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80109U - 一种输液接头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及气密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液接头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及气密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80109U
CN210080109U CN201920783078.3U CN201920783078U CN210080109U CN 210080109 U CN210080109 U CN 210080109U CN 201920783078 U CN201920783078 U CN 201920783078U CN 210080109 U CN210080109 U CN 2100801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defective product
screw
infusio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8307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一航
杨伟
易铭
肖剑兰
梁宝英
苗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Polytechnic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Polytechn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Polytechnic filed Critical Foshan Polytechnic
Priority to CN20192078307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801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801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801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液接头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及气密检测装置,通过设置上料装置,丝杠副驱动机构带动振动盘沿横向导引机构的导引方向依次对所有插孔进行上料,减轻工人劳动压力,提高生产效率;待上料完成后,气密检测机构对输液接头进行气密性的自动化检测,然后根据检测结果反馈至接料气缸,若发现次品,次品回收机构移动至检测工位的下方,次品所对应的接料气缸的活塞杆缩回,使次品脱落到次品回收机构中,然后次品回收机构复位,最后合格品对应的接料气缸的活塞杆缩回,使合格品通过合格品导引盘滑入转运箱中,自动对成品质量好坏的分类回收,避免人为挑选分类的错误,进一步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

Description

一种输液接头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及气密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输液接头的生产检测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输液接头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及气密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当患者需要多次输液时,通过会使用体外留置针,输液器依次通过输液接头、延长管、留置针等部件输液到患者的静脉中。在输液接头的生产过程中,对已完成加工的成品需要进行气密性、外观缺陷等检测,检测通过的成品为合格品,检测不通过的成品为次品。作业人员需要手动逐个将输液接头放置在检测台的检测槽位上,待检测完成后还需要根据检测结果对输液接头进行合格品和次品的下料分类。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对输液接头的检测过程中无法对输液接头进行自动上下料,需要依靠人工进行上下料操作,费时费力,制约生产效率,而且工作人员在长期工作容易产生疲倦感,使下料分类中容易出现分类错误。所以,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液接头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及气密检测装置,旨在提高输液接头的上下料效率和提高输液接头的气密性检测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输液接头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及气密检测装置,包括底架、设置在底架上的上料装置和位于上料机构前侧的下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包括横向移动上料机构和用于调节所述横向移动上料机构至合适高度的举升机构;所述横向移动上料机构包括承托座、设置在承托座上的横向导引机构和丝杠副驱动机构以及设置在横向导引机构上的振动盘,所述丝杠副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振动盘横向移动;所述下料装置包括第一支架、位于第一支架前侧的第二支架、设置在第二支架上的次品回收机构;所述第一支架的顶部设置有一块定位板,所述第二支架的顶部横向阵列设置有多个接料气缸,每个接料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设置有一个凹字型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设置有一个弧形定位片,所述定位板上对应弧形定位片的侧面上开设有多个半圆弧形卡槽,所述定位片和半圆弧形卡槽围成一个用于插放输液接头的插孔,所述振动盘的输出端位于插孔的上方,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一个位于插孔下方的合格品导引盘。
所述丝杠副驱动机构包括一个设置在承托座上的驱动电机、丝杠、以及套设在丝杠上的丝杠螺母,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丝杠传动连接,所述丝杠螺母与振动盘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横向导引机构包括两根平行且横向设置的第一导轨以及可滑动地设置在对应第一导轨上的第一滑块,每个第一滑块与振动盘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举升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承托座两端的竖向导引机构、位于承托座下侧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竖向设置有一根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包括转轴段和螺杆段,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一块与调节螺杆的螺杆段螺纹连接的承接块,所述调节螺杆的转轴段通过直线轴承与承托座连接。
所述竖向导引机构包括竖直设置在底架上的安装柱和设置在安装柱上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上可滑动地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通过L型支臂与承托座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支架包括两根平行且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柱,每个第一支柱的顶端横水平设置有一个支撑管,所述定位板固定设置在支撑管上,每个半圆弧形卡槽的两侧开设有插槽,所述定位片设置为U型,每个插槽用于插入定位片的端部,所述定位片的内壁半径小于半圆弧形卡槽的半径。
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两根平行且竖直设置的第二支柱,两根第二支柱的顶端通过一块支板连接,所有接料气缸固定设置在一块调节板上,所述调节板上沿接料气缸活塞杆的运动方向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腰形孔,所述调节板通过腰形孔与支板螺钉连接。
所述支板上设置有一个“几”字型的刮板,所述刮板上沿接料气缸活塞杆的运动方向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腰形孔,所述刮板通过腰形孔与支板螺钉连接。
所述第二支架的侧部设置有一个侧架,所述次品回收机构设置在侧架上,所述次品回收机构包括一个固定安装在侧架上的次品接料气缸和一个次品接料盘,所述次品接料盘位于合格品导引盘的上方,所述次品接料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所述次品接料盘连接。
一种带有所述的输液接头的自动上下料装置的气密检测装置,还包括一个设置在底架上的气密检测机构,所述气密检测机构包括两根平行且竖直设置的第三支柱,两根第三支柱通过一块安装板连接,所述安装板开设有多个定位孔,每个定位孔与插孔的位置相对应,每个定位孔对应设置有一个检测气缸,所述检测气缸的活塞杆端部穿过定位孔且设置有一个气密连接头,所述气密连接头位于插孔的上方且朝向插孔。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液接头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及气密检测装置,通过设置上料装置,丝杠副驱动机构带动振动盘沿横向导引机构的导引方向依次对所有插孔(即检测工位)进行上料,减轻工人劳动压力,提高生产效率;待上料完成后,气密检测机构对输液接头进行气密性的自动化检测,然后根据检测结果反馈至接料气缸,若发现次品,次品回收机构移动至检测工位的下方,次品所对应的接料气缸的活塞杆缩回,使次品脱落到次品回收机构中,然后次品回收机构复位,最后合格品对应的接料气缸的活塞杆缩回,使合格品通过合格品导引盘滑入转运箱或转运袋中,自动对成品质量好坏的分类回收,避免人为挑选分类的错误,进一步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自动上下料装置的气密检测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上下料装置中上料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上下料装置中下料装置的立体图。
图4为图3中L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上下料装置中检测工位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上下料装置中气密检测机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液接头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及气密检测装置,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文中“前”是指图1中左侧,“后”是指与“前”相反的方向(图1的右侧)。
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液接头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包括底架1、设置在底架上的上料装置2和位于上料机构前侧的下料装置3,所述上料装置2包括横向移动上料机构21和用于调节所述横向移动上料机构至合适高度的举升机构4;所述横向移动上料机构21包括承托座23、设置在承托座上的横向导引机构24和丝杠副驱动机构25以及设置在横向导引机构上的振动盘26,所述丝杠副驱动机构25用于驱动振动盘26横向移动;所述下料装置3包括第一支架31、位于第一支架前侧的第二支架32、设置在第二支架上的次品回收机构33;所述第一支架31的顶部设置有一块定位板34,所述第二支架32的顶部横向阵列设置有多个接料气缸35,每个接料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设置有一个凹字型的安装座36,所述安装座内设置有一个弧形定位片37,所述定位板37上对应弧形定位片的侧面上开设有多个半圆弧形卡槽38,所述定位片和半圆弧形卡槽围成一个用于插放输液接头的插孔39,所述振动盘26的输出端位于插孔39的上方,所述第一支架31上设置有一个位于插孔下方的合格品导引盘30。此处,为了在保持结构强度下,本实用新型的底架1采用方管拼接而成,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但底架的结构不限定于此。所述合格品导引盘30的导引斜面倾斜向下,便于合格品滑入转运箱或转运袋中,完成下料分类。
实际使用时,如图1和图4所示,振动盘中装载有多个待上料的输液接头a,振动盘的输出端b对应移动至最外侧的插孔上方,所有接料气缸35的活塞杆端部伸出,使定位片37和半圆弧形卡槽38配合形成一个插孔39(即检测工位);工作人员根据输液接头的种类,通过举升机构4调整横向移动上料机构21至合适高度,确保振动盘26上料时使一个输液接头a振动滑入到插孔39中,因为输液接头a的顶部的截面直径大于插孔39的直径,所以输液接头a的顶部的下端面抵压在定位片37和定位板34的上端面上;每完成一个插孔39的上料,丝杠副驱动机构25带动振动盘26的输出端依次移动至下一个插孔39的上方进行上料;当所有插孔39完成上料时,振动盘停止工作且其输出端移出定位板的正上方区域。此时,检测装置(气密性检测装置或外观缺陷检测装置)对输液接头进行检测,当检测发现次品时,次品回收机构33移动至输液接头a的下方,次品所对应的接料气缸35的活塞杆缩回,使次品得不到支撑掉落到次品回收机构33中,然后次品回收机构复位,最后合格品对应的接料气缸35的活塞杆缩回,使合格品掉落到合格品导引盘上,便于合格品的分类回收。当没有发现次品时,次品回收机构不会启动,所有接料气缸的活塞杆缩回,使合格品掉落到合格品导引盘上,提高检测效率。由此可见,上料装置能够自动完成每个检测工位的上料,减轻工人劳动压力,提高生产效率。而且下料装置还能根据检测结果自动进行合格品和次品的分类回收,避免人为挑选分类的错误,进一步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自动上下料装置通过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各部件的运动,每个接料气缸与一个电磁阀连接, PLC可编程控制器通过电磁阀控制每个接料气缸的活塞杆运动;所述振动盘和驱动电机与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电性连接,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的,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丝杠副驱动机构25包括一个设置在承托座23上的驱动电机25a、丝杠25b、以及套设在丝杠上的丝杠螺母25c,所述驱动电机25a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25d与丝杠25b传动连接,所述丝杠螺母25c与振动盘26的底部固定连接。本实施例的初始状态下,振动盘26位于远离驱动电机25a的一侧,驱动电机25a通过控制丝杠25b转动,从而使丝杠螺母25c向靠近驱动电机25a的方向移动,使振动盘26的输出端移动至最接近的插孔39的上方,在确保振动盘26在预设时间内对一个检测工位进行上料后,驱动电机25a带动振动盘26的输出端移动下一个检测工位,直至所有检测工位上料完毕。所述驱动电机25a优选为伺服电机,丝杠副为滚珠丝杠和滚珠螺母,所述丝杠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轴承座与承托座连接,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可以对滚珠螺母起到限位作用。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丝杠副运动,传动效率高,保证振动盘上料位置的准确性,减少输液接头不能上料到插孔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横向导引机构24包括两根平行且横向设置的第一导轨24a以及可滑动地设置在对应第一导轨上的第一滑块24b,每个第一滑块24b与振动盘26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横向导引机构,进一步保证了丝杠螺母和振动盘沿直线移动。
优选的,请参阅图2,所述举升机构4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承托座两端的竖向导引机构41、位于承托座下侧的安装架42,所述安装架42上竖向设置有一根调节螺杆43,所述调节螺杆43包括转轴段43a和螺杆段43b,所述安装架42上设置有一块与调节螺杆的螺杆段螺纹连接的承接块44,所述调节螺杆的转轴段通过直线轴承(图中未示出)与承托座连接。本实施例中,安装架42由一根横方管42a和两根竖方管42b组成,竖方管42b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横方42a两端,竖方管通过L型块45固定设置在底架上,所述调节螺杆44穿过横方管42a,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横方管42a上还设置有两个轴套46,两轴套位于调节螺杆的两侧,每个轴套46中安装有一根导杆47,导杆的顶端与承托座连接,进一步保证承托座的竖直运动。
优选的,请参阅图2,所述竖向导引机构41包括竖直设置在底架上的安装柱41a和设置在安装柱上的第二导轨41b,所述第二导轨上可滑动地设置有第二滑块41c,所述第二滑块通过L型支臂41d与承托座23的一端连接。通过这样设置,提高承托座的平稳性,使承托座的两端得到有效的支撑,提高承托座的支撑力和稳定性,减少因振动盘在工作时产生的振动而影响丝杠副驱动机构的传输精度和上料效果的情况发生。
优选的,请参阅图3-图5,所述第一支架31包括两根平行且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柱31a,每个第一支柱的顶端横水平设置有一个支撑管31b,所述定位板34固定设置在支撑管31b上,每个半圆弧形卡槽38的两侧开设有插槽51,每个插槽用于插入弧形定位片的端部,所述定位片37设置为U型,所述定位片的内壁半径小于半圆弧形卡槽的半径,定位片的内壁直径与输液接头的管径近似相等。通过这样设置,定位片37和半圆弧形卡槽38可以围成一个近似的腰型孔,腰型孔中可以有一定的间隙余量便于输液接头上料,使定位片的内壁可以与输液接头贴合,即输液接头的顶部与定位片有较多接触面积,减少对定位板的抵压,确保接料气缸的活塞杆缩回时,输液接头挂在定位片上或失去支撑脱落,从而避免在检测完成后输液接头挂在半圆弧形卡槽的情况发生。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请参阅图3-图5,所述第二支架32包括两根平行且竖直设置的第二支柱32a,两根第二支柱32a的顶端通过一块支板32b连接,所有接料气缸35固定设置在一块调节板32c上,所述调节板上沿接料气缸活塞杆的运动方向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腰形孔32d,所述调节板32c通过腰形孔32d与支板32b螺钉连接。通过这样设置腰型孔和调节板,便于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输液接头的型号,同时调节所有接料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后,定位片与半圆弧形卡槽围成的形状大小,保证上料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请参阅图3-图5,所述支板32b上设置有一个“几”字型的刮板52,所述刮板上沿接料气缸活塞杆的运动方向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腰形孔53,所述刮板通过腰形孔与支板螺钉连接。通过设置刮板,可以将在接料气缸缩回时挂在定位片上的输液接头刮落。通过设置腰型孔,便于调节刮板距离定位板的距离。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请参阅图1、图3,所述第二支架32的侧部设置有一个侧架6,所述次品回收机构设置在侧架上,所述次品回收机构33包括一个固定安装在侧架上的次品接料气缸33a和一个次品接料盘33b,所述次品接料盘33b位于合格品导引盘30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次品接料气缸33a的活塞杆端部通过一个连接块33d与所述次品接料盘33b连接,所述次品接料盘33b呈铲斗状,包括一个底板、两块侧板以及一块可拆卸地设置的插板33e,底板倾斜向上设置,易于次品聚集在靠近插板的位置,当检测发现次品后,次品接料气缸驱动次品接料盘移动至检测工位的正下方,然后次品对应的接料气缸的活塞杆缩回,使次品脱落到次品接料盘上,完成次品接料后,次品接料盘复位。由于设置插板,当回收次品时,通过拆卸插板,便于次品快速转移,提高工作效率。
请参阅图1、图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带有输液接头的自动上下料装置的气密检测装置,还包括一个设置在底架上的气密检测机构8,所述气密检测机构8包括两根平行且竖直设置的第三支柱81,每根第三支柱81通过固定座82与底架1连接,两根第三支柱81通过一块安装板83连接,所述安装板83开设有多个定位孔84,每个定位孔84与插孔39的位置相对应,每个定位孔对应设置有一个检测气缸85,所述检测气缸的活塞杆端部穿过定位孔且设置有一个气密连接头86,所述气密连接头86位于插孔的上方且朝向插孔。该气密连接头的一端与活塞杆端部螺纹连接,另一端设置有一个盲孔(图中未示出),其侧壁上设置有一个与盲孔连通的进气孔87。
需要说明的是,气密连接头通过进气孔与真空泄露检测装置连接,真空泄露检测装置与PLC可编程控制器电性连接,真空泄露检测装置反馈检测结果至PLC可编程控制器,从而控制接料气缸的运动。
当所有检测工位完成上料时,检测气缸驱动活塞杆伸出,使输液接头的输入端插入盲孔内,气密连接头的底部抵压在输液接头的顶部上形成密封,然后气密连接头对输液接头进行抽真空检测,然后将气密检测结果反馈给PLC可编程控制器,使下料装置分离回收,最后检测气缸的活塞杆缩回。由此可见,带有上述自动上下料装置的气密检测装置可以自动化完成输液接头的气密检测,大大降低人力成本,避免人为分类错误。当然,除了气密检测装置之外,在自动上下料装置上配合安装外观缺陷检测装置也同样起到自动检测成品外观缺陷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输液接头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设置在底架上的上料装置和位于上料机构前侧的下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包括横向移动上料机构和用于调节所述横向移动上料机构至合适高度的举升机构;所述横向移动上料机构包括承托座、设置在承托座上的横向导引机构和丝杠副驱动机构以及设置在横向导引机构上的振动盘,所述丝杠副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振动盘横向移动;所述下料装置包括第一支架、位于第一支架前侧的第二支架、设置在第二支架上的次品回收机构;所述第一支架的顶部设置有一块定位板,所述第二支架的顶部横向阵列设置有多个接料气缸,每个接料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设置有一个凹字型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设置有一个弧形定位片,所述定位板上对应弧形定位片的侧面上开设有多个半圆弧形卡槽,所述定位片和半圆弧形卡槽围成一个用于插放输液接头的插孔,所述振动盘的输出端位于插孔的上方,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一个位于插孔下方的合格品导引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接头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杠副驱动机构包括一个设置在承托座上的驱动电机、丝杠、以及套设在丝杠上的丝杠螺母,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丝杠传动连接,所述丝杠螺母与振动盘的底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接头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导引机构包括两根平行且横向设置的第一导轨以及可滑动地设置在对应第一导轨上的第一滑块,每个第一滑块与振动盘的底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接头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承托座两端的竖向导引机构、位于承托座下侧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竖向设置有一根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包括转轴段和螺杆段,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一块与调节螺杆的螺杆段螺纹连接的承接块,所述调节螺杆的转轴段通过直线轴承与承托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液接头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导引机构包括竖直设置在底架上的安装柱和设置在安装柱上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上可滑动地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通过L型支臂与承托座的一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接头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两根平行且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柱,每个第一支柱的顶端横水平设置有一个支撑管,所述定位板固定设置在支撑管上,每个半圆弧形卡槽的两侧开设有插槽,所述定位片设置为U型,每个插槽用于插入定位片的端部,所述定位片的内壁半径小于半圆弧形卡槽的半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接头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两根平行且竖直设置的第二支柱,两根第二支柱的顶端通过一块支板连接,所有接料气缸固定设置在一块调节板上,所述调节板上沿接料气缸活塞杆的运动方向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腰形孔,所述调节板通过腰形孔与支板螺钉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液接头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上设置有一个“几”字型的刮板,所述刮板上沿接料气缸活塞杆的运动方向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腰形孔,所述刮板通过腰形孔与支板螺钉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接头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的侧部设置有一个侧架,所述次品回收机构设置在侧架上,所述次品回收机构包括一个固定安装在侧架上的次品接料气缸和一个次品接料盘,所述次品接料盘位于合格品导引盘的上方,所述次品接料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所述次品接料盘连接。
10.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输液接头的自动上下料装置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设置在底架上的气密检测机构,所述气密检测机构包括两根平行且竖直设置的第三支柱,两根第三支柱通过一块安装板连接,所述安装板开设有多个定位孔,每个定位孔与插孔的位置相对应,每个定位孔对应设置有一个检测气缸,所述检测气缸的活塞杆端部穿过定位孔且设置有一个气密连接头,所述气密连接头位于插孔的上方且朝向插孔。
CN201920783078.3U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输液接头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及气密检测装置 Active CN2100801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83078.3U CN210080109U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输液接头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及气密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83078.3U CN210080109U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输液接头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及气密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80109U true CN210080109U (zh) 2020-02-18

Family

ID=69480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83078.3U Active CN210080109U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输液接头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及气密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801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2508A (zh) * 2019-05-28 2019-08-09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输液接头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及气密检测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2508A (zh) * 2019-05-28 2019-08-09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输液接头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及气密检测装置
CN110102508B (zh) * 2019-05-28 2024-04-02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输液接头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及气密检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42406B (zh) 调压阀限流座组件自动装配与检测装置
CN104656007A (zh) 一种ccd精确定位的自动化针测设备
CN109570952A (zh) 一种铁芯组装设备
CN110102508B (zh) 一种输液接头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及气密检测装置
CN109454323A (zh) 自动组装线多工位超声焊接装置
CN204495964U (zh) 一种ccd精确定位的自动化针测设备
CN210080109U (zh) 一种输液接头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及气密检测装置
CN109878188A (zh) 一种自动贴合设备的真空腔体组件
CN202988260U (zh) 制瓶机自动瓶卸瓶装置
CN106216989B (zh) 一种座框自动组装机
CN211687294U (zh) 一种双工位气密检测装置
CN110195304B (zh) 一种自动卸纱机
CN208496089U (zh) 一种切管机用管材对中装置
CN207636712U (zh) 框架外观检测机
CN214291802U (zh) 一种轴承自动上料及压装装置
CN214383023U (zh) 弹簧上料装配体
CN213336045U (zh) 柱状工件自动检测装置
CN208483482U (zh) 窗框无缝组角机
CN209190112U (zh) 座椅框管式骨架缩口接头处机器人工作站焊接夹具
CN218964465U (zh) 一种腹板拼焊加工设备
CN110153043A (zh) 一种牛角型老化设备的自动化升降静态测试装置
CN218767139U (zh) 一种计算机辅助面板荧幕检测设备
CN220484659U (zh) 一种光学镜片上下料装置
CN214867795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支架高效攻丝检测一体机
CN210834705U (zh) 外观检查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