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64729U - 外包装材料及使用了该外包装材料的密封体 - Google Patents

外包装材料及使用了该外包装材料的密封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64729U
CN209764729U CN201821995820.9U CN201821995820U CN209764729U CN 209764729 U CN209764729 U CN 209764729U CN 201821995820 U CN201821995820 U CN 201821995820U CN 209764729 U CN209764729 U CN 2097647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oxygen
packaging material
outer packaging
material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9582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星谷圭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ppan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ppa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ppa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ppan Printing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647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647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ckage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Reaction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包装材料及使用了该外包装材料的密封体。本实用新型提供在具有优异的氧阻隔性的同时可以充分地抑制配置有氧指示器的层间的剥离的外包装材料。本实用新型的外包装材料具有从外侧向内侧按顺序层叠有外侧层、第一粘接层、氧阻隔层、第二粘接层和内侧层的结构,氧阻隔层具有从外侧向内侧按顺序层叠有基材膜、无机氧化物蒸镀层和保护层的结构,在保护层内侧的面上配置有氧指示器。

Description

外包装材料及使用了该外包装材料的密封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包装材料及使用了该外包装材料的密封体。
背景技术
输液是通过点滴将氨基酸溶液、葡萄糖液及林格氏液等药液投予至静脉的治疗方法。输液袋由药液和直接收纳该药液的一次外包装材料构成。由于药液会因氧而变质,因此期待一次外包装材料具有氧阻隔性。但是,几乎没有氧阻隔性的材料(例如无添加的聚烯烃)被广泛用于一次外包装材料。这是因为,由于药液是要被注入到体内,因此直接收纳药液的一次外包装材料是不会对药液造成影响的材料被认为是重要的。因而,利用具有氧阻隔性的外包装材料对输液袋进行二次包装,在此状态下进行输送及保管。专利文献1公开了适于输液袋的二次包装的包装袋。
然而,已知通过将氧吸收剂进一步收纳在收纳物品的密封体中,从而将密封体内维持在脱氧状态。另外,为了判定密封体内为脱氧状态,还已知在密封体内进一步收纳根据氧的有无而变色的氧指示器。专利文献2公开了通过印刷技术将外包装材料料和氧指示器一体化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75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227797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们进行了具有优异的氧阻隔性且设有氧指示器的外包装材料的开发。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们的研究,在为了使优异的氧阻隔性得以表现而采用含有无机氧化物蒸镀层(例如氧化铝蒸镀层或氧化硅蒸镀层)的多层结构作为外包装材料的构成时,在配置有氧指示器的层间易于发生剥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具有优异的氧阻隔性的同时可以充分地抑制配置有氧指示器的层间的剥离的外包装材料、及使用了该外包装材料的密封体。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实用新型的外包装材料具有从外侧向内侧按顺序层叠有外侧层、第一粘接层、氧阻隔层、第二粘接层和内侧层的结构,氧阻隔层具有从外侧向内侧按顺序层叠有基材膜、无机氧化物蒸镀层、保护层的结构,在保护层内侧的面上配置有氧指示器。该外包装材料适合作为用于收纳输液袋的二次外包装材料。
所述外包装材料中,所述氧指示器可以具有:形成在所述保护层内侧的面上的基底层;形成在所述基底层内侧的面上的氧变色层;和形成在所述氧变色层内侧的面上的被覆层。
所述外包装材料中,所述氧变色层可以通过与氧的接触,从无色变色成蓝色。
所述外包装材料中,所述基底层可以在与氧的接触前后都为黄色。
所述外包装材料中,所述被覆层可以在与氧的接触前后都为白色。
所述外包装材料中,所述氧指示器可以通过与氧的接触,从黄色变色成绿色。
所述外包装材料中,可以在所述保护层内侧的面上部分地配置有所述氧指示器。
所述外包装材料中,所述氧指示器可以进一步具有框部。
所述外包装材料中,所述氧变色层可以被收纳在由所述框部、所述基底层和所述被覆层包围的区域内。
所述外包装材料中,可以是所述框部的厚度为所述基底层及所述氧变色层的合计厚度以上,且为所述基底层、所述氧变色层及所述被覆层的合计厚度以下。
所述外包装材料中,所述无机氧化物蒸镀层可以为氧化铝蒸镀层或氧化硅蒸镀层。
所述外包装材料中,可以具有显示所述氧指示器的与氧接触前的颜色的第一着色部。
所述外包装材料中,可以具有显示所述氧指示器的与氧接触后的颜色的第二着色部。
所述外包装材料可以是用于收纳输液袋的外包装材料。
所述外包装材料中,所述无机氧化物蒸镀层的厚度可以为5~500nm。
所述外包装材料中,所述内侧层可以是具有热封性的聚烯烃系膜。
所述外包装材料中,所述内侧层可以为下述的构成:具有含有密度低于0.92g/cm3的低密度层和密度为0.92~0.95g/cm3的中密度层的多层结构,所述低密度层配置在与所述第二粘接层相向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密封体具备上述外包装材料和收纳在上述外包装材料中的输液袋。
所述密封体中,可以进一步具备收纳在所述外包装材料中的氧吸收剂。
所述密封体中,可以在所述外包装材料内填充有不活泼性气体。
本实用新型的氧阻隔层具有至少含有基材膜、无机氧化物蒸镀层及保护层的层叠结构。无机氧化物蒸镀层在具有优异的氧阻隔性的同时还具有水蒸气阻隔性。无机氧化物蒸镀层通过具有氧阻隔性,可以抑制药液因氧发生变质。无机氧化物蒸镀层通过具有水蒸气阻隔性,可以抑制因药液所含水分的汽化所引起的药液浓度的变化。
氧阻隔层所含的保护层至少发挥保护无机氧化物蒸镀层的作用。通过按照将无机氧化物蒸镀层覆盖的方式设置保护层,可以抑制因外包装材料的制造过程中无机氧化物蒸镀层的损伤等而导致的氧阻隔性及水蒸气阻隔性降低。另外,保护层还起到确保与氧指示器的密合性的作用。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在具有优异的氧阻隔性的同时可以充分地抑制配置有氧指示器的层间的剥离的外包装材料、及使用了该外包装材料的密封体。
附图说明
图1为示意地表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外包装材料所形成的袋子之一例的俯视图。
图2为示意地表示由图1所示的袋子和收纳在该袋子中的输液袋所构成的密封体之一例的俯视图。
图3为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外包装材料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4为示意地表示氧指示器的另一例的截面图。
图5(a)为示意地表示外侧层和氧阻隔层通过第一粘接层贴合的状态的截面图、图5(b)为示意地表示在保护层的表面形成有氧指示器的框部的状态的截面图、图5(c)为示意地表示在框部内形成有基底层的状态的截面图、图5(d)为示意地表示在基底层的表面上形成有氧变色层的状态的截面图、图5(e)为示意地表示在氧变色层的表面上形成有被覆层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6为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体的其它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7为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外包装材料的其它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8为示意地表示比较例的外包装材料的构成的截面图。
符号说明
1外侧层、3氧阻隔层、3a基材膜、3b无机氧化物蒸镀层、3c保护层、5、6氧指示器、5a基底层、5b氧变色层、5c被覆层、5d框部、7内侧层、10、11外包装材料、15袋子、20输液袋、30氧吸收剂、50、60密封体、A1第一粘接层、A2第二粘接层、C1第一着色部、C2第二着色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以下的说明中,相同要素或具有相同功能的要素使用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为示意地表示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外包装材料所形成的袋子之一例的俯视图。图2为示意地表示由图1所示的袋子15和收容在袋子15中的输液袋20所构成的密封体50的俯视图。
图1所示的袋子15为长方形,三个边15a、15b、15c被密封,剩下的一个边15d开放。袋子15通过将一对外包装材料按照它们内侧的面相向的方式进行配置、将三个边15a、15b、15c进行热封来形成。袋子15的尺寸根据所收纳的内容物(例如输液袋)的尺寸进行设定即可,例如在输液袋的药液量为500mL时,长边(边15a、15c)的长度为33~35cm、短边(边 15b、15d)的长度为17~19cm即可。
袋子15使用在一对外包装材料中至少一个的外包装材料中于层间配置有本实施方式的氧指示器5的外包装材料。氧指示器5是使用者能够可靠地识别氧指示器5的尺寸及形状即可。图1所示的氧指示器5是一边为 2~3cm的大致三角形、是三角形的顶点发圆的形状。氧指示器5的位置优选是与收纳在袋子15中的输液袋等内容物不重叠的位置。即,图2所示的氧指示器5形成在靠近袋子15的长边(边15a、15c)中的一个长边(图1 中为边15a)的位置、且比袋子15的长度方向中间位置更靠近上边(边15d) 的位置处。当在这种位置设置有氧指示器5的情况下,在将图2所示形状的输液袋20收纳在袋子15中时,与输液袋20不重叠,使用者易于识别氧指示器5。
图3为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外包装材料的截面图。如该图所示,外包装材料10具有从外侧向内侧按顺序层叠有外侧层1、第一粘接层A1、氧阻隔层3、第二粘接层A2和内侧层7的结构。氧阻隔层3具有从外侧向内侧按顺序层叠有基材膜3a、无机氧化物蒸镀层3b和保护层3c的结构,在保护层3c内侧的面上部分地配置有氧指示器5。此外,使用外包装材料10形成密封体时,外包装材料10的外侧被暴露于大气,而外包装材料10 的内侧与内容物相向。
外包装材料10中,比氧指示器5更靠内侧配置的第二粘接层A2及内侧层7具有氧透过性,侵入到密封体50中的氧透过这些层到达氧指示器5。另外,氧指示器5中,在比氧变色层5b更靠内侧配置的被覆层5c具有氧透过性,侵入到密封体50中的氧透过被覆层5c到达氧变色层5b。以下,首先对氧指示器5的构成进行说明,之后对外包装材料10的层构成进行说明。
<氧指示器>
本实施方式的氧指示器5具有:形成在保护层3c内侧的面上的基底层 5a;形成在基底层5a内侧的面上的氧变色层5b;和形成在氧变色层5b内侧的面上的被覆层5c。通过按照氧变色层5b的颜色变化能够从外包装材料 10外侧进行识别的方式来构成,可以容易地确认氧侵入到密封体50中。此外,从能够由外包装材料10的外侧识别氧变色层5b的颜色变化的方面出发,比氧指示器5更位于外侧的外侧层1、第一粘接层A1、氧阻隔层3及基底层5a具有对可见光的透明性。
基底层5a是配置在氧阻隔层3的保护层3c与氧变色层5b之间、用于提高两者密合性的层。基底层5a例如含有聚氨酯系树脂、乙烯基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或聚酰胺系树脂。基底层5a的厚度例如为0.5~5μm。从抑制氧变色层5b因光导致的劣化及氧指示器5的识别性的观点出发,基底层5a 也可以被着色。例如,基底层5a可以在与氧的接触前后都为黄色,此时,在用于形成基底层5a的涂液中配合黄色油墨即可。此外,用于形成基底层 5a及其它层所使用的涂液优选不含特定的有机溶剂(例如甲苯)。
基底层5a与保护层3c的剥离强度从抑制配置氧指示器5的层间的剥离的观点出发,例如为0.2N/15mm以上,还可以为0.4~0.7N/15mm的范围。剥离强度是指根据JISK6854-3所记载的方法、在拉伸速度为300mm/分钟及剥离角度为90°(T形)的条件下测定的值。
氧变色层5b含有可逆地发生变色的氧化还原色素。即,氧化还原色素具有因与氧的接触而变色、在变成不与氧接触的状态时即变回原来的颜色的性质。作为氧化还原色素,可以举出亚甲蓝、新亚甲蓝、中性红、靛蓝二磺酸钠、酸性红、藏红T、酚藏花红、卡普里蓝、尼罗蓝、二苯基胺、二甲苯蓝、硝基二苯基胺、菲绕啉络铁盐、N-苯基氨茴酸等。氧变色层5b 还可以进一步含有还原剂,作为其具体例,可举出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及它们的盐;D-阿戊糖、D-赤藓糖、D-半乳糖、D-木糖、D-葡萄糖、D-甘露糖、D-果糖、D-乳糖等还原糖;亚锡盐、亚铁盐等金属盐。
氧变色层5b的厚度例如为0.5~5μm。氧变色层5b多使用含有上述氧化还原色素、还原剂和水的水系油墨来形成。水系油墨由于粘性低,因此通过一次印刷无法形成充分厚度的层,易于产生颜色不均。此时,通过两次以上的重复印刷来形成氧变色层5b即可。
氧变色层5b是含有通过与氧的接触而从无色变色为蓝色的氧化还原色素的层,当基底层5a在与氧的接触前后都为黄色时,氧指示器5通过与氧的接触而从黄色变色为绿色。该绿色是通过在与氧的接触前后都为黄色的基底层5a与通过与氧的接触而变色为蓝色的氧变色层5b重叠所显现的颜色。
被覆层5c发挥在保护氧变色层5b的同时还防止氧变色层5b所含的成分(氧化还原色素等)对药液造成影响的作用。被覆层5c例如含有聚氨酯系树脂、乙烯基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或聚酰胺系树脂。从防止来自被覆层5c侧的光所导致的氧变色层5b劣化的观点出发,被覆层5c优选具有遮光性。另外,从氧变色层5b的颜色识别性的观点出发,被覆层5c优选是浅色,例如在与氧的接触前后都为白色即可。被覆层5c的厚度例如为 0.5~5μm。
本实施方式的氧指示器5具有构成氧指示器5外缘的框部5d。通过具有框部5d,具有易于利用印刷技术稳定地形成外观良好的氧指示器5的优点。即,当利用多层印刷在膜上形成多层结构的氧指示器5时,由于湿度、温度及膜的张力等的影响,易于在各层产生偏差。通过氧指示器5具有框部5d,具有即便产生这种偏差其也不明显的优点。由此观点出发,框部5d 优选是比氧指示器5的颜色更深的颜色,例如优选是黑色、藏青色或茶色。框部5d可以使用上述那样深色的油墨、通过印刷来形成。框部5d的宽度例如为0.5~3mm。
框部5d还可以构成为与基底层5a及被覆层5c一起保护氧变色层5b、且防止氧变色层5b所含的氧化还原色素等成分对药液造成影响。即,也可以氧变色层5b被收纳在由框部5d、基底层5a和被覆层5c包围而成的区域中。从实现该构成的观点出发,框部5d的厚度是基底层5a及氧变色层5b 的合计厚度以上即可,且是基底层5a、氧变色层5b及被覆层5c的合计厚度以下即可。框部5d的厚度例如为0.5~5μm。此外,图4是示意地表示氧指示器的另一例的截面图。图4所示的氧指示器6中,框部6d的厚度与基底层6a及氧变色层6b的合计厚度相同,按照将氧变色层6b和框部6d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方式形成被覆层6c。
<外包装材料的层构成>
外侧层1是本实施方式的外包装材料10的最外层,作为其具体例,可举出双轴拉伸膜(例如双轴拉伸聚丙烯(OPP)膜)。外侧层1的厚度是20~60μm即可。通过使用该厚度的双轴拉伸聚丙烯膜作为外侧层1,可以平衡良好地使外包装材料10的刚性、耐弯曲性及耐针孔性达到高水准。此外,为了提高与第一粘接层A1的密合性,还可以对外侧层1的内侧表面实施各种处理(例如等离子体处理),还可以在外侧层1与第一粘接层A1 之间形成锚涂层(未图示)。
第一粘接层A1形成在外侧层1与氧阻隔层3之间,将两者贴合。第一粘接层A1例如通过挤出层压来形成。第一粘接层A1例如含有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及/或低密度聚乙烯(LDPE)。此外,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已知有通过使用了金属茂催化剂的聚合而制造者、以及通过使用了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聚合而制造者。其中的通过使用了金属茂催化剂的聚合而制造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由于是更窄的分子量分布,因此具有优异的物性。
从使第一粘接层A1的强度及外包装材料10的强度这两者适度的观点出发,构成第一粘接层A1的树脂组合物的密度例如是0.920g/cm3以下即可,还可以是0.910~0.920g/cm3。另外,第一粘接层A1的树脂组合物的熔体流动速率从加工适应性的观点出发,例如为4~15g/10分钟。第一粘接层A1 的厚度为10~30μm即可。
氧阻隔层3具有至少含有基材膜3a、无机氧化物蒸镀层3b及保护层 3c的层叠结构。基材膜3a优选透明性高(例如总光线透过率为85%以上) 且耐热性优异,作为其具体例,可举出尼龙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 (PET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等。基材膜3a的厚度例如为10~30μm。此外,基材膜3a从提高与无机氧化物蒸镀层3b的密合性的观点出发,可以在与无机氧化物蒸镀层3b相向一侧的面上具有锚涂层(例如含有丙烯酸系树脂的层)。
无机氧化物蒸镀层3b例如可以通过将氧化铝、氧化硅、氧化氮化硅、氧化镁或它们的混合物蒸镀在基材膜3a上来形成。这些无机材料中,从氧阻隔性、水蒸气阻隔性及生产率的观点出发,无机氧化物蒸镀层3b优选是氧化铝蒸镀层或氧化硅蒸镀层。无机氧化物蒸镀层3b可通过真空蒸镀法、溅射法、CVD等手法形成。
无机氧化物蒸镀层3b的厚度例如为5~500nm,还可以为10~100nm。该厚度为5nm以上时,易于形成均匀的膜,具有可以更充分地发挥作为阻气材料的功能的倾向。另一方面,该厚度为500nm以下时,可以保持充分的柔软性,具有可以更为可靠地防止在成膜后因弯折、拉伸等外部要因而在薄膜上产生龟裂的倾向。
保护层3c至少发挥保护无机氧化物蒸镀层3b的作用。保护层3c例如含有聚氨酯系树脂、乙烯基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或聚酰胺系树脂。通过按照将无机氧化物蒸镀层3b覆盖的方式设置保护层3c,可以抑制因外包装材料10制造过程中的无机氧化物蒸镀层3b的损伤等而导致的阻隔性降低。另外,保护层3c还发挥确保与氧指示器5的密合性的作用。
保护层3c也可以具有阻气性。具有阻气性的保护层3c例如作为成分含有选自含羟基的高分子化合物、金属烷氧化物、金属烷氧化物水解物及金属烷氧化物聚合物中的至少1种。作为含羟基的高分子化合物,具体地可举出例如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淀粉等水溶性高分子,特别是聚乙烯醇市售有各种物性的产品,从易于获得目标性能者、处理性容易的方面出发也是优选的。
金属烷氧化物是由通式M(OR)n(M表示Si、Ti、Al、Zr等金属原子,R表示-CH3、-C2H5等烷基,n表示对应M价数的整数)所示的化合物。具体地说,可举出四乙氧基硅烷〔Si(OC2H5)4〕、三异丙氧基铝〔Al (O-iso-C3H7)3〕等。四乙氧基硅烷、三异丙氧基铝由于在水解后在水系的溶剂中较为稳定,因此优选。另外,作为金属烷氧化物的水解物及聚合物,例如作为四乙氧基硅烷的水解物或聚合物可举出硅酸(Si(OH)4)等,作为三丙氧基铝的水解物或聚合物可举出氢氧化铝(Al(OH)3)等。
保护层3c的厚度例如为50~1000nm,还可以为100~500nm。该厚度为 50nm以上时,具有能够获得更为充分的阻气性的倾向,为1000nm以下时,具有能够保持充分的柔性的倾向。
作为可用作这种氧阻隔层3的阻气性膜,例如已知凸版印刷株式会社制的GL膜(商品名),可优选使用GL-AE、GL-ARH-F、GL-AEY等。
第二粘接层A2形成在部分地形成于保护层3c及其表面上的氧指示器 5与内侧层7之间,将两者贴合。作为第二粘接层A2,例如可以使用干式层压用的双组分固化型氨基甲酸酯系粘接剂。从粘接强度的观点出发,形成第二粘接层A2时的涂布量(干燥后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为1.5~3.5g/m2的范围即可。第二粘接层A2的厚度为0.5~5μm即可。
内侧层7是用于通过热封将外包装材料加工成包装材料的层。内侧层7 是具有热封性的聚烯烃系膜。内侧层7含有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 及/或低密度聚乙烯(LDPE)等具有热封性的树脂。此外,内侧层7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多层结构。多层结构的热封性膜可以通过吹塑法或流延法来制造,还可以具有密度梯度。例如,内侧层7可以是下述构成:具有含有密度低于0.92g/cm3的低密度层和密度为0.92~0.95g/cm3的中密度层的多层结构,低密度层配置在与第二粘接层A2相向的一侧。
外包装材料10的氧透过度从优异的氧阻隔性的观点出发,例如为 1.0cc/m2·day·atm以下,还可以为0.2~0.7cc/m2·day·atm的范围。
外包装材料10的水蒸气透过度从内容物为输液时的内容物浓度管理的方面及不使外包装材料内产生结露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0~2.0g/m2·day 的范围。
<具有氧指示器的外包装材料的制造方法>
一边参照图5(a)~图5(e),一边对具有氧指示器5的外包装材料 10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外包装材料10例如经过以下的工序来制造。氧指示器例如可以通过利用卷对卷方式的印刷来形成。
(1)准备外侧层1的工序
(2)准备氧阻隔层3的工序
(3)介由第一粘接层A1将外侧层1与氧阻隔层3的基材膜3a贴合的工序(参照图5(a))
(4)在保护层3c的表面上印刷框部5d的工序(参照图5(b))
(5)在保护层3c的表面上且框部5d内印刷基底层5a的工序(参照图5(c))
(6)在形成于框部5d内的基底层5a的表面上印刷氧变色层5b的工序(参照图5(d))
(7)在形成于框部5d内的氧变色层5b的表面上印刷被覆层5c的工序(参照图5(e))
(8)将具有部分地形成于表面上的氧指示器5的保护层3c与内侧层7 贴合的工序(参照图3)
此外,形成图4所示的氧指示器6时,在上述(7)的工序中,按照将氧变色层6b和框部6d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方式形成被覆层6c即可。
<密封体>
如图2所示,密封体50由使用外包装材料10制作的袋子15和收纳在袋子15内的输液袋20构成。作为收纳在输液袋20中的药液,可举出氨基酸溶液、葡萄糖液及林格氏液等。图2所示的密封体50在袋子15内填充有氮等不活泼性气体,并未收纳氧吸收剂。图6所示的密封体60在进一步将氧吸收剂30收纳在袋子15内的方面与密封体50不同。
密封体50、60所具备的氧指示器5可以用于密封体是否为正规品的判定、即真伪的判定。例如,通过第三者制作外观与袋子15相同的袋子且将输液袋20或外观与其相同的输液袋收纳在该袋子中而制造了作为外观与密封体50相同的密封体的非正规品时,相当于氧指示器5的部分的颜色与正规品的氧指示器5的氧接触前的颜色相同。但是,如果即便是将非正规品的密封体开封、相当于氧指示器5的部分的颜色也不变色,则可以判断为该密封体并非是正规品。假设即便是相当于氧指示器5的部分具有因密封体的开封而变色的功能,只要是正规品的变色后的颜色不同,则可以判断为该密封体并非是正规品。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具备氧指示器5的外包装材料10,但外包装材料还可以具有显示氧指示器5的与氧接触之前的颜色的第一着色部,还可以具有显示氧指示器5的与氧接触后的颜色的第二着色部,还可以具有这两者。图7所示的外包装材料11中,在氧指示器 5的附近设置有第一着色部C1及第二着色部C2。通过使用者确认第一着色部C1及第二着色部C2的颜色与氧指示器5的颜色,可以容易地判定密封体内有无氧(密封体是否已被开封)。也可以如图7所示,在第一着色部C1及第二着色部C2的旁边印刷“开封前的颜色”及“开封后的颜色”等说明。此外,第一着色部C1及第二着色部等的形成位置也可以是外包装材料的任一个层间。例如,也可以在外侧层1内侧的表面上形成着色部、在外侧层1与第一粘接层A1之间配置着色层,还可以与氧指示器5同样,在保护层3c与第二粘接层A2之间配置着色层。
实施例
以下根据实施例及比较例更为具体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
<实施例>
首先,作为具有氧阻隔性的多层膜,准备凸版印刷株式会社制的 GL-AEY(在厚度为15μm的尼龙基材膜上形成氧化铝的蒸镀层、在蒸镀层上具备保护层的氧阻隔膜)。通过挤出层压将该多层膜的基材膜一侧的面与外侧层(OPP膜、厚度为30μm)贴合(参照图5(a))。作为构成第一粘接层(厚度为15μm)的树脂,使用LDPE(日本聚乙烯株式会社制)。
接着,通过凹版印刷将氧指示器形成在多层膜的保护层的表面上。首先,利用黑色油墨(东洋油墨株式会社制)印刷氧指示器的框部(参照图5 (b))。利用黄色油墨(东洋油墨株式会社制)在框部内印刷基底层(图 5(c))。在基底层的表面上形成氧变色层(图5(d))。利用白色油墨 (SAKATA INX株式会社制)在氧变色层的表面上印刷被覆层(图5(e))。此外,氧变色层的印刷中使用含有以下成分的油墨。
按照将如上形成的氧指示器及多层膜的保护层覆盖的方式,介由第二粘接层贴合内侧层(LLDPE、Tamapoly株式会社制)。经过这些工序,获得实施例的外包装材料(参照图3)。此外,作为构成第二粘接层的树脂,使用聚氨酯系树脂(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
(氧透过度的测定)
根据JIS K7126-2(第二部:等压法)记载的方法,测定外包装材料的氧透过度。测定在温度为20℃及相对湿度为65%的条件下进行。其结果是,实施例的外包装材料的氧透过度为0.7cc/m2·day·atm。
(水蒸气透过度的测定)
根据JIS K7129记载的方法,测定外包装材料的水蒸气透过度。测定在温度为40℃及相对湿度为90%的条件下进行。其结果是,实施例的外包装材料的水蒸气透过度为1.51g/m2·day。
(氧指示器与氧阻隔层的密合性的评价)
根据JIS K6854-3(粘接剂-剥离粘接强度试验方法-第3部:T形剥离) 记载的方法,测定氧阻隔层的保护层与氧指示器的基底层之间的界面的剥离强度。测定在拉伸速度为300mm/分钟及剥离角度为90°(T形)的条件下进行。实施例的试样的T形剥离强度为0.6~1.0N/15mm。
<比较例>
除了将氧阻隔层按内侧和外侧调换的方式配置之外,与实施例同样地制作外包装材料(参照图8)。即,利用挤出层压将氧阻隔层的保护层一侧的面与外侧层贴合后,在多层膜的基材膜的表面上,通过凹版印刷形成氧指示器。
(氧透过度的测定)
与实施例同样地测定比较例的外包装材料的氧透过度。其结果是,比较例的外包装材料的氧透过度为0.7cc/m2·day·atm。
(氧指示器与氧阻隔层的密合性的评价)
根据JIS K6854-3记载的方法,测定氧阻隔层的基材膜(尼龙膜)与氧指示器的基底层之间的界面的剥离强度。测定在拉伸速度为300mm/分钟及剥离角度为90°(T形)的条件下进行。比较例的试样的T字剥离强度为 0.2~0.5N/15mm。

Claims (21)

1.一种外包装材料,其为具有从外侧向内侧按顺序层叠有外侧层、第一粘接层、氧阻隔层、第二粘接层和内侧层的结构的外包装材料,其中,
所述氧阻隔层具有从外侧向内侧按顺序层叠有基材膜、无机氧化物蒸镀层和保护层的结构,
在所述保护层内侧的面上配置有氧指示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包装材料,其中,所述氧指示器具有:形成在所述保护层内侧的面上的基底层;形成在所述基底层内侧的面上的氧变色层;和形成在所述氧变色层内侧的面上的被覆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包装材料,其中,所述氧变色层通过与氧的接触,从无色变色成蓝色。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包装材料,其中,所述基底层在与氧的接触前后都为黄色。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包装材料,其中,所述被覆层在与氧的接触前后都为白色。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包装材料,其中,所述氧指示器通过与氧的接触,从黄色变色成绿色。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包装材料,其中,在所述保护层内侧的面上部分地配置有所述氧指示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包装材料,其中,所述氧指示器进一步具有框部。
9.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包装材料,其中,所述氧指示器进一步具有框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外包装材料,其中,所述氧变色层被收纳在由所述框部、所述基底层和所述被覆层包围的区域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外包装材料,其中,所述框部的厚度为所述基底层及所述氧变色层的合计厚度以上,且为所述基底层、所述氧变色层及所述被覆层的合计厚度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包装材料,其中,所述无机氧化物蒸镀层为氧化铝蒸镀层或氧化硅蒸镀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包装材料,其具有显示所述氧指示器的与氧接触前的颜色的第一着色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包装材料,其具有显示所述氧指示器的与氧接触后的颜色的第二着色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包装材料,其是用于收纳输液袋的外包装材料。
16.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包装材料,其中,所述无机氧化物蒸镀层的厚度为5~500nm。
1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包装材料,其中,所述内侧层是具有热封性的聚烯烃系膜。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外包装材料,其中,所述内侧层为下述的构成:
具有含有密度低于0.92g/cm3的低密度层和密度为0.92~0.95g/cm3的中密度层的多层结构,
所述低密度层配置在与所述第二粘接层相向的一侧。
19.一种密封体,其具备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包装材料和收纳在所述外包装材料中的输液袋。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密封体,其进一步具备收纳在所述外包装材料中的氧吸收剂。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密封体,其中,在所述外包装材料内填充有不活泼性气体。
CN201821995820.9U 2018-09-14 2018-11-30 外包装材料及使用了该外包装材料的密封体 Active CN20976472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72262A JP7259239B2 (ja) 2018-09-14 2018-09-14 外装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密封体
JP2018-172262 2018-09-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64729U true CN209764729U (zh) 2019-12-10

Family

ID=68744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95820.9U Active CN209764729U (zh) 2018-09-14 2018-11-30 外包装材料及使用了该外包装材料的密封体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259239B2 (zh)
CN (1) CN209764729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53169B2 (ja) * 2006-08-10 2012-01-1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包装体
GB201217720D0 (en) * 2012-10-03 2012-11-14 Insignia Technologies Ltd Indicator device
JP6191217B2 (ja) * 2013-04-24 2017-09-06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酸素インジケーター
JP6214926B2 (ja) * 2013-05-22 2017-10-18 エイワイファーマ株式会社 輸液製剤パッケージ
KR102213324B1 (ko) * 2013-06-21 2021-02-05 미츠비시 가스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산소 검지 다층체,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산소 검지 포장재 및 탈산소제 포장체
JP2016147691A (ja) * 2015-02-12 2016-08-18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包装袋
CN104777162B (zh) * 2015-04-17 2018-02-09 深圳九星印刷包装集团有限公司 色变指示装置
JP2017173094A (ja) * 2016-03-23 2017-09-28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積層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包装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59239B2 (ja) 2023-04-18
JP2020045105A (ja) 2020-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38483A1 (en) Pharmaceutical blister
CN104385742A (zh) 可密封及可剥离的膜
EP2994080B1 (en) Damage evident condom packaging
EP1541340B1 (en) Migration-barrier retort laminates
CN107207127B (zh) 容器封闭系统
CN209764729U (zh) 外包装材料及使用了该外包装材料的密封体
JP4929847B2 (ja) 酸素検知機能を有するバリア性包装材料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包装袋並びにバリア容器用蓋材
JP5239121B2 (ja) インジケーター付積層遮光フィルム及び外装袋
JP7205075B2 (ja) インジケーター機能付き包装材料
JP4144841B2 (ja) 深絞り包装用共押出複合フィルム及び深絞り包装体
US20160221292A1 (en) Hygroscopic packaging container
JP2021145828A (ja) 輸液バッグ収納外装袋
JP2019172280A (ja) 包装袋
JP7255088B2 (ja) 包装袋の製造方法
AU2018292538B2 (en) Pouch and film for a pouch
JP2004256125A (ja) プレススルーパック包装蓋材とそれを用いたプレススルーパック包装体
JP3024306B2 (ja) 酸化ケイ素蒸着層を有する包装材料
JP4534598B2 (ja) 酸素インジケータ及び包装体
JP7342399B2 (ja) 包装用積層体
JP6770629B1 (ja) シリコン材料の輸送用袋及びシリコン材料の梱包体
JP7024468B2 (ja) インジケーター機能付き包装材料
US20220355998A1 (en) Stain resistant packaging film for retort applications
JP2008056289A (ja) 酸素検知機能を有するバリア性遮光包装材料及び遮光包装体
KR101962025B1 (ko) 수액제품을 위한 다층 필름
WO2023047411A1 (en) Aluminum foil lidding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