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39822U - 遮光元件及成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遮光元件及成像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39822U
CN206339822U CN201621354123.6U CN201621354123U CN206339822U CN 206339822 U CN206339822 U CN 206339822U CN 201621354123 U CN201621354123 U CN 201621354123U CN 206339822 U CN206339822 U CN 2063398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ding element
optical axis
lens
extension
medial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5412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传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filed Critical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5412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398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398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398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元件,公开了一种遮光元件及成像镜头。其中,遮光元件安装在镜筒上,包含: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外侧面,内侧面;所述内侧面设置有向所述光轴延伸的凸起。此外,成像镜头,包含:镜筒、收容在所述镜筒内的透镜组以及如上述的遮光元件;所述遮光元件设置在所述镜筒内,且至少与所述透镜组内的至少一块透镜相互抵持。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在内侧面设置有向透镜组光轴延伸的凸起,可增大内侧面的面积,同时还能够让反射光不规则散射,以降低反射光的能量,从而减小了反射光对光学系统所造成的干扰,改善鬼影及耀光等现象,提升整个成像镜头的成像品质。

Description

遮光元件及成像镜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元件,特别涉及一种遮光元件及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可携式电子装置发展快速,例如智能电子装置、平板电脑等,己充斥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而装载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镜头模块也随之蓬勃发展。但随着科技愈来愈进步,使用者对于镜头模块的成像品质要求也愈来愈高。
其中,遮光板等遮光元件常用于成像镜头中,用于调控光量,当外界光线进入成像镜头中时,经由设置在镜组中的遮光板可阻挡不需要的光线进入。但在成像镜头中使用遮光板虽达到了控制光线的效果,但当光线照射在遮光板上时,其从遮光板上反射的光线,也会对整个光学系统造成干扰,例如在照相时,这些杂散光在镜组的成像面上产生了鬼影或耀光等不必要的影像。
因此,如何在外界光线进入成像镜头中时,降低从遮光板上反射和漫射的光线对光学系统造成的干扰,提高其成像品质是目前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成像品质的遮光元件及成像镜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遮光元件,安装在镜筒上,并与所述镜筒内的透镜组抵接,所述透镜组具有光轴,所述遮光元件包含:
抵接所述透镜组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正对的第二表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的外缘与所述第二表面的外缘的外侧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的内缘与所述第二表面的内缘的内侧面,所述内侧面与所述外侧面相对;
所述内侧面设置有向所述光轴延伸的凸起,所述内侧面与所述光轴相对且所述凸起自所述内侧面朝向所述光轴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成像镜头,包含:
镜筒、收容在所述镜筒内的透镜组以及如上述的遮光元件;
所述遮光元件设置在所述镜筒内,且至少与所述透镜组内的至少一块透镜相互抵持。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在内侧面设置有向透镜组光轴延伸的凸起,可增大内侧面的面积,同时还能够让反射光不规则散射,以降低反射光的能量,从而减小了反射光对光学系统所造成的干扰,改善鬼影及耀光等现象,提升整个成像镜头的成像品质。
另外,所述遮光元件绕所述光轴呈轴对称的环形结构,所述凸起包括多个且沿所述光轴方向平行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凸起之间的间距相等,以提高成像品质。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包括自所述内侧面朝向所述光轴延伸形成的圆弧面,以提高成像品质。
再进一步的,相邻所述凸起的圆弧面相接形成间隔所述凸起的凹陷,不仅提高成像品质,还便于制造。
另外,在所述遮光元件中,所述凸起包括与所述光轴相对的顶面以及自所述内侧面延伸并连接所述顶面的第一延伸平面与第二延伸平面,所述第一延伸平面与所述第二延伸平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延伸平面靠近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延伸平面靠近所述第二表面,以提高成像品质。
进一步的,相邻所述凸起的所述第一延伸平面与所述第二延伸平面相接,以提高成像品质。
进一步的,所述遮光元件还包括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凸起的底面,所述底面以及临近所述底面两端的所述第一延伸平面及所述第二延伸平面围成间隔所述凸起的凹槽,以提高成像品质。
再进一步的,所述凹槽设置有至少两个,且深度相同,以提高成像品质。
另外,所述第二延伸平面在所述第一延伸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一延伸平面,增加了内侧面的面积,以提高成像品质。
在一优选方案中,所述遮光元件包括分体成型的至少两部分,所述遮光元件沿垂直于所述光轴方向组装为一体。使得遮光元件呈不闭合的开放结构,使其脱模更为方便。现有技术中的圆环形遮光元件在模内注塑时,因其为闭合环形,流体塑胶要充满整个模具,就必须对流体塑胶材料进行增压,而开放结构的遮光元件的成型过程,只需将流体塑胶材料倒入模具内即可,无需额外的压力,当然,为了提高结构密度及强度,也对其给予一定的压力,但可以理解的是,流体注入开放结构比注入闭合环形结构所需的压力更小。并且,在脱模工序中,开放结构的脱模也会比闭合环形结构的脱模更容易,因此,开放结构相对圆环形结构更容易成型,生产效率也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遮光元件在成像镜筒中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遮光元件的外观示意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遮光元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遮光元件在成像镜筒中的安装示意图;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遮光元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组成遮光元件的部分的俯视示意图;
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组成遮光元件的部分的外观示意图;
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组成遮光元件的部分的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遮光元件1,如图1所示,其安装在镜筒2上,并与镜筒2内的透镜组3抵接,形成一成像镜头,其中,透镜组3具有光轴,如图1所示,光轴为竖直方向的轴。光轴也可理解为透镜组3的中心轴。如图2-3所示,遮光元件1包含:第一表面11、第二表面12、外侧面13、内侧面14。其中,第二表面12与第一表面11正对设置,即第二表面12位于第一表面11的相对侧。外侧面13连接第一表面11的外缘和第二表面12的外缘,内侧面14连接第一表面11的内缘和第二表面12的内缘。在装配时,第一表面11抵接于透镜组3,内侧面设置有向光轴延伸的凸起15。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设置在内侧面并向透镜组3光轴延伸的凸起15,使内侧面呈凹凸状,从而增大了内侧面的面积,当光线射入后,能够让反射光不规则散射,以降低反射光的能量,从而减小了反射光对光学系统所造成的干扰,改善鬼影及耀光等现象,提升整个成像镜头的成像品质。
具体来说,本实施方式中的遮光元件1绕光轴呈轴对称的环形结构,凸起15包括多个且沿光轴方向平行间隔设置,相邻两个凸起15之间的间距相等,以提高成像品质。
再具体地说,如图4所示,凸起15包括自内侧面朝向光轴延伸形成的圆弧面,以提高成像品质。再进一步的,相邻凸起15的圆弧面相接形成间隔凸起15的凹陷,使得凸起15之间呈连续的波浪状,不仅提高成像品质,还便于制造。凸起15呈环形对称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遮光元件1。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凸起之间呈波浪状。而在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5、图6中所示,在遮光元件中,凸起15’包括与光轴相对的顶面151以及自内侧面延伸并连接顶面的第一延伸平面152与第二延伸平面153,第一延伸平面152与第二延伸平面153相对设置,第一延伸平面152靠近第一表面,第二延伸平面153靠近第二表面。
具体来说,如图7所示,相邻凸起15’的第一延伸平面152与第二延伸平面153相接。更具体的,遮光元件还包括连接相邻两个凸起15’的底面154,底面以及临近底面两端的第一延伸平面152及第二延伸平面153围成间隔凸起15’的凹槽,以提高成像品质。其中,凹槽设置有至少两个,且深度相同。
作为优选,第二延伸平面153在第一延伸平面152上的投影至少部分覆盖第一延伸平面152,内侧面呈一倾斜面,也可理解为呈一锥形的锥侧面,相对于竖直面的设计方式,可增加凸起的数量,从而达到增加内侧面表面积的目的,进一步提升整个成像镜头的成像品质。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遮光元件包括分体成型的至少两部分,遮光元件沿垂直于光轴方向组装为一体。使得遮光元件呈不闭合的开放结构,使其脱模更为方便。具体地说,如图8-10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遮光元件包括两个半圆形部件1’,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呈扇形,并且角度为180°,二者在组合后形成以闭合环形件,用以安装在镜筒内。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圆环形遮光元件在模内注塑时,因其为闭合环形,流体塑胶要充满整个模具,就必须对流体塑胶材料进行增压,而开放结构的遮光元件的成型过程,只需将流体塑胶材料倒入模具内即可,无需额外的压力,当然,为了提高结构密度及强度,也对其给予一定的压力,但可以理解的是,流体注入开放结构比注入闭合环形结构所需的压力更小。并且,在脱模工序中,开放结构的脱模也会比闭合环形结构的脱模更容易,因此,开放结构相对圆环形结构更容易成型,生产效率也更高。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遮光元件,安装在镜筒上,并与所述镜筒内的透镜组抵接,所述透镜组具有光轴,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元件包含:
抵接所述透镜组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正对的第二表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的外缘与所述第二表面的外缘的外侧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的内缘与所述第二表面的内缘的内侧面,所述内侧面与所述外侧面相对;
所述内侧面设置有凸起,所述内侧面与所述光轴相对且所述凸起自所述内侧面朝向所述光轴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元件绕所述光轴呈轴对称的环形结构,所述凸起包括多个且沿所述光轴方向平行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凸起之间的间距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包括自所述内侧面朝向所述光轴延伸形成的圆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光元件,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凸起的圆弧面相接形成间隔所述凸起的凹陷。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包括与所述光轴相对的顶面以及自所述内侧面延伸并连接所述顶面的第一延伸平面与第二延伸平面,所述第一延伸平面与所述第二延伸平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延伸平面靠近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延伸平面靠近所述第二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遮光元件,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凸起的所述第一延伸平面与所述第二延伸平面相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遮光元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凸起的底面,所述底面以及临近所述底面两端的所述第一延伸平面及所述第二延伸平面围成间隔所述凸起的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遮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设置有至少两个,且深度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遮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平面在所述第一延伸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一延伸平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遮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元件包括分体成型的至少两部分,所述遮光元件沿垂直于所述光轴方向组装为一体。
11.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含:
镜筒、收容在所述镜筒内的透镜组以及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遮光元件;
所述遮光元件设置在所述镜筒内,且至少与所述透镜组内的至少一块透镜相互抵持。
CN201621354123.6U 2016-12-10 2016-12-10 遮光元件及成像镜头 Active CN2063398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54123.6U CN206339822U (zh) 2016-12-10 2016-12-10 遮光元件及成像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54123.6U CN206339822U (zh) 2016-12-10 2016-12-10 遮光元件及成像镜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39822U true CN206339822U (zh) 2017-07-18

Family

ID=59308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54123.6U Active CN206339822U (zh) 2016-12-10 2016-12-10 遮光元件及成像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3982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08047A (zh) * 2017-09-22 2018-01-19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镜筒及镜头
CN110531486A (zh) * 2018-05-23 2019-12-03 康达智株式会社 光学元件以及摄像镜头
US11353777B2 (en) 2019-08-13 2022-06-07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lastic lens barrel, imaging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08047A (zh) * 2017-09-22 2018-01-19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镜筒及镜头
CN110531486A (zh) * 2018-05-23 2019-12-03 康达智株式会社 光学元件以及摄像镜头
US11353777B2 (en) 2019-08-13 2022-06-07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lastic lens barrel, imaging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774830B2 (en) 2019-08-13 2023-10-03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lastic lens barrel, imaging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39822U (zh) 遮光元件及成像镜头
CN206339783U (zh) 镜片及镜头模组
US20170139175A1 (en) Lens Module
CN203797465U (zh)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04865680A (zh) 光学镜头及应用该光学镜头的电子设备
TW201638619A (zh) 光學鏡頭及電子裝置
CN205304880U (zh) 移动终端
CN109031784A (zh) Led背光源及背光源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06920792U (zh) 镜头模组
CN103677404B (zh) 无边框的触摸屏
CN107065061A (zh) 导光板及直下式背光组件
CN204906517U (zh) 摄像模组及其线路板
CN108873113B (zh) 一种纹理结构、光学薄膜、模具及电子设备盖板
CN205507196U (zh) 镜头模组
CN208921942U (zh) 塑胶镜片和镜头模组
CN208026958U (zh) 镜头模组
CN104316984B (zh) 一种非对称透镜
CN204719316U (zh) 光学镜头及应用该光学镜头的电子设备
CN109152259A (zh) 一种光学薄膜、模具及电子设备盖板
CN109584718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05278992U (zh) 一种高度可调的匀光闪光灯透镜
CN204231816U (zh) 电子设备
CN207074274U (zh) 镜片以及镜头组件
CN209388014U (zh) 镜头模组
CN203930733U (zh) 触控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26

Address after: No. 8, 2 floor, 85 Cavendish Science Park Avenue, Singapore

Patentee after: Raytheon solutions Pte Ltd

Address before: Singapore Ang Mo Kio 10 Road 65

Patentee before: Raytheon Technology (Singapore)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