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05835U - 悬置软垫及作业机械 - Google Patents

悬置软垫及作业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05835U
CN219505835U CN202320691650.XU CN202320691650U CN219505835U CN 219505835 U CN219505835 U CN 219505835U CN 202320691650 U CN202320691650 U CN 202320691650U CN 219505835 U CN219505835 U CN 2195058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support plate
engine
bending part
ut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9165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鞠成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Special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Spe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Special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Spe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9165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058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058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058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作业机械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悬置软垫和作业机械,其中,悬置软垫用于连接发动机和车身,包括:第一支撑板,用于连接发动机;第二支撑板,用于连接车身;减震本体,设置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第一折弯部的底端低于第二折弯部的顶端;且第一折弯部的折弯角度与第二折弯部的折弯角度不同,以使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在水平面内的投影区域有重叠。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仅通过一次弯折即可能够实现水平方向上的限位;第一折弯部的折弯角度与第二折弯部的角度不同以使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在水平面内的投影区域有重叠,能够实现在竖直方向上限位,减少折弯点,减少材料,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悬置软垫及作业机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悬置软垫及作业机械。
背景技术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主要用于减小动力总成传递给车身的振动,提高驾驶员的乘坐舒适性,同时保证发动机始终处于正确的位置,控制发动机总成位移量,避免发动机总成与周边零部件动态干涉,造成发动机总成或零部件的损坏。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主要部件有悬置胶垫、悬置支架和发动机支架。其中,商用车的悬置系统主要采用橡胶悬置软垫,该类橡胶悬置软垫需要限制发动机总成位移过大,否则会造成发动机与周边零部件运动干涉,使发动机总成或零部件发生损坏,同时影响橡胶悬置胶垫的使用寿命。
现有技术中,商用车用悬置软垫为了能实现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限位,大多包括上支撑板、橡胶本体和下支撑板,橡胶本体设置于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分别经过多次小尺寸折弯实现限位,但是,由于需要进行多次折弯,给加工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置软垫,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或相关技术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置软垫,用于连接发动机和车身,包括:
第一支撑板,用于连接所述发动机;
第二支撑板,用于连接所述车身;
减震本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
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端具有向下折弯的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两端具有向上折弯的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的底端低于所述第二折弯部的顶端;且所述第一折弯部的折弯角度与所述第二折弯部的折弯角度不同,以使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在水平面内的投影区域有重叠。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悬置软垫,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部还设置有防噪声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悬置软垫,所述防噪声结构与所述减震本体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悬置软垫,所述第二折弯部相对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减震本体的距离更接近。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悬置软垫,所述第一折弯部相对所述第二折弯部,与所述减震本体的距离更接近。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悬置软垫,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便于所述发动机连接的第一连接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悬置软垫,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防止所述发动机安反的定位销。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悬置软垫,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车身连接的第二连接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悬置软垫,所述减震本体向任意一侧所述第一折弯部的方向倾斜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悬置软垫,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均采用板簧钢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作业机械,包括:
发动机;
车身;
如上所述的悬置软垫,所述悬置软垫设置于所述发动机和所述车身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置软垫,通过第一支撑板与发动机连接,第二支撑板与车身连接,减震本体设置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当发动机工作振动时实现减振;第一折弯部的底端低于第二折弯部的顶端,能够实现水平方向上的限位;第一折弯部的折弯角度与第二折弯部的角度不同以使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在水平面内的投影区域有重叠,能够实现在竖直方向上限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作业机械,由于包括如上所述的悬置软垫,因此具备如上所述的各种优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悬置软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悬置软垫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悬置软垫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悬置软垫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第一支撑板;11、第一折弯部;2、第二支撑板;21、第二折弯部;3、减震本体;4、防噪声结构;5、第一连接件;6、定位销;7、第二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结合图1至图4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悬置软垫。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悬置软垫,用于连接发动机和车身,顶部连接发动机,底部连接车身,用于实现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减震。悬置软垫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和减震本体3,第一支撑板1用于连接发动机,发动机连接于第一支撑板1的顶部;第二支撑板2位于第一支撑板1的底部,第二支撑板2用于连接车身;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之间连接有减震本体3,减震本体3具有弹性能够减震,可以采用橡胶材质制成,也可以采用硅胶材质制成,只要能实现减震作用即可。第一支撑板1的两端具有向下折弯的第一折弯部11,第二支撑板2的两端具有向上折弯的第二折弯部21;第一折弯部11的底端低于第二折弯部21的顶端,第一折弯部11和第二折弯部21均向靠近减震本体3的一侧倾斜;当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发生震动时,能够实现对发动机水平方向的限位;且第一折弯部11的折弯角度与第二折弯部21的折弯角度不同,以使第一折弯部11和第二折弯部21在水平面内的投影区域有重叠,当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发生振动时,能够实现在竖直方向上的限位。
需要说明的是,水平面则指的是悬置软垫在使用状态,与地平面相平行的平面。由于悬置软垫在使用时,第二支撑板中部的水平段与地平面平行,因此,水平面也可以理解为与第二支撑板2水平面所在的平面。
如图1所示,第一折弯部11的折弯角度小于90°,第二折弯部的折弯角度大于90°,且第一折弯部11的底端低于第二折弯部21的顶端,因此,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折弯后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均产生重叠区域,当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当水平、竖直或扭转跳动过大时,第一折弯部11和第二折弯部21、第一折弯部11和第二支撑板2接触,进行限位,进而实现发动机的减震效果。
另外,第一支撑板1仅具有一个折弯角度,第二支撑板2也仅具有一个折弯角度,减少了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的折弯点,减少了材料,且降低了加工成本。第一折弯部11和第二折弯部21均向靠近减震本体3的一侧倾斜;使得整个悬置软垫的尺寸占用小,空间适应性好。而且,在悬置软垫极限跳动时,第一折弯部11和第二折弯部21进行接触,降低接触应力,提高了悬置软垫的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板2的顶部还设置有防噪声结构4,防噪声结构4的设置,避免第一折弯部11和第二折弯部21、或第一折弯部11和第二支撑板2碰撞时产生噪音。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防噪声结构4与减震本体3一体成型,也就是说,防噪声结构4的材质通常设置为与减震本体3相同,当减震本体3采用橡胶本体制成时,防噪声结构4也采用橡胶本体制成;当减震本体3采用采用硅胶材质制成时,防噪声结构4也采用硅胶材质制成,便于加工。
而且,防噪声结构4、减震本体3可以采用硫化工艺与第二支撑板2连接,工艺简单。另外,防噪声结构4与减震本体3的连接处平滑过渡。另外,防噪声结构4、减震本体3还可以采用粘接工艺与第二支撑板2连接,只要实现防噪声结构4、减震本体3与第二支撑板2的固定连接均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折弯部11相对第二折弯部21,与减震本体3的距离更接近,换句话说,就是第一折弯部11位于第二折弯部21的内侧,即,第一支撑板1的水平段相对于第二支撑板2是水平段要短,这样设置的目的是,第二支撑板2与车身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以使第二支撑板2与车身连接更加牢固。
当然,也可以设置为第二折弯部21相对第一折弯部11,与减震本体3的距离更接近,也就是说,第二折弯部11位于第一折弯部11的内侧,即,第一支撑板1的水平段相对于第二支撑板2的水平段要长,只要能实现第一折弯部11和第二折弯部21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重叠区域即可。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1的顶部设置有便于发动机连接的第一连接件5,第一连接件5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1固定连接,可以采用焊接固定,第一连接件5的外周具有外螺纹,第一连接件贯穿发动机壳体上的孔,在发动机安装板的另一侧配套螺母进行固定。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1的顶部设置有防止发动机安反的定位销6,定位销6用于标识发动机的安装位置,也就是将定位销6作为一个参照物,防止装反,当然,发动机上具有与定位销6配合安装的结构。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板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二连接件7,第二连接件7通常设置有多个,一般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二连接件7均匀分布于第二支撑板2的底面,为了安装更加牢固,第二连接件可以根据需求自行设定安装数量。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减震本体3倾斜设置,当发动机安装后,在重力的作用下对第一支撑板1进行施加力,从而使减震本体3呈竖直状态,则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减震本体3能够实现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分力,进而实现多方向的限位和减震。通常来说,减震本体3可以向任意一侧的第一折弯部11方向倾斜,即除了图1所示的倾斜方向,还可以向相对的另一侧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均采用板簧钢材质制成,板簧钢为具有高弹性且具有刚性的材料,在大位移的工况中,第一折弯部11和第二折弯部21接触,通过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的弹性形成二级刚度保护,实现悬置软垫变刚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置软垫,能够减少折弯点,减少材料,降低加工成本;且尺寸占用小,空间适应性好;当极限跳动时,第一折弯部11和第二折弯部21进行接触,降低了接触应力,提高了悬置软垫的使用寿命。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作业机械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作业机械与上文描述的悬置软垫可相互对应参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作业机械,包括:
发动机、车架和上述的悬置软垫,悬置软垫设置于发动机和车架之间,悬置软垫包括:
第一支撑板1,用于连接发动机;
第二支撑板2,用于连接车身;
减震本体3,设置于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之间;
第一支撑板1的两端具有向下折弯的第一折弯部11,第二支撑板2的两端具有向上折弯的第二折弯部21;第一折弯部11的底端低于第二折弯部21的顶端;且第一折弯部11的折弯角度与第二折弯部21的折弯角度不同,以使第一折弯部11和第二折弯部21在水平面内的投影区域有重叠。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作业机械中,作业机械的种类并不构成任何限定,例如,例如作业机械可以是挖掘机、起重机、装载机等。换句话说,只要作业机械能够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悬置软垫即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作业机械中,由于包括如上所述的悬置软垫,减少折弯点,减少材料,降低了加工成本;而且在发动机极限跳动时,第一折弯部11和第二折弯部12进行面接触,降低了接触应力,提高了悬置软垫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方式”、“具体方式”、或“一些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方式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方式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方式。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方式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方式以及不同实施例或方式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悬置软垫,用于连接发动机和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撑板(1),用于连接所述发动机;
第二支撑板(2),用于连接所述车身;
减震本体(3),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之间;
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两端具有向下折弯的第一折弯部(11),所述第二支撑板(2)的两端具有向上折弯的第二折弯部(21);所述第一折弯部(11)的底端低于所述第二折弯部(21)的顶端;且所述第一折弯部(11)的折弯角度与所述第二折弯部(21)的折弯角度不同,以使所述第一折弯部(11)和所述第二折弯部(21)在水平面内的投影区域有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软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的顶部还设置有防噪声结构(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置软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噪声结构(4)与所述减震本体(3)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软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部(11)相对所述第二折弯部(21),与所述减震本体(3)的距离更接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软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顶部设置有便于所述发动机连接的第一连接件(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软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顶部设置有防止所述发动机安反的定位销(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软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车身连接的第二连接件(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软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本体(3)向任意一侧所述第一折弯部(11)的方向倾斜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悬置软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均采用板簧钢材质制成。
10.一种作业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动机;
车身;
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悬置软垫,所述悬置软垫设置于所述发动机和所述车身之间。
CN202320691650.XU 2023-03-31 2023-03-31 悬置软垫及作业机械 Active CN2195058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91650.XU CN219505835U (zh) 2023-03-31 2023-03-31 悬置软垫及作业机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91650.XU CN219505835U (zh) 2023-03-31 2023-03-31 悬置软垫及作业机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05835U true CN219505835U (zh) 2023-08-11

Family

ID=87529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91650.XU Active CN219505835U (zh) 2023-03-31 2023-03-31 悬置软垫及作业机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058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03012A (zh) 一种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JP2015509878A (ja) スタビライザ・バー
CN219505835U (zh) 悬置软垫及作业机械
CN217207474U (zh) 一种汽车前减震器
CN212654174U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空调压缩机减震支架
CN210760137U (zh) 汽车前支柱总成及车辆
CN110745185B (zh) 仪表台横梁减振组件
CN108482046B (zh) 一种限位支架及钢板弹簧悬架系统
CN219257047U (zh) 一种新型商用车换电底座悬置结构
CN217623034U (zh) 减震模组、底盘及移动机器人
CN220947520U (zh) 一种发动机悬置结构
CN212685702U (zh) 方向机总成和车辆
CN212685222U (zh) 全地形车的发动机上悬置及具有其的全地形车
CN113027981B (zh) 缓冲减振装置和缓冲减振系统
CN215890925U (zh) 汽车减震器用复原缓冲块及汽车减震器
CN215621361U (zh) 用于车辆的悬置支架结构及车辆
CN113879232B (zh) 线束固定装置及汽车
CN209756693U (zh) 一种新型汽车前悬置支座
CN113815397B (zh) 一种用于商用车的动力总成悬置软垫总成
CN217848165U (zh) 蓄电池安装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7751433U (zh) 机器人及其悬架底盘
CN201816445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限位减震垫
CN219076997U (zh) 一种发动机悬置
CN107933232B (zh) 一种支架总成及汽车
CN209972158U (zh) 用于车辆的悬置系统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