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78388U -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78388U
TWM578388U TW107214451U TW107214451U TWM578388U TW M578388 U TWM578388 U TW M578388U TW 107214451 U TW107214451 U TW 107214451U TW 107214451 U TW107214451 U TW 107214451U TW M578388 U TWM578388 U TW M57838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r ring
lens
hole
imaging lens
met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144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明達
羅瑞揚
Original Assignee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2144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78388U/zh
Priority to CN201821986504.5U priority patent/CN209117945U/zh
Publication of TWM5783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78388U/zh
Priority to US16/505,926 priority patent/US11237361B2/en
Priority to US17/553,988 priority patent/US20220107483A1/e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lens and mount having complementary engagement means, e.g. screw/threa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3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thre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03Align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6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using retaining rings or spr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成像鏡頭,包含複數透鏡、一金屬間隔結構以及至少一遮光片。所述透鏡中,至少一透鏡為一塑膠透鏡。金屬間隔結構用以使塑膠透鏡與其二側相鄰之二透鏡之間分別保持一間距,且金屬間隔結構由物側至像側包含一第一間隔環以及一第二間隔環。第一間隔環具有一第一通孔,第二間隔環具有一第二通孔,其中第二通孔大於第一通孔,第一間隔環以及第二間隔環中至少一者為金屬材質。遮光片設置於二透鏡之間,且所有的遮光片皆未設置於金屬間隔結構之第一間隔環與第二間隔環之間。藉此,可提升成像鏡頭的成像品質以及組裝良率。

Description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本揭示內容係關於一種成像鏡頭以及相機模組,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應用在可攜式電子裝置上的成像鏡頭以及相機模組。
近年來,可攜式電子裝置發展快速,例如智慧型電子裝置、平板電腦等,已充斥在現代人的生活中,而裝載在可攜式電子裝置上的相機模組也隨之蓬勃發展。但隨著科技愈來愈進步,使用者對於相機模組的品質要求也愈來愈高,因此相機模組除了在光學設計上的品質提升外,在製造組裝精密度也需提升。
相機模組中的成像鏡頭,主要由複數透鏡以及光學元件配置而成,然而製造過程中,往往容易因組裝力道而破壞透鏡或光學元件的結構,進而影響成像鏡頭的製造良率及成像品質。
本揭示內容提供一種成像鏡頭、相機模組以及電子裝置,其中透過於成像鏡頭中設置金屬間隔結構,以維持塑膠透鏡與相鄰之透鏡的間距,藉此提升成像品質以及組裝良率。
依據本揭示內容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成像鏡頭,包含複數透鏡、一金屬間隔結構以及至少一遮光片。所述透鏡中,至少一透鏡為一塑膠透鏡。金屬間隔結構用以使塑膠透鏡與其二側相鄰之二透鏡之間分別保持一間距,且金屬間隔結構由物側至像側包含一第一間隔環以及一第二間隔環。第一間隔環具有一第一通孔,第二間隔環具有一第二通孔,其中第二通孔大於第一通孔,第一間隔環以及第二間隔環中至少一者為金屬材質。遮光片設置於二透鏡之間,且所有的遮光片皆未設置於金屬間隔結構之第一間隔環與第二間隔環之間。第一間隔環的厚度為t1,第一間隔環與第二間隔環間的距離為d,其滿足下列條件:0.1<t1/d<2.0。
根據前段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第一間隔環可為金屬材質且其外觀可為黑色。
根據前段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第一間隔環之內環面的剖面可為一V型溝槽,由靠近第一通孔處往遠離第一通孔的方向漸縮。
根據前段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第二間隔環的厚度為t2,第一間隔環與第二間隔環間的距離為d,其滿足下列條件:0.5<t2/d<2.0。
根據前段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第一間隔環的外徑、塑膠透鏡的外徑與第二間隔環的外徑皆不相同且依序變大。
根據前段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至少一遮光片設置於第一間隔環的物側,且不與第一間隔環直接接觸。
根據前段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第一間隔環的厚度為t1,第一間隔環與第二間隔環間的距離為d,其較佳地可滿足下列條件:0.1<t1/d<1.3。
根據前段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第二間隔環可包含一金屬材質部位。金屬材質部位環繞第二通孔,且第二間隔環的金屬材質部位與塑膠透鏡直接接觸,並用以保持塑膠透鏡與位於其像側且相鄰的透鏡間的間距。
根據前段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第二間隔環可更包含一塑膠材質部位,其外觀為黑色並環繞第二通孔,且塑膠材質部位較金屬材質部位靠近第二通孔。另外,金屬材質部位可以埋入射出的方式鑲埋於塑膠材質部位內。
根據前段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第一間隔環以及第二間隔環皆為金屬材質且其外觀皆為黑色。
根據前段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第二間隔環之內環面的剖面可為一V型溝槽,由靠近第二通孔處往遠離第二通孔的方向漸縮。
根據前段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第二通孔的最小內徑大於成像鏡頭中最物側的透鏡的外徑。
根據前段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第二通孔的最小內徑大於所有位於第一間隔環物側的透鏡的外徑。
依據本揭示內容另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相機模組,包含前述的成像鏡頭。
依據本揭示內容又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前述的相機模組以及電子感光元件,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相機模組中成像鏡頭的一成像面。
100、200、300、400、500、600、700‧‧‧電子裝置
101、201、301、401‧‧‧鏡筒
111、211、311、411‧‧‧第一透鏡
112、212、312、412‧‧‧第二透鏡
113、213、313、413‧‧‧第三透鏡
114、214、314、414‧‧‧塑膠透鏡
115、215、315、415‧‧‧第五透鏡
120、220、320、420‧‧‧第一間隔環
121、221、321、421‧‧‧第一通孔
122、132、222、322、422‧‧‧V型溝槽
130、230、330、430‧‧‧第二間隔環
131、231、331、431‧‧‧第二通孔
333、433‧‧‧金屬材質部位
334、434‧‧‧塑膠材質部位
335、435‧‧‧分模線
141、241、242、243、341、342、343、441、442、443‧‧‧遮光片
150、250、350、450‧‧‧成像面
160、260、360、460、520‧‧‧電子感光元件
370‧‧‧模具
371‧‧‧射出成型腔體
510、610、710‧‧‧相機模組
530‧‧‧自動對焦組件
540‧‧‧光學防手震組件
550‧‧‧感測元件
560‧‧‧輔助光學元件
570‧‧‧成像訊號處理元件
580‧‧‧使用者介面
580a‧‧‧觸控螢幕
580b‧‧‧按鍵
590a‧‧‧軟性電路板
590b‧‧‧連接器
Dmin‧‧‧第二通孔的最小內徑
t1‧‧‧第一間隔環的厚度
t2‧‧‧第二間隔環的厚度
d‧‧‧第一間隔環與第二間隔環間的距離
X‧‧‧光軸
第1A圖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第1B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第一間隔環以及第二間隔環之示意圖;第1C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參數t1、t2以及d的示意圖;第2A圖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第2B圖繪示依照第2A圖第二實施例中第一間隔環以及第二間隔環之示意圖;第2C圖繪示依照第2A圖第二實施例中參數t1、t2以及d的示意圖;第3A圖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三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第3B圖繪示依照第3A圖第三實施例中第一間隔環以及第二間隔環之示意圖;第3C圖繪示依照第3A圖第三實施例中製造第二間隔環的模具之示意圖;第4A圖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四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第4B圖繪示依照第4A圖第四實施例中第一間隔環以及第二間隔環之示意圖;第5A圖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五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第5B圖繪示依照第5A圖第五實施例中電子裝置的另一示意圖;第5C圖繪示依照第5A圖第五實施例中電子裝置的方塊圖;第6圖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六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以及第7圖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七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本揭示內容提供一種成像鏡頭,包含複數透鏡、一金屬間隔結構以及至少一遮光片。所述透鏡中,至少一透鏡為一塑膠透鏡。金屬間隔結構用以使塑膠透鏡與其二側相鄰之二透鏡之間分別保持一間距,且金屬間隔結構由物 側至像側包含一第一間隔環以及一第二間隔環。第一間隔環具有一第一通孔,第二間隔環具有一第二通孔,其中第二通孔大於第一通孔,第一間隔環以及第二間隔環中至少一者為金屬材質。遮光片設置於二透鏡之間,且所有的遮光片皆未設置於金屬間隔結構之第一間隔環與第二間隔環之間。透過金屬間隔結構提供塑膠透鏡與相鄰透鏡間合適且穩定的間距,以達到成像鏡頭所需具備一定程度的解像能力,而透過金屬材質可大幅度抵抗成像鏡頭製造過程中的組裝力道,以保護特定構型的成像鏡頭,順利通過組裝製程與品質穩定度的測試。
第一間隔環的厚度為t1,第一間隔環與第二間隔環間的距離為d,其滿足下列條件:0.1<t1/d<2.0。由於第一間隔環的厚度若過薄,需透過提高成本來強化第一間隔環的硬度;第一間隔環的厚度若過厚,則容易出現製造公差而徒增不必要的透鏡間距,導致成像鏡頭的解像力受影響。因此,維持t1/d於特定範圍,可有效控制製造成本並使成像鏡頭具有良好的解像力。較佳地,可滿足下列條件:0.1<t1/d<1.3。藉此,進一步提供較佳的厚度比例,可均勻分擔組裝力道,避免透鏡過薄而被壓壞,並可避免第一間隔環過薄,容易受擠壓而變形。
第一間隔環可為金屬材質且其外觀可為黑色。將第一間隔環配置為金屬材質可適應性地配合因不同透鏡外徑變化過大而提供給塑膠透鏡穩定不易變形的光學間隔;詳細來說,當塑膠透鏡受到彼此相距過遠的抗力點與施 力點時,容易產生歪曲變形,而使用金屬材質之第一間隔環可消除前述的歪曲變形,使塑膠透鏡可抵抗組裝時透鏡間的壓合施力且不變形,並能維持必要且高精準度的透鏡間距。再者,第一間隔環的外觀為黑色可減少不必要的雜散光反射。
第一間隔環之內環面的剖面可為一V型溝槽,由靠近第一通孔處往遠離第一通孔的方向漸縮,其中第一間隔環之內環面是指靠近第一通孔並環繞形成第一通孔之表面。藉由V型溝槽的配置,可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光線反射於成像面。
第二間隔環的厚度為t2,第一間隔環與第二間隔環間的距離為d,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5<t2/d<2.0。藉此,進一步提供較佳的厚度比例,可均勻分擔組裝力道,避免透鏡過薄而被壓壞,並可避免第二間隔環過薄,容易受擠壓而變形。
第一間隔環的外徑、塑膠透鏡的外徑與第二間隔環的外徑可皆不相同且依序變大。藉此,第一間隔環、塑膠透鏡以及第二間隔環可均勻受力,避免壓合力道過度集中於塑膠透鏡,藉以保護塑膠透鏡。
所述至少一遮光片可設置於第一間隔環的物側,且不與第一間隔環直接接觸。藉此,可避免遮光片受到金屬間隔結構的擠壓而損壞,且遮光片的設置位置可遮蔽更多成像鏡頭內部的面反射,提升整體成像品質。
第二間隔環可包含一金屬材質部位,其中金屬材質部位環繞第二通孔,且第二間隔環的金屬材質部位與塑膠透鏡直接接觸,並用以保持塑膠透鏡與位於其像側且相鄰的透鏡間的間距。藉此,進一步延伸第二間隔環提供穩定透鏡間距的範圍,使一片透鏡至三片透鏡的透鏡間距皆可維持於高精度。
第二間隔環可更包含一塑膠材質部位,其外觀為黑色並環繞第二通孔,且塑膠材質部位較金屬材質部位靠近第二通孔。藉此,可透過塑膠材質部位調整第二間隔環的表面性質,有效控制其表面的粗糙程度,減少更多的反射光。
金屬材質部位是以埋入射出的方式鑲埋於塑膠材質部位內。藉此,可使第二間隔環的尺寸精度由塑膠材質部位的射出成型模具來調整,藉以修正金屬材質部位較大的尺寸公差,並增加生產效率,且可透過金屬材質部位來提供第二間隔環所需的穩固支撐特性。
另外,第一間隔環以及第二間隔環可皆為金屬材質且其外觀皆為黑色。藉此,第一間隔環與第二間隔環可構成一溝槽結構,提供塑膠透鏡更多遮蔽,減少不必要的反射光在塑膠透鏡內形成內反射的機會。
第二間隔環之內環面的剖面為一V型溝槽,由靠近第二通孔處往遠離第二通孔的方向漸縮,其中第二間隔環之內環面是指靠近第二通孔並環繞形成第二通孔之表面。藉由V型溝槽的配置,可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光線反射於成像面。
第二通孔的最小內徑可大於成像鏡頭中最物側的透鏡的外徑。藉此,可避免成像鏡頭像側端的組裝作業影響到其物側端已組裝的透鏡。
第二通孔的最小內徑可大於所有位於第一間隔環物側的透鏡的外徑。藉此,可使成像鏡頭物側端已組裝的透鏡不容易受到金屬間隔結構的組裝作業影響,並可依需求施以較大的壓合力道進行組裝。
上述本揭示內容提供之成像鏡頭中的各技術特徵皆可組合配置,而達到對應之功效。
本揭示內容另提供一種相機模組,其包含前述的成像鏡頭。藉此,可提升相機模組之良率及成像品質。
本揭示內容再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包含前述的相機模組以及電子感光元件,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相機模組中成像鏡頭的成像面。藉此,提供一種兼具成像品質及組裝良率的電子裝置。
<第一實施例>
第1A圖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0的示意圖。第1B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第一間隔環120以及第二間隔環130之示意圖。第1C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參數t1、t2以及d的示意圖。由第1A、1B以及1C圖可知,電子裝置100包含相機模組(未另標號)以及電子感光元件160,其中相機模組包含鏡筒101以及成像鏡頭(未另標號),而電子感光元件160設置於成像鏡頭的成像面150。
具體而言,成像鏡頭包含複數透鏡、金屬間隔結構(未另標號)、遮光片141以及成像面150,其中所述複數透鏡、金屬間隔結構以及遮光片141設置於鏡筒101中,成像面150則設置於鏡筒101的像側。
第1A圖之第一實施例中,複數透鏡由物側至像側分別為第一透鏡111、第二透鏡112、第三透鏡113、塑膠透鏡114以及第五透鏡115。金屬間隔結構用以使塑膠透鏡114與其二側相鄰之二透鏡(即第三透鏡113與第五透鏡115)之間分別保持一間距。
金屬間隔結構由物側至像側包含第一間隔環120以及第二間隔環130;也就是說,透過第一間隔環120的配置,使塑膠透鏡114與相鄰的第三透鏡113保持間距,而透過第二間隔環130的配置,使塑膠透鏡114與相鄰的第五透鏡115保持間距。配合參照第1B圖,第一間隔環120具有一第一通孔121,第二間隔環130具有一第二通孔131,其中第二通孔131大於第一通孔121,第一間隔環120以及第二間隔環130皆為金屬材質,且外觀皆為黑色。
遮光片141其設置於二透鏡(即第二透鏡112與第三透鏡113)之間,且所有的遮光片141皆未設置於金屬間隔結構之第一間隔環120與第二間隔環130之間。詳細來說,第一實施例中,遮光片141設置於第一間隔環120的物側,且不與第一間隔環120直接接觸。
第一間隔環120之內環面的剖面為一V型溝槽122,由靠近第一通孔121處往遠離第一通孔121的方向漸 縮。第二間隔環130之內環面的剖面為一V型溝槽132,由靠近第二通孔131處往遠離第二通孔131的方向漸縮。
另外,由第1B圖可知,第一間隔環120的外徑、塑膠透鏡114的外徑與第二間隔環130的外徑皆不相同且依序變大。配合參照第1C圖可知,第二通孔131的最小內徑Dmin大於成像鏡頭中最物側的透鏡的外徑;也就是說,第一實施例中,第二通孔131的最小內徑Dmin大於第一透鏡111的外徑。第二通孔131的最小內徑Dmin大於所有位於第一間隔環120物側的透鏡的外徑;也就是說,第一實施例中,第二通孔131的最小內徑Dmin大於第一透鏡111的外徑、第二透鏡112的外徑以及第三透鏡113的外徑。
由第1C圖可知,第一間隔環120的厚度為t1(即第一間隔環120平行於光軸X的厚度),第二間隔環130的厚度為t2(即第二間隔環130平行於光軸X的厚度),第一間隔環120與第二間隔環間130的距離為d(即第一間隔環120與第二間隔環間130平行於光軸X的距離),其分別滿足下列表一之條件。
<第二實施例>
第2A圖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裝置200的示意圖。第2B圖繪示依照第2A圖第二實施例中第一間隔環220以及第二間隔環230之示意圖。第2C圖繪示依照第2A圖第二實施例中參數t1、t2以及d的示意圖。由 第2A、2B以及2C圖可知,電子裝置200包含相機模組(未另標號)以及電子感光元件260,其中相機模組包含鏡筒201以及成像鏡頭(未另標號),而電子感光元件260設置於成像鏡頭的成像面250。
具體而言,成像鏡頭包含複數透鏡、金屬間隔結構(未另標號)、三遮光片241、242、243以及成像面250,其中所述複數透鏡、金屬間隔結構以及遮光片241、242、243設置於鏡筒201中,成像面250則設置於鏡筒201的像側。
第2A圖之第二實施例中,複數透鏡由物側至像側分別為第一透鏡211、第二透鏡212、第三透鏡213、塑膠透鏡214以及第五透鏡215。金屬間隔結構用以使塑膠透鏡214與其二側相鄰之二透鏡(即第三透鏡213與第五透鏡215)之間分別保持一間距。
金屬間隔結構由物側至像側包含第一間隔環220以及第二間隔環230;也就是說,透過第一間隔環220的配置,使塑膠透鏡214與相鄰的第三透鏡213保持間距,而透過第二間隔環230的配置,使塑膠透鏡214與相鄰的第五透鏡215保持間距。配合參照第2B圖,第一間隔環220具有一第一通孔221,第二間隔環230具有一第二通孔231,其中第二通孔231大於第一通孔221,第一間隔環220為金屬材質且其外觀為黑色,第二間隔環230為塑膠材質。
由第2A圖可知,遮光片241其設置於二透鏡(即第二透鏡212與第三透鏡213)之間,遮光片242設置於第二 間隔環230與第五透鏡215之間,遮光片243設置於第一透鏡211與第二透鏡212之間;也就是說,第二實施例的成像鏡頭中,所有的遮光片241、242、243皆未設置於金屬間隔結構之第一間隔環220與第二間隔環230之間。詳細來說,第二實施例中,遮光片241設置於第一間隔環220的物側,且不與第一間隔環220直接接觸。
由第2B圖可知,第一間隔環220之內環面的剖面為一V型溝槽222,由靠近第一通孔221處往遠離第一通孔221的方向漸縮。
另外,由第2B圖可知,第一間隔環220的外徑、塑膠透鏡214的外徑與第二間隔環230的外徑皆不相同且依序變大。配合參照第2C圖可知,第二通孔231的最小內徑Dmin大於成像鏡頭中最物側的透鏡的外徑;也就是說,第二實施例中,第二通孔231的最小內徑Dmin大於第一透鏡211的外徑。第二通孔231的最小內徑Dmin大於所有位於第一間隔環220物側的透鏡的外徑;也就是說,第二實施例中,第二通孔231的最小內徑Dmin大於第一透鏡211的外徑、第二透鏡212的外徑以及第三透鏡213的外徑。
由第2C圖可知,第一間隔環220的厚度為t1(即第一間隔環220平行於光軸X的厚度),第二間隔環230的厚度為t2(即第二間隔環230平行於光軸X的厚度),第一間隔環220與第二間隔環間230的距離為d(即第一間隔環220與第二間隔環間230平行於光軸X的距離),其分別滿足下列表二之條件。
<第三實施例>
第3A圖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三實施例的電子裝置300的示意圖。第3B圖繪示依照第3A圖第三實施例中第一間隔環320以及第二間隔環330之示意圖。由第3A以及3B圖可知,電子裝置300包含相機模組(未另標號)以及電子感光元件360,其中相機模組包含鏡筒301以及成像鏡頭(未另標號),而電子感光元件360設置於成像鏡頭的成像面350。
具體而言,成像鏡頭包含複數透鏡、金屬間隔結構(未另標號)、三遮光片341、342、343以及成像面350,其中所述複數透鏡、金屬間隔結構以及遮光片341、342、343設置於鏡筒301中,成像面350則設置於鏡筒301的像側。
第3A圖之第三實施例中,複數透鏡由物側至像側分別為第一透鏡311、第二透鏡312、第三透鏡313、塑膠透鏡314以及第五透鏡315。金屬間隔結構用以使塑膠透鏡314與其二側相鄰之二透鏡(即第三透鏡313與第五透鏡315)之間分別保持一間距。
金屬間隔結構由物側至像側包含第一間隔環320以及第二間隔環330;也就是說,透過第一間隔環320的配置,使塑膠透鏡314與相鄰的第三透鏡313保持間距,而透過第二間隔環330的配置,使塑膠透鏡314與相鄰的第五透鏡315保持間距。配合參照第3B圖,第一間隔環320具 有一第一通孔321,第二間隔環330具有一第二通孔331,其中第二通孔331大於第一通孔321。第一間隔環320為金屬材質且其外觀為黑色。
具體而言,由第3B圖可知,第二間隔環330包含金屬材質部位333以及塑膠材質部位334。金屬材質部位333環繞第二通孔331,且第二間隔環330的金屬材質部位333與塑膠透鏡314直接接觸,並用以保持塑膠透鏡314與位於其像側且相鄰的透鏡(即第五透鏡315)間的間距。塑膠材質部位334的外觀為黑色並環繞第二通孔331,且塑膠材質部位334較金屬材質部位333靠近第二通孔331。配合參照第3C圖,係繪示依照第3A圖第三實施例中製造第二間隔環330之模具370之示意圖。模具370為射出成型模具,製造第二間隔環330的過程中,塑膠材質部位334射出成型於射出成型腔體371,金屬材質部位333是以埋入射出的方式鑲埋於塑膠材質部位334內,而製作完成後,塑膠材質部位334上則形成一分模線335。
由第3A圖可知,遮光片341其設置於二透鏡(即第二透鏡312與第三透鏡313)之間,遮光片342設置於第二間隔環330與第五透鏡315之間,遮光片343設置於第一透鏡311與第二透鏡312之間;也就是說,第三實施例的成像鏡頭中,遮光片341、342皆未設置於金屬間隔結構之第一間隔環320與第二間隔環330之間。詳細來說,第三實施例中,遮光片341設置於第一間隔環320的物側,且不與第一間隔環320直接接觸。
由第3B圖可知,第一間隔環320之內環面的剖面為一V型溝槽322,由靠近第一通孔321處往遠離第一通孔321的方向漸縮。
另外,由第3A圖可知,第一間隔環320的外徑、塑膠透鏡314的外徑與第二間隔環330的外徑皆不相同且依序變大。第二通孔331的最小內徑Dmin大於成像鏡頭中最物側的透鏡的外徑;也就是說,第三實施例中,第二通孔331的最小內徑Dmin大於第一透鏡311的外徑。第二通孔331的最小內徑Dmin大於所有位於第一間隔環320物側的透鏡的外徑;也就是說,第三實施例中,第二通孔331的最小內徑Dmin大於第一透鏡311的外徑、第二透鏡312的外徑以及第三透鏡313的外徑。
由第3B圖可知,第一間隔環320的厚度為t1(即第一間隔環320平行於光軸X的厚度),第二間隔環330的厚度為t2(即第二間隔環330平行於光軸X的厚度),第一間隔環320與第二間隔環間330的距離為d(即第一間隔環320與第二間隔環間330平行於光軸X的距離),其分別滿足下列表三之條件。
<第四實施例>
第4A圖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四實施例的電子裝置400的示意圖。第4B圖繪示依照第4A圖第四實施例中第一間隔環420以及第二間隔環430之示意圖。由第4A以 及4B圖可知,電子裝置400包含相機模組(未另標號)以及電子感光元件460,其中相機模組包含鏡筒401以及成像鏡頭(未另標號),而電子感光元件460設置於成像鏡頭的成像面450。
具體而言,成像鏡頭包含複數透鏡、金屬間隔結構(未另標號)、三遮光片441、442、443以及成像面450,其中所述複數透鏡、金屬間隔結構以及遮光片441、442、443設置於鏡筒401中,成像面450則設置於鏡筒401的像側。
第4A圖之第四實施例中,複數透鏡由物側至像側分別為第一透鏡411、第二透鏡412、第三透鏡413、塑膠透鏡414以及第五透鏡415。金屬間隔結構用以使塑膠透鏡414與其二側相鄰之二透鏡(即第三透鏡413與第五透鏡415)之間分別保持一間距。
金屬間隔結構由物側至像側包含第一間隔環420以及第二間隔環430;也就是說,透過第一間隔環420的配置,使塑膠透鏡414與相鄰的第三透鏡413保持間距,而透過第二間隔環430的配置,使塑膠透鏡414與相鄰的第五透鏡415保持間距。配合參照第4B圖,第一間隔環420具有一第一通孔421,第二間隔環430具有一第二通孔431,其中第二通孔431大於第一通孔421。第一間隔環420為金屬材質且其外觀為黑色。
具體而言,由第4B圖可知,第二間隔環430包含金屬材質部位433以及塑膠材質部位434。金屬材質部位 433環繞第二通孔431,且第二間隔環430的金屬材質部位433與塑膠透鏡414直接接觸,並用以保持塑膠透鏡414與位於其像側且相鄰的透鏡(即第五透鏡415)間的間距。塑膠材質部位434的外觀為黑色並環繞第二通孔431;詳細來說,塑膠材質部位434為黑色PC並包埋金屬材質部位433,且塑膠材質部位434的一部份較金屬材質部位433靠近第二通孔431。塑膠材質部位434上則於製成拆模後形成一分模線435。
由第4A圖可知,遮光片441其設置於二透鏡(即第二透鏡412與第三透鏡413)之間,遮光片442設置於第二間隔環430與第五透鏡415之間,遮光片443設置於第一透鏡411與第二透鏡412之間;也就是說,第四實施例的成像鏡頭中,所有的遮光片441、442、443皆未設置於金屬間隔結構之第一間隔環420與第二間隔環430之間。詳細來說,第四實施例中,遮光片441設置於第一間隔環420的物側,且不與第一間隔環420直接接觸。
由第4B圖可知,第一間隔環420之內環面的剖面為一V型溝槽422,由靠近第一通孔421處往遠離第一通孔421的方向漸縮。
另外,由第4A圖可知,第一間隔環420的外徑、塑膠透鏡414的外徑與第二間隔環430的外徑皆不相同且依序變大。第二通孔431的最小內徑Dmin大於成像鏡頭中最物側的透鏡的外徑;也就是說,第四實施例中,第二通孔431的最小內徑Dmin大於第一透鏡411的外徑。第二通孔431 的最小內徑Dmin大於所有位於第一間隔環420物側的透鏡的外徑;也就是說,第四實施例中,第二通孔431的最小內徑Dmin大於第一透鏡411的外徑、第二透鏡412的外徑以及第三透鏡413的外徑。
由第4B圖可知,第一間隔環420的厚度為t1(即第一間隔環420平行於光軸X的厚度),第二間隔環430的厚度為t2(即第二間隔環430平行於光軸X的厚度),第一間隔環420與第二間隔環間430的距離為d(即第一間隔環420與第二間隔環間430平行於光軸X的距離),其分別滿足下列表四之條件。
<第五實施例>
配合參照第5A圖及第5B圖,其中第5A圖繪示本揭示內容第五實施例的電子裝置500的示意圖,第5B圖繪示依照第5A圖第五實施例中電子裝置500的另一示意圖。由第5A圖及第5B圖可知,第五實施例的電子裝置500係一智慧型手機,電子裝置500包含依據本揭示內容的相機模組510以及電子感光元件520,其中相機模組510可為前述任一實施例電子裝置中的相機模組,並包含前述任一實施例中的成像鏡頭,但不以其為限,電子感光元件520設置於相機模組510中成像鏡頭的成像面(圖未繪示)。藉此,有助於滿足現今電子裝置市場對於搭載於其上的成像裝置的量產及外觀要求。
進一步來說,使用者透過電子裝置500的使用者介面580進入拍攝模式,其中第五實施例中使用者介面可為觸控螢幕580a、按鍵580b等。此時相機模組510匯集成像光線在電子感光元件520上,並輸出有關影像的電子訊號至成像訊號處理元件(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570。
配合參照第5C圖,其繪示依照第5A圖第五實施例中電子裝置500的方塊圖,特別是電子裝置500中的相機方塊圖。由第5A圖至第5C圖可知,因應電子裝置500的相機規格,電子裝置500可更包含自動對焦組件530及光學防手震組件540,進一步地,電子裝置500可更包含至少一個輔助光學元件560及至少一個感測元件550。輔助光學元件560可以是補償色溫的閃光燈模組、紅外線測距元件、雷射對焦模組等,感測元件550可具有感測物理動量與作動能量的功能,如加速計、陀螺儀、霍爾元件(Hall Effect Element),以感知使用者的手部或外在環境施加的晃動及抖動,進而使電子裝置500配置的自動對焦組件530及光學防手震組件540發揮功能,以獲得良好的成像品質,有助於依據本揭示內容的電子裝置500具備多種模式的拍攝功能,如優化自拍、低光源HDR(High Dynamic Range,高動態範圍成像)、高解析4K(4K Resolution)錄影等。此外,使用者可由觸控螢幕直接目視到相機的拍攝畫面,並在觸控螢幕上手動操作取景範圍,以達成所見即所得的自動對焦功能。
再者,由第5B圖可知,相機模組510、電子感光元件520、自動對焦組件530、光學防手震組件540、感測元件 550及輔助光學元件560可設置在軟性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board,FPC)590a上,並透過連接器590b電性連接成像訊號處理元件570等相關元件以執行拍攝流程。當前的電子裝置如智慧型手機具有輕薄的趨勢,將相機模組及其成像鏡頭與相關元件配置於軟性電路板上,再利用連接器將電路彙整至電子裝置的主板,可滿足電子裝置內部有限空間的機構設計及電路佈局需求並獲得更大的裕度,亦使得其成像鏡頭的自動對焦功能藉由電子裝置的觸控螢幕獲得更靈活的控制。在第五實施例中,電子裝置500可包含複數感測元件550及複數輔助光學元件560,感測元件550及輔助光學元件560設置在軟性電路板590a及另外至少一個軟性電路板(未另標號),並透過對應的連接器電性連接成像訊號處理元件570等相關元件以執行拍攝流程。在其他實施例中(圖未揭示),感測元件及輔助光學元件亦可依機構設計及電路佈局需求設置於電子裝置的主板或是其他形式的載板上。
此外,電子裝置500可進一步包含但不限於顯示單元(Display)、控制單元(Control Unit)、儲存單元(Storage Unit)、暫儲存單元(RAM)、唯讀儲存單元(ROM)或其組合。
<第六實施例>
配合參照第6圖,其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六實施例的電子裝置600的示意圖。第六實施例的電子裝置600係一平板電腦,電子裝置600包含依據本揭示內容的相機模組610以及電子感光元件(圖未揭示),其中相機模組610包 含本揭示內容所述之成像鏡頭(圖未繪示),而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相機模組610中成像鏡頭的成像面(圖未揭示)。
<第七實施例>
配合參照第7圖,其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七實施例的電子裝置700的示意圖。第七實施例的電子裝置700係一穿戴式裝置,電子裝置700包含依據本揭示內容的相機模組710以及電子感光元件(圖未揭示),其中相機模組710包含本揭示內容所述之成像鏡頭(圖未繪示),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相機模組710的成像面(圖未揭示)。
雖然本揭示內容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示內容,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揭示內容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揭示內容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Claims (16)

  1. 一種成像鏡頭,包含:複數透鏡,其中至少一透鏡為一塑膠透鏡;一金屬間隔結構,用以使該塑膠透鏡與其二側相鄰之二該透鏡之間分別保持一間距,且該金屬間隔結構由物側至像側包含:一第一間隔環,具有一第一通孔;以及一第二間隔環,具有一第二通孔,其中該第二通孔大於該第一通孔,該第一間隔環以及該第二間隔環中至少一者為金屬材質;以及至少一遮光片,其設置於二該透鏡之間,且所有的該至少一遮光片皆未設置於該金屬間隔結構之該第一間隔環與該第二間隔環之間;其中該第一間隔環的厚度為t1,該第一間隔環與該第二間隔環間的距離為d,其滿足下列條件:0.1<t1/d<2.0。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一間隔環為金屬材質且其外觀為黑色。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一間隔環之內環面的剖面為一V型溝槽,由靠近該第一通孔處往遠離該第一通孔的方向漸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二間隔環的厚度為t2,該第一間隔環與該第二間隔環間的距離為d,其滿足下列條件:0.5<t2/d<2.0。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一間隔環的外徑、該塑膠透鏡的外徑與該第二間隔環的外徑皆不相同且依序變大。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至少一遮光片設置於該第一間隔環的物側,且不與該第一間隔環直接接觸。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一間隔環的厚度為t1,該第一間隔環與該第二間隔環間的距離為d,其滿足下列條件:0.1<t1/d<1.3。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二間隔環包含一金屬材質部位,該金屬材質部位環繞該第二通孔,且該第二間隔環的該金屬材質部位與該塑膠透鏡直接接觸,並用以保持該塑膠透鏡與位於其像側且相鄰的一該透鏡間的間距。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二間隔環更包含一塑膠材質部位,其外觀為黑色並環繞該第二通孔,且該塑膠材質部位較該金屬材質部位靠近該第二通孔。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金屬材質部位以埋入射出的方式鑲埋於該塑膠材質部位內。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一間隔環以及該第二間隔環皆為金屬材質且其外觀皆為黑色。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二間隔環之內環面的剖面為一V型溝槽,由靠近該第二通孔處往遠離該第二通孔的方向漸縮。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二通孔的最小內徑大於該成像鏡頭中最物側的一該透鏡的外徑。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二通孔的最小內徑大於所有位於該第一間隔環物側的該透鏡的外徑。
  15. 一種相機模組,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成像鏡頭。
  16.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相機模組;以及一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該相機模組中該成像鏡頭的一成像面。
TW107214451U 2018-10-24 2018-10-24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TWM5783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14451U TWM578388U (zh) 2018-10-24 2018-10-24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CN201821986504.5U CN209117945U (zh) 2018-10-24 2018-11-29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US16/505,926 US11237361B2 (en) 2018-10-24 2019-07-09 Imaging lens assembly,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7/553,988 US20220107483A1 (en) 2018-10-24 2021-12-17 Imaging lens assembly,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14451U TWM578388U (zh) 2018-10-24 2018-10-24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78388U true TWM578388U (zh) 2019-05-21

Family

ID=67207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14451U TWM578388U (zh) 2018-10-24 2018-10-24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1237361B2 (zh)
CN (1) CN209117945U (zh)
TW (1) TWM57838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1822B (zh) * 2020-12-11 2021-06-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固定元件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TWI746376B (zh) * 2021-02-19 2021-11-11 新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間隔環及鏡頭模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5898B (zh) * 2019-07-19 2023-12-11 日商凸版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遮光構件、透鏡單元、相機模組及電子機器
TWI728467B (zh) * 2019-09-17 2021-05-21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相機模組以及電子裝置
TWI730639B (zh) 2020-02-25 2021-06-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
CN114125204B (zh) * 2020-08-28 2024-05-14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及其制备方法、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19508B2 (en) * 2002-12-30 2004-11-16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nsertion type lens assembly for an optical system
KR100843407B1 (ko) * 2006-10-10 2008-07-0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의 렌즈배럴 및 이를 조립하는 레이져장치
WO2009005317A2 (en) * 2007-07-03 2009-01-08 Optomecha Co., Ltd. Lens unit composed of different materials and camera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1393314B (zh) * 2007-09-21 2011-12-1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JP4764941B2 (ja) * 2008-09-25 2011-09-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光学素子ウエハ、光学素子ウエハモジュール、光学素子モジュール、光学素子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電子素子ウエハモジュール、電子素子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電子素子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情報機器
JP4819152B2 (ja) * 2008-09-25 2011-11-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ウエハ、光学素子ウエハモジュール、光学素子モジュール、光学素子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電子素子ウエハモジュール、電子素子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電子素子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情報機器
JP5671684B2 (ja) * 2009-08-31 2015-02-1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撮像装置および携帯端末装置
KR101262470B1 (ko) * 2011-01-31 2013-05-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어셈블리 및 카메라 모듈
TWI491948B (zh) * 2011-06-07 2015-07-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鏡頭模組
TWI480615B (zh) * 2011-06-30 2015-04-11 Lg Innotek Co Ltd 鏡頭單元及其製造方法與具有其之攝影模組
TW201307935A (zh) * 2011-08-02 2013-02-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鏡頭模組
US8967814B2 (en) * 2012-10-16 2015-03-03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Co., Ltd. Imaging lens with enhancement of blocking stray light
CN103852851A (zh) * 2012-12-06 2014-06-11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可消除杂散光线的成像镜头
WO2014159727A1 (en) 2013-03-14 2014-10-02 Drs Rst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stray light reflections in an optical system
CN104297887A (zh) * 2013-07-17 2015-01-21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摄影镜头及用于摄影镜头的垫圈
TWM502181U (zh) * 2014-11-19 2015-06-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成像鏡頭模組以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KR20160068508A (ko) * 2014-12-05 2016-06-1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모듈
KR101883033B1 (ko) * 2015-05-27 2018-07-2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모듈
CN106094155B (zh) 2016-07-20 2018-10-30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
TWI628484B (zh) * 2017-08-11 2018-07-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1822B (zh) * 2020-12-11 2021-06-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固定元件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TWI746376B (zh) * 2021-02-19 2021-11-11 新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間隔環及鏡頭模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17945U (zh) 2019-07-16
US20220107483A1 (en) 2022-04-07
US20200132968A1 (en) 2020-04-30
US11237361B2 (en) 202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81082B2 (en) Imaging lens assembly with dual molded optical element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623787B (zh) 含有塑膠透鏡的成像透鏡組、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M578388U (zh)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627460B (zh)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US11719863B2 (en) Light blocking sheet, optical lens set, imaging lens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467471B2 (en)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621891B (zh) 二次模造環型光學元件、成像鏡片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31381B (zh) 環形光學元件組、成像鏡片組與電子裝置
TWI671548B (zh)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703342B (zh)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657281B (zh) 含有塑膠透鏡的成像透鏡組、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737978B (zh)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201910843A (zh)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728467B (zh) 相機模組以及電子裝置
TWI698700B (zh) 塑膠鏡筒、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TWI691782B (zh) 塑膠鏡筒、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US11435500B2 (en) Optical lens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