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76997U - 一种发动机悬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悬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76997U
CN219076997U CN202223543622.8U CN202223543622U CN219076997U CN 219076997 U CN219076997 U CN 219076997U CN 202223543622 U CN202223543622 U CN 202223543622U CN 219076997 U CN219076997 U CN 2190769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bracket
vehicle body
power side
side in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4362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有增
周晓明
周喜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4362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769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769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769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为解决如何避免发动机悬置中弹性阻尼元件位移过大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发动机悬置,包括刚性支架与弹性阻尼元件;刚性支架包括动力侧内支架、用于连接发动机的动力侧外支架以及用于连接车身的车身侧支架;动力侧外支架连接在动力侧内支架上;动力侧内支架与车身侧支架分别连接在所述弹性阻尼元件两端,动力侧内支架与车身侧支架中至少一个具有对称设置并朝向弹性阻尼元件的向心弯折部,并且动力侧内支架与车身侧支架通过所述向心弯折部形成一对留有位移间隙的干涉副。由于动力侧内支架与车身侧支架均为刚性支架,因此能通过运动干涉阻止弹性阻尼元件位移继续增大,避免弹性阻尼元件损坏,也避免了发动机位移过大。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悬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悬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悬置是用于连接发动机与车身之间的隔振元件,并同时起到支撑发动机与限制发动机位移的作用。目前较多采用块状橡胶悬置,块状橡胶悬置能够对发动机的位移起到一定限制作用,但是对于某些极端工况会导致发动机位移过大而超过块状橡胶悬置的限制能力,不仅会导致橡胶损坏,而且发动机运动位移过大还会引起干涉异响等问题。
另外,块状结构的橡胶悬置通常只有Y向(整车左右方向即发动机扭矩载荷方向)及-Z向(整车向下)限位。但是在一些恶劣工况下,如过坑、上跳,需要+Z方向的限位,急刹车、急加速需要X轴方向的限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悬置,解决如何避免发动机悬置中弹性阻尼元件位移过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发动机悬置,包括刚性支架与弹性阻尼元件;所述刚性支架包括动力侧内支架、用于连接发动机的动力侧外支架以及用于连接车身的车身侧支架;动力侧外支架连接在动力侧内支架上;动力侧内支架与车身侧支架分别连接在所述弹性阻尼元件两端,动力侧内支架与车身侧支架中至少一个具有对称设置并朝向弹性阻尼元件的向心弯折部,并且动力侧内支架与车身侧支架通过所述向心弯折部形成一对留有位移间隙的干涉副。
进一步的,动力侧内支架与车身侧支架上均关于X轴对称设置向心弯折部,动力侧内支架上的向心弯折部与车身侧支架上的向心弯折部相互层叠并留有位移间隙,从而能够对弹性阻尼元件进行Y轴方向的限位。
进一步的,车身侧支架的向心弯折部上设有朝向动力侧内支架的翻边,动力侧内支架的向心弯折部上设有朝向车身侧支架的翻边;车身侧支架上的翻边与动力侧内支架上的翻边相互层叠并留有位移间隙,从而能够对弹性阻尼元件进行Z轴方向的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阻尼元件为橡胶,并通过硫化工艺结合到动力侧内支架与车身侧支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刚性支架还包括U型支架,动力侧外支架连接在所述U型支架上,所述U型支架上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动力侧内支架上;U型支架两端的侧板作为动力侧内支架上关于Y轴对称设置的向心弯折部,U型支架两端的侧板与车身侧支架之间留有位移间隙,从而能够对弹性阻尼元件进行X轴方向的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侧外支架焊接在所述U型支架上;所述动力侧内支架上设有螺柱,螺柱插入所述U型支架上的通孔,通过螺柱上的螺母将U型支架紧固在动力侧内支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1、通过动力侧外支架传递发动机的振动与位移,使动力侧内支架与弹性阻尼元件产生位移,当位移超过一定限度时,动力侧内支架将于车身侧支架发生运动干涉,由于动力侧内支架与车身侧支架均为刚性支架,因此能通过运动干涉阻止弹性阻尼元件位移继续增大,避免弹性阻尼元件损坏,也避免了发动机位移过大。
2、可以根据车型的主要载荷方向在相应的方位上对称设置向心弯折部,配置灵活,满足不同车型的需求。
3、弹性阻尼元件为橡胶,并通过硫化工艺结合到动力侧内支架与车身侧支架上,与胶粘相比更加稳固。
4、硫化完成后,需沿X轴方向拔模,为了满足硫化工艺的拔模需求,采用U型支架两端的侧板作为动力侧内支架上关于Y轴对称设置的向心弯折部,U型支架上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动力侧内支架上,那么就可以在拔模完成后再将U型支架安装到动力侧内支架上。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的发动机悬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中发动机悬置结构的X方向视图;
图3为实施例2中发动机悬置结构的Y方向视图;
图4为实施例2中U型支架与动力侧外支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中动力侧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中车身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车型的主要载荷方向在相应的方位上对称设置向心弯折部,配置灵活,满足不同车型的需求。下面提供实施例1与实施例2,实施例1针对前置后驱车型主要承受Y向载荷和-Z向载荷的特点,设计能够限制Y向位移和-Z向位移的发动机悬置。实施例2,则能够限制X、Y、Z轴三向位移。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发动机悬置,包括刚性支架与弹性阻尼元件103;所述刚性支架包括动力侧内支架101、用于连接发动机的动力侧外支架104以及用于连接车身的车身侧支架102;动力侧外支架104连接在动力侧内支架101上;动力侧内支架101与车身侧支架102分别连接在所述弹性阻尼元件103两端,动力侧内支架101与车身侧支架中至少一个具有对称设置并朝向弹性阻尼元件103的向心弯折部,并且动力侧内支架101与车身侧支架102通过所述向心弯折部形成一对留有位移间隙的干涉副。
动力侧内支架101与车身侧支架102上均关于X轴对称设置向心弯折部,动力侧内支架101上的向心弯折部1011与车身侧支架102上的向心弯折部1021相互层叠并留有位移间隙,从而能够对弹性阻尼元件进行Y轴方向的限位。
当动力侧内支架101与弹性阻尼元件103产生Y轴方向位移,若位移超过一定限度时,动力侧内支架101将同车身侧支架102发生运动干涉,即向心弯折部1021将阻止向心弯折部1011沿Y轴方向继续运动,由于动力侧内支架与车身侧支架均为刚性支架,因此能通过运动干涉阻止弹性阻尼元件位移继续增大,避免弹性阻尼元件损坏,也避免了发动机位移过大。
当然,动力侧内支架101与车身侧支架102中的一个上面关于X轴对称设置向心弯折部,也能够实现Y轴限位,例如,车身侧支架102上设置向心弯折部,而动力侧内支架101上不设置向心弯折部,但是向心弯折部的高度超过弹性阻尼元件对动力侧内支架的支撑高度,当动力侧内支架101与弹性阻尼元件103产生Y轴方向位移,若位移超过一定限度时,动力侧内支架101的端部将同车身侧支架102的向心弯折部1021发生运动干涉。
当动力侧内支架与弹性阻尼元件产生-Z轴方向位移,位移超过一定限度时,动力侧内支架将于车身侧支架发生运动干涉,即车身侧支架102将阻止向心弯折部1011沿-Z轴方向继续运动,因此能通过运动干涉阻止弹性阻尼元件位移继续增大,避免弹性阻尼元件损坏,也避免了发动机位移过大。
弹性阻尼元件103为橡胶,并通过硫化工艺结合到动力侧内支架与车身侧支架上。
车身侧支架102通过车身侧连接螺柱1021与车身连接。动力侧外支架104通过动力侧连接螺柱1042和动力侧定位销1041与发动机连接。
实施例2
参考图2至图6所示,一种发动机悬置,包括刚性支架与弹性阻尼元件205;所述刚性支架包括动力侧内支架204、用于连接发动机的动力侧外支架201、用于连接车身的车身侧支架203以及U型支架202;动力侧外支架连接在所述U型支架202上,所述U型支架202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动力侧内支架上;动力侧内支架204与车身侧支架203分别连接在所述弹性阻尼元件205两端,弹性阻尼元件为橡胶,并通过硫化工艺结合到动力侧内支架与车身侧支架上。动力侧内支架与车身侧支架中至少一个具有对称设置并朝向弹性阻尼元件的向心弯折部,并且动力侧内支架与车身侧支架通过所述向心弯折部形成一对留有位移间隙的干涉副。
U型支架202两端的侧板2021作为动力侧内支架上关于Y轴对称设置的向心弯折部,U型支架两端的侧板2021与车身侧支架203之间留有位移间隙,从而能够对弹性阻尼元件进行X轴方向的限位。
当动力侧内支架与弹性阻尼元件产生X轴方向位移,位移超过一定限度时,车身支架203将同U型支架两端的侧板2021发生运动干涉,即车身侧支架203将阻止动力侧内支架204沿X轴方向继续运动,因此能通过运动干涉阻止弹性阻尼元件位移继续增大,避免弹性阻尼元件损坏,也避免了发动机在X轴方向位移过大。
动力侧内支架与车身侧支架上均关于X轴对称设置向心弯折部,动力侧内支架204上的向心弯折部2041与车身侧支架203上的向心弯折部2031相互层叠并留有位移间隙,从而能够对弹性阻尼元件进行Y轴方向的限位。
当动力侧内支架与弹性阻尼元件产生Y轴方向位移,位移超过一定限度时,车身支架203上的向心弯折部2031将同动力侧内支架203上的向心弯折部2041发生运动干涉,即车身侧支架203将阻止动力侧内支架204沿Y轴方向继续运动,因此能通过运动干涉阻止弹性阻尼元件位移继续增大,避免弹性阻尼元件损坏,也避免了发动机在Y轴方向位移过大。
车身侧支架203的向心弯折部2031上设有朝向动力侧内支架204的翻边2032,动力侧内支架204的向心弯折部2041上设有朝向车身侧支架的翻边2042;车身侧支架203上的翻边2032与动力侧内支架204上的翻边2042相互层叠并留有位移间隙,从而能够对弹性阻尼元件进行Z轴方向的限位。
所述动力侧外支架201焊接在所述U型支架202上;所述动力侧内支架204上设有螺柱2043,螺柱2043插入所述U型支架上的通孔,通过螺柱2043上的螺母将U型支架202紧固在动力侧内支架204上。
当动力侧内支架与弹性阻尼元件产生+Z轴方向位移,位移超过一定限度时,车身侧支架203上的翻边2032将同动力侧内支架203上的翻边2042发生运动干涉,即车身侧支架203将阻止动力侧内支架204沿+Z轴方向继续运动,因此能通过运动干涉阻止弹性阻尼元件位移继续增大,避免弹性阻尼元件损坏,也避免了发动机在+Z轴方向位移过大。
当动力侧内支架与弹性阻尼元件产生-Z轴方向位移,位移超过一定限度时,车身侧支架203上的翻边2032将同动力侧内支架203上向心弯折部2031的转折连接处发生运动干涉,即车身侧支架203将阻止动力侧内支架204沿-Z轴方向继续运动,因此能通过运动干涉阻止弹性阻尼元件位移继续增大,避免弹性阻尼元件损坏,也避免了发动机在-Z轴方向位移过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上述技术方案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原理的基础上,很容易做出各种类型的改进或变形,而不仅限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具体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前面描述的只是优选的,而并不具有限制性的意义。

Claims (8)

1.一种发动机悬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刚性支架与弹性阻尼元件;所述刚性支架包括动力侧内支架、用于连接发动机的动力侧外支架以及用于连接车身的车身侧支架;动力侧外支架连接在动力侧内支架上;动力侧内支架与车身侧支架分别连接在所述弹性阻尼元件两端,动力侧内支架与车身侧支架中至少一个具有对称设置并朝向弹性阻尼元件的向心弯折部,并且动力侧内支架与车身侧支架通过所述向心弯折部形成一对留有位移间隙的干涉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悬置,其特征在于:动力侧内支架与车身侧支架上均关于X轴对称设置向心弯折部,动力侧内支架上的向心弯折部与车身侧支架上的向心弯折部相互层叠并留有位移间隙,从而能够对弹性阻尼元件进行Y轴方向的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悬置,其特征在于:车身侧支架的向心弯折部上设有朝向动力侧内支架的翻边,动力侧内支架的向心弯折部上设有朝向车身侧支架的翻边;车身侧支架上的翻边与动力侧内支架上的翻边相互层叠并留有位移间隙,从而能够对弹性阻尼元件进行Z轴方向的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发动机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阻尼元件为橡胶,并通过硫化工艺结合到动力侧内支架与车身侧支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支架还包括U型支架,动力侧外支架连接在所述U型支架上,所述U型支架上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动力侧内支架上;U型支架两端的侧板作为动力侧内支架上关于Y轴对称设置的向心弯折部,U型支架两端的侧板与车身侧支架之间留有位移间隙,从而能够对弹性阻尼元件进行X轴方向的限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侧外支架焊接在所述U型支架上;所述动力侧内支架上设有螺柱,螺柱插入所述U型支架上的通孔,通过螺柱上的螺母将U型支架紧固在动力侧内支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悬置,其特征在于:车身侧支架通过车身侧连接螺柱与车身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悬置,其特征在于:动力侧外支架通过动力侧连接螺柱和动力侧定位销与发动机连接。
CN202223543622.8U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发动机悬置 Active CN2190769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43622.8U CN219076997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发动机悬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43622.8U CN219076997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发动机悬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76997U true CN219076997U (zh) 2023-05-26

Family

ID=86404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43622.8U Active CN219076997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发动机悬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769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78176B (zh) 一种分段式后悬置软垫总成
CN108583266A (zh) 一种汽车悬置及汽车
CN219076997U (zh) 一种发动机悬置
CN110978977A (zh) 一种纯电动车的电机总成悬置结构及悬置系统
CN217207522U (zh) 一种基于三自由度的主被动复合隔振装置
CN104908568A (zh) 后悬置总成
CN211107698U (zh) 用于增程汽车的后副车架及车辆
CN220947520U (zh) 一种发动机悬置结构
CN102563314B (zh) 冷凝器支架、冷凝器系统及其汽车
CN207617490U (zh) 纵置对置式发动机前悬置
CN219257047U (zh) 一种新型商用车换电底座悬置结构
CN219600905U (zh) 一种变速箱悬置总成、动力装置悬置总成及起重机
CN210122139U (zh) 一种主减速器悬置的布置结构
CN211106923U (zh) 一种侧向大刚度悬置结构
CN113027981B (zh) 缓冲减振装置和缓冲减振系统
CN204774590U (zh) 后悬置总成
CN219505835U (zh) 悬置软垫及作业机械
CN210126405U (zh) 一种连接装置
CN210191163U (zh) 一种自动变速器制动器外支架
CN220764502U (zh) 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CN219119701U (zh) 液压变速器悬置及车辆
CN217574769U (zh) 减振器安装支架及车辆
CN218141003U (zh) 应用于燃料电池车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及燃料电池车
CN219075747U (zh) 一种用于车体检测机械臂的减震支撑系统
CN216942963U (zh) 发动机控制器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