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7188A - 塑膠鏡筒、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塑膠鏡筒、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107188A TW202107188A TW108128794A TW108128794A TW202107188A TW 202107188 A TW202107188 A TW 202107188A TW 108128794 A TW108128794 A TW 108128794A TW 108128794 A TW108128794 A TW 108128794A TW 202107188 A TW202107188 A TW 202107188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object side
- central axis
- imaging lens
- concave
- valley point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6—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using retaining rings or spring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1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ghost imag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種塑膠鏡筒,環繞一中心軸,塑膠鏡筒包含一物側部以及一管狀部,其中管狀部連接於物側部並往像側延伸。物側部包含一物側開孔以及一反斜結構。物側開孔為塑膠鏡筒的最小開孔。反斜結構環繞物側開孔並包含一反斜面以及至少一環狀凹形結構。反斜面由物側開孔往像側逐漸擴大,環狀凹形結構設置於反斜面的物側並由物側開孔往遠離中心軸凹陷。藉此,可有效控制大角度非成像光線的路徑。
Description
本揭示內容係關於一種塑膠鏡筒以及成像鏡頭,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應用在可攜式電子裝置上的塑膠鏡筒以及成像鏡頭。
近年來,可攜式電子裝置發展快速,例如智慧型電子裝置、平板電腦等,已充斥在現代人的生活中,而裝載在可攜式電子裝置上的成像鏡頭也隨之蓬勃發展。但隨著科技愈來愈進步,使用者對於成像鏡頭的品質要求也愈來愈高,因此成像鏡頭模組除了在光學設計上的品質提升外,在製造組裝精密度也需提升。
本揭示內容提供之塑膠鏡筒、成像鏡頭以及電子裝置,藉由於塑膠鏡筒的物側配置反斜面以及環狀凹形結構,可有效控制大角度非成像光線的路徑。
依據本揭示內容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塑膠鏡筒,環繞一中心軸,塑膠鏡筒包含一物側部以及一管狀部,
其中管狀部連接於物側部並往像側延伸。物側部包含一物側開孔以及一反斜結構。物側開孔為塑膠鏡筒的最小開孔。反斜結構環繞物側開孔並包含一反斜面以及至少一環狀凹形結構,其中反斜面由物側開孔往像側逐漸擴大,環狀凹形結構設置於反斜面的物側並由物側開孔往遠離中心軸凹陷,環狀凹形結構通過中心軸的一剖面上包含一谷點以及二凹形終端,二凹形終端分別設置在谷點的物側與像側。谷點位於環狀凹形結構中最遠離中心軸的位置。谷點與位於谷點的像側的凹形終端沿中心軸的距離為a1,二凹形終端沿中心軸的距離為a2,物側開孔的孔徑為ψ,其滿足下列條件:0.05<a1/a2<0.95;以及0.9mm<ψ<3.2mm。
根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塑膠鏡筒,其中塑膠鏡筒為黑色塑膠材質並由射出成型製成,且塑膠鏡筒包含至少二注料痕。
根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塑膠鏡筒,其中反斜結構與中心軸的夾角為θ,其滿足下列條件:5度<θ<45度。
根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塑膠鏡筒,其中環狀凹形結構的數量為至少二,且環狀凹形結構中最靠近物側開孔的環狀凹形結構者,谷點離中心軸的距離為D,位於谷點的像側的凹形終端離中心軸的距離為d,並定義一彈性離型
率為EDR,其滿足下列條件:0.0%<EDR<5.0%,其中EDR=[(D-d)/D]×100%。
根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塑膠鏡筒,其中二凹形終端中,位於谷點的像側的凹形終端比位於谷點的物側的凹形終端遠離中心軸。
根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塑膠鏡筒,其中谷點與位於谷點的像側的凹形終端沿中心軸的距離為a1,二凹形終端沿中心軸的距離為a2,其滿足下列條件:0.10<a1/a2<0.75。另外,可滿足下列條件:0.10<a1/a2<0.50。
根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塑膠鏡筒,其中物側開孔的孔徑為ψ,其滿足下列條件:1.4mm<ψ<2.8mm。
依據本揭示內容另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成像鏡頭,包含前述實施方式的塑膠鏡筒以及一成像透鏡組,其中成像透鏡組設置於塑膠鏡筒內。
依據本揭示內容另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前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以及一電子感光元件,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成像鏡頭之一成像面。
依據本揭示內容另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成像鏡頭,包含一塑膠鏡筒、一遮光片以及一成像透鏡組。塑膠鏡筒環繞中心軸,並包含一物側部以及一管狀部,其中管狀部連接於物側部並往像側延伸,且形成一容置空間。物側部包含一物側開孔、一反斜結構以及一組裝面,其中物側開孔為塑膠鏡筒的最小開孔,反斜結構環繞物側開孔並包含一反斜
面以及至少一環狀凹形結構,反斜面由物側開孔往像側逐漸擴大,環狀凹形結構設置於反斜面的物側並由物側開孔往遠離中心軸凹陷。環狀凹形結構通過中心軸的一剖面上包含一谷點以及二凹形終端,二凹形終端分別設置在谷點的物側與像側,組裝面環繞反斜面並朝向像側。遮光片連接於組裝面,且具有一開孔,開孔對應物側開孔。成像透鏡組設置於容置空間中,並具有一光軸,光軸與中心軸同軸。谷點位於環狀凹形結構中最遠離中心軸的位置。谷點與位於谷點的像側的凹形終端沿中心軸的距離為a1,二凹形終端沿中心軸的距離為a2,遮光片與物側開孔沿中心軸的距離為L,其滿足下列條件:0.05<a1/a2<0.95;以及0.2mm<L<1.2mm。
根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其可更包含一透明平板,透明平板設置於塑膠鏡筒的物側。另外,透明平板可為一具有顯示功能的平板。
根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其中反斜結構不與成像透鏡組接觸。
根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其中遮光片具有一物側面朝向物側以及一像側面朝向像側。物側面與組裝面互相接觸,像側面與成像透鏡組互相接觸。
根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其中環狀凹形結構的數量為至少二,且環狀凹形結構中最靠近物側開孔的環狀凹形結構者,谷點離中心軸的距離為D,位於谷點的像側的凹形終端離中心軸的距離為d,並定義一彈性離型
率為EDR,其滿足下列條件:0.0%<EDR<5.0%,其中EDR=[(D-d)/D]×100%。
根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其中二凹形終端中,位於谷點的像側的凹形終端比位於谷點的物側的凹形終端遠離中心軸。
根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其中谷點與位於谷點的像側的凹形終端沿中心軸的距離為a1,二凹形終端沿中心軸的距離為a2,其滿足下列條件:0.10<a1/a2<0.75。另外,可滿足下列條件:0.10<a1/a2<0.50。
根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其中成像透鏡組包含複數透鏡,且透鏡的數量為四枚以上且十枚以下。
根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其中成像透鏡組的焦距為f,物側開孔的孔徑為ψ,其滿足下列條件:1.0<f/ψ<2.7。另外,可滿足下列條件:1.2<f/ψ<2.1。
根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其中物側開孔為成像鏡頭的光圈。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1‧‧‧成像鏡頭
110、210、310、410、510、610、710、810‧‧‧塑膠鏡筒
111、211、311、411、511、611、711、811‧‧‧物側部
112、212、312、412、512、612、712、812‧‧‧物側開孔
113、213、313、413、513、613、713、813‧‧‧反斜結構
1131、2131、3131、4131、5131、6131、7131、8131‧‧‧反斜面
113a、213a、313a、413a、513a、613a、713a、813a‧‧‧環狀凹形結構
1132、2132、3132、4132、5132、6132、7132、8132‧‧‧谷點
1133、2133、3133、4133、5133、6133、7133、8133‧‧‧凹形終端
114、214、314、414、514、614、714、814‧‧‧組裝面
115、215、315、415、515、615、715、815‧‧‧管狀部
1151、2151、3151、4151、5151、6151、7151、8151‧‧‧容置空間
116、216、316、416、516、616、716、816‧‧‧注料痕
121、221、321、421、521、621、721、821‧‧‧第一透鏡
122、222、322、422、522、622、722、822‧‧‧第二透鏡
123、223、323、423、523、623、723、823‧‧‧第三透鏡
124、224、324、424、524、624、724、824‧‧‧第四透鏡
125、225、325、425、525、625、725、825‧‧‧第五透鏡
326、426‧‧‧第六透鏡
131、132、133、231、232、233、331、332、333、334、431、432、433、434、531、532、533、631、632、633、731、732、733、831、832、833‧‧‧遮光片
134、135、234、235、335、336、435、436、534、535、634、635、734、735、834、835‧‧‧間隔環
136、236、337、437、536、636、736、836‧‧‧固定環
140、240、340、440、540、640、740、840‧‧‧透明平板
150、250‧‧‧模具
151、251‧‧‧注料空間
252‧‧‧固定側
253‧‧‧可動側
254‧‧‧滑塊
X‧‧‧中心軸
L1‧‧‧非成像光線
90‧‧‧電子裝置
92‧‧‧電子感光元件
93‧‧‧使用者介面
94‧‧‧成像訊號處理元件
95‧‧‧光學防手震組件
96‧‧‧感測元件
97‧‧‧閃光燈模組
98‧‧‧對焦輔助模組
a1‧‧‧谷點與位於谷點的像側的凹形終端沿中心軸的距離
a2‧‧‧二凹形終端沿中心軸的距離
ψ‧‧‧物側開孔的孔徑
θ‧‧‧反斜結構與中心軸的夾角
N‧‧‧環狀凹形結構的數量
L‧‧‧遮光片與物側開孔沿中心軸的距離
f‧‧‧成像透鏡組的焦距
D‧‧‧環狀凹形結構中最靠近物側開孔的環狀凹形結構者,其谷點離中心軸的距離
d‧‧‧位於谷點的像側的凹形終端離中心軸的距離
第1A圖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一實施例中成像鏡頭外觀的立體示意圖;第1B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成像鏡頭的示意
圖;第1C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塑膠鏡筒的示意圖;第1D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塑膠鏡筒的剖視圖;第1E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塑膠鏡筒、第一透鏡與遮光片的示意圖;第1F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非成像光線入射成像鏡頭的示意圖;第1G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塑膠鏡筒製程之射出成型的模具示意圖;第2A圖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二實施例中成像鏡頭的示意圖;第2B圖繪示依照第2A圖第二實施例中塑膠鏡筒的示意圖;第2C圖繪示依照第2A圖第二實施例中塑膠鏡筒的剖視圖;第2D圖繪示依照第2A圖第二實施例中塑膠鏡筒製程之射出成型的模具示意圖;第3A圖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三實施例中成像鏡頭的示意圖;第3B圖繪示依照第3A圖第三實施例中塑膠鏡筒的示意圖;第4A圖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四實施例中成像鏡頭的
示意圖;第4B圖繪示依照第4A圖第四實施例中塑膠鏡筒的示意圖;第5A圖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五實施例中成像鏡頭的示意圖;第5B圖繪示依照第5A圖第五實施例中塑膠鏡筒的示意圖;第5C圖繪示依照第5A圖第五實施例中塑膠鏡筒的剖視圖;第6A圖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六實施例中成像鏡頭的示意圖;第6B圖繪示依照第6A圖第六實施例中塑膠鏡筒的示意圖;第6C圖繪示依照第6A圖第六實施例中塑膠鏡筒的剖視圖;第7A圖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七實施例中成像鏡頭的示意圖;第7B圖繪示依照第7A圖第七實施例中塑膠鏡筒的示意圖;第8A圖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八實施例中成像鏡頭外觀的立體示意圖;第8B圖繪示依照第8A圖第八實施例中成像鏡頭的示意圖;第8C圖繪示依照第8A圖第八實施例中塑膠鏡筒的示意
圖;第8D圖繪示依照第8A圖第八實施例中塑膠鏡筒的剖視圖;第8E圖繪示依照第8A圖第八實施例中塑膠鏡筒、第一透鏡與遮光片的示意圖;第9A圖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九實施例中電子裝置之示意圖;第9B圖繪示依照第9A圖第九實施例中電子裝置的方塊圖;第9C圖繪示依照第9A圖第九實施例中自拍場景之示意圖;以及第9D圖繪示依照第9A圖第九實施例中拍攝的影像之示意圖。
本揭示內容提供一種塑膠鏡筒,環繞一中心軸,塑膠鏡筒包含一物側部以及一管狀部,其中管狀部連接於物側部並往像側延伸。物側部包含一物側開孔以及一反斜結構。物側開孔係為塑膠鏡筒的最小開孔。反斜結構環繞物側開孔並包含一反斜面以及至少一環狀凹形結構,其中反斜面由物側開孔往像側逐漸擴大,環狀凹形結構設置於反斜面的物側並由物側開孔往遠離中心軸凹陷。環狀凹形結構通過中心軸的一剖面上包含一谷點以及二凹形終端,二凹形終端分別設置在谷點的一物側與一像側。谷點位於環狀凹形結構
中最遠離中心軸的位置。詳細來說,反斜結構的設計用於減少物側開孔於射出成型製造上填料不完全的情況,並且有助於模具離型。再者,反斜結構可使大角度的非成像光線之路徑更容易控制。環狀凹形結構的配置是由一平行於光軸的參考面朝塑膠鏡筒凹陷,其屬於彈性離型結構,且設置的區域靠近物側,遠離像側,而如此的鏡筒前端構型設計,可有效抑制大角度近光源的潛在面反射,並支援前推光圈的光學設計。另外,環狀凹形結構可具有霧化表面。藉此,環狀凹形結構使預抗反射結構更加立體,而不必受限於傳統射出成型的離型要求,並提供製造彈性離型結構的加工技術,有助減少物側開孔周圍高強度的反射光。
谷點與位於谷點的像側的凹形終端沿中心軸的距離為a1,二凹形終端沿中心軸的距離為a2,其滿足下列條件:0.05<a1/a2<0.95。藉此,提高塑膠鏡筒成型的成功機率。另外,可滿足下列條件:0.10<a1/a2<0.75。藉此,可提高成型的成功率。再者,更可滿足下列條件:0.10<a1/a2<0.50。藉此,可提高成型的成功率,並有助於提升抗雜散光的效率。
物側開孔的孔徑為ψ,其滿足下列條件:0.9mm<ψ<3.2mm。藉此,提供鏡頭微型化的可製造性。另外,可滿足下列條件:1.4mm<ψ<2.8mm。藉此,適當的孔徑大小可確保彈性離型率(Elastic Drafting Ratio,EDR)符合製造標準範圍,進而維持塑膠鏡筒成型品質以及良好的尺寸精度,使彈性離型結構確實達到抗反射的功效。
塑膠鏡筒可為黑色塑膠材質並由射出成型製成,且塑膠鏡筒包含至少二注料痕。藉此,改善塑膠鏡筒成型的均勻性與對稱性。
反斜結構與中心軸的夾角為θ,其滿足下列條件:5度<θ<45度。藉此,提供脫模時所需的離型角。
環狀凹形結構的數量為至少二,且環狀凹形結構中最靠近物側開孔的環狀凹形結構者,谷點離中心軸的距離為D,位於谷點的像側的凹形終端離中心軸的距離為d,並定義一彈性離型率為EDR,其滿足下列條件:0.0%<EDR<5.0%,其中EDR=[(D-d)/D]×100%。藉此,維持彈性離型率於適當的範圍,可使彈性離型結構的功能更理想地發揮。
二凹形終端中,位於谷點的像側的凹形終端比位於谷點的物側的凹形終端遠離中心軸。藉此,降低離型階段塑膠鏡筒與對應模具的碰撞與干涉情形,提升產品良率。
上述本揭示內容塑膠鏡筒中的各技術特徵皆可組合配置,而達到對應之功效。
本揭示內容提供一種成像鏡頭,包含前述的塑膠鏡筒以及一成像透鏡組,其中成像透鏡組設置於塑膠鏡筒內。
詳細來說,成像鏡頭包含塑膠鏡筒、遮光片以及成像透鏡組。塑膠鏡筒環繞中心軸,並包含一物側部以及一管狀部,其中管狀部連接於物側部並往像側延伸,且形成一容置空間。物側部包含一物側開孔、一反斜結構以及一組裝面,其中物側開孔為塑膠鏡筒的最小開孔,反斜結構環繞物側開孔並包含一反斜面以及至少一環狀凹形結構,反斜面由物側開孔往像側逐漸擴大,環狀凹形結構設置於反斜面的物側並由物側開孔往遠離中心軸凹陷。環狀凹形結構通過中心軸的一剖面上包含一谷點以及二凹形終端,二凹形終端分別設置在谷點的物側與像側,組裝面環繞反斜面並朝向像側。遮光片連接於組裝面,且具有一開孔,開孔對應物側開孔。成像透鏡組設置於容置空間中,並具有光軸,光軸與中心軸同軸。谷點位於環狀凹形結構中最遠離中心軸的位置。詳細來說,反斜結構可使大角度的非成像光線的路徑更容易控制,並進一步配合遮光片可組合成消光陷阱,有效消除大角度的非成像光線,降低成像鏡頭內部雜光反射。另外,環狀凹形結構可具有霧化表面。藉此,環狀凹形結構使預抗反射結構更加立體,而不必受限於傳統射出成型的離型要求,並提供製造彈性離型結構的加工技術,有助減少物側開孔周圍高強度的反射光。
谷點與位於谷點的像側的凹形終端沿中心軸的距離為a1,二凹形終端沿中心軸的距離為a2,其滿足下列條件:0.05<a1/a2<0.95。藉此,提高塑膠鏡筒成型的成功機率。另外,可滿足下列條件:0.10<a1/a2<0.75。
藉此,可提高成型的成功率。再者,更可滿足下列條件:0.10<a1/a2<0.50。藉此,可提高成型的成功率,並有助於提升抗雜散光的效率。
遮光片與物側開孔沿中心軸的距離為L,其滿足下列條件:0.2mm<L<1.2mm。藉此,提供鏡頭微型化的可製造性。
成像鏡頭可更包含一透明平板,透明平板設置於塑膠鏡筒的一物側。藉此,使成像鏡頭適用於薄型電子產品的微型鏡頭。另外,透明平板可為玻璃基板、顯示面板、保護板,但本揭示內容不以此為限。再者,透明平板可為一具有顯示功能的平板,例如螢幕下鏡頭。提供製造屏下鏡頭的可行性。
反斜結構不與成像透鏡組接觸。藉此,避免結構於組裝時損壞,確保結構的完整性。
遮光片具有一物側面朝向物側以及一像側面朝向像側,其中,物側面與組裝面互相接觸,像側面與成像透鏡組互相接觸。藉此,可提高遮蔽非成像光線的效率,有效抑制非成像光線進入成像透鏡組。
環狀凹形結構的數量為至少二,且至少二環狀凹形結構中最靠近物側開孔的環狀凹形結構者,谷點離中心軸的距離為D,位於谷點的像側的凹形終端離中心軸的距離為d,並定義一彈性離型率為EDR,其滿足下列條件:0.0%<EDR<5.0%,其中EDR=[(D-d)/D]×100%。藉此,維
持彈性離型率於適當的範圍,可使彈性離型結構的功能更理想地發揮。
二凹形終端中,位於谷點的像側的凹形終端比位於谷點的物側的凹形終端遠離中心軸。藉此,降低離型階段塑膠鏡筒與對應模具的碰撞與干涉情形,提升產品良率。
成像透鏡組可包含複數透鏡,且透鏡的數量為四枚以上且十枚以下。藉此,提供具有解像力的成像鏡頭。
成像透鏡組的焦距為f,物側開孔的孔徑為ψ,其滿足下列條件:1.0<f/ψ<2.7。藉此,成像鏡頭可提供較佳的收光效果。另外,可滿足下列條件:1.2<f/ψ<2.1。藉此,在微型鏡頭的設計上更有利於達到高規格的光學品質,並且維持良好的收光效果。
另外,塑膠鏡筒的物側開孔為成像鏡頭的光圈。藉此,物側開孔的大小可控制成像鏡頭的進光量,並且有助於達到鏡頭微型化。
上述本揭示內容成像鏡頭中的各技術特徵皆可組合配置,而達到對應之功效。
本揭示內容另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包含前述的成像鏡頭以及電子感光元件,且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成像鏡頭之成像面。藉此,提供一微型化且成像品質較佳的電子裝置。
第1A圖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一實施例中成像鏡頭100外觀的立體示意圖,第1B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
一實施例中成像鏡頭100的示意圖。由第1A圖以及第1B圖可知,成像鏡頭100具有一中心軸X,其包含透明平板140、塑膠鏡筒110、複數遮光元件(未另標號)以及成像透鏡組(未另標號)。透明平板140設置於塑膠鏡筒110的物側,透明平板140可為一具有顯示功能的平板,遮光元件以及成像透鏡組則設置於塑膠鏡筒110中。
配合參照第1C圖,其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塑膠鏡筒110的示意圖。由第1C圖可知,塑膠鏡筒110環繞中心軸X,其包含物側部111以及管狀部115,其中管狀部115連接於物側部111並往像側延伸,且形成一容置空間1151。物側部111包含物側開孔112、反斜結構113以及組裝面114,其中物側開孔112係為塑膠鏡筒110的最小開孔,反斜結構113環繞物側開孔112,組裝面114環繞反斜結構113並朝向像側。第一實施例中,物側開孔112為成像鏡頭100的光圈。
反斜結構113包含反斜面1131以及至少一環狀凹形結構113a;詳細來說,第一實施例中,環狀凹形結構113a的數量為二。反斜面1131由物側開孔112往像側逐漸擴大,環狀凹形結構113a設置於反斜面1131的物側並由物側開孔112往遠離中心軸X凹陷。各環狀凹形結構113a通過中心軸X的一剖面上包含一谷點1132以及二凹形終端1133,二凹形終端1133分別設置在谷點1132的物側與像側,且谷點1132位於環狀凹形結構113a中最遠離中心軸X的位置。二凹形終端1133中,位於谷點1132的像側的凹形
終端1133比位於谷點1132的物側的凹形終端1133遠離中心軸X。另外,環狀凹形結構113a具有霧化表面。
由第1B圖可知,成像透鏡組與遮光元件設置於管狀部115之容置空間1151中,並具有一光軸(未另標號),光軸與中心軸X同軸,其中成像透鏡組包含複數透鏡,且透鏡的數量為四枚以上且十枚以下。詳細來說,第一實施例中,成像透鏡組包含五枚透鏡,其由物側至像側分別為,第一透鏡121、第二透鏡122、第三透鏡123、第四透鏡124以及第五透鏡125。再者,第一實施例中,遮光元件由物側至像側分別為遮光片131、132、133、間隔環134、135以及固定環136。
配合參照第1D圖以及第1E圖,其中第1D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塑膠鏡筒110的剖視圖,第1E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塑膠鏡筒110、第一透鏡121與遮光片131的示意圖。由第1B圖、第1D圖以及第1E圖可知,組裝面114環繞反斜面1131並朝向像側,遮光片131連接於組裝面114,且具有一開孔(未另標號),開孔對應物側開孔112。由於遮光片131設置於第一透鏡121的物側,並使反斜結構113不與第一透鏡121接觸;也就是說,透過遮光片131的設置,反斜結構113不與成像透鏡組接觸。詳細來說,遮光片131具有物側面(未另標號)朝向物側以及像側面(未另標號)朝向像側,其中遮光片131的物側面與組裝面114互相接觸,遮光片131的像側面與成像透鏡組互相接觸(即與第一透鏡121互相接觸)。
配合參照第1F圖,係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非成像光線L1入射成像鏡頭100的示意圖。由第1F圖可知,當大角度的非成像光線L1入射至成像鏡頭100時,透過塑膠鏡筒110的反斜面1131可將其折射至遮光片131,進而避免雜散光的產生,影響成像品質。
配合參照第1G圖,係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塑膠鏡筒110製程之射出成型的模具示意圖。由第1C圖以及第1G圖可知,模具150具有一注料空間151,塑膠鏡筒110為黑色塑膠材質並由射出成型製成,且於注料空間151中成型。塑膠鏡筒110包含至少二注料痕116;詳細來說,第一實施例中,注料痕116的數量為二。
配合第1B圖以及第1C圖可知,谷點1132與位於谷點1132的像側的凹形終端1133沿中心軸X的距離為a1,二凹形終端1133沿中心軸X的距離為a2,物側開孔112的孔徑為ψ,反斜結構113與中心軸X的夾角為θ,環狀凹形結構113a的數量為N,遮光片131與物側開孔112沿中心軸X的距離為L,成像透鏡組的焦距為f。另外,環狀凹形結構113a中最靠近物側開孔112的環狀凹形結構113a者,其谷點1132離中心軸X的距離為D,位於谷點1132的像側的凹形終端1133離中心軸X的距離為d,並由D及d可定義一彈性離型率為EDR(EDR=[(D-d)/D]×100%)。前述參數分別滿足下列表一之條件。
第2A圖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二實施例中成像鏡頭200的示意圖。由第2A圖可知,成像鏡頭200具有一中心軸X,其包含透明平板240、塑膠鏡筒210、複數遮光元件(未另標號)以及成像透鏡組(未另標號)。透明平板240設置於塑膠鏡筒210的物側,透明平板240可為一具有顯示功能的平板,遮光元件以及成像透鏡組則設置於塑膠鏡筒210中。
配合參照第2B圖,其繪示依照第2A圖第二實施例中塑膠鏡筒210的示意圖。由第2B圖可知,塑膠鏡筒210環繞中心軸X,其包含物側部211以及管狀部215,其中管狀部215連接於物側部211並往像側延伸,且形成一容置空間2151。物側部211包含物側開孔212、反斜結構213以及組裝面214,其中物側開孔212係為塑膠鏡筒210的最小開孔,反斜結構213環繞物側開孔212,組裝面214環繞反斜結構213並朝向像側。第二實施例中,物側開孔212為成像鏡頭200的光圈。
反斜結構213包含反斜面2131以及至少一環狀凹形結構213a;詳細來說,第二實施例中,環狀凹形結構213a的數量為二。反斜面2131由物側開孔212往像側逐漸擴大,環狀凹形結構213a設置於反斜面2131的物側並由物側開孔212往遠離中心軸X凹陷。各環狀凹形結構213a通過中心軸X的一剖面上包含一谷點2132以及二凹形終端
2133,二凹形終端2133分別設置在谷點2132的物側與像側,且谷點2132位於環狀凹形結構213a中最遠離中心軸X的位置。二凹形終端2133中,位於谷點2132的像側的凹形終端2133比位於谷點2132的物側的凹形終端2133遠離中心軸X。另外,環狀凹形結構213a具有霧化表面。
由第2A圖可知,成像透鏡組與遮光元件設置於管狀部215之容置空間2151中,並具有一光軸(未另標號),光軸與中心軸X同軸,其中成像透鏡組包含複數透鏡,且透鏡的數量為四枚以上且十枚以下。詳細來說,第二實施例中,成像透鏡組包含五枚透鏡,其由物側至像側分別為,第一透鏡221、第二透鏡222、第三透鏡223、第四透鏡224以及第五透鏡225。再者,第二實施例中,遮光元件由物側至像側分別為遮光片231、232、233、間隔環234、235以及固定環236。
配合參照第2C圖,其繪示依照第2A圖第二實施例中塑膠鏡筒210的剖視圖。由第2A圖以及第2C圖可知,組裝面214環繞反斜面2131並朝向像側,遮光片231連接於組裝面214,且具有一開孔(未另標號),開孔對應物側開孔212。由於遮光片231設置於第一透鏡221的物側,並使反斜結構213不與第一透鏡221接觸;也就是說,透過遮光片231的設置,反斜結構213不與成像透鏡組接觸。詳細來說,遮光片231具有物側面(未另標號)朝向物側以及像側面(未另標號)朝向像側,其中遮光片231的物側面與組裝面214互相接觸,遮光片231的像側面與成像透鏡組互相接觸
(即與第一透鏡221互相接觸)。當大角度的非成像光線入射至成像鏡頭200時,透過塑膠鏡筒210的反斜面2131可將其折射至遮光片231,進而避免雜散光的產生,影響成像品質。
配合參照第2D圖,係繪示依照第2A圖第二實施例中塑膠鏡筒210製程之射出成型的模具示意圖。由第2D圖可知,模具250具有一注料空間251,並包含固定側252、可動側253以及滑塊254,其中滑塊254位於固定側252與可動側253之間。塑膠鏡筒210為黑色塑膠材質並由射出成型製成,且於注料空間251中成型,其中可動側253以及滑塊254在射出成型製程中,皆為可移動模具構件,而滑塊254的移動方向可與可動側253不同。塑膠鏡筒210包含至少二注料痕216;詳細來說,第二實施例中,注料痕216的數量為二。
配合第2A圖以及第2B圖可知,谷點2132與位於谷點2132的像側的凹形終端2133沿中心軸X的距離為a1,二凹形終端2133沿中心軸X的距離為a2,物側開孔212的孔徑為ψ,反斜結構213與中心軸X的夾角為θ,環狀凹形結構213a的數量為N,遮光片231與物側開孔212沿中心軸X的距離為L,成像透鏡組的焦距為f。另外,環狀凹形結構213a中最靠近物側開孔212的環狀凹形結構213a者,其谷點2132離中心軸X的距離為D,位於谷點2132的像側的凹形終端2133離中心軸X的距離為d,並由D及d可定義一彈性離型率為EDR(EDR=[(D-d)/D]×100%)。前述參數分別滿足下列表二之條件。
第3A圖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三實施例中成像鏡頭300的示意圖。由第3A圖可知,成像鏡頭300具有一中心軸X,其包含透明平板340、塑膠鏡筒310、複數遮光元件(未另標號)以及成像透鏡組(未另標號)。透明平板340設置於塑膠鏡筒310的物側,透明平板340可為一具有顯示功能的平板,遮光元件以及成像透鏡組則設置於塑膠鏡筒310中。
配合參照第3B圖,其繪示依照第3A圖第三實施例中塑膠鏡筒310的示意圖。由第3B圖可知,塑膠鏡筒310環繞中心軸X,其包含物側部311以及管狀部315,其中管狀部315連接於物側部311並往像側延伸,且形成一容置空間3151。物側部311包含物側開孔312、反斜結構313以及組裝面314,其中物側開孔312係為塑膠鏡筒310的最小開孔,反斜結構313環繞物側開孔312,組裝面314環繞反斜結構313並朝向像側。第三實施例中,物側開孔312為成像鏡頭300的光圈。
反斜結構313包含反斜面3131以及至少一環狀凹形結構313a;詳細來說,第三實施例中,環狀凹形結構313a的數量為二。反斜面3131由物側開孔312往像側逐漸擴大,環狀凹形結構313a設置於反斜面3131的物側並由物
側開孔312往遠離中心軸X凹陷。各環狀凹形結構313a通過中心軸X的一剖面上包含一谷點3132以及二凹形終端3133,二凹形終端3133分別設置在谷點3132的物側與像側,且谷點3132位於環狀凹形結構313a中最遠離中心軸X的位置。二凹形終端3133中,位於谷點3132的像側的凹形終端3133比位於谷點3132的物側的凹形終端3133遠離中心軸X。另外,環狀凹形結構313a具有霧化表面。
由第3A圖可知,成像透鏡組與遮光元件設置於管狀部315之容置空間3151中,並具有一光軸(未另標號),光軸與中心軸X同軸,其中成像透鏡組包含複數透鏡,且透鏡的數量為四枚以上且十枚以下。詳細來說,第三實施例中,成像透鏡組包含六枚透鏡,其由物側至像側分別為,第一透鏡321、第二透鏡322、第三透鏡323、第四透鏡324、第五透鏡325以及第六透鏡326。再者,第三實施例中,遮光元件由物側至像側分別為遮光片331、332、333、334、間隔環335、336以及固定環337。
組裝面314環繞反斜面3131並朝向像側,遮光片331連接於組裝面314,且具有一開孔(未另標號),開孔對應物側開孔312。由於遮光片331設置於第一透鏡321的物側,並使反斜結構313不與第一透鏡321接觸;也就是說,透過遮光片331的設置,反斜結構313不與成像透鏡組接觸。詳細來說,遮光片331具有物側面(未另標號)朝向物側以及像側面(未另標號)朝向像側,其中遮光片331的物側面與組裝面314互相接觸,遮光片331的像側面與成像透鏡組
互相接觸(即與第一透鏡321互相接觸)。當大角度的非成像光線入射至成像鏡頭300時,透過塑膠鏡筒310的反斜面3131可將其折射至遮光片331,進而避免雜散光的產生,影響成像品質。
塑膠鏡筒310為黑色塑膠材質並由射出成型製成,且塑膠鏡筒310包含至少二注料痕316;詳細來說,第三實施例中,注料痕316的數量為二。
配合第3A圖以及第3B圖可知,谷點3132與位於谷點3132的像側的凹形終端3133沿中心軸X的距離為a1,二凹形終端3133沿中心軸X的距離為a2,物側開孔312的孔徑為ψ,反斜結構313與中心軸X的夾角為θ,環狀凹形結構313a的數量為N,遮光片331與物側開孔312沿中心軸X的距離為L,成像透鏡組的焦距為f。另外,環狀凹形結構313a中最靠近物側開孔312的環狀凹形結構313a者,其谷點3132離中心軸X的距離為D,位於谷點3132的像側的凹形終端3133離中心軸X的距離為d,並由D及d可定義一彈性離型率為EDR(EDR=[(D-d)/D]×100%)。前述參數分別滿足下列表三之條件。
第4A圖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四實施例中成像鏡頭400的示意圖。由第4A圖可知,成像鏡頭400具有一中心軸X,其包含透明平板440、塑膠鏡筒410、複數遮光元件(未另標號)以及成像透鏡組(未另標號)。透明平板440設置於塑膠鏡筒410的物側,透明平板440可為一具有顯示功能的平板,遮光元件以及成像透鏡組則設置於塑膠鏡筒410中。
配合參照第4B圖,其繪示依照第4A圖第四實施例中塑膠鏡筒410的示意圖。由第4B圖可知,塑膠鏡筒410環繞中心軸X,其包含物側部411以及管狀部415,其中管狀部415連接於物側部411並往像側延伸,且形成一容置空間4151。物側部411包含物側開孔412、反斜結構413以及組裝面414,其中物側開孔412係為塑膠鏡筒410的最小開孔,反斜結構413環繞物側開孔412,組裝面414環繞反斜結構413並朝向像側。第四實施例中,物側開孔412為成像鏡頭400的光圈。
反斜結構413包含反斜面4131以及至少一環狀凹形結構413a;詳細來說,第四實施例中,環狀凹形結構413a的數量為五。反斜面4131由物側開孔412往像側逐漸擴大,環狀凹形結構413a設置於反斜面4131的物側並由物側開孔412往遠離中心軸X凹陷。各環狀凹形結構413a通過中心軸X的一剖面上包含一谷點4132以及二凹形終端4133,二凹形終端4133分別設置在谷點4132的物側與像側,且谷點4132位於環狀凹形結構413a中最遠離中心軸X
的位置。二凹形終端4133中,位於谷點4132的像側的凹形終端4133比位於谷點4132的物側的凹形終端4133遠離中心軸X。另外,環狀凹形結構413a具有霧化表面。
由第4A圖可知,成像透鏡組與遮光元件設置於管狀部415之容置空間4151中,並具有一光軸(未另標號),光軸與中心軸X同軸,其中成像透鏡組包含複數透鏡,且透鏡的數量為四枚以上且十枚以下。詳細來說,第四實施例中,成像透鏡組包含六枚透鏡,其由物側至像側分別為,第一透鏡421、第二透鏡422、第三透鏡423、第四透鏡424、第五透鏡425以及第六透鏡426。再者,第四實施例中,遮光元件由物側至像側分別為遮光片431、432、433、434、間隔環435、436以及固定環437。
組裝面414環繞反斜面4131並朝向像側,遮光片431連接於組裝面414,且具有一開孔(未另標號),開孔對應物側開孔412。由於遮光片431設置於第一透鏡421的物側,並使反斜結構413不與第一透鏡421接觸;也就是說,透過遮光片431的設置,反斜結構413不與成像透鏡組接觸。詳細來說,遮光片431具有物側面(未另標號)朝向物側以及像側面(未另標號)朝向像側,其中遮光片431的物側面與組裝面414互相接觸,遮光片431的像側面與成像透鏡組互相接觸(即與第一透鏡421互相接觸)。當大角度的非成像光線入射至成像鏡頭400時,透過塑膠鏡筒410的反斜面4131可將其折射至遮光片431,進而避免雜散光的產生,影響成像品質。
塑膠鏡筒410為黑色塑膠材質並由射出成型製成,且塑膠鏡筒410包含至少二注料痕416;詳細來說,第四實施例中,注料痕416的數量為二。
配合第4A圖以及第4B圖可知,谷點4132與位於谷點4132的像側的凹形終端4133沿中心軸X的距離為a1,二凹形終端4133沿中心軸X的距離為a2,物側開孔412的孔徑為ψ,反斜結構413與中心軸X的夾角為θ,環狀凹形結構413a的數量為N,遮光片431與物側開孔412沿中心軸X的距離為L,成像透鏡組的焦距為f。另外,環狀凹形結構413a中最靠近物側開孔412的環狀凹形結構413a者,其谷點4132離中心軸X的距離為D,位於谷點4132的像側的凹形終端4133離中心軸X的距離為d,並由D及d可定義一彈性離型率為EDR(EDR=[(D-d)/D]×100%)。前述參數分別滿足下列表四之條件。
第5A圖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五實施例中成像鏡頭500的示意圖。由第5A圖可知,成像鏡頭500具有一中心軸X,其包含透明平板540、塑膠鏡筒510、複數遮光元件(未另標號)以及成像透鏡組(未另標號)。透明平板540設置於塑膠鏡筒510的物側,透明平板540可為一具有顯示
功能的平板,遮光元件以及成像透鏡組則設置於塑膠鏡筒510中。
配合參照第5B圖,其繪示依照第5A圖第五實施例中塑膠鏡筒510的示意圖。由第5B圖可知,塑膠鏡筒510環繞中心軸X,其包含物側部511以及管狀部515,其中管狀部515連接於物側部511並往像側延伸,且形成一容置空間5151。物側部511包含物側開孔512、反斜結構513以及組裝面514,其中物側開孔512係為塑膠鏡筒510的最小開孔,反斜結構513環繞物側開孔512,組裝面514環繞反斜結構513並朝向像側。第五實施例中,物側開孔512為成像鏡頭500的光圈。
反斜結構513包含反斜面5131以及至少一環狀凹形結構513a;詳細來說,第五實施例中,環狀凹形結構513a的數量為四。反斜面5131由物側開孔512往像側逐漸擴大,環狀凹形結構513a設置於反斜面5131的物側並由物側開孔512往遠離中心軸X凹陷。各環狀凹形結構513a通過中心軸X的一剖面上包含一谷點5132以及二凹形終端5133,二凹形終端5133分別設置在谷點5132的物側與像側,且谷點5132位於環狀凹形結構513a中最遠離中心軸X的位置。二凹形終端5133中,位於谷點5132的像側的凹形終端5133比位於谷點5132的物側的凹形終端5133遠離中心軸X。另外,環狀凹形結構513a具有霧化表面。
由第5A圖可知,成像透鏡組與遮光元件設置於管狀部515之容置空間5151中,並具有一光軸(未另標號),
光軸與中心軸X同軸,其中成像透鏡組包含複數透鏡,且透鏡的數量為四枚以上且十枚以下。詳細來說,第五實施例中,成像透鏡組包含五枚透鏡,其由物側至像側分別為,第一透鏡521、第二透鏡522、第三透鏡523、第四透鏡524以及第五透鏡525。再者,第五實施例中,遮光元件由物側至像側分別為遮光片531、532、533、間隔環534、535以及固定環536。
配合參照第5C圖,其繪示依照第5A圖第五實施例中塑膠鏡筒510的剖視圖。組裝面514環繞反斜面5131並朝向像側,遮光片531連接於組裝面514,且具有一開孔(未另標號),開孔對應物側開孔512。由於遮光片531設置於第一透鏡521的物側,並使反斜結構513不與第一透鏡521接觸;也就是說,透過遮光片531的設置,反斜結構513不與成像透鏡組接觸。詳細來說,遮光片531具有物側面(未另標號)朝向物側以及像側面(未另標號)朝向像側,其中遮光片531的物側面與組裝面514互相接觸,遮光片531的像側面與成像透鏡組互相接觸(即與第一透鏡521互相接觸)。當大角度的非成像光線入射至成像鏡頭500時,透過塑膠鏡筒510的反斜面5131可將其折射至遮光片531,進而避免雜散光的產生,影響成像品質。
塑膠鏡筒510為黑色塑膠材質並由射出成型製成,且塑膠鏡筒510包含至少二注料痕516;詳細來說,第五實施例中,注料痕516的數量為二。
配合第5A圖以及第5B圖可知,谷點5132與位於谷點5132的像側的凹形終端5133沿中心軸X的距離為a1,二凹形終端5133沿中心軸X的距離為a2,物側開孔512的孔徑為ψ,反斜結構513與中心軸X的夾角為θ,環狀凹形結構513a的數量為N,遮光片531與物側開孔512沿中心軸X的距離為L,成像透鏡組的焦距為f。另外,環狀凹形結構513a中最靠近物側開孔512的環狀凹形結構513a者,其谷點5132離中心軸X的距離為D,位於谷點5132的像側的凹形終端5133離中心軸X的距離為d,並由D及d可定義一彈性離型率為EDR(EDR=[(D-d)/D]×100%)。前述參數分別滿足下列表五之條件。
第6A圖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六實施例中成像鏡頭600的示意圖。由第6A圖可知,成像鏡頭600具有一中心軸X,其包含透明平板640、塑膠鏡筒610、複數遮光元件(未另標號)以及成像透鏡組(未另標號)。透明平板640設置於塑膠鏡筒610的物側,透明平板640可為一具有顯示功能的平板,遮光元件以及成像透鏡組則設置於塑膠鏡筒610中。
配合參照第6B圖,其繪示依照第6A圖第六實施例中塑膠鏡筒610的示意圖。由第6B圖可知,塑膠鏡筒610環繞中心軸X,其包含物側部611以及管狀部615,其中管狀部615連接於物側部611並往像側延伸,且形成一容置空間6151。物側部611包含物側開孔612、反斜結構613以及組裝面614,其中物側開孔612係為塑膠鏡筒610的最小開孔,反斜結構613環繞物側開孔612,組裝面614環繞反斜結構613並朝向像側。第六實施例中,物側開孔612為成像鏡頭600的光圈。
反斜結構613包含反斜面6131以及至少一環狀凹形結構613a;詳細來說,第六實施例中,環狀凹形結構613a的數量為四。反斜面6131由物側開孔612往像側逐漸擴大,環狀凹形結構613a設置於反斜面6131的物側並由物側開孔612往遠離中心軸X凹陷。各環狀凹形結構613a通過中心軸X的一剖面上包含一谷點6132以及二凹形終端6133,二凹形終端6133分別設置在谷點6132的物側與像側,且谷點6132位於環狀凹形結構613a中最遠離中心軸X的位置。二凹形終端6133中,位於谷點6132的像側的凹形終端6133比位於谷點6132的物側的凹形終端6133遠離中心軸X。另外,環狀凹形結構613a具有霧化表面。
由第6A圖可知,成像透鏡組與遮光元件設置於管狀部615之容置空間6151中,並具有一光軸(未另標號),光軸與中心軸X同軸,其中成像透鏡組包含複數透鏡,且透鏡的數量為四枚以上且十枚以下。詳細來說,第六實施例
中,成像透鏡組包含五枚透鏡,其由物側至像側分別為,第一透鏡621、第二透鏡622、第三透鏡623、第四透鏡624以及第五透鏡625。再者,第六實施例中,遮光元件由物側至像側分別為遮光片631、632、633、間隔環634、635以及固定環636。
配合參照第6C圖,其繪示依照第6A圖第六實施例中塑膠鏡筒610的剖視圖。組裝面614環繞反斜面6131並朝向像側,遮光片631連接於組裝面614,且具有一開孔(未另標號),開孔對應物側開孔612。由於遮光片631設置於第一透鏡621的物側,並使反斜結構613不與第一透鏡621接觸;也就是說,透過遮光片631的設置,反斜結構613不與成像透鏡組接觸。詳細來說,遮光片631具有物側面(未另標號)朝向物側以及像側面(未另標號)朝向像側,其中遮光片631的物側面與組裝面614互相接觸,遮光片631的像側面與成像透鏡組互相接觸(即與第一透鏡621互相接觸)。當大角度的非成像光線入射至成像鏡頭600時,透過塑膠鏡筒610的反斜面6131可將其折射至遮光片631,進而避免雜散光的產生,影響成像品質。
塑膠鏡筒610為黑色塑膠材質並由射出成型製成,且塑膠鏡筒610包含至少二注料痕616;詳細來說,第六實施例中,注料痕616的數量為二。
配合第6A圖以及第6B圖可知,谷點6132與位於谷點6132的像側的凹形終端6133沿中心軸X的距離為a1,二凹形終端6133沿中心軸X的距離為a2,物側開孔612
的孔徑為ψ,反斜結構613與中心軸X的夾角為θ,環狀凹形結構613a的數量為N,遮光片631與物側開孔612沿中心軸X的距離為L,成像透鏡組的焦距為f。另外,環狀凹形結構613a中最靠近物側開孔612的環狀凹形結構613a者,其谷點6132離中心軸X的距離為D,位於谷點6132的像側的凹形終端6133離中心軸X的距離為d,並由D及d可定義一彈性離型率為EDR(EDR=[(D-d)/D]×100%)。前述參數分別滿足下列表六之條件。
第7A圖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七實施例中成像鏡頭700的示意圖。由第7A圖可知,成像鏡頭700具有一中心軸X,其包含透明平板740、塑膠鏡筒710、複數遮光元件(未另標號)以及成像透鏡組(未另標號)。透明平板740設置於塑膠鏡筒710的物側,透明平板740可為一具有顯示功能的平板,遮光元件以及成像透鏡組則設置於塑膠鏡筒710中。
配合參照第7B圖,其繪示依照第7A圖第七實施例中塑膠鏡筒710的示意圖。由第7B圖可知,塑膠鏡筒710環繞中心軸X,其包含物側部711以及管狀部715,其中管狀部715連接於物側部711並往像側延伸,且形成一容置
空間7151。物側部711包含物側開孔712、反斜結構713以及組裝面714,其中物側開孔712係為塑膠鏡筒710的最小開孔,反斜結構713環繞物側開孔712,組裝面714環繞反斜結構713並朝向像側。第七實施例中,物側開孔712為成像鏡頭700的光圈。
反斜結構713包含反斜面7131以及至少一環狀凹形結構713a;詳細來說,第七實施例中,環狀凹形結構713a的數量為四。反斜面7131由物側開孔712往像側逐漸擴大,環狀凹形結構713a設置於反斜面7131的物側並由物側開孔712往遠離中心軸X凹陷。各環狀凹形結構713a通過中心軸X的一剖面上包含一谷點7132以及二凹形終端7133,二凹形終端7133分別設置在谷點7132的物側與像側,且谷點7132位於環狀凹形結構713a中最遠離中心軸X的位置。二凹形終端7133中,位於谷點7132的像側的凹形終端7133比位於谷點7132的物側的凹形終端7133遠離中心軸X。另外,環狀凹形結構713a具有霧化表面。
由第7A圖可知,成像透鏡組與遮光元件設置於管狀部715之容置空間7151中,並具有一光軸(未另標號),光軸與中心軸X同軸,其中成像透鏡組包含複數透鏡,且透鏡的數量為四枚以上且十枚以下。詳細來說,第七實施例中,成像透鏡組包含五枚透鏡,其由物側至像側分別為,第一透鏡721、第二透鏡722、第三透鏡723、第四透鏡724以及第五透鏡725。再者,第七實施例中,遮光元件由物側
至像側分別為遮光片731、732、733、間隔環734、735以及固定環736。
組裝面714環繞反斜面7131並朝向像側,遮光片731連接於組裝面714,且具有一開孔(未另標號),開孔對應物側開孔712。由於遮光片731設置於第一透鏡721的物側,並使反斜結構713不與第一透鏡721;也就是說,透過遮光片731的設置,反斜結構713不與成像透鏡組接觸。詳細來說,遮光片731具有物側面(未另標號)朝向物側以及像側面(未另標號)朝向像側,其中遮光片731的物側面與組裝面714互相接觸,遮光片731的像側面與成像透鏡組互相接觸(即與第一透鏡721互相接觸)。當大角度的非成像光線入射至成像鏡頭700時,透過塑膠鏡筒710的反斜面7131可將其折射至遮光片731,進而避免雜散光的產生,影響成像品質。
塑膠鏡筒710為黑色塑膠材質並由射出成型製成,且塑膠鏡筒710包含至少二注料痕716;詳細來說,第七實施例中,注料痕716的數量為二。
配合第7A圖以及第7B圖可知,谷點7132與位於谷點7132的像側的凹形終端7133沿中心軸X的距離為a1,二凹形終端7133沿中心軸X的距離為a2,物側開孔712的孔徑為ψ,反斜結構713與中心軸X的夾角為θ,環狀凹形結構713a的數量為N,遮光片731與物側開孔712沿中心軸X的距離為L,成像透鏡組的焦距為f。另外,環狀凹形結構713a中最靠近物側開孔712的環狀凹形結構713a者,其谷
點7132離中心軸X的距離為D,位於谷點7132的像側的凹形終端7133離中心軸X的距離為d,並由D及d可定義一彈性離型率為EDR(EDR=[(D-d)/D]×100%)。前述參數分別滿足下列表七之條件。
第8A圖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八實施例中成像鏡頭800外觀的立體示意圖,第8B圖繪示依照第8A圖第八實施例中成像鏡頭800的示意圖。由第8A圖以及第8B圖可知,成像鏡頭800具有一中心軸X,其包含透明平板840、塑膠鏡筒810、複數遮光元件(未另標號)以及成像透鏡組(未另標號)。透明平板840設置於塑膠鏡筒810的物側,透明平板840可為一具有顯示功能的平板,遮光元件以及成像透鏡組則設置於塑膠鏡筒810中。
配合參照第8C圖,其繪示依照第8A圖第八實施例中塑膠鏡筒810的示意圖。由第8C圖可知,塑膠鏡筒810環繞中心軸X,其包含物側部811以及管狀部815,其中管狀部815連接於物側部811並往像側延伸,且形成一容置空間8151。物側部811包含物側開孔812、反斜結構813以及組裝面814,其中物側開孔812係為塑膠鏡筒810的最小開孔,反斜結構813環繞物側開孔812,組裝面814環繞反
斜結構813並朝向像側。第八實施例中,物側開孔812為成像鏡頭800的光圈。
反斜結構813包含反斜面8131以及至少一環狀凹形結構813a;詳細來說,第八實施例中,環狀凹形結構813a的數量為九。反斜面8131由物側開孔812往像側逐漸擴大,環狀凹形結構813a設置於反斜面8131的物側並由物側開孔812往遠離中心軸X凹陷。各環狀凹形結構813a通過中心軸X的一剖面上包含一谷點8132以及二凹形終端8133,二凹形終端8133分別設置在谷點8132的物側與像側,且谷點8132位於環狀凹形結構813a中最遠離中心軸X的位置。二凹形終端8133中,位於谷點8132的像側的凹形終端8133比位於谷點8132的物側的凹形終端8133遠離中心軸X。另外,環狀凹形結構813a具有霧化表面。
由第8A圖可知,成像透鏡組與遮光元件設置於管狀部815之容置空間8151中,並具有一光軸(未另標號),光軸與中心軸X同軸,其中成像透鏡組包含複數透鏡,且透鏡的數量為四枚以上且十枚以下。詳細來說,第八實施例中,成像透鏡組包含五枚透鏡,其由物側至像側分別為,第一透鏡821、第二透鏡822、第三透鏡823、第四透鏡824以及第五透鏡825。再者,第八實施例中,遮光元件由物側至像側分別為遮光片831、832、833、間隔環834、835以及固定環836。
配合參照第8D圖以及第8E圖,其中第8D圖繪示依照第8A圖第八實施例中塑膠鏡筒810的剖視圖,第8E
圖繪示依照第8A圖第八實施例中塑膠鏡筒810、第一透鏡821與遮光片831的示意圖。組裝面814環繞反斜面8131並朝向像側,遮光片831連接於組裝面814,且具有一開孔(未另標號),開孔對應物側開孔812。由於遮光片831設置於第一透鏡821的物側,並使反斜結構813不與第一透鏡821;也就是說,透過遮光片831的設置,反斜結構813不與成像透鏡組接觸。詳細來說,遮光片831具有物側面(未另標號)朝向物側以及像側面(未另標號)朝向像側,其中遮光片831的物側面與組裝面814互相接觸,遮光片831的像側面與成像透鏡組互相接觸(即與第一透鏡821互相接觸)。當大角度的非成像光線入射至成像鏡頭800時,透過塑膠鏡筒810的反斜面8131可將其折射至遮光片831,進而避免雜散光的產生,影響成像品質。
塑膠鏡筒810為黑色塑膠材質並由射出成型製成,且塑膠鏡筒810包含至少二注料痕816;詳細來說,第八實施例中,注料痕816的數量為二。
配合第8A圖以及第8B圖可知,谷點8132與位於谷點8132的像側的凹形終端8133沿中心軸X的距離為a1,二凹形終端8133沿中心軸X的距離為a2,物側開孔812的孔徑為ψ,反斜結構813與中心軸X的夾角為θ,環狀凹形結構813a的數量為N,遮光片831與物側開孔812沿中心軸X的距離為L,成像透鏡組的焦距為f。另外,環狀凹形結構813a中最靠近物側開孔812的環狀凹形結構813a者,其谷點8132離中心軸X的距離為D,位於谷點8132的像側的凹
形終端8133離中心軸X的距離為d,並由D及d可定義一彈性離型率為EDR(EDR=[(D-d)/D]×100%)。前述參數分別滿足下列表八之條件。
第9A圖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九實施例中電子裝置90之示意圖。第9B圖繪示依照第9A圖第九實施例中電子裝置90的方塊圖。由第9A圖與第9B圖可知,電子裝置90係一智慧型手機,且包含一成像鏡頭91、一使用者介面93以及電子感光元件92。第九實施例的成像鏡頭91設置於使用者介面93側邊的區域,電子感光元件92設置於成像鏡頭91之成像面(未繪示),其中使用者介面93可為觸控螢幕或顯示螢幕,並不以此為限。成像鏡頭91可為前述第一實施例至第八實施例中的任一者,其包含塑膠鏡筒(未繪示)與成像透鏡組(未繪示),其中成像透鏡組設置於塑膠鏡筒內,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進一步來說,使用者透過電子裝置90的使用者介面93進入拍攝模式。此時成像鏡頭91匯集成像光線在電子感光元件92上,並輸出有關影像的電子訊號至成像訊號處理元件(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94。
因應電子裝置90的相機規格,電子裝置90可更包含一光學防手震組件95,係可為OIS防抖回饋裝置,進一步地,電子裝置90可更包含至少一個輔助光學元件(未另標號)及至少一個感測元件96。第九實施例中,輔助光學元件為閃光燈模組97與對焦輔助模組98,閃光燈模組97可用以補償色溫,對焦輔助模組98可為紅外線測距元件、雷射對焦模組等。感測元件96可具有感測物理動量與作動能量的功能,如加速計、陀螺儀、霍爾元件(Hall Effect Element),以感知使用者的手部或外在環境施加的晃動及抖動,進而有利於電子裝置90中成像鏡頭91配置的自動對焦功能及光學防手震組件95的發揮,以獲得良好的成像品質,有助於依據本揭示內容的電子裝置90具備多種模式的拍攝功能,如優化自拍、低光源HDR(High Dynamic Range,高動態範圍成像)、高解析4K(4K Resolution)錄影等。此外,使用者可由觸控螢幕直接目視到相機的拍攝畫面,並在觸控螢幕上手動操作取景範圍,以達成所見即所得的自動對焦功能。
此外,電子裝置90可進一步包含但不限於顯示單元(Display)、控制單元(Control Unit)、儲存單元(Storage Unit)、暫儲存單元(RAM)、唯讀儲存單元(ROM)或其組合。
第9C圖繪示依照第9A圖第九實施例中自拍場景之示意圖。第9D圖繪示依照第9A圖第九實施例中拍攝的影像之示意圖。由第9A圖至第9D圖可知,成像鏡頭91與使
用者介面93皆朝向使用者,在進行自拍(selfie)或直播(live streaming)時,可同時觀看拍攝影像與進行介面的操作,並於拍攝後可得到如第9D圖之拍攝的影像。藉此,搭配本揭示內容之成像鏡頭91可提供較佳的拍攝體驗。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10‧‧‧塑膠鏡筒
111‧‧‧物側部
112‧‧‧物側開孔
113‧‧‧反斜結構
1131‧‧‧反斜面
113a‧‧‧環狀凹形結構
1132‧‧‧谷點
1133‧‧‧凹形終端
114‧‧‧組裝面
115‧‧‧管狀部
1151‧‧‧容置空間
116‧‧‧注料痕
X‧‧‧中心軸
a1‧‧‧谷點與位於谷點的像側的凹形終端沿中心軸的距離
a2‧‧‧二凹形終端沿中心軸的距離
ψ‧‧‧物側開孔的孔徑
θ‧‧‧反斜結構與中心軸的夾角
D‧‧‧環狀凹形結構中最靠近物側開孔的環狀凹形結構者,其谷點離中心軸的距離
d‧‧‧位於谷點的像側的凹形終端離中心軸的距離
Claims (25)
- 一種塑膠鏡筒,環繞一中心軸,該塑膠鏡筒包含:一物側部,包含:一物側開孔,係為該塑膠鏡筒的最小開孔;以及一反斜結構,環繞該物側開孔並包含一反斜面以及至少一環狀凹形結構,其中該反斜面由該物側開孔往一像側逐漸擴大,該至少一環狀凹形結構設置於該反斜面的一物側並由該物側開孔往遠離該中心軸凹陷,該至少一環狀凹形結構通過該中心軸的一剖面上包含一谷點以及二凹形終端,該二凹形終端分別設置在該谷點的一物側與一像側;以及一管狀部,連接於該物側部並往該像側延伸;其中,該谷點位於該至少一環狀凹形結構中最遠離該中心軸的位置;其中,該谷點與位於該谷點的該像側的該凹形終端沿該中心軸的距離為a1,該二凹形終端沿該中心軸的距離為a2,該物側開孔的孔徑為ψ,其滿足下列條件:0.05<a1/a2<0.95;以及0.9mm<ψ<3.2mm。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塑膠鏡筒,其中該塑膠鏡筒為黑色塑膠材質並由射出成型製成,且該塑膠鏡筒包含至少二注料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塑膠鏡筒,其中該反斜結構與該中心軸的夾角為θ,其滿足下列條件:5度<θ<45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塑膠鏡筒,其中該至少一環狀凹形結構的數量為至少二,且該至少二環狀凹形結構中最靠近物側開孔的環狀凹形結構者,該谷點離該中心軸的距離為D,位於該谷點的該像側的該凹形終端離該中心軸的距離為d,並定義一彈性離型率為EDR,其滿足下列條件:0.0%<EDR<5.0%,其中EDR=[(D-d)/D]×100%。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塑膠鏡筒,其中該二凹形終端中,位於該谷點的該像側的該凹形終端比位於該谷點的該物側的該凹形終端遠離該中心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塑膠鏡筒,其中該谷點與位於該谷點的該像側的該凹形終端沿該中心軸的距離為a1,該二凹形終端沿該中心軸的距離為a2,其滿足下列條件:0.10<a1/a2<0.75。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塑膠鏡筒,其中該谷點與位於該谷點的該像側的該凹形終端沿該中心軸的距離為a1,該二凹形終端沿該中心軸的距離為a2,其滿足下列條件:0.10<a1/a2<0.50。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塑膠鏡筒,其中該物側開孔的孔徑為ψ,其滿足下列條件:1.4mm<ψ<2.8mm。
- 一種成像鏡頭,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塑膠鏡筒;以及一成像透鏡組,其設置於該塑膠鏡筒內。
-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成像鏡頭;以及一電子感光元件,其設置於該成像鏡頭之一成像面。
- 一種成像鏡頭,具有一中心軸,該成像鏡頭包含:一塑膠鏡筒,環繞該中心軸,並包含: 一物側部,其包含一物側開孔、一反斜結構以及一組裝面,其中該物側開孔為該塑膠鏡筒的最小開孔,該反斜結構環繞該物側開孔並包含一反斜面以及至少一環狀凹形結構,該反斜面由該物側開孔往一像側逐漸擴大,該至少一環狀凹形結構設置於該反斜面的一物側並由該物側開孔往遠離該中心軸凹陷,該至少一環狀凹形結構通過該中心軸的一剖面上包含一谷點以及二凹形終端,該二凹形終端分別設置在該谷點的一物側與一像側,該組裝面環繞該反斜面並朝向該像側;以及一管狀部,連接於該物側部並往該像側延伸,且形成一容置空間;一遮光片,連接於該組裝面,且具有一開孔,該開孔對應該物側開孔;以及一成像透鏡組,設置於該容置空間中,並具有一光軸,該光軸與該中心軸同軸;其中,該谷點位於該至少一環狀凹形結構中最遠離該中心軸的位置;其中,該谷點與位於該谷點的該像側的該凹形終端沿該中心軸的距離為a1,該二凹形終端沿該中心軸的距離為a2,該遮光片與該物側開孔沿該中心軸的距離為L,其滿足下列條件: 0.05<a1/a2<0.95;以及0.2mm<L<1.2mm。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成像鏡頭,更包含:一透明平板,該透明平板設置於該塑膠鏡筒的一物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透明平板為一具有顯示功能的平板。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反斜結構不與該成像透鏡組接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遮光片具有一物側面朝向一物側以及一像側面朝向該像側;其中,該物側面與該組裝面互相接觸,該像側面與該成像透鏡組互相接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至少一環狀凹形結構的數量為至少二,且該至少二環狀凹形結構中最靠近物側開孔的環狀凹形結構者,該谷點離該中心軸的距離為D,位於該谷點的該像側的該凹形終端離該中心軸的距離為d,並定義一彈性離型率為EDR,其滿足下列條件:0.0%<EDR<5.0%,其中EDR=[(D-d)/D]×100%。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二凹形終端中,位於該谷點的該像側的該凹形終端比位於該谷點的該物側的該凹形終端遠離該中心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谷點與位於該谷點的該像側的該凹形終端沿該中心軸的距離為a1,該二凹形終端沿該中心軸的距離為a2,其滿足下列條件:0.10<a1/a2<0.75。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谷點與位於該谷點的該像側的該凹形終端沿該中心軸的距離為a1,該二凹形終端沿該中心軸的距離為a2,其滿足下列條件:0.10<a1/a2<0.50。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成像透鏡組包含複數透鏡,且該些透鏡的數量為四枚以上且十枚以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成像透鏡組的焦距為f,該物側開孔的孔徑為ψ,其滿足下列條件:1.0<f/ψ<2.7。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成像透鏡組的焦距為f,該物側開孔的孔徑為ψ,其滿足下列條件:1.2<f/ψ<2.1。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物側開孔為該成像鏡頭的光圈。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8128794A TWI698700B (zh) | 2019-08-13 | 2019-08-13 | 塑膠鏡筒、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
CN202310204972.1A CN116125622B (zh) | 2019-08-13 | 2019-11-14 | 塑胶镜筒、成像镜头及电子装置 |
CN201911110380.3A CN112394466B (zh) | 2019-08-13 | 2019-11-14 | 塑胶镜筒、成像镜头及电子装置 |
CN201921961124.0U CN210982875U (zh) | 2019-08-13 | 2019-11-14 | 塑胶镜筒、成像镜头及电子装置 |
US16/877,544 US11353777B2 (en) | 2019-08-13 | 2020-05-19 | Plastic lens barrel, imaging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US17/680,435 US11774830B2 (en) | 2019-08-13 | 2022-02-25 | Plastic lens barrel, imaging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8128794A TWI698700B (zh) | 2019-08-13 | 2019-08-13 | 塑膠鏡筒、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698700B TWI698700B (zh) | 2020-07-11 |
TW202107188A true TW202107188A (zh) | 2021-02-16 |
Family
ID=71420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128794A TWI698700B (zh) | 2019-08-13 | 2019-08-13 | 塑膠鏡筒、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353777B2 (zh) |
CN (3) | CN210982875U (zh) |
TW (1) | TWI69870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98700B (zh) * | 2019-08-13 | 2020-07-1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塑膠鏡筒、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
TWI732541B (zh) * | 2020-04-27 | 2021-07-0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成像透鏡組與成像鏡頭模組 |
CN113625414B (zh) * | 2020-05-06 | 2024-01-16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镜筒 |
CN221613107U (zh) * | 2023-01-18 | 2024-08-27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模块与电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088748A1 (en) * | 2003-10-28 | 2005-04-28 | Leupold & Stevens, Inc. | Molded baffles for controlling stray light in an optical system |
JP2006284788A (ja) * | 2005-03-31 | 2006-10-19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小型撮像モジュール |
JP2010164755A (ja) | 2009-01-15 | 2010-07-29 | Fujinon Corp | 光学素子、撮影光学系及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
JP2011008125A (ja) * | 2009-06-26 | 2011-01-13 | Kyocera Corp | レンズユニット |
JP2011100020A (ja) * | 2009-11-06 | 2011-05-19 | Fujifilm Corp | レンズ鏡筒 |
US9019637B2 (en) * | 2012-11-13 | 2015-04-28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Plastic lens barr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WO2014159727A1 (en) * | 2013-03-14 | 2014-10-02 | Drs Rsta,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stray light reflections in an optical system |
TWI507716B (zh) * | 2013-11-22 | 2015-11-1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取像鏡頭及行動裝置 |
US9946047B2 (en) | 2014-03-04 | 2018-04-17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Annual optical spacer, image lens system, and mobile terminal |
WO2016009734A1 (ja) * | 2014-07-17 | 2016-01-2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光学構造体および光学素子 |
TWM512712U (zh) | 2015-05-27 | 2015-11-2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CN204758902U (zh) * | 2015-07-06 | 2015-11-11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塑胶镜筒、光学镜头、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TWM514580U (zh) * | 2015-07-06 | 2015-12-2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塑膠鏡筒、光學鏡頭、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CN205103485U (zh) | 2015-11-09 | 2016-03-23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塑胶镜筒、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
TWM519751U (zh) | 2015-11-09 | 2016-04-0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塑膠鏡筒、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
CN205374783U (zh) * | 2015-11-16 | 2016-07-06 | 新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微结构的镜片 |
CN205210390U (zh) | 2015-11-17 | 2016-05-04 | 瑞声声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镜头模组 |
CN205210391U (zh) | 2015-11-17 | 2016-05-04 |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镜头模组 |
CN205507179U (zh) | 2015-11-17 | 2016-08-24 |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镜头模组 |
CN205210492U (zh) | 2015-11-17 | 2016-05-04 | 瑞声声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镜头模组 |
TWM527093U (zh) * | 2016-02-05 | 2016-08-1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攝影模組及電子裝置 |
TWI639027B (zh) * | 2016-05-09 | 2018-10-2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
TWM531602U (zh) * | 2016-06-30 | 2016-11-0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塑膠鏡筒、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
CN206339822U (zh) | 2016-12-10 | 2017-07-18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遮光元件及成像镜头 |
TWI639864B (zh) * | 2017-02-17 | 2018-11-0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影像擷取光學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TWI657281B (zh) * | 2017-05-16 | 2019-04-2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含有塑膠透鏡的成像透鏡組、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
TWI625557B (zh) * | 2017-07-11 | 2018-06-0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 |
TWI627460B (zh) * | 2017-07-19 | 2018-06-2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
CN208907939U (zh) * | 2018-08-15 | 2019-05-28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镜头模组 |
CN111405147B (zh) * | 2019-01-02 | 2021-12-07 | 三赢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镜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
CN111752072A (zh) * | 2019-03-29 | 2020-10-09 | 三营超精密光电(晋城)有限公司 | 镜筒、相机模组、电子装置及镜筒制造方法 |
US11480760B2 (en) * | 2019-04-18 | 2022-10-25 |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 Lens assembly |
TWI698700B (zh) * | 2019-08-13 | 2020-07-1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塑膠鏡筒、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
-
2019
- 2019-08-13 TW TW108128794A patent/TWI698700B/zh active
- 2019-11-14 CN CN201921961124.0U patent/CN210982875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 2019-11-14 CN CN201911110380.3A patent/CN112394466B/zh active Active
- 2019-11-14 CN CN202310204972.1A patent/CN116125622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5-19 US US16/877,544 patent/US11353777B2/en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2-25 US US17/680,435 patent/US11774830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394466B (zh) | 2023-03-28 |
CN116125622B (zh) | 2024-04-19 |
CN116125622A (zh) | 2023-05-16 |
US11353777B2 (en) | 2022-06-07 |
CN112394466A (zh) | 2021-02-23 |
CN210982875U (zh) | 2020-07-10 |
US20220179290A1 (en) | 2022-06-09 |
US20210048733A1 (en) | 2021-02-18 |
US11774830B2 (en) | 2023-10-03 |
TWI698700B (zh) | 2020-07-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98700B (zh) | 塑膠鏡筒、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 |
TWI647480B (zh) | 具有雙色模造光學元件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 |
TWI707188B (zh) | 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 |
CN108873246B (zh) | 含有塑胶透镜的成像透镜组、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 |
TWI737978B (zh) |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 |
TWI703342B (zh) |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 |
TWI728467B (zh) | 相機模組以及電子裝置 | |
TWM578388U (zh) |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 |
TWI732541B (zh) | 成像透鏡組與成像鏡頭模組 | |
CN111722361B (zh) | 光学镜头及电子装置 | |
CN111458829B (zh) | 塑胶镜筒、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 |
TWI804305B (zh) |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