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74981U - 电动汽车及其前端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动汽车及其前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74981U
CN210174981U CN201920626099.4U CN201920626099U CN210174981U CN 210174981 U CN210174981 U CN 210174981U CN 201920626099 U CN201920626099 U CN 201920626099U CN 210174981 U CN210174981 U CN 2101749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er
end structure
electric vehicle
air
front bum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2609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Lefang Ding
丁乐芳
Shaonan Wang
王少楠
Yong Zheng
郑勇
Tao Zhao
赵涛
Dan Zhang
张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2609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749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749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749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及其前端结构,该前端结构包括前保险杠和设置在所述前保险杠后方的冷凝器,还包括导风件,所述导风件设置在所述前保险杠和所述冷凝器之间以将经过所述前保险杠的气流导向所述冷凝器。通过在电动汽车的前保险杠和后方的冷凝器之间设置到导风件以将流经前保险杠的气流导向冷凝器,提高进气量,更大程度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性能,进而提升降温性能。

Description

电动汽车及其前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及其前端结构。
背景技术
车辆空调系统能够保证车辆良好的降温性能以为乘车人员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降低驾驶员的疲劳强度,提高行车安全,已成为衡量汽车功能是否齐全的标志之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整车厂开展电动汽车业务,电动汽车呈现了“井喷式”的发展,受电池容量、续航里程的限制,电动汽车大多采用封闭式前格栅以减小风阻,进而降低能耗,但这也导致了车辆冷凝器进气量严重不足,进而导致降温性能不达标的问题。
对于提升电动汽车降温性能的方法:一种是增大前格栅进风口面积,一方面不够美观,另一方面会增大风阻,不利于节能,影响整车续航能力;另外一种是提高压缩机转速,加大压缩机排量,一方面噪声大,另一方面影响整车续航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及其前端结构,该前端结构能够解决电动汽车冷凝器换热性能不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的前端结构,该前端结构包括前保险杠和设置在所述前保险杠后方的冷凝器,还包括导风件,所述导风件设置在所述前保险杠和所述冷凝器之间以将经过所述前保险杠的气流导向所述冷凝器。
可选地,所述冷凝器设置在所述前保险杠的后上方,所述导风件具有沿前后方向逐渐向上倾斜并延伸至所述冷凝器的倾斜段,所述倾斜段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70°。
可选地,所述前保险杠的底部沿宽度方向形成有进气口,所述导风件的前端与该进气口相对。
可选地,所述导风件形成为板状并且包括导风板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导风板本体两侧的侧板,所述导风板本体在所述前保险杠和所述冷凝器之间延伸并与所述侧板构成向前开口的n型截面的槽状板。
可选地,所述导风板件还包括下翻边和上翻边,所述下翻边与所述前保险杠的内壁相连且位于所述进气口的下端,所述上翻边与所述冷凝器的下安装支架相连。
可选地,所述导风板本体上形成有加强筋,该加强筋包括沿高度方向布置的第一加强筋以及沿宽度方向布置的第二加强筋。
可选地,该前端结构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安装在所述冷凝器的后侧面,所述散热器通过下安装支架安装在车身纵梁上,其中所述散热器的至少部分外边缘设置向外凸出的隔热件。
可选地,所述散热器适于通过下安装支架安装在车身纵梁上,所述散热器为矩形结构,所述隔热件至少设置在所述矩形结构的下边缘和与该下边缘相邻的两侧边缘。
可选地,所述隔热件包括橡胶海绵条。
本公开的有益效果:
通过在电动汽车的前保险杠和后方的冷凝器之间设置到导风件以将流经前保险杠的气流导向冷凝器,提高进气量,更大程度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性能,进而提升降温性能。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该电动汽车包括所述的电动汽车的前端结构。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的前端结构的导风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的前端结构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隔热件;
图3是本公开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的前端结构的散热器、下安装支架以及导风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的车辆前端结构的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和图6是本公开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的车辆前端结构的前保险杠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的车辆前端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前保险杠 2 冷凝器
3 导风件 31 倾斜段
11 进气口 32 导风板本体
33 侧板 321 下翻边
322 上翻边 21 下安装支架
4 加强筋 41 第一加强筋
42 第二加强筋 5 散热器
6 隔热件 111 加强柱
10 内壁安装面 101 第一安装孔
102 第二安装孔 103 第三安装孔
104 第四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前、后”通常是指本公开的电动汽车在使用状态下的前和后,具体地,定义前为A,定义后为B,可参照图6所示的方向;使用的方位词“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同样是指本公开的电动汽车在使用状态下的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具体地,定义W为宽度方向,定位H为高度方向,可参照图6所示的方向;空气流动的方向定义为C,具体可参照图3所示,此外,所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的前端结构,该前端结构可以包括前保险杠1和设置在该前保险杠1后方的冷凝器2,冷凝器2作为电动汽车的热泵空调系统的机件,属于换热器的一种,能把气体或蒸气转变成液体,这一过程需要释放大量热量,因此冷凝器2的管子中的热量需要与冷凝器2空气侧热量进行交换,从而保证空调系统的降温性能。为了解决电动汽车空调系统降温不足的问题,通常的解决办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增大前格栅的进风口面积,一方面不够美观,另一方面会增大风阻,不利于节能,影响整车续航能力;第二种是提高压缩机的转速,加大压缩机排量,一方面噪声较大,另一方面也不够节能,同样影响整车的续航能力。
尤其地,对于像采用封闭式前格栅结构的电动汽车来说,由于封闭式前格栅本身的进气量就少,更易出现冷凝器2换热性能差、空调降温效果差的问题。为此,本公开中,针对上述例如具有封闭式前格栅而导致进气量少的电动汽车,该前端结构还可以包括导风件3,该导风件3可以设置在上述前保险杠1和冷凝器2之间以将经过前保险杠1的气流导向冷凝器2,提高进气量,更大程度提高冷凝器2的换热性能,进而提升降温性能。其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前保险杠1上的底部可以开设有进气口11,此时导风件3的前端与其相对即可,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前保险杠1也可以不设置进气口11,导风件3的前端与前保险杠1的下缘等其他能够过风的区域相对即可。
具体地,如图1、图3、图4以及图7所示,冷凝器2通常可以设置在前保险杠1的后上方,这样导风件3具有朝向冷凝器2延伸的倾斜段31,倾斜段3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70°,在该角度范围内,导风件3的导风效果更佳。在电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通过该前保险杠1的空气会在该倾斜段31的引导下向斜上方流动以吹向设置在后上方的冷凝器2,从而通过外部的空气实现对冷凝器2降温散热的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和图6所示,前保险杠1的底部沿宽度方向可以形成有进气口11,通过该进气口11实现对电动汽车前机舱的进气,多个进气口11之间可以设置有加强柱111,以提高前保险杠1底部的结构强度。导风件3的前端可以与该进气口11相对,从而使流经进气口11的空气能够在导风件3的引导下流向冷凝器2,从而通过外部的空气实现对冷凝器2降温散热的作用。
如图1和图7所示,导风件3可以形成为板状并且包括导风板本体32和设置在导风板本体32两侧的侧板33,导风板本体32在前保险杠1和冷凝器2之间延伸并与侧板33构成向前开口的n型截面的槽状板,以提升导流效果。具体地,该导风板本体32可以形成为倾斜向上的板状结构并在前保险杠1和冷凝器2之间延伸以实现导风的作用。可选地,设置在导风板本体32两侧的侧板33可以与该导风板32相互垂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流入的空气从导风板的两侧逸出,使更多的空气流向冷凝器2,更进一步地提高进气量,也即,该侧板33与导风板本体32所构成的向前开口的n型截面的槽状板能够引导更多的空气流向冷凝器2,实现对冷凝器2降温散热的作用。
具体地,如图1和图6所示,为了便于安装,导风件3还可以包括下翻边321和上翻边322,下翻边321与前保险杠1的内壁相连且位于进气口11的下端,上翻边322可以与冷凝器2的下安装支架21相连,可选地,上述的前保险杠1的内壁上可以形成有沿内壁安装面10,该内壁安装面10上沿宽度方向可以形成有多个第一安装孔101,下翻边321沿宽度方向可以形成有多个第二安装孔102,可以通过多个螺栓穿设上述的第一安装孔101和第二安装孔102并通过螺母紧固以实现将该导风件3的下端与前保险杠1固定连接。冷凝器2可以设置在其下方的下安装支架21上,以实现对冷凝器2的固定安装。可选地,上翻边322上可以形成有多个第三安装孔103,此外,在导风板本体32上端两侧也形成有多个第三安装孔103,下安装支架21上可以形成有多个第四安装孔104,可以通过螺栓穿设上述的第三安装孔103和第四安装孔104并通过螺母紧固以实现将该导风件3的上端与下安装支架21固定连接。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导风件3也可以采用焊接方式与前保险杠1和下安装支架21固定连接,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如图1所示,导风板本体32上可以形成有加强筋4,该加强筋4包括沿高度方向布置的第一加强筋41以及沿宽度方向布置的第二加强筋42,该第一加强筋41和第二加强筋42可以分别在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提高该导风板本体32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该导风板本体32的结构稳定性,不易变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7所示,该前端结构还可以包括散热器5,该散热器5可以安装在冷凝器2的后侧面利用冷凝器2后出风以有效利用机舱空间,散热器5可以是本领域公知的散热部件,例如具有水冷管路的水冷散热器,也可以是具有众多散热翅片的风冷散热器。在实施方式中,散热器5可以用于对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进行散热,其上具有风扇。可选地,该散热器5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该冷凝器2相连,两者间隔设置,间隙范围可以在2cm-4cm之间,这样使车辆在低速运行空调时,可以更好的利用散热器5风扇的吸力,来保证冷凝器2的进气量。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散热器5可以通过下安装支架21安装在车身纵梁上,即冷凝器2本身不设置其他安装部件,而是通过散热器5和下安装支架21安装在车身纵梁上。可选地,该散热器5和下安装支架21的连接方式以及下安装支架21与车身纵梁的连接方式均可以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其中散热器5的至少部分外边缘设置向外凸出的隔热件6,从而可以有效抑制散热器5的热量回流至冷凝器2处,更大程度上保证冷凝器2的换热性能,进而提升降温性能。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散热器5可以为矩形结构,隔热件6至少可以设置在该矩形结构的下边缘和与该下边缘相邻的两侧边缘,具体地,该隔热件6可以为橡胶海绵条,但不限于此。其中橡胶海绵条可以通过粘接连接在该矩形结构的下边缘和与该下边缘相邻的两侧边缘,该矩形结构的上边缘与机舱内板(未图示)相连从而可以不设置隔热件6,从而通过该例如橡胶海绵条的隔热件有效抑制散热器5的热量回流至冷凝器2处,更大程度上保证冷凝器2的换热性能,进而提升降温性能。本领域内公知的其他各种隔热部件均能够应用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该电动汽车包括上述的电动汽车前端结构。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电动汽车的前端结构,该前端结构包括前保险杠(1)和设置在所述前保险杠(1)后方的冷凝器(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风件(3),所述导风件(3)设置在所述前保险杠(1)和所述冷凝器(2)之间以将经过所述前保险杠(1)的气流导向所述冷凝器(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的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2)设置在所述前保险杠(1)的后上方,所述导风件(3)具有沿前后方向逐渐向上倾斜并延伸至所述冷凝器(2)的倾斜段(31),所述倾斜段(3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的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保险杠(1)的底部沿宽度方向形成有进气口(11),所述导风件(3)的前端与该进气口(11)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动汽车的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3)形成为板状并且包括导风板本体(32)和设置在所述导风板本体(32)两侧的侧板(33),所述导风板本体(32)在所述前保险杠(1)和所述冷凝器(2)之间延伸并与所述侧板(33)构成向前开口的n型截面的槽状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汽车的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3)还包括下翻边(321)和上翻边(322),所述下翻边(321)与所述前保险杠(1)的内壁相连且位于所述进气口(11)的下端,所述上翻边(322)与所述冷凝器(2)的下安装支架(21)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汽车的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本体(32)上形成有加强筋(4),该加强筋(4)包括沿高度方向布置的第一加强筋(41)以及沿宽度方向布置的第二加强筋(42)。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汽车的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前端结构还包括散热器(5),所述散热器(5)安装在所述冷凝器(2)的后侧面,其中所述散热器(5)的至少部分外边缘设置向外凸出的隔热件(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汽车的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5)适于通过下安装支架(21)安装在车身纵梁上,所述散热器(5)为矩形结构,所述隔热件(6)至少设置在所述矩形结构的下边缘和与该下边缘相邻的两侧边缘。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汽车的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6)包括橡胶海绵条。
10.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汽车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动汽车的前端结构。
CN201920626099.4U 2019-04-30 2019-04-30 电动汽车及其前端结构 Active CN2101749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26099.4U CN210174981U (zh) 2019-04-30 2019-04-30 电动汽车及其前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26099.4U CN210174981U (zh) 2019-04-30 2019-04-30 电动汽车及其前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74981U true CN210174981U (zh) 2020-03-24

Family

ID=69832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26099.4U Active CN210174981U (zh) 2019-04-30 2019-04-30 电动汽车及其前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749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16100B (zh) 车辆用电源单元的冷却构造
US7730734B2 (en) Cooling apparatus of a fuel cell vehicle
CN103097160B (zh) 车辆
CN102050010B (zh) 后置客车发动机舱强制排风散热结构
CN210174981U (zh) 电动汽车及其前端结构
KR100844506B1 (ko) 자동차 인터쿨러의 모듈화 장착구조
CN205086672U (zh) 一种车辆
KR100765660B1 (ko) 하이브리드 전기 차량용 ldc/mcu/인버터 어셈블리의통합형 냉각장치
CN201761351U (zh) 一种前端冷却模块的安装结构
CN210454451U (zh) 一种用于汽车前端的冷却模块总成
CN205997701U (zh) 一种汽车散热器结构
CN216833206U (zh) 一种进气导流装置及车辆
CN218602540U (zh) 动力电池包总成和车辆
CN210881606U (zh) 客车及其后置式进气结构
CN212765688U (zh) 汽车前舱导风结构
CN212861316U (zh) 一种机舱底护板
JP4161820B2 (ja) 車両の熱交換器冷却構造
CN215496800U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冷却模块防水封装结构
CN218594289U (zh) 一种重型汽车散热器面罩
CN203224063U (zh) 车用空调机
CN218627136U (zh) 一种整体式方舱空调的蒸发器舱结构
CN214164725U (zh) 集成式汽车冷却模块
CN217515073U (zh) 一种智能汽车中央通道扶手
CN214648582U (zh) 一种新型碳纤维汽车引擎盖
CN109131674B (zh) 一种平衡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