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72722U - 折叠式舱口盖及船舶 - Google Patents

折叠式舱口盖及船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72722U
CN209972722U CN201920657473.7U CN201920657473U CN209972722U CN 209972722 U CN209972722 U CN 209972722U CN 201920657473 U CN201920657473 U CN 201920657473U CN 209972722 U CN209972722 U CN 2099727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tch
hinge
sealing strip
folding
hatch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5747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克略
卢隆政
陈海明
闫海智
薛观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LI (ZHUHAI) SHIPBUI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LI (ZHUHAI) SHIPBUI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LI (ZHUHAI) SHIPBUI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LI (ZHUHAI) SHIPBUI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5747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727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727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727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 Specific Sea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For Doors And Window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式舱口盖及船舶,包括具有第一舱口盖板、第二舱口盖板、铰链和第一风雨密结构的折叠单元,铰链分别与第一舱口盖板、第二舱口盖板固定连接,第一风雨密结构设置在第一舱口盖板和第二舱口盖板之间,第一风雨密结构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一舱口盖板的第一端面上的第一密封条和固定安装在第二舱口盖板的第二端面上的第一密封块,第一密封条、第一密封块分别沿铰链的铰轴延伸,第一密封条与第一密封块抵接。及设置有该折叠式舱口盖的船舶。折叠式舱口盖具有风雨密性好且无需额外设置专用压紧器对相邻两块舱口盖板进行压紧的优点。

Description

折叠式舱口盖及船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折叠式舱口盖和设置有该舱口盖的船舶。
背景技术
大型散货运输船、集装箱运输船的货舱均具有较大的舱口,而为了保证货舱内风雨密,都会使用舱口盖对货舱的舱口进行密封。现有的舱口盖类型包括滚动式舱口盖、折叠式舱口盖、吊移式舱口盖等等。对于折叠式舱口盖而言,其包括折叠单元,折叠单元包括两块舱口盖板,两块舱口盖板之间通过铰链连接,其中,第一块舱口盖板上设置有滚轮,滚轮与舱口架的滑轨连接;第二块舱口盖板与舱口盖可转动地连接,通过驱动机构可驱动第二舱口盖板相对舱口架转动,使得两块舱口盖板呈进行折叠开启或平铺关闭。此外,相邻的两块舱口盖板之间还会设置风雨密结构,以防止外部的水从舱口盖板之间的缝隙流入货舱内。
而现有的风雨密结构普遍为上下压合式,如图1所示,即在相邻两块舱口盖板中的第一块舱口盖板11上设置密封条111,在第二块舱口盖板12上设置抵接部121。在舱口盖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块舱口盖板11上的密封条111朝向货舱内设置,第二块舱口盖板12上的抵接部121竖直朝向舱口外延伸,并与密封条111抵接,从而实现密封。但是,现有的风雨密结构容易受舱口盖中垂影响,导致在舱口盖盖合时,除了使用舱口周边压紧器及限位器对舱口盖进行压紧外,还需要在舱口盖上方的相邻两块舱口盖板的交界处额外设置专用压紧器,该专用压紧器用于顶推舱口盖板11,使舱口盖板11的密封条111压合在舱口盖板12的抵接部121上,以保证密封条111与抵接部121能够进行紧密贴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风雨密性好且无需额外设置专用压紧器对相邻两块舱口盖板进行压紧的折叠式舱口盖。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有上述折叠式舱口盖的船舶。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式舱口盖,包括折叠单元,折叠单元包括第一舱口盖板、第二舱口盖板、铰链和第一风雨密结构,铰链分别与第一舱口盖板、第二舱口盖板固定连接,第一风雨密结构设置在第一舱口盖板和第二舱口盖板之间,铰链位于第一舱口盖板和第二舱口盖板的下方,其中,第一风雨密结构包括第一密封条和第一密封块,第一密封条、第一密封块分别沿铰链的铰轴延伸,第一密封条固定安装在第一舱口盖板的第一端面上,第一密封块固定安装在第二舱口盖板的第二端面上,第一密封条与第一密封块抵接,且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相对设置。
由上可见,当折叠单元处于关闭位置时,展开呈平铺状态的第一舱口盖板和第二舱口盖板能够驱动第一密封块稳定的抵接在第一密封条上,具体地,通过对第一风雨密结构的设计,使得平铺状态的第一舱口盖板对第一密封条施加一个朝向第一密封块的推力,同时平铺状态的第二舱口盖板对第一密封块施加一个朝向第一密封条的推力,从而使得第一密封条和第一密封块之间相互挤压,从而实现第一风雨密结构的密封,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风雨密结构与现有的风雨密结构相比,第一风雨密结构可免除在第一舱口盖板和第二舱口盖板的交界处额外设置专用压紧器,使得折叠单元的第一风雨密结构具有自压紧效果。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密封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舱口盖板平齐,第一密封块包括第一抵接部和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在第二端面和第一抵接部之间,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抵接部均沿铰链的铰轴延伸,第一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舱口盖板平齐,第一抵接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舱口盖板平齐,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抵接部之间形成第一排水槽,第一排水槽的开口背向铰链设置,第一抵接部与第二舱口盖板的顶面之间的第一距离小于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舱口舱口盖板的顶面之间的第二距离。
由上可见,第一抵接部的设置既能够使得第一密封块与第一密封条之间形成良好的密封,又能够保证折叠单元能够顺利盖合在船舶货舱的舱口上。而第一排水槽则用于将流入第一舱口盖板和第二舱口盖板之间的水进行引导和排放,防止水积聚在第一舱口盖板和第二舱口盖板之间,以降低外部的水渗入船舶货舱的风险。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遮沿部,第一密封条位于第一遮沿部和铰链之间,第一遮沿部伸出第一端面的第三距离大于第一密封条伸出第一端面的第四距离。
由上可见,第一遮沿部能够对第一密封条及第一密封块的抵接处进行遮挡,以避免外部的水在滴落至第一舱口盖板和第二舱口盖板之间的缝隙时,水直接落入第一密封条及第一密封块的抵接处,从而降低外部的水从第一密封条及第一密封块的抵接处渗入船舶货舱内的风险。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端面上还设置有第一引流部,第一引流部沿铰链的铰轴延伸,第一引流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舱口盖板平齐,第一引流部位于第一密封条和铰链之间,第一引流部上设置有第二排水槽,第二排水槽沿第一引流部的延伸方向贯穿第一引流部,第二排水槽的开口朝向第一密封条设置,第二排水槽的宽度大于第四距离。
由上可见,通过对第一引流部位置结构及位置设置,使得当第一密封条与第一密封块之间出现水渗漏时,能够通过第一引流部上的第二排水槽对渗漏的水进行引导和排放,从而进一步的避免外部的水进入船舶的货舱内。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端面上设置有两块相对设置的限位板,限位板沿铰链的铰轴延伸,两块限位板与第一端面之间围成安装槽,第一密封条固定安装在安装槽内。
由上可见,两块相对设置的限位板用于对第一密封条进行固定和限位,保证第一密封条能够牢固的安装在第一端面上。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折叠式舱口盖还包括舱口围板框架、铰接座和驱动机构,舱口围板框架上设置有导轨,铰接座位于舱口围板框架外并位于导轨的端部,第一舱口盖板远离第二舱口盖板的一端与铰接座,第二舱口盖板远离铰接座的一端设置有滚轮,滚轮可沿导轨的延伸方向在导轨上移动,驱动机构可驱动折叠单元或折叠。
由上可见,舱口围板框架和铰接座能够便于折叠单元安装到船舶货舱的舱口处,而驱动机构则用于驱动折叠单元进行折叠开启或驱动折叠单元平铺关闭。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铰接座的数量为两组,两组铰接座位于舱口围板框架的相对的两侧,且两组铰接座呈镜像对称设置;导轨的数量为两组,两组导轨沿导轨的延伸方向分布,两组导轨位于两组铰接座之间,且两组导轨呈镜像对称设置;折叠单元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折叠单元呈镜像对称设置,且一组折叠单元分别与一组铰接座、一组导轨连接;驱动机构的数量为两组,一组驱动机构驱动一组折叠单元;两组折叠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二风雨密结构,第二风雨密结构包括第二密封条和第二密封块,第二密封条、第二密封块分别沿铰链的铰轴延伸,第二密封条固定安装在第一组折叠单元的第二舱口盖板的第三端面上,第二密封块固定安装在第二组折叠单元的第二舱口盖板的第四端面上,第二密封条与第二密封块抵接,且第三端面与第四端面相对设置。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密封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舱口盖板平齐,第二密封块包括第二抵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在第四端面和第二抵接部之间,第二连接部和第二抵接部均沿铰链的铰轴延伸,第二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舱口盖板平齐,第二抵接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舱口盖板平齐,第二连接部和第二抵接部之间形成第三排水槽,第三排水槽的开口背向滚轮设置。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三端面上设置有第二遮沿部,第二密封条位于第二遮沿部和第一组折叠单元的滚轮之间,第二遮沿部伸出第三端面的第五距离大于第二密封条伸出第三端面的第六距离;第三端面上还设置有第二引流部,第二引流部沿铰链的铰轴延伸,第二引流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舱口盖板平齐,第二引流部位于第二密封条和第一组折叠单元的滚轮之间,第二引流部上设置有第四排水槽,第四排水槽沿第二引流部的延伸方向贯穿第二引流部,第四排水槽的开口朝向第二密封条设置,第四排水槽的宽度大于第五距离。
由上可见,折叠式舱口盖的折叠单元的数量可根据船舶货舱的舱口大小设置两个,且两个折叠单元呈对开式设置。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船舶,包括船体和折叠式舱口盖,船体内设置有货舱,货舱具有舱口,折叠式舱口盖盖合在舱口上,其中,折叠式舱口盖为上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的所述折叠式舱口盖。
由上可见,当折叠单元处于关闭位置时,展开呈平铺状态的第一舱口盖板和第二舱口盖板能够驱动第一密封块稳定的抵接在第一密封条上,具体地,通过对第一风雨密结构的设计,使得平铺状态的第一舱口盖板对第一密封条施加一个朝向第一密封块的推力,同时平铺状态的第二舱口盖板对第一密封块施加一个朝向第一密封条的推力,从而使得第一密封条和第一密封块之间相互挤压,从而实现第一风雨密结构的密封,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风雨密结构与现有的风雨密结构相比,第一风雨密结构可免除在第一舱口盖板和第二舱口盖板的交界处额外设置专用压紧器,使得折叠单元的第一风雨密结构具有自压紧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风雨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船舶实施例的折叠式舱口盖处于闭合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船舶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船舶实施例的第二风雨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船舶实施例的折叠式舱口盖处于打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B处的放大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2,船舶包括船体和折叠式舱口盖100,船体内设置有货舱,货舱具有舱口,折叠式舱口盖100盖合在货舱的舱口上,以对货舱舱口进行密封,防止外部的水流入货舱内对货舱内的设备或物品造成损坏。
折叠式舱口盖100包括折叠单元10、舱口围板框架5、铰接座6和驱动结构。其中,折叠单元10、铰接座6和驱动机构7的数量可以根据货舱舱口大小进行设置,如对于长度较短、较小型的货舱舱口,可进设置一个折叠单元10、一个铰接座6和一个驱动机构7;而对于长度较长、较大型的货舱舱口,则可设置两个折叠单元10、两个铰接座6和两个驱动机构7,并使两个折叠单元10呈镜像设置、两个铰接座6呈镜像设置、两个驱动机构7呈镜像设置,从而使得两个折叠单元10呈对开式设置。其中,一组所述折叠单元10分别与一组所述铰接座6、舱口围板框架5的一组所述导轨51连接。本实施例以折叠单元10的数量为两个、铰接座6的数量为两个以及驱动机构7的数量为两个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例举说明。
结合图3至图7,折叠单元10包括第一舱口盖板1、第二舱口盖板2、铰链3和第一风雨密结构4。铰链3分别与第一舱口盖板1、第二舱口盖板2连接,使得第一舱口盖板1和第二舱口盖板2能够通过铰链3进行相对转动,以使得折叠单元10能够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其中,当折叠式舱口盖100处于闭合位置时,铰链3位于第一舱口盖板1和第二舱口盖板2的下方。
第一风雨密结构4设置在第一舱口盖板1和第二舱口盖板2之间,具体地说,当折叠单元10处于闭合位置时,即在折叠单元10处于展开平铺状态时,第一风雨密结构4位于第一舱口盖板1和第二舱口盖板2之间的缝隙处。第一风雨密结构4用于对第一舱口盖板1和第二舱口盖板2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从而防止外部的水从第一舱口盖板1和第二舱口盖板2之间的缝隙流入货舱内。
第一风雨密结构4包括第一密封条41和第一密封块42。第一密封条41固定安装在第一舱口盖板1的第一端面上,第一密封条41沿铰链3的铰轴延伸,且第一密封条4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舱口盖板1平齐,即第一密封条41的两个端面分别与第一舱口盖板1的两个相对的侧面平齐。优选地,第一舱口盖板1的第一端面上设置有两块相对设置的限位板13,限位板13沿铰链3的铰轴延伸,并且两块限位板13与第一端面之间围成安装槽,第一密封条41固定安装在该安装槽内。通过设置两块相对设置的限位板13,使得两块限位板13能够对第一密封条41进行限位和固定,从而保证第一密封条41能够牢固的安装在第一端面上。
第一密封块42固定安装在第二舱口盖板2的第二端面上,第一密封块42沿铰链3的铰轴延伸,且第一密封块4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舱口盖板1平齐,即第一密封块42的两个端面分别与第二舱口盖板2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面平齐。当折叠单元10处于闭合位置时,第一舱口盖板1的第一侧面与第二舱口盖板2的第二侧面相对地设置,且两者相互平行。此外,第一密封块42会抵接在第一密封条41上,使得第一密封条41发生一定的形变,从而实现对第一舱口盖板1和第二舱口盖板2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
优选地,第一密封块42包括第一抵接部421和第一连接部422,其中,第一连接部422固定连接在第二舱口盖的第二端面和第一抵接部421之间,且第一抵接部421和第一连接部422均沿铰链3的铰轴延伸。第一连接部42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舱口盖板2平齐,第一抵接部42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舱口盖板2平齐,即第一连接部422的两个端面分别与第二舱口盖板2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面平齐,第一抵接部421的两个端面分别与第二舱口盖板2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面平齐。此外,第一抵接部421与第二舱口盖板2的顶面之间的第一距离L1小于第一连接部422与第二舱口盖板2的顶面之间的第二距离L2,从而第一抵接部421和第一连接部422之间形成第一排水槽423,第一排水槽423的开口背向铰链3设置,也即第一排水槽423的开口朝向第二舱口盖板2的顶面设置。而通过对第一密封块42的结构设计,使得第一抵接部421既能够使第一密封块42与第一密封条41之间形成良好的密封,又能够保证折叠单元10在展开时,第一舱口盖板1和第二舱口盖板2能够顺利平铺在货舱舱口上,对货舱舱口进行盖合。再者,第一抵接部421和第一连接部422形成的第一排水槽423则能够用于对流入第一舱口盖板1和第二舱口盖板2之间的水进行引导和排放,从而防止水积聚在第一舱口盖板1和第二舱口盖板2之间,降低了外部的水渗入货舱内的风险。
此外,第一舱口盖板1的第一端面上还设置有第一遮沿部11,第一遮沿部11的顶面优选与第一舱口盖板1的顶面平齐。第一密封条41位于第一遮沿部11和铰链3之间,且第一遮沿部11伸出第一舱口盖板1的第一端面的第三距离L3大于第一密封条41伸出第一舱口盖板1的第一端面的第四距离L4。第一遮沿部11能够对第一密封条41及第一密封块42的抵接处进行遮挡,以避免外部的水在滴落至第一舱口盖板1和第二舱口盖板2之间的缝隙时,水直接落入第一密封条41和第一密封块42的抵接处,从而降低了外部的水从第一密封条41和第一密封块42的抵接处伸入货舱内的风险。
更进一步地,第一舱口盖板1的第一端面上还设置有第一引流部12,第一引流部12沿铰链3的铰轴延伸,且第一引流部1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舱口盖板1平齐,即第一引流部12的两个端面风别与第一舱口盖板1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面平齐。第一引流部12位于第一密封条41和铰链3之间,第一引流部12上设置有第二排水槽121,第二排水槽121沿第一引流部12的延伸方向延伸并贯穿第一引流部12,第二排水槽121的开口朝向第一密封条41设置,且第二排水槽121的宽度大于第四距离L4,从而使得当第一密封条41与第一密封块42之间的抵接处发生渗水时,由第一密封条41与第一密封块42之间的抵接处渗出的水能够滴落之第二排水槽121内,从而通过第二排水槽121排放,进一步防止外部的水进入货舱内。
舱口围板框架5中部具有贯穿的开口,货舱的舱口位于舱口围板框架5的开口内。舱口围板框架5上设置有两组导轨51,两组导轨51沿导轨51自身的延伸方向分布,且两组导轨51呈镜像对称设置,导轨51上设置有坡面。两个铰接座6位于舱口围板框架5的相对的两侧上,两个铰接座6位于两组导轨51的两端,且两组铰接座6呈镜像对称设置。一组折叠单元10的第一舱口盖板1远离第二舱口盖板2的一端与铰接座6铰接,而该组折叠单元10的第二舱口盖板2远离同组折叠单元10的第一舱口盖板1的一端上设置有滚轮21,滚轮21可沿相对设置的一组导轨51的延伸方向在该组导轨51上移动,使得驱动机构7驱动折叠单元10展开至闭合位置时,第一舱口盖板1、第二舱口盖板2能够呈平铺状态并盖合在舱口围板框架5的开口上。其中,两组折叠单元10沿导轨51的延伸方向分布,而一组驱动机构7驱动对应设置的一组折叠单元10,其中,驱动机构7优选采用液压油缸。
此外,舱口围板框架5还设置有限位槽52和压紧器53,压紧器5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压紧器分布导轨51处。而第一舱口盖板1上还设置有可与限位槽52相卡合的限位器14,使得当折叠单元10展开盖合在舱口围板框架5的开口上时,限位器14能够卡合在限位槽52内,以对折叠单元10进行限位。而压紧器53则用于对展开后的折叠单元10进行压紧,从而防止第一舱口盖板1与舱口围板框架5之间产生空隙,防止第二舱口盖板2与舱口围板框架5之间产生空隙。
如图2和图6,当折叠单元10、铰接座6和驱动机构7的数量均为两组时,在两组折叠单元10之间设置第二风雨密结构8。第二风雨密结构8包括第二密封条81和第二密封块82,第二密封条81、第二密封块82分别沿铰链3的铰轴延伸,第二密封条81固定安装在第一组折叠单元10的第二舱口盖板2的第三端面上,第二密封块82固定安装在第二组折叠单元10的第二舱口盖板2的第四端面上,且第二密封条8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组折叠单元10的第二舱口盖板2平齐,第二密封块8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组折叠单元10的第二舱口盖板2平齐,在两组折叠单元10的闭合位置,第二密封条81与第二密封块82抵接,且第三端面与第四端面相对设置。优选地,第三端面上还设置有两块相对设置的限位板93,两块限位板93与第三端面之间形成安装槽,第二密封条81固定安装在该安装槽内。
同理地,第二密封块82包括第二抵接部821和第二连接部822,第二连接部822固定连接在第四端面和第二抵接部821之间,第二连接部822和第二抵接部821均沿铰链3的铰轴延伸,第二连接部82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舱口盖板2平齐,第二抵接部82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舱口盖板2平齐。第二连接部822和第二抵接部821之间形成第三排水槽823,第三排水槽823的开口背向滚轮21设置。
第一组折叠单元10的第二舱口盖板2的第三端面上设置有第二遮沿部91,第二密封条81位于第二遮沿部91和第一组折叠单元10的滚轮21之间,第二遮沿部91伸出第三端面的第五距离L5大于第二密封条81伸出第三端面的第六距离L6。此外,第三端面上还设置有第二引流部92,第二引流部92沿铰链3的铰轴延伸,第二引流部9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舱口盖板2平齐,第二引流部92位于第二密封条81和第一组折叠单元10的滚轮21之间,第二引流部92上设置有第四排水槽921,第四排水槽921沿第二引流部92的延伸方向贯穿第二引流部92,第四排水槽921的开口朝向第二密封条81设置,第四排水槽921的宽度大于第五距离L5。
综上可见,通过对折叠单元的结构设计,当折叠单元处于关闭位置时,展开呈平铺状态的第一舱口盖板和第二舱口盖板能够驱动第一密封块稳定的抵接在第一密封条上。而通过对第一风雨密结构的设计,使得平铺状态的第一舱口盖板对第一密封条施加一个朝向第一密封块的推力,同时平铺状态的第二舱口盖板对第一密封块施加一个朝向第一密封条的推力,从而使得第一密封条和第一密封块之间相互挤压,从而实现第一风雨密结构的密封,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风雨密结构与现有的风雨密结构相比,第一风雨密结构可免除在第一舱口盖板和第二舱口盖板的交界处额外设置专用压紧器,使得折叠单元的第一风雨密结构具有自压紧效果。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折叠式舱口盖,包括折叠单元,所述折叠单元包括第一舱口盖板、第二舱口盖板、铰链和第一风雨密结构,所述铰链分别与所述第一舱口盖板、所述第二舱口盖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风雨密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舱口盖板和所述第二舱口盖板之间,所述铰链位于所述第一舱口盖板和所述第二舱口盖板的下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雨密结构包括第一密封条和第一密封块,所述第一密封条、所述第一密封块分别沿所述铰链的铰轴延伸,所述第一密封条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舱口盖板的第一端面上,所述第一密封块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舱口盖板的第二端面上,所述第一密封条与所述第一密封块抵接,且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舱口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舱口盖板平齐;
所述第一密封块包括第一抵接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端面和所述第一抵接部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抵接部均沿所述铰链的铰轴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舱口盖板平齐,所述第一抵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舱口盖板平齐,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抵接部之间形成第一排水槽,所述第一排水槽的开口背向所述铰链设置;
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二舱口盖板的顶面之间的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舱口盖板的顶面之间的第二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舱口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遮沿部,所述第一密封条位于所述第一遮沿部和所述铰链之间,所述第一遮沿部伸出所述第一端面的第三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密封条伸出所述第一端面的第四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式舱口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面上还设置有第一引流部,所述第一引流部沿所述铰链的铰轴延伸,所述第一引流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舱口盖板平齐,所述第一引流部位于所述第一密封条和所述铰链之间,所述第一引流部上设置有第二排水槽,所述第二排水槽沿所述第一引流部的延伸方向贯穿所述第一引流部,所述第二排水槽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密封条设置,所述第二排水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四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舱口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面上设置有两块相对设置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沿所述铰链的铰轴延伸,两块所述限位板与所述第一端面之间围成安装槽,所述第一密封条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折叠式舱口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叠式舱口盖还包括舱口围板框架、铰接座和驱动机构,所述舱口围板框架上设置有导轨,所述铰接座位于所述舱口围板框架外并位于所述导轨的端部,所述第一舱口盖板远离所述第二舱口盖板的一端与所述铰接座,所述第二舱口盖板远离所述铰接座的一端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可沿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在所述导轨上移动,所述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折叠单元展开或折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式舱口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铰接座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铰接座位于所述舱口围板框架的相对的两侧,且两组所述铰接座呈镜像对称设置;
所述导轨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导轨沿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分布,两组所述导轨位于两组所述铰接座之间,且两组所述导轨呈镜像对称设置;
所述折叠单元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折叠单元沿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分布,两组所述折叠单元呈镜像对称设置,且一组所述折叠单元分别与一组所述铰接座、一组所述导轨连接;
所述驱动机构的数量为两组,一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一组所述折叠单元;
两组所述折叠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二风雨密结构,所述第二风雨密结构包括第二密封条和第二密封块,所述第二密封条、所述第二密封块分别沿所述铰链的铰轴延伸,所述第二密封条固定安装在第一组所述折叠单元的所述第二舱口盖板的第三端面上,所述第二密封块固定安装在第二组所述折叠单元的所述第二舱口盖板的第四端面上,所述第二密封条与所述第二密封块抵接,且所述第三端面与所述第四端面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式舱口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密封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舱口盖板平齐;
所述第二密封块包括第二抵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在第四端面和所述第二抵接部之间,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均沿所述铰链的铰轴延伸,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舱口盖板平齐,所述第二抵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舱口盖板平齐,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之间形成第三排水槽,所述第三排水槽的开口背向所述滚轮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式舱口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端面上设置有第二遮沿部,所述第二密封条位于所述第二遮沿部和所述第一组所述折叠单元的所述滚轮之间,所述第二遮沿部伸出所述第三端面的第五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密封条伸出所述第三端面的第六距离;
所述第三端面上还设置有第二引流部,所述第二引流部沿所述铰链的铰轴延伸,所述第二引流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舱口盖板平齐,所述第二引流部位于所述第二密封条和所述第一组所述折叠单元的所述滚轮之间,所述第二引流部上设置有第四排水槽,所述第四排水槽沿所述第二引流部的延伸方向贯穿所述第二引流部,所述第四排水槽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密封条设置,所述第四排水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五距离。
10.船舶,包括船体和折叠式舱口盖,所述船体内设置有货舱,所述货舱具有舱口,所述折叠式舱口盖盖合在所述舱口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叠式舱口盖为上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折叠式舱口盖。
CN201920657473.7U 2019-05-08 2019-05-08 折叠式舱口盖及船舶 Active CN2099727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57473.7U CN209972722U (zh) 2019-05-08 2019-05-08 折叠式舱口盖及船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57473.7U CN209972722U (zh) 2019-05-08 2019-05-08 折叠式舱口盖及船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72722U true CN209972722U (zh) 2020-01-21

Family

ID=69261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57473.7U Active CN209972722U (zh) 2019-05-08 2019-05-08 折叠式舱口盖及船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7272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4162A (zh) * 2021-03-09 2021-06-29 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五研究院) 一种移盖装置
CN113859433A (zh) * 2021-10-22 2021-12-31 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集装箱船舱口盖分离缝密封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4162A (zh) * 2021-03-09 2021-06-29 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五研究院) 一种移盖装置
CN113859433A (zh) * 2021-10-22 2021-12-31 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集装箱船舱口盖分离缝密封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972722U (zh) 折叠式舱口盖及船舶
CN103391878A (zh) 货船舱口盖开闭装置
CN1164848C (zh) 一种排水和密封装置以及一种包括该装置的板装置
CN112252914A (zh) 一种风雨密液压滑动双开门
CN210555490U (zh) 一种折叠式水密门结构
CN202879767U (zh) 一种折叠式水密门
KR20110101966A (ko) 선박용 해치커버의 에어벤트
US20210362570A1 (en) Truck load bed with side opening gull wing doors
CN210761185U (zh) 一种船用可收放式斜梯
CN113771728A (zh) 一种翻折装置、车厢盖以及汽车
CN207972747U (zh) 一种船舶舱口盖密封结构
CN110126991B (zh) 船用电梯水密方法和结构
CN107963184B (zh) 一种船舶舱口盖密封结构
CN1121964C (zh) 货船舱口盖的转动机构
CN207747945U (zh) 一种可拓展b型车
CN218150517U (zh) 一种防渗漏的门窗滑轨机构
CN112141267B (zh) 一种船舶用舱盖
CN2750975Y (zh) 舰用内上开板帘吸顶式小艇舷侧门
CN216232832U (zh) 一种组合式船舶舱口盖限位装置
CN202899999U (zh) 可自动开关的船用风雨密卷帘门
CN111962718A (zh) 一种模块化装配式非承重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CN2878554Y (zh) 带组合窗的集装箱
CN114408092B (zh) 一种密舱侧门结构
CN206406737U (zh) 一种车用全封式上掀门机构
CN216969917U (zh) 一种货船及其船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