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02181U - 成像鏡頭模組以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鏡頭模組以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02181U
TWM502181U TW104200393U TW104200393U TWM502181U TW M502181 U TWM502181 U TW M502181U TW 104200393 U TW104200393 U TW 104200393U TW 104200393 U TW104200393 U TW 104200393U TW M502181 U TWM502181 U TW M50218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component
circular opening
imaging lens
optic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003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eng-Feng Lin
Chun-Hua Tsai
Ming-Ta Chou
Original Assignee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TW1042003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02181U/zh
Publication of TWM5021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02181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02B1/041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5Diaphrag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lens and mount having complementary engagement means, e.g. screw/threa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0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two components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five components on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Description

成像鏡頭模組以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成像鏡頭模組,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應用在可攜式電子裝置上的成像鏡頭模組。
一般行動裝置使用的小型化光學鏡頭模組,其中的透鏡外觀大都為圓盤狀,且光學組件大都為圓環狀或圓筒狀。如此雖有製造方便的優點,但隨著光學鏡頭模組畫素提高,光學鏡頭模組的體積逐漸龐大,透鏡與光學組件的外徑也跟著增加,卻也產生更多的非成像光線而影響光學鏡頭模組的成像品質,因此進一步發展出縮減光學鏡頭模組體積的技術。
然而,傳統縮減光學鏡頭模組體積的方法僅將透鏡與光學組件的外徑切除,如此一來,透鏡與光學組件之間的組裝強度也被一併減弱,因而降低光學鏡頭模組的光學品質與製造良率,且對較大外徑的光學鏡頭模組而言,多餘的雜散光也無法被有效抑制。
因此,迫切需要一種能將光學鏡頭模組體積縮減,並能有效抑制雜散光且維持品質穩定的成像鏡頭模組。
本新型提供一種成像鏡頭模組,藉由具有非圓形的光學有效部的透鏡與具有非圓形開孔的光學組件,達到成像鏡頭模組體積縮減,且有效抑制雜散光及維持品質穩定的功效。成像鏡頭模組的光學組件,其非圓形開孔可使光學組件在體積縮減下仍能維持結構強度,且非圓形開孔可遮蔽多餘的雜散光線,亦不影響鏡頭的設計規格,進一步提高成像品質。藉由非圓形的光學有效部的透鏡與光學組件組合為成像鏡頭模組,其中的非圓形的光學有效部可使整體成像鏡頭模組的體積有效縮減,同時維持成像鏡頭模組的整體穩定性及組裝便利性。
依據本新型提供一種成像鏡頭模組,包含一成像鏡片組以及一第一光學組件。成像鏡片組具有一光軸且包含至少一透鏡。透鏡包含一光學有效部,其為非圓形且設於透鏡的中央。第一光學組件具有一非圓形開孔,且成像鏡片組的透鏡的光學有效部與第一光學組的非圓形開孔相對應。其中,透鏡的光學有效部的外緣上任二點通過透鏡的中心的直線距離為lAA’ ,透鏡的光學有效部的外緣上二點通過透鏡的中心的最短直線距離為lBB’ ,透鏡的光學有效部的外緣上二點通過透鏡的中心的最長直線距離為lCC’ ,透鏡的直線距離lAA’ 與透鏡的最短直線距離lBB’ 間的夾角為θAB ,透鏡的最長直線距離lCC’ 與透鏡的最短直線距離lBB’ 間的夾角為θCB ,第一光學組件的非圓形開孔的外緣上任二點通過 第一光學組件的非圓形開孔的中心的直線距離為m1AA’ ,第一光學組件的非圓形開孔的外緣上二點通過第一光學組件的非圓形開孔的中心的最短直線距離為m1BB’ ,第一光學組件的非圓形開孔的外緣上二點通過第一光學組件的非圓形開孔的中心的最長直線距離為m1CC’ ,第一光學組件的直線距離m1AA 與第一光學組件的最短直線距離m1BB’ 間的夾角為κ1AB ,第一光學組件的最長直線距離m1CC’ 與第一光學組件的最短直線距離m1BB’ 間的夾角為κ1CB ,其滿足下列條件:lBB’ lAA’ <lCC’ ;|θAB |>|θCB |,其中|θAB |及|θCB |皆小於等於90度;m1BB’ m1AA’ <m1CC’ ;以及|κ1AB |>|κ1CB |,其中|κ1AB |及|κ1CB |皆小於等於90度。
依據本新型另提供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其具有通訊功能,包含如前段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
依據本新型再提供一種成像鏡頭模組,包含一成像鏡片組。成像鏡片組具有一光軸且包含至少一透鏡。透鏡包含一第一光學有效部以及一第二光學有效部。第一光學有效部為非圓形且設於透鏡的中央。第二光學有效部與第一光學有效部分別位於透鏡的兩側。其中,透鏡的第一光學有效部的外緣上任二點通過透鏡的中心的直線距離為lAA’ ,透鏡的第一光學有效部的外緣上二點通過透鏡的中心的最短直線距離為lBB’ ,透鏡的第一光學有效部的外緣上二點通過 透鏡的中心的最長直線距離為lCC’ ,透鏡的直線距離lAA’ 與透鏡的最短直線距離lBB’ 間的夾角為θAB ,其滿足下列條件:lBB’ lAA’ <lCC’ ;以及50度<|θAB |90度。
當lBB’ 、lAA’ 、lCC’ 、|θAB |以及|θCB |滿足上述條件時,可使縮減後的光學有效部不會過度集中,以維持穩定的光學品質,並減少雜散光的強度。
當m1BB’ 、m1AA’ 、m1CC’ 、|κ1AB |以及|κ1CB |滿足上述條件時,可使光學組件的整體結構強度在縮減體積後仍維持穩定,且可有效抑制雜散光。
100‧‧‧成像鏡片組
101、102、103、104、110‧‧‧透鏡
111‧‧‧第一光學有效部
112‧‧‧第二光學有效部
200‧‧‧第一光學組件
300‧‧‧第二光學組件
400‧‧‧墊片
500‧‧‧遮光片
600‧‧‧固定座
220、420、421、520、620、621‧‧‧非圓形開孔
230、430、630‧‧‧側面
240、440、441、640、641‧‧‧端面
250‧‧‧圓形開孔
700‧‧‧成像面
lAA’ ‧‧‧透鏡的直線距離
lBB’ ‧‧‧透鏡的最短直線距離
lCC’ ‧‧‧透鏡的最長直線距離
ΓAA’ ‧‧‧透鏡的其他外徑
ΓBB’ ‧‧‧透鏡的最小外徑
ΓCC’ ‧‧‧透鏡的最大外徑
θAB ‧‧‧透鏡的直線距離lAA’ 與透鏡的最短直線距離lBB’ 的夾角
θCB ‧‧‧透鏡的最長直線距離lCC’ 與透鏡的最短直線距離lBB’ 的夾角
αAB ‧‧‧透鏡的其他外徑ΓAA’ 與透鏡的最小外徑ΓBB’ 的夾角
αCB ‧‧‧透鏡的最大外徑ΓCC’ 與透鏡的最小外徑ΓBB’ 的夾角
m1AA’ ‧‧‧第一光學組件的直線距離
m1BB’ ‧‧‧第一光學組件的最短直線距離
m1CC’ ‧‧‧第一光學組件的最長直線距離
Ω1CC’ ‧‧‧第一光學組件的最大外徑
κ1AB ‧‧‧第一光學組件的直線距離m1AA’ 與第一光學組件的 最短直線距離m1BB’ 間的夾角
κ1CB ‧‧‧第一光學組件的最長直線距離m1CC’ 與第一光學組件的最短直線距離m1BB’ 間的夾角
m2AA’ ‧‧‧第二光學組件的直線距離
m2BB’ ‧‧‧第二光學組件的最短直線距離
m2CC’ ‧‧‧第二光學組件的最長直線距離
Ω2CC’ ‧‧‧第二光學組件的最大外徑
κ2AB ‧‧‧第二光學組件的直線距離m2AA’ 與第二光學組件的最短直線距離m2BB’ 間的夾角
κ2CB ‧‧‧第二光學組件的最長直線距離m2CC’ 與第二光學組件的最短直線距離m2BB’ 間的夾角
h‧‧‧透鏡的第一光學有效部在光軸上的交點與第一光學組件的圓形開孔的平行光軸的距離、透鏡的第二光學有效部在光軸上的交點與第一光學組件的圓形開孔的平行光軸的距離
t‧‧‧第一光學組件的非圓形開孔與第二光學組件的非圓形開孔的平行光軸的距離
T‧‧‧第一光學組件的非圓形開孔與第一光學組件的圓形開孔的平行光軸的距離
第1圖繪示本新型一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模組的外觀示意圖;第2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爆炸圖;第3圖繪示依照第1圖剖面線3-3的剖視圖;第4圖繪示依照第1圖剖面線4-4的剖視圖;第5圖繪示依照第1圖剖面線5-5的剖視圖;第6A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透鏡的第一光學有效部示意圖;第6B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透鏡的第一光學有效部中參數lAA’ 、lBB’ 及lCC’ 的示意圖; 第6C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透鏡的第一光學有效部中參數lAA’ 及θAB 的示意圖;第6D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透鏡的第一光學有效部中參數θAB 的示意圖;第6E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透鏡的第一光學有效部中參數θCB 的示意圖;第7A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透鏡的第二光學有效部示意圖;第7B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透鏡的第二光學有效部中參數lAA’ 、lBB’ 及lCC’ 的示意圖;第7C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透鏡的第二光學有效部中參數lAA’ 及θAB 的示意圖;第7D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透鏡的第二光學有效部中參數θAB 的示意圖;第7E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透鏡的第二光學有效部中參數θCB 的示意圖;第8A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透鏡中參數ΓAA’ 、ΓBB’ 及ΓCC’ 的示意圖;第8B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透鏡中參數ΓAA’ 及αAB 的示意圖;第8C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透鏡中參數αAB 的示意圖;第8D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透鏡中參數αCB 的示意圖; 第9A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第一光學組件的物側端示意圖;第9B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第一光學組件的像側端示意圖;第9C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第一光學組件中參數m1AA’ 、m1BB’ 、m1CC’ 及Ω1CC’ 的示意圖;第9D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第一光學組件中參數m1AA’ 及κ1AB 的示意圖;第9E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第一光學組件中參數κ1AB 的示意圖;第9F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第一光學組件中參數κ1CB 的示意圖;第10A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墊片的物側端示意圖;第10B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墊片中Ω2CC’ 參數與墊片的物側端中參數m2AA’ 、m2BB’ 及m2CC’ 的示意圖;第10C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墊片的物側端中參數m2AA’ 及κ2AB 的示意圖;第10D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墊片的物側端中參數κ2AB 的示意圖;第10E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墊片的物側端中參數κ2CB 的示意圖;第11A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墊片的像側端示意圖; 第11B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墊片的像側端中參數m2AA’ 、m2BB’ 及m2CC’ 的示意圖;第11C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墊片的像側端中參數m2AA’ 及κ2AB 的示意圖;第11D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墊片的像側端中參數κ2AB 的示意圖;第11E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墊片的像側端中參數κ2CB 的示意圖;第12A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遮光片示意圖;第12B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遮光片中參數m2AA’ 、m2BB’ 、m2CC’ 及Ω2CC’ 的示意圖;第12C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遮光片中參數m2AA’ 及κ2AB 的示意圖;第12D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遮光片中參數κ2AB 的示意圖;第12E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遮光片中參數κ2CB 的示意圖;第13A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固定座的物側端示意圖;第13B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固定座中Ω2CC’ 參數與固定座的物側端中參數m2AA’ 、m2BB’ 及m2CC’ 的示意圖; 第13C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固定座的物側端中參數m2AA’ 及κ2AB 的示意圖;第13D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固定座的物側端中參數κ2AB 的示意圖;第13E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固定座的物側端中參數κ2CB 的示意圖;第14A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固定座的像側端示意圖;第14B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固定座的像側端中參數m2AA’ 、m2BB’ 及m2CC’ 的示意圖;第14C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固定座的像側端中參數m2AA’ 及κ2AB 的示意圖;第14D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固定座的像側端中參數κ2AB 的示意圖;以及第14E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固定座的像側端中參數κ2CB 的示意圖。
配合參照第1圖以及第2圖,其中第1圖繪示本新型一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模組的外觀示意圖,第2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爆炸圖。成像鏡頭模組包含成像鏡片組100以及第一光學組件200。
配合參照第3圖、第4圖以及第5圖,其中第3圖繪示依照第1圖剖面線3-3的剖視圖,第4圖繪示依照第1圖 剖面線4-4的剖視圖,第5圖繪示依照第1圖剖面線5-5的剖視圖。成像鏡片組100具有一光軸且包含至少一透鏡110。透鏡110包含至少一光學有效部,其為非圓形且設於透鏡110的中央。非圓形的光學有效部的外緣大小具有不相等的直徑,相較於傳統圓形的光學有效部具有減少雜散光強度的功效。詳細來說,第3圖實施方式的透鏡110可為塑膠材質並可包含二光學有效部,其為第一光學有效部111以及第二光學有效部112,分別位於透鏡110朝向物側端的一面及朝向像側端的一面,且至少一者為非圓形(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光學有效部111以及第二光學有效部112皆為非圓形),並皆設於透鏡110的中央。
第一光學組件200具有一非圓形開孔220,非圓形開孔具有不相等的直徑,相較於傳統的圓形開孔具有抑制雜散光及維持結構強度的功效。成像鏡片組100設置於第一光學組件200中,且成像鏡片組100的透鏡110的第一光學有效部111以及第二光學有效部112皆與第一光學組件200的非圓形開孔220相對應,亦即成像鏡片組100的成像光線通過透鏡110的第一光學有效部111以及第二光學有效部112與第一光學組件200的非圓形開孔220。
配合參照第6A圖、第6B圖以及第6C圖,其中第6A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透鏡110的第一光學有效部111示意圖,第6B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透鏡110的第一光學有效部111中參數lAA’ 、lBB’ 及lCC’ 的示意圖,第6C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 透鏡110的第一光學有效部111中參數lAA’ 及θAB 的示意圖。由第6B圖可知,透鏡110的第一光學有效部111的外緣上二點通過透鏡110的中心的最短直線距離為lBB’ ,透鏡110的第一光學有效部111的外緣上二點通過透鏡110的的中心的最長直線距離為lCC’ 。由第6B圖及第6C圖可知,透鏡110的第一光學有效部111的外緣上任二點通過透鏡110的的中心的直線距離為lAA’ ,第6B圖表示透鏡110的第一光學有效部111的直線距離lAA’ 的最小值,第6C圖表示透鏡110的第一光學有效部111的直線距離lAA’ 的最大值。
再請參照第6D圖以及第6E圖,其中第6D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透鏡110的第一光學有效部111中參數θAB 的示意圖,第6E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透鏡110的第一光學有效部111中參數θCB 的示意圖。由第6C圖及第6D圖可知,透鏡110的第一光學有效部111的直線距離lAA’ 與透鏡110的第一光學有效部111的最短直線距離lBB’ 間的夾角為θAB ,第6C圖表示透鏡110的第一光學有效部111的夾角θAB 的最小值,第6D圖表示透鏡110的第一光學有效部111的夾角θAB 的最大值。由第6E圖可知,透鏡110的第一光學有效部111的最長直線距離lCC’ 與透鏡110的第一光學有效部111的最短直線距離lBB’ 間的夾角為θCB ,第6E圖表示透鏡110的第一光學有效部111的夾角θCB 的最小值及最大值。前述參數lAA’ 、lBB’ 、lCC’ 、θAB 及θCB 滿足下列條件:lBB’ lAA’ <lCC’ ;以及|θAB |>|θCB |,其中|θAB |及|θCB |皆小於等於90度。藉此,可使縮 減後的第一光學有效部111不會過度集中,以維持穩定的光學品質,並減少雜散光的強度。較佳地,可滿足下列條件:50度<|θAB |90度。另外,較佳地,可滿足下列條件:0.80<lAA’ /lCC’ <0.98。再者,較佳地,可滿足下列條件:0.55<lBB’ /lCC’ <0.95。更佳地,可滿足下列條件:50度<|θCB |<75度。
配合參照第7A圖、第7B圖以及第7C圖,其中第7A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透鏡110的第二光學有效部112示意圖,第7B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透鏡110的第二光學有效部112中參數lAA’ 、lBB’ 及lCC’ 的示意圖,第7C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透鏡110的第二光學有效部112中參數lAA’ 及θAB 的示意圖。由第7B圖可知,第二光學有效部112為非圓形,透鏡110的第二光學有效部112的外緣上二點通過透鏡110的中心的最短直線距離為lBB’ ,透鏡110的第二光學有效部112外緣上二點通過透鏡110的中心的最長直線距離為lCC’ 。由第7B圖及第7C圖可知,透鏡110的第二光學有效部112的外緣上任二點通過透鏡110的中心的直線距離為lAA’ ,第7B圖表示透鏡110的第二光學有效部112的直線距離lAA’ 的最小值,第7C圖表示透鏡110的第二光學有效部112的直線距離lAA’ 的最大值。
再請參照第7D圖以及第7E圖,其中第7D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透鏡110的第二光學有效部112中參數θAB 的示意圖,第7E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 中成像鏡頭模組的透鏡110的第二光學有效部112中參數θCB 的示意圖。由第7C圖及第7D圖可知,透鏡110的第二光學有效部112的直線距離lAA’ 與透鏡110的第二光學有效部112的最短直線距離lBB’ 間的夾角為θAB ,第7C圖表示透鏡110的第二光學有效部112的夾角θAB 的最小值,第7D圖表示透鏡110的第二光學有效部112的夾角θAB 的最大值。由第7E圖可知,透鏡110的第二光學有效部112的最長直線距離lCC’ 與透鏡110的第二光學有效部112的最短直線距離lBB’ 間的夾角為θCB ,第7E圖表示透鏡110的第二光學有效部112的夾角θCB 的最小值及最大值。前述參數lAA’ 、lBB’ 、lCC’ 、θAB 及θCB 滿足下列條件:lBB’ lAA’ <lCC’ ;以及|θAB |>|θCB |,其中|θAB |及|θCB |皆小於等於90度。藉此,可使縮減後的第二光學有效部112不會過度集中,以維持穩定的光學品質,並減少雜散光的強度。較佳地,可滿足下列條件:50度<|θAB |90度。另外,較佳地,可滿足下列條件:0.80<lAA’ /lCC’ <0.98。再者,較佳地,可滿足下列條件:0.55<lBB’ /lCC’ <0.95。更佳地,可滿足下列條件:50度<|θCB |<75度。
配合參照第8A圖以及第8B圖,其中第8A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透鏡110中參數ΓAA’ 、ΓBB’ 及ΓCC’ 的示意圖,第8B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透鏡中110參數ΓAA’ 及αAB 的示意圖。由第8A圖可知,透鏡110可為非圓形透鏡,透鏡110的最大外徑為ΓCC’ ,透鏡110的最小外徑為ΓBB’ ,透鏡110的其他外徑為ΓAA’
再請參照第8C圖以及第8D圖,其中第8C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透鏡110中參數αAB 的示意圖,第8D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透鏡110中參數αCB 的示意圖。由第8B圖及第8C圖可知,透鏡110的其他外徑ΓAA’ 與透鏡110的最小外徑ΓBB’ 的夾角為αAB ,第8B圖表示透鏡110的夾角αAB 的最小值,第8C圖表示透鏡110的夾角αAB 的最大值。由第8D圖可知,透鏡110的最大外徑ΓCC’ 與透鏡110的最小外徑ΓBB’ 的夾角為αCB ,第8D圖表示透鏡110的夾角αCB 的最小值及最大值。其滿足下列條件:ΓBB’ ΓAA’CC’ ;以及|αAB |>|αCB |,其中|αAB |及|αCB |皆小於等於90度。藉此,可維持成像鏡頭模組的整體穩定性及成像品質。較佳地,可滿足下列條件:35度<|αCB |<65度。
配合參照第9A圖以及第9B圖,其中第9A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第一光學組件200的物側示意圖,第9B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第一光學組件200的像側示意圖。詳細來說,第一光學組件200可為鏡筒,其側面230為封閉式,非圓形開孔220連接側面230並位於第一光學組件200的像側端,端面240連接側面230的端部並位於第一光學組件200的物側端,且端面240上具有一圓形開孔250。其中圓形開孔250與非圓形開孔220相對設置,以供成像鏡片組100容置於第一光學組件200的內部。圓形開孔250可為成像鏡片組100的光圈(aperture stop),且第一光學組件200與其上的圓形開孔250 以及非圓形開孔220為一體成形。藉此,第一光學組件200可用以抑制光線(light suppression),其透過第一光學組件200的非圓形開孔220,係由一固定直徑的圓形開孔進行縮減成非圓形開孔,縮減的部分可遮蔽部分非成像光線,同時也遮蔽部分雜散光;另一方面,在第一光學組件200特定表面進行處理使其外觀具有霧化或是噴砂的效果,或是進行鍍膜以降低表面的反光程度,故第一光學組件200可達成消除部分雜散光(eliminate stray light)、降低部分漫射光(reduce deflected light)以及遮蔽部分非成像光線(block non-imaging light)的功效。
配合參照第9C圖以及第9D圖,其中第9C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第一光學組件200中參數m1AA’ 、m1BB’ 、m1CC’ 及Ω1CC’ 的示意圖,第9D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第一光學組件200中參數m1AA’ 及κ1AB 的示意圖。由第9C圖可知,第一光學組件200的非圓形開孔220的外緣上二點通過第一光學組件200的非圓形開孔220的中心的最短直線距離為m1BB’ ,第一光學組件200的非圓形開孔220的外緣上二點通過第一光學組件200的非圓形開孔220的中心的最長直線距離為m1CC’ 。由第9C圖及第9D圖可知,第一光學組件200的非圓形開孔220的外緣上任二點通過第一光學組件200的非圓形開孔220的中心的直線距離為m1AA’ ,第9C圖表示第一光學組件200的直線距離m1AA’ 的最小值,第9D圖表示第一光學組件200的直線距離m1AA’ 的最大值。
再請參照第9E圖以及第9F圖,其中第9E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第一光學組件200中參數κ1AB 的示意圖,第9F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第一光學組件200中參數κ1CB 的示意圖。由第9D圖及第9E圖可知,第一光學組件200的直線距離m1AA’ 與第一光學組件200的最短直線距離m1BB’ 間的夾角為κ1AB ,第9D圖表示第一光學組件200的夾角κ1AB 的最小值,第9E圖表示第一光學組件200的夾角κ1AB 的最大值。由第9F圖可知,第一光學組件200的最長直線距離m1CC’ 與第一光學組件200的最短直線距離m1BB’ 間的夾角為κ1CB ,第9F圖表示第一光學組件200的夾角κ1CB 的最小值及最大值。其滿足下列條件:m1BB’ m1AA’ <m1CC’ ;以及|κ1AB |>|κ1CB |,其中|κ1AB |及|κ1CB |皆小於等於90度。藉此,可使第一光學組件200的整體結構強度在縮減體積後仍維持穩定,且可有效抑制雜散光。
詳細來說,由第6B圖可知,透鏡110的第一光學有效部111的最長直線距離lCC’ ,其滿足下列條件:2.5mm<lCC’ <9.0mm。由第7B圖可知,透鏡110的第二光學有效部112的最長直線距離lCC’ ,其滿足下列條件:2.5mm<lCC’ <9.0mm。由第9C圖可知,第一光學組件200的最長直線距離m1CC’ ,其滿足下列條件:2.5mm<m1CC’ <9.0mm。藉此,可維持成像鏡頭模組的小型化及成像品質。
由第8A圖可知,透鏡110的最大外徑為ΓCC’ 。由第9C圖可知,第一光學組件200的最大外徑為Ω1CC’ 。其 滿足下列條件:3.9mm<ΓCC’ <12.0mm;以及3.9mm<Ω1CC’ <12.0mm。藉此,可維持成像鏡頭模組的小型化及結構強度。
由第6B圖可知,透鏡110的第一光學有效部111的最長直線距離lCC’ 。由第8A圖可知,透鏡110的最大外徑ΓCC’ 。其滿足下列條件:0.6<lCC’CC’ <1。較佳地,其滿足下列條件:0.8<lCC’CC’ <0.98。由第6B圖可知,透鏡110的第一光學有效部111的最短直線距離lBB’ 。由第8A圖可知,透鏡110的最小外徑ΓBB’ 。其滿足下列條件:0.65<lBB’BB’ <1.0。藉此,可降低成像鏡頭模組的雜散光及組裝難度。
由第7B圖可知,透鏡110的第二光學有效部112的最長直線距離lCC’ 。由第8A圖可知,透鏡110的最大外徑ΓCC’ 。其滿足下列條件:0.6<lCC’CC’ <1。較佳地,其滿足下列條件:0.8<lCC’CC’ <0.98。由第7B圖可知,透鏡110的第二光學有效部112的最短直線距離lBB’ 。由第8A圖可知,透鏡110的最小外徑ΓBB’ 。其滿足下列條件:0.65<lBB’BB’ <1.0。藉此,可降低成像鏡頭模組的雜散光及組裝難度。
由第9C圖可知,第一光學組件200的最長直線距離m1CC’ ,第一光學組件200的最大外徑Ω1CC’ ,其滿足下列條件:0.5<m1CC’1CC’ <1。藉此,可降低成像鏡頭模組的雜散光及維持結構強度。較佳地,其滿足下列條件:0.80<m1CC’1CC’ <0.98。
由第5圖可知,透鏡110的第一光學有效部111在光軸上的交點與第一光學組件200的圓形開孔250的平行光軸的距離為h,第一光學組件200的非圓形開孔220與第一光學組件200的圓形開孔250的平行光軸的距離為T,其滿足下列條件:0.45<h/T<1.20。藉此,可減少成像鏡頭模組的解像不良率及降低雜散光。
由第5圖可知,透鏡110的第二光學有效部112在光軸上的交點與第一光學組件200的圓形開孔250的平行光軸的距離為h,第一光學組件200的非圓形開孔220與第一光學組件200的圓形開孔250的平行光軸的距離為T,其滿足下列條件:0.45<h/T<1.20。藉此,可減少成像鏡頭模組的解像不良率及降低雜散光。
請一併參照下列表一以及表二,其分別表列本新型一實施方式中透鏡110以及第一光學組件200依據前述參數定義的數據。
另外,由第1圖以及第2圖可知,成像鏡頭模組可更包含一成像面700,設置於成像鏡頭模組的像側端。成像鏡片組100可包含五片透鏡,即透鏡110以及其餘四片透鏡(101-104),其中透鏡110毗鄰於成像面700,也就是說,成像鏡片組100中最接近成像面700的透鏡為透鏡110。成像鏡頭模組可更包含第二光學組件300,且第二光學組件300可包含墊片(spacer)400、遮光片(light blocking plate)500以及固定座(retainer)600,其皆容置於第一光學組件200的內部,並用以抑制光線及具有至少一非圓形開孔。第二光學組件300的非圓形開孔是由一固定直徑的圓形開孔進行縮減成非圓形開孔,縮減的部分可遮蔽部分非成像光線,同時也遮蔽部分雜散光。另一方面,在第二光學組件300特定表面進行處理使其外觀具有霧化或是噴砂的效果,或是進行鍍膜以降低表面的反光程度,其中墊片400或固定座600的部分表面可進一步設計成複數個環狀凸起結構同軸排列的表面,藉此可降低部分漫射光。再者,第二光學組件300可較靠近第一光學組件200的非圓形開孔220相對於第一光學組件200的圓形開孔250。故成像鏡頭模組的 外觀上由物側端至像側端依序包含第一光學組件200以及成像面700,其中第一光學組件200的內部由物側端至像側端依序包含其餘四片透鏡(101-104)、墊片400、遮光片500、透鏡110以及固定座600。藉此,可維持成像鏡頭模組的結構強度及成像品質。
配合參照第10A圖以及第11A圖,其中第10A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墊片400的物側端示意圖,第11A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墊片400的像側端示意圖。墊片400包含一側面430、端面440以及端面441。側面430為封閉式,端面440以及端面441分別連接於側面430的兩端部,端面440位於成像鏡頭模組的物側端且具有非圓形開孔420,端面441位於成像鏡頭模組的像側端且具有非圓形開孔421。
配合參照第10B圖以及第10C圖,其中第10B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墊片400中Ω2CC’ 參數與墊片400的物側端中參數m2AA’ 、m2BB’ 及m2CC’ 的示意圖,第10C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墊片400的物側端中參數m2AA’ 及κ2AB 的示意圖。由第10B圖可知,墊片400的最大外徑Ω2CC’ ,墊片400的物側端的非圓形開孔420的外緣上二點通過墊片400的物側端的非圓形開孔420的中心的最短直線距離為m2BB’ ,墊片400的物側端的非圓形開孔420的外緣上二點通過墊片400的物側端的非圓形開孔420的中心的最長直線距離為m2CC’ 。由第10B圖及第10C圖可知,墊片400的物側端的非圓形開孔420的外緣上 任二點通過墊片400的物側端的非圓形開孔420的中心的直線距離為m2AA’ ,第10B圖表示墊片400的物側端的直線距離m2AA’ 的最小值,第10C圖表示墊片400的物側端的直線距離m2AA’ 的最大值。其滿足下列條件:0.50<m2BB’ /m2CC’ <0.95。藉此,可使墊片400的物側端結構強度在縮減體積後仍維持穩定,且可有效抑制雜散光。
再請參照第10D圖以及第10E圖,其中第10D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墊片400的物側端中參數κ2AB 的示意圖,第10E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墊片400的物側端中參數κ2CB 的示意圖。由第10C圖及第10D圖可知,墊片400的物側端的直線距離m2AA’ 與墊片400的物側端的最短直線距離m2BB’ 間的夾角為κ2AB ,第10C圖表示墊片400的物側端的夾角κ2AB 的最小值,第10D圖表示墊片400的物側端的夾角κ2AB 的最大值。由第10E圖可知,墊片400的物側端的最長直線距離m2CC’ 與墊片400的物側端的最短直線距離m2BB’ 間的夾角為κ2CB ,第10E圖表示墊片400的物側端的夾角κ2CB 的最小值及最大值。
由第4圖可知,第一光學組件200的非圓形開孔220與墊片400的物側端的非圓形開孔420的平行光軸的距離為t,第一光學組件200的非圓形開孔220與第一光學組件200的圓形開孔250的平行光軸的距離為T,其滿足下列條件:0.15<t/T<0.75。藉此,可維持成像鏡頭模組的結構強度及降低雜散光。
配合參照第11B圖以及第11C圖,其中第11B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墊片400的像側端中參數m2AA’ 、m2BB’ 及m2CC’ 的示意圖,第11C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墊片400的像側端中參數m2AA’ 及κ2AB 的示意圖。由第11B圖可知,墊片400的像側端的非圓形開孔421的外緣上二點通過墊片400的像側端的非圓形開孔421的中心的最短直線距離為m2BB’ ,墊片400的像側端的非圓形開孔421的外緣上二點通過墊片400的像側端的非圓形開孔421的中心的最長直線距離為m2CC’ 。由第11B圖及第11C圖可知,墊片400的像側端的非圓形開孔421的外緣上任二點通過墊片400的像側端的非圓形開孔421的中心的直線距離為m2AA’ ,第11B圖表示墊片400的像側端的直線距離m2AA’ 的最小值,第11C圖表示墊片400的像側端的直線距離m2AA’ 的最大值。其滿足下列條件:0.50<m2BB’ /m2CC’ <0.95。藉此,可使墊片400的像側端結構強度在縮減體積後仍維持穩定,且可有效抑制雜散光。
再請參照第11D圖以及第11E圖,其中第11D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墊片400的像側端中參數κ2AB 的示意圖,第11E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墊片400的像側端中參數κ2CB 的示意圖。由第11C圖及第11D圖可知,墊片400的像側端的直線距離m2AA’ 與墊片400的像側端的最短直線距離m2BB’ 間的夾角為κ2AB ,第11C圖表示墊片400的像側端的夾角κ2AB 的最小值,第11D圖表示墊片400的像側端的夾角κ2AB 的最大值。由第11E圖可知,墊片400 的像側端的最長直線距離m2CC’ 與墊片400的像側端的最短直線距離m2BB’ 間的夾角為κ2CB ,第11E圖表示墊片400的像側端的夾角κ2CB 的最小值及最大值。
請一併參照下列表三,其表列本新型一實施方式中墊片400依據前述參數定義的數據。
配合參照第12A圖,其中第12A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遮光片500示意圖。遮光片500具有一均勻厚度及非圓形開孔520。
配合參照第12B圖以及第12C圖,其中第12B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遮光片500中參數m2AA’ 、m2BB’ 、m2CC’ 及Ω2CC’ 的示意圖,第12C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遮光片500中參數m2AA’ 及κ2AB 的示意圖。由第12B圖可知,遮光片500的最大外徑Ω2CC’ ,遮光片500的非圓形開孔520的外緣上二點通過遮光片500的非圓形開孔520的中心的最短直線距離為m2BB’ ,遮光片500的非圓形開孔520的外緣上二點通過遮光片500的非圓形開孔520的中心的最長直線距離為m2CC’ 。由第12B 圖及第12C圖可知,遮光片500的非圓形開孔520的外緣上任二點通過遮光片500的非圓形開孔520的中心的直線距離為m2AA’ ,第12B圖表示遮光片500的直線距離m2AA’ 的最小值,第12C圖表示遮光片500的直線距離m2AA’ 的最大值。其滿足下列條件:0.50<m2BB’ /m2CC’ <0.95。藉此,可使遮光片500的整體結構強度在縮減體積後仍維持穩定,且可有效抑制雜散光。
再請參照第12D圖以及第12E圖,其中第12D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遮光片500中參數κ2AB 的示意圖,第12E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遮光片500中參數κ2CB 的示意圖。由第12C圖及第12D圖可知,遮光片500的直線距離m2AA’ 與遮光片500的最短直線距離m2BB’ 間的夾角為κ2AB ,第12C圖表示遮光片500的夾角κ2AB 的最小值,第12D圖表示遮光片500的夾角κ2AB 的最大值。由第12E圖可知,遮光片500的最長直線距離m2CC’ 與遮光片500的最短直線距離m2BB’ 間的夾角為κ2CB ,第12E圖表示遮光片500的夾角κ2CB 的最小值及最大值。
由第4圖可知,第一光學組件200的非圓形開孔220與遮光片500的非圓形開孔520的平行光軸的距離為t,第一光學組件200的非圓形開孔220與第一光學組件200的圓形開孔250的平行光軸的距離為T,其滿足下列條件:0.15<t/T<0.75。藉此,可維持成像鏡頭模組的結構強度及降低雜散光。
請一併參照下列表四,其表列本新型一實施方式中遮光片500依據前述參數定義的數據。
配合參照第13A圖以及第14A圖,其中第13A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固定座600的物側端示意圖,第14A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固定座600的像側端示意圖。固定座600包含一側面630、端面640以及端面641。側面630為封閉式,端面640以及端面641分別連接於側面630的兩端部,端面640位於成像鏡頭模組的物側端且具有非圓形開孔620,端面641位於成像鏡頭模組的像側端且具有非圓形開孔621。
配合參照第13B圖以及第13C圖,其中第13B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固定座600中Ω2CC’ 參數與固定座600的物側端中參數m2AA’ 、m2BB’ 及m2CC’ 的示意圖,第13C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固定座600的物側端中參數m2AA’ 及κ2AB 的示意圖。由第13B圖可知,固定座600的最大外徑為Ω2CC’ ,固定座600的物側端的非圓形開孔620的外緣上二點通過固定座600的物側端的非圓形開孔620的中心的最短直線距離為m2BB’ ,固定座600的物側端的非圓形開孔620的外緣上二點通過固定座600的物側端的非圓形開孔620的中心的最長直線距離為m2CC’ 。由第13B 圖及第10C圖可知,固定座600的物側端的非圓形開孔620的外緣上任二點通過固定座600的物側端的非圓形開孔620的中心的直線距離為m2AA’ ,第13B圖表示固定座600的物側端的直線距離m2AA’ 的最小值,第13C圖表示固定座600的物側端的直線距離m2AA’ 的最大值。其滿足下列條件:0.50<m2BB’ /m2CC’ <0.95。藉此,可使固定座600的物側端結構強度在縮減體積後仍維持穩定,且可有效抑制雜散光。另外,其滿足下列條件:0.8<m2CC’2CC’ <0.98。藉此,可降低成像鏡頭模組的雜散光及維持結構強度。
再請參照第13D圖以及第13E圖,其中第13D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固定座600的物側端中參數κ2AB 的示意圖,第13E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固定座600的物側端中參數κ2CB 的示意圖。由第13C圖及第13D圖可知,固定座600的物側端的直線距離m2AA’ 與固定座600的物側端的最短直線距離m2BB’ 間的夾角為κ2AB ,第13C圖表示固定座600的物側端的夾角κ2AB 的最小值,第13D圖表示固定座600的物側端的夾角κ2AB 的最大值。由第13E圖可知,固定座600的物側端的最長直線距離m2CC’ 與固定座600的物側端的最短直線距離m2BB’ 間的夾角為κ2CB ,第13E圖表示固定座600的物側端的夾角κ2CB 的最小值及最大值。
配合參照第14B圖以及第14C圖,其中第14B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固定座600的像側端中參數m2AA’ 、m2BB’ 及m2CC’ 的示意圖,第14C圖繪示第1圖實施 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固定座600的像側端中參數m2AA’ 及κ2AB 的示意圖。由第14B圖可知,固定座600的像側端的非圓形開孔621的外緣上二點通過固定座600的像側端的非圓形開孔621的中心的最短直線距離為m2BB’ ,固定座600的像側端的非圓形開孔621的外緣上二點通過固定座600的像側端的非圓形開孔621的中心的最長直線距離為m2CC’ 。由第14B圖及第14C圖可知,固定座600的像側端的非圓形開孔621的外緣上任二點通過固定座600的像側端的非圓形開孔621的中心的直線距離為m2AA’ ,第14B圖表示固定座600的像側端的直線距離m2AA’ 的最小值,第14C圖表示固定座600的像側端的直線距離m2AA’ 的最大值。由第13B圖可知,固定座600的最大外徑為Ω2CC’ 。其滿足下列條件:0.50<m2BB’ /m2CC’ <0.95。藉此,可使固定座600的像側端結構強度在縮減體積後仍維持穩定,且可有效抑制雜散光。另外,其滿足下列條件:0.8<m2CC’2CC’ <0.98。藉此,可降低成像鏡頭模組的雜散光及維持結構強度。
再請參照第14D圖以及第14E圖,其中第14D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固定座600的像側端中參數κ2AB 的示意圖,第14E圖繪示第1圖實施方式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固定座600的像側端中參數κ2CB 的示意圖。由第14C圖及第14D圖可知,固定座600的像側端的直線距離m2AA’ 與固定座600的像側端的最短直線距離m2BB’ 間的夾角為κ2AB ,第14C圖表示固定座600的像側端的夾角κ2AB 的最小值,第14D圖表示固定座600的像側端的夾角κ2AB 的最大值。由第14E圖 可知,固定座600的像側端的最長直線距離m2CC’ 與固定座600的像側端的最短直線距離m2BB’ 間的夾角為κ2CB ,第14E圖表示固定座600的像側端的夾角κ2CB 的最小值及最大值。
請一併參照下列表五,其表列本新型一實施方式中固定座600依據前述參數定義的數據。
本新型提供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未圖示),其具有通訊功能,包含前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在發揮體積縮減的優勢的同時,且具備有效抑制雜散光及維持品質穩定的功效。較佳地,可攜式電子裝置可進一步包含控制單元(Control Unit)、顯示單元(Display)、儲存單元(Storage Unit)、暫儲存單元(RAM)或其組合,且可攜式電子裝置可為3D(三維)影像擷取、數位相機、行動裝置、數位平板、智慧型電視、網路監控設備、體感遊戲機、行車記錄器、倒車顯影裝置與可穿戴式設備等電子裝置。
綜上所述,本新型藉由具有非圓形的光學有效部的透鏡與具有非圓形開孔的光學組件,達到成像鏡頭模組體積縮減,且有效抑制雜散光及維持品質穩定的功效。
雖然本新型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新型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新型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成像鏡片組
101、102、103、104、110‧‧‧透鏡
200‧‧‧第一光學組件
300‧‧‧第二光學組件
400‧‧‧墊片
500‧‧‧遮光片
600‧‧‧固定座
700‧‧‧成像面

Claims (29)

  1. 一種成像鏡頭模組,包含:一成像鏡片組,具有一光軸,該成像鏡片組包含至少一透鏡,該透鏡包含:至少一光學有效部,係為非圓形且設於該透鏡的中央;以及一第一光學組件,具有一非圓形開孔,該成像鏡片組的該透鏡的該光學有效部與該第一光學組件的該非圓形開孔相對應;其中,該透鏡的該光學有效部的外緣上任二點通過該透鏡的中心的一直線距離為lAA’ ,該透鏡的該光學有效部的外緣上二點通過該透鏡的中心的一最短直線距離為lBB’ ,該透鏡的該光學有效部的外緣上二點通過該透鏡的中心的一最長直線距離為lCC’ ,該透鏡的該直線距離lAA’ 與該透鏡的該最短直線距離lBB’ 間的夾角為θAB ,該透鏡的該最長直線距離lCC’ 與該透鏡的該最短直線距離lBB’ 間的夾角為θCB ,該第一光學組件的該非圓形開孔的外緣上任二點通過該第一光學組件的該非圓形開孔的中心的一直線距離為m1AA’ ,該第一光學組件的該非圓形開孔的外緣上二點通過該第一光學組件的該非圓形開孔的中心的一最短直線距離為m1BB’ ,該第一光學組件的該非圓形開孔的外緣上二點通過該第一光學組件的該非圓形開孔的中心的一最長直線距離為m1CC’ ,該第一光學組件的該直線距離m1AA’ 與該第一光學組件的該最短直線距離m1BB’ 間的夾角為κ1AB ,該第一光學組件的該最長直線距離m1CC’ 與該 第一光學組件的該最短直線距離m1BB’ 間的夾角為κ1CB ,其滿足下列條件:lBB’ lAA’ <lCC’ ;|θAB |>|θCB |,其中|θAB |及|θCB |皆小於等於90度;m1BB’ m1AA’ <m1CC’ ;以及|κ1AB |>|κ1CB |,其中|κ1AB |及|κ1CB |皆小於等於90度。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透鏡為塑膠材質,且該第一光學組件具有抑制光線的性質。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透鏡的該光學有效部的外緣上二點通過該透鏡的中心的該最長直線距離為lCC’ ,該透鏡的一最大外徑為ΓCC’ ,其滿足下列條件:0.6<lCC’CC’ <1。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第一光學組件的該非圓形開孔的外緣上二點通過該第一光學組件的該非圓形開孔的中心的該最長直線距離為m1CC’ ,該第一光學組件的一最大外徑為Ω1CC’ ,其滿足下列條件:0.5<m1CC’1CC’ <1。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透鏡的該最長直線距離lCC’ 與該透鏡的該最短直線距離lBB’ 間的夾角為θCB ,其滿足下列條件:50度<|θCB |<75度。
  6. 如請求項3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透鏡的該光學有效部的外緣上二點通過該透鏡的中心的該最長直線距離為lCC’ ,該第一光學組件的該非圓形開孔的外緣上二點通過該第一光學組件的該非圓形開孔的中心的該最長直線距離為m1CC’ ,其滿足下列條件:2.5mm<lCC’ <9.0mm;以及2.5mm<m1CC’ <9.0mm。
  7. 如請求項3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透鏡的該最大外徑為ΓCC’ ,該第一光學組件的一最大外徑為Ω1CC’ ,其滿足下列條件:3.9mm<ΓCC’ <12.0mm;以及3.9mm<Ω1CC’ <12.0mm。
  8. 如請求項3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該透鏡的該光學有效部的外緣上任二點通過該透鏡的中心的該直線距離為lAA’ ,該透鏡的該光學有效部的外緣上二點通過該透鏡的中心的該最長直線距離為lCC’ ,其滿足下列條件:0.80<lAA’ /lCC’ <0.98。
  9. 如請求項3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透鏡的該光學有效部的外緣上二點通過該透鏡的中心的該最長直線距離為lCC’ ,該透鏡的該最大外徑為ΓCC’ ,其滿足下列條件:0.8<lCC’CC’ <0.98。
  10. 如請求項4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第一光學組件為鏡筒,且更包含:一側面,為封閉式;以及 一端面,連接於該側面的一端部,並具有一圓形開孔;其中該圓形開孔與該非圓形開孔相對設置,以供該成像鏡片組容置於該第一光學組件內。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更包含:至少一第二光學組件,係容置於該第一光學組件內,且具有抑制光線的性質及至少一非圓形開孔,其中該第二光學組件較靠近該第一光學組件的該非圓形開孔相對於該第一光學組件的該圓形開孔。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第二光學組件的該非圓形開孔的外緣上二點通過該第二光學組件的該非圓形開孔的中心的一最短直線距離為m2BB’ ,該第二光學組件的該非圓形開孔的外緣上二點通過該第二光學組件的該非圓形開孔的中心的一最長直線距離為m2CC’ ,其滿足下列條件:0.50<m2BB’ /m2CC’ <0.95。
  13.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第二光學組件包含:一側面,為封閉式;以及二端面,分別連接於該側面的兩端部,且各該端面具有該非圓形開孔。
  14.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第二光學組件為遮光片,其具有一均勻厚度。
  15. 如請求項13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第一光學組件的該非圓形開孔的外緣上二點通過該第一 光學組件的該非圓形開孔的中心的該最長直線距離為m1CC’ ,該第一光學組件的該最大外徑為Ω1CC’ ,其滿足下列條件:0.8<m1CC’1CC’ <0.98;以及該第二光學組件的該非圓形開孔的外緣上二點通過該第二光學組件的該非圓形開孔的中心的一最長直線距離為m2CC’ ,該第二光學組件的一最大外徑為Ω2CC’ ,其滿足下列條件:0.8<m2CC’2CC’ <0.98。
  16. 如請求項13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第一光學組件的該非圓形開孔與該第二光學組件的該非圓形開孔的平行光軸的距離為t,該第一光學組件的該非圓形開孔與該第一光學組件的該圓形開孔的平行光軸的距離為T,其滿足下列條件:0.15<t/T<0.75。
  17. 如請求項4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透鏡為非圓形透鏡,且該透鏡的一最大外徑為ΓCC’ ,該透鏡的一最小外徑為ΓBB’ ,該透鏡的一其他外徑為ΓAA’ ,該透鏡的該其他外徑ΓAA’ 與該透鏡的該最小外徑ΓBB’ 的夾角為αAB ,該透鏡的該最大外徑ΓCC’ 與該透鏡的該最小外徑ΓBB’ 的夾角為αCB ,其滿足下列條件:ΓBB’ ΓAA’CC’ ;以及|αAB |>|αCB |,其中|αAB |及|αCB |皆小於等於90度。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該透鏡的該最大外徑ΓCC’ 與該透鏡的該最小外徑ΓBB’ 的夾角 為αCB ,其滿足下列條件:35度<|αCB |<65度。
  19. 如請求項17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該透鏡的該光學有效部的外緣上二點通過該透鏡的中心的該最短直線距離為lBB’ ,該透鏡的該最小外徑為ΓBB’ ,其滿足下列條件:0.65<lBB’BB’ <1.0。
  20.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其具有通訊功能,包含:如請求項1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
  21. 一種成像鏡頭模組,包含:一成像鏡片組,具有一光軸,該成像鏡片組包含至少一透鏡,該透鏡包含:一第一光學有效部,係為非圓形且設於該透鏡的中央;以及一第二光學有效部,其與該第一光學有效部分別位於該透鏡的兩面;其中,該透鏡的該第一光學有效部的外緣上任二點通過該透鏡的中心的一直線距離為lAA’ ,該透鏡的該第一光學有效部的外緣上二點通過該透鏡的中心的一最短直線距離為lBB’ ,該透鏡的該第一光學有效部的外緣上二點通過該透鏡的中心的一最長直線距離為lCC’ ,該透鏡的該直線距離lAA’ 與該透鏡的該最短直線距離lBB’ 間的夾角為θAB ,其滿足下列條件:lBB’ lAA’ <lCC’ ;以及 50度<|θAB |90度。
  22. 如請求項21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透鏡的該最長直線距離lCC’ 與該透鏡的該最短直線距離lBB’ 間的夾角為θCB ,其滿足下列條件:50度<|θCB |<75度。
  23. 如請求項21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透鏡的該第一光學有效部的外緣上二點通過該透鏡的中心的該最長直線距離為lCC’ ,該透鏡的一最大外徑為ΓCC’ ,其滿足下列條件:0.6<lCC’CC’ <1。
  24. 如請求項21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透鏡的該第一光學有效部的外緣上二點通過該透鏡的中心的該最短直線距離為lBB’ ,該透鏡的該第一光學有效部的外緣上二點通過該透鏡的中心的該最長直線距離為lCC’ ,其滿足下列條件:0.55<lBB’ /lCC’ <0.95。
  25. 如請求項21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更包含:一成像面;其中,該成像鏡片組的該透鏡毗鄰於該成像面。
  26. 如請求項21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第二光學有效部為非圓形。
  27. 如請求項21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更包含一第一光學組件,其為鏡筒且包含:一側面,為封閉式; 一端面,連接於該側面的一端部,並具有一圓形開孔;以及一非圓形開孔,其與該圓形開孔相對設置,以供該成像鏡片組容置於該第一光學組件內。
  28. 如請求項27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圓形開孔為該成像鏡片組的光圈,且該第一光學組件、該圓形開孔以及該非圓形開孔係為一體成形。
  29. 如請求項27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透鏡的該第一光學有效部在該光軸上的交點與該第一光學組件的該圓形開孔的平行光軸的距離為h,該第一光學組件的該非圓形開孔與該第一光學組件的該圓形開孔的平行光軸的距離為T,其滿足下列條件:0.45<h/T<1.20。
TW104200393U 2014-11-19 2015-01-09 成像鏡頭模組以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TWM5021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0393U TWM502181U (zh) 2014-11-19 2015-01-09 成像鏡頭模組以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20539 2014-11-19
TW104200393U TWM502181U (zh) 2014-11-19 2015-01-09 成像鏡頭模組以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2181U true TWM502181U (zh) 2015-06-01

Family

ID=53261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00393U TWM502181U (zh) 2014-11-19 2015-01-09 成像鏡頭模組以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5) US9341813B1 (zh)
CN (1) CN204359995U (zh)
TW (1) TWM50218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85720B1 (en) 2016-04-08 2017-06-20 Amphenol Ltw Technology Co., Ltd. Connector structure for flexible light strip
TWI808615B (zh) * 2021-08-30 2023-07-11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透鏡模組及相機模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70101B1 (ko) * 2015-12-04 2023-08-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렌즈 어셈블리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TWI614518B (zh) 2016-05-09 2018-02-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TWI638185B (zh) * 2016-05-09 2018-10-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TWI591376B (zh) 2016-05-09 2017-07-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TWI629500B (zh) * 2016-05-09 2018-07-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CN108303776B (zh) * 2017-01-12 2020-11-06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镜片组、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CN108363159B (zh) * 2017-01-26 2023-04-07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一镜头和摄像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WO2018137706A1 (zh) * 2017-01-26 2018-08-02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镜头和摄像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CN206920791U (zh) * 2017-04-15 2018-01-23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遮光件以及镜头模组
TWI627439B (zh) * 2017-08-02 2018-06-21 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鏡頭裝置
US11209578B2 (en) 2017-08-02 2021-12-28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Camera device
TWI628484B (zh) 2017-08-11 2018-07-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719251B (zh) * 2017-09-06 2021-02-21 大陸商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十九)
CN109459834B (zh) * 2017-09-06 2021-02-19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
KR101988602B1 (ko) * 2017-09-14 2019-06-13 주식회사 나오텍 Tof용 렌즈조립체
KR102166125B1 (ko) * 2017-12-05 2020-10-1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 단말
US10834300B2 (en) 2017-12-05 2020-11-10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Mobile device and lens module
US10473880B2 (en) 2017-12-12 2019-11-12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lens assembly
WO2019167001A1 (en) * 2018-03-02 2019-09-06 Corephotonics Ltd. Spacer design for mitigating stray light
JP2019164253A (ja) * 2018-03-20 2019-09-26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KR20190129463A (ko) 2018-05-11 2019-11-2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조립체
CN208636504U (zh) * 2018-08-06 2019-03-22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模组
CN208636521U (zh) * 2018-08-10 2019-03-22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208636522U (zh) * 2018-08-10 2019-03-22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US10914869B2 (en) 2018-08-14 2021-02-09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Lens assembly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10809491B2 (en) 2018-08-22 2020-10-20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optical imaging system, and lens assembly
KR102265366B1 (ko) 2018-08-22 2021-06-1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렌즈 조립체
US11415776B2 (en) * 2018-09-14 2022-08-16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Optical imaging system
KR20200031512A (ko) 2018-09-14 2020-03-2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TWM578388U (zh) * 2018-10-24 2019-05-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737978B (zh) * 2019-03-29 2021-09-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CN111752071A (zh) * 2019-03-29 2020-10-09 三营超精密光电(晋城)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及具有该镜头模组的电子装置
TWI696857B (zh) * 2019-04-29 2020-06-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塑膠鏡筒的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704404B (zh) 2019-05-15 2020-09-11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CN112243077A (zh) * 2019-07-19 2021-0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JP7185187B2 (ja) * 2019-08-13 2022-12-0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撮像光学系及び撮像装置
US11934029B2 (en) * 2019-08-30 2024-03-19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Lens assembly
KR102534055B1 (ko) * 2019-08-30 2023-05-1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용 전자기기
US11852896B2 (en) * 2019-08-30 2023-12-26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Optical imaging system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2462481B (zh) * 2019-09-09 2022-07-15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支撑组件与可携式光学成像镜头
TWI702419B (zh) 2019-09-25 2020-08-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
CN113064256B (zh) * 2019-12-31 2023-04-11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模块
TWI745924B (zh) 2020-04-10 2021-11-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虛擬實境定位裝置、虛擬實境定位系統以及虛擬實境定位裝置的製作方法
CN113703160A (zh) * 2020-05-08 2021-11-26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虚拟现实定位装置及其制作方法、虚拟现实定位系统
KR20220029924A (ko) * 2020-09-02 2022-03-10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KR102445654B1 (ko) * 2020-11-09 2022-09-2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스페이서 또는 이를 구비한 카메라 모듈
KR102655522B1 (ko) * 2021-04-27 2024-04-09 주식회사 세코닉스 경통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20230162394A (ko) * 2022-05-20 2023-11-2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광학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71031B2 (ja) 2001-02-20 2011-09-14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成形レンズ、成形レンズ金型、成形レンズの製造方法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4321078B2 (ja) 2003-02-28 2009-08-26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成形レンズ
JP2013228610A (ja) * 2012-04-26 2013-11-07 Panasonic Corp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US20140368723A1 (en) 2013-06-18 2014-12-18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Lens module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85720B1 (en) 2016-04-08 2017-06-20 Amphenol Ltw Technology Co., Ltd. Connector structure for flexible light strip
TWI808615B (zh) * 2021-08-30 2023-07-11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透鏡模組及相機模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823447B2 (en) 2017-11-21
US20180039047A1 (en) 2018-02-08
US20160231526A1 (en) 2016-08-11
CN204359995U (zh) 2015-05-27
US20190154995A1 (en) 2019-05-23
US9341813B1 (en) 2016-05-17
US20160139359A1 (en) 2016-05-19
US20170038561A1 (en) 2017-02-09
US10634880B2 (en) 2020-04-28
US9513454B2 (en) 2016-12-06
US10222586B2 (en) 2019-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02181U (zh) 成像鏡頭模組以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548895B (zh) 取像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489132B (zh) 成像光學鏡頭、取像裝置及可攜式裝置
TWI437312B (zh) 影像擷取鏡片系統
TWI537631B (zh) 成像透鏡系統、取像裝置以及電子裝置
TW201721220A (zh) 攝影用光學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201439582A (zh) 取像光學系統、取像裝置以及可攜式裝置
WO2015001519A4 (en) Thin dual-aperture zoom digital camera
JP6501957B1 (ja) 撮像光学レンズ
JP5873133B2 (ja) 光学撮像レンズ
WO2010055599A1 (ja) 結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US20150370043A1 (en) Mini wide-angle lens module
CN109387923A (zh) 镜头装置
JP2014174549A (ja) 撮像レンズ
TW201719221A (zh) 光學鏡頭
JP2017090875A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TWI604219B (zh) 光學成像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201432292A (zh) 六片式成像鏡片組
US8000023B2 (en) Zoom lens
WO2019019626A1 (zh) 成像镜头
TW201712387A (zh) 攝影用光學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08710196B (zh) 投影镜头
JP6496447B1 (ja) 撮像光学レンズ
TW201441656A (zh)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KR101480345B1 (ko) 소형 렌즈 시스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