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55136B - 驅動模組、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驅動模組、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55136B
TWI755136B TW109138122A TW109138122A TWI755136B TW I755136 B TWI755136 B TW I755136B TW 109138122 A TW109138122 A TW 109138122A TW 109138122 A TW109138122 A TW 109138122A TW I755136 B TWI755136 B TW I75513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translatable
translatable stage
stage
rolling element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81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06929A (zh
Inventor
張臨安
周明達
黃澄儀
Original Assignee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51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5136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069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6929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9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for automatic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Abstract

一種驅動模組,包含一底座、一第一可平移載台、一第二可平移載台及一載體。第一可平移載台與底座之間設置複數第一滾動元件,使第一可平移載台可沿一第一方向相對底座移動。第二可平移載台與第一可平移載台之間設置複數第二滾動元件,使第二可平移載台可沿一第二方向相對第一可平移載台移動,且第二方向正交於第一方向。載體與第二可平移載台之間設置複數第三滾動元件,使載體可沿一第三方向相對第二可平移載台移動,且第三方向正交於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藉此,可提升移動的穩定性,並可達到驅動模組的微型化。

Description

驅動模組、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本揭示內容係關於一種驅動模組與相機模組,且特別是一種應用在可攜式電子裝置上的驅動模組與相機模組。
近年來,可攜式電子裝置發展快速,例如智慧型電子裝置、平板電腦等,已充斥在現代人的生活中,而裝載在可攜式電子裝置上的相機模組及其驅動模組也隨之蓬勃發展。但隨著科技愈來愈進步,使用者對於驅動模組的品質要求也愈來愈高。因此,發展一種可提升移動穩定性的驅動模組遂成為產業上重要且急欲解決的問題。
本揭示內容提供一種驅動模組、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藉由第一可平移載台、第二可平移載台、第一滾動元件、第二滾動元件及第三滾動元件的設置以提升移動的穩定性,並可達到驅動模組的微型化。
依據本揭示內容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驅動模組,包含一底座、一第一可平移載台、一第二可平移載台及一載體。第一可平移載台與底座之間設置複數第一滾動元件,使第一可平移載台可沿一第一方向相對底座移動。第二可平移載台與第一可平移載台之間設置複數第二滾動元件,使第二可平移載台可沿一第二方向相對第一可平移載台移動,且第二方向正交於第一方向。載體與第二可平移載台之間設置複數第三滾動元件,使載體可沿一第三方向相對第二可平移載台移動,且第三方向正交於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載體、第一可平移載台及第二可平移載台分別具有一開孔,且開孔皆朝向第三方向。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驅動模組,其中第一滾動元件與第二滾動元件皆可為圓柱體。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驅動模組,其中第一滾動元件可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滾動元件可沿第一方向延伸。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驅動模組,其中第一滾動元件的數量與第二滾動元件的數量可分別為至少二。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驅動模組,其中第三滾動元件的數量可為至少四,且可對稱設置於載體的開孔的中心。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驅動模組,其中第一滾動元件的中心至載體的開孔的中心的距離為Dr1,第二滾動元件的中心至載體的開孔的中心的距離為Dr2,第三滾動元件的中心至載體的開孔的中心的距離為Dr3,其可滿足下列條件:Dr3 < (Dr1+Dr2)/2。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驅動模組,可更包含複數第一溝槽,其中第一溝槽設置於底座與第一可平移載台之間,且第一滾動元件設置於第一溝槽。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驅動模組,可更包含複數第二溝槽,其中第二溝槽設置於第一可平移載台與第二可平移載台之間,且第二滾動元件設置於第二溝槽。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驅動模組,可更包含複數第三溝槽,其中第三溝槽設置於第二可平移載台與載體之間,且第三滾動元件設置於第三溝槽。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驅動模組,其中第一可平移載台與第二可平移載台皆可為塑膠材質,且由射出成型製成。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驅動模組,其中第一可平移載台與第二可平移載台中至少一者可包含至少二注料痕。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驅動模組,其中第一可平移載台的開孔與第二可平移載台的開孔中至少一者可包含複數條狀楔型結構。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驅動模組,可更包含一第一磁石與一第二磁石,其中第一磁石的極化方向與第二磁石的極化方向可不相同。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驅動模組,可更包含一第一光學影像穩定線圈與一第二光學影像穩定線圈,其中第一光學影像穩定線圈與第二光學影像穩定線圈可分別對應於第一磁石與第二磁石。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驅動模組,可更包含一自動對焦線圈,其可對應於第一磁石與第二磁石中之一者。
依據本揭示內容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相機模組,包含一驅動模組、一成像透鏡組及一電子感光元件。驅動模組包含一底座、一第一可平移載台、一第二可平移載台及一載體。第一可平移載台與底座之間設置複數第一滾動元件,使第一可平移載台可沿一第一方向相對底座移動。第二可平移載台與第一可平移載台之間設置複數第二滾動元件,使第二可平移載台可沿一第二方向相對第一可平移載台移動,且第二方向正交於第一方向。載體與第二可平移載台之間設置複數第三滾動元件,使載體可沿一第三方向相對第二可平移載台移動,且第三方向正交於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成像透鏡組設置於載體中,且具有一光軸,其中光軸平行於第三方向。電子感光元件用以將通過成像透鏡組的一光線轉換成一影像訊號。
依據本揭示內容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前述實施方式之相機模組。
本揭示內容提供一種驅動模組,包含一底座、一第一可平移載台、一第二可平移載台及一載體。第一可平移載台與底座之間設置複數第一滾動元件,使第一可平移載台可沿一第一方向相對底座移動。第二可平移載台與第一可平移載台之間設置複數第二滾動元件,使第二可平移載台可沿一第二方向相對第一可平移載台移動,且第二方向正交於第一方向。載體與第二可平移載台之間設置複數第三滾動元件,使載體可沿一第三方向相對第二可平移載台移動,且第三方向正交於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載體、第一可平移載台及第二可平移載台分別具有一開孔,且開孔皆朝向第三方向。藉此,本揭示內容提供一種可達成三軸平移的驅動模組,並透過第一可平移載台、第二可平移載台、第一滾動元件、第二滾動元件及第三滾動元件的設置以提升移動的穩定性,且可達到微型化的功效。
第一滾動元件與第二滾動元件皆可為圓柱體。藉此,第一滾動元件與第二滾動元件皆可以滾柱的形式滾動,並提供單一方向的自由度,且可降低結構的複雜度。
第一滾動元件可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滾動元件可沿第一方向延伸。具體而言,第一滾動元件的延伸方向與第二滾動元件的延伸方向為互相垂直,可於空間的使用上更有效率。
第一滾動元件的數量與第二滾動元件的數量可分別為至少二。藉此,可防止驅動模組產生歪斜,提升平移的穩定度。
第三滾動元件的數量可為至少四,且對稱設置於載體的開孔的中心。進一步來說,第三滾動元件可為球體或圓柱體,但並不以此為限。藉此,可提供軸向移動的支撐力,且可不須設置彈簧片或磁軛。
驅動模組可更包含複數第一溝槽,其中第一溝槽設置於底座與第一可平移載台之間,且第一滾動元件設置於第一溝槽。藉此,可簡化組裝工序,並提高產品可靠度。
驅動模組可更包含複數第二溝槽,其中第二溝槽設置於第一可平移載台與第二可平移載台之間,且第二滾動元件設置於第二溝槽。藉此,可簡化組裝工序,並提高產品可靠度。
驅動模組可更包含複數第三溝槽,其中第三溝槽設置於第二可平移載台與載體之間,且第三滾動元件設置於第三溝槽。藉此,可提高驅動模組耐撞擊的強度,並可防止第三滾動元件脫落。
第一可平移載台與第二可平移載台可皆為塑膠材質,且由射出成型製成。藉此,可提供較高的尺寸精度及生產效率。
第一可平移載台與第二可平移載台中至少一者可包含至少二注料痕。藉此,可提升成型效率,並可降低成型公差。
第一可平移載台的開孔與第二可平移載台的開孔中至少一者可包含複數條狀楔型結構。藉此,可減少產生非成像光線的機率。
驅動模組可更包含一第一磁石與一第二磁石,其中第一磁石的極化方向與第二磁石的極化方向可不相同。藉此,可提供多軸驅動的磁路配置方式。
驅動模組可更包含一第一光學影像穩定線圈與一第二光學影像穩定線圈,第一光學影像穩定線圈與第二光學影像穩定線圈可分別對應於第一磁石與第二磁石。藉此,可分別提供二橫向驅動力,以達到二維度上的光學影像穩定。
驅動模組可更包含一自動對焦線圈,其中自動對焦線圈對應於第一磁石與第二磁石中之一者。藉此,可提供軸向的驅動力,以達到自動對焦的功效。
值得一提的是,自動對焦線圈可與第一光學影像穩定線圈或第二光學影像穩定線圈共用第一磁石或第二磁石,故第一光學影像穩定線圈與第二光學影像穩定線圈與各自對應的第一磁石或第二磁石的電磁驅動方式稍有不同。進一步來說,第一光學影像穩定線圈與第二光學影像穩定線圈於一光軸的方向上具有不同高度的情況,故可使自動對焦線圈與第一光學影像穩定線圈或第二光學影像穩定線圈共用第一磁石或第二磁石的情況成立,但並不以此為限。再者,第一磁石沿光軸方向的高度與第二磁石沿光軸方向的高度可不同,透過共用第一磁石或第二磁石的設置可達到有效減少驅動模組的體積的收益,並減少零件的數量。
第一滾動元件的中心至載體的開孔的中心的距離為Dr1,第二滾動元件的中心至載體的開孔的中心的距離為Dr2,第三滾動元件的中心至載體的開孔的中心的距離為Dr3,其可滿足下列條件:Dr3 < (Dr1+Dr2)/2。藉此,可提高結構的緊密度,並可避免軸向移動時施力不平衡的情況發生。
上述本揭示內容的驅動模組中的各技術特徵皆可組合配置,而達到對應之功效。
本揭示內容提供一種相機模組,包含一驅動模組、一成像透鏡組及一電子感光元件。驅動模組包含一底座、一第一可平移載台、一第二可平移載台及一載體。第一可平移載台與底座之間設置複數第一滾動元件,使第一可平移載台可沿一第一方向相對底座移動。第二可平移載台與第一可平移載台之間設置複數第二滾動元件,使第二可平移載台可沿一第二方向相對第一可平移載台移動,且第二方向正交於第一方向。載體與第二可平移載台之間設置複數第三滾動元件,使載體可沿一第三方向相對第二可平移載台移動,且第三方向正交於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成像透鏡組設置於載體中,且具有一光軸,其中光軸平行於第三方向。電子感光元件用以將通過成像透鏡組的一光線轉換成一影像訊號。藉此,本揭示內容提供一種可達成自動對焦以及光學影像穩定的相機模組,藉由第一可平移載台、第二可平移載台、第一滾動元件、第二滾動元件及第三滾動元件的設置提升移動的穩定性,且可達到微型化的功效。
本揭示內容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前述之相機模組。
根據上述實施方式,以下提出具體實施例並配合圖式予以詳細說明。 <第一實施例>
請參照第1A圖與第1B圖,其中第1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相機模組100的分解圖,第1B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驅動模組與成像鏡頭的組合立體圖。由第1A圖與第1B圖可知,相機模組100包含一驅動模組(圖未標示)、一成像透鏡組131及一電子感光元件141。進一步來說,第一實施例中,相機模組100由像側至物側依序包含電路板142、電子感光元件141、基板143、驅動電路板144、驅動模組及成像鏡頭(圖未標示),其中成像鏡頭包含成像透鏡組131與鏡筒132。藉此,可提供自動對焦與光學影像穩定的相機模組100。
驅動模組包含一底座110、一第一可平移載台121、一第二可平移載台122及一載體123。第一可平移載台121與底座110之間設置複數第一滾動元件124,使第一可平移載台121可沿一第一方向D1相對底座110移動。第二可平移載台122與第一可平移載台121之間設置複數第二滾動元件125,使第二可平移載台122可沿一第二方向D2相對第一可平移載台121移動,且第二方向D2正交於第一方向D1。載體123與第二可平移載台122之間設置複數第三滾動元件126,使載體123可沿一第三方向D3相對第二可平移載台122移動,且第三方向D3正交於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具體而言,透過第一實施例可得到三軸平移的驅動模組,並可透過第一可平移載台121、第二可平移載台122、第一滾動元件124、第二滾動元件125及第三滾動元件126的設置提升移動的穩定性,且可達到微型化的功效。
載體123、第一可平移載台121及第二可平移載台122分別具有一開孔,其中載體123具有開孔123a,第一可平移載台121具有開孔121a,第二可平移載台122具有開孔122a,且開孔121a、122a、123a皆朝向第三方向D3。再者,基板143具有開孔143a,底座110具有開孔110a,且開孔143a、110a皆朝向第三方向D3,其中成像透鏡組131的光軸X通過開孔121a、122a、123a、143a、110a,且光軸X的方向與第三方向D3平行。
成像透鏡組131設置於載體123中,且具有光軸X,其中光軸X平行於第三方向D3。電子感光元件141用以將通過成像透鏡組131的一光線轉換成一影像訊號。進一步來說,成像透鏡組131設置於鏡筒132中後,再安裝至載體123。
由第1A圖可知,驅動模組更包含複數第一溝槽124a,其中第一溝槽124a設置於底座110與第一可平移載台121之間,且第一滾動元件124設置於第一溝槽124a。藉此,可簡化組裝工序,並提高產品可靠度。
驅動模組更包含複數第二溝槽125a,其中第二溝槽125a設置於第一可平移載台121與第二可平移載台122之間,且第二滾動元件125設置於第二溝槽125a。藉此,可簡化組裝工序,並提高產品可靠度。
驅動模組更包含複數第三溝槽126a(如第1E圖所示),其中第三溝槽126a設置於第二可平移載台122與載體123之間,且第三滾動元件126設置於第三溝槽126a。藉此,可提高驅動模組耐撞擊的強度,並可防止第三滾動元件126脫落。
第一實施例中,第一滾動元件124與第二滾動元件125皆為圓柱體。藉此,第一滾動元件124與第二滾動元件125皆可以滾柱的形式滾動,並提供單一方向的自由度,且可降低結構的複雜度。詳細來說,第一滾動元件124沿第二方向D2延伸,第二滾動元件125沿第一方向D1延伸。具體而言,第一滾動元件124的延伸方向與第二滾動元件125的延伸方向為互相垂直,可於空間的使用上更有效率。
第一滾動元件124的數量與第二滾動元件125的數量分別為至少二。藉此,可防止驅動模組產生歪斜,提升平移的穩定度。第三滾動元件126的數量為至少四,且第三滾動元件126對稱設置於載體123的開孔123a的中心。進一步來說,第三滾動元件126可為球體或圓柱體,但並不以此為限。藉此,可提供軸向移動的支撐力,且可不須設置彈簧片或磁軛。第一實施例中,第一滾動元件124的數量為四,第二滾動元件125的數量為四,第三滾動元件126的數量為八,且第三滾動元件126為球體,但並不以此為限。
第一可平移載台121與第二可平移載台122皆為塑膠材質,且由射出成型製成。藉此,可提供較高的尺寸精度及生產效率。再者,第一可平移載台121與第二可平移載台122中至少一者包含至少二注料痕127。第一實施例中,第一可平移載台121包含注料痕127,且注料痕127的數量為二。藉此,可提升成型效率,並可降低成型公差。
請配合參照第1C圖與第1D圖,其中第1C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相機模組100的部分剖視圖,第1D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相機模組100的另一部分剖視圖。由第1A圖至第1D圖可知,驅動模組更包含一第一磁石145、一第二磁石146、一第一光學影像穩定線圈147、一第二光學影像穩定線圈148及一自動對焦線圈149,其中第一磁石145的極化方向與第二磁石146的極化方向不相同,第一光學影像穩定線圈147與第二光學影像穩定線圈148分別對應於第一磁石145與第二磁石146,且自動對焦線圈149對應於第一磁石145與第二磁石146中之一者。藉此,可提供多軸驅動的磁路配置方式,並可分別提供二橫向驅動力以達到二維度上的光學影像穩定,且可提供軸向的驅動力以達到自動對焦的功效。
由第1C圖與第1D圖可知,第一實施例中,第一磁石145的極化方向平行於第三方向D3,且第二磁石146的極化方向平行於第二方向D2,其中極化方向如第1C圖與第1D圖中所繪示之N極至S極的方向。第一光學影像穩定線圈147的上半部於第一方向D1上與第一磁石145互相面對,第二光學影像穩定線圈148於第二方向D2上與第二磁石146互相面對,且自動對焦線圈149於第三方向D3上與第一磁石145互相面對。
自動對焦線圈149、第一光學影像穩定線圈147及第二光學影像穩定線圈148電性連接驅動電路板144。藉此,驅動電路板144可提供驅動電流。再者,第一光學影像穩定線圈147可驅動成像透鏡組131相對於底座110沿第一方向D1移動;第二光學影像穩定線圈148可驅動成像透鏡組131相對於底座110沿第二方向D2移動;自動對焦線圈149可驅動成像透鏡組131相對於底座110沿第三方向D3移動。
值得一提的是,自動對焦線圈149可與第一光學影像穩定線圈147或第二光學影像穩定線圈148共用第一磁石145或第二磁石146,故第一光學影像穩定線圈147與第二光學影像穩定線圈148與各自對應的第一磁石145或第二磁石146的電磁驅動方式稍有不同。進一步來說,第一光學影像穩定線圈147與第二光學影像穩定線圈148於光軸X的方向上具有不同高度的情況,故可使自動對焦線圈149與第一光學影像穩定線圈147或第二光學影像穩定線圈148共用第一磁石145或第二磁石146的情況成立,但並不以此為限。再者,第一磁石145沿光軸X方向的高度與第二磁石146沿光軸X方向的高度可不同,透過共用第一磁石145或第二磁石146的設置可達到有效減少驅動模組的體積的收益,並減少零件的數量。
請參照第1E圖,其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第一滾動元件124、第二滾動元件125及第三滾動元件126與載體123的中心位置關係俯視示意圖。由第1E圖可知,第一滾動元件124的中心至載體123的開孔123a的中心的距離為Dr1,第二滾動元件125的中心至載體123的開孔123a的中心的距離為Dr2,第三滾動元件126的中心至載體123的開孔123a的中心的距離為Dr3,而所述參數滿足下列表一條件。
表一、第一實施例
Dr1 (mm) 9.39 Dr3 (mm) 7.05
Dr2 (mm) 8.86 (Dr1+Dr2)/2 (mm) 9.125
<第二實施例>
請參照第2A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相機模組200的分解圖。由第2A圖可知,相機模組200包含一驅動模組(圖未標示)、一成像透鏡組231及一電子感光元件241。進一步來說,第二實施例中,相機模組200由像側至物側依序包含電路板242、電子感光元件241、基板243、驅動電路板244、驅動模組及成像鏡頭(圖未標示),其中成像鏡頭包含成像透鏡組231與鏡筒232。藉此,可提供自動對焦與光學影像穩定的相機模組200。
驅動模組包含一底座210、一第一可平移載台221、一第二可平移載台222及一載體223。第一可平移載台221與底座210之間設置複數第一滾動元件224,使第一可平移載台221可沿一第一方向D1相對底座210移動。第二可平移載台222與第一可平移載台221之間設置複數第二滾動元件225,使第二可平移載台222可沿一第二方向D2相對第一可平移載台221移動,且第二方向D2正交於第一方向D1。載體223與第二可平移載台222之間設置複數第三滾動元件226,使載體223可沿一第三方向D3相對第二可平移載台222移動,且第三方向D3正交於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具體而言,透過第二實施例可得到三軸平移的驅動模組,並可透過第一可平移載台221、第二可平移載台222、第一滾動元件224、第二滾動元件225及第三滾動元件226的設置提升移動的穩定性,且可達到微型化的功效。
載體223、第一可平移載台221及第二可平移載台222分別具有一開孔,其中載體223具有開孔223a,第一可平移載台221具有開孔221a,第二可平移載台222具有開孔222a,且開孔221a、222a、223a皆朝向第三方向D3。再者,基板243具有開孔243a,底座210具有開孔210a,且開孔243a、210a皆朝向第三方向D3,其中成像透鏡組231的光軸X通過開孔221a、222a、223a、243a、210a,且光軸X的方向與第三方向D3平行。
成像透鏡組231設置於載體223中,且具有光軸X,其中光軸X平行於第三方向D3。電子感光元件241用以將通過成像透鏡組231的一光線轉換成一影像訊號。進一步來說,成像透鏡組231設置於鏡筒232中後,再安裝至載體223。
由第2A圖可知,驅動模組更包含複數第一溝槽224a,其中第一溝槽224a設置於底座210與第一可平移載台221之間,且第一滾動元件224設置於第一溝槽224a。藉此,可簡化組裝工序,並提高產品可靠度。
驅動模組更包含複數第二溝槽225a,其中第二溝槽225a設置於第一可平移載台221與第二可平移載台222之間,且第二滾動元件225設置於第二溝槽225a。藉此,可簡化組裝工序,並提高產品可靠度。
驅動模組更包含複數第三溝槽226a(如第2B圖所示),其中第三溝槽226a設置於第二可平移載台222與載體223之間,且第三滾動元件226設置於第三溝槽226a。藉此,可提高驅動模組耐撞擊的強度,並可防止第三滾動元件226脫落。
第二實施例中,第一滾動元件224與第二滾動元件225皆為圓柱體。藉此,第一滾動元件224與第二滾動元件225皆可以滾柱的形式滾動,並提供單一方向的自由度,且可降低結構的複雜度。詳細來說,第一滾動元件224沿第二方向D2延伸,第二滾動元件225沿第一方向D1延伸。具體而言,第一滾動元件224的延伸方向與第二滾動元件225的延伸方向為互相垂直,可於空間的使用上更有效率。
第一滾動元件224的數量與第二滾動元件225的數量分別為至少二。藉此,可防止驅動模組產生歪斜,提升平移的穩定度。第三滾動元件226的數量為至少四,且第三滾動元件226對稱設置於載體223的開孔223a的中心。進一步來說,第三滾動元件226可為球體或圓柱體,但並不以此為限。藉此,可提供軸向移動的支撐力,且可不須設置彈簧片或磁軛。第二實施例中,第一滾動元件224的數量為四,第二滾動元件225的數量為四,第三滾動元件226的數量為四,且第三滾動元件226為圓柱體,但並不以此為限。
第一可平移載台221與第二可平移載台222皆為塑膠材質,且由射出成型製成。藉此,可提供較高的尺寸精度及生產效率。再者,第一可平移載台221與第二可平移載台222中至少一者包含至少二注料痕227。第二實施例中,第一可平移載台221包含注料痕227,且注料痕227的數量為二。藉此,可提升成型效率,並可降低成型公差。
進一步來說,驅動模組更包含一第一磁石245、一第二磁石246、一第一光學影像穩定線圈247、一第二光學影像穩定線圈248及一自動對焦線圈249,其中第一磁石245的極化方向與第二磁石246的極化方向不相同,第一光學影像穩定線圈247與第二光學影像穩定線圈248分別對應於第一磁石245與第二磁石246,且自動對焦線圈249對應於第一磁石245與第二磁石246中之一者。藉此,可提供多軸驅動的磁路配置方式,並可分別提供二橫向驅動力以達到二維度上的光學影像穩定,且可提供軸向的驅動力以達到自動對焦的功效。
第二實施例中,第一磁石245的極化方向平行於第三方向D3,且第二磁石246的極化方向平行於第二方向D2。第一光學影像穩定線圈247的上半部於第一方向D1上與第一磁石245互相面對,第二光學影像穩定線圈248於第二方向D2上與第二磁石246互相面對,且自動對焦線圈249於第三方向D3上與第一磁石245互相面對。
值得一提的是,自動對焦線圈249可與第一光學影像穩定線圈247或第二光學影像穩定線圈248共用第一磁石245或第二磁石246,故第一光學影像穩定線圈247與第二光學影像穩定線圈248與各自對應的第一磁石245或第二磁石246的電磁驅動方式稍有不同。進一步來說,第一光學影像穩定線圈247與第二光學影像穩定線圈248於光軸X的方向上具有不同高度的情況,故可使自動對焦線圈249與第一光學影像穩定線圈247或第二光學影像穩定線圈248共用第一磁石245或第二磁石246的情況成立,但並不以此為限。再者,第一磁石245沿光軸X方向的高度與第二磁石246沿光軸X方向的高度可不同,透過共用第一磁石245或第二磁石246的設置可達到有效減少驅動模組的體積的收益,並減少零件的數量。
請參照第2B圖,其繪示依照第2A圖第二實施例中第一滾動元件224、第二滾動元件225及第三滾動元件226與載體223的中心位置關係俯視示意圖。由第2B圖可知,第一滾動元件224的中心至載體223的開孔223a的中心的距離為Dr1,第二滾動元件225的中心至載體223的開孔223a的中心的距離為Dr2,第三滾動元件226的中心至載體223的開孔223a的中心的距離為Dr3,而所述參數滿足下列表二條件。
表二、第二實施例
Dr1 (mm) 9.39 Dr3 (mm) 7.05
Dr2 (mm) 8.86 (Dr1+Dr2)/2 (mm) 9.125
<第三實施例>
請參照第3A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中相機模組300的分解圖。由第3A圖可知,相機模組300包含一驅動模組(圖未標示)、一成像透鏡組331及一電子感光元件341。進一步來說,第三實施例中,相機模組300由像側至物側依序包含電路板342、電子感光元件341、基板343、驅動電路板344、驅動模組及成像鏡頭(圖未標示),其中成像鏡頭包含成像透鏡組331。藉此,可提供自動對焦與光學影像穩定的相機模組300。
驅動模組包含一底座310、一第一可平移載台321、一第二可平移載台322及一載體323。第一可平移載台321與底座310之間設置複數第一滾動元件324,使第一可平移載台321可沿一第一方向D1相對底座310移動。第二可平移載台322與第一可平移載台321之間設置複數第二滾動元件325,使第二可平移載台322可沿一第二方向D2相對第一可平移載台321移動,且第二方向D2正交於第一方向D1。載體323與第二可平移載台322之間設置複數第三滾動元件326,使載體323可沿一第三方向D3相對第二可平移載台322移動,且第三方向D3正交於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具體而言,透過第三實施例可得到三軸平移的驅動模組,並可透過第一可平移載台321、第二可平移載台322、第一滾動元件324、第二滾動元件325及第三滾動元件326的設置提升移動的穩定性,且可達到微型化的功效。
載體323、第一可平移載台321及第二可平移載台322分別具有一開孔,其中載體323具有開孔323a,第一可平移載台321具有開孔321a,第二可平移載台322具有開孔322a,且開孔321a、322a、323a皆朝向第三方向D3。再者,基板343具有開孔343a,底座310具有開孔310a,且開孔343a、310a皆朝向第三方向D3,其中成像透鏡組331的光軸X通過開孔321a、322a、323a、343a、310a,且光軸X的方向與第三方向D3平行。
成像透鏡組331設置於載體323中,且具有光軸X,其中光軸X平行於第三方向D3。電子感光元件341用以將通過成像透鏡組331的一光線轉換成一影像訊號。進一步來說,載體323具有鏡筒的組裝功能,故成像透鏡組331與載體323屬於一體式的成像鏡頭。
由第3A圖可知,驅動模組更包含複數第一溝槽324a,其中第一溝槽324a設置於底座310與第一可平移載台321之間,且第一滾動元件324設置於第一溝槽324a。藉此,可簡化組裝工序,並提高產品可靠度。
請配合參照第3B圖,其繪示依照第3A圖第三實施例中第一可平移載台321的示意圖。由第3A圖與第3B圖可知,驅動模組更包含複數第二溝槽325a,其中第二溝槽325a設置於第一可平移載台321與第二可平移載台322之間,且第二滾動元件325設置於第二溝槽325a。藉此,可簡化組裝工序,並提高產品可靠度。
驅動模組更包含複數第三溝槽326a(如第3C圖所示),其中第三溝槽326a設置於第二可平移載台322與載體323之間,且第三滾動元件326設置於第三溝槽326a。藉此,可提高驅動模組耐撞擊的強度,並可防止第三滾動元件326脫落。
第三實施例中,第一滾動元件324與第二滾動元件325皆為圓柱體。藉此,第一滾動元件324與第二滾動元件325皆可以滾柱的形式滾動,並提供單一方向的自由度,且可降低結構的複雜度。詳細來說,第一滾動元件324沿第二方向D2延伸,第二滾動元件325沿第一方向D1延伸。具體而言,第一滾動元件324的延伸方向與第二滾動元件325的延伸方向為互相垂直,可於空間的使用上更有效率。
第一滾動元件324的數量與第二滾動元件325的數量分別為至少二。藉此,可防止驅動模組產生歪斜,提升平移的穩定度。第三滾動元件326的數量為至少四,且第三滾動元件326對稱設置於載體323的開孔323a的中心。進一步來說,第三滾動元件326可為球體或圓柱體,但並不以此為限。藉此,可提供軸向移動的支撐力,且可不須設置彈簧片或磁軛。第三實施例中,第一滾動元件324的數量為二,第二滾動元件325的數量為二,第三滾動元件326的數量為八,且第三滾動元件326為球體,但並不以此為限。
第一可平移載台321與第二可平移載台322皆為塑膠材質,且由射出成型製成。藉此,可提供較高的尺寸精度及生產效率。再者,第一可平移載台321與第二可平移載台322中至少一者包含至少二注料痕327。第三實施例中,第一可平移載台321包含注料痕327,且注料痕327的數量為二。藉此,可提升成型效率,並可降低成型公差。
由第3B圖可知,第一可平移載台321的開孔321a與第二可平移載台322的開孔322a中至少一者包含複數條狀楔型結構321b。第三實施例中,第一可平移載台321的開孔321a包含條狀楔型結構321b,其中條狀楔型結構321b環繞第一可平移載台321的開孔321a排列設置,且沿遠離第一可平移載台321的開孔321a的中心的方向延伸並朝向物側漸縮。藉此,可減少產生非成像光線的機率。
進一步來說,驅動模組更包含一第一磁石345、一第二磁石346、一第一光學影像穩定線圈347、一第二光學影像穩定線圈348及一自動對焦線圈349,其中第一磁石345的極化方向與第二磁石346的極化方向不相同,第一光學影像穩定線圈347與第二光學影像穩定線圈348分別對應於第一磁石345與第二磁石346,且自動對焦線圈349對應於第一磁石345與第二磁石346中之一者。藉此,可提供多軸驅動的磁路配置方式,並可分別提供二橫向驅動力以達到二維度上的光學影像穩定,且可提供軸向的驅動力以達到自動對焦的功效。
第三實施例中,第一磁石345的極化方向平行於第一方向D1,且第二磁石346的極化方向平行於第三方向D3。第一光學影像穩定線圈347於第一方向D1上與第一磁石345互相面對,第二光學影像穩定線圈348的上半部於第二方向D2上與第二磁石346互相面對,且自動對焦線圈349於第三方向D3上與第二磁石346互相面對。
值得一提的是,自動對焦線圈349可與第一光學影像穩定線圈347或第二光學影像穩定線圈348共用第一磁石345或第二磁石346,故第一光學影像穩定線圈347與第二光學影像穩定線圈348與各自對應的第一磁石345或第二磁石346的電磁驅動方式稍有不同。進一步來說,第一光學影像穩定線圈347與第二光學影像穩定線圈348於光軸X的方向上具有不同高度的情況,故可使自動對焦線圈349與第一光學影像穩定線圈347或第二光學影像穩定線圈348共用第一磁石345或第二磁石346的情況成立,但並不以此為限。再者,第一磁石345沿光軸X方向的高度與第二磁石346沿光軸X方向的高度可不同,透過共用第一磁石345或第二磁石346的設置可達到有效減少驅動模組的體積的收益,並減少零件的數量。
請參照第3C圖,其繪示依照第3A圖第三實施例中第一滾動元件324、第二滾動元件325及第三滾動元件326與載體323的中心位置關係俯視示意圖。由第3C圖可知,第一滾動元件324的中心至載體323的開孔323a的中心的距離為Dr1,第二滾動元件325的中心至載體323的開孔323a的中心的距離為Dr2,第三滾動元件326的中心至載體323的開孔323a的中心的距離為Dr3,而所述參數滿足下列表三條件。
表三、第三實施例
Dr1 (mm) 7.40 Dr3 (mm) 7.05
Dr2 (mm) 7.30 (Dr1+Dr2)/2 (mm) 7.35
<第四實施例>
第4A圖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四實施例中電子裝置40之示意圖,第4B圖繪示依照第4A圖第四實施例中電子裝置40的方塊圖。由第4A圖與第4B圖可知,電子裝置40係一智慧型手機,且包含一相機模組41,其中相機模組41包含一驅動模組(圖未繪示)、一成像透鏡組(圖未繪示)及一電子感光元件(圖未繪示)。第四實施例的相機模組41設置於使用者介面42側邊的區域,其中使用者介面42可為觸控螢幕或顯示螢幕,並不以此為限。相機模組41可為前述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的任一者,但本揭示內容不以此為限。
進一步來說,使用者透過電子裝置40的使用者介面42進入拍攝模式。此時相機模組41匯集成像光線在電子感光元件上,並輸出有關影像的電子訊號至成像訊號處理元件(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43。
因應電子裝置40的相機規格,電子裝置40可更包含一光學防手震組件44,係可為OIS防抖回饋裝置,進一步地,電子裝置40可更包含至少一個輔助光學元件(未另標號)及至少一個感測元件45。第四實施例中,輔助光學元件為閃光燈模組46與對焦輔助模組47,閃光燈模組46可用以補償色溫,對焦輔助模組47可為紅外線測距元件、雷射對焦模組等。感測元件45可具有感測物理動量與作動能量的功能,如加速計、陀螺儀、霍爾元件(Hall Effect Element),以感知使用者的手部或外在環境施加的晃動及抖動,進而有利於電子裝置40中相機模組41配置的自動對焦功能及光學防手震組件44的發揮,以獲得良好的成像品質,有助於依據本揭示內容的電子裝置40具備多種模式的拍攝功能,如優化自拍、低光源HDR(High Dynamic Range,高動態範圍成像)、高解析4K(4K Resolution)錄影等。此外,使用者可由觸控螢幕直接目視到相機的拍攝畫面,並在觸控螢幕上手動操作取景範圍,以達成所見即所得的自動對焦功能。
此外,電子裝置40可更包含但不限於顯示單元(Display)、控制單元(Control Unit)、儲存單元(Storage Unit)、暫儲存單元(RAM)、唯讀儲存單元(ROM)或其組合。
第4C圖繪示依照第4A圖第四實施例中自拍場景之示意圖,第4D圖繪示依照第4A圖第四實施例中拍攝的影像之示意圖。由第4A圖至第4D圖可知,相機模組41與使用者介面42皆朝向使用者,在進行自拍(selfie)或直播(live streaming)時,可同時觀看拍攝影像與進行介面的操作,並於拍攝後可得到如第4D圖之拍攝的影像。藉此,搭配本揭示內容之相機模組41可提供較佳的拍攝體驗。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200,300,41:相機模組 110,210,310:底座 110a,121a,122a,123a,143a,210a,221a,222a,223a,243a,310a,321a,322a,323a,343a:開孔 121,221,321:第一可平移載台 122,222,322:第二可平移載台 123,223,323:載體 124,224,324:第一滾動元件 124a,224a,324a:第一溝槽 125,225,325:第二滾動元件 125a,225a,325a:第二溝槽 126,226,326:第三滾動元件 126a,226a,326a:第三溝槽 127,227,327:注料痕 131,231,331:成像透鏡組 132,232:鏡筒 141,241,341:電子感光元件 142,242,342:電路板 143,243,343:基板 144,244,344:驅動電路板 145,245,345:第一磁石 146,246,346:第二磁石 147,247,347:第一光學影像穩定線圈 148,248,348:第二光學影像穩定線圈 149,249,349:自動對焦線圈 321b:條狀楔型結構 40:電子裝置 42:使用者介面 43:成像訊號處理元件 44:光學防手震組件 45:感測元件 46:閃光燈模組 47:對焦輔助模組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X:光軸 Dr1:第一滾動元件的中心至載體的開孔的中心的距離 Dr2:第二滾動元件的中心至載體的開孔的中心的距離 Dr3:第三滾動元件的中心至載體的開孔的中心的距離
第1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相機模組的分解圖; 第1B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驅動模組與成像鏡頭的組合立體圖; 第1C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相機模組的部分剖視圖; 第1D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相機模組的另一部分剖視圖; 第1E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第一滾動元件、第二滾動元件及第三滾動元件與載體的中心位置關係俯視示意圖; 第2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相機模組的分解圖; 第2B圖繪示依照第2A圖第二實施例中第一滾動元件、第二滾動元件及第三滾動元件與載體的中心位置關係俯視示意圖; 第3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中相機模組的分解圖; 第3B圖繪示依照第3A圖第三實施例中第一可平移載台的示意圖; 第3C圖繪示依照第3A圖第三實施例中第一滾動元件、第二滾動元件及第三滾動元件與載體的中心位置關係俯視示意圖; 第4A圖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四實施例中電子裝置之示意圖; 第4B圖繪示依照第4A圖第四實施例中電子裝置的方塊圖; 第4C圖繪示依照第4A圖第四實施例中自拍場景之示意圖;以及 第4D圖繪示依照第4A圖第四實施例中拍攝的影像之示意圖。
100:相機模組
110:底座
110a,121a,122a,123a,143a:開孔
121:第一可平移載台
122:第二可平移載台
123:載體
124:第一滾動元件
124a:第一溝槽
125:第二滾動元件
125a:第二溝槽
126:第三滾動元件
127:注料痕
131:成像透鏡組
132:鏡筒
141:電子感光元件
142:電路板
143:基板
144:驅動電路板
145:第一磁石
146:第二磁石
147:第一光學影像穩定線圈
148:第二光學影像穩定線圈
149:自動對焦線圈
X:光軸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Claims (16)

  1. 一種驅動模組,包含:一底座;一第一可平移載台,該第一可平移載台與該底座之間設置複數第一滾動元件,使該第一可平移載台可沿一第一方向相對該底座移動;一第二可平移載台,該第二可平移載台與該第一可平移載台之間設置複數第二滾動元件,使該第二可平移載台可沿一第二方向相對該第一可平移載台移動,且該第二方向正交於該第一方向;以及一載體,該載體與該第二可平移載台之間設置複數第三滾動元件,使該載體可沿一第三方向相對該第二可平移載台移動,且該第三方向正交於該第一方向及該第二方向;其中,該載體、該第一可平移載台及該第二可平移載台分別具有一開孔,且該些開孔皆朝向該第三方向。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驅動模組,其中該些第一滾動元件與該些第二滾動元件皆為圓柱體。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驅動模組,其中該些第一滾動元件沿該第二方向延伸,該些第二滾動元件沿該第一方向延伸。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驅動模組,其中該些第三 滾動元件的數量為至少四,且對稱設置於該載體的該開孔的中心。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驅動模組,其中該些第一滾動元件的中心至該載體的該開孔的中心的距離為Dr1,該些第二滾動元件的中心至該載體的該開孔的中心的距離為Dr2,該些第三滾動元件的中心至該載體的該開孔的中心的距離為Dr3,其滿足下列條件:Dr3<(Dr1+Dr2)/2。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驅動模組,更包含:複數第一溝槽,設置於該底座與該第一可平移載台之間,且該些第一滾動元件設置於該些第一溝槽。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驅動模組,更包含:複數第二溝槽,設置於該第一可平移載台與該第二可平移載台之間,且該些第二滾動元件設置於該些第二溝槽。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驅動模組,更包含:複數第三溝槽,設置於該第二可平移載台與該載體之間,且該些第三滾動元件設置於該些第三溝槽。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驅動模組,其中該第一可平移載台與該第二可平移載台皆為塑膠材質,且由射出成 型製成。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驅動模組,其中該第一可平移載台與該第二可平移載台中至少一者包含至少二注料痕。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驅動模組,其中該第一可平移載台的該開孔與該第二可平移載台的該開孔中至少一者包含複數條狀楔型結構。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驅動模組,更包含:一第一磁石;及一第二磁石,其中該第一磁石的極化方向與該第二磁石的極化方向不相同。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驅動模組,更包含:一第一光學影像穩定線圈;及一第二光學影像穩定線圈;其中,該第一光學影像穩定線圈與該第二光學影像穩定線圈分別對應於該第一磁石與該第二磁石。
  14.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驅動模組,更包含:一自動對焦線圈,對應於該第一磁石與該第二磁石中之一者。
  15. 一種相機模組,包含:一驅動模組,包含:一底座;一第一可平移載台,該第一可平移載台與該底座之間設置複數第一滾動元件,使該第一可平移載台可沿一第一方向相對該底座移動;一第二可平移載台,該第二可平移載台與該第一可平移載台之間設置複數第二滾動元件,使該第二可平移載台可沿一第二方向相對該第一可平移載台移動,且該第二方向正交於該第一方向;及一載體,該載體與該第二可平移載台之間設置複數第三滾動元件,使該載體可沿一第三方向相對該第二可平移載台移動,且該第三方向正交於該第一方向及該第二方向;一成像透鏡組,設置於該載體中,且具有一光軸,其中該光軸平行於該第三方向;以及一電子感光元件,用以將通過該成像透鏡組的一光線轉換成一影像訊號。
  16.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如請求項15所述的相機模組。
TW109138122A 2020-08-07 2020-11-02 驅動模組、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7551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062572P 2020-08-07 2020-08-07
US63/062,572 2020-08-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55136B true TWI755136B (zh) 2022-02-11
TW202206929A TW202206929A (zh) 2022-02-16

Family

ID=77433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8122A TWI755136B (zh) 2020-08-07 2020-11-02 驅動模組、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575815B2 (zh)
CN (2) CN214097936U (zh)
TW (1) TWI7551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5299B (zh) * 2022-01-12 2023-09-11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41934A (zh) * 2012-04-03 2013-10-16 Tdk Taiwan Corp 具抗傾斜結構之電磁驅動鏡頭裝置
TW201535036A (zh) * 2014-03-07 2015-09-16 Jahwa Electronics Co Ltd 相機鏡頭模組
CN110703538A (zh) * 2019-10-15 2020-01-17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18181A (en) 1971-11-29 1974-06-18 Saint Gobain Tunnel furnace, resistance type
KR101960493B1 (ko) 2012-12-12 2019-07-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학조절장치
US9319574B2 (en) 2013-06-10 2016-04-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amera lens assembly
US9618770B2 (en) 2014-04-11 2017-04-11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amera module with function of auto-focus and image stabilize
US9578242B2 (en) * 2014-04-11 2017-02-21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amera module
KR101651458B1 (ko) 2014-07-08 2016-08-26 자화전자(주) 카메라 렌즈 모듈
CN104950419B (zh) 2015-07-06 2017-09-29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
KR102412258B1 (ko) 2015-10-20 2022-06-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떨림 보정 기능을 구비한 카메라 모듈 및 카메라 모듈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102354606B1 (ko) * 2017-03-16 2022-01-25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 기기
KR102071925B1 (ko) * 2017-03-31 2020-01-3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KR102029532B1 (ko) 2017-06-12 2019-10-0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TW202020543A (zh) 2018-11-23 2020-06-01 力相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具光學穩定系統鏡頭驅動裝置
TWI696857B (zh) * 2019-04-29 2020-06-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塑膠鏡筒的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41934A (zh) * 2012-04-03 2013-10-16 Tdk Taiwan Corp 具抗傾斜結構之電磁驅動鏡頭裝置
TW201535036A (zh) * 2014-03-07 2015-09-16 Jahwa Electronics Co Ltd 相機鏡頭模組
EP3115841B1 (en) * 2014-03-07 2019-03-20 Jahwa Electronics Co., Ltd. Camera lens module
CN110703538A (zh) * 2019-10-15 2020-01-17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046154A1 (en) 2022-02-10
CN214097936U (zh) 2021-08-31
US11575815B2 (en) 2023-02-07
TW202206929A (zh) 2022-02-16
CN114063240A (zh) 2022-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67471B2 (en)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495945B2 (en) Dual lens driv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487078B2 (en) Lens assembly driving apparatus, photographing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3296335B (zh) 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CN111751957B (zh) 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US10976639B2 (en) Lens assembly driving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682611B (zh) 使用彈簧片的攝影模組及電子裝置
US20200336639A1 (en) Photosensitive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TWI755136B (zh) 驅動模組、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TW202206871A (zh) 驅動裝置、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US20210080684A1 (en)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202144890A (zh) 成像鏡頭模組、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CN112540444B (zh) 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
KR20220162522A (ko) 카메라 액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CN219799888U (zh) 成像镜头模块、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CN217305634U (zh) 一种回字形复位机构及包含其的摄像模组和终端设备
TW202208913A (zh) 成像鏡頭模組、成像鏡頭驅動模組及電子裝置
CN116299948A (zh) 镜头驱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