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36344U - 含有塑胶镜筒的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含有塑胶镜筒的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36344U
CN210136344U CN201921159475.XU CN201921159475U CN210136344U CN 210136344 U CN210136344 U CN 210136344U CN 201921159475 U CN201921159475 U CN 201921159475U CN 210136344 U CN210136344 U CN 2101363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assembly
optical axis
image
imaging lens
lens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5947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建勳
张临安
周明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363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363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1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ghost imag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3Light absorb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5Diaphrag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5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using glu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9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for automatic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1/00Filters or other obtura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otographic purpos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含有塑胶镜筒的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成像镜头模块包含塑胶镜筒、光学透镜组、像端组装件以及遮光元件组。像端组装件设置靠近塑胶镜筒的像侧端,像端组装件为管状且由物侧延伸至像侧,像端组装件环绕光轴且与塑胶镜筒同轴,像端组装件包含第二接合面及内凸部,第二接合面靠近像端组装件的物侧端且与塑胶镜筒的第一接合面对应设置,内凸部朝向光轴延伸,像端组装件的最小开孔位于内凸部。遮光元件组设置于像端组装件中且包含多个遮光元件。塑胶镜筒与像端组装件透过第一接合面与第二接合面相互接合。借此,有助提升成像镜头模块的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含有塑胶镜筒的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在电子装置上且含有塑胶镜筒的微型化成像镜头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制程技术更加精进,使得电子感光元件性能有所提升,像素可达到更微小的尺寸,因此,具备高成像品质的成像镜头模块俨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而随着科技日新月异,配备成像镜头模块的电子装置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对于成像镜头模块的要求也是更加多样化,由于往昔之成像镜头模块较不易在成像品质、生产效率、或生产成本等需求间取得平衡,故一种符合前述需求的成像镜头模块遂成产业界努力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成像镜头模块中的像端组装件设置靠近塑胶镜筒的像侧端,像端组装件环绕光轴且与塑胶镜筒同轴,遮光元件组设置于像端组装件中且包含多个遮光元件,借以提升成像镜头模块的生产效率及降低生产成本,并提升成像品质。
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模块,具有光轴、物侧及像侧,成像镜头模块包含塑胶镜筒、光学透镜组、像端组装件以及遮光元件组。塑胶镜筒环绕光轴形成容置空间,塑胶镜筒包含第一接合面,第一接合面靠近塑胶镜筒的像侧端。光学透镜组设置于塑胶镜筒的容置空间中且包含多个光学透镜。像端组装件设置靠近塑胶镜筒的像侧端,像端组装件为管状且由物侧延伸至像侧,像端组装件环绕光轴且与塑胶镜筒同轴,像端组装件包含第二接合面及内凸部,第二接合面靠近像端组装件的物侧端且与第一接合面对应设置,内凸部朝向光轴延伸,像端组装件的最小开孔位于内凸部。遮光元件组设置于像端组装件中且包含多个遮光元件,遮光元件中一遮光元件承靠内凸部的环形壁。塑胶镜筒与像端组装件透过第一接合面与第二接合面相互接合,塑胶镜筒沿光轴方向的长度为L1,像端组装件沿光轴方向的长度为L2,其满足下列条件:1.5<L1/L2<5.0。借此,有助提升成像镜头模块的生产效率及降低生产成本,并提升成像品质。
根据前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容胶槽可形成于塑胶镜筒与像端组装件之间,且胶水材料设置于容胶槽之中。
根据前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第一接合面与第二接合面中至少一者可包含多个条纹结构,各条纹结构为条状并延伸至容胶槽,且条纹结构沿光轴的圆周方向规则排列。
根据前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可还包含第一固定环,其设置于塑胶镜筒的容置空间中并固定光学透镜组,另一容胶槽形成于塑胶镜筒与第一固定环之间,且另一胶水材料设置于所述另一容胶槽之中。
根据前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塑胶镜筒的接面与第一固定环的接面可相互接合,塑胶镜筒的接面与第一固定环的接面中至少一者包含多个条纹结构,各条纹结构为条状并延伸至所述另一容胶槽,且条纹结构沿光轴的圆周方向规则排列。
根据前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可还包含第二固定环,其设置于像端组装件中并固定遮光元件组,另一容胶槽形成于像端组装件与第二固定环之间,且另一胶水材料设置于所述另一容胶槽之中。
根据前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像端组装件的接面与第二固定环的接面可相互接合,像端组装件的接面与第二固定环的接面中至少一者包含多个条纹结构,各条纹结构为条状并延伸至所述另一容胶槽,且条纹结构沿光轴的圆周方向规则排列。
根据前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像端组装件的最小内环面形成最小开孔,最小内环面可包含多个弧形部及多个线段部,弧形部具有相同的半径且共圆心,弧形部与线段部沿光轴的圆周方向交替设置,且各线段部连接弧形部中二者。
根据前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可还包含遮光片,其设置于塑胶镜筒与内凸部的另一环形壁之间,遮光片的物侧表面承靠塑胶镜筒,且遮光片的像侧表面承靠所述另一环形壁。
根据前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遮光元件组的遮光元件中一遮光元件可为另一遮光片,所述遮光片及为所述另一遮光片的遮光元件中一者的内环面形成内孔,内环面包含多个弧形部及多个线段部,弧形部具有相同的半径且共圆心,弧形部与线段部沿光轴的圆周方向交替设置,且各线段部连接弧形部中二者。
根据前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塑胶镜筒可还包含定向凸块,其朝向光轴凸起并沿光轴方向延伸。遮光片还包含定向凹口,其朝向光轴凹陷。像端组装件包含定向凹槽,其朝向光轴凹陷并沿光轴方向延伸。定向凸块设置对应定向凹口及定向凹槽。
根据前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遮光元件组的遮光元件中一遮光元件可为另一遮光片,所述遮光片及为所述另一遮光片的遮光元件中一者的内环面形成内孔,内环面具有倒角结构,内环面由像侧往物侧或由物侧往像侧渐缩。
根据前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像端组装件可为黑色塑胶材质且由射出成型制成,像端组装件包含至少二注料痕。
根据前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像端组装件可包含多个楔形结构,楔形结构沿光轴的圆周方向规则排列,且各楔形结构朝向光轴渐缩。
根据前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注料痕的数量可为至少三个。
根据前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光学透镜组的光学透镜中,最靠近物侧的光学透镜的物侧表面与最靠近像侧的光学透镜的像侧表面沿光轴方向的距离为Td,遮光元件组的遮光元件中,最靠近物侧的遮光元件的物侧表面与最靠近像侧的遮光元件的像侧表面沿光轴方向的距离为W,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10<W/Td<0.35。
根据前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塑胶镜筒的最小开孔的直径为
Figure BDA0002139902770000031
像端组装件的最小开孔的直径为
Figure BDA0002139902770000032
其可满足下列条件:
Figure BDA0002139902770000033
根据前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第一接合面与第二接合面中至少一者的条纹结构的数量为N,其可满足下列条件:60≤N≤360。
根据前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第一接合面与第二接合面中各者沿光轴方向的长度为d,第一接合面与第二接合面中距光轴的最短距离为D,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3<d/D<0.35。
根据前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可还包含光转折元件,其设置靠近塑胶镜筒的物侧端。
通过上述提及的各点技术特征,可有效地遮挡杂散光并使组装坚固且稳定。
依据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前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成像镜头模块的成像面。借此,有助于小型化并具有良好的成像品质,故能满足现今对电子装置的高规格成像需求。
附图说明
图1A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的示意图;
图1B绘示依照图1A的成像镜头模块的爆炸图;
图1C绘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的立体图;
图1D绘示依照图1C的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感光元件的爆炸图;
图1E绘示第一实施例中塑胶镜筒的立体图;
图1F绘示第一实施例中塑胶镜筒的物侧侧视图;
图1G绘示第一实施例中塑胶镜筒的像侧侧视图;
图1H绘示第一实施例中像端组装件的立体图;
图1I绘示第一实施例中像端组装件的物侧侧视图;
图1J绘示第一实施例中像端组装件的像侧侧视图;
图1K绘示第一实施例中遮光片的立体图;
图1L绘示第一实施例中遮光片的侧视图;
图2A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的示意图;
图2B绘示依照图2A的成像镜头模块的爆炸图;
图2C绘示第二实施例中塑胶镜筒的立体图;
图2D绘示第二实施例中像端组装件的立体图;
图2E绘示第二实施例中遮光片的立体图;
图3A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的示意图;
图3B绘示依照图3A的成像镜头模块的爆炸图;
图3C绘示第三实施例中楔形结构的立体图;
图4A绘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的示意图;
图4B绘示依照图4A的成像镜头模块的爆炸图;
图4C绘示第四实施例中塑胶镜筒的立体图;
图4D绘示第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环的立体图;
图5A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5B绘示第五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另一示意图;
图5C绘示第五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方块图;
图6A绘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6B绘示第六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另一示意图;以及
图7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电子装置:10、20、30
感测元件:16
辅助光学元件:17、27
成像信号处理元件:18、28
使用者界面:19
触控屏幕:19a
按键:19b
电路板:77
连接器:78
电子感光元件:13、73
相机单元:11、21a、21b、21c、31
自动对焦组件:14
光学防手震组件:15
成像镜头模块:12、100、200、300、400
光转折元件:101
塑胶镜筒:110、210、310、410
物侧端:110a
像侧端:110b、210b、310b、410b
容置空间:117、217、317、417
内凸部:112、212、312、412
第一接合面:115、215、315、415
条纹结构:116、416
接面:113、213、313、413
条纹结构:314
定向凸块:123、223
最小开孔:119、219、319、419
容胶槽:121、221、321、421
胶水材料:122、222、322、422
第一固定环:130、230、330、430
接面:133、233、333、433
条纹结构:134、234、434
容胶槽:131、231、331、431
胶水材料:132、232、332、432
光学透镜组:140、240、340、440
光学透镜:141、142、143、144、145、241、242、243、244、245、341、342、343、344、345、441、442、443、444、445
物侧表面:141a、241a、341a、441a
像侧表面:145b、245b、345b、445b
遮光片:150、250、350
物侧表面:150a、250a、350a
像侧表面:150b、250b、350b
内环面:156、256、356
弧形部:157、257
线段部:158、258
内孔:159、259、359
定向凹口:153、253
像端组装件:160、260、360、460
物侧端:160a、260a、360a、460a
第二接合面:165、265、365、465
条纹结构:266、366
环侧开孔:174、274
内凸部:162、262、362、462
环形壁:163a、163b、263a、263b、363a、363b、463a、463b
定向凹槽:173
最小内环面:176、276、376、476
弧形部:177、277
线段部:178、278
最小开孔:179、279、379、479
接面:167、267、367、467
条纹结构:268、368
注料痕:169、269、369、469
楔形结构:364
遮光元件组:180、280、380、480
遮光元件:171、181、182、271、281、282、371、381、382、471、472、481、482、483
物侧表面:181a、281a、381a、481a
像侧表面:182b、282b、382b、483b
内环面:1816、1826、2816、2826、3816、3826、4816、4826、4836
弧形部:1817、1827
线段部:1818、1828
内孔:1819、1829、2819、2829、3819、3829、4819、4829、4839
第二固定环:190、290、390、490
接面:197、297、397、497
条纹结构:498
容胶槽:191、291、391、491
胶水材料:192、292、392、492
光轴:z
物侧:za
像侧:zb
L1:塑胶镜筒沿光轴方向的长度
L2:像端组装件沿光轴方向的长度
Td:光学透镜组的光学透镜中,最靠近物侧的光学透镜的物侧表面与最靠近像侧的光学透镜的像侧表面沿光轴方向的距离
W:遮光元件组的遮光元件中,最靠近物侧的遮光元件的物侧表面与最靠近像侧的遮光元件的像侧表面沿光轴方向的距离
Figure BDA0002139902770000081
塑胶镜筒的最小开孔的直径
Figure BDA0002139902770000082
像端组装件的最小开孔的直径
d:第一接合面与第二接合面中各者沿光轴方向的长度
D:第一接合面与第二接合面中距光轴的最短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A至图1D,图1A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100的示意图,图1B绘示依照图1A的成像镜头模块100的爆炸图,图1C绘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100的立体图,图1D绘示依照图1C的成像镜头模块100及电子感光元件73的爆炸图。由图1A至图1D可知,成像镜头模块100具有光轴z、物侧za及像侧zb,其中物侧za为朝向成像镜头模块100的被摄物(图未揭示)的一侧,像侧zb为朝向成像镜头模块100的成像面(图未揭示)的一侧。成像镜头模块100包含塑胶镜筒110、光学透镜组140、像端组装件160以及遮光元件组180。此外,当成像镜头模块100装设于电子装置中,电子装置中的电子感光元件73设置于成像镜头模块100的成像面。
请参照图1E至图1G,图1E绘示第一实施例中塑胶镜筒110的立体图,图1F绘示第一实施例中塑胶镜筒110的物侧za侧视图,图1G绘示第一实施例中塑胶镜筒110的像侧zb侧视图。由图1A及图1E至图1G可知,塑胶镜筒110环绕光轴z形成容置空间117,塑胶镜筒110包含第一接合面115,第一接合面115靠近塑胶镜筒110的像侧端110b,其中像侧端110b为塑胶镜筒110朝向像侧zb的一端。具体而言,塑胶镜筒110为管状且由物侧za延伸至像侧zb(可理解亦是由像侧zb延伸至物侧za),塑胶镜筒110还包含内凸部112,内凸部112朝向光轴z延伸,塑胶镜筒110的最小开孔119位于内凸部112。
光学透镜组140设置于塑胶镜筒110的容置空间117中且包含多个(即至少二)光学透镜。具体而言,光学透镜组140由物侧za至像侧zb依序包含光学透镜141、142、143、144、145。
请参照图1H至图1J,图1H绘示第一实施例中像端组装件160的立体图,图1I绘示第一实施例中像端组装件160的物侧za侧视图,图1J绘示第一实施例中像端组装件160的像侧zb侧视图。由图1A、图1B及图1H至图1J可知,像端组装件160设置靠近且连接塑胶镜筒110的像侧端110b,像端组装件160为管状且由物侧za延伸至像侧zb(可理解亦是由像侧zb延伸至物侧za),像端组装件160环绕光轴z且与塑胶镜筒110同轴。像端组装件160包含第二接合面165及内凸部162,第二接合面165靠近像端组装件160的物侧端160a且与第一接合面115对应设置,其中物侧端160a为像端组装件160朝向物侧za的一端。内凸部162朝向光轴z延伸,像端组装件160的最小开孔179位于内凸部162。
由图1A至图1D可知,遮光元件组180设置于像端组装件160中且包含多个(即至少二)遮光元件。具体而言,遮光元件组180由物侧za至像侧zb依序包含遮光元件181、171、182,遮光元件181、171、182中的遮光元件181承靠内凸部162的环形壁163b。第一实施例中,遮光元件181、182为遮光片,遮光元件171为间隔环,且遮光元件171设置于遮光元件181、182之间。像端组装件160的内凸部162包含环形壁163a、163b,且环形壁163a的法线及环形壁163b的法线皆平行光轴z。
由图1A可知,管状的塑胶镜筒110与管状的像端组装件160透过第一接合面115与第二接合面165相互接合(Contact)以沿光轴z方向同轴设置。具体而言,第一接合面115位于塑胶镜筒110的内环面(塑胶镜筒110的内环面较其外环面靠近光轴z),第二接合面165位于像端组装件160的外环面(像端组装件160的外环面较其内环面远离光轴z)。
进一步而言,塑胶镜筒110与光学透镜组140组成光学成像组件,其中光学透镜组140可还包含遮光片、间隔环等遮光元件,如图1A及图1B所绘示,光学透镜143、144之间由物侧za至像侧zb依序包含一个遮光片及一个间隔环。光学成像组件具有光线屈折力,用于成像以及控制成像品质。像端组装件160与遮光元件组180组成像端遮光组件,其中遮光元件组180不包含光学透镜。像端遮光组件具有遮光功效,用于遮蔽杂散光。
塑胶镜筒110沿光轴z方向的长度为L1,像端组装件160沿光轴z方向的长度为L2,其满足下列条件:1.5<L1/L2<5.0。借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模块配置两个组件(如前段所述的光学成像组件及成像端遮光组件),其中一个用于光学成像,另一个用于遮蔽杂散光,故可依不同规格需求选择不同的光学成像组件与像端遮光组件进行配置,以提升成像镜头模块的生产效率及降低生产成本。再者,以两个组件组装成像镜头模块100,可容忍较高的同心度公差,维持制造良率,并可有效降低成像镜头模块100的像侧端产生杂散光的机率,以提升成像品质。
进一步而言,塑胶镜筒110于像侧zb追加具有遮光设计的像侧组装件160及遮光元件组180,以适用于长焦光学系统的成像镜头模块100。塑胶镜筒110于像侧zb装设有像侧组装件160,塑胶镜筒110与像侧组装件160可分别组装光学透镜组140与遮光元件组180以追加遮光对策。透过像侧组装件160及遮光元件组180追加的遮光对策可改善来自成像镜头模块100以外的鬼影(Flare)现象,尤其是镜头驱动装置(例如自动对焦组件)本身设计时不会被注意到的杂散光瑕疵。此外,像侧组装件160及遮光元件组180的设计,可使遮光对策的组装不会对光学透镜组140的成像品质与规格产生负面影响。
由图1A及图1H可知,容胶槽121可形成于塑胶镜筒110与像端组装件160之间,且胶水材料122设置于容胶槽121之中,其中胶水材料122为材质不限的粘着剂。借此,有助于成像镜头模块100使用侧向点胶固定的加工技术,以提升成像镜头模块100的结构安定度。第一实施例中,塑胶镜筒110的内环面的凹部与像端组装件160的外环面形成容胶槽121。像端组装件160包含至少二个环侧开孔174,使得塑胶镜筒110与像端组装件160之间的容胶槽121连通至成像镜头模块100的外部。
由图1A、图1D及图1E可知,第一接合面115与第二接合面165中至少一者(具体而言为第一接合面115)可包含多个条纹结构116,各条纹结构116为略微凸起或略微凹陷的条状,各条纹结构116并延伸至塑胶镜筒110与像端组装件160之间的容胶槽121,且条纹结构116沿光轴z的圆周方向规则排列。借此,有助于提供塑胶镜筒110与像端组装件160之间较高的组装接合力,搭配点胶使成像镜头模块100的结构更加稳定。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接合面115、第二接合面165及容胶槽121皆为环绕光轴z的环形。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图未揭示),第一接合面与第二接合面皆包含多个条纹结构。
第一接合面115的条纹结构116的数量为N,其可满足下列条件:60≤N≤360。借此,较密集的条纹结构116排列有助于胶水材料122均匀地流布。
由图1A可知,第一接合面115与第二接合面165中各者沿光轴z方向的长度为d,第一接合面115与第二接合面165中距光轴z的最短距离为D,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3<d/D<0.35。借此,有助于塑胶镜筒110与像端组装件160透过第一接合面115与第二接合面165的组装坚固且稳定。
由图1B、图1F及图1I可知,塑胶镜筒110的最小开孔119的直径为
Figure BDA0002139902770000111
像端组装件160的最小开孔179的直径为
Figure BDA0002139902770000115
其可满足下列条件:
Figure BDA0002139902770000112
Figure BDA0002139902770000113
借此,有利避免塑胶镜筒110与像端组装件160产生较高的同心公差。此外,像端组装件160的最小开孔179为非圆形,其参数
Figure BDA0002139902770000114
为最小开孔179的通过光轴z的最小直径,并如图1I所绘示。
由图1B、图1H至图1J可知,像端组装件160的最小内环面176形成最小开孔179,最小内环面176为像端组装件160的内环面上对应最小开孔179之处,最小开孔179为非圆形,最小内环面176可包含多个弧形部177及多个线段部178,弧形部177具有相同的半径(即曲率半径)且共圆心(圆心为光轴z),弧形部177与线段部178沿光轴z的圆周方向交替设置,且各线段部178的两端分别连接弧形部177中二者,亦即各弧形部177的两端分别连接线段部178中二者。借此,有助于成像镜头模块100组装时的对位辨识。第一实施例中,弧形部177的数量为四个,线段部178的数量为四个。
由图1H至图1J可知,像端组装件160可为黑色塑胶材质且由射出成型制成,像端组装件160的外环面包含至少二注料痕(Gate Trace)169。借此,有利减少像端组装件160于射出成型时填料不足及表面不整的机率。第一实施例中,注料痕169的数量为二个并对称于光轴z。
由图1A、图1B及图1D可知,成像镜头模块100可还包含遮光片150,其设置于塑胶镜筒110与像端组装件160的内凸部162的环形壁163a之间,遮光片150的物侧表面150a承靠塑胶镜筒110,且遮光片150的像侧表面150b承靠环形壁163a。借此,可有效地遮挡来自于塑胶镜筒110与像端组装件160的接合处(包含第一接合面115、第二接合面165、容胶槽121、胶水材料122)周围所引起的杂散光。
请参照图1K及图1L,图1K绘示第一实施例中遮光片150的立体图,图1L绘示第一实施例中遮光片150的侧视图。由图1D、图1K及图1L可知,遮光元件组180的遮光元件181、171、182中,遮光元件181、182为遮光片。遮光片150及为遮光片的遮光元件181、182中,遮光片150的内环面156形成内孔159,内孔159为非圆形,内环面156包含多个弧形部157及多个线段部158,弧形部157具有相同的半径(即曲率半径)且共圆心(圆心为光轴z),弧形部157与线段部158沿光轴z的圆周方向交替设置,且各线段部158连接弧形部157中二者。借此,遮光片150及为遮光片的遮光元件181、182中至少一者具有前述特征,有助提升遮蔽非成像光线的效率。
具体而言,遮光片150及为遮光片的遮光元件181、182皆具有前段所述特征。遮光片150的内环面156形成内孔159,内孔159为非圆形,内环面156包含四个弧形部157及四个线段部158,弧形部157具有相同的半径且共圆心,弧形部157与线段部158沿光轴z的圆周方向交替设置,且各线段部158的两端分别连接弧形部157中二者,亦即各弧形部157的两端分别连接线段部158中二者。遮光元件181的内环面1816形成内孔1819,内孔1819为非圆形,内环面1816包含四个弧形部1817及四个线段部1818,弧形部1817具有相同的半径且共圆心,弧形部1817与线段部1818沿光轴z的圆周方向交替设置,且各线段部1818的两端分别连接弧形部1817中二者,亦即各弧形部1817的两端分别连接线段部1818中二者。遮光元件182的内环面1826形成内孔1829,内孔1829为非圆形,内环面1826包含四个弧形部1827及四个线段部1828,弧形部1827具有相同的半径且共圆心,弧形部1827与线段部1828沿光轴z的圆周方向交替设置,且各线段部1828的两端分别连接弧形部1827中二者,亦即各弧形部1827的两端分别连接线段部1828中二者。
由图1D、图1I及图1K可知,塑胶镜筒110的内环面可还包含定向凸块123,其朝向光轴z凸起并沿光轴z方向延伸,即定向凸块123沿光轴z方向具有特定厚度。遮光片150的外环面还包含定向凹口153,其朝向光轴z凹陷。像端组装件160的外环面上对应内凸部162之处包含定向凹槽173,其朝向光轴z凹陷并沿光轴z方向延伸,即定向凹槽173沿光轴z方向具有特定凹陷距离。定向凸块123设置对应定向凹口153及定向凹槽173。借此,可降低遮光片150产生翘曲的机率,并同时提供自动化的视觉辨识以及组装的定位性,增加成像镜头模块100的组装效率。
由图1A及图1D可知,成像镜头模块100可还包含第一固定环130,其设置于塑胶镜筒110的容置空间117中并固定光学透镜组140,容胶槽131形成于塑胶镜筒110与第一固定环130之间,且胶水材料132设置于容胶槽131之中。借此,有助提升成像镜头模块100的结构安定度,减少元件因撞击产生间距改变的机率。具体而言,第一固定环130设置于光学透镜组140的物侧za并固定光学透镜组140,塑胶镜筒110的内环面的凹部与第一固定环130的外环面形成容胶槽131。
塑胶镜筒110的接面113与第一固定环130的接面133可相互接合,塑胶镜筒110的接面113与第一固定环130的接面133中至少一者(具体而言为第一固定环130的接面133)包含多个条纹结构134,各条纹结构134为条状(可如图1E中的条纹结构116),各条纹结构134并延伸至塑胶镜筒110与第一固定环130之间的容胶槽131,且条纹结构134沿光轴z的圆周方向规则排列。借此,可增加塑胶镜筒110与第一固定环130组装的接合力以及提升点胶的效率,且条纹结构134易于以射出成型制造。第一实施例中,接面113位于塑胶镜筒110的内环面,接面133位于第一固定环130的外环面,接面113、133及容胶槽131中各者皆分为环绕光轴z上同一位置的二个弧形。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图未揭示),塑胶镜筒的接面与第一固定环的接面相互接合且皆包含多个条纹结构。
成像镜头模块100可还包含第二固定环190,其设置于像端组装件160中并固定遮光元件组180,容胶槽191形成于像端组装件160与第二固定环190之间,且胶水材料192设置于容胶槽191之中。借此,有助提升成像镜头模块100的结构安定度,减少元件因撞击产生歪斜的机率。具体而言,第二固定环190设置于遮光元件组180的像侧zb并固定遮光元件组180,像端组装件160的内环面的凹部与第二固定环190的外环面形成容胶槽191。
再者,像端组装件160的接面167与第二固定环190的接面197相互接合,且接面167、197延伸至像端组装件160与第二固定环190之间的容胶槽191。具体而言,接面167位于像端组装件160的内环面,接面197位于第二固定环190的外环面,接面167、197及容胶槽191中各者皆分为环绕光轴z上同一位置的二个弧形。
由图1B可知,光学透镜组140的光学透镜141、142、143、144、145中,最靠近物侧za的光学透镜141的物侧表面141a与最靠近像侧zb的光学透镜145的像侧表面145b沿光轴z方向的距离为Td,遮光元件组180的遮光元件181、171、182中,最靠近物侧za的遮光元件181的物侧表面181a与最靠近像侧zb的遮光元件182的像侧表面182b沿光轴z方向的距离为W,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10<W/Td<0.35。借此,所述纵深范围有助成像镜头模块100于像侧端的遮光上较有效率。
由图1D可知,成像镜头模块100可还包含光转折元件(Optical Folding Element)101,其设置靠近塑胶镜筒110的物侧端110a,其中物侧端110a为塑胶镜筒110朝向物侧za的一端,也可说是光转折元件101设置于塑胶镜筒110及光学透镜组140的物侧za。借此,有助提供成像镜头模块100设置于薄型电子装置中的可行性。进一步而言,光线转折元件101可为棱镜、反射镜,但不以此为限,光线转折元件101用以将入射光转折进入成像镜头模块100。
请一并参照下列表一,其表列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100依据前述参数定义的数据,并如图1A、图1B、图1F及图1I所绘示。
Figure BDA0002139902770000141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2A及图2B,图2A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200的示意图,图2B绘示依照图2A的成像镜头模块200的爆炸图。由图2A及图2B可知,成像镜头模块200具有光轴z、物侧za及像侧zb,成像镜头模块200包含塑胶镜筒210、光学透镜组240、像端组装件260以及遮光元件组280。
请参照图2C,其绘示第二实施例中塑胶镜筒210的立体图。由图2A至图2C可知,塑胶镜筒210环绕光轴z形成容置空间217,塑胶镜筒210包含第一接合面215,第一接合面215靠近塑胶镜筒210的像侧端210b。塑胶镜筒210为管状且由物侧za延伸至像侧zb,塑胶镜筒210还包含内凸部212,内凸部212朝向光轴z延伸,塑胶镜筒210的最小开孔219位于内凸部212。光学透镜组240设置于塑胶镜筒210的容置空间217中且由物侧za至像侧zb依序包含光学透镜241、242、243、244、245。
请参照图2D,其绘示第二实施例中像端组装件260的立体图。由图2A、图2B及图2D可知,像端组装件260设置靠近且连接塑胶镜筒210的像侧端210b,像端组装件260为管状且由物侧za延伸至像侧zb,像端组装件260环绕光轴z且与塑胶镜筒210同轴。像端组装件260包含第二接合面265及内凸部262,第二接合面265靠近像端组装件260的物侧端260a且与第一接合面215对应设置。内凸部262朝向光轴z延伸,像端组装件260的最小开孔279位于内凸部262。
遮光元件组280设置于像端组装件260中且由物侧za至像侧zb依序包含遮光元件281、271、282,其中遮光元件281承靠内凸部262的环形壁263b。第二实施例中,遮光元件281、282为遮光片,遮光元件271为间隔环,且遮光元件271设置于遮光元件281、282之间。像端组装件260的内凸部262包含环形壁263a、263b,且环形壁263a的法线及环形壁263b的法线皆平行光轴z。
由图2A可知,管状的塑胶镜筒210与管状的像端组装件260透过第一接合面215与第二接合面265相互接合以沿光轴z方向同轴设置。具体而言,第一接合面215位于塑胶镜筒210的内环面,第二接合面265位于像端组装件260的外环面。
详细而言,容胶槽221形成于塑胶镜筒210与像端组装件260之间,且胶水材料222设置于容胶槽221之中。第二实施例中,塑胶镜筒210的内环面的凹部与像端组装件260的外环面形成容胶槽221。像端组装件260包含至少二个环侧开孔274,使得塑胶镜筒210与像端组装件260之间的容胶槽221连通至成像镜头模块200的外部。
由图2A及图2D可知,第一接合面215与第二接合面265相互接合,第二接合面265包含多个条纹结构266,各条纹结构266为条状,各条纹结构266并延伸至塑胶镜筒210与像端组装件260之间的容胶槽221,且条纹结构266沿光轴z的圆周方向规则排列。第二实施例中,第一接合面215、第二接合面265及容胶槽221皆为环绕光轴z的环形。
由图2D可知,像端组装件260的最小内环面276形成最小开孔279,最小开孔279为非圆形,最小内环面276包含四个弧形部277及四个线段部278,弧形部277具有相同的半径且共圆心,弧形部277与线段部278沿光轴z的圆周方向交替设置,且各线段部278的两端分别连接弧形部277中二者,亦即各弧形部277的两端分别连接线段部278中二者。
像端组装件260为黑色塑胶材质且由射出成型制成,像端组装件260的外环面包含至少三注料痕269。借此,有助提升像端组装件260表面结构的完整度,增加射出成型的制品成功率与量产品质。第二实施例中,注料痕269的数量为三个,并如图2D所绘示。
请参照图2E,其绘示第二实施例中遮光片250的立体图。由图2A、图2B及图2E可知,成像镜头模块200还包含遮光片250,其设置于塑胶镜筒210与像端组装件260的内凸部262的环形壁263a之间,遮光片250的物侧表面250a承靠塑胶镜筒210,且遮光片250的像侧表面250b承靠环形壁263a。
遮光元件组280的遮光元件281、271、282中,遮光元件281、282为遮光片。遮光片250及为遮光片的遮光元件281、282中,至少遮光片250的内孔259为非圆形。遮光片250的内环面256形成内孔259,内环面256包含四个弧形部257及四个线段部258,弧形部257具有相同的半径且共圆心,弧形部257与线段部258沿光轴z的圆周方向交替设置,且各线段部258的两端分别连接弧形部257中二者,亦即各弧形部257的两端分别连接线段部258中二者。
遮光片250及为遮光片的遮光元件281、282中,遮光片250的内环面256形成内孔259,内环面256具有倒角结构,内环面256由像侧zb往物侧za或由物侧za往像侧zb渐缩。借此,遮光片250及为遮光片的遮光元件281、282中至少一者具有前述特征,有助降低产生额外杂散光的机率。
具体而言,遮光片250及为遮光片的遮光元件281、282皆具有前段所述特征。遮光片250的内环面256由像侧zb往物侧za渐缩,内环面256为形成非圆形内孔259的倒角结构,内环面256的弧形部257为斜弧面并由像侧zb往物侧za渐缩,内环面256的线段部258为倾斜面并由像侧zb往物侧za渐缩。遮光元件281的内环面2816形成内孔2819,内环面2816具有倒角结构,内环面2816由像侧zb往物侧za渐缩。遮光元件282的内环面2826形成内孔2829,内环面2826具有倒角结构,内环面2826由像侧zb往物侧za渐缩。
由图2A、图2C及图2E可知,塑胶镜筒210的内环面还包含定向凸块223,其朝向光轴z凸起并沿光轴z方向延伸。遮光片250的外环面还包含定向凹口253,其朝向光轴z凹陷。像端组装件260的外环面上对应内凸部262之处包含定向凹槽,其朝向光轴z凹陷并沿光轴z方向延伸。定向凸块223设置对应定向凹口253及定向凹槽。
由图2A至图2C可知,成像镜头模块200还包含第一固定环230,其设置于塑胶镜筒210的容置空间217中并固定光学透镜组240,容胶槽231形成于塑胶镜筒210与第一固定环230之间,且胶水材料232设置于容胶槽231之中。具体而言,第一固定环230设置于光学透镜组240的物侧za并固定光学透镜组240,塑胶镜筒210的内环面的凹部与第一固定环230的外环面形成容胶槽231。
塑胶镜筒210的接面213与第一固定环230的接面233相互接合,第一固定环230的接面233包含多个条纹结构234,各条纹结构234为条状,各条纹结构234并延伸至塑胶镜筒210与第一固定环230之间的容胶槽231,且条纹结构234沿光轴z的圆周方向规则排列。第二实施例中,接面213位于塑胶镜筒210的内环面,接面233位于第一固定环230的外环面,接面213、233及容胶槽231中各者皆分为环绕光轴z上同一位置的二个弧形。
由图2A、图2B及图2D可知,成像镜头模块200还包含第二固定环290,其设置于像端组装件260中并固定遮光元件组280,容胶槽291形成于像端组装件260与第二固定环290之间,且胶水材料292设置于容胶槽291之中。具体而言,第二固定环290设置于遮光元件组280的像侧zb并固定遮光元件组280,像端组装件260的内环面的凹部与第二固定环290的外环面形成容胶槽291。
像端组装件260的接面267与第二固定环290的接面297相互接合,像端组装件260的接面267与第二固定环290的接面297中至少一者(具体而言为像端组装件260的接面267)包含多个条纹结构268,各条纹结构268为条状,各条纹结构268并延伸至像端组装件260与第二固定环290之间的容胶槽291,且条纹结构268沿光轴z的圆周方向规则排列。借此,可增加像端组装件260与第二固定环290组装的接合力以及提升点胶的效率,且条纹结构268易于以射出成型制造。具体而言,接面267位于像端组装件260的内环面,接面297位于第二固定环290的外环面,接面267、297及容胶槽291中各者皆分为环绕光轴z上同一位置的二个弧形。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图未揭示),像端组装件的接面与第二固定环的接面相互接合且皆包含多个条纹结构。
由图2B可知,光学透镜组240的光学透镜241、242、243、244、245中,最靠近物侧za的光学透镜241的物侧表面241a与最靠近像侧zb的光学透镜245的像侧表面245b沿光轴z方向的距离为Td,遮光元件组280的遮光元件281、271、282中,最靠近物侧za的遮光元件281的物侧表面281a与最靠近像侧zb的遮光元件282的像侧表面282b沿光轴z方向的距离为W。
请一并参照下列表二,其表列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200中参数的数据,各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100相同,并如图2A及图2B所绘示。
Figure BDA0002139902770000181
<第三实施例>
请参照图3A及图3B,图3A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300的示意图,图3B绘示依照图3A的成像镜头模块300的爆炸图。由图3A及图3B可知,成像镜头模块300具有光轴z、物侧za及像侧zb,成像镜头模块300包含塑胶镜筒310、光学透镜组340、像端组装件360以及遮光元件组380。
塑胶镜筒310环绕光轴z形成容置空间317,塑胶镜筒310包含第一接合面315,第一接合面315靠近塑胶镜筒310的像侧端310b。塑胶镜筒310为管状且由物侧za延伸至像侧zb,塑胶镜筒310还包含内凸部312,内凸部312朝向光轴z延伸,塑胶镜筒310的最小开孔319位于内凸部312。光学透镜组340设置于塑胶镜筒310的容置空间317中且由物侧za至像侧zb依序包含光学透镜341、342、343、344、345。
像端组装件360设置靠近且连接塑胶镜筒310的像侧端310b,像端组装件360为管状且由物侧za延伸至像侧zb,像端组装件360环绕光轴z且与塑胶镜筒310同轴。像端组装件360包含第二接合面365及内凸部362,第二接合面365靠近像端组装件360的物侧端360a且与第一接合面315对应设置。内凸部362朝向光轴z延伸,像端组装件360的最小开孔379位于内凸部362。
遮光元件组380设置于像端组装件360中且由物侧za至像侧zb依序包含遮光元件381、371、382,其中遮光元件381承靠内凸部362的环形壁363b。第三实施例中,遮光元件381、382为遮光片,遮光元件371为间隔环,且遮光元件371设置于遮光元件381、382之间。像端组装件360的内凸部362包含环形壁363a、363b,且环形壁363a的法线及环形壁363b的法线皆平行光轴z。
由图3A可知,管状的塑胶镜筒310与管状的像端组装件360透过第一接合面315与第二接合面365相互接合以沿光轴z方向同轴设置。具体而言,第一接合面315位于塑胶镜筒310的外环面,第二接合面365位于像端组装件360的内环面。
详细而言,容胶槽321形成于塑胶镜筒310与像端组装件360之间,且胶水材料322设置于容胶槽321之中。第三实施例中,塑胶镜筒310的外环面与像端组装件360的内环面的凹部形成容胶槽321。
第一接合面315与第二接合面365相互接合,第二接合面365包含多个条纹结构366,各条纹结构366为条状,各条纹结构366并延伸至塑胶镜筒310与像端组装件360之间的容胶槽321,且条纹结构366沿光轴z的圆周方向规则排列。
由图3B可知,像端组装件360为黑色塑胶材质且由射出成型制成,像端组装件360的外环面包含二个注料痕369。像端组装件360的最小内环面376形成最小开孔379,最小开孔379可为非圆形。
请参照图3C,其绘示第三实施例中楔形结构364的立体图。由图3A至图3C可知,像端组装件360的内环面包含多个楔形结构364,楔形结构364沿光轴z的圆周方向规则排列,且各楔形结构364朝向光轴z渐缩,即楔形结构364中相邻二者之间形成V形沟槽。借此,有助提供射出成型的可制造性,且具有消除特定光束的功效。具体而言,楔形结构364位于内凸部362。
由图3A及图3B可知,成像镜头模块300还包含遮光片350,其设置于塑胶镜筒310与像端组装件360的内凸部362的环形壁363a之间,遮光片350的物侧表面350a承靠塑胶镜筒310,且遮光片350的像侧表面350b承靠环形壁363a。
遮光元件组380的遮光元件381、371、382中,遮光元件381、382为遮光片。遮光片350及为遮光片的遮光元件381、382中,遮光片350的内环面356形成内孔359,内环面356具有倒角结构,内环面356由物侧za往像侧zb渐缩。遮光元件381的内环面3816形成内孔3819。遮光元件382的内环面3826形成内孔3829,内环面3826具有倒角结构,内环面3826由像侧zb往物侧za渐缩。此外,内孔359、3819、3829中至少一者可为非圆形。
成像镜头模块300还包含第一固定环330,其设置于塑胶镜筒310的容置空间317中并固定光学透镜组340,容胶槽331形成于塑胶镜筒310与第一固定环330之间,且胶水材料332设置于容胶槽331之中。具体而言,第一固定环330设置于光学透镜组340的物侧za并固定光学透镜组340,塑胶镜筒310的内环面的凹部与第一固定环330的外环面形成容胶槽331。
塑胶镜筒310的接面313与第一固定环330的接面333相互接合,塑胶镜筒310的接面313包含多个条纹结构314,各条纹结构314为条状,各条纹结构314并延伸至塑胶镜筒310与第一固定环330之间的容胶槽331,且条纹结构314沿光轴z的圆周方向规则排列。第三实施例中,接面313位于塑胶镜筒310的内环面,接面333位于第一固定环330的外环面。
成像镜头模块300还包含第二固定环390,其设置于像端组装件360中并固定遮光元件组380,容胶槽391形成于像端组装件360与第二固定环390之间,且胶水材料392设置于容胶槽391之中。具体而言,第二固定环390设置于遮光元件组380的像侧zb并固定遮光元件组380,像端组装件360的内环面的凹部与第二固定环390的外环面形成容胶槽391。
像端组装件360的接面367与第二固定环390的接面397相互接合,像端组装件360的接面367包含复数条纹结构368,各条纹结构368为条状,各条纹结构368并延伸至像端组装件360与第二固定环390之间的容胶槽391,且条纹结构368沿光轴z的圆周方向规则排列。具体而言,接面367位于像端组装件360的内环面,接面397位于第二固定环390的外环面。
由第3B图可知,光学透镜组340的光学透镜341、342、343、344、345中,最靠近物侧za的光学透镜341的物侧表面341a与最靠近像侧zb的光学透镜345的像侧表面345b沿光轴z方向的距离为Td,遮光元件组380的遮光元件381、371、382中,最靠近物侧za的遮光元件381的物侧表面381a与最靠近像侧zb的遮光元件382的像侧表面382b沿光轴z方向的距离为W。
请一并参照下列表三,其表列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300中参数的数据,各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100相同,并如图3A及图3B所绘示。
Figure BDA0002139902770000211
<第四实施例>
请参照图4A及图4B,图4A绘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400的示意图,图4B绘示依照图4A的成像镜头模块400的爆炸图。由图4A及图4B可知,成像镜头模块400具有光轴z、物侧za及像侧zb,成像镜头模块400包含塑胶镜筒410、光学透镜组440、像端组装件460以及遮光元件组480。
请参照图4C,其绘示第四实施例中塑胶镜筒410的立体图。由图4A至图4C可知,塑胶镜筒410环绕光轴z形成容置空间417,塑胶镜筒410包含第一接合面415,第一接合面415靠近塑胶镜筒410的像侧端410b。塑胶镜筒410为管状且由物侧za延伸至像侧zb,塑胶镜筒410还包含内凸部412,内凸部412朝向光轴z延伸,塑胶镜筒410的最小开孔419位于内凸部412。光学透镜组440设置于塑胶镜筒410的容置空间417中且由物侧za至像侧zb依序包含光学透镜441、442、443、444、445。
由图4A及图4B可知,像端组装件460设置靠近且连接塑胶镜筒410的像侧端410b,像端组装件460为管状且由物侧za延伸至像侧zb,像端组装件460环绕光轴z且与塑胶镜筒410同轴。像端组装件460包含第二接合面465及内凸部462,第二接合面465靠近像端组装件460的物侧端460a且与第一接合面415对应设置。内凸部462朝向光轴z延伸,像端组装件460的最小开孔479位于内凸部462。
遮光元件组480设置于像端组装件460中且由物侧za至像侧zb依序包含遮光元件481、471、482、472、483,其中遮光元件483承靠内凸部462的环形壁463a。第四实施例中,遮光元件481、482、483为遮光片,遮光元件471、472为间隔环,且遮光元件471设置于遮光元件481、482之间,遮光元件472设置于遮光元件482、483之间。像端组装件460的内凸部462包含环形壁463a、463b,且环形壁463a的法线及环形壁463b的法线皆平行光轴z。
由图4A可知,管状的塑胶镜筒410与管状的像端组装件460透过第一接合面415与第二接合面465相互接合以沿光轴z方向同轴设置。具体而言,第一接合面415位于塑胶镜筒410的外环面,第二接合面465位于像端组装件460的内环面。
详细而言,容胶槽421形成于塑胶镜筒410与像端组装件460之间,且胶水材料422设置于容胶槽421之中。第四实施例中,塑胶镜筒410的外环面与像端组装件460的内环面的凹部形成容胶槽421。
由图4A至图4C可知,第一接合面415与第二接合面465相互接合,第一接合面415包含多个条纹结构416,各条纹结构416为条状,各条纹结构416并延伸至塑胶镜筒410与像端组装件460之间的容胶槽421,且条纹结构416沿光轴z的圆周方向规则排列。第四实施例中,第一接合面415、第二接合面465及容胶槽421中各者皆分为环绕光轴z上同一位置的四个弧形,且第一接合面415中四个弧形的条纹结构416的数量总和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参数N。
由图4B可知,像端组装件460为黑色塑胶材质且由射出成型制成,像端组装件460的外环面包含二个注料痕469。像端组装件460的最小内环面476形成最小开孔479,最小开孔479可为非圆形。
遮光元件组480的遮光元件481、471、482、472、483中,遮光元件481、482、483为遮光片。遮光元件481的内环面4816形成内孔4819。遮光元件482的内环面4826形成内孔4829,内环面4826具有倒角结构,内环面4826由像侧zb往物侧za渐缩。遮光元件483的内环面4836形成内孔4839,内环面4836具有倒角结构,内环面4836由像侧zb往物侧za渐缩。此外,内孔4819、4829、4839中至少一者可为非圆形。
请参照图4D,其绘示第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环430的立体图。由图4A、图4B及图4D可知,成像镜头模块400还包含第一固定环430,其设置于塑胶镜筒410的容置空间417中并固定光学透镜组440,容胶槽431形成于塑胶镜筒410与第一固定环430之间,且胶水材料432设置于容胶槽431之中。具体而言,第一固定环430设置于光学透镜组440的物侧za并固定光学透镜组440,塑胶镜筒410的内环面的凹部与第一固定环430的外环面形成容胶槽431。
塑胶镜筒410的接面413与第一固定环430的接面433相互接合,第一固定环430的接面433包含多个条纹结构434,各条纹结构434为条状,各条纹结构434并延伸至塑胶镜筒410与第一固定环430之间的容胶槽431,且条纹结构434沿光轴z的圆周方向规则排列。第四实施例中,接面413位于塑胶镜筒410的内环面,接面433位于第一固定环430的外环面,接面413、433及容胶槽431中各者皆分为环绕光轴z上同一位置的二个弧形。
由图4A及图4B可知,成像镜头模块400还包含第二固定环490,其设置于像端组装件460中并固定遮光元件组480,容胶槽491形成于像端组装件460与第二固定环490之间,且胶水材料492设置于容胶槽491之中。具体而言,第二固定环490设置于遮光元件组480的物侧za并固定遮光元件组480,像端组装件460的内环面的凹部与第二固定环490的外环面形成容胶槽491。
像端组装件460的接面467与第二固定环490的接面497相互接合,第二固定环490的接面497包含多个条纹结构498,各条纹结构498为条状,各条纹结构498并延伸至像端组装件460与第二固定环490之间的容胶槽491,且条纹结构498沿光轴z的圆周方向规则排列。具体而言,接面467位于像端组装件460的内环面,接面497位于第二固定环490的外环面。
由图4B可知,光学透镜组440的光学透镜441、442、443、444、445中,最靠近物侧za的光学透镜441的物侧表面441a与最靠近像侧zb的光学透镜445的像侧表面445b沿光轴z方向的距离为Td,遮光元件组480的遮光元件481、471、482、472、483中,最靠近物侧za的遮光元件481的物侧表面481a与最靠近像侧zb的遮光元件483的像侧表483b沿光轴z方向的距离为W。
请一并参照下列表四,其表列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400中参数的数据,各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100相同,并如图4A及图4B所绘示。
Figure BDA0002139902770000241
<第五实施例>
配合参照图5A及图5B,其中图5A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的示意图,图5B绘示第五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的另一示意图,且图5A及图5B特别是电子装置10中的相机示意图。由图5A及图5B可知,第五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是一智能手机,电子装置10包含相机单元11,其中相机单元11包含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模块12及电子感光元件13,成像镜头模块12可为前述的成像镜头模块100、200、300或400,或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成像镜头模块,电子感光元件13设置于成像镜头模块12的成像面(图未揭示)。借此,有助于小型化并具有良好的成像品质,故能满足现今对电子装置的高规格成像需求。
进一步来说,使用者透过电子装置10的使用者界面19进入拍摄模式,其中第五实施例中使用者界面19可为触控屏幕19a、按键19b等。此时成像镜头模块12汇集成像光线在电子感光元件13上,并输出有关影像的电子信号至成像信号处理元件(Image SignalProcessor,ISP)18。
配合参照图5C,其绘示第五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的方块图,特别是电子装置10中的相机方块图。由图5A至图5C可知,因应电子装置10的相机规格,相机单元11可还包含自动对焦组件14及光学防手震组件15,电子装置10可还包含至少一个辅助光学元件17及至少一个感测元件16。辅助光学元件17可以是补偿色温的闪光灯模块、红外线测距元件、激光对焦模块等,感测元件16可具有感测物理动量与作动能量的功能,如加速计、陀螺仪、霍尔元件(Hall Effect Element),以感知使用者的手部或外在环境施加的晃动及抖动,进而使相机单元11配置的自动对焦组件14及光学防手震组件15发挥功能,以获得良好的成像品质,有助于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10具备多种模式的拍摄功能,如优化自拍、低光源HDR(High Dynamic Range,高动态范围成像)、高解析4K(4K Resolution)录影等。此外,使用者可由触控屏幕19a直接目视到相机的拍摄画面,并在触控屏幕19a上手动操作取景范围,以达成所见即所得的自动对焦功能。
再者,由图5B可知,相机单元11、感测元件16及辅助光学元件17可设置在电路板77(电路板77为软性电路版,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上,并透过连接器78电性连接成像信号处理元件18等相关元件以执行拍摄流程。当前的电子装置如智能手机具有轻薄的趋势,将相机单元与相关元件配置于软性电路板上,再利用连接器将电路汇整至电子装置的主板,可满足电子装置内部有限空间的机构设计及电路布局需求并获得更大的裕度,亦使得相机单元的自动对焦功能通过电子装置的触控屏幕获得更灵活的控制。第五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包含多个感测元件16及多个辅助光学元件17,感测元件16及辅助光学元件17设置在电路板77及另外至少一个软性电路板(未另标号)上,并透过对应的连接器电性连接成像信号处理元件18等相关元件以执行拍摄流程。在其他实施例中(图未揭示),感测元件及辅助光学元件亦可依机构设计及电路布局需求设置于电子装置的主板或是其他形式的载板上。
此外,电子装置10可进一步包含但不限于无线通讯单元(WirelessCommunication Unit)、控制单元(Control Unit)、储存单元(Storage Unit)、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储存单元(ROM)或其组合。
<第六实施例>
请参照图6A及图6B,其中图6A绘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电子装置20的示意图,图6B绘示第四实施例的电子装置20的另一示意图。由图6A及图6B可知,电子装置20是一智能手机,电子装置20包含相机单元21a、21b、21c,相机单元21a、21b、21c朝向电子装置20的同一侧且光学特性可不相同。相机单元21a、21b、21c中至少一者包含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感光元件,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成像镜头模块的成像面。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图未揭示),电子装置可为双镜头智能手机、三镜头智能手机、四镜头智能手机、双镜头平板电脑等至少双镜头的电子装置。
于电子装置20的拍摄流程中,透过辅助光学元件27的辅助,可经由相机单元21a、21b、21c分别撷取数个影像,再由电子装置20配备的处理元件(如成像信号处理元件28等)达成变焦、影像细腻等所需效果。此外,应可理解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中的相机单元的配置并不以图6A及图6B所揭露的位置为限。
<第七实施例>
配合参照图7,其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电子装置30的示意图。第七实施例的电子装置30是一穿戴式装置,电子装置30包含相机单元31,其中相机单元31包含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模块(图未揭示)及电子感光元件(图未揭示),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成像镜头模块的成像面。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1)

1.一种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光轴、一物侧及一像侧,该成像镜头模块包含:
一塑胶镜筒,其环绕该光轴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塑胶镜筒包含一第一接合面,该第一接合面靠近该塑胶镜筒的一像侧端;
一光学透镜组,其设置于该塑胶镜筒的该容置空间中且包含多个光学透镜;
一像端组装件,其设置靠近该塑胶镜筒的该像侧端,该像端组装件为管状且由该物侧延伸至该像侧,该像端组装件环绕该光轴且与该塑胶镜筒同轴,该像端组装件包含一第二接合面及一内凸部,该第二接合面靠近该像端组装件的一物侧端且与该第一接合面对应设置,该内凸部朝向该光轴延伸,该像端组装件的一最小开孔位于该内凸部;以及
一遮光元件组,其设置于该像端组装件中且包含多个遮光元件,所述多个遮光元件中一该遮光元件承靠该内凸部的一环形壁;
其中,该塑胶镜筒与该像端组装件透过该第一接合面与该第二接合面相互接合,该塑胶镜筒沿一光轴方向的长度为L1,该像端组装件沿该光轴方向的长度为L2,其满足下列条件:
1.5<L1/L2<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一容胶槽形成于该塑胶镜筒与该像端组装件之间,且一胶水材料设置于该容胶槽之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合面与该第二接合面中至少一者包含多个条纹结构,各该条纹结构为条状并延伸至该容胶槽,且所述多个条纹结构沿该光轴的圆周方向规则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第一固定环,其设置于该塑胶镜筒的该容置空间中并固定该光学透镜组,另一容胶槽形成于该塑胶镜筒与该第一固定环之间,且另一胶水材料设置于该另一容胶槽之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塑胶镜筒的一接面与该第一固定环的一接面相互接合,该塑胶镜筒的该接面与该第一固定环的该接面中至少一者包含多个条纹结构,各该条纹结构为条状并延伸至该另一容胶槽,且所述多个条纹结构沿该光轴的圆周方向规则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第二固定环,其设置于该像端组装件中并固定该遮光元件组,另一容胶槽形成于该像端组装件与该第二固定环之间,且另一胶水材料设置于该另一容胶槽之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像端组装件的一接面与该第二固定环的一接面相互接合,该像端组装件的该接面与该第二固定环的该接面中至少一者包含多个条纹结构,各该条纹结构为条状并延伸至该另一容胶槽,且所述多个条纹结构沿该光轴的圆周方向规则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像端组装件的一最小内环面形成该最小开孔,该最小内环面包含多个弧形部及多个线段部,所述多个弧形部具有相同的半径且共圆心,所述多个弧形部与所述多个线段部沿该光轴的圆周方向交替设置,且各该线段部连接所述多个弧形部中二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遮光片,其设置于该塑胶镜筒与该内凸部的另一环形壁之间,该遮光片的一物侧表面承靠该塑胶镜筒,且该遮光片的一像侧表面承靠该另一环形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遮光元件组的所述多个遮光元件中一该遮光元件为另一遮光片,该遮光片及为该另一遮光片的该遮光元件中一者的一内环面形成一内孔,该内环面包含多个弧形部及多个线段部,所述多个弧形部具有相同的半径且共圆心,所述多个弧形部与所述多个线段部沿该光轴的圆周方向交替设置,且各该线段部连接所述多个弧形部中二者。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塑胶镜筒还包含一定向凸块,其朝向该光轴凸起并沿该光轴方向延伸;
其中该遮光片还包含一定向凹口,其朝向该光轴凹陷;
其中该像端组装件包含一定向凹槽,其朝向该光轴凹陷并沿该光轴方向延伸;
其中该定向凸块设置对应该定向凹口及该定向凹槽。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遮光元件组的所述多个遮光元件中一该遮光元件为另一遮光片,该遮光片及为该另一遮光片的该遮光元件中一者的一内环面形成一内孔,该内环面具有倒角结构,该内环面由该像侧往该物侧或由该物侧往该像侧渐缩。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像端组装件为黑色塑胶材质且由射出成型制成,该像端组装件包含至少二注料痕。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像端组装件包含多个楔形结构,所述多个楔形结构沿该光轴的圆周方向规则排列,且各该楔形结构朝向该光轴渐缩。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料痕的数量为至少三个。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学透镜组的所述多个光学透镜中,最靠近该物侧的一该光学透镜的一物侧表面与最靠近该像侧的一该光学透镜的一像侧表面沿该光轴方向的距离为Td;
其中该遮光元件组的所述多个遮光元件中,最靠近该物侧的一该遮光元件的一物侧表面与最靠近该像侧的一该遮光元件的一像侧表面沿该光轴方向的距离为W;
其中其满足下列条件:
0.10<W/Td<0.35。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塑胶镜筒的一最小开孔的直径为
Figure FDA0002139902760000031
该像端组装件的该最小开孔的直径为
Figure FDA0002139902760000032
其满足下列条件:
Figure FDA0002139902760000033
1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合面与该第二接合面中该至少一者的所述条纹结构的数量为N,其满足下列条件:
60≤N≤360。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合面与该第二接合面中各者沿该光轴方向的长度为d,该第一接合面与该第二接合面中距该光轴的最短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
0.03<d/D<0.35。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光转折元件,其设置靠近该塑胶镜筒的一物侧端。
2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以及
一电子感光元件,其设置于该成像镜头模块的一成像面。
CN201921159475.XU 2019-04-29 2019-07-23 含有塑胶镜筒的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21013634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4950A TWI696857B (zh) 2019-04-29 2019-04-29 含有塑膠鏡筒的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108114950 2019-04-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36344U true CN210136344U (zh) 2020-03-10

Family

ID=69708625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65325.4A Active CN111856687B (zh) 2019-04-29 2019-07-23 含有塑胶镜筒的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CN202310579333.3A Pending CN116594139A (zh) 2019-04-29 2019-07-23 含有塑胶镜筒的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CN201921159475.XU Active CN210136344U (zh) 2019-04-29 2019-07-23 含有塑胶镜筒的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65325.4A Active CN111856687B (zh) 2019-04-29 2019-07-23 含有塑胶镜筒的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CN202310579333.3A Pending CN116594139A (zh) 2019-04-29 2019-07-23 含有塑胶镜筒的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1604325B2 (zh)
CN (3) CN111856687B (zh)
TW (1) TWI69685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89502A (zh) * 2020-05-20 2022-02-25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模块、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WO2022042096A1 (zh) * 2020-08-28 2022-03-03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26207B1 (ko) * 2020-03-04 2022-07-2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US11425291B2 (en) * 2020-03-04 2022-08-23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amera module
TWI755136B (zh) * 2020-08-07 2022-02-11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驅動模組、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CN115145091A (zh) * 2021-03-31 2022-10-04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遮光组件及应用该遮光组件之光学成像镜头
TWI785687B (zh) * 2021-05-11 2022-12-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813249B (zh) * 2021-12-28 2023-08-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透鏡組、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829423B (zh) * 2022-04-08 2024-01-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17737C (zh) 2006-10-25 2009-07-2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影像感测器封装结构
CN101983348B (zh) * 2008-04-09 2014-07-02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透镜单元、摄像机组件及透镜单元的生产方法
JP5930263B2 (ja) 2011-02-18 2016-06-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装置
WO2013047198A1 (ja) 2011-09-30 2013-04-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30127780A (ko) 2012-05-15 2013-11-2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WO2015141263A1 (ja) * 2014-03-17 2015-09-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レンズ、レンズユニット、撮像モジュール、電子機器、射出成形型、及び射出成形方法
TWM502181U (zh) * 2014-11-19 2015-06-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成像鏡頭模組以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06324784B (zh) * 2015-06-17 2018-11-02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具有背胶型遮光组件的镜头
TWM517830U (zh) * 2015-08-11 2016-02-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遮光片、透鏡組及影像鏡頭
TWM521747U (zh) * 2015-10-16 2016-05-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遮光片、遮光元件、光學元件、成像鏡頭與鏡頭模組
KR102375095B1 (ko) 2015-11-09 2022-03-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사형 이미징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모바일 기기
US10732376B2 (en) * 2015-12-02 2020-08-04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Camera lens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633331B (zh) * 2016-05-09 2018-08-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TWM529856U (zh) 2016-06-30 2016-10-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616698B (zh) * 2016-11-04 2018-03-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614544B (zh) * 2016-11-04 2018-02-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US10606020B2 (en) * 2016-12-10 2020-03-31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Lens module
CN108508679B (zh) * 2017-02-24 2020-12-18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遮光片、光学镜片组、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TWI625557B (zh) * 2017-07-11 2018-06-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
CN207867192U (zh) * 2017-10-25 2018-09-14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108375819A (zh) * 2018-02-09 2018-08-07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镜头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CN208297798U (zh) * 2018-04-28 2018-12-28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及摄像模组
TWI672538B (zh) * 2018-09-12 2019-09-21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89502A (zh) * 2020-05-20 2022-02-25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模块、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WO2022042096A1 (zh) * 2020-08-28 2022-03-03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56687B (zh) 2023-06-09
US20230185051A1 (en) 2023-06-15
US20200341228A1 (en) 2020-10-29
CN111856687A (zh) 2020-10-30
CN116594139A (zh) 2023-08-15
US11604325B2 (en) 2023-03-14
TW202040198A (zh) 2020-11-01
TWI696857B (zh) 2020-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36344U (zh) 含有塑胶镜筒的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CN108873246B (zh) 含有塑胶透镜的成像透镜组、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TWI672538B (zh) 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621891B (zh) 二次模造環型光學元件、成像鏡片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13960852B (zh) 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CN113311641B (zh)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TWI703342B (zh)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CN113960767B (zh)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TWI737978B (zh)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US20210080684A1 (en)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045175B (zh) 使用金属固定环的成像镜头、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TW202107188A (zh) 塑膠鏡筒、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CN113640943B (zh) 成像透镜组与成像镜头模块
CN117555191A (zh) 遮光结构与成像镜头模块
CN114706185B (zh) 使用金属固定环的成像镜头、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TW202223472A (zh) 使用固定元件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