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81606U - 客车及其后置式进气结构 - Google Patents

客车及其后置式进气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81606U
CN210881606U CN201921585304.3U CN201921585304U CN210881606U CN 210881606 U CN210881606 U CN 210881606U CN 201921585304 U CN201921585304 U CN 201921585304U CN 210881606 U CN210881606 U CN 2108816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air
drainage
grille
inlet gril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8530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宏朝
朱卉甫
刘积成
何青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tong Bu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Yutong Bu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Yutong Bu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Yutong Bu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8530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816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816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816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客车及其后置式进气结构。客车后置式进气结构包括用于设置在客车车身侧围靠近后车轮处的侧封板,侧封板上设有进气口,进气口处设有进气格栅,进气格栅的前侧设有用于引导气流进入进气口的引流坡面,引流坡面的前端与侧封板的外侧面相接,引流坡面自前向后逐渐远离侧封板的外侧面而使进气口形成扩口。通过在进气格栅前侧设置用于引导气流进入进气口的引流坡面,在不增大进气格栅尺寸的条件下增大进气量,从而提高冷却效率,保证客车发动机的工作安全。

Description

客车及其后置式进气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客车及其后置式进气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热,其中较大部分需要通过车内冷却系统散发到外界空气中,为了避免发动机过热而影响其工作性能,需要引入外部冷却空气进入发动机舱以进行强制换热。目前,受乘座数量和离地间隙控制,大型客车的发动机大都安装在车身后部,即后置式发动机舱,相应的,在客车车身后围或后舱门上会开设各种形状、大小的散热孔或散热格栅,其目的都是利用客车行驶过程中的气流或者热空气密度较低的原理将发动机舱内温度维持在合理范围以使发动机的工作效率保持在较高的状态。
现有研究表明,空气在流经发动机舱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压力损失,同时还会与外部流场发生干涉,进而产生冷却阻力,且冷却阻力大小与进入发动机舱内的空气流量成正相关。目前的后置式发动机客车的冷却模块空气侧入口通常布置在后轮后方,且考虑到造型的原因,空气侧入口处的进气格栅与车身表面平齐,由客车行驶过程中车身周围压力分布可知,车头迎风面为高压区,车身两侧受压较小,因此后置式发动机客车两侧进气格栅外部相当于内部的正压小,也即从车身侧围进气格栅进入到发动机舱的空气流量小,进气阻力大而导致冷却效率低,这样一来,发动机长时间工作产生的大量热因冷却效率低而使热量在发动机舱内局部聚集,影响发动机的工作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客车后置式进气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客车后置式进气结构的冷却效率低而不能保证发动机的工作安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能保证发动机工作安全的客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客车后置式进气结构的技术方案是:
客车后置式进气结构,包括用于设置在客车车身侧围靠近后车轮处的侧封板,侧封板上设有进气口,进气口处设有进气格栅,进气格栅的前侧设有用于引导气流进入进气口的引流坡面,引流坡面的前端与侧封板的外侧面相接,引流坡面自前向后逐渐远离侧封板的外侧面而使进气口形成扩口。
有益效果:客车后置式进气结构在进气格栅的前侧设有引流坡面,引流坡面能够将气流引至进气格栅处,且引流坡面自前向后逐渐远离侧封板的外侧面而使进气口形成扩口,这样一来,在不改变进气格栅大小的情况下增大了进气截面,变相增大了进气量,客车行驶时进气口内的气体体积增大,使进气口内压力降低,形成负压,从而降低了进气阻力,进而更有助于外界冷却气体进入进气口,提高进气效率,相应的,也提高了客车内冷却模块的冷却效率,能够及时的对客车内的发动机进行冷却散热,保证发动机的工作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格栅自前向后向外倾斜设置。
有益效果:进气格栅自前向后向外倾斜布置,也即迎风布置,有助于进风。
进一步的,所述引流坡面的后端与进气格栅的前端相接。
有益效果:使气流能沿着引流坡面顺利从进气格栅进入到进风口内,不影响进风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引流坡面为从前向后逐渐向内弯曲且凹口向内的弧面。
有益效果:通过增加流通面积,使进气格栅入口与车身外部的压力差增大,减小进气阻力。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格栅的后端固定在侧封板的内侧。
有益效果:便于进气格栅的安装,无需在侧封板的外侧面上设置固定结构,保证整体的美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客车的技术方案是:
客车包括车身和设置在车身上的后置式进气结构,后置式进气结构包括设置在车身侧围靠近后车轮处的侧封板,侧封板上设有进气口,进气口处设有进气格栅,进气格栅的前侧设有用于引导气流进入进气口的引流坡面,引流坡面的前端与侧封板的外侧面相接,引流坡面自前向后逐渐远离侧封板的外侧面而使进气口形成扩口。
有益效果:客车的后置式进气结构在进气格栅的前侧设有引流坡面,引流坡面能够将气流引至进气格栅处,且引流坡面自前向后逐渐远离侧封板的外侧面而使进气口形成扩口,这样一来,在不改变进气格栅大小的情况下增大了进气截面,变相增大了进气量,客车行驶时进气口内的气体体积增大,使进气口内压力降低,形成负压,从而降低了进气阻力,进而更有助于外界冷却气体进入进气口,提高进气效率,相应的,也提高了客车内冷却模块的冷却效率,能够及时的对客车内的发动机进行冷却散热,保证发动机的工作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格栅自前向后向外倾斜设置。
有益效果:进气格栅自前向后向外倾斜布置,也即迎风布置,有助于进风。
进一步的,所述引流坡面的后端与进气格栅的前端相接。
有益效果:使气流能沿着引流坡面顺利从进气格栅进入到进风口内,不影响进风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引流坡面为从前向后逐渐向内弯曲且凹口向内的弧面。
有益效果:通过增加流通面积,使进气格栅入口与车身外部的压力差增大,减小进气阻力。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格栅的后端固定在侧封板的内侧。
有益效果:便于进气格栅的安装,无需在侧封板的外侧面上设置固定结构,保证整体的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客车后置式进气结构其中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客车后置式进气结构另外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客车后置式进气结构中进气格栅的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高的客车后置式进气结构的俯视图;
图5为能显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客车后置式进气结构应用在客车上时的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进气口,2-引流坡面,3-进气格栅,4-侧封板,5-车身,6-后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客车后置式进气结构的具体实施例:
客车后置式进气结构为浸入式造型结构,具体的,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客车后置式进气结构主要应用于发动机设置在尾部的客车上,其包括用于设置在客车车身5侧围且靠近后车轮6处的侧封板4,侧封板4上设有进气口1,外部的气流进入进气口1后能对客车的发动机进行冷却。进气口1处设有进气格栅3,进气格栅3迎风设置,沿车身方向自前向后向外倾斜布置,此时更适用于车辆逆风行驶的工况。进气格栅3的前侧设有用于引导气流进入进气口1的引流坡面2,进气格栅3的后端与侧封板4的外侧面平齐以防止外界杂物从进气口1处进入。
本实施例中,引流坡面2为沿车身方向自前向后逐渐向内弯曲且凹口朝内的弧面,这也使得引流坡面2沿车身方向自前向后远离侧封板4的外侧面,从而使进气口1形成扩口,增大了气流流通面积,使进气格栅入口与车身外部的压力差增大,减小了进气阻力。引流坡面2的前端与侧封板4的外侧面相接,与外部车身实现流线型过渡连接,引流坡面2的后端与进气格栅3的前端平齐,进气格栅3的后端固定在侧封板4的内侧,且进气格栅3的后端与侧封板4的外侧面具有一定的间距,这样便于进气格栅3的安装。
客车在行驶时,由于进气口1形成扩口,使进气口1的截面逐渐增加,通过单位截面的气体的流动体积增加,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P为气体压力,V为气体所占体积,n为气体物质的量,R为理想气体常数,T为气体温度)可得,当外界其他环境条件不变时,随着气体所占空间体积的增加,则该空间内部的压力逐渐降低,具体的,进气口内部的压力会低于进气口外部的压力,使进气口内形成负压,更容易使外部气体进入到进气口内,降低了进气阻力,在车身前端气流冲压效应较小的前提下提升进气效率和冷却效率。同时由于进气截面逐渐变化,能有效抑制流动分离,降低与外部气流的干涉作用,由此可以进一步降低整车气动阻力,提高整车节油率,降低对冷却风扇的功率需求,降低客车内冷却系统的能耗。
综上所述,该客车后置式进气结构可以实现在降低冷却阻力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提升冷却系统进气效率,也即提升冷却系统的冷却效率,能够良好保证发动机的使用安全。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进气格栅自前向后向外倾斜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进气格栅也可以水平设置而不倾斜。
上述实施例中,引流坡面的后端与进气格栅的前端相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引流坡面的后端也可以与进气格栅的前端错开一定的距离,此时可在引流坡面的后端与进气格栅的前端之间设置一块连接板使两者相接。
上述实施例中,引流坡面为从前向后逐渐向内弯曲且凹口向内的弧面,在其他实施例中,引流坡面也可以为从前向后逐渐向内倾斜的立面。
上述实施例中,进气格栅的后端固定在侧封板的内侧,在其他实施例中,进气格栅的后端也可以与侧封板的外侧面平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客车的具体实施例:客车包括车身和设置在车身上的后置式进气结构,后置式进气结构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中客车后置式进气结构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Claims (10)

1.客车后置式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设置在客车车身侧围靠近后车轮处的侧封板,侧封板上设有进气口,进气口处设有进气格栅,进气格栅的前侧设有用于引导气流进入进气口的引流坡面,引流坡面的前端与侧封板的外侧面相接,引流坡面自前向后逐渐远离侧封板的外侧面而使进气口形成扩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后置式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格栅自前向后向外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车后置式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坡面的后端与进气格栅的前端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客车后置式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引流坡面为从前向后逐渐向内弯曲且凹口向内的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客车后置式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格栅的后端固定在侧封板的内侧。
6.客车,包括车身和设置在车身上的后置式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后置式进气结构包括设置在车身侧围靠近后车轮处的侧封板,侧封板上设有进气口,进气口处设有进气格栅,进气格栅的前侧设有用于引导气流进入进气口的引流坡面,引流坡面的前端与侧封板的外侧面相接,引流坡面自前向后逐渐远离侧封板的外侧面而使进气口形成扩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格栅自前向后向外倾斜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坡面的后端与进气格栅的前端相接。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意一项所述的客车,其特征在于:引流坡面为从前向后逐渐向内弯曲且凹口向内的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6-8任意一项所述的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格栅的后端固定在侧封板的内侧。
CN201921585304.3U 2019-09-23 2019-09-23 客车及其后置式进气结构 Active CN2108816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85304.3U CN210881606U (zh) 2019-09-23 2019-09-23 客车及其后置式进气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85304.3U CN210881606U (zh) 2019-09-23 2019-09-23 客车及其后置式进气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81606U true CN210881606U (zh) 2020-06-30

Family

ID=71339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85304.3U Active CN210881606U (zh) 2019-09-23 2019-09-23 客车及其后置式进气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816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16514B (zh) 气流管理盖
CN2892540Y (zh) 发动机舱辅助导风散热装置
CN109466316B (zh) 一种电动汽车前端模块
CN102050010B (zh) 后置客车发动机舱强制排风散热结构
CN209191684U (zh) 导风结构及车辆
CN210881606U (zh) 客车及其后置式进气结构
CN111005796A (zh) 一种汽车电子扇及汽车散热结构
CN202703701U (zh) 有效冷却发动机舱的客车后车身
CN216610853U (zh) 一种行李牵引车用的冷却系统
CN204088525U (zh)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组散热结构
CN211764793U (zh) 一种变频式驻车空调
CN201951230U (zh) 后置客车发动机舱强制排风散热结构
CN211605352U (zh) 电池冷却装置
CN208498212U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前端模块的布置架构
CN210174981U (zh) 电动汽车及其前端结构
CN215971096U (zh) 一种汽车导风板结构
CN211765386U (zh) 一种保险杠格栅导风结构
CN221250593U (zh) 一种电动商用车辅助散热结构
CN217182253U (zh) 轻混汽车的电池散热装置
CN216508617U (zh) 一种具有冷却通道的汽车车轮护板
CN215496800U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冷却模块防水封装结构
CN216833206U (zh) 一种进气导流装置及车辆
CN219706679U (zh) 一种进气装置及汽车
CN221562983U (zh) 一种降风阻用汽车底护板及车辆
CN214745492U (zh) 具有散热功能的汽车前照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50061 Yudao Road, Guancheng District,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utong Bus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 Shibali Heyu Road, Guancheng Hui District,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NGZHOU YUTONG BU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