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57183U - 电梯用导轨的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用导轨的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57183U
CN209957183U CN201822023083.2U CN201822023083U CN209957183U CN 209957183 U CN209957183 U CN 209957183U CN 201822023083 U CN201822023083 U CN 201822023083U CN 209957183 U CN209957183 U CN 2099571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device
guide rail
rail
fastening
rail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2308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垣薰雄
田原真介
石山宽享
高村尚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571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571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电梯用导轨固定在升降井的横梁上的电梯用导轨的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减轻导轨的安装工程中的作业人员的负担、而且还经得住源于地震的水平负荷的电梯用导轨的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电梯用导轨的固定装置具备:轨道用托架,其重叠在突出到电梯的升降井内的突出部上,供导轨固定;第1紧固部,其将轨道用托架保持在突出部的规定位置;以及第2紧固部,其设置在第1紧固部的沿着导轨的宽度方向的外侧,比第1紧固部牢固地将轨道用托架固定在突出部上。

Description

电梯用导轨的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将电梯用导轨固定在升降井内的固定装置。
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8-032313(申请日期:2018年2月26日)为基础,根据该申请而享受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考该申请而包含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背景技术
电梯的导轨设置在升降井的内侧,对轿厢、配重的升降进行引导。导轨以不论升降井内的凹凸如何都相对于地面而垂直地立起的方式借助多个托架组合而成的固定装置固定在升降井内。
例如像“国际公开第2015/029182号”中揭示的那样,根据升降井的凹凸来调整固定装置的托架的重合量,之后通过焊接将各托架接合,由此将导轨设置成相对于地面而垂直地立起。此外,也有将三块托架重合成所期望的状态、之后使用紧固螺栓进行接合来代替焊接的例子。
另一方面,有时会在建筑中设置的横梁上安装固定装置而在该固定装置上固定导轨。这时,在横梁到导轨的间隔较宽时,为了避免固定装置产生晃动,在横梁与固定装置之间设置有具有充分厚度的支承板。
当在固定装置的托架的接合中使用焊接时,升降井的内部会产生伴随焊接作业而来的火花。此外,焊接作业人员的熟练度会导致做工产生偏差,有品质不稳定之虞。
在托架的接合中使用紧固螺栓的情况下,对于地震要求充分的对策。例如,当轿厢、配重因地震而摇晃时,会经由导轨对固定装置施加较大的负荷。若是为了经得住该负荷而增加对托架彼此进行紧固的螺栓的根数,则有托架所具有的调整范围缩小、固定作业所需的劳力和时间增加之虞。此外,若增厚支承板的厚度,则在支承板上设置用以安装固定装置的孔的操作变得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用导轨的固定装置,其将导轨固定在升降井中,该电梯用导轨的固定装置强度高而且安装作业容易,能够获得一致的做工而不受作业人员的熟练度所左右,能将导轨牢固地固定在升降井中。
本实用新型的一形态的电梯用导轨的固定装置具备:轨道用托架,其重叠在突出到电梯的升降井内的突出部上,供电梯的导轨固定;第1紧固部,其将轨道用托架保持在突出部的规定位置;以及第2紧固部,其设置在第1紧固部的沿着导轨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在第1紧固部所保持的位置比第1紧固部牢固地将轨道用托架固定在突出部上。
根据这种构成,能够可靠地在升降井内相对于地面而垂直地固定导轨,而且,即便在因地震等而导致外力经由导轨施加到固定装置的情况下,也只有较小的力施加至第2紧固部,使得固定装置对地震等的耐久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概略性地表示电梯的构成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2为表示沿导轨进行升降运动的轿厢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3为表示通过第1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将导轨固定在横梁上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4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的侧视图。
图5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6为分解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7为表示施加至第1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的力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8为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图9为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的侧视图。
图10为分解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11为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图12为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的侧视图。
图13为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14为分解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15为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对一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20进行说明。
图1为概略性地表示电梯1的构成的一例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多个固定装置20酌情设置在电梯1的升降井103内,将引导轿厢5、配重7的导轨10固定在升降井103内。
首先,对电梯1进行说明。电梯1具备使建筑102的各楼层连通的升降井103、设置在建筑102的各楼层的候梯厅4、在升降井103内移动而停在各候梯厅4的轿厢5、以及平衡轿厢5的重量的配重7。各候梯厅4具有可以通过候梯厅门进行开闭的候梯厅口4A。
轿厢5连接在主绳6的一端而挂在升降井103内。在主绳6的另一端连接有配重7。图2为表示轿厢5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轿厢5具备轿厢框架13和轿厢主体14。轿厢主体14为四方箱形的要素,由具备左右竖棂13A、13B、下梁13C及上梁13D的轿厢框架13加以支承。
竖棂13A、13B沿导轨10立起。下梁13C穿过轿厢主体14下方将竖棂13A、13B的下端部之间连结在一起。上梁13D穿过轿厢主体14上方将竖棂13A、13B的上端部之间连结在一起。
在下梁13C及上梁13D的左端部及右端部分别安装有辊式引导装置15。如图3所示,引导装置15具备第1辊18A、第2辊18B及第3辊18C。第1辊18A、第2辊18B及第3 辊18C分别从三个方向与导轨10滚动接触。虽未图示,但配重7上也安装有同样的引导装置。再者,轿厢5的构成不限定于上述例。
如图1所示,在升降井103的上方设置有将主绳6卷起的曳引机8和控制曳引机8的运转的控制盘9。当曳引机8将主绳6卷起或回卷时,轿厢5及配重7在升降井103内沿导轨10呈吊桶式进行升降。
如图1所示,导轨10包含引导轿厢5的一对轿厢用导轨11和引导配重7的一对配重用导轨12。轿厢用导轨11和配重用导轨12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及功能,分别使用固定装置20而铅垂地而且是以相互空出规定间隔的方式配置在升降井103内。
如图3所示,导轨10具有脚部16和设置在脚部16的宽度方向的中央的刃部17,具有由脚部16和刃部17规定的T字形的截面形状。在升降井103内,导轨10的脚部16的背面16B与升降井103的横梁3相对,刃部17从脚部16的表面16A朝与横梁3相反那一侧延伸。
引导装置15中,第1辊18A接触导轨10的刃部17的顶端,第2辊18B及第3辊18C 以夹住刃部17的方式接触刃部17的两侧面。
(第1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1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20进行说明。图3~图6表示导轨10经由固定装置20固定在升降井103的横梁3上的状态。图3为固定装置20的俯视图,图4为表示固定装置20的侧视图,图5为表示固定装置20的立体图,图6为分解表示固定装置20的立体图。
以下,对于固定装置20,例如将像图2所示那样从候梯厅4观察升降井103的情况下的左右的宽度方向作为固定装置20的X方向、将该前后方向作为Y方向、将该上下方向作为Z方向来进行说明。X、Y、Z各方向相互正交。
如图3至图6所示,固定装置20具备轨道用托架22、第1紧固部40及第2紧固部 50。
横梁3是构成建筑102的构件,沿水平方向设置在升降井103的内部。如图4所示,横梁3为具备2块平行部3A和连结平行部3A之间的连结部3B的工字钢。在本实施方式中,横梁3的平行部3A相当于突出部。
如图6所示,在横梁3的平行部3A上设置有在前后方向Y上较长的第1长孔43。第 1长孔43是构成第1紧固部40的要素。轨道用托架22由第1紧固部40及第2紧固部50 保持、固定在横梁3。第1紧固部40及第2紧固部50将于后文叙述。
轨道用托架22具有安装部25和连续至安装部25的导轨支承部26。如图3或图6所示,安装部25为平板状,而且在该安装部25上以相互平行的方式形成有在左右方向X上较长的一对第2长孔44。第2长孔44是构成第1紧固部40的要素。安装部25以第2长孔44与第1长孔43相互交叉的方式重叠在横梁3的平行部3A上。平行部3A与安装部25 相重叠的部分相当于重叠空间W。
如图6所示,在安装部25上设置有一对预制孔54。预制孔54是构成第2紧固部50 的要素。
如图4至图6所示,导轨支承部26以相对于安装部25为大致直角的角度设置在安装部25的离横梁3较远那一侧的端部。在导轨支承部26上设置有一对螺钉用孔28。轨夹 33分别通过外螺钉34和螺帽35安装在导轨支承部26的螺钉用孔28上。
如图3或图4所示,轨夹33将导轨10的脚部16的缘部夹在其与导轨支承部26之间,通过外螺钉34与螺帽35的紧固将导轨10固定在导轨支承部26上。当导轨10被固定在导轨支承部26上时,导轨10的脚部16的背面16B与横梁3成为面对面的状态。
接着,对固定装置20的第1紧固部40和第2紧固部50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第1 紧固部40具备设置在横梁3上的第1长孔43、设置在轨道用托架22的安装部25的一对第2长孔44、2根外螺钉45、以及分别螺接至外螺钉45的螺帽46。
第1长孔43与平行的第2长孔44在各自的长度方向相互正交。外螺钉45分别插入在第1长孔43与2个第2长孔44上下重叠的部分,螺帽46螺合在从横梁3的平行部3A 的下表面突出的螺纹部上。在螺帽46的紧固较松时,外螺钉45可以在第1长孔43及第2 长孔44的内部作相对移动,轨道用托架22在该移动范围内相对于横梁3而任意移动。
当紧固螺帽46时,外螺钉45与螺帽46的摩擦力增大,轨道用托架22相对于横梁3的移动停止,轨道用托架22便在该位置保持在横梁3上。由此,轨道用托架22通过第1 紧固部40保持在横梁3上。以下,有时将紧固轨道用托架22与横梁3的2根外螺钉45 及螺帽46在说明上分别称为第1紧固部40A及第1紧固部40B。
如图6所示,第2紧固部50具备一对预制孔54和进行穿孔以及内螺纹的形成的2根自攻螺钉53。预制孔54设置在轨道用托架22的安装部25的2个部位。预制孔54具有与自攻螺钉53的外径大致相等的内径,如图3所示,从导轨10观察,分别设置在第1紧固部40(第1紧固部40A及第1紧固部40B)的沿着导轨10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前后方向Y 的外侧)。
进而,预制孔54设置在使轨道用托架22相对于横梁3而移动至第1紧固部40容许的任意位置也不会离开横梁3、与横梁3的缘部或者第1长孔43的间隔也不会变窄到规定程度以上的位置。
自攻螺钉53具有顶端形成有进行穿孔的切刃的钻孔部分、在通过钻孔部分形成的孔的内表面形成内螺纹的攻丝部分、以及螺合至通过攻丝部分形成的内螺纹的螺纹部。
即,当使自攻螺钉53在将顶端插入在预制孔54中的状态下转动时,钻孔部分在横梁 3的平行部3A上穿孔,攻丝部分在钻孔部分所形成的孔的内表面形成内螺纹,螺纹部螺合至该内螺纹。自攻螺钉53具有能使轨道用托架22固定在横梁3的平行部3A上的长度、性能。
预制孔54具有如下功能:在插入自攻螺钉53时,将自攻螺钉53的顶端配置在横梁3的规定位置,而且挤压自攻螺钉53的侧面来稳定转动时的自攻螺钉53的行进。当自攻螺钉53螺合至横梁3时,成为预制孔54的内表面与自攻螺钉53的外周之间几乎没有间隙的状态。由此,轨道用托架22通过构成第2紧固部50的自攻螺钉53牢固地固定在横梁3 上。以下,有时将螺合到横梁3上的2根自攻螺钉53在说明上分别称为第2紧固部50A 及第2紧固部50B。
接着,对使用上述固定装置20将导轨10固定在横梁3上的方法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在升降井103内的横梁3的平行部3A上重叠轨道用托架22的安装部25,在第1长孔 43与一对第2长孔44上下重叠的部分分别插通外螺钉45。将螺帽46松弛地固定在外螺钉45上,避免外螺钉45从轨道用托架22上脱落。由此,形成第1紧固部40。
使第1紧固部40的外螺钉45、第1长孔43及第2长孔44相互作相对移动来移动轨道用托架22。导轨10通过轨夹33安装在轨道用托架22上。
当移动轨道用托架22来定下导轨10相对于地面而垂直地立起的位置时,拧紧第1紧固部40的螺帽46,由此停止轨道用托架22的移动,将轨道用托架22保持在横梁3的规定位置。
在通过第1紧固部40将轨道用托架22保持在横梁3上之后,将自攻螺钉53插入至轨道用托架22的预制孔54并转动。自攻螺钉53被预制孔54引导,顶端的钻孔部在横梁 3的平行部3A上穿孔。当进一步转动自攻螺钉53时,在平行部3A上形成内螺纹,自攻螺钉53的螺纹部螺合至该内螺纹。当自攻螺钉53紧固在平行部3A上时,轨道用托架22得以固定在横梁3上。由此,轨道用托架22通过第2紧固部50牢固地固定在横梁3的所期望的位置。
接着,对将导轨10固定在横梁3上的固定装置20上施加有外力时进行考察。这相当于例如因发生地震等而导致轿厢5摇晃、从而经由导轨10对固定装置20施加有力的时候。
当发生地震时,认为轿厢5、配重7所产生的摇晃会导致负荷Px和Py像图7所示那样经由导轨10作用于固定装置20。负荷Px为X方向的负荷,Py为Y方向的负荷。
假设宽度方向X的负荷Px施加到轿厢5上。于是,沿着刃部17的高度方向(宽度方向X)的负荷Px从导轨10作用于固定装置20。关于负荷Px,只要利用第2紧固部50A及第2紧固部50B均等地负担该负荷即可,即便是相对较大的负荷,第2紧固部50也就是固定装置20也能承受。
另一方面,在前后方向Y的负荷Py施加到轿厢5的情况下,负荷Py沿前后方向Y作用于固定装置20,而且经由导轨10使固定装置20产生力矩。
在负荷Py作用到轨道用托架22的情况下,第2紧固部50不仅需要负担该负荷,还需要负担源于该负荷的力矩,认为固定装置20的负荷增大。参考图7,对负荷Py施加到导轨10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在负荷Py作用到固定装置20时,反力R1及R2作用于第2紧固部50。
根据前后方向Y的力的平衡,【数式1】成立。
Py=R1y+R2y (1)
由于第2紧固部50A及第2紧固部50B均等地分担负荷,因此R1y=R2y,【数式2】的关系成立。
R1y=R2y=Py/2 (2)
根据一第2紧固部50A中的力矩的平衡,【数式3】的关系成立。
Py*L=R2x*δ (3)
根据宽度方向X的力的平衡,【数式4】的关系成立。
R1x=R2x (4)
根据式(3)及式(4),【数式5】的关系成立。
R1x=R2x=Py*L/δ (5)
根据式(2)及式(5),【数式6】的关系成立。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182217820000071
再者,在所述式(1)至式(6)中,
R1为第2紧固部50A上的反力,
R2为第2紧固部50B上的反力,
L为导轨10的刃部17的顶端与第2紧固部50的间隔,
δ为第2紧固部50A与第2紧固部50B的间隔。
也就是说,在前后方向Y的负荷Py作用到导轨10上时,一第2紧固部50A到另一第 2紧固部50B的间隔δ越大,作用于第2紧固部50A及第2紧固部50B的反力R1、R2便越小。
如图3所示,从导轨10观察固定装置20时,第2紧固部50A、50B设置在第1紧固部40A及第1紧固部40B的沿着导轨10的宽度方向(Y方向)的外侧。也就是说,固定装置20的第2紧固部50A、50B以将第1紧固部40A及第1紧固部40B夹在中间的方式宽阔地设置在左右两侧。由此,固定装置20对应于来自地震等的负荷而在第2紧固部50上产生的反力减小,可以说对地震的耐久性较高。
如以上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20通过在横梁3的规定位置保持轨道用托架 22的第1紧固部40和设置在第1紧固部40的沿着导轨10的宽度的外侧的第2紧固部50 将轨道用托架22牢固地固定在横梁3上,因此,能够可靠地在升降井103内相对于地面而垂直地固定导轨10。
进而,由于第2紧固部50之间的间隔较宽,因此,即便在源于地震等的外力经由导轨10施加到固定装置20的情况下,也只有较小的力施加至第2紧固部50也就是自攻螺钉53,能够防止自攻螺钉53的损伤、提高固定装置20对地震等的耐久性。
固定装置20在第1紧固部40(40A、40B)的沿着导轨10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的部位具有第2紧固部50A、50B,因此,相较于在其他部位设置第2紧固部50A和第2紧固部50B 的情况而言,第2紧固部50A和第2紧固部50B的间隔δ增大,固定装置20能够承受更大的负荷。
第2紧固部50A与第2紧固部50B的间隔δ越大,第2紧固部50A及第2紧固部50B 上产生的反力便越小,因此,优选将第2紧固部50A与第2紧固部50B的间隔δ最大化。由此,能够防止发生地震时的固定装置20的损坏或者更大程度地减轻损伤的程度。
第1紧固部40由第1长孔43、第2长孔44、外螺钉45及螺帽46构成,因此,能使轨道用托架22相对于横梁3大范围地移动至任意位置。而且,通过外螺钉45与螺帽46 的紧固,能将轨道用托架22以适度的力量保持在横梁3上。
由于可以使轨道用托架22在第1长孔43及第2长孔44的长度的范围内自由移动,因此,升降井103内的导轨10的固定作业变得容易。第1长孔43及第2长孔44沿相互的长度方向正交的X、Y方向延伸,因此,在X方向和Y方向上都能调整轨道用托架22的位置。
由于第1紧固部40可以在第1长孔43及第2长孔44的长度的范围内自由调整轨道用托架22相对于横梁3的位置,因此认为,当过大的力施加至第1紧固部40时,该相对位置有发生偏移之虞,但在第2紧固部50中,自攻螺钉53螺入到因自身而形成的内螺纹。因此,能比第1紧固部40牢固地固定横梁3与轨道用托架22,它们之间几乎不会产生相对位置的变动。
第2紧固部50的预制孔54预先设置在固定装置20上,因此,作业人员无须寻找螺入自攻螺钉53的位置,作业人员的负担得以减轻。此外,能将自攻螺钉53容易且迅速、安全地螺入至横梁3。
自攻螺钉53在对横梁3的平行部3A进行穿孔的同时形成内螺纹,因此,即便未预先在横梁3上形成下孔等也能进行螺合。此外,由于横梁3上未形成有下孔,因此,能在轨道用托架22的自由的部位螺入自攻螺钉53。因此,能够无级调整轨道用托架22相对于横梁3的位置,从而能将导轨10固定在正确的位置。
也可将设置有预制孔54的轨道用托架22配置在横梁3的下侧的平行部3A的下表面并进行位置的调整、之后通过第1紧固部40来保持轨道用托架22。于是,能够实现从轨道用托架22的下侧螺入自攻螺钉53的作业,即便在像升降井103的最上部等那样上部空间狭窄的地方,也能容易地进行固定装置20对导轨10的固定作业。
另一方面,在升降井103内的最上部以外,可以将设置有预制孔54的轨道用托架22配置在横梁3上方来进行作业。能够像平常那样从上方进行作业,这对于作业人员而言比较理想。
此外,即便在发生大地震等而导致导轨10发生了些许形变的情况下,也能容易地修复导轨10发生的形变等。
在该情况下,由于固定装置20是通过自攻螺钉53将轨道用托架22固定在在横梁3上,因此,可以将自攻螺钉53从固定装置20上卸下而移动轨道用托架22、之后另行通过自攻螺钉53将轨道用托架22紧固在横梁3上,由此,能够略微移动导轨10的位置。进而,在最初安装的轨道用托架22无法使用的情况下,还能容易地交换为新品。
相对于在将轨道用托架22通过焊接接合在横梁3上的情况下难以取下焊接部分来重新固定而言,这是一个优点,即便能够通过焊接再次进行固定,已实施了内外装修的升降井103的内部也不宜进行会产生火花的焊接作业。就这一点而言,本实施方式由于在轨道用托架22的固定中不会产生火花,所以也较佳。
(第2实施方式)
将第2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20示于图8、图9、图10。在该例中,如图8~图10所示,是将轨道用托架22安装在横梁3的支承板31上。图8为表示固定装置20的俯视图,图9为表示固定装置20的侧视图,图10为分解表示固定装置20的立体图。
固定装置20具备轨道用托架22、第1紧固部40及第2紧固部50,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轨道用托架22安装在延伸自横梁3的支承板31上。
横梁3是构成建筑102的构件,沿水平方向设置在升降井103的内部。横梁3的平行部3A上通过焊接等预先安装有支承板31,该支承板31从横梁3朝升降井103的内部突出规定长度。
支承板31由具有与横梁3相同程度的强度的金属构件构成,具有足够经由固定装置 20来支承导轨10的强度、刚性。支承板31相当于突出部。
如图10所示,支承板31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Y延伸的第1长孔43。第1长孔43是构成第1紧固部40的要素。如图8及图9所示,轨道用托架22通过第1紧固部40及第2 紧固部50保持、固定在支承板31上。
与第1实施方式一样,轨道用托架22具有安装部25和连续至安装部25的导轨支承部26。安装部25上设置有一对平行的第2长孔44和构成第2紧固部50的一对预制孔54。导轨10经由轨夹33固定在导轨支承部26上。支承板31与安装部25相重叠的共通部分相当于重叠空间W。
接着,对固定装置20的第1紧固部40及第2紧固部50进行说明。第1紧固部40具备设置于支承板31的第1长孔43、设置于轨道用托架22的第2长孔44、插通在这些长孔中的2根外螺钉45、以及螺接在各外螺钉45上的螺帽46。
第1长孔43与一对平行的第2长孔44在各自的长度方向相互正交。外螺钉45插入在第1长孔43与第2长孔44相重叠的部分,螺帽46螺合在该外螺钉45的螺纹部。在螺帽46的紧固较松时,轨道用托架22相对于支承板31而任意移动。当紧固螺帽46时,轨道用托架22保持在支承板31上。以下,有时将2根外螺钉45及螺帽46分别称为第1紧固部40A及第1紧固部40B。
第2紧固部50具备一对预制孔54和2根自攻螺钉53。预制孔54设置在第1紧固部 40(第1紧固部40A及第1紧固部40B)的左右外侧,而且是设置在移动至第1紧固部40 容许的任意位置也不会离开支承板31、与支承板31的缘部的间隔也不会变窄到规定程度以上的位置。
自攻螺钉53的钻孔部分在支承板31上穿孔,攻丝部分在钻孔部分所形成的孔的内表面形成内螺纹,螺纹部螺合至该内螺纹。
预制孔54将自攻螺钉53配置在支承板31上的规定位置,而且挤压自攻螺钉53的侧面来稳定自攻螺钉53的行进。自攻螺钉53与预制孔54的内表面之间几乎没有间隙。以下,有时将螺合到支承板31上的2根自攻螺钉53分别称为第2紧固部50A及第2紧固部 50B。
接着,对使用上述固定装置20将导轨10固定在横梁3上的方法进行说明。如图8、图9所示,升降井103内的横梁3上预先通过焊接等固定有支承板31。支承板31具有规定的厚度和长度,朝升降井103的内侧水平地突出。如图10所示,沿前后方向Y在支承板31上形成第1长孔43。或者,将预先形成有第1长孔43的支承板31安装在横梁3上。
将轨道用托架22的安装部25放在支承板31上,在第1长孔43与第2长孔44上下重叠的部分分别插通外螺钉45。将螺帽46松弛地固定在外螺钉45上,避免外螺钉45从轨道用托架22上脱落。由此,形成第1紧固部40。
使第1紧固部40的外螺钉45、第1长孔43及第2长孔44相互作相对移动,从而使轨道用托架22相对于支承板31进行移动。导轨10通过轨夹33安装在轨道用托架22上。
当移动轨道用托架22来定下导轨10相对于地面而垂直地立起的位置时,拧紧螺帽46,停止轨道用托架22的移动,通过第1紧固部40将轨道用托架22保持在支承板31的规定位置。
在利用第1紧固部40将轨道用托架22保持在支承板31上之后,将自攻螺钉53插入至轨道用托架22的预制孔54并转动。自攻螺钉53被预制孔54引导,顶端的钻孔部在支承板31上穿孔。当进一步转动自攻螺钉53时,在支承板31上形成内螺纹,自攻螺钉53 的螺纹部螺合至该内螺纹。当自攻螺钉53紧固在支承板31上时,轨道用托架22得以固定在支承板31上。由此,轨道用托架22通过第2紧固部50牢固地固定在支承板31的所期望的位置。
通过本实施方式,第2紧固部50也是沿导轨10的宽度方向配置在第1紧固部40的外侧,因此,即便在发生了地震等情况下,施加至自攻螺钉53的负荷也不会过大,固定装置20能够实现高耐久性。此外,根据固定装置20,能在远离横梁3的位置固定导轨10。
(第3实施方式)
将第3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20示于图11~图14。如图12及图13所示,固定装置20与第2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具备中间构件21、轨道用托架22、第1紧固部40、第2 紧固部50及第3紧固部60,并且,轨道用托架22经由中间构件21安装在支承板31上。
横梁3上安装有支承板31,该支承板31朝升降井103的内部突出规定长度。支承板31上安装有固定装置20的中间构件21。
中间构件21为金属制板状构件,具有基部23和平板部24。基部23通过外螺钉32与螺帽38的紧固固定在支承板31上。外螺钉32及螺帽38构成了第3紧固部60。平板部 24从基部23延伸到升降井103的内部。
平板部24为平板状,具有足够支承导轨10的强度、刚性。进而,如图12所示,平板部24以构成第2紧固部50的自攻螺钉53能够容易地贯穿的方式形成得比支承板31薄。
如图14所示,平板部24上设置有在前后方向Y上较长的第1长孔43。第1长孔43 是构成第1紧固部40的要素。如图11及图12所示,轨道用托架22通过第1紧固部40 及第2紧固部50保持、固定在平板部24上。第1紧固部40及第2紧固部50的构成与前文叙述过的一致。
与第1实施方式一样,轨道用托架22具有安装部25和连续至安装部25的导轨支承部26。安装部25上设置有一对平行的第2长孔44和构成第2紧固部50的一对预制孔54。导轨10经由轨夹33固定在导轨支承部26上。平板部24与安装部25相重叠的部分相当于重叠空间W。
如图14所示,固定装置20的第1紧固部40具备设置于中间构件21的平板部24的第1长孔43、设置于轨道用托架22的一对第2长孔44、2根外螺钉45、以及螺接至外螺钉45的螺帽46。
第1长孔43与一对平行的第2长孔44在各自的长度方向相互正交。外螺钉45分别插入到第1长孔43与第2长孔44相重叠的部分,螺帽46螺合在从中间构件21的下部突出的螺纹部上。在螺帽46的紧固较松时,外螺钉45可以在第1长孔43和第2长孔44的内部作相对移动,轨道用托架22相对于中间构件21而任意移动。当紧固螺帽46时,轨道用托架22保持在中间构件21上。以下,有时将2根外螺钉45及螺帽46称为第1紧固部40A及第1紧固部40B。
如图14所示,第2紧固部50具备一对预制孔54和2根自攻螺钉53。从导轨10观察,预制孔54分别设置在第1紧固部40(第1紧固部40A及第1紧固部40B)的左右外侧。
预制孔54设置在移动至第1紧固部40容许的任意位置也不会离开中间构件21、与中间构件21的缘部的间隔也不会变窄到规定程度以上的位置。自攻螺钉53在中间构件21上穿孔,在孔的内表面形成内螺纹,螺纹部螺合至内螺纹。
预制孔54将自攻螺钉53配置在平板部24上的规定位置,而且挤压自攻螺钉53来稳定自攻螺钉53的行进。螺合在一起的自攻螺钉53与预制孔54的内表面之间几乎没有间隙。以下,有时将2根自攻螺钉53在说明上分别称为第2紧固部50A及第2紧固部50B。
接着,对使用固定装置20将导轨10固定在横梁3上的方法进行说明。如图14所示,升降井103内的横梁3上预先通过焊接等固定有支承板31。支承板31朝升降井103的内侧突出。
在支承板31上设置的螺钉用孔36和中间构件21上设置的螺钉用孔39中插通外螺钉 32,在外螺钉32上螺合螺帽38,从而将中间构件21固定在支承板31上。中间构件21通过外螺钉32与螺帽38的螺合也就是第3紧固部60牢固地固定在支承板31上。
接着,将轨道用托架22的安装部25放在中间构件21的平板部24上,在第1长孔43与第2长孔44上下重叠的部分分别插通外螺钉45。将螺帽46松弛地固定在外螺钉45上,避免外螺钉45从轨道用托架22上脱落。由此,形成第1紧固部40。
使第1紧固部40的外螺钉45、第1长孔43及第2长孔44相互作相对移动,从而使轨道用托架22相对于中间构件21进行移动。当移动轨道用托架22来定下导轨10相对于地面而垂直地立起的位置时,拧紧螺帽46,通过第1紧固部40将轨道用托架22保持在中间构件21的规定位置。
接着,将自攻螺钉53插入至预制孔54并转动。自攻螺钉53在中间构件21的平板部24上穿孔并在平板部24上形成内螺纹,而且,自攻螺钉53的螺纹部螺合至该内螺纹。当自攻螺钉53紧固在平板部24上时,轨道用托架22通过第2紧固部50牢固地固定在中间构件21的所期望的位置。
如以上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20通过在中间构件21的规定位置保持轨道用托架22的第1紧固部40和设置在第1紧固部40的沿着导轨10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的第2 紧固部50将轨道用托架22牢固地固定在中间构件21上,因此,能够可靠地在升降井103 内相对于地面而垂直地固定导轨10。
而且,由于第2紧固部50之间的间隔较宽,因此,即便在发生了地震等情况下,也能防止自攻螺钉53的损伤、提高固定装置20的耐久性。
由于固定装置20在第1紧固部40(40A、40B)的沿着导轨10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的部位具有第2紧固部50A、50B,因此,相较于在其他部位设置第2紧固部50A和第2紧固部 50B的情况而言,第2紧固部50A与第2紧固部50B的间隔增大。因此,固定装置20能够承受更大的负荷。进而,可以在远离横梁3的位置通过固定装置20固定导轨10。
中间构件21形成得比支承板31和横梁3薄,使得自攻螺钉53容易地贯穿,因此,能够可靠且容易地进行升降井103内的导轨10的固定作业。
通常,自攻螺钉能够贯穿的的板厚的合计值是有极限的。因此,在横梁3或支承板31 较厚的情况下,须以轨道用托架22与横梁3或支承板31的合计板厚不超过自攻螺钉53的上限的方式减薄轨道用托架22。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比支承板31薄的中间构件21,能将轨道用托架22与中间构件21的合计板厚设定在自攻螺钉53的上限值以下。因而,无须减薄轨道用托架22的厚度即可使自攻螺钉53贯穿中间构件21而将轨道用托架 22可靠地紧固在中间构件21上。
(第4实施方式)
将第4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20示于图15。该例中,在轨道用托架22上设定的第2紧固部50A、50B分别形成有4个预制孔54A~54D。
4个预制孔54A~54D针对第2紧固部50A及第2紧固部50B以分别与大致正方形的角部的位置相对应的方式形成于轨道用托架22上。再者,预制孔54的数量、配置不限于上述例。
自攻螺钉53对轨道用托架22的固定与上述相同。该例中,由于设置有4个预制孔54A~ 54D,因此根据轨道用托架22的位置来选择应插入自攻螺钉53的预制孔54A~54D,在离第1长孔43或者例如中间构件21的缘端足够远的位置设定第2紧固部50。由此,能在第 2紧固部50与中间构件21的缘端等之间保持充分的强度,从而能够防止因第2紧固部50 所具有的强度以下的力而导致中间构件21或轨道用托架22发生变形或损坏、提高固定装置20的耐久性。
此外,由于4个预制孔54A~54D沿安装部25的X-Y平面排列,因此能够加长第1紧固部40的第1长孔43和第2长孔44、扩大中间构件21与轨道用托架22的位置的可调整范围。
具体而言,相对于中间构件21而例如朝升降井103的深处也就是箭头Y1所示的方向配置轨道用托架22,轨道用托架22朝图15的纸面上的上方移动。于是,在第2紧固部 50B中,预制孔54B、54C靠近中间构件21的缘端,从而产生在预制孔54B、54C与中间构件21的缘端之间无法保持充分的距离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处于离轨道用托架22的缘端较远的位置的预制孔54A或预制孔 54D而在该预制孔54A或54D中螺入自攻螺钉53。结果,即便大幅移动轨道用托架22,也可以通过选择预制孔54A或预制孔54D而使第2紧固部50离开中间构件21的缘端,从而能够确保充分的强度。
在第2紧固部50A中,选择在与第2紧固部50B的预制孔54A或预制孔54D之间能够确保宽阔的间隔的预制孔54A或预制孔54D来螺入自攻螺钉53。由此,能够扩大第2紧固部50之间的间隔、降低发生地震等时施加至第2紧固部50的负荷。
此外,在使轨道用托架22相对于中间构件21而沿宽度方向X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也一样,即便大幅移动轨道用托架22,也可以通过选择自攻螺钉53到第1长孔43的缘端的距离较远的预制孔54A或预制孔54B来充分确保第2紧固部50与中间构件21之间的连结强度。
再者,本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20在不是横梁3而是沿纵向延伸的纵梁或者其他构件上通过焊接等设置有支承板的情况下也能加以运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使第1长孔43的长度方向与升降井103的前后方向Y一致、使第2长孔44的长度方向与升降井103的宽度方向X一致,但也可使第1长孔43的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X一致、使第2长孔44的长度方向与升降井103的前后方向Y一致。
此外,第1紧固部40的紧固件不限于外螺钉45与螺帽46的组合。例如,只要能固定中间构件21与轨道用托架22的相对位置,则也可使用将中间构件21和轨道用托架22 夹住而通过螺紧力或弹簧力来进行固定的夹具等。在使用夹具的情况下,还可以在通过第 2紧固部50将中间构件21与轨道用托架22固定后,从固定装置20上卸下夹具而用于其他固定作业。此外,第1紧固部40的紧固件也可为1个,但优选像本实施方式这样设置多个。
第2紧固部50的紧固件不限于自攻螺钉53。例如,也可在通过第1紧固部40对中间构件21与轨道用托架22进行保持后,在中间构件21和轨道用托架22上通过钻孔开设共通的螺钉用孔,并在该螺钉用孔中嵌入外螺钉而利用螺帽来进行紧固。
若像这样在螺钉用孔中嵌入外螺钉,只要外螺钉及螺帽不发生破损,便与使用自攻螺钉53时一样,中间构件21与轨道用托架22基本上不会发生相对移动而牢固地得到固定。
对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加以呈现的,并非意欲限定实用新型。这些新颖的实施方式能以其他各种形态加以实施,可以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实用新型的范围和主旨内,而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实用新型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例如,图1所示的例子中为牵引方式的电梯1,但也可为卷筒式电梯1。升降井103的固定装置20也可不全都设置在横梁3上。

Claims (9)

1.一种电梯用导轨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轨道用托架,其重叠在突出到电梯的升降井内的突出部上,供电梯的导轨固定;
第1紧固部,其将所述轨道用托架保持在所述突出部的规定位置;以及
第2紧固部,其设置在所述第1紧固部的沿着所述导轨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在所述第1紧固部所保持的位置比所述第1紧固部牢固地将所述轨道用托架固定在所述突出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用导轨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紧固部具备形成于所述突出部的第1长孔、形成于所述轨道用托架的第2长孔、插通在所述第1长孔及所述第2长孔中的外螺钉、以及螺接在所述外螺钉上而通过其本身和所述外螺钉来夹持所述突出部和所述轨道用托架的螺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用导轨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紧固部具备预制孔和外螺钉,所述预制孔设置在通过所述第2紧固部加以紧固的构件中的一构件上,所述外螺钉在贯穿所述预制孔并在由所述第1紧固部保持的另一构件上进行了开孔及攻丝的状态下螺合至所述另一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用导轨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升降井的最上部近旁,仅在由所述第2紧固部加以紧固的构件中的下侧的构件上设置有所述预制孔,
在所述升降井的最上部以外,仅在上侧的构件上设置有所述预制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用导轨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紧固部的所述外螺钉为顶端形成有切刃的自攻螺钉。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用导轨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紧固部具备多个所述预制孔,该多个所述预制孔设置在将所述第1紧固部夹在中间的两侧,
从多个所述预制孔中选择任一个来插入所述外螺钉。
7.一种电梯用导轨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中间构件,其具有重叠在突出到电梯的升降井内的突出部上的一端部;
轨道用托架,其重叠在所述中间构件的另一端部,供所述电梯的导轨固定;
第1紧固部,其设置在所述轨道用托架与所述中间构件相重合的重叠空间内,将所述轨道用托架保持在所述中间构件的规定位置;
第2紧固部,其设置在所述第1紧固部的沿着所述导轨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将通过所述第1紧固部保持在所述中间构件上的所述轨道用托架固定在所述中间构件上;以及
第3紧固部,其固定所述突出部与所述中间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用导轨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紧固部具备形成于所述中间构件的第1长孔、形成于所述轨道用托架的第2长孔、插通在所述第1长孔及所述第2长孔中的外螺钉、以及螺接在所述外螺钉上而通过其本身和所述外螺钉来夹持所述中间构件和所述轨道用托架的螺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用导轨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构件比所述突出部的厚度薄。
CN201822023083.2U 2018-02-26 2018-12-04 电梯用导轨的固定装置 Active CN20995718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32313A JP6800900B2 (ja) 2018-02-26 2018-02-26 エレベータ用ガイドレールの固定装置及びその固定方法
JP2018-032313 2018-02-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57183U true CN209957183U (zh) 2020-01-17

Family

ID=67850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23083.2U Active CN209957183U (zh) 2018-02-26 2018-12-04 电梯用导轨的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800900B2 (zh)
CN (1) CN209957183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61345B (zh) * 2019-11-27 2023-09-1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用导轨固定装置以及电梯装置
WO2022091402A1 (ja) * 2020-11-02 2022-05-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の施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57675B2 (ja) * 1987-11-12 1995-06-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ガイドレールの取付方法
JPH01133884A (ja) * 1987-11-18 1989-05-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ガイドレールの取付方法
JPH04182289A (ja) * 1990-11-16 1992-06-2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ガイドレールの固定装置
JPH072454A (ja) * 1993-06-14 1995-01-06 Hitachi Building Syst Eng & Service Co Ltd ガイドレールの保持装置
JP2007239960A (ja) * 2006-03-10 2007-09-20 Nippon Steel Corp 鋼材の接合構造および接合方法ならびに鉄骨造の建築物
JP5501946B2 (ja) * 2010-12-15 2014-05-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
WO2015029182A1 (ja) * 2013-08-29 2015-03-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用ガイドレールの固定装置
JP6215794B2 (ja) * 2014-08-11 2017-10-1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シール交換方法及びシール交換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47645A (ja) 2019-09-05
JP6800900B2 (ja) 2020-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10689B1 (ja) エレベータ用ガイドレールの固定装置及びその固定方法
CN209957183U (zh) 电梯用导轨的固定装置
CN110526074A (zh) 电梯的配重承接夹具以及配重承接夹具的安装方法
JP2019018928A (ja) エレベータ用ガイドレールの固定装置及び固定方法
JPWO2009050807A1 (ja) エレベータかご及びその据付方法
JP2014051372A (ja) 乗客コンベヤのトラス支持装置、及び乗客コンベヤのトラス支持装置の設置方法
JP6593823B2 (ja) エレベータ用ガイドレール固定装置
JP6116755B2 (ja) エレベータ用ガイドレール固定装置およびその固定方法
JP6230717B2 (ja) エレベータの機器取付装置
KR101412086B1 (ko) 레벨 조절이 가능한, 커튼월 고정 장치
JP2017141597A (ja) 天井用取付金具及び施工方法
JP6306138B1 (ja) エレベータのガイドレール固定装置
JP5638383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上手摺装置
JP6526347B1 (ja) エレベータのガイドレール固定装置
JP2017206334A (ja) エレベータ及びそのレールブラケット装置
JP2021024651A (ja) ガイドレール固定装置の据付方法、および、ガイドレール固定装置
JP6261346B2 (ja) パネルの取付け構造
JP2014213975A (ja)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内かごガイドレールの芯出し雇および芯出し方法
JP2005104673A (ja) エレベータのガイドレール固定装置
WO2022113183A1 (ja) 乗りかご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WO2022107300A1 (ja) ガイドレールの支持構造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WO2022107278A1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出入口装置
JP5900169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支持装置
JP6648733B2 (ja) 乗客コンベア用トラスの準固定構造
JP2006044843A (ja) 昇降路用作業台足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