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72158U - 用于车辆的悬置系统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悬置系统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72158U
CN209972158U CN201920499673.4U CN201920499673U CN209972158U CN 209972158 U CN209972158 U CN 209972158U CN 201920499673 U CN201920499673 U CN 201920499673U CN 209972158 U CN209972158 U CN 2099721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cushion
suspension system
clamping piece
wal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9967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9967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721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721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721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悬置系统和车辆,用于车辆的悬置系统包括:衬套,衬套包括:外管、内管和连接于外管的内表面和内管的外表面之间的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其中,第一缓冲垫沿上下方向成对分布,第二缓冲垫沿左右方向成对分布;托臂,托臂设有第一卡装件和/或第二卡装件,内管限定出连接槽,内管设有与第一卡装件或第二卡装件配合的第二卡装件或第一卡装件,托臂和内管通过第一卡装件与第二卡装件之间的凹凸配合或插接配合相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悬置系统,通过在托臂和内管上设置相互的第一卡装件和第二卡装件,从而提高托臂和内管的配合强度,防止托臂在极端工况条件下,从内管内脱出。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悬置系统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悬置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对于汽车而言,悬置系统是动力总成(包含发动机、离合器、变速箱及其附件)与底盘/车架之间的弹性系统。
相关技术中的悬置系统,主要包括:衬套和托臂,衬套包括内管、外管和形成于内管和外管之间的缓冲垫,其中,内管、外管和托臂均为金属材质,托臂与内管采用过盈压装装配,在极端工况条件下托臂容易从内管内脱离出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悬置系统,该悬置系统的结构强度高,连接稳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悬置系统的车辆,该车辆的安全舒适。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用于车辆的悬置系统,包括:衬套,所述衬套包括:外管、内管和连接于所述外管的内表面和内管的外表面之间的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其中,所述第一缓冲垫沿上下方向成对分布,所述第二缓冲垫沿左右方向成对分布;托臂,所述托臂设有第一卡装件和/或第二卡装件,所述内管限定出连接槽,所述内管设有与所述第一卡装件或所述第二卡装件配合的所述第二卡装件或所述第一卡装件,所述托臂和所述内管通过所述第一卡装件与所述第二卡装件之间的凹凸配合或插接配合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悬置系统,通过在托臂和内管上设置相互的第一卡装件和第二卡装件,从而提高托臂和内管的配合强度,防止托臂在极端工况条件下,从内管内脱出。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悬置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垫和所述第二缓冲垫为橡胶垫,其中,所述第一缓冲垫的刚度小于所述第一缓冲垫的刚度。
可选示例中,所述第一缓冲垫和所述第二缓冲垫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第一缓冲垫和所述第二缓冲垫交错设置,相邻的第一缓冲垫和所述第二缓冲垫的夹角相等。
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装件和所述第二卡装件中的其中一个为限位槽,另一个为限位凸起。
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托臂的顶部设有突出其表面的止抵凸起,所述止抵凸起抵接在所述内管上。
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内管的截面为方形,相应地,所述托臂的一部分为方形杆。
可选示例中,所述内管包括依次连接的上壁板、左壁板、下壁板和右壁板,所述上壁板和所述下壁板分别与所述左壁板和所述右壁板圆弧过渡连接;所述内管还包括后壁板,所述后壁板连接于所述上壁板、所述左壁板、所述下壁板和所述右壁板的后端面。
进一步可选示例中,所述外管为圆环,所述第一缓冲垫和所述第二缓冲垫的外端面为圆弧面。
进一步可选实施例中,悬置系统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包括:定位板和形成于所述定位板的固定环,所述衬套内置于所述固定环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悬置系统,由于根据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悬置系统结构强度高且连接稳定,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安全且舒适。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悬置系统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悬置系统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衬套的结构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托管和内管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内管的立体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的分布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托臂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悬置系统100;
衬套10;
外管11;
内管12;第一卡装件121;上壁板122;左壁板123;右壁板124;后壁板125;连接槽127;
第一缓冲垫13;
第二缓冲垫14;
托臂20;
第二卡装件21;
止抵凸起22;
安装座30;
定位板31;
固定板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悬置系统100。如图1-图2所示,该悬置系统100包括:衬套10、托臂20和安装座30。该悬置系统100安装于车架或底盘上,并与动力总成连接,用于降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噪音,保证车辆平稳运行。
具体地,如图3所示,衬套10包括:外管11、内管12和连接于外管11的内表面和内管12的外表面之间的第一缓冲垫13和第二缓冲垫14,其中,第一缓冲垫13沿上下方向成对分布,第二缓冲垫14沿左右方向成对分布。车辆在一般行驶工况下,上下方向的第一缓冲垫13可以同时衰减动力总成的振动,提高整车的NVH性能,大大提高整车舒适性。在急起急停等特殊工况下,左右方向的第二缓冲垫14同时对动力总成限位,可以提供较大的限位力,防止动力总成运动过大导致与周边件干涉。
如图4结合图5所示,托臂20设有第一卡装件121和/或第二卡装件21,内管12限定出连接槽127,内管12设有与第一卡装件121或第二卡装件21配合的第二卡装件21或第一卡装件121,托臂20和内管12通过第一卡装件121与第二卡装件21通过凹凸配合或插接配合相连接。也就是说,托臂20与内管12通过凹凸配合结构或者插接配合结构连接,有效限定托臂20在轴向和周向方向的位移,提高托臂20和内管12之间的连接强度。
简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悬置系统100,通过在托臂20和内管12上设置相互的第一卡装件121和第二卡装件21,从而提高托臂20和内管12的配合强度,防止托臂20在极端工况条件下,从内管12内脱出。
可选实施例中,第一缓冲垫13和第二缓冲垫14为橡胶垫,其中,第一缓冲垫13的刚度小于第一缓冲垫13的刚度。也就是说,在内管12和外管11之间注射两种不同刚度的橡胶垫,使得第一缓冲垫13和第二缓冲垫14具备不同特性,产生不同的作用。橡胶衬套10注射成型过程中,可以使用两台不同的橡胶注射即同时从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注射,其中,一台橡胶注射机对衬套10上下两部分进行注塑,注入低刚度的胶料,最大限度衰减动力总成振动。另一台橡胶注射机对衬套10左右两部分进行注塑,注入高刚度的胶料,提供较大的刚度用于限位,防止动力总成运动过大导致与周边件干涉。此外,第一缓冲垫13和第二缓冲垫14的刚度比例可以根据设计的需要做适当调整。
可选示例中,如图3和图6所示,第一缓冲垫13和第二缓冲垫14的数量均为两个,第一缓冲垫13和第二缓冲垫14交错设置,相邻的第一缓冲垫13和第二缓冲垫14的夹角相等。换言之,第一缓冲垫13和第二缓冲垫14大体呈十字型,相邻的第一缓冲垫13和第二缓冲垫14的夹角为45°。由此,使得第一缓冲垫13可以在上下方向更好地衰减动力总成的振动,第二缓冲垫14可以在左右方向更好对动力总成进行限位,从而提高整车的NVH性能。
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卡装件121和第二卡装件21的其中一个为限位槽,另一个为限位凸起。也就是说,托臂20可以设有限位槽和/或限位凸起时,内管12上也可以设有与其配合的限位槽和/或限位凸起。限位凸起卡入限位槽内,限定托臂20在轴向方向的运动,防止托臂20从内管12内脱出。
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图4和图7所示,托臂20的顶部设有突出其表面的止抵凸起22,止抵凸起22抵接在内管12上。在轴向方向上,止抵凸起22位于第一卡装件121和第二卡装件21的后侧。也就是说,当托臂20进入到连接槽127适当位置时(第一卡装件121与第二卡装件21配合的位置时),该止抵凸起22将阻碍托臂20过分地插入连接槽127内。特别地,在托臂20受到外界的剧烈碰撞的情况下,止抵凸起22可以起到限制托臂20过分插入连接槽127内部。
可选示例中,如图5所示,内管12的截面为方形,相应地,托臂20的一部分为方形杆。可以理解的是,截面为方形的内管12与方形杆配合之后,托臂20相对内管12无法转动,这样,可以提高悬置系统100内部结构稳定性,提高其抵抗外界冲击力能力,减少托臂20与内管12之间过渡磨损。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内管12包括依次连接的上壁板122、左壁板123、下壁板和右壁板124,上壁板122和下壁板分别与左壁板123和右壁板124圆弧过渡连接。换言之,上壁板122与左壁板123,上壁板122与右壁板124为圆弧过渡连接,下壁板与左壁板123,下壁板与右壁板124为圆弧过渡连接,从而在内管12的内壁面和外壁面形成平滑过渡的圆弧面,相应地,托臂20上也形成相应的圆弧面,使得托臂20的外周面与内管12的内周面可以更佳地配合,进一步提高托臂20与内管12之间配合的紧密度。
进一步地,内管12还包括后壁板125,后壁板125连接于上壁板122、左壁板123、下壁板和右壁板124的后端面。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内管12的结构强度,抵御外界的冲撞,另一方面也可以阻碍托臂20穿出内管12。
进一步可选实施例中,如图3结合图6所示,外管11为圆环,第一缓冲垫13和第二缓冲垫14的外端面为圆弧面。也就是说,第一缓冲垫13和第二缓冲垫14的外端面位于同一圆周面上,这样,第一缓冲垫13和第二缓冲垫14在周向方向上相互协同,使得第一缓冲垫13可以在上下方向更好地衰减动力总成的振动,第二缓冲垫14可以在左右方向更好对动力总成进行限位,从而提高整车的NVH性能。
可选示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悬置系统100还包括:安装座30,安装座30包括定位板31和形成于定位板31的固定环32,衬套10内置于固定环32内。其中,衬套10嵌设在固定环32内,定位板31连接于固定环32的外周,定位板31安装于车辆的底盘或车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悬置系统100,由于根据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悬置系统100结构强度高且连接稳定,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安全且舒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套,所述衬套包括:外管、内管和连接于所述外管的内表面和内管的外表面之间的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其中,所述第一缓冲垫沿上下方向成对分布,所述第二缓冲垫沿左右方向成对分布;
托臂,所述托臂设有第一卡装件和/或第二卡装件,所述内管限定出连接槽,所述内管设有与所述第一卡装件或所述第二卡装件配合的所述第二卡装件或所述第一卡装件,所述托臂和所述内管通过所述第一卡装件与所述第二卡装件之间的凹凸配合或者插接配合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垫和所述第二缓冲垫为橡胶垫,其中,所述第一缓冲垫的刚度小于所述第一缓冲垫的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垫和所述第二缓冲垫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第一缓冲垫和所述第二缓冲垫交错设置,相邻的第一缓冲垫和所述第二缓冲垫的夹角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装件和所述第二卡装件中的其中一个为限位槽,另一个为限位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臂的顶部设有突出其表面的止抵凸起,所述止抵凸起抵接在所述内管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截面为方形,相应地,所述托臂的一部分为方形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包括依次连接的上壁板、左壁板、下壁板和右壁板,所述上壁板和所述下壁板分别与所述左壁板和所述右壁板圆弧过渡连接;所述内管还包括后壁板,所述后壁板连接于所述上壁板、所述左壁板、所述下壁板和所述右壁板的后端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为圆环,所述第一缓冲垫和所述第二缓冲垫的外端面为圆弧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包括:定位板和形成于所述定位板的固定环,所述衬套内置于所述固定环内。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悬置系统。
CN201920499673.4U 2019-04-11 2019-04-11 用于车辆的悬置系统和车辆 Active CN2099721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99673.4U CN209972158U (zh) 2019-04-11 2019-04-11 用于车辆的悬置系统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99673.4U CN209972158U (zh) 2019-04-11 2019-04-11 用于车辆的悬置系统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72158U true CN209972158U (zh) 2020-01-21

Family

ID=69257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99673.4U Active CN209972158U (zh) 2019-04-11 2019-04-11 用于车辆的悬置系统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721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38018B1 (ko) 서브프레임용 롤로드의 구조
US11634052B2 (en) Vehicle seat back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0661648B2 (en) Rubber stopper
CN209972158U (zh) 用于车辆的悬置系统和车辆
CN216684626U (zh) 汽车及其后轮罩总成
CN115450512A (zh) 一种背门缓冲组件、汽车背门系统和汽车
CN110745185B (zh) 仪表台横梁减振组件
CN113910886A (zh) 一种发动机与车架的连接结构
CN215621361U (zh) 用于车辆的悬置支架结构及车辆
KR20120069928A (ko) 자동차용 라디에이터 탱크 마운팅용 인슐레이터
CN114008348A (zh) 隔振装置
CN219119701U (zh) 液压变速器悬置及车辆
CN216783215U (zh) 车身后减震安装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7159416U (zh) 一种电机安装结构
CN209795158U (zh) 一种前悬置机构及汽车底盘
CN212685702U (zh) 方向机总成和车辆
CN219505835U (zh) 悬置软垫及作业机械
CN108869602B (zh) 悬置衬套、悬置衬套的制造方法和车辆
CN217898639U (zh) 用于空气滤清器的隔振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9756687U (zh) 衬套结构、悬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7994564U (zh) 车身悬置、车辆
CN219993855U (zh) 用于车辆的压缩机支架组件及车辆
CN218594124U (zh) 用于燃料电池的悬置结构及车辆
CN218536332U (zh) 用于燃料电池的悬置结构及车辆
CN211777775U (zh) 用于无刷燃油泵的减震垫板、燃油系统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