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95158U - 一种前悬置机构及汽车底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悬置机构及汽车底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95158U
CN209795158U CN201920610696.8U CN201920610696U CN209795158U CN 209795158 U CN209795158 U CN 209795158U CN 201920610696 U CN201920610696 U CN 201920610696U CN 209795158 U CN209795158 U CN 2097951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bracket
suspension mechanism
front suspension
damping cushion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1069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彪
陈云翰
占秋平
朱登科
刘翰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Jianfeng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Jianfeng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Jianfeng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Jianfeng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1069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951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951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9515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部件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前悬置机构及汽车底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悬置机构包括沿预设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之间设置有侧减振软垫,侧减振软垫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连接,侧减振软垫还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两侧,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设置,且第二方向与预设方向之间具有夹角。由于第二方向与预设方向具有夹角,因此通过侧减振软垫能够保证预设方向以及与预设方向垂直方向的减振和解耦,减振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前悬置机构及汽车底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部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前悬置机构及汽车底盘。
背景技术
汽车的前悬置机构作为衔接动力系统和车架系统的重要部件,利用该悬置机构能够对动力系统和车架系统进行相互之间的隔振与降噪,降低动力系统与车架系统之间的振动传递,提高车辆驾驶员的舒适性。
现有的前悬置机构多为单一软垫结构,其解耦效果往往不能满足多方向解耦的要求,同时减振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前悬置机构,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的减振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一种汽车底盘,该汽车底盘包括上述的前悬置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前悬置机构,其包括沿预设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之间设置有侧减振软垫;所述侧减振软垫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侧和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两端,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设置;所述侧减振软垫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预设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上述前悬置机构还包括紧固件和锁紧件,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与所述锁紧件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上述前悬置机构还包括中减振软垫,所述中减振软垫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中减振软垫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上述前悬置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中减振软垫上的衬套,所述衬套和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中减振软垫的内外两侧;所述紧固件穿设在所述衬套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上述中减振软垫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所述衬套通过硫化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上述第二安装支架包括呈夹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包括呈夹角连接的第三连接部以及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所述侧减振软垫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上述第一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用于安装车架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上述第四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一端还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动力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上述侧减振软垫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通过硫化固定连接。
一种汽车底盘,包括上述任意一种前悬置机构,该汽车底盘还包括动力系统和车架系统。所述动力系统固定连接于所述前悬置机构的第一安装支架;所述车架系统固定连接于所述前悬置机构的第二安装支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前悬置机构包括沿预设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之间设置有侧减振软垫,侧减振软垫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连接,侧减振软垫还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两侧,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设置,且第二方向与预设方向之间具有夹角。由于第二方向与预设方向具有夹角,因此通过侧减振软垫能够保证预设方向以及与预设方向垂直方向的减振和解耦,减振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底盘,包括上述的前悬置机构,因此也具有能够实现两个方向的减振和解耦、减振效果好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前悬置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前悬置机构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前悬置机构中第二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前悬置机构中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标:010-前悬置机构;100-第一安装支架;110-第三连接部;120-第四连接部;130-安装部;131-第二安装孔;200-第二安装支架;210-第一连接部;211-第一安装孔;220-第二连接部;300-侧减振软垫;410-锁紧螺栓;420-锁紧螺母;430-中减振软垫;440-衬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夹角”指大于0°,同时小于90°的角度。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前悬置机构01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悬置机构010,其包括沿预设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支架100和第二安装支架200,第一安装支架100和第二安装支架200之间设置有侧减振软垫300,侧减振软垫300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支架100和第二安装支架200连接,侧减振软垫300还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两侧,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设置,且第二方向与预设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下面对本实施例提供的前悬置机构010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前悬置机构010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前悬置机构010包括第一安装支架100和第二安装支架200,第一安装支架100和第二安装之间沿预设方向相对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预设方向为上下方向。第一安装支架100与第二安装支架200之间设置有侧减振软垫300,侧减振软垫300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上安装在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200固定连接,从而将第一安装支架100和第二安装支架200连接成一体。第一安装支架100用于安装汽车的动力系统,第二安装支架200用于安装汽车的车架系统,通过第一安装支架100与第二安装支架200之间的侧减振软垫300的作用,对动力系统和车架系统进行相互之间的隔振和降噪,减少振动产生的危害。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前悬置机构010中第二安装支架200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1-图3,进一步的,第二安装支架200包括呈夹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10和第二连接部220,两个第二连接部220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部210的两端,两个第二连接部220相对于第一连接部210所在平面向逐渐靠近第一安装支架100的方向倾斜延伸。第一安装支架100包括呈夹角连接的第三连接部110和第四连接部120,两个第四连接部120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三连接部110的两端,两个第四连接部120相对于第三连接部110所在平面向逐渐远离第二安装支架200的方向倾斜延伸。第四连接部120相对于第三连接部110的倾角与第二连接部220相对于第一连接部210的倾角大致相同,如此当第一安装支架100设置在第二安装支架200上方后,第一连接部210与第三连接部110大致平行设置,第二连接部220与第四连接部120大致平行设置。由于第一安装支架100与第二安装支架200间隔设置,如此在第二连接部220和第四连接部120之间形成用于安装侧减振软垫300的安装间隙。优选的,第一连接部210和两个第二连接部220通过弯折一体成型制成。第三连接部110和两个第四连接部120通过弯折一体成型制成。
需要说明的,此处并不对第一安装支架100和第二安装支架200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制,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具体设置第一安装支架100和第二安装支架200的结构,例如将第一连接部210和第三连接部110设置为圆形,将第二连接部220和第四连接部120设置为圆锥台形的壳体,从而形成漏斗状的第一安装支架100和第二安装支架200。
侧减振软垫300大致为方块状软垫,其具有弹性,优选的,侧减振软垫300的材质为橡胶。侧减振软垫300包括沿第一方向的两端以及沿第二方向的两侧,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侧减振软垫300的厚度方向,第二方向为侧减振软垫300的长度方向。侧减振软垫30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部220和第四连接部120固定连接,从而使侧减振软垫300的长度方向与上下方向之间形成夹角设置。当第一安装支架100和/或第二安装支架200受压,使得第一安装支架100与第二安装支架200之间的距离减小时,侧减振软垫300被压缩,其产生的弹性力的方向相对上下方向成夹角,如此,通过侧减振软垫300即可实现上下方向、左右方向的解耦与减振,减振效果好。
进一步的,侧减振软垫30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支架100和第二安装支架200通过硫化固定在一起,从而实现第一安装支架100与第二安装支架200的柔性连接,减振效果更好。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选择其他的连接方式将侧减振软垫300固定连接在第一安装支架100和第二安装支架200上,例如螺栓连接。
请参照图3,进一步的,第一连接部210上还开设有第一安装孔211,第一安装孔211贯穿第一连接部210设置,使用时,连接螺栓穿过第一安装孔211与车架系统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前悬置机构010与车架系统的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此处并不对前悬置机构010与车架系统的连接方式进行限定,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采用其他方式对第二安装支架200与车架系统进行连接,例如铆接等。
进一步的,第一安装支架100还包括固定连接在第四连接部120远离第三连接部110一端的安装部130,两个安装部130分别设置在两个第四连接部120远离第三连接部110的一端。安装部130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31,第二安装孔131贯穿安装部130设置,使用时,连接螺栓穿过第二安装孔131与动力系统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前悬置机构010与动力系统的固定连接。优选的,第三连接部110、第四连接部120和安装部130通过弯折一体成型制成。
需要说明的,此处并不对前悬置机构010的车架系统的连接方式进行限定,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采用其他方式对第一安装支架100与动力系统进行连接,例如铆接等。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前悬置机构010中部分结构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2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前悬置机构010还包括紧固件和锁紧件,紧固件穿过第一安装支架100和下安装后,与锁紧件固定连接,从而将第一安装支架100和第二安装支架200固定连接,保证第一安装支架100和第二安装支架200的连接稳定性。优选的,紧固件为锁紧螺栓410,锁紧件为锁紧螺母420。
进一步的,前悬置机构010还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安装支架100的第三连接部110的中减振软垫430。具体的,中减振软垫430大致为圆环柱形,第三连接部110上开设有与中减振软垫430的外径相匹配的通孔,中减振软垫430设置在第三连接部110的圆孔中,并且通过硫化与第一安装支架100固定连接。紧固件从中减振软垫430中间的内孔中穿设,并穿过第二安装支架200设置,锁紧件固定连接在紧固件穿出第二安装支架200的一端上。优选的,中减振软垫430的材质为橡胶。
进一步的,前悬置机构010还包括衬套440。具体的,衬套440为圆形管状件,其外径与中减振软垫430的内径相匹配,衬套440通过硫化固定连接在中减振软垫430的内孔中,从而使衬套440与第一安装支架100通过中减振软垫430连接在一起,实现衬套440与第一安装支架100的柔性连接。安装时,锁紧螺栓410穿过衬套440和第二安装支架200设置,衬套440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锁紧螺栓410的螺栓头以及第二安装支架200的第一连接部210抵接,锁紧螺母420设置在第二安装支架200下方,且螺接于锁紧螺栓410穿出第二安装支架200的一端,不仅保证了第一安装支架100与第二安装支架200之间的连接稳固性,而且由于第一安装支架100与第二安装支架200之间均设置有软垫,实现了第一安装支架100与第二安装支架200之间的柔性连接,减振效果好,能够有效减少振动产生的危害。通过设置中减振软垫430,能够保证前悬置机构010在前后、左右方向上的解耦和减振。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前悬置机构010,其设置有第一安装支架100用于安装动力系统、第二安装支架200用于安装车架系统。通过在第一安装支架100和第二安装支架200之间设置中减振软垫430,同时将中减振软垫430的设置方向设置为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从而通过中减振软垫430能够保证前悬置机构010在上下、左右方向的解耦和减振。还设置有锁紧螺栓410和锁紧螺母420对第一安装支架100和第二安装支架200的连接进行紧固。通过在第一安装支架100和锁紧螺栓410之间设置中减振软垫430,实现了第一安装支架100与第二安装支架200的柔性连接,同时保证了前悬置机构010在前后、左右方向上的解耦和减振。该前悬置机构010能够有效降低动力系统与车架系统之间的振动传递,减振效果好,有助于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车辆驾驶员舒适性,减少振动产生的危害,通过中减振软垫430与两个侧减振软垫300的共同作用,可充分对上下左右前后这六个方向的振动进行解耦,充分减少各个方向振动的传递。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底盘(图未示出),该汽车底盘包括动力系统、车架系统和上述的前悬置机构010。动力系统固定连接在前悬置机构010的第一安装支架100上,车架系统固定连接在前悬置机构010的第二安装支架200上。由于该汽车底盘包括上述的前悬置机构010,因此也具有减振效果好、使用寿命长、驾驶员舒适度高的有益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前悬置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预设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之间设置有侧减振软垫;所述侧减振软垫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侧和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两端,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设置;所述侧减振软垫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预设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悬置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悬置机构还包括紧固件和锁紧件,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与所述锁紧件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悬置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悬置机构还包括中减振软垫,所述中减振软垫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中减振软垫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悬置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悬置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中减振软垫上的衬套,所述衬套和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中减振软垫的内外两侧;所述紧固件穿设在所述衬套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悬置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减振软垫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所述衬套通过硫化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悬置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包括呈夹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包括呈夹角连接的第三连接部以及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所述侧减振软垫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悬置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用于安装车架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悬置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一端还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动力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悬置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减振软垫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通过硫化固定连接。
10.一种汽车底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汽车底盘包括动力系统、车架系统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前悬置机构;所述动力系统固定连接于所述前悬置机构的第一安装支架;所述车架系统固定连接于所述前悬置机构的第二安装支架。
CN201920610696.8U 2019-04-29 2019-04-29 一种前悬置机构及汽车底盘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7951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10696.8U CN209795158U (zh) 2019-04-29 2019-04-29 一种前悬置机构及汽车底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10696.8U CN209795158U (zh) 2019-04-29 2019-04-29 一种前悬置机构及汽车底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95158U true CN209795158U (zh) 2019-12-17

Family

ID=68831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10696.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795158U (zh) 2019-04-29 2019-04-29 一种前悬置机构及汽车底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951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0274485A (ja) 自動車のパワープラントマウント
JP2010036760A (ja) 車体構造
US6959922B2 (en) Transmission mount structure for vehicles
JP2013095359A (ja) 車両後部の側部パネルの補強構造
CN103568809B (zh) 一种托架限位式发动机悬置总成
US6877754B2 (en) Rear suspension connecting part structure under the floor of a vehicle
CN209795158U (zh) 一种前悬置机构及汽车底盘
CN211543170U (zh) 一种汽车摆臂连接结构及汽车悬架
JP4533245B2 (ja) 排気系支持部材の取付構造
CN110745185B (zh) 仪表台横梁减振组件
CN212685213U (zh) 一种自对中的后电机悬置结构
CN113910886A (zh) 一种发动机与车架的连接结构
JPH11310150A (ja) サブフレームの取付構造
JP2005104448A (ja) 自動車のニーボルスター装置
JP2002120753A (ja) 装置の固定手段を有する自動車の車体の構造集合体
CN208745935U (zh) 一种汽车底盘隔震装置
CN106740329B (zh) 汽车座椅头枕
CN216783215U (zh) 车身后减震安装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7532539U (zh) 一种动力总成悬置及自卸车
CN113815397B (zh) 一种用于商用车的动力总成悬置软垫总成
JP6460460B2 (ja) フロントクロスメンバの取付部構造
CN217892499U (zh) 车辆的动力悬置支架总成以及车辆
CN217259576U (zh) 车辆变速箱辅助悬置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2950115U (zh) 用于车辆水泵的支架总成和车辆
CN215474347U (zh) 一种用于氢能汽车的空调压缩机布置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