内机的易用性,增加空调内机的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双出风离心风机设置在该安装腔10内,因此,双出风离心风机的第一个出风口位于两个第一离心风机6之间,双出风离心风机的第二个出风口位于两个第二离心风机7之间,使得经第一个出风口进入到上出风口2处的室内自然空气与两侧的换热空气均能够进行充分混合,经第二个出风口进入到下出风口3处的室内自然空气与两侧的换热空气均能够进行充分混合,出风温度更加均匀。
两个第一离心风机6同轴设置。
两个第二离心风机7同轴设置。
第一离心风机6和第二离心风机7均包括蜗壳和设置在蜗壳内的风叶。
双出风离心风机包括离心风叶和双出风的蜗壳。
优选地,壳体1内还设置有上出风风道11和下出风风道12,第一离心风机6的出风口通过上出风风道11连通至上出风口2,第二离心风机7的出风口通过下出风风道12连通至下出风口3。通过增加出风风道,能够对空气流动进行调节,改变空气流动路径,同时增大送风距离,改变空气流动环境,提高空气流动效率。
优选地,上出风风道11沿着出风方向截面面积递减;和/或,下出风风道12沿着出风方向截面面积递减。在本实施例中上出风风道11和下出风风道12均为喇叭状。由于离心风机风道特点,随着工作时两侧负压加大,出风风道短且风量集中,可以空调在运行过程中无风量损失。每个离心风叶的风道都连在了上下出风口里,上下出风口成喇叭口的形状,风越往外面走风口越狭窄,在风量一定的情况下,由于风道出风口面积越来越小,所以风速越来越快,最终将气流喷出来,由于喷出的气流速度比普通的快,加快了与外界空气的接触,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进一步提高了快速制热、制冷能力,进一步提高了空调的舒适性。
优选地,第一离心风机6和第二离心风机7单独控制。优选地,各第一离心风机6和各第二离心风机7也分别单独控制。
优选地,上出风口2出设置有第一导风板13,下出风口3处设置有第二导风板14。
第一导风板13可以打开或者关闭上出风口2,当第一导风板13关闭上出风口2时,可以实现单独的下出风,或者实现空调关机。当第一导风板13打开上出风口2时,可以实现单独的上出风,也可以实现上下同时出风,同时可以调节第一导风板13的摆动位置,从而实现对空调内机出风角度的调节。
第二导风板14可以打开或者关闭下出风口3,当第二导风板14关闭下出风口3时,可以实现单独的上出风,或者实现空调关机。当第二导风板14打开下出风口3时,可以实现单独的下出风,也可以实现上下同时出风,同时可以调节第二导风板14的摆动位置,从而实现对空调内机出风角度的调节。
在左进风口4和右进风口5处均设置有进风格栅15。
在本实施例的空调内机工作时,风从侧面进入离心风叶,从上下两侧吹出,每个电机独立控制,空调运转时可根据需要开启多个离心风叶,4个风叶采用两上两下、两个之间又采用并联的方式布置,左边风叶左侧进风,右边风叶右侧进风,同时利用了两个侧面进风,进风面积明显增大,两侧都有换热器,换热面积增大。位于上侧的两个风机或者位于下侧的两个风机吹出的风最后在风口处汇合后一起吹出,相对一个风机时风量明显增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空调器包括空调内机,该空调内机为上述的空调内机。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换热器,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出风口、混流进风口(16)和主进风口,经所述主进风口的空气与换热器进行换热后到达所述出风口,经所述混流进风口(16)进入的空气与换热后的空气进行混合后从所述出风口吹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包括上出风口(2)和下出风口(3),所述壳体(1)内还设置有第一离心风机(6)和第二离心风机(7),所述第一离心风机(6)的出风口与所述上出风口(2)连通,所述第二离心风机(7)的出风口与所述下出风口(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还设置有混流组件(17),室内空气经所述混流进风口(16)进入所述混流组件(17),并在所述混流组件(17)的驱动下与换热后的空气混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组件(17)包括第三离心风机,所述第三离心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上出风口(2)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组件(17)包括第四离心风机,所述第四离心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下出风口(3)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组件(17)包括双出风离心风机,所述双出风离心风机的第一出风口与所述上出风口(2)连通,所述双出风离心风机的第二出风口与所述下出风口(3)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进风口(16)位于所述壳体(1)的前侧板和/或后侧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进风口(16)的上边缘与所述上出风口(2)之间的距离为A,其中A>60mm;和/或,所述混流进风口(16)的下边缘与所述下出风口(3)之间的距离为B,其中B>60mm。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进风口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左侧板上的左进风口(4),所述第一离心风机(6)和所述第二离心风机(7)的进风口对应所述左进风口(4)设置,所述第一离心风机(6)和所述第二离心风机(7)的进风口与所述左进风口(4)之间设置有所述换热器;或,
所述主进风口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右侧板上的右进风口(5),所述第一离心风机(6)和所述第二离心风机(7)的进风口对应所述右进风口(5) 设置,所述第一离心风机(6)和所述第二离心风机(7)的进风口与所述右进风口(5)之间设置有所述换热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进风口包括左进风口(4)和右进风口(5),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8)和第二换热器(9),所述第一离心风机(6)的进风口对应所述左进风口(4)设置,所述第一离心风机(6)的进风口与所述左进风口(4)之间设置有第一换热器(8),所述第二离心风机(7)的进风口对应所述右进风口(5)设置,所述第二离心风机(7)的进风口与所述右进风口(5)之间设置有第二换热器(9);或,
所述主进风口包括左进风口(4)和右进风口(5),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8)和第二换热器(9),所述第一离心风机(6)的进风口对应所述右进风口(5)设置,所述第一离心风机(6)的进风口与所述右进风口(5)之间设置有第二换热器(9),所述第二离心风机(7)的进风口对应所述左进风口(4)设置,所述第二离心风机(7)的进风口与所述左进风口(4)之间设置有第一换热器(8)。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进风口包括左进风口(4)和右进风口(5),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8)和第二换热器(9),所述第一离心风机(6)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第一离心风机(6)的进风口对应左进风口(4)设置,该第一离心风机(6)与左进风口(4)之间设置有第一换热器(8),另一个第一离心风机(6)的进风口对应右进风口(5)设置,该第一离心风机(6)与右进风口(5)之间设置有第二换热器(9)。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离心风机(6)沿轴向间隔设置,且两个第一离心风机(6)之间形成安装腔(10)。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离心风机(6)同轴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进风口包括左进风口(4)和右进风口(5),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8)和第二换热器(9),所述第二离心风机(7)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第二离心风机(7)的进风口对应左进风口(4)设置,该第二离心风机(7)与左进风口(4)之间设置有第一换热器(8),另一个第二离心风机(7)的进风口对应右进风口(5)设置,该第二离心风机(7)与右进风口(5)之间设置有第二换热器(9)。
15.根据权利要求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还设置有上出风风道(11)和下出风风道(12),所述第一离心风机(6)的出风口通过所述上出风风道(11)连通至所述上出风口(2),所述第二离心风机(7)的出风口通过所述下出风风道(12)连通至所述下出风口(3)。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出风风道(11)沿着出风方向截面面积递减;和/或,所述下出风风道(12)沿着出风方向截面面积递减。
17.根据权利要求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心风机(6)和所述第二离心风机(7)单独控制。
18.根据权利要求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出风口(2)出设置有第一导风板(13),所述下出风口(3)处设置有第二导风板(14)。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进风口处和所述混流进风口(16)处均设置有进风格栅(15)。
20.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内机为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内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886817.3U CN209246250U (zh) | 2018-11-15 | 2018-11-15 |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886817.3U CN209246250U (zh) | 2018-11-15 | 2018-11-15 |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246250U true CN209246250U (zh) | 2019-08-13 |
Family
ID=67528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886817.3U Active CN209246250U (zh) | 2018-11-15 | 2018-11-15 |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24625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10778A (zh) * | 2021-11-10 | 2022-03-0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壁挂式空调及控制方法 |
-
2018
- 2018-11-15 CN CN201821886817.3U patent/CN20924625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10778A (zh) * | 2021-11-10 | 2022-03-0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壁挂式空调及控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340909A (zh) |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 |
CN106482230A (zh) | 一种混流空调 | |
CN105091083B (zh) | 一种立式空调器室内机及立式空调器 | |
CN109340908A (zh) |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 |
CN110160149A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方法 | |
CN206361810U (zh) | 空调柜机 | |
CN107747761B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09246250U (zh) |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9459054U (zh) |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8886921U (zh) | 空调器 | |
CN104374008B (zh) | 空调器及该空调器的送风方法 | |
CN209013431U (zh) | 一种空调器壳体 | |
CN207936275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110296472A (zh) | 一种空调器 | |
CN209084911U (zh) |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 |
CN109340907A (zh) |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0861385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2747368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04227648U (zh) | 空调器 | |
CN208475458U (zh) | 空调壁挂机 | |
CN209147253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03776098B (zh) | 空调器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08042315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110056970A (zh) |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0688478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