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44890A - 成像鏡頭模組、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鏡頭模組、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44890A
TW202144890A TW109129222A TW109129222A TW202144890A TW 202144890 A TW202144890 A TW 202144890A TW 109129222 A TW109129222 A TW 109129222A TW 109129222 A TW109129222 A TW 109129222A TW 202144890 A TW202144890 A TW 20214489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imaging lens
shielding
arc
lens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92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59835B (zh
Inventor
張臨安
周明達
楊舒雲
林正峰
Original Assignee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448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48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98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983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1/00Filters or other obtura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otographic purposes
    • G03B11/04Hoods or caps for eliminating unwanted light from lenses, viewfinders or focusing ai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9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for automatic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5Diaphrag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5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5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 G02B13/006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having a beam-folding prism or mirro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1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ghost imag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 G03B3/10Power-operated foc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2Diaphrag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8Shutters
    • G03B9/10Blade or disc rotating or pivoting about axis normal to its pla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成像鏡頭模組,包含一成像透鏡元件組、一透鏡載體及一遮光結構。成像透鏡元件組包含複數透鏡元件,並具有一光軸。透鏡元件中至少一透鏡元件設置於透鏡載體中。遮光結構位於透鏡元件的像側,包含一遮光開孔。光軸通過遮光開孔,且遮光開孔包含至少二圓弧部與一縮減部。圓弧部具有一第一曲率半徑,第一曲率半徑用以定義遮光開孔的最大孔徑。縮減部連接圓弧部,使遮光開孔呈非圓形,且縮減部包含至少一弧形凸起,由縮減部往光軸延伸並漸縮,弧形凸起具有一第二曲率半徑。藉此,有助於維持較佳的成像品質。

Description

成像鏡頭模組、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本揭示內容係關於一種成像鏡頭模組與相機模組,且特別是一種應用在可攜式電子裝置上的成像鏡頭模組與相機模組。
近年來,可攜式電子裝置發展快速,例如智慧型電子裝置、平板電腦等,已充斥在現代人的生活中,而裝載在可攜式電子裝置上的相機模組及其成像鏡頭模組也隨之蓬勃發展。但隨著科技愈來愈進步,使用者對於成像鏡頭模組的品質要求也愈來愈高。因此,發展一種可降低產生雜散光的機率且可維持較佳的成像品質的成像鏡頭模組遂成為產業上重要且急欲解決的問題。
本揭示內容提供一種成像鏡頭模組、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藉由成像鏡頭模組的遮光結構可減少雜散光的強度以維持較佳的成像品質。
依據本揭示內容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成像鏡頭模組,包含一成像透鏡元件組、一透鏡載體及一遮光結構。成像透鏡元件組包含複數透鏡元件,並具有一光軸。透鏡元件中至少一透鏡元件設置於透鏡載體中。遮光結構位於透鏡元件的像側,包含一遮光開孔。光軸通過遮光開孔,且遮光開孔包含至少二圓弧部與一縮減部。圓弧部具有一第一曲率半徑,第一曲率半徑用以定義遮光開孔的最大孔徑。縮減部連接圓弧部,使遮光開孔呈非圓形,且縮減部包含至少一弧形凸起,由縮減部往光軸延伸並漸縮,弧形凸起具有一第二曲率半徑。遮光開孔的最大孔徑為D,弧形凸起的第二曲率半徑為R,其滿足下列條件:0.01 < R/D < 3。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遮光結構可為成像鏡頭模組的一光圈,用以控制成像鏡頭模組的進光量。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遮光開孔的最大孔徑為D,弧形凸起至遮光開孔的中心的最小距離為dmin,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20 < dmin/D < 0.45。另外,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25 < dmin/D < 0.40。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遮光結構可為一遮光片安裝至透鏡載體。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遮光結構可為黑色塑膠元件,且可包含至少二注料痕。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遮光結構與透鏡載體可為塑膠材質,且可為一體成型製成。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成像透鏡元件組的透鏡元件數量為N,其可滿足下列條件:3 ≤ N ≤ 8。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成像鏡頭模組的最大視角為FOV,其可滿足下列條件:3度 ≤ FOV ≤ 40度。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模組,可更包含至少一反射元件,反射元件位於成像透鏡元件組的物側與像側中至少一側。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模組,可更包含一驅動裝置,驅動裝置使成像透鏡元件組與遮光結構一同沿至少一方向移動。
依據本揭示內容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成像鏡頭模組,包含一成像透鏡元件組、一透鏡載體及一遮光結構。成像透鏡元件組包含複數透鏡元件,並具有一光軸。透鏡元件中至少一透鏡元件設置於透鏡載體中。遮光結構位於透鏡元件的像側,包含一遮光開孔。光軸通過遮光開孔,且遮光開孔包含至少二圓弧部與一縮減部。圓弧部具有一第一曲率半徑,第一曲率半徑用以定義遮光開孔的最大孔徑。縮減部連接圓弧部,且縮減部包含至少一弧形凸起,由縮減部往光軸延伸並漸縮,弧形凸起具有一第二曲率半徑。遮光開孔的最大孔徑為D,遮光開孔的截面積為A,其滿足下列條件:0.30 < A/[π×(D/2)2 ] < 0.95,其中π為圓周率。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遮光開孔的最大孔徑為D,遮光開孔的截面積為A,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50 < A/[π×(D/2)2 ] < 0.90,其中π為圓周率。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遮光開孔的最大孔徑為D,弧形凸起的第二曲率半徑為R,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01 < R/D < 3。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遮光開孔的最大孔徑為D,弧形凸起至遮光開孔的中心的最小距離為dmin,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20 < dmin/D < 0.45。另外,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25 < dmin/D < 0.40。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成像鏡頭模組的最大視角為FOV,其可滿足下列條件:3度 ≤ FOV ≤ 40度。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模組,可更包含至少一反射元件,反射元件位於成像透鏡元件組的物側與像側中至少一側。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模組,可更包含一驅動裝置,驅動裝置使成像透鏡元件組與遮光結構一同沿至少一方向移動。
依據本揭示內容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相機模組,包含前述實施方式之成像鏡頭模組與一電子感光元件,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成像鏡頭模組的一成像面。
依據本揭示內容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前述實施方式之相機模組。
本揭示內容提供一種成像鏡頭模組,包含一成像透鏡元件組、一透鏡載體及一遮光結構。成像透鏡元件組包含複數透鏡元件,並具有一光軸,且透鏡元件中至少一透鏡元件設置於透鏡載體中。遮光結構位於透鏡元件的像側,包含一遮光開孔,且光軸通過遮光開孔。遮光開孔包含至少二圓弧部與一縮減部。圓弧部具有一第一曲率半徑,且第一曲率半徑用以定義遮光開孔的最大孔徑。縮減部連接圓弧部,且縮減部包含至少一弧形凸起,由縮減部往光軸延伸並漸縮,弧形凸起具有一第二曲率半徑。現有技術中,為滿足成像鏡頭模組的微型化,若設置遮光開孔,其會被迫於縮減,使得於遮光開孔處易產生高強度的雜散光。因此,本發明透過遮光開孔的設計,降低遮光開孔產生雜散光的機率,維持較佳的成像品質,且透過弧形凸起可減少光線繞射的強度。
進一步來說,透鏡載體可為鏡筒,或者可為設置驅動器的塑膠射出成型部件,其中透鏡載體可為任何可裝載透鏡元件的結構,但並不以此為限。遮光結構可為遮光片、間隔環、固定環、透鏡載體或金屬遮光片,但並不以此為限。
圓弧部可為相對設置,並以光軸為中心。縮減部連接圓弧部,並於遮光結構的中心形成一開孔,且使遮光開孔呈非圓形。再者,弧形凸起可為一呈現凸型的弧或一凹弧構成的漸縮凸起等,但不以此為限。具體而言,弧形凸起更可為由具有曲率半徑的凹弧與凸弧其中之一形成的凸起遮光構造。
圓弧部的第一曲率半徑為R',遮光開孔的最大孔徑為D,而圓弧部的第一曲率半徑是以遮光開孔的中心為圓心,因此遮光開孔的最大孔徑為二倍圓弧部的第一曲率半徑,即為D = 2R'。
遮光結構可為成像鏡頭模組的一光圈,用以控制成像鏡頭模組的進光量。藉此,可提升消除雜散光的效率。
遮光結構可為一遮光片安裝至透鏡載體,其中安裝可為元件疊壓的組裝方式、點膠水黏附的方式或機構空間配合的設置方式等,但不以此為限。藉此,便於組裝,且不會過度占用空間。
遮光結構可為黑色塑膠元件,且可包含至少二注料痕。藉此,可提供高精度的開孔構造,提高產品良率。
遮光結構與透鏡載體可為塑膠材質,且可為一體成型製成。藉此,可簡化製造工序以提升產能。
成像鏡頭模組可更包含至少一反射元件,其中反射元件位於成像透鏡元件組的物側與像側中至少一側。藉此,可有效利用微型化鏡頭空間,達到較有效率的配置。
成像鏡頭模組可更包含一驅動裝置,其中驅動裝置使成像透鏡元件組與遮光結構一同沿至少一方向移動。具體而言,驅動裝置可以是語音線圈馬達(voice coil motor)、壓電馬達(piezoelectric motor)或微機電系統致動器(MEMS actuator),但不以此為限。藉此,實現自動對焦或影像穩定的功能。
遮光開孔的最大孔徑為D,弧形凸起的第二曲率半徑為R,其滿足下列條件:0.01 < R/D < 3。具體來說,上述的數值範圍係考量遮光開孔的大小與遮光開孔的可製造性,而歸納出較為理想的範圍。
遮光開孔的最大孔徑為D,遮光開孔的截面積為A,其滿足下列條件:0.30 < A/[π×(D/2)2 ] < 0.95,其中π為圓周率。藉此,可達到較為理想的成像品質。另外,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50 < A/[π×(D/2)2 ] < 0.90,其中π為圓周率。藉此,在實拍環境趨向嚴苛的曝光條件下,能具有更佳的成像品質。
遮光開孔的最大孔徑為D,弧形凸起至遮光開孔的中心的最小距離為dmin,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20 < dmin/D < 0.45。具體而言,遮光開孔的外觀呈現I-Cut縮減。藉此,提供成像鏡頭模組微型化的可行性。另外,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25 < dmin/D < 0.40。藉此,可得到遮光開孔縮減量與影像清晰度之間較為平衡的尺寸範圍。
成像透鏡元件組的透鏡元件數量為N,其可滿足下列條件:3 ≤ N ≤ 8。藉此,可提供較佳的解像力。
成像鏡頭模組的最大視角為FOV,其可滿足下列條件:3度 ≤ FOV ≤ 40度。具體而言,適用於高放大倍率的攝遠鏡頭。藉此,可提供小視野的影像擷取。
上述本揭示內容成像鏡頭模組中的各技術特徵皆可組合配置,而達到對應之功效。
本揭示內容提供一種相機模組,包含前述的成像鏡頭模組與一電子感光元件,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成像鏡頭模組的一成像面。
本揭示內容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前述的相機模組。
根據上述實施方式,以下提出具體實施例並配合圖式予以詳細說明。 <第一實施例>
第1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成像鏡頭模組100的示意圖,第1B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成像鏡頭模組100的另一視角示意圖,第1C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成像鏡頭模組100的立體示意圖,第1D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成像鏡頭模組100的分解示意圖。由第1A圖至第1D圖可知,成像鏡頭模組100包含一成像透鏡元件組110、一透鏡載體120及一遮光結構130。
成像透鏡元件組110包含複數透鏡元件,並具有一光軸X。第一實施例中,成像透鏡元件組110由物側至像側包含第一透鏡元件111、第二透鏡元件112及第三透鏡元件113。
成像透鏡元件組110的透鏡元件中至少一透鏡元件設置於透鏡載體120中,且遮光結構130位於透鏡元件的像側。第一實施例中,第一透鏡元件111、第二透鏡元件112及第三透鏡元件113設置於透鏡載體120中,且遮光結構130位於第三透鏡元件113的像側。
進一步來說,透鏡載體120可為鏡筒,或者可為設置驅動器的塑膠射出成型部件,其中透鏡載體120可為任何可裝載透鏡元件的結構,但並不以此為限。
遮光結構130可為遮光片、間隔環、固定環、透鏡載體或金屬遮光片,但並不以此為限。第一實施例中,遮光結構130為黑色塑膠元件。藉此,可提供高精度的開孔構造,提高產品良率。同時,遮光結構130與透鏡載體120可為塑膠材質,且可為一體成型製成。藉此,可簡化製造工序以提升產能。遮光結構130可為成像鏡頭模組100的一光圈,用以控制成像鏡頭模組100的進光量。藉此,可提升消除雜散光的效率。
第1E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遮光結構130的示意圖,第1F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遮光結構130的參數示意圖。由第1E圖與第1F圖可知,遮光結構130包含一遮光開孔131,且光軸X通過遮光開孔131。遮光開孔131包含至少二圓弧部132、一縮減部133及至少二注料痕135,並於遮光結構130的中心形成一開孔。各圓弧部132具有一第一曲率半徑,而第一曲率半徑用以定義遮光開孔131的最大孔徑,其中圓弧部132為相對設置,並以光軸X為中心。縮減部133連接圓弧部132,使遮光開孔131呈非圓形,且縮減部133包含至少一弧形凸起134。弧形凸起134由縮減部133往光軸X延伸並漸縮,且具有一第二曲率半徑。第一實施例中,圓弧部132的數量為二,注料痕135的數量為四,弧形凸起134的數量為二,但並不以上述的數量為限。
現有技術中,為滿足成像鏡頭模組的微型化,若設置遮光開孔,其會被迫於縮減,使得於遮光開孔處易產生高強度的雜散光。因此,第一實施例中,透過遮光開孔131的設計,降低遮光開孔131產生雜散光的機率,維持較佳的成像品質。再者,透過弧形凸起134可減少光線繞射的強度。
弧形凸起134可為一呈現凸型的弧或一凹弧構成的漸縮凸起等,但不以此為限。具體而言,弧形凸起134更可為由具有曲率半徑的凹弧與凸弧其中之一形成的凸起遮光構造。
由第1F圖可知,遮光開孔131的最大孔徑為D,弧形凸起134的第二曲率半徑為R,遮光開孔131的截面積為A,弧形凸起134至遮光開孔131的中心的最小距離為dmin,成像鏡頭模組100的最大視角為FOV,成像透鏡元件組110的透鏡元件數量為N,其中π為圓周率,而所述參數滿足下列表一條件。
表一、第一實施例
D (mm) 5.66 A/[π×(D/2)2 ] 0.787
R (mm) 4.63 dmin/D 0.318
A (mm2 ) 19.80 FOV (度) 10.1
dmin (mm) 1.80 N 3
R/D 0.818    
值得一提的是,圓弧部132的第一曲率半徑為R',而圓弧部132的第一曲率半徑是以遮光開孔131的中心為圓心,因此遮光開孔131的最大孔徑為二倍圓弧部132的第一曲率半徑,即為D = 2R'。 <第二實施例>
第2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成像鏡頭模組200的示意圖,第2B圖繪示依照第2A圖第二實施例中成像鏡頭模組200的另一視角示意圖。由第2A圖與第2B圖可知,成像鏡頭模組200包含一成像透鏡元件組210、一透鏡載體220及一遮光結構230。
成像透鏡元件組210包含複數透鏡元件,並具有一光軸X。第二實施例中,成像透鏡元件組210由物側至像側包含第一透鏡元件211、第二透鏡元件212及第三透鏡元件213。
成像透鏡元件組210的透鏡元件中至少一透鏡元件設置於透鏡載體220中,且遮光結構230位於透鏡元件的像側。第二實施例中,第一透鏡元件211、第二透鏡元件212及第三透鏡元件213設置於透鏡載體220中,且遮光結構230位於第三透鏡元件213的像側。具體而言,遮光結構230設置於第三透鏡元件213的像側。
進一步來說,透鏡載體220可為鏡筒,或者可為設置驅動器的塑膠射出成型部件,其中透鏡載體220可為任何可裝載透鏡元件的結構,但並不以此為限。
遮光結構230可為遮光片、間隔環、固定環、透鏡載體或金屬遮光片,但並不以此為限。第二實施例中,遮光結構230為一遮光片安裝至透鏡載體220,且遮光結構230設置於透鏡載體220的像側,其中安裝可為元件疊壓的組裝方式、點膠水黏附的方式或機構空間配合的設置方式等,但不以此為限。藉此,便於組裝,且不會過度占用空間。遮光結構230可為成像鏡頭模組200的一光圈,用以控制成像鏡頭模組200的進光量。藉此,可提升消除雜散光的效率。
第2C圖繪示依照第2A圖第二實施例中遮光結構230的示意圖,第2D圖繪示依照第2A圖第二實施例中遮光結構230的參數示意圖。由第2C圖與第2D圖可知,遮光結構230包含一遮光開孔231,且光軸X通過遮光開孔231。遮光開孔231包含至少二圓弧部232與一縮減部233,並於遮光結構230的中心形成一開孔。各圓弧部232具有一第一曲率半徑,而第一曲率半徑用以定義遮光開孔231的最大孔徑,其中圓弧部232為相對設置,並以光軸X為中心。縮減部233連接圓弧部232,使遮光開孔231呈非圓形,且縮減部233包含至少一弧形凸起234。弧形凸起234由縮減部233往光軸X延伸並漸縮,且具有一第二曲率半徑。第二實施例中,圓弧部232的數量為二,弧形凸起234的數量為二,但並不以上述的數量為限。
詳細來說,現有技術中,為滿足成像鏡頭模組的微型化,若設置遮光開孔,其會被迫於縮減,使得於遮光開孔處易產生高強度的雜散光。因此,第二實施例中,透過遮光開孔231的設計,降低遮光開孔231產生雜散光的機率,維持較佳的成像品質。再者,透過弧形凸起234可減少光線繞射的強度。
弧形凸起234可為一呈現凸型的弧或一凹弧構成的漸縮凸起等,但不以此為限。具體而言,弧形凸起234更可為由具有曲率半徑的凹弧與凸弧其中之一形成的凸起遮光構造。
由第2D圖可知,遮光開孔231的最大孔徑為D,弧形凸起234的第二曲率半徑為R,遮光開孔231的截面積為A,弧形凸起234至遮光開孔231的中心的最小距離為dmin,成像鏡頭模組200的最大視角為FOV,成像透鏡元件組210的透鏡元件數量為N,其中π為圓周率,而所述參數滿足下列表二條件。
表二、第二實施例
D (mm) 5.66 A/[π×(D/2)2 ] 0.777
R (mm) 9.29 dmin/D 0.318
A (mm2 ) 19.55 FOV (度) 10.1
dmin (mm) 1.80 N 3
R/D 1.641    
值得一提的是,圓弧部232的第一曲率半徑為R',而圓弧部232的第一曲率半徑是以遮光開孔231的中心為圓心,因此遮光開孔231的最大孔徑為二倍圓弧部232的第一曲率半徑,即為D = 2R'。 <第三實施例>
第3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中成像鏡頭模組300的示意圖,第3B圖繪示依照第3A圖第三實施例中成像鏡頭模組300的另一視角示意圖,第3C圖繪示依照第3A圖第三實施例中成像鏡頭模組300的立體示意圖,第3D圖繪示依照第3A圖第三實施例中成像鏡頭模組300的另一立體示意圖,第3E圖繪示依照第3A圖第三實施例中成像鏡頭模組300的分解示意圖。由第3A圖至第3E圖可知,成像鏡頭模組300包含一成像透鏡元件組310、一透鏡載體320及一遮光結構330。
成像透鏡元件組310包含複數透鏡元件,並具有一光軸X。第三實施例中,成像透鏡元件組310由物側至像側包含第一透鏡元件311、第二透鏡元件312及第三透鏡元件313。
成像透鏡元件組310的透鏡元件中至少一透鏡元件設置於透鏡載體320中,且遮光結構330位於透鏡元件的像側。第三實施例中,第一透鏡元件311、第二透鏡元件312及第三透鏡元件313設置於透鏡載體320中,且遮光結構330位於第三透鏡元件313的像側。具體而言,遮光結構330設置於第三透鏡元件313的像側。
進一步來說,透鏡載體320可為鏡筒,或者可為設置驅動器的塑膠射出成型部件,其中透鏡載體320可為任何可裝載透鏡元件的結構,但並不以此為限。
遮光結構330可為遮光片、間隔環、固定環、透鏡載體或金屬遮光片,但並不以此為限。第三實施例中,遮光結構330為一遮光片安裝至透鏡載體320,且遮光結構330設置於透鏡載體320的像側,其中安裝可為元件疊壓的組裝方式、點膠水黏附的方式或機構空間配合的設置方式等,但不以此為限。藉此,便於組裝,且不會過度占用空間。遮光結構330可為成像鏡頭模組300的一光圈,用以控制成像鏡頭模組300的進光量。藉此,可提升消除雜散光的效率。
第3F圖繪示依照第3A圖第三實施例中遮光結構330的參數示意圖。由第3E圖與第3F圖可知,遮光結構330包含一遮光開孔331,且光軸X通過遮光開孔331。遮光開孔331包含至少二圓弧部332與一縮減部333,並於遮光結構330的中心形成一開孔。各圓弧部332具有一第一曲率半徑,而第一曲率半徑用以定義遮光開孔331的最大孔徑,其中圓弧部332為相對設置,並以光軸X為中心。縮減部333連接圓弧部332,使遮光開孔331呈非圓形,且縮減部333包含至少一弧形凸起334。弧形凸起334由縮減部333往光軸X延伸並漸縮,且具有一第二曲率半徑。第三實施例中,圓弧部332的數量為二,弧形凸起334的數量為十,但並不以上述的數量為限。
現有技術中,為滿足成像鏡頭模組的微型化,若設置遮光開孔,其會被迫於縮減,使得於遮光開孔處易產生高強度的雜散光。因此,第三實施例中,透過遮光開孔331的設計,降低遮光開孔331產生雜散光的機率,維持較佳的成像品質。再者,透過弧形凸起334可減少光線繞射的強度。
弧形凸起334可為一呈現凸型的弧或一凹弧構成的漸縮凸起等,但不以此為限。具體而言,弧形凸起334更可為由具有曲率半徑的凹弧與凸弧其中之一形成的凸起遮光構造。
由第3F圖可知,遮光開孔331的最大孔徑為D,弧形凸起334的第二曲率半徑為R,遮光開孔331的截面積為A,弧形凸起334至遮光開孔331的中心的最小距離為dmin,成像鏡頭模組300的最大視角為FOV,成像透鏡元件組310的透鏡元件數量為N,其中π為圓周率,而所述參數滿足下列表三條件。
表三、第三實施例
D (mm) 5.66 A/[π×(D/2)2 ] 0.787
R (mm) 0.30 dmin/D 0.318
A (mm2 ) 19.81 FOV (度) 10.1
dmin (mm) 1.80 N 3
R/D 0.053    
<第四實施例>
第4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中成像鏡頭模組400的示意圖,第4B圖繪示依照第4A圖第四實施例中成像鏡頭模組400的另一視角示意圖。由第4A圖與第4B圖可知,成像鏡頭模組400包含一成像透鏡元件組410、一透鏡載體420及一遮光結構430。
成像透鏡元件組410包含複數透鏡元件,並具有一光軸X。第四實施例中,成像透鏡元件組410由物側至像側包含第一透鏡元件411、第二透鏡元件412及第三透鏡元件413。
成像透鏡元件組410的透鏡元件中至少一透鏡元件設置於透鏡載體420中,且遮光結構430位於透鏡元件的像側。第四實施例中,第一透鏡元件411、第二透鏡元件412及第三透鏡元件413設置於透鏡載體420中,且遮光結構430位於第三透鏡元件413的像側。具體而言,遮光結構430設置於第三透鏡元件413的像側。
進一步來說,透鏡載體420可為鏡筒,或者可為設置驅動器的塑膠射出成型部件,其中透鏡載體420可為任何可裝載透鏡元件的結構,但並不以此為限。
遮光結構430可為遮光片、間隔環、固定環、透鏡載體或金屬遮光片,但並不以此為限。第四實施例中,遮光結構430為一遮光片安裝至透鏡載體420,且遮光結構430設置於透鏡載體420中,其中安裝可為元件疊壓的組裝方式、點膠水黏附的方式或機構空間配合的設置方式等,但不以此為限。藉此,便於組裝,且不會過度占用空間。遮光結構430可為成像鏡頭模組400的一光圈,用以控制成像鏡頭模組400的進光量。藉此,可提升消除雜散光的效率。
第4C圖繪示依照第4A圖第四實施例中遮光結構430的參數示意圖。由第4C圖可知,遮光結構430包含一遮光開孔431,且光軸X通過遮光開孔431。遮光開孔431包含至少二圓弧部432與一縮減部433,並於遮光結構430的中心形成一開孔。各圓弧部432具有一第一曲率半徑,而第一曲率半徑用以定義遮光開孔431的最大孔徑,其中圓弧部432為相對設置,並以光軸X為中心。縮減部433連接圓弧部432,使遮光開孔431呈非圓形,且縮減部433包含至少一弧形凸起434。弧形凸起434由縮減部433往光軸X延伸並漸縮,且具有一第二曲率半徑。第四實施例中,圓弧部432的數量為二,弧形凸起434的數量為二十二,但並不以上述的數量為限。
現有技術中,為滿足成像鏡頭模組的微型化,若設置遮光開孔,其會被迫於縮減,使得於遮光開孔處易產生高強度的雜散光。因此,第四實施例中,透過遮光開孔431的設計,降低遮光開孔431產生雜散光的機率,維持較佳的成像品質。再者,透過弧形凸起434可減少光線繞射的強度。
弧形凸起434可為一呈現凸型的弧或一凹弧構成的漸縮凸起等,但不以此為限。具體而言,弧形凸起434更可為由具有曲率半徑的凹弧與凸弧其中之一形成的凸起遮光構造。
由第4C圖可知,遮光開孔431的最大孔徑為D,弧形凸起434的第二曲率半徑為R,遮光開孔431的截面積為A,弧形凸起434至遮光開孔431的中心的最小距離為dmin,成像鏡頭模組400的最大視角為FOV,成像透鏡元件組410的透鏡元件數量為N,其中π為圓周率,而所述參數滿足下列表四條件。
表四、第四實施例
D (mm) 5.99 A/[π×(D/2)2 ] 0.776
R (mm) 0.30 dmin/D 0.301
A (mm2 ) 21.88 FOV (度) 10.1
dmin (mm) 1.80 N 3
R/D 0.050    
<第五實施例>
第5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中成像鏡頭模組500的示意圖,第5B圖繪示依照第5A圖第五實施例中成像鏡頭模組500的另一視角示意圖。由第5A圖與第5B圖可知,成像鏡頭模組500包含一成像透鏡元件組510、一透鏡載體520及一遮光結構530。
成像透鏡元件組510包含複數透鏡元件,並具有一光軸X。第五實施例中,成像透鏡元件組510由物側至像側包含第一透鏡元件511、第二透鏡元件512及第三透鏡元件513。
成像透鏡元件組510的透鏡元件中至少一透鏡元件設置於透鏡載體520中,且遮光結構530位於透鏡元件的像側。第五實施例中,第一透鏡元件511、第二透鏡元件512及第三透鏡元件513設置於透鏡載體520中,且遮光結構530位於第三透鏡元件513的像側。具體而言,遮光結構530設置於第三透鏡元件513的像側。
進一步來說,透鏡載體520可為鏡筒,或者可為設置驅動器的塑膠射出成型部件,其中透鏡載體520可為任何可裝載透鏡元件的結構,但並不以此為限。
遮光結構530可為遮光片、間隔環、固定環、透鏡載體或金屬遮光片,但並不以此為限。第五實施例中,遮光結構530為黑色塑膠元件,具體來說,遮光結構530為間隔環,且遮光結構530設置於透鏡載體520中。藉此,可提供高精度的開孔構造,提高產品良率。遮光結構530可為成像鏡頭模組500的一光圈,用以控制成像鏡頭模組500的進光量。藉此,可提升消除雜散光的效率。
第5C圖繪示依照第5A圖第五實施例中遮光結構530的參數示意圖。由第5C圖可知,遮光結構530包含一遮光開孔531,且光軸X通過遮光開孔531。遮光開孔531包含至少二圓弧部532、一縮減部533及至少二注料痕535,並於遮光結構530的中心形成一開孔。各圓弧部532具有一第一曲率半徑,而第一曲率半徑用以定義遮光開孔531的最大孔徑,其中圓弧部532為相對設置,並以光軸X為中心。縮減部533連接圓弧部532,使遮光開孔531呈非圓形,且縮減部533包含至少一弧形凸起534。弧形凸起534由縮減部533往光軸X延伸並漸縮,且具有一第二曲率半徑。第五實施例中,圓弧部532的數量為二,注料痕535的數量為二,弧形凸起534的數量為六,但並不以上述的數量為限。
現有技術中,為滿足成像鏡頭模組的微型化,若設置遮光開孔,其會被迫於縮減,使得於遮光開孔處易產生高強度的雜散光。因此,第五實施例中,透過遮光開孔531的設計,降低遮光開孔531產生雜散光的機率,維持較佳的成像品質。再者,透過弧形凸起534可減少光線繞射的強度。
弧形凸起534可為一呈現凸型的弧或一凹弧構成的漸縮凸起等,但不以此為限。具體而言,弧形凸起534更可為由具有曲率半徑的凹弧與凸弧其中之一形成的凸起遮光構造。
由第5C圖可知,遮光開孔531的最大孔徑為D,弧形凸起534的第二曲率半徑為R,遮光開孔531的截面積為A,弧形凸起534至遮光開孔531的中心的最小距離為dmin,成像鏡頭模組500的最大視角為FOV,成像透鏡元件組510的透鏡元件數量為N,其中π為圓周率,而所述參數滿足下列表五條件。
表五、第五實施例
D (mm) 5.66 A/[π×(D/2)2 ] 0.774
R (mm) 1.50 dmin/D 0.318
A (mm2 ) 19.47 FOV (度) 10.1
dmin (mm) 1.80 N 3
R/D 0.265    
<第六實施例>
第6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中成像鏡頭模組600的示意圖,第6B圖繪示依照第6A圖第六實施例中成像鏡頭模組600的另一視角示意圖,第6C圖繪示依照第6A圖第六實施例中成像鏡頭模組600的立體示意圖,第6D圖繪示依照第6A圖第六實施例中成像鏡頭模組600的另一立體示意圖,第6E圖繪示依照第6A圖第六實施例中成像鏡頭模組600的分解示意圖。由第6A圖至第6E圖可知,成像鏡頭模組600包含一成像透鏡元件組610、一透鏡載體620及一遮光結構630。
成像透鏡元件組610包含複數透鏡元件,並具有一光軸X。第六實施例中,成像透鏡元件組610由物側至像側包含第一透鏡元件611、第二透鏡元件612及第三透鏡元件613。
成像透鏡元件組610的透鏡元件中至少一透鏡元件設置於透鏡載體620中,且遮光結構630位於透鏡元件的像側。第六實施例中,第一透鏡元件611、第二透鏡元件612及第三透鏡元件613設置於透鏡載體620中,且遮光結構630位於第三透鏡元件613的像側。具體而言,遮光結構630設置於第三透鏡元件613的像側。
進一步來說,透鏡載體620可為鏡筒,或者可為設置驅動器的塑膠射出成型部件,其中透鏡載體620可為任何可裝載透鏡元件的結構,但並不以此為限。
遮光結構630可為遮光片、間隔環、固定環、透鏡載體或金屬遮光片,但並不以此為限。第六實施例中,遮光結構630為黑色塑膠元件,具體來說,遮光結構630為固定環,且遮光結構630設置於透鏡載體620中。藉此,可提供高精度的開孔構造,提高產品良率。遮光結構630可為成像鏡頭模組600的一光圈,用以控制成像鏡頭模組600的進光量。藉此,可提升消除雜散光的效率。
第6F圖繪示依照第6A圖第六實施例中遮光結構630的參數示意圖。由第6E圖與第6F圖可知,遮光結構630包含一遮光開孔631,且光軸X通過遮光開孔631。遮光開孔631包含至少二圓弧部632、一縮減部633及至少二注料痕635,並於遮光結構630的中心形成一開孔。各圓弧部632具有一第一曲率半徑,而第一曲率半徑用以定義遮光開孔631的最大孔徑,其中圓弧部632為相對設置,並以光軸X為中心。縮減部633連接圓弧部632,使遮光開孔631呈非圓形,且縮減部633包含至少一弧形凸起634。弧形凸起634由縮減部633往光軸X延伸並漸縮,且具有一第二曲率半徑。第六實施例中,圓弧部632的數量為二,注料痕635的數量為二,弧形凸起634的數量為十,但並不以上述的數量為限。
現有技術中,為滿足成像鏡頭模組的微型化,若設置遮光開孔,其會被迫於縮減,使得於遮光開孔處易產生高強度的雜散光。因此,第六實施例中,透過遮光開孔631的設計,降低遮光開孔631產生雜散光的機率,維持較佳的成像品質。再者,透過弧形凸起634可減少光線繞射的強度。
弧形凸起634可為一呈現凸型的弧或一凹弧構成的漸縮凸起等,但不以此為限。具體而言,弧形凸起634更可為由具有曲率半徑的凹弧與凸弧其中之一形成的凸起遮光構造。
由第6F圖可知,遮光開孔631的最大孔徑為D,弧形凸起634的第二曲率半徑為R,遮光開孔631的截面積為A,弧形凸起634至遮光開孔631的中心的最小距離為dmin,成像鏡頭模組600的最大視角為FOV,成像透鏡元件組610的透鏡元件數量為N,其中π為圓周率,而所述參數滿足下列表六條件。
表六、第六實施例
D (mm) 5.66 A/[π×(D/2)2 ] 0.773
R (mm) 0.63 dmin/D 0.318
A (mm2 ) 19.44 FOV (度) 10.1
dmin (mm) 1.80 N 3
R/D 0.111    
<第七實施例>
第7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中相機模組70的示意圖。由第7A圖可知,相機模組70包含一成像鏡頭模組700與電子感光元件71,其中電子感光元件71設置於成像鏡頭模組700的一成像面(圖未繪示)。
第7B圖繪示依照第7A圖第七實施例中成像鏡頭模組700的示意圖。由第7A圖與第7B圖可知,成像鏡頭模組700包含一成像透鏡元件組710、一透鏡載體720、一遮光結構730、至少一反射元件740及一驅動裝置750。
成像透鏡元件組710包含複數透鏡元件,並具有一光軸X。第七實施例中,成像透鏡元件組710的透鏡元件的數量可為三至八,但透鏡元件的數量並不以此範圍為限。藉此,可提供較佳的解像力。
成像透鏡元件組710的透鏡元件中至少一透鏡元件設置於透鏡載體720中,且遮光結構730位於透鏡元件的像側。
進一步來說,透鏡載體720可為鏡筒,或者可為設置驅動器的塑膠射出成型部件,其中透鏡載體720可為任何可裝載透鏡元件的結構,但並不以此為限。
遮光結構730可為遮光片、間隔環、固定環、透鏡載體或金屬遮光片,但並不以此為限。第七實施例中,遮光結構730為黑色塑膠元件。藉此,可提供高精度的開孔構造,提高產品良率。同時,遮光結構730與透鏡載體720可為塑膠材質,且可為一體成型製成。藉此,可簡化製造工序以提升產能。遮光結構730可為成像鏡頭模組700的一光圈,用以控制成像鏡頭模組700的進光量。藉此,可提升消除雜散光的效率。
反射元件740位於成像透鏡元件組710的物側與像側中至少一側。第七實施例中,反射元件740位於成像透鏡元件組710的物側。藉此,可有效利用微型化鏡頭空間,達到較有效率的配置。
驅動裝置750使成像透鏡元件組710與遮光結構730一同沿至少一方向移動,其中驅動裝置可以是語音線圈馬達、壓電馬達或微機電系統致動器,但不以此為限。藉此,實現自動對焦或影像穩定的功能。
第7C圖繪示依照第7A圖第七實施例中遮光結構730的參數示意圖。由第7C圖可知,遮光結構730包含一遮光開孔731,且光軸X通過遮光開孔731。遮光開孔731包含至少二圓弧部732、一縮減部733及至少二注料痕735,並於遮光結構730的中心形成一開孔。各圓弧部732具有一第一曲率半徑,而第一曲率半徑用以定義遮光開孔731的最大孔徑,其中圓弧部732為相對設置,並以光軸X為中心。縮減部733連接圓弧部732,使遮光開孔731呈非圓形,且縮減部733包含至少一弧形凸起734。弧形凸起734由縮減部733往光軸X延伸並漸縮,且具有一第二曲率半徑。第七實施例中,圓弧部732的數量為二,注料痕735的數量為二,弧形凸起734的數量為十,但並不以上述的數量為限。
現有技術中,為滿足成像鏡頭模組的微型化,若設置遮光開孔,其會被迫於縮減,使得於遮光開孔處易產生高強度的雜散光。因此,第七實施例中,透過遮光開孔731的設計,降低遮光開孔731產生雜散光的機率,維持較佳的成像品質。再者,透過弧形凸起734可減少光線繞射的強度。
弧形凸起734可為一呈現凸型的弧或一凹弧構成的漸縮凸起等,但不以此為限。具體而言,弧形凸起734更可為由具有曲率半徑的凹弧與凸弧其中之一形成的凸起遮光構造。
由第7C圖可知,遮光開孔731的最大孔徑為D,弧形凸起734的第二曲率半徑為R,遮光開孔731的截面積為A,弧形凸起734至遮光開孔731的中心的最小距離為dmin,成像鏡頭模組700的最大視角為FOV,成像透鏡元件組710的透鏡元件數量為N,其中π為圓周率,而所述參數滿足下列表七條件。
表七、第七實施例
D (mm) 3.30 A/[π×(D/2)2 ] 0.845
R (mm) 0.4 dmin/D 0.364
A (mm2 ) 7.23 FOV (度) 19.5
dmin (mm) 1.20 N 5
R/D 0.121    
<第八實施例>
第8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八實施例中相機模組80的示意圖。由第8A圖可知,相機模組80包含一成像鏡頭模組800與電子感光元件81,其中電子感光元件81設置於成像鏡頭模組800的一成像面(圖未繪示)。
第8B圖繪示依照第8A圖第八實施例中成像鏡頭模組800的示意圖。由第8A圖與第8B圖可知,成像鏡頭模組800包含一成像透鏡元件組810、一透鏡載體820、一遮光結構830、至少一反射元件840及一驅動裝置850。
成像透鏡元件組810包含複數透鏡元件,並具有一光軸X。第八實施例中,成像透鏡元件組810的透鏡元件的數量可為三至八,但透鏡元件的數量並不以此範圍為限。藉此,可提供較佳的解像力。
成像透鏡元件組810的透鏡元件中至少一透鏡元件設置於透鏡載體820中,且遮光結構830位於透鏡元件的像側。具體而言,遮光結構830設置於透鏡元件的像側。
進一步來說,透鏡載體820可為鏡筒,或者可為設置驅動器的塑膠射出成型部件,其中透鏡載體820可為任何可裝載透鏡元件的結構,但並不以此為限。
遮光結構830可為遮光片、間隔環、固定環、透鏡載體或金屬遮光片,但並不以此為限。第八實施例中,遮光結構830為一遮光片安裝至透鏡載體820,具體來說,遮光結構830為一金屬遮光片,且遮光結構830設置於透鏡載體820的像側,其中安裝可為元件疊壓的組裝方式、點膠水黏附的方式或機構空間配合的設置方式等,但不以此為限。藉此,便於組裝,且不會過度占用空間。遮光結構830可為成像鏡頭模組800的一光圈,用以控制成像鏡頭模組800的進光量。藉此,可提升消除雜散光的效率。
反射元件840位於成像透鏡元件組810的物側與像側中至少一側。第八實施例中,反射元件840位於成像透鏡元件組810的物側與像側。藉此,可有效利用微型化鏡頭空間,達到較有效率的配置。
驅動裝置850使成像透鏡元件組810與遮光結構830一同沿至少一方向移動,其中驅動裝置可以是語音線圈馬達、壓電馬達或微機電系統致動器,但不以此為限。藉此,實現自動對焦或影像穩定的功能。
第8C圖繪示依照第8A圖第八實施例中遮光結構830的參數示意圖。由第8C圖可知,遮光結構830包含一遮光開孔831,且光軸X通過遮光開孔831。遮光開孔831包含至少二圓弧部832與一縮減部833,並於遮光結構830的中心形成一開孔。各圓弧部832具有一第一曲率半徑,而第一曲率半徑用以定義遮光開孔831的最大孔徑,其中圓弧部832為相對設置,並以光軸X為中心。縮減部833連接圓弧部832,使遮光開孔831呈非圓形,且縮減部833包含至少一弧形凸起834。弧形凸起834由縮減部833往光軸X延伸並漸縮,且具有一第二曲率半徑。第八實施例中,圓弧部832的數量為二,弧形凸起834的數量為十,但並不以上述的數量為限。
現有技術中,為滿足成像鏡頭模組的微型化,若設置遮光開孔,其會被迫於縮減,使得於遮光開孔處易產生高強度的雜散光。因此,第八實施例中,透過遮光開孔831的設計,降低遮光開孔831產生雜散光的機率,維持較佳的成像品質。再者,透過弧形凸起834可減少光線繞射的強度。
弧形凸起834可為一呈現凸型的弧或一凹弧構成的漸縮凸起等,但不以此為限。具體而言,弧形凸起834更可為由具有曲率半徑的凹弧與凸弧其中之一形成的凸起遮光構造。
由第8C圖可知,遮光開孔831的最大孔徑為D,弧形凸起834的第二曲率半徑為R,遮光開孔831的截面積為A,弧形凸起834至遮光開孔831的中心的最小距離為dmin,成像鏡頭模組800的最大視角為FOV,成像透鏡元件組810的透鏡元件數量為N,其中π為圓周率,而所述參數滿足下列表八條件。
表八、第八實施例
D (mm) 4.40 A/[π×(D/2)2 ] 0.845
R (mm) 0.53 dmin/D 0.364
A (mm2 ) 12.85 FOV (度) 26.9
dmin (mm) 1.60 N 4
R/D 1.20    
<第九實施例>
第9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九實施例中遮光結構930的示意圖。由第9圖可知,成像鏡頭模組(圖未繪示)包含一成像透鏡元件組(圖未繪示)、一透鏡載體(圖未繪示)及一遮光結構930。成像透鏡元件組包含複數透鏡元件,並具有一光軸(圖未標示)。成像透鏡元件組的透鏡元件中至少一透鏡元件設置於透鏡載體中,且遮光結構930位於透鏡元件的像側。具體而言,遮光結構930設置於透鏡元件的像側。
遮光結構930可為遮光片、間隔環、固定環、透鏡載體或金屬遮光片,但並不以此為限。第九實施例中,遮光結構930為一遮光片安裝至透鏡載體,且遮光結構930設置於透鏡載體的像側,其中安裝可為元件疊壓的組裝方式、點膠水黏附的方式或機構空間配合的設置方式等,但不以此為限。藉此,便於組裝,且不會過度占用空間。遮光結構930可為成像鏡頭模組的一光圈,用以控制成像鏡頭模組的進光量。藉此,可提升消除雜散光的效率。
遮光結構930包含一遮光開孔931,且光軸通過遮光開孔931。遮光開孔931包含至少二圓弧部932與一縮減部933,並於遮光結構930的中心形成一開孔。各圓弧部932具有一第一曲率半徑,而第一曲率半徑用以定義遮光開孔931的最大孔徑,其中圓弧部932為相對設置,並以光軸為中心。縮減部933連接圓弧部932,使遮光開孔931呈非圓形,且縮減部933包含至少一弧形凸起934。弧形凸起934由縮減部933往光軸延伸並漸縮,且具有一第二曲率半徑。第九實施例中,圓弧部932的數量為二,弧形凸起934的數量為二十二,但並不以上述的數量為限。
現有技術中,為滿足成像鏡頭模組的微型化,若設置遮光開孔,其會被迫於縮減,使得於遮光開孔處易產生高強度的雜散光。因此,第九實施例中,透過遮光開孔931的設計,降低遮光開孔931產生雜散光的機率,維持較佳的成像品質。再者,透過弧形凸起934可減少光線繞射的強度。
弧形凸起934可為一呈現凸型的弧或一凹弧構成的漸縮凸起等,但不以此為限。具體而言,弧形凸起934更可為由具有曲率半徑的凹弧與凸弧其中之一形成的凸起遮光構造。
因第九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僅差別於遮光結構,其餘元件數量與配置關係皆相同,故將不另贅述。
由第9圖可知,遮光開孔931的最大孔徑為D,弧形凸起934的第二曲率半徑為R,遮光開孔931的截面積為A,弧形凸起934至遮光開孔931的中心的最小距離為dmin,成像鏡頭模組的最大視角為FOV,成像透鏡元件組的透鏡元件數量為N,其中π為圓周率,而所述參數滿足下列表九條件。
表九、第九實施例
D (mm) 5.66 A/[π×(D/2)2 ] 0.775
R (mm) 0.20 dmin/D 0.318
A (mm2 ) 19.49 FOV (度) 10.1
dmin (mm) 1.80 N 3
R/D 0.035    
<第十實施例>
第10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實施例中遮光結構1030的示意圖。由第10圖可知,成像鏡頭模組(圖未繪示)包含一成像透鏡元件組(圖未繪示)、一透鏡載體(圖未繪示)及一遮光結構1030。成像透鏡元件組包含複數透鏡元件,並具有一光軸(圖未標示)。成像透鏡元件組的透鏡元件中至少一透鏡元件設置於透鏡載體中,且遮光結構1030位於透鏡元件的像側。
遮光結構1030可為遮光片、間隔環、固定環、透鏡載體或金屬遮光片,但並不以此為限。第十實施例中,遮光結構1030為黑色塑膠元件。藉此,可提供高精度的開孔構造,提高產品良率。同時,遮光結構1030與透鏡載體可為塑膠材質,且可為一體成型製成。藉此,可簡化製造工序以提升產能。遮光結構1030可為成像鏡頭模組的一光圈,用以控制成像鏡頭模組的進光量。藉此,可提升消除雜散光的效率。
遮光結構1030包含一遮光開孔1031,且光軸通過遮光開孔1031。遮光開孔1031包含至少二圓弧部1032與一縮減部1033,並於遮光結構1030的中心形成一開孔。各圓弧部1032具有一第一曲率半徑,而第一曲率半徑用以定義遮光開孔1031的最大孔徑,其中圓弧部1032為相對設置,並以光軸為中心。縮減部1033連接圓弧部1032,使遮光開孔1031呈非圓形,且縮減部1033包含至少一弧形凸起1034。弧形凸起1034由縮減部1033往光軸延伸並漸縮,且具有一第二曲率半徑。第十實施例中,圓弧部1032的數量為二,弧形凸起1034的數量為六,但並不以上述的數量為限。
現有技術中,為滿足成像鏡頭模組的微型化,若設置遮光開孔,其會被迫於縮減,使得於遮光開孔處易產生高強度的雜散光。因此,第十實施例中,透過遮光開孔1031的設計,降低遮光開孔1031產生雜散光的機率,維持較佳的成像品質。再者,透過弧形凸起1034可減少光線繞射的強度。
弧形凸起1034可為一呈現凸型的弧或一凹弧構成的漸縮凸起等,但不以此為限。具體而言,弧形凸起1034更可為由具有曲率半徑的凹弧與凸弧其中之一形成的凸起遮光構造。
因第十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僅差別於遮光結構,其餘元件數量與配置關係皆相同,故將不另贅述。
由第10圖可知,遮光開孔1031的最大孔徑為D,弧形凸起1034的第二曲率半徑為R,遮光開孔1031的截面積為A,弧形凸起1034至遮光開孔1031的中心的最小距離為dmin,成像鏡頭模組的最大視角為FOV,成像透鏡元件組的透鏡元件數量為N,其中π為圓周率,而所述參數滿足下列表十條件。
表十、第十實施例
D (mm) 5.66 A/[π×(D/2)2 ] 0.794
R (mm) 3.12 dmin/D 0.318
A (mm2 ) 19.99 FOV (度) 10.1
dmin (mm) 1.80 N 3
R/D 0.551    
<第十一實施例>
第11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一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100的示意圖,第11B圖繪示第11A圖第十一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100的另一示意圖。由第11A圖與第11B圖可知,第十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100係一智慧型手機,電子裝置1100包含相機模組1101(如第11C圖標示),且相機模組1101為超廣角相機模組1102、高畫素相機模組1103及攝遠相機模組1104,其中相機模組1101包含一成像鏡頭模組(圖未繪示)與一電子感光元件(圖未繪示),且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成像鏡頭模組的一成像面(圖未繪示)。進一步來說,成像鏡頭模組可為前述第一實施例至第十實施例中的任一者,但本揭示內容不以此為限。藉此,有助於滿足現今電子裝置市場對於搭載於其上的相機模組的量產及外觀要求。
進一步來說,使用者透過電子裝置1100的使用者介面1105進入拍攝模式,其中第十一實施例中使用者介面1105可為觸控螢幕,其用以顯示畫面並具備觸控功能,且可用以手動調整拍攝視角以切換不同的相機模組1101。此時相機模組1101之一成像鏡頭模組匯集成像光線在一電子感光元件上,並輸出有關影像的電子訊號至成像訊號處理元件(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1106。
第11C圖繪示依照第11A圖第十一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100的方塊圖。由第11B圖與第11C圖可知,因應電子裝置1100的相機規格,電子裝置1100可更包含光學防手震組件1107,進一步地,電子裝置1100可更包含至少一個對焦輔助模組1110及至少一個感測元件1108。對焦輔助模組1110可以是補償色溫的閃光燈模組1109、紅外線測距元件、雷射對焦模組等,感測元件1108可具有感測物理動量與作動能量的功能,如加速計、陀螺儀、霍爾元件(Hall Effect Element),以感知使用者的手部或外在環境施加的晃動及抖動,進而有利於電子裝置1100中成像鏡頭模組配置的自動對焦功能及光學防手震組件1107的發揮,以獲得良好的成像品質,有助於依據本揭示內容的電子裝置1100具備多種模式的拍攝功能,如優化自拍、低光源HDR(High Dynamic Range,高動態範圍成像)、高解析4K(4K Resolution)錄影等。此外,使用者可由使用者介面1105直接目視到相機的拍攝畫面,並在使用者介面1105上手動操作取景範圍,以達成所見即所得的自動對焦功能。
進一步來說,成像鏡頭模組、電子感光元件、光學防手震組件1107、感測元件1108及對焦輔助模組1110可設置在一軟性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board,FPC)(圖未標示)上,並透過一連接器(圖未繪示)電性連接成像訊號處理元件1106等相關元件以執行拍攝流程。當前的電子裝置如智慧型手機具有輕薄的趨勢,將成像鏡頭模組與相關元件配置於軟性電路板上,再利用連接器將電路彙整至電子裝置的主板,可滿足電子裝置內部有限空間的機構設計及電路佈局需求並獲得更大的裕度,亦使得其成像鏡頭模組的自動對焦功能藉由電子裝置的觸控螢幕獲得更靈活的控制。在第十一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100可包含複數感測元件1108及複數對焦輔助模組1110,感測元件1108及對焦輔助模組1110設置在軟性電路板及另外至少一個軟性電路板(圖未繪示),並透過對應的連接器電性連接成像訊號處理元件1106等相關元件以執行拍攝流程。在其他實施例中(圖未繪示),感測元件及輔助光學元件亦可依機構設計及電路佈局需求設置於電子裝置的主板或是其他形式的載板上。
此外,電子裝置1100可進一步包含但不限於顯示單元(Display)、控制單元(Control Unit)、儲存單元(Storage Unit)、暫儲存單元(RAM)、唯讀儲存單元(ROM)或其組合。
第11D圖繪示依照第11A圖第十一實施例中超廣角相機模組1102拍攝的影像示意圖。由第11D圖可知,以超廣角相機模組1102可拍攝到較大範圍的影像,具有容納更多景色的功能。
第11E圖繪示依照第11A圖第十一實施例中高畫素相機模組1103拍攝的影像示意圖。由第11E圖可知,以高畫素相機模組1103可拍攝一定範圍且兼具高畫素的影像,具有高解析低變形的功能。
第11F圖繪示依照第11A圖第十一實施例中攝遠相機模組1104拍攝的影像示意圖。由第11F圖可知,以攝遠相機模組1104具有高倍數的放大功能,可拍攝遠處的影像並放大至高倍。
由第11D圖至第11F圖可知,由具有不同焦距的相機模組1101進行取景,並搭配影像處理的技術,可於電子裝置1100實現變焦的功能。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成像鏡頭模組 110,210,310,410,510,610,710,810:成像透鏡元件組 111,211,311,411,511,611:第一透鏡元件 112,212,312,412,512,612:第二透鏡元件 113,213,313,413,513,613:第三透鏡元件 120,220,320,420,520,620,720,820:透鏡載體 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0,1030:遮光結構 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1,1031:遮光開孔 132,232,332,432,532,632,732,832,932,1032:圓弧部 133,233,333,433,533,633,733,833,933,1033:縮減部 134,234,334,434,534,634,734,834,934,1034:弧形凸起 135,535,635,735:注料痕 70,80,1101:相機模組 71,81:電子感光元件 740,840:反射元件 750,850:驅動裝置 1100:電子裝置 1102:超廣角相機模組 1103:高畫素相機模組 1104:攝遠相機模組 1105:使用者介面 1106:成像訊號處理元件 1107:光學防手震組件 1108:感測元件 1109:閃光燈模組 1110:對焦輔助模組 X:光軸 R':圓弧部的第一曲率半徑 R:弧形凸起的第二曲率半徑 D:遮光開孔的最大孔徑 A:遮光開孔的截面積 dmin:弧形凸起至遮光開孔的中心的最小距離 FOV:成像鏡頭模組的最大視角 N:成像透鏡元件組的透鏡元件數量
第1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成像鏡頭模組的示意圖; 第1B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另一視角示意圖; 第1C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成像鏡頭模組的立體示意圖; 第1D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分解示意圖; 第1E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遮光結構的示意圖; 第1F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遮光結構的參數示意圖; 第2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成像鏡頭模組的示意圖; 第2B圖繪示依照第2A圖第二實施例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另一視角示意圖; 第2C圖繪示依照第2A圖第二實施例中遮光結構的示意圖; 第2D圖繪示依照第2A圖第二實施例中遮光結構的參數示意圖; 第3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中成像鏡頭模組的示意圖; 第3B圖繪示依照第3A圖第三實施例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另一視角示意圖; 第3C圖繪示依照第3A圖第三實施例中成像鏡頭模組的立體示意圖; 第3D圖繪示依照第3A圖第三實施例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另一立體示意圖; 第3E圖繪示依照第3A圖第三實施例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分解示意圖; 第3F圖繪示依照第3A圖第三實施例中遮光結構的參數示意圖; 第4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中成像鏡頭模組的示意圖; 第4B圖繪示依照第4A圖第四實施例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另一視角示意圖; 第4C圖繪示依照第4A圖第四實施例中遮光結構的參數示意圖; 第5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中成像鏡頭模組的示意圖; 第5B圖繪示依照第5A圖第五實施例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另一視角示意圖; 第5C圖繪示依照第5A圖第五實施例中遮光結構的參數示意圖; 第6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中成像鏡頭模組的示意圖; 第6B圖繪示依照第6A圖第六實施例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另一視角示意圖; 第6C圖繪示依照第6A圖第六實施例中成像鏡頭模組的立體示意圖; 第6D圖繪示依照第6A圖第六實施例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另一立體示意圖; 第6E圖繪示依照第6A圖第六實施例中成像鏡頭模組的分解示意圖; 第6F圖繪示依照第6A圖第六實施例中遮光結構的參數示意圖; 第7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中相機模組的示意圖; 第7B圖繪示依照第7A圖第七實施例中成像鏡頭模組的示意圖; 第7C圖繪示依照第7A圖第七實施例中遮光結構的參數示意圖; 第8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八實施例中相機模組的示意圖; 第8B圖繪示依照第8A圖第八實施例中成像鏡頭模組的示意圖; 第8C圖繪示依照第8A圖第八實施例中遮光結構的參數示意圖; 第9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九實施例中遮光結構的示意圖; 第10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實施例中遮光結構的示意圖; 第11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一實施例中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第11B圖繪示第11A圖第十一實施例中電子裝置的另一示意圖; 第11C圖繪示依照第11A圖第十一實施例中電子裝置的方塊圖; 第11D圖繪示依照第11A圖第十一實施例中超廣角相機模組拍攝的影像示意圖; 第11E圖繪示依照第11A圖第十一實施例中高畫素相機模組拍攝的影像示意圖;以及 第11F圖繪示依照第11A圖第十一實施例中攝遠相機模組拍攝的影像示意圖。
100:成像鏡頭模組
110:成像透鏡元件組
111:第一透鏡元件
112:第二透鏡元件
113:第三透鏡元件
120:透鏡載體
130:遮光結構
131:遮光開孔
X:光軸

Claims (21)

  1. 一種成像鏡頭模組,包含: 一成像透鏡元件組,包含複數透鏡元件,並具有一光軸; 一透鏡載體,該些透鏡元件中至少一透鏡元件設置於該透鏡載體中;以及 一遮光結構,位於該至少一透鏡元件的像側,包含: 一遮光開孔,該光軸通過該遮光開孔,該遮光開孔包含: 至少二圓弧部,各該至少二圓弧部具有一第一曲率半徑,該第一曲率半徑用以定義該遮光開孔的最大孔徑;及 一縮減部,連接該至少二圓弧部,使該遮光開孔呈非圓形,且該縮減部包含至少一弧形凸起,由該縮減部往該光軸延伸並漸縮,該弧形凸起具有一第二曲率半徑; 其中,該遮光開孔的最大孔徑為D,該弧形凸起的該第二曲率半徑為R,其滿足下列條件: 0.01 < R/D < 3。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遮光結構為該成像鏡頭模組的一光圈,用以控制該成像鏡頭模組的進光量。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遮光開孔的最大孔徑為D,該弧形凸起至該遮光開孔的中心的最小距離為dmin,其滿足下列條件: 0.20 < dmin/D < 0.45。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遮光開孔的最大孔徑為D,該弧形凸起至該遮光開孔的中心的最小距離為dmin,其滿足下列條件: 0.25 < dmin/D < 0.40。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遮光結構為一遮光片安裝至該透鏡載體。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遮光結構為黑色塑膠元件,且包含至少二注料痕。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遮光結構與該透鏡載體為塑膠材質,且為一體成型製成。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成像透鏡元件組的該些透鏡元件數量為N,其滿足下列條件: 3 ≤ N ≤ 8。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成像鏡頭模組的最大視角為FOV,其滿足下列條件: 3度 ≤ FOV ≤ 40度。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成像鏡頭模組,更包含: 至少一反射元件,位於該成像透鏡元件組的物側與像側中至少一側。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成像鏡頭模組,更包含: 一驅動裝置,使該成像透鏡元件組與該遮光結構一同沿至少一方向移動。
  12. 一種成像鏡頭模組,包含: 一成像透鏡元件組,包含複數透鏡元件,並具有一光軸; 一透鏡載體,該些透鏡元件中至少一透鏡元件設置於該透鏡載體中;以及 一遮光結構,位於該至少一透鏡元件的像側,包含: 一遮光開孔,該光軸通過該遮光開孔,該遮光開孔包含: 至少二圓弧部,各該至少二圓弧部具有一第一曲率半徑,該第一曲率半徑用以定義該遮光開孔的最大孔徑;及 一縮減部,連接該至少二圓弧部,且該縮減部包含至少一弧形凸起,由該縮減部往該光軸延伸並漸縮,該弧形凸起具有一第二曲率半徑; 其中,該遮光開孔的最大孔徑為D,該遮光開孔的截面積為A,其滿足下列條件: 0.30 < A/[π×(D/2)2 ] < 0.95,其中π為圓周率。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遮光開孔的最大孔徑為D,該遮光開孔的截面積為A,其滿足下列條件: 0.50 < A/[π×(D/2)2 ] < 0.90,其中π為圓周率。
  14.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遮光開孔的最大孔徑為D,該弧形凸起的該第二曲率半徑為R,其滿足下列條件: 0.01 < R/D < 3。
  15.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遮光開孔的最大孔徑為D,該弧形凸起至該遮光開孔的中心的最小距離為dmin,其滿足下列條件: 0.20 < dmin/D < 0.45。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遮光開孔的最大孔徑為D,該弧形凸起至該遮光開孔的中心的最小距離為dmin,其滿足下列條件: 0.25 < dmin/D < 0.40。
  17.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成像鏡頭模組的最大視角為FOV,其滿足下列條件: 3度 ≤ FOV ≤ 40度。
  18.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成像鏡頭模組,更包含: 至少一反射元件,位於該成像透鏡元件組的物側與像側中至少一側。
  19.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成像鏡頭模組,更包含: 一驅動裝置,使該成像透鏡元件組與該遮光結構一同沿至少一方向移動。
  20. 一種相機模組,包含: 如請求項12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以及 一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該成像鏡頭模組的一成像面。
  21.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 如請求項20所述的相機模組。
TW109129222A 2020-05-20 2020-08-26 成像鏡頭模組、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7598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027390P 2020-05-20 2020-05-20
US63/027,390 2020-05-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4890A true TW202144890A (zh) 2021-12-01
TWI759835B TWI759835B (zh) 2022-04-01

Family

ID=76895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9222A TWI759835B (zh) 2020-05-20 2020-08-26 成像鏡頭模組、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11846826B2 (zh)
CN (6) CN213780512U (zh)
TW (1) TWI7598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9835B (zh) * 2020-05-20 2022-04-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模組、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KR102541612B1 (ko) * 2021-08-30 2023-06-1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CN221613107U (zh) * 2023-01-18 2024-08-27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模块与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28184A1 (de) * 1981-09-11 1983-03-31 Wild Heerbrugg AG, 9435 Heerbrugg Vollstaendig schliessbare irisblende
JP4107220B2 (ja) * 2003-10-29 2008-06-25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絞り機構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012093730A (ja) * 2010-09-30 2012-05-17 Hoya Corp 撮像装置
JP6163917B2 (ja) * 2013-06-28 2017-07-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絞りユニット、レンズ装置、撮像装置
JP6308571B2 (ja) * 2014-12-04 2018-04-11 エスゼット ディージェイアイ テクノロジー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Sz Dji Technology Co.,Ltd 画像取込モジュール
US9400383B2 (en) 2014-12-10 2016-07-26 Newmax Technology Co., Ltd. Light blocking plate and lens assembly including the same
KR102375095B1 (ko) 2015-11-09 2022-03-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사형 이미징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모바일 기기
US10473879B2 (en) 2016-08-01 2019-11-12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Lens module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same
CN112433419B (zh) 2017-02-24 2022-03-25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遮光片、光学镜片组、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TWI633381B (zh) * 2017-02-24 2018-08-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遮光片、光學鏡片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TWI623787B (zh) * 2017-05-16 2018-05-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塑膠透鏡的成像透鏡組、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627439B (zh) 2017-08-02 2018-06-21 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鏡頭裝置
TWI737978B (zh) 2019-03-29 2021-09-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696857B (zh) * 2019-04-29 2020-06-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塑膠鏡筒的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704404B (zh) 2019-05-15 2020-09-11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US12001077B2 (en) * 2020-05-20 2024-06-04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ing lens assembly module,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759835B (zh) * 2020-05-20 2022-04-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模組、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159986A1 (en) 2024-05-16
US20210364731A1 (en) 2021-11-25
CN117555191A (zh) 2024-02-13
US20240069305A1 (en) 2024-02-29
CN115933127A (zh) 2023-04-07
TWI759835B (zh) 2022-04-01
CN115933126A (zh) 2023-04-07
CN115980974A (zh) 2023-04-18
CN213780512U (zh) 2021-07-23
US11846826B2 (en) 2023-12-19
CN114089502A (zh) 2022-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59835B (zh) 成像鏡頭模組、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CN112230362A (zh) 光学镜片组、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TW201818107A (zh)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737978B (zh)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730637B (zh) 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TWI616698B (zh)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US12001077B2 (en) Imaging lens assembly module,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202208969A (zh) 成像鏡頭、取像裝置與電子裝置
TW201825999A (zh) 光學鏡片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CN219799888U (zh) 成像镜头模块、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TWI829423B (zh) 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CN220671792U (zh) 光路转折元件、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CN217718396U (zh)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CN221572899U (zh)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TWM604892U (zh) 成像鏡頭、攝影模組及電子裝置
TW202419955A (zh) 可變光圈模組、成像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
TW202436980A (zh)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CN118259413A (zh) 光学镜头与电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