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86672U - 一种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086672U CN205086672U CN201520812562.6U CN201520812562U CN205086672U CN 205086672 U CN205086672 U CN 205086672U CN 201520812562 U CN201520812562 U CN 201520812562U CN 205086672 U CN205086672 U CN 20508667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blast hole
- open
- food tray
- close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冷却在车辆的前部空间所配置的构件的车辆。在车辆(10)的前部空间(120)设有:热交换器(40)、设在热交换器(40)的车辆后方并具有风压孔(220)的风扇护罩(20)、以及设在风扇护罩(20)的车辆后方并在下部具有油盘(306)的发动机(30)。在车辆的前后方向,风压孔(220)的一部分被设在与油盘(306)正对的位置,从而在高速行驶时使穿过风压孔(220)的空气流到达油盘(306),并使油盘(306)冷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前部空间内设有发动机、热交换器以及风扇护罩的车辆。
背景技术
以往,在车辆的前部空间内设有冷却发动机的冷却水的热交换器,为了提高该热交换器中的冷却效率,在热交换器的车辆后侧设有风扇和风扇护罩的车辆广为人知。
此外,通过在该风扇护罩上设置在车辆行驶时开启的风压孔,使来自车辆前方的行驶风流向车辆后方,从而进一步提高热交换器的冷却效率。
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安装于散热器背面的汽车用树脂制风扇护罩,其除了具备安装风扇的风扇安装开口之外,还具备:通风用开口部(风压孔),在风扇安装开口的车宽方向的侧部穿设有一个以上;以及门板,以封闭该通风用开口部、并且能够通过行驶时的风压而开启该通风用开口部的方式使其上部紧固在通风用开口部。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实公昭63-46660号公报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车辆的前部空间,设置有发动机和空调装置等需要冷却的各种构件。因此,如果能够使用来自风压孔的气流来冷却这些构件,则能够使车辆的冷却机构有效地发挥功能而提高车辆的性能。
然而,车辆的热交换器通常是横长配置,如上述专利文献1,风压孔通常相对于风扇安装开口而配置于车宽方向上。
在这种情况下,来自风压孔的气流会流过车辆前部空间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但是在车辆前部空间的中间部设有发动机的缸体等许多厚壁的构件,这些厚壁的构件很难通过冷却风有效地进行冷却,其也是原本就由冷却水冷却的部分。
另一方面,被供给至发动机的各滑动部位的发动机油返回的油盘,与缸体相比由薄壁的钢板形成,可通过冷却风有效地进行冷却,如果能够冷却油盘,则能够降低发动机油的温度,并防止发动机油的变质而提高耐久性,在防止因发动机油的温度变高而导致的车辆前部空间中热损伤的发生方面较有利。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其降低发动机油的温度,防止发动机油的变质而提高耐久性,在防止因发动机油的温度变高而导致的车辆前部空间中热损伤的发生方面较有利。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热交换器,配置于车室前方的前部空间;风扇护罩,设于所述热交换器的车辆后方并具有风压孔;以及发动机,设于所述风扇护罩的车辆后方并在下部具有油盘,其中,所述风压孔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所述风压孔的一部分被设在正对所述油盘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在穿过所述风压孔的空气流动处,设有所述车辆的工作油用配管或者制冷剂用配管中的至少一个。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在车宽方向上间隔地设有多个所述风压孔。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所述风压孔配置在所述风扇护罩的送风开口部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还具备设于所述风扇护罩上并开闭所述风压孔的开闭构件,所述开闭构件被配置成受到行驶风而打开风压孔。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在车宽方向上间隔地设有多个所述风压孔,所述开闭构件被配置成统一开闭所述多个风压孔。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所述开闭构件设有2个,一个所述开闭构件被配置成以4个风压孔为一组进行开闭,另一个所述开闭构件被配置成以所述4个风压孔以外的其他2个风压孔为一组进行开闭。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穿过风压孔的空气接触油盘,可以冷却油盘内的发动机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通过穿过风压孔的空气流可以冷却工作油用配管内的工作油或制冷剂用配管内的制冷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在提高油盘的冷却效率方面较有利。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车辆10的前部空间120的截面图;
图2是风扇护罩20的正面图;
图3是风扇护罩20的斜视图;
图4是表示高速行驶时的空气流动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0车辆
102发动机罩板
104保险杠
106前格栅
108下罩板
110B空调吸气管
110C动力转向油管
120前部空间
20风扇护罩
202本体部
204送风开口部
204A孔
204B壁部
208安装片
210插入空
220风压孔
222开闭部件
224螺丝
30发动机
302缸盖
304缸体
306油盘
308风扇
40热交换器
402空调冷凝器
404散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车辆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车辆10的前部空间120的截面图。
前部空间120在车辆10的车室前方通过前围板而被分隔开,前部空间120的上部被发动机罩板102覆盖,保险杠104、前格栅106位于前部空间120的前部。前格栅106呈窗格状,并在车辆10行驶时将用箭头A表示的行驶风导入前部空间120内。
在前部空间120,安装有包括热交换器40即空调冷凝器402以及散热器404、风扇308、发动机30、空调装置(未图示)在内的各种构件,从保险杠104的下方到发动机30的下方被下罩板108所覆盖。另外,在图1中,符号110A表示转向齿轮,符号110B表示空调用制冷剂的配管即空调吸气管,符号110C表示电动转向油管。
从前部空间120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到后部配置有发动机30。发动机30由缸盖302、缸体304、油盘306从上到下按顺序组装而构成。
空调冷凝器402为车辆10的空调装置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用于将被未图示的压缩机压缩的空调用制冷剂通过行驶风(或者后述的风扇308的风)进行冷却的装置,呈大体平板状,配置于前格栅106的车辆后方。
散热器404是一种用于将冷却发动机30的发动机用制冷剂通过行驶风(或者后述的风扇308的风)进行冷却的装置,呈大体平板状,配置在空调冷凝器402的车辆后方。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热交换器40举例了空调冷凝器402以及散热器404,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在车辆10中也可以配置其他进行热交换的构件。
在热交换器40的车辆后方设有风扇308。
风扇308通过发动机30的旋转而被驱动旋转,使前部空间120内产生气流。风扇308,主要是在车辆10处于停止或者低速状态并且无法得到足够的行驶风时,为了通过产生的气流冷却热交换器40而设的。
另外,风扇308除了可应用通过发动机30的旋转进行驱动的方式外,还可应用用电动机进行驱动等现有的广为人知的各种各样的驱动方式。
此外,在热交换器40的车辆后方,设有风扇护罩20。
风扇护罩20覆盖热交换器40中位于车辆后侧的散热器404的整个车辆后侧,是一种用于通过由风扇308产生的气流更加有效地冷却热交换器40的构件。
如图2以及图3所示,风扇护罩20具有竖长形状的本体部202。本体部202的形状与散热器404的形状大体一致,并且形成为覆盖散热器404的整个车辆后侧。
另外,在图2中,将风扇护罩20以安装于散热器404的状态位于车辆后侧的面,即与散热器404的相对面相反一侧的面作为正面。
在本体部202的外围设有多个安装片208。风扇护罩20通过设置在该安装片208上的螺丝插入孔210,拧紧在形成于散热器404上的螺孔(未图示)上,从而被安装在散热器404上。
另外,风扇护罩20的安装结构并不仅限于以上所述,也可安装在例如与发动机30和车体架相连接的安装用构件上,可以使用以往广为人知的各种结构。
在本体部202的上侧设有送风开口部204。送风开口部204由形成在本体部202上的孔204A和从孔204A的周围立起的壁部204B构成。在送风开口部204中配置有风扇308。
在本体部202的送风开口部204的下方设有风压孔220,其在车辆10以一定速度以上的速度行驶时将冲撞本体部202的车辆前侧的行驶风引入车辆后侧。
在车辆前后方向,风压孔220的一部分设在与油盘306正对的位置上。换言之,设有风压孔220的部位就是位于发动机30的油盘306的车辆前方的风扇护罩20(本体部202)的部位。
在本体部202的车辆后侧的面上,通过螺丝224紧固有开闭风压孔220的开闭构件222。开闭构件222被设为统一开闭多个风压孔220,被配置成受到行驶风而同时开启多个风压孔220,并设有以4个风压孔220为一组进行开闭的一个开闭构件222和以2个风压孔220为一组进行开闭的另一个开闭构件222。
接下来,关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在车辆10停止或者以低速(未达到一定速度)行驶时,如图1至图3所示,开闭构件222堵塞风压孔220,不会产生穿过风压孔220而流向车辆后方的空气流。
另一方面,在车辆10以高速(一定速度以上)行驶时,被导入至前部空间120内的行驶风变为高速,如图4所示,风压开闭构件222通过其风压而晃动至开启状态,风压孔220开启,产生穿过风压孔220而流向车辆后方的空气流B。
油盘306位于风压孔220的车辆后方。因此,穿过风压孔220的空气流B与油盘306冲撞,或者沿着油盘306而流动。在油盘306上未设有冷却机构,且油盘306由薄壁的钢板形成。因此,油盘306通过与油盘306冲撞,或者沿着油盘306而流动的空气流B冷却。通过对该油盘306的冷却,可以积极地冷却油盘306内的发动机油,并且,在通过防止发动机油的变质而提高耐久性的同时,可以防止因发动机油的温度变高而导致的车辆10的前部空间120中的热损伤的发生。
此外,通过在风压孔220和油盘306之间配置空调吸气管110B以及电动转向油管110C,由穿过风压孔220的空气流B可以冷却空调吸气管110B和电动转向油管110C。
据此,可以通过电动转向油管110C内的制冷剂提高冷却性能。此外,可以通过防止电动转向油管110C内工作油的变质来提高耐久性。
另外,设于风压孔220和油盘306之间的配管并不仅限于空调吸气管110B以及电动转向油管110C,也可以配置传输在车辆10中需要冷却的其他物质的配管。另外,在风压孔220和油盘306之间,也可以配置在车辆10中需要冷却的其他构件。
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如果在本体部202的车宽方向上设置多个风压孔220,则可以增大在前部空间120内穿过风压孔220的空气所流动的面积,还可以提高油盘306以及周边配管等的冷却效率。
Claims (7)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交换器,配置于车室前方的前部空间;
风扇护罩,设于所述热交换器的车辆后方并具有风压孔;以及
发动机,设于所述风扇护罩的车辆后方并在下部具有油盘,其中,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所述风压孔的一部分被设在正对所述油盘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在穿过所述风压孔的空气流动处,设有所述车辆的工作油用配管或者制冷剂用配管中的至少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在车宽方向上间隔地设有多个所述风压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压孔配置在所述风扇护罩的送风开口部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设于所述风扇护罩上并开闭所述风压孔的开闭构件,所述开闭构件被配置成受到行驶风而打开风压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在车宽方向上间隔地设有多个所述风压孔,所述开闭构件被配置成统一开闭所述多个风压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构件设有2个,一个所述开闭构件被配置成以4个风压孔为一组进行开闭,另一个所述开闭构件被配置成以所述4个风压孔以外的其他2个风压孔为一组进行开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220589A JP6507569B2 (ja) | 2014-10-29 | 2014-10-29 | 車両 |
JP2014-220589 | 2014-10-29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086672U true CN205086672U (zh) | 2016-03-16 |
Family
ID=55477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812562.6U Active CN205086672U (zh) | 2014-10-29 | 2015-10-19 | 一种车辆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507569B2 (zh) |
CN (1) | CN205086672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69124A (zh) * | 2018-08-31 | 2018-11-23 |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 |
CN111629923A (zh) * | 2018-01-19 | 2020-09-04 | 沃尔沃卡车集团 | 热交换器装置、筛网以及用于保护热交换器装置的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0044960A (ja) * | 2018-09-19 | 2020-03-26 |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エアガイド構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216433U (zh) * | 1975-07-24 | 1977-02-05 | ||
JPS58130021U (ja) * | 1982-02-27 | 1983-09-02 |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 自動車用樹脂製ファンシュラウド |
JPS6026118A (ja) * | 1983-07-22 | 1985-02-09 | Toyota Motor Corp | 車輌のエンジンル−ム内温度制御装置 |
JPH0180613U (zh) * | 1987-11-19 | 1989-05-30 | ||
US6106228A (en) * | 1996-09-06 | 2000-08-22 | Siemens Electric Limited | Fan shroud air door assembly |
JP4000005B2 (ja) * | 2002-05-13 | 2007-10-31 | 株式会社 神崎高級工機製作所 | 車両の原動部構造 |
JP2007099194A (ja) * | 2005-10-07 | 2007-04-19 | Toyota Motor Corp | 車両用冷却システムの導風構造 |
JP4702014B2 (ja) * | 2005-11-30 | 2011-06-15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両の冷却装置 |
KR20080010526A (ko) * | 2006-07-27 | 2008-01-31 |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 인터쿨러 냉각구조 |
JP2010132182A (ja) * | 2008-12-05 | 2010-06-17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車両用熱交換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車両 |
JP5314462B2 (ja) * | 2009-03-10 | 2013-10-16 |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外気導入装置 |
JP2012246790A (ja) * | 2011-05-25 | 2012-12-13 | Fuji Heavy Ind Ltd | 排気熱回収装置 |
-
2014
- 2014-10-29 JP JP2014220589A patent/JP6507569B2/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10-19 CN CN201520812562.6U patent/CN20508667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29923A (zh) * | 2018-01-19 | 2020-09-04 | 沃尔沃卡车集团 | 热交换器装置、筛网以及用于保护热交换器装置的方法 |
CN108869124A (zh) * | 2018-08-31 | 2018-11-23 |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6088118A (ja) | 2016-05-23 |
JP6507569B2 (ja) | 2019-05-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116514B (zh) | 气流管理盖 | |
US9188052B2 (en) | Vehicle front portion structure | |
JP5067502B2 (ja) | 冷却風導入構造 | |
EP2572918B1 (en) | Structure for introducing cooling air | |
US20070068716A1 (en) | Front end structure of a vehicle | |
US10059193B2 (en) | Grille for a vehicle, in particular a commercial vehicle as well as a vehicle | |
CN102574459A (zh) | 用于机动车的热交换模块 | |
US20130316634A1 (en) | Cooling wind introduction structure | |
CN205086672U (zh) | 一种车辆 | |
JP2018144733A (ja) | 車両のダクト構造 | |
CN109305030B (zh) | 自动格栅 | |
JP2014189246A (ja) | 可変ダクト制御装置 | |
KR101693348B1 (ko) | 액티브 에어 플랩 | |
KR200477303Y1 (ko) | 차량용 무시동 에어컨 | |
JP5507602B2 (ja) | 車両の外気導入構造 | |
CN203331818U (zh) | 一种汽车散热模块周边密封结构 | |
KR101714585B1 (ko) | 프론트 엔드 모듈 | |
JP2020116992A (ja) | 車両前部構造 | |
CN218624395U (zh) | 一种汽车冷却风扇及汽车 | |
CN201909403U (zh) | 一种顶置一体式直流电动汽车空调 | |
CN105383257A (zh) | 用于提升车辆通风系统的加热性能的设备和方法 | |
CN207565317U (zh) | 用于汽车前端冷却模块的导流板 | |
CN204567333U (zh) | 集成式电动汽车用储能装置 | |
JP2022115144A (ja) | 車両前部構造 | |
CN201849285U (zh) | 空气调节装置及具有该空气调节装置的机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No. 21, No. 3, Dingmu, No. 1, Toshiba,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JIDOSHA ENGINEERING Kabushiki Kaisha Address before: Japan Tokyo port, 33 No. 8 Chicago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JIDOSHA ENGINEERING Kabushiki Kaisha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