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37322U - 一种横跨道路的立体车库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横跨道路的立体车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37322U
CN209637322U CN201920198219.5U CN201920198219U CN209637322U CN 209637322 U CN209637322 U CN 209637322U CN 201920198219 U CN201920198219 U CN 201920198219U CN 209637322 U CN209637322 U CN 2096373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awler belt
parking
lifting
landing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9821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文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ngshan Luxing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ngshan Luxing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ngshan Luxing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ngshan Luxing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9821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373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373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3732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立体车库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横跨道路的立体车库,包括框架,框架上设置有泊车平台,泊车平台为两列,两列泊车平台之间设有间隙,升降装置升降设置在框架上,且位于一列泊车平台的一端,转运装置滑动设置在间隙之间,转运装置的两端可与泊车平台接触,转运装置的一端可与升降装置接触,停车平台设置在框架的下端,且位于升降装置的一侧,停车平台上设置有泊车板,泊车板用于承载车辆,泊车平台、升降装置、转运装置和停车平台上均设置有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带动泊车板从停车平台依次经过升降装置、转运装置和泊车平台。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轮卡顿,影响运转车的效率、对车的轮胎造成一定的磨损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横跨道路的立体车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立体车库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横跨道路的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停车问题成为亟需解决的一个新难题。
公开号为CN106168074 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磁悬浮立体车库,包括多层停车平台、升降机构及磁悬浮机构;多层停车平台均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多个停车架;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支架及滑动设置在升降支架上的升降板,升降支架竖直穿设于左右对称的停车架之间;磁悬浮机构包括磁悬浮轨道和磁悬浮托运板;磁悬浮轨道的一端位于升降支架的一侧,磁悬浮轨道设置于每层停车平台的左右对称的停车架之间,磁悬浮托运板滑动设置在磁悬浮轨道上;还包括托运小车,托运小车用于承载小车并在升降板和磁悬浮托运板上转运车辆。该发明磁悬浮轨道快速在每层停车平台托运车辆,以实现对车辆的立体托运,解决了现有的大型立体车库中托运速度慢和升降机构设置过多的问题。
目前随着立体车库行业的发展,各种立体车库虽然能解决一部分停车的问题,但仍然无法避免挤压和占用公共空间。而且立体车库在将车转运到泊车位的过程中,由于车的轮胎为圆形的,会出现卡顿的现象,所以会影响运转车的效率,而且会对车的轮胎造成一定的磨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横跨道路的立体车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轮卡顿,影响运转车的效率、对车的轮胎造成一定的磨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横跨道路的立体车库,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上设置有
泊车平台,所述泊车平台为两列,两列所述泊车平台之间设有间隙,
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升降设置在所述框架上,所述升降装置升降设置在一列所述泊车平台的一端,
转运装置,所述转运装置滑动设置在所述间隙之间,所述转运装置的两端可与所述泊车平台接触,所述转运装置的一端可与所述升降装置接触,
停车平台,所述停车平台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下端,且位于所述升降装置的一侧,所述停车平台上设置有
泊车板,所述泊车板用于承载车辆,
传动组件,所述泊车平台、所述升降装置、所述转运装置和所述停车平台上均设置有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泊车板从所述停车平台依次经过所述升降装置、所述转运装置和所述泊车平台。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履带,所述履带包括
第一履带,所述第一履带转动设置在所述停车平台上,所述泊车板接触设置在所述第一履带上,及
第二履带,所述第二履带转动设置在所述升降装置上,及
第三履带,所述第三履带转动设置在所述转运装置上,及
第四履带,所述第四履带转动设置在所述泊车平台上,所述第一履带、所述第二履带、所述第三履带和所述第四履带沿相同方向设置,
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
第一动力机构,所述第一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停车平台上,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带动所述第一履带转动,及
第二动力机构,所述第二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升降装置上,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带动所述第二履带转动,及
第三动力机构,所述第三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转运装置上,所述第三动力装置带动所述第三履带转动,及
第四动力机构,所述第四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泊车平台上,所述第四动力装置带动所述第四履带转动。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框架包括
泊车架,所述泊车架上设置有泊车位,每个泊车位上设置有一个所述泊车平台,及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泊车架的下端连接,所述支撑架横跨设置在道路的两侧,
所述停车平台为两个,分别设置在道路的两侧,
所述升降装置为两个,分别设置在道路的两侧。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装置包括
升降托盘,所述第二履带转动设置在所述升降托盘的上方,所述第二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升降托盘上,及
升降传动组件,所述升降传动组件与所述升降托盘连接,且带动所述升降托盘升降运动。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转运装置包括
转运车,所述转运车沿着所述间隙的长度方向在所述泊车架上往复运动,所述第三履带转动设置在所述转运车上,所述第三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转运车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车辆驾驶员将车辆停至停车平台的泊车板上后,停车平台上的传动组件、升降装置上的传动组件,带动泊车板和车一起从停车平台上移动到升降装置上,升降装置上的传动组件、转运装置上的传动组件带动泊车板和车一起从升降装置上移动到转运装置上,转运装置上的传动组件、泊车平台上的传动组件带动泊车板和车一起从转运装置上移动到传动组件上,从而将车和泊车板一同停在泊车平台上,实现车的存放。取车的过程与存车的过程相反。泊车板和车一同从停车平台上运转到泊车平台上,可以有效避免轮胎卡顿,加快了汽车运转效率,同时也避免了在运转过程中对汽车轮胎的磨损。
2、本实用新型中,车辆驾驶员将车辆停至停车平台的泊车板上后,第一动力机构带动第一履带的上表面向靠近升降装置的方向移动,第二动力机构带动第二履带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将汽车和泊车板从停车平台运送到升降装置上,然后第二动力机构带动第二履带的上表面向靠近转运装置的方向移动,第三动力机构带动第三履带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将汽车和泊车板从升降装置运送到转运装置上,最后第三动力机构带动第三履带的上表面向靠近泊车平台的方向移动,第四动力机构带动第四履带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将汽车和泊车板从转运装置运送到泊车平台上,实现汽车的存放,取车的过程与存车的过程相反,设计简单,省时省力,安全可靠。
3、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架横跨设置在道路的两侧,停车平台和升降装置均设置在道路的两侧,当车辆由正常车道驶入匝道后,驾驶员将车辆停至停车平台的泊车板上,立体车库再进行存车操作,实现车的存放,取车时,立体车库将车辆运转到道路一侧,汽车再驶入行车道上。横跨行车道式的结构不会过多占用地面空间,充分利用了行车道上方的空间,对于解决日益严峻的停车难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中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托盘和升降传动组件,升降传动组件带动升降托盘升降运动,可以有效实现对车辆的托运,安全可靠。
5、本实用新型中转运装置包括转运车,转运车沿着间隙的方向在泊车架上往复运动,使转运车上的泊车板和汽车停在空缺的泊车平台上,从而实现车辆的存放,设计简单,可靠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从停车平台到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从升降装置到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运装置到泊车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从升降装置到转运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框架,11-泊车架,12-支撑架,2-泊车平台,3-升降装置,31-升降托盘,4-转运装置,41-转运车,5-停车平台,6-泊车板,7-履带,71-第一履带,72-第二履带,7-第三履带,74-第四履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6所示,一种横跨道路的立体车库,包括框架1,框架1上设置有
泊车平台2,泊车平台2为两列,两列泊车平台2之间设有间隙,
升降装置3,升降装置3升降设置在框架1上,且位于一列泊车平台2的一端,
转运装置4,转运装置4滑动设置在间隙之间,转运装置4的两端可与泊车平台2接触,转运装置4的一端可与升降装置3接触,
停车平台5,停车平台5设置在框架1的下端,且位于升降装置3的一侧,停车平台5上设置有
泊车板6,泊车板6用于承载车辆,
传动组件,泊车平台2、升降装置3、转运装置4和停车平台5上均设置有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带动泊车板6从停车平台5依次经过升降装置3、转运装置4和泊车平台2。
本实施例中,车辆驾驶员将车辆停至停车平台5的泊车板6上后,停车平台5上的传动组件、升降装置3上的传动组件,带动泊车板6和车一起从停车平台5上移动到升降装置3上,升降装置3上的传动组件、转运装置4上的传动组件带动泊车板6和车一起从升降装置3上移动到转运装置4上,转运装置4上的传动组件、泊车平台2上的传动组件带动泊车板6和车一起从转运装置4上移动到传动组件上,从而将车和泊车板6一同停在泊车平台2上,实现车的存放。取车的过程与存车的过程相反。泊车板6和车一同从停车平台5上运转到泊车平台2上,可以有效避免轮胎卡顿,加快了汽车运转效率,同时也避免了在运转过程中对汽车轮胎的磨损。
进一步,传动组件包括
履带7,履带7包括
第一履带71,第一履带71转动设置在停车平台5上,泊车板6接触设置在第一履带71上,及
第二履带72,第二履带72转动设置在升降装置3上,及
第三履带73,第三履带73转动设置在转运装置4上,及
第四履带74,第四履带74转动设置在泊车平台2上,第一履带71、第二履带72、第三履带73和第四履带74沿相同方向设置,
动力机构,动力机构包括
第一动力机构,第一动力机构设置在停车平台5上,第一动力装置带动第一履带71转动,及
第二动力机构,第二动力机构设置在升降装置3上,第二动力装置带动第二履带72转动,及
第三动力机构,第三动力机构设置在转运装置4上,第三动力装置带动第三履带73转动,及
第四动力机构,第四动力机构设置在泊车平台2上,第四动力装置带动第四履带74转动。
本实施例中,车辆驾驶员将车辆停至停车平台5的泊车板6上后,第一动力机构带动第一履带71的上表面向靠近升降装置3的方向移动,第二动力机构带动第二履带72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将汽车和泊车板6从停车平台5运送到升降装置3上,然后第二动力机构带动第二履带72的上表面向靠近转运装置4的方向移动,第三动力机构带动第三履带73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将汽车和泊车板6从升降装置3运送到转运装置4上,最后第三动力机构带动第三履带73的上表面向靠近泊车平台2的方向移动,第四动力机构带动第四履带74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将汽车和泊车板6从转运装置4运送到泊车平台2上,实现汽车的存放,取车的过程与存车的过程相反,设计简单,省时省力,安全可靠。
进一步,框架1包括
泊车架11,泊车架11上设置有泊车位,每个泊车位上设置有一个泊车平台2,及
支撑架12,支撑架12与泊车架11的下端连接,支撑架12横跨设置在道路的两侧,
停车平台5为两个,分别设置在道路的两侧,
升降装置3为两个,分别设置在道路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支撑架12横跨设置在道路的两侧,停车平台5和升降装置3均设置在道路的两侧,当车辆由正常车道驶入匝道后,驾驶员将车辆停至停车平台5的泊车板6上,立体车库再进行存车操作,实现车的存放,取车时,立体车库将车辆运转到道路一侧,汽车再驶入行车道上。横跨行车道式的结构不会过多占用地面空间,充分利用了行车道上方的空间,对于解决日益严峻的停车难的问题。
进一步,升降装置3包括
升降托盘31,第二履带72转动设置在升降托盘31的上方,第二动力机构设置在升降托盘31上,及
升降传动组件,升降传动组件与升降托盘31连接,且带动升降托盘31升降运动。
本实施例中升降装置3包括升降托盘31和升降传动组件,升降传动组件带动升降托盘31升降运动,可以有效实现对车辆的托运,安全可靠。升降传动组件为现有技术,包括气缸升降、滑轨升降和滑轮升降,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在此不做赘述。
进一步,转运装置4包括
转运车41,转运车41沿着间隙的长度方向在泊车架11上往复运动,第三履带73转动设置在转运车41上,第三动力机构设置在转运车41上。
本实施例中转运装置4包括转运车41,转运车41沿着间隙的方向在泊车架11上往复运动,使转运车41上的泊车板6和汽车停在空缺的泊车平台2上,从而实现车辆的存放,设计简单,可靠性强。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横跨道路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上设置有
泊车平台(2),所述泊车平台(2)为两列,两列所述泊车平台(2)之间设有间隙,
升降装置(3),所述升降装置(3)升降设置在所述框架(1)上,且位于一列所述泊车平台(2)的一端,
转运装置(4),所述转运装置(4)滑动设置在所述间隙之间,所述转运装置(4)的两端可与所述泊车平台(2)接触,所述转运装置(4)的一端可与所述升降装置(3)接触,
停车平台(5),所述停车平台(5)设置在所述框架(1)的下端,且位于所述升降装置(3)的一侧,所述停车平台(5)上设置有
泊车板(6),所述泊车板(6)用于承载车辆,
传动组件,所述泊车平台(2)、所述升降装置(3)、所述转运装置(4)和所述停车平台(5)上均设置有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泊车板(6)从所述停车平台(5)依次经过所述升降装置(3)、所述转运装置(4)和所述泊车平台(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横跨道路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履带(7),所述履带(7)包括
第一履带(71),所述第一履带(71)转动设置在所述停车平台(5)上,所述泊车板(6)接触设置在所述第一履带(71)上,及
第二履带(72),所述第二履带(72)转动设置在所述升降装置(3)上,及
第三履带(73),所述第三履带(73)转动设置在所述转运装置(4)上,及
第四履带(74),所述第四履带(74)转动设置在所述泊车平台(2)上,所述第一履带(71)、所述第二履带(72)、所述第三履带(73)和所述第四履带(74)沿相同方向设置,
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
第一动力机构,所述第一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停车平台(5)上,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带动所述第一履带(71)转动,及
第二动力机构,所述第二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升降装置(3)上,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带动所述第二履带(72)转动,及
第三动力机构,所述第三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转运装置(4)上,所述第三动力装置带动所述第三履带(73)转动,及
第四动力机构,所述第四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泊车平台(2)上,所述第四动力装置带动所述第四履带(74)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横跨道路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包括
泊车架(11),所述泊车架(11)上设置有泊车位,每个泊车位上设置有一个所述泊车平台(2),及
支撑架(12),所述支撑架(12)与所述泊车架(11)的下端连接,所述支撑架(12)横跨设置在道路的两侧,
所述停车平台(5)为两个,分别设置在道路的两侧,
所述升降装置(3)为两个,分别设置在道路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横跨道路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3)包括
升降托盘(31),所述第二履带(72)转动设置在所述升降托盘(31)的上方,所述第二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升降托盘(31)上,及
升降传动组件,所述升降传动组件与所述升降托盘(31)连接,且带动所述升降托盘(31)升降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横跨道路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装置(4)包括
转运车(41),所述转运车(41)沿着所述间隙的长度方向在所述泊车架(11)上往复运动,所述第三履带(73)转动设置在所述转运车(41)上,所述第三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转运车(41)上。
CN201920198219.5U 2019-02-14 2019-02-14 一种横跨道路的立体车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6373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98219.5U CN209637322U (zh) 2019-02-14 2019-02-14 一种横跨道路的立体车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98219.5U CN209637322U (zh) 2019-02-14 2019-02-14 一种横跨道路的立体车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37322U true CN209637322U (zh) 2019-11-15

Family

ID=68493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98219.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637322U (zh) 2019-02-14 2019-02-14 一种横跨道路的立体车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373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2765C (zh) 旋转式载车板一车位停二车装置
CN107965192A (zh) 一种轮腿式无障碍停车设备及停车控制方法
CN202850550U (zh) 立体车库中的升降、旋转、横移三合一机构
CN107816238A (zh) 梳齿升降伸缩式智能搬运器
CN201071616Y (zh) 垂直移动类仓储式机械立体停车库
CN106996209A (zh) 一种立体车库及其停取车方法
CN205990805U (zh) 一种路边立体停车装置
CN111287510A (zh) 一种车辆停放用垂直循环车库及其使用方法
CN207063636U (zh) 用于巷道堆垛式立体停车设备的搬运器
CN209637322U (zh) 一种横跨道路的立体车库
CN105507639B (zh) 负x正n梳齿升降横移立体车库
CN219316550U (zh) 一种车辆水平搬运器
CN208803764U (zh) 旋转立体式车库
CN207794727U (zh) 一种立体车库车辆转运过程中的车板交换机构
CN207794734U (zh) 一种适用于特殊空间的地下立体车库车辆存取系统
CN110805336A (zh) 一种带旋转托盘的地下智能车库及使用方法
CN2519838Y (zh) 具有对中定位装置的梳型交换叉取车
CN109505437A (zh) 一种二层升降横移停车设备
CN108979271A (zh) 一种带有伸缩驻车机构的立体车库汽车搬运器
CN105089314B (zh) 一种车轮夹持搬运小车及安装有该小车的停车设备
CN211691687U (zh) 一种立体车库
CN2804280Y (zh) 立体车库横移装置
CN209494274U (zh) 一种二层升降横移停车设备
CN209353816U (zh) 无避让立体车库
CN208441565U (zh) 一种自由板式塔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15

Termination date: 202202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