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97345U - 单绒头针织物及鞋内装件 - Google Patents

单绒头针织物及鞋内装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97345U
CN209397345U CN201822146601.XU CN201822146601U CN209397345U CN 209397345 U CN209397345 U CN 209397345U CN 201822146601 U CN201822146601 U CN 201822146601U CN 209397345 U CN209397345 U CN 2093973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knitted fabric
yarn
ground
t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4660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冨路本泰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tika Tra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nitika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tika Tra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Unitika Trading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973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973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02Pile fabrics or articles having similar surface features
    • D04B1/04Pile fabrics or articles having similar surface fea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02Pile fabrics or articles having similar surface features
    • D04B21/04Pile fabrics or articles having similar surface fea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02Moisture-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1/00Wearing apparel
    • D10B2501/04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 D10B2501/043Footwear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尽管薄且轻量但耐磨损性优异,而且保水性及吸水状态下的干的触感也优异,能够适宜用于鞋内饰用途的单绒头针织物以及包含其的鞋内装件。在包含合成纤维纱线的单绒头针织物中,部分地设置绒头部,而且将地纹部的厚度设定为0.3~2.0mm、将绒头部的起绒长度设定为0.5~3.0mm、且将俯视时绒头部存在的区域相对于地纹部的面积比设定为35~80%,由此,在其为轻量的同时,能够具备优异的耐磨损性、保水性、及吸水状态下的干的触感。

Description

单绒头针织物及鞋内装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尽管薄且轻量但耐磨损性优异,而且保水性及吸水状态下的干的触感也优异的单绒头针织物。另外,本实用新型涉及使用了该单绒头针织物的鞋内装件。
背景技术
在用于运动服用途、防水床单等护理用品用途、鞋内饰用途(鞋的衬里、鞋垫等)等的材料上,为了防止闷热,寻求提高维持吸收的水分的特性(即保水性),以往,对提高了保水性的材料进行了各种研究。例如,专利文献1中报告有对由将聚丙烯酸钠纤维化的超高吸水纤维和混入有特定的氧化物聚集体粒子的除臭纤维的混纤片构成的芯层被覆有无纺布的吸湿缓冲材料具有优异的保水性。
另一方面,近年来,受到消费者的要求性能的提高,要求更进一步提高舒适性的材料的开发。特别是,在用于鞋内饰用途的针织物中,除轻量之外,更高地要求耐磨损性、保水性、及吸水状态下的干的触感良好,期望开发能够充分满足这些所有特性的针织物。
但是,现状是,要使针织物轻量,需要减小厚度,但当减小现有的针织物的厚度时,耐磨损性、保水性不充分,因此不能充分满足鞋内饰用途所要求的全部特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18524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尽管薄且轻量但耐磨损性优异,而且保水性及吸水状态下的干的触感也优异,能够适宜用于鞋内饰用途的针织物。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者等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包含合成纤维纱线的单绒头针织物中,部分地设置绒头部,而且将地纹部的厚度设定为0.3~2.0mm、将绒头部的起绒长度设定为0.5~3.0mm、且将俯视时所述绒头部存在的区域相对于所述地纹部的面积比设定为30~80%,由此,在其为轻量的同时,能够具备优异的耐磨损性、保水性、及吸水状态下的干的触感,可以具备适于鞋内饰用途的特性。本实用新型是基于这种见解进一步深入研究而完成的。
即,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记载的方式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式为一种单绒头针织物,其包含合成纤维,所述单绒头针织物包含:
由编织物组织形成的地纹部;以及
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地纹部的一面的绒头部,
所述地纹部的厚度为0.3~2.0mm,
所述绒头部的起绒长度为0.5~3.0mm,
俯视时所述绒头部存在的区域相对于所述地纹部的面积比为30~8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式,在第一方式所述的单绒头针织物中,
绒头密度为50个/cm2以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式,在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所述的单绒头针织物中,
构成所述绒头部的纱线为单丝2.0~5.0dtex、且卷曲率为20%以上的卷曲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式,在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所述的单绒头针织物中,
构成所述地纹部的纱线为异形截面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式,在第四方式所述的单绒头针织物中,
所述异形截面纱的单丝纤度为0.5~5.0dtex。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方式,在第四方式所述的单绒头针织物中,
所述异形截面纱为卷曲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方式,在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所述的单绒头针织物中,
部分地设置有所述绒头部的面侧的、以JIS1096:2010“织物及编织物的布料试验方法”的“8.19磨损强度及摩擦变色性”所规定的“F-2法即研磨纸法”为基准测定的磨损强度为500次以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八方式,在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所述的单绒头针织物中,
通过下述试验条件求出的倒回水分率GS为20%以下,
所述试验条件为:
在裁断了单绒头针织物的尺寸为纵向10cm×横向5cm的试样的中央部,滴下与该试样相同质量的量的蒸馏水并放置5分钟,之后,在滴下了蒸馏水的试样上重叠放置与该试样相同形状的两张滤纸,从其上方对试样整体以施加150g/cm2即14.7kPa的压力的方式施加5秒的压缩载荷,接着,测定两张滤纸吸收的蒸馏水的质量,根据下述计算式求出倒回水分率GS:
GS(%)=(M2/M1)×100
其中,M1为添加到试样中的蒸馏水的质量,
M2为两张滤纸吸收的蒸馏水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第九方式为一种鞋内装件,其包含第一方式~第八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单绒头针织物。
实用新型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单绒头针织物尽管薄且轻量但耐磨损性优异。虽然不期望限定的解释,但认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绒头针织物通过以下说明的结构能够获得优异的耐磨损性。本实用新型的单绒头针织物通过部分地设置的特定结构的绒头部体现缓冲性,通过该缓冲性容易吸收来自外部的冲击。另外,绒头部由纱线的起绒形成,因此,具有柔软性,即使受到来自外部的应力,也能够减轻损伤。由此,能够有效地分散来自外部的冲击,获得优异的耐磨损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单绒头针织物在保水性这一点上也优异。不期望限定的解释,但认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绒头针织物通过以下说明的结构能够获得优异的保水性。本实用新型的单绒头针织物通过以成为规定的面积比的方式部分地设置的特定结构的绒头部,吸收外部的水分(汗等),暂时保水。之后,所吸收的水分向地纹部的针编弧移水,通过地纹部的针编弧吸水保持。绒头部分相较于地纹部,纤维密度低,因此,绒头部分的水分容易向纤维密度大的地纹部的针编弧移动而保持,获得优异的保水性。
而且,在本实用新型的单绒头针织物中,大部分水分在地纹部得到保持,绒头部分的水分保持量少,因此,即使吸收汗等而成为吸水状态,也能够呈现干的触感。因此,在将本实用新型的单绒头针织物例如作为鞋的内饰材料使用时,能够具备优异的使用感。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单绒头针织物基于部分地设置的绒头部,保温性及手感变得良好。而且,因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绒头针织物能够仅由合成纤维纱线形成,所以也可以具备良好的速干性、形状追随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单绒头针织物的截面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2A、图2B、图2C、图2D是分别表示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单绒头针织物的异形截面纱的横截面形状(相对于长度方向垂直方向的截面的形状)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3A是实施例1~5、8~11及比较例1~4的单绒头针织物所采用的组织图;图3B是实施例6的单绒头针织物所采用的组织图;图3C是实施例7的单绒头针织物所采用的组织图;图3D是比较例5的单绒头针织物所采用的组织图;图3E是比较例6的单绒头针织物所采用的组织图。
符号说明
1 地纹部
2 绒头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针织物是包含合成纤维的单绒头针织物,其特征在于,包含由编织物组织形成的地纹部和在上述地纹部的一面部分地设置的绒头部,上述地纹部的厚度为0.3~2.0mm,上述绒头部的起绒长度为0.5~3.0mm,且俯视时,上述绒头部存在的区域相对于上述地纹部的面积比为30~80%。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针织物进行详细叙述。
[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针织物为在由编织物组织形成的地纹部1的一面部分地设置有具有1个以上的绒头的绒头部2的结构。在图1中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针织物的剖视示意图的一例。
[地纹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针织物中,地纹部是由编织物组织形成,并作为支承绒头部的地组织起作用的部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针织物中,地纹部的厚度为0.3~2.0mm。这样,通过减薄地纹部,能够使本实用新型的针织物轻量,并且形成软的触感的手感。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针织物中,如上述这样,尽管地纹部薄,但通过设置特定结构的绒头部,构成为能够具备优异的耐磨损性。从均衡性高地提高轻量性、耐磨损性、保水性、及吸水状态下的干的触感的观点出发,作为地纹部的厚度,可举出优选为0.4~1.5mm、更优选为0.5~1.5mm、特别优选为0.5~0.7mm。
[绒头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针织物中,绒头部是部分地设置在地纹部的一面,并利用从地纹部起绒的纱线而形成的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的针织物中,绒头部的起绒长度为0.5~3.0mm。绒头部通过满足这种起绒长度,体现适度的缓冲性带来的摩擦减轻作用,可以具备优异的耐磨损性。另外,通过满足这种起绒长度,使由绒头部吸水的水分容易转移至地纹部,并且能够充分保持转移至地纹部的水分和本实用新型的针织物的绒头部侧表面的距离,因此,即使在本实用新型的针织物对汗等进行了吸水的状态下人体(手部肌肤)与绒头部侧表面接触,也能够呈现干的触感。从更进一步提高耐磨损性、保水性、及吸水状态下的干的触感的观点出发,作为绒头部的起绒长度,可举出优选为0.6~2.5mm,更优选为0.8~1.5mm。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绒头部的起绒长度为从成为起绒的纱线(绒头)的起点的地纹部至起绒的纱线的顶点的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针织物中,关于绒头部的起绒长度相对于地纹部的厚度的比率(绒头部的起绒长度/地纹部的厚度),以地纹部的厚度和绒头部的起绒长度满足上述的范围为限,没有特别限制,但从均衡性地提高轻量性、耐磨损性、保水性、及吸水状态下的干的触感的观点出发,可举出优选为0.5~4.5、更优选为1~3。
在本实用新型的针织物中,对绒头密度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举出50个/cm2以上。通过使绒头部具有这种绒头密度,能够具备更进一步优异的耐磨损性、保水性、及吸水状态下的干的触感。作为绒头部的绒头密度,可举出优选为50~300个/cm2、更优选为60~250个/cm2、特别优选为65~120个/cm2。此外,在本说明书中,绒头密度是指本实用新型的针织物(也包含未设置绒头部的区域的整个区域)的每单位面积(1cm×1cm)的绒头的个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针织物的表面的放大照片进行拍摄,在所拍摄的表面上随机选择5处3cm×3cm的区域,对所存在的绒头个数进行计数,求出每1cm2的绒头个数,并通过算出5处的平均值而求出的值。
在本实用新型的针织物中,绒头部部分地设置在地纹部的一面。即,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针织物,在设置有绒头部的面侧的俯视形状上,存在设置有绒头部的区域(以下为绒头部存在区域)和未设置绒头部而露出地纹部的区域(以下为绒头部非存在区域)。这样,通过将绒头部部分地设置在地纹部上,在本实用新型的针织物的绒头部侧表面形成以绒头部存在区域为凸部、以绒头部非存在区域为凹部的凹凸结构。通过这样的凹凸结构,在人体(手部肌肤)与绒头部侧表面接触时,实质上的接触面积减少,进而绒头部侧表面的面方向的通气性提高,因此,即使本实用新型的针织物为对汗等进行了吸水的状态,也能够呈现优异的干的触感。
对绒头部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但作为优选的例子,可举出如下形状:在设置有绒头部的面侧的俯视形状上,多个绒头部以多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六边形等)、圆形、椭圆形、云形等任意的形状不相互连通而以岛状散布的形状;多个线状的绒头部在同方向上排列配置的条纹状;多个线状的绒头部以在纵向和横向上交叉的方式配置的格子状等。
在绒头部以任意的形状的岛状散布的情况下,优选岛状的绒头部纵横均匀地排列。另外,在绒头部以任意的形状的岛状散布的情况下,作为1个绒头部的最小宽度,例如可举出1mm以上、优选为1~10mm、更优选为1~4mm。另外,在绒头部为以任意的形状的岛状散布的形状的情况下,作为1个绒头部的面积,例如可举出0.5~2mm2、优选为0.5~1.5mm2、更优选为0.5~1mm2。更具体而言,如果是绒头部以岛状散布的情况,则作为该绒头部的形状的优选的例子,可举出纵1~10mm、优选为1~7mm、更优选为1~5mm,且横1~10mm、优选为1~8mm、更优选为1~6mm的四边形。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以岛状散布的形状的绒头部的最小宽度为通过以下的方法求出的值。
(1)首先,引出与成为测定对象的岛状的绒头部的端部外切且未横断该绒头部的第一外切线。
(2)接着,在与上述第一外切线并行的方向上,引出与上述绒头部的另一端部外切且未横断该绒头部的第二外切线。
(3)将上述第一外切线和第二外切线的距离设为“绒头部的宽度”。
(4)对于作为测定对象的岛状的绒头部,改变所选择的端部而以上述步骤测定“绒头部的宽度”。
(5)对于成为测定对象的岛状的绒头部,以所测定的“绒头部的宽度”的值中最小的值为“绒头部的最小宽度”。
在绒头部以线状形成条纹状的情况下,作为该绒头部的线宽,例如可举出0.5mm以上、优选为0.5~5mm、更优选为1~4mm。
在绒头部以线状形成为格子状的情况下,作为该绒头部的线宽,例如可举出0.5mm以上、优选为0.5~5mm、更优选为1~4mm。
另外,对本实用新型的针织物而言,俯视时上述绒头部存在的区域(因为形成绒头部的纱线而无法识别地纹部的区域)相对于上述地纹部的面积比为30~80%。在俯视时,绒头部以这样的面积比存在,由此,能够使耐磨损性和吸水状态下的干的触感良好。从进一步提高耐磨损性及吸水状态下的干的触感的观点出发,作为上述面积比,可举出优选为40~80%、更优选为45~77%、特别优选为50~60%。上述面积比是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针织物的表面的放大照片进行拍摄,在所拍摄的表面上随机选择5处3cm×3cm的区域,求出绒头部存在的区域相对于总表面积的面积的比例,算出5处的平均值而求得的值。此外,上述面积比是通过算出俯视时上述绒头部存在的区域的比例而求出的值,在实际的单绒头针织物中,因为存在绒头的膨胀等,所以上述面积比不一定与根据组织图算出的绒头部区域一致。
[构成纱线]
本实用新型的针织物使用合成纤维纱线来形成。这样,通过使用合成纤维纱线,在能够实现轻量性的基础上,还能够具备优异的速干性、缓冲性、及形状追随性。对本实用新型的针织物而言,优选绒头部及地纹部这二者仅由合成纤维纱线形成,但在绒头部及/或地纹部,也可以并用合成纤维纱线和天然纤维纱线来形成。
关于用于本实用新型的针织物的合成纤维纱线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举出芳香族聚酯类纤维、聚酰胺类纤维、聚烯烃类纤维、丙烯酸类纤维、生物降解性合成纤维等。作为芳香族聚酯类纤维,具体而言,可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氧乙氧基苯甲酸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对苯二甲酸环己二甲酯等聚酯纤维;在这些聚酯中共聚有间苯二甲酸、磺基间苯二甲酸成分、和丙二醇、丁二醇、环己烷二甲醇、二甘醇等第3乙二醇成分的共聚聚酯纤维等。另外,作为聚酰胺类纤维,可举出由尼龙6、尼龙66、芳香族尼龙等形成的纤维。作为聚烯烃类纤维,具体而言,可举出由聚乙烯、聚丙烯等形成的纤维。作为生物降解性合成纤维,具体而言,可举出由聚己内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乳酸等形成的纤维。在这些合成纤维纱线中,也优选举出芳香族聚酯类纤维。
在本实用新型的针织物中,形成绒头部的合成纤维纱线优选为卷曲纱(实施了假捻加工的卷曲纱)。通过由卷曲纱形成绒头部,能够迅速地吸水而提高暂时保持大量水分的能力,进而能够赋予缓冲性而容易吸收来自外部的冲击,并且能够减轻因来自外部的应力而绒头部受到的损伤。因此,在具有由卷曲纱形成的绒头部的情况下,能够更进一步提高保水性及耐磨损性。
关于上述卷曲纱的卷曲率,没有特别限制,但例如可举出20%以上、优选为30%以上、更优选为40%以上。通过具有这种卷曲率,能够使绒头部的蓬松性良好。另外,上述卷曲纱的卷曲率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制,但在兼得更优异的吸水性和缓冲性的方面上,只要通常为70%以下即可,优选为60%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下。
在本实用新型中,卷曲率是通过以下的方法求出的值。首先,使用框周长1.125m的检尺器以卷绕数5回取绞纱成为测定对象的纱线后,将绞纱在室温下以自由状态在台架上吊挂一昼夜。接着,在对绞纱施加0.000147cN/dtex的载荷的状态下,将其投入沸水中湿热处理30分钟。之后,取出绞纱,用滤纸轻轻去除水分,并在室温下放置30分钟。然后,对绞纱施加0.000147cN/dtex的载荷及0.00177cN/dtex(轻载荷),测定长度X。接着,在施加了0.000147cN/dtex的载荷的状态下,代替轻载荷而施加0.044cN/dtex的载荷(重载荷),测定长度Y。然后,基于卷曲率(%)=(Y-X)/Y×100的公式进行计算。卷曲率的测定对五条纱线进行,将各自的平均作为该纱线的卷曲率。
形成绒头部的合成纤维纱线的纤度没有特别限制,但例如优选单丝纤度为0.5~5.0dtex、总纤度为56~500dtex。通过具有这种纤度,形成软触感的手感,并且能够抑制绒头部的扭曲或缠绕等缺陷,能够防止品质下降。
在本实用新型的针织物中,绒头部可以仅由合成纤维纱线形成,另外,也可以将合成纤维纱线和天然纤维纱线进行组合来形成。在形成绒头部的纱线中,作为合成纤维纱线所占的比例,可举出在形成绒头部的纱线的总质量中,形成绒头部的合成纤维纱线为50质量%以上、优选为7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8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100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针织物中,作为形成绒头部的纱线的质量,例如可举出占构成本实用新型的针织物的总纤维的质量中的90质量%以下、优选为20~85质量%、更优选为35~80质量%。通过使形成绒头部的纱线的质量满足上述范围,能够更进一步提高耐磨损性、保水性、及吸水状态下的干的触感。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针织物中,形成地纹部的合成纤维纱线的单纤维的横截面形状(相对于长度方向垂直方向的截面的形状)优选为异形截面。通过利用含有这种异形截面的单纤维的合成纤维纱线(异形截面纱)形成地纹部,能够将通过绒头部被吸水而移动来的水分利用通过异形截面的纤维实现的毛细管现象在纤维间空隙进行吸水而使其迅速地扩散。进而,通过将卷曲纱用于绒头部,并且将含有异形截面的合成纤维纱线用于地纹部,能够抑制由地纹部吸水保持的水分倒回至绒头部,也能够协同地提高保水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异形截面”是指圆截面以外的截面形状。作为异形截面,例如可举出扁平截面、大致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多边形截面、楔形截面、箭形截面、或者仿照大致C型、H型、I型、W型等字母文字的截面。
在这些异形截面中,从更进一步提高保水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举出扁平截面。在本实用新型中,“扁平截面”是指截面形状的扁平度为1~5、优选为1.2~2.8。扁平度是通过对成为测定对象的一条构成长丝的总根数按照以下公式求扁平度并计算其平均值而得到的值。
扁平度=(纤维横截面的长轴方向的长度)/(纤维横截面的短轴方向的长度)
作为上述扁平截面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但作为优选的例子,可举出在外周部(该截面的外形)上具有1个以上的凸部的形状。关于该凸部的数量,例如可举出1~6个、优选为1~4个、更优选为1或2个。作为扁平截面的形状的一例,可举出图2A、图2B、图2C、图2D所示的形状。图2A、图2B、及图2D是在外周部具有1个凸部的例子,图2C是在外周部具有2个凸部的例子。这样,通过使用包含外周部具有1个以上凸部的扁平截面的单纤维的合成纤维纱线,能够在纤维间形成微细的间隙,能够更进一步提高使吸收的水分扩散的作用,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干燥性。
此外,具有异形截面的单纤维的合成纤维纱线可以通过以往公知的方法制造。例如,通过使用在熔融纺丝时直接得到异形截面的喷丝头、或者将分割型复合纤维用机械的方法或化学的方法(染色加工时的碱处理等)进行分割,能够得到具有所希望的异形截面形状的单纤维的合成纤维纱线。
对形成地纹部的合成纤维纱线的纤度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优选单丝纤度为0.5~5.0dtex、总纤度为33~220dtex。通过具有这种纤度,能够抑制地纹部的扭曲或缠绕等缺陷而防止品质下降,并且能够提高毛细管现象带来的水分的移动扩散性,进一步实现肌肤触感好的软的手感。进而,通过具有这种纤度,能够设定为地纹部的圈密度不会过低,因此,能够赋予充分的水分的保持性能,也可以具备更进一步优异的保水性。
另外,形成地纹部的合成纤维纱优选为长纤维纱线,特别优选为将至少两种以上的单丝纤度不同的单纤维进行混纤而成的长纤维纱线。例如,如果是将单丝纤度不同的两种单纤维进行混纤而成的长纤维纱线的情况,则优选两种单纤维的单丝纤度在0.5~5.0dtex的范围内,且两种单纤维的单丝纤度的差为1.5dtex以上。通过使用这种长纤维纱线,能够更进一步提高保水性,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提高速干性。
另外,形成地纹部的合成纤维纱线优选为卷曲纱。在由卷曲纱形成地纹部的情况下(特别是由具有异形截面形状的单纤维的卷曲纱形成的情况下),能够更进一步提高保水性,而且还能够使绒头的可动性(容易变动为绒头立起的状态或倾倒的状态的特性)更良好。
在形成地纹部的合成纤维纱线为卷曲纱的情况下,对该卷曲纱的卷曲率没有特别限制,但例如可举出25%以上、优选为40%以上。另外,对该卷曲纱的卷曲率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制,但例如可举出70%以下、优选为65%以下。
在本实用新型的针织物中,地纹部可以仅由合成纤维纱线形成,另外,也可以将合成纤维纱线和天然纤维纱线进行组合来形成。在形成地纹部的纱线中,作为合成纤维纱线所占的比例,可举出在形成地纹部的纱线的总质量中,形成地纹部的合成纤维纱线为50质量%以上、优选为7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8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100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针织物中,作为形成地纹部的纱线的质量,例如可举出占构成本实用新型的针织物的总纤维的质量中的10质量%以上、优选为15~80质量%、更优选为20~65质量%。通过使形成地纹部的纱线的质量满足上述范围,能够更进一步提高耐磨损性、保水性、及吸水状态下的干的触感。
[编织组织]
对本实用新型的针织物的编织组织而言,以其为在表面能够形成绒头部的单绒头组织为限,没有特别限制,但可举出斜纹组织、边纹组织、提花组织等。这些单绒头组织可以使用公知的编织机编织。
另外,为了具备上述的地纹部和绒头部来编织本实用新型的针织物,例如,作为编织机条件,只要将沉降片(日语:シンカー)的长度设定为0.6~3.2mm左右即可。
[耐磨损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针织物的1个特征,有具有优异的耐磨损性这一点。关于本实用新型的针织物具有的耐磨损性的程度,没有特别限制,但例如可举出以JIS1096:2010“织物及编织物的布料试验方法”的“8.19磨损强度及摩擦变色性”所规定的“F-2法(研磨纸法)”为基准测定的磨损强度为500次以上、优选为700次以上、特别优选为1000次以上。此外,该磨损强度是以表面(设置有绒头部的面)侧为测定面求出的值。
[保水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针织物的1个特征,有具有优异的保水性这一点。保水性是指一旦浸透到针织物中被地纹部吸收的水分不容易渗出到表面(绒头部)的特性。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针织物具有的保水性的程度,没有特别限制,但例如可举出通过以下的试验条件求出的倒回水分率(GS)为20%以下、优选为15%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
<试验条件>
以设置有绒头部的面为上的方式放置裁断了单绒头针织物的试样(纵向10cm×横向5cm),在其中央部滴下与该试样相同质量的量的蒸馏水并放置5分钟。之后,在滴下了蒸馏水的试样上重叠放置与该试样相同形状的两张滤纸,从其上方对试样整体以施加150g/cm2(14.7kPa)的压力的方式施加5秒的压缩载荷。接着,测定两张滤纸吸收的蒸馏水的质量,根据下述计算式求出倒回水分率(GS)。该倒回水分率的测定在20℃、相对湿度65%的气氛中进行。
GS(%)=(M2/M1)×100
M1:添加到试样的蒸馏水的质量
M2:两张滤纸吸收的蒸馏水的质量
[用途]
对本实用新型的针织物的用途没有特别限制,但例如可举出鞋的内饰材料(鞋的衬里、鞋垫(鞋内底)等)、鞋的外饰材料、衣料(衬衫、内衣、外衣、运动服、女装、制服等)、帽子、帐篷、窗帘、伞、泳衣、包等用途。
其中,鞋的内饰材料(特别是鞋的鞋垫)是尤其强烈要求与轻量性、耐磨损性、保水性、及吸水状态下的干的触感相关的性能的用途,特别适于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针织物的用途。
例如,如果是将本实用新型的针织物用于鞋的鞋垫(鞋内底)的情况,则只要在由合成树脂等形成的鞋垫主体部的表面(与脚相接的面侧)利用粘接剂粘接或缝合本实用新型的针织物即可。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受以下的实施例限定。
1.测定、评价方法
以下的实施例、比较例的测定及评价通过下述方法进行。
(1)表面上的绒头部的起绒长度
使用KEYENCE社制的数码显微镜“VHX-900”,拍摄裁断了针织物的截面的放大照片(100倍)。在拍摄的截面表面随机选择5处的绒头部,测定距地纹部的高度,算出它们的平均值,作为绒头部的起绒长度。
(2)绒头密度
使用KEYENCE社制的数码显微镜“VHX-900”,对设置有绒头部的一侧的表面拍摄放大照片(20倍)。在所拍摄的表面上随机选择5处的3cm×3cm的区域,对所存在的绒头的个数进行计数,求出每1cm2的绒头个数,算出5处的平均值,作为绒头密度。
(3)地纹部的厚度
使用KEYENCE社制的数码显微镜“VHX-900”,拍摄裁断了针织物的截面的放大照片(100倍),使用得到的放大照片测定地纹部的厚度。
(4)俯视时绒头部相对于地纹部存在的区域的面积比(绒头部存在区域的比例)
使用KEYENCE社制的数码显微镜“VHX-900”,对设置有绒头部的一侧的表面拍摄放大照片(1倍)。在所拍摄的表面上随机选择5处的3cm×3cm的区域,求出绒头部存在的区域相对于总表面积的面积的比例,算出5处的平均值,作为绒头部存在区域的比例。
(5)卷曲率
卷曲率通过以下的方法测定获得。首先,使用框周长1.125m的检尺器以卷绕数5回取绞纱纱线后,将绞纱在室温下以自由状态在台架上吊挂一昼夜。接着,在对绞纱施加0.000147cN/dtex的载荷的状态下,将其投入沸水中湿热处理30分钟。之后,取出绞纱,用滤纸轻轻去除水分,并在室温下以自由状态放置30分钟。然后,对绞纱施加0.000147cN/dtex的载荷及0.00177cN/dtex(轻载荷),测定长度X。接着,在施加了0.000147cN/dtex的载荷的状态下,代替轻载荷而施加0.044cN/dtex的载荷(重载荷),测定长度Y。之后,基于卷曲率(%)=(Y-X)/Y×100的公式进行计算。卷曲率的测定对五条纱线进行,将各自的平均作为该纱线的卷曲率。
(6)耐磨损性(磨损强度)
以JIS1096:2010“织物及编织物的布料试验方法”的“8.19磨损强度及摩擦变色性”所规定的“F-2法(研磨纸法)”为基准,使用均匀型磨损试验机(席费尔式)(大荣科学精器制作所社制)进行测定。具体而言,首先,从针织物采取5片直径约7cm的试验片。接着,在具有直径2.5cm的摩擦面的试样安装台上安装上述试样,以22.3N的拉伸载荷对试验片施加均匀的张力。摩擦件使用日本研纸株式会社制的砂纸(P1000C-Cw),以4.45N的按压载荷将试验片沿多方向摩擦,测定试验片发生破坏时的次数。算出5次的平均值,作为磨损强度。此外,在该磨损强度的测定中,以设置有绒头部的面侧为测定面。
(7)保水性
准备从针织物裁断成纵向10cm×横向5cm的大小的材料作为试样。测定试样的质量(Ma)。另行准备将滤纸(东洋滤纸株式会社制、ADVANTEC No.2)裁断成与试样相同大小的两张滤纸,测定该两张的合计质量(Mb)。通过注射器在试样的中央部滴下与试样相同质量(Ma)的蒸馏水。放置5分钟后,将上述两张滤纸以覆盖在试样上的方式重叠放置,从其上方对试样整体以施加150g/cm2(14.7kPa)的压力的方式施加5秒的压缩载荷,使滤纸对通过加压而倒回到针织物表面的水分进行吸水,测定吸水的两张滤纸的合计质量(Mc)。求出两张滤纸吸收的蒸馏水的质量(Mc-Mb),并按照以下的公式求出倒回水分率(GS)。此外,本测定在20℃、相对湿度65%的气氛下进行。
GS(%)=(M2/M1)×100
M1:添加到试样的蒸馏水的质量(=Ma)
M2:两张滤纸吸收的蒸馏水的质量(Mc-Mb)
(8)感官评价
<吸水状态下的干的触感>
准备从单绒头针织物裁断为纵向10cm×横向5cm的大小的材料作为试样。测定试样的质量(Ma)。通过注射器在试样的中央部滴下与试样相同质量(Ma)的蒸馏水。放置5分钟后,以滴下的部位为中心用手掌稍微强力按压,按照以下的判定基准评价吸水状态下的干的触感的程度。
(吸水状态下的干的触感的程度的判定基准)
◎:未感到润湿,水分完全没有沾到手上。
○:未感到润湿,但可目视到水分稍微沾到手上。
△:感到润湿,可目视到相当多的水分沾到手上。
×:仅轻微触摸,水分即沾到手上,按压时有粘性。
<用于鞋的鞋垫时的手感>
以与通过合成树脂成型的鞋内底主体(鞋的鞋垫主体)成为相同形状的方式裁断单绒头针织物。接着,在鞋内底主体的表面使用粘接剂贴附所裁断的单绒头针织物,制造贴附有单绒头针织物的鞋垫。对得到的鞋垫按以下的基准评价触摸贴附有单绒头针织物的一侧时的手感。
◎:手感软且非常优异。
○:手感软且良好。
△:手感普通。
×:手感粗硬。
2.单绒头针织物的制造
(实施例1)
作为形成绒头部的纱线,使用聚酯假捻加工纱(尤尼吉可贸易株式会社制、84分特/36长丝、卷曲率45.2%)。
另外,作为形成地纹部的纱线,使用异形截面聚酯加工纱(使用以下的单丝:尤尼吉可贸易株式会社制“LUMIACE(商标名)”;73分特/44长丝;卷曲率49.5%;最小单丝纤度2.0分特、最大单丝纤度4.6分特、横截面的外周部存在1个或2个凸部的异形截面(扁平度的平均值1.6)的单丝)。
使用30”*28G(编织机的筒径30英寸、编织机的针密度28G)的单绒头圆形针织机(福原精机制、VX-ZPL型),将沉降片的长度设定为1.2mm,用绒头编成组织来编织编织物。此外,在编织物中,形成绒头部的纱线(聚酯假捻加工纱)为45.3质量%的比例,形成地纹部的纱线(异纤度异形截面聚酯加工纱)为54.7质量%的比例。
此外,就绒头部的形状而言,将图3A所示的组织图设为1单元,通过将该单元配置成纵及横,绒头部的形状设定为将独立的四边形(纵2mm、横3mm)的绒头部纵横排列的岛状。此外,图3A是设置有绒头部的一侧的俯视形状。图3A中,在1个绒头部2内,沿X轴方向排列有3个绒头,及沿Y轴方向排列有4个绒头,共计存在有12个绒头。
对于得到的编织物,利用圆形染色试验机(日阪制作所制、CUT-T-S型),使用1g/L的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日华化学株式会社制、SUNMORLFL),以浴比1:25进行80℃、30分钟的松弛精练。接着,通过与上述相同的圆形染色试验机,用含有染色助剂(醋酸)0.2ml/L、均染剂(日华化学株式会社制、NICCA SUNSOLT SN-130)0.5g/L的处理液进行130℃、30分钟处理,进行染色及吸水加工。之后,进行精整定型,得到单绒头针织物。
(实施例2)
除将实施例1中使用的编织机30”*28G的单绒头圆形针织机(福原精机制、VX-ZPL型)的沉降片变更为3.0mm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条件得到单绒头针织物。此外,形成绒头部的纱线(聚酯假捻加工纱)以51.8质量%的比例使用,及形成地纹部的纱线(异纤度异形截面聚酯加工纱)以48.2质量%的比例使用。
(实施例3)
除将30”*28G的单绒头圆形针织机(福原精机制、VX-ZPL型)的沉降片变更为0.6mm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条件得到单绒头针织物。此外,在编织物上,形成绒头部的纱线(聚酯假捻加工纱)为39.3质量%的比例,及形成地纹部的纱线(异纤度异形截面聚酯加工纱)为60.7质量%的比例。
(实施例4)
将绒头编织机变更为30”*20G(编织机的筒径30英寸、编织机的针密度20G),作为形成绒头部的纱线,变更为聚酯假捻加工纱(尤尼吉可贸易株式会社制、167分特/48长丝、卷曲率47.6%),以及,作为形成地纹部的纱线,使用将两根异形截面聚酯加工纱(使用以下的单丝:尤尼吉可贸易株式会社制“LUMIACE(商标名)”;73分特/44长丝;卷曲率49.5%;最小单丝纤度2.0分特、最大单丝纤度4.6分特、横截面的外周部具有1个或2个凸部的异形截面(扁平度的平均值1.6)的单丝)合纱而成的纱线(卷曲率49.5%),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条件得到单绒头针织物。此外,在编织物中,形成绒头部的纱线(聚酯假捻加工纱)为42.2质量%的比例,及形成地纹部的纱线(异纤度异形截面聚酯加工纱)为57.8质量%的比例。
(实施例5)
作为形成地纹部的纱线,使用异纤度异形截面聚酯加工纱(使用以下的单丝:尤尼吉可贸易株式会社制“LUMIACE(商标名)”;36分特/22长丝;卷曲率49.5%;最小单丝纤度1.0分特、最大单丝纤度2.5分特、横截面的外周部存在1个或2个凸部的异形截面(扁平度的平均值1.6)的单丝),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条件得到单绒头针织物。此外,在编织物中,形成绒头部的纱线(聚酯假捻加工纱)为69.8质量%的比例,及形成地纹部的纱线(异纤度异形截面聚酯加工纱)为30.2质量%的比例。
(实施例6)
除变更了绒头部的形状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条件得到单绒头针织物。此外,在编织物中,形成绒头部的纱线(聚酯假捻加工纱)为45.0质量%的比例,及形成地纹部的纱线(异纤度异形截面聚酯加工纱)为55.0质量%的比例。
就绒头部的形状而言,将图3B所示的组织图设为1单元,通过将该单元配置成纵及横,绒头部的形状设定为使带状的绒头部排列的条纹状。此外,图3B是设置有绒头部的一侧的俯视形状。图3B中,在1个绒头部2内,沿X轴方向排列有3个绒头,及沿Y轴方向排列有6个绒头,共计存在有18个绒头。
(实施例7)
除变更了绒头部的形状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条件得到单绒头针织物。此外,在编织物中,形成绒头部的纱线(聚酯假捻加工纱)为45.4质量%的比例,及形成地纹部的纱线(异纤度异形截面聚酯加工纱)为54.6质量%的比例。
就绒头部的形状而言,将图3C所示的组织图设为1单元,通过将该单元配置成纵及横,绒头部的形状设定为使独立的四边形的绒头部纵横排列的岛状。此外,图3C是设置有绒头部的一侧的俯视形状。图3C中,在1个绒头部2内,沿X轴方向排列有2个绒头,及沿Y轴方向排列有4个绒头,共计存在有8个绒头。
(实施例8)
除将形成地纹部的纱线变更为圆截面聚酯加工纱(84分特/36长丝)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条件得到单绒头针织物。此外,在编织物中,形成绒头部的纱线(聚酯假捻加工纱)为46.1质量%的比例,及形成地纹部的纱线(圆截面聚酯加工纱)为53.9质量%的比例。
(实施例9)
除将形成绒头部的纱线变更为聚酯假捻加工纱(尤尼吉可贸易株式会社制、84分特/36长丝、卷曲率25%)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条件得到单绒头针织物。此外,在编织物中,形成绒头部的纱线(聚酯假捻加工纱)为44.9质量%的比例,及形成地纹部的纱线(异纤度异形截面聚酯加工纱)为55.1质量%的比例。
(实施例10)
除将形成绒头部的纱线变更为聚酯假捻加工纱(尤尼吉可贸易株式会社制、60分特/12长丝、卷曲率45.2%)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条件得到单绒头针织物。此外,在编织物中,形成绒头部的纱线(聚酯假捻加工纱)为38.8质量%的比例,及形成地纹部的纱线(异纤度异形截面聚酯加工纱)为61.2质量%的比例。
(实施例11)
除将形成绒头部的纱线变更为聚酯假捻加工纱(尤尼吉可贸易株式会社制、60分特/144长丝、卷曲率45.2%)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条件得到单绒头针织物。此外,在编织物中,形成绒头部的纱线(聚酯假捻加工纱)为39.5质量%的比例,及形成地纹部的纱线(异纤度异形截面聚酯加工纱)为60.5质量%的比例。
(比较例1)
除将实施例1中使用的编织机30”*28G的单绒头圆形针织机(福原精机制、VX-ZPL型)的沉降片变更为3.6mm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条件得到单绒头针织物。此外,在编织物中,形成绒头部的纱线(聚酯假捻加工纱)为55.1质量%的比例,及形成地纹部的纱线(异纤度异形截面聚酯加工纱)为44.9质量%的比例。
(比较例2)
将30”*28G的单绒头圆形针织机(福原精机制、VX-ZPL型)的沉降片变更为0.6mm、以及将形成绒头部的纱线变更为高收缩聚酯假捻加工纱(84分特/36长丝、卷曲率38.5%),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条件得到单绒头针织物。此外,在编织物中,形成绒头部的纱线(高收缩聚酯假捻加工纱)为38.7质量%的比例,及形成地纹部的纱线(异纤度异形截面聚酯加工纱)为61.3质量%的比例。
(比较例3)
将绒头编织机变更为30”*20G(编织机的筒径30英寸、编织机的针密度20G),作为形成绒头部的纱线,变更为聚酯假捻加工纱(尤尼吉可贸易株式会社制、84分特/36长丝、卷曲率38.5%),以及作为形成地纹部的纱线,将两根异纤度异形截面聚酯加工纱(使用以下的单丝:尤尼吉可贸易株式会社制“LUMIACE(商标名)”;73分特/44长丝;卷曲率49.5%;最小单丝纤度2.0分特、最大单丝纤度4.6分特、横截面的外周部存在1个或2个凸部的异形截面(扁平度的平均值1.6)的单丝)合纱使用,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条件得到单绒头针织物。此外,在编织物中,形成绒头部的纱线(聚酯假捻加工纱)为39.6质量%的比例,及形成地纹部的纱线(异纤度异形截面聚酯加工纱)为60.4质量%的比例。
(比较例4)
将形成地纹部的纱线变更为异纤度异形截面聚酯加工纱(使用以下的单丝:尤尼吉可贸易株式会社制“LUMIACE(商标名)”;30分特/12长丝;卷曲率47.7%;最小单丝纤度2.0分特、最大单丝纤度3.0分特、横截面的外周部存在1个或2个凸部的异形截面(扁平度的平均值1.6)的单丝),以及降低针织物密度进行编织,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条件得到单绒头针织物。此外,在编织物中,形成绒头部的纱线(聚酯假捻加工纱)为70.2质量%的比例,及形成地纹部的纱线(异纤度异形截面聚酯加工纱)为29.8质量%的比例。
(比较例5)
除变更了绒头部的形状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条件得到单绒头针织物。此外,在编织物中,形成绒头部的纱线(聚酯假捻加工纱)为42.3质量%的比例,及形成地纹部的纱线(异纤度异形截面聚酯加工纱)为57.7质量%的比例。
就绒头部的形状而言,将图3D所示的组织图设为1单元,通过将该单元配置成纵及横,绒头部的形状设定为使独立的四边形的绒头部纵横排列的岛状。此外,图3D是设置有绒头部的一侧的俯视形状。图3D中,在1个绒头部2内,沿X轴方向排列有2个绒头,及沿Y轴方向排列有3个绒头,共计存在有6个绒头。
(比较例6)
除变更了绒头部的形状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条件得到单绒头针织物。此外,在编织物中,形成绒头部的纱线(聚酯假捻加工纱)为45.2质量%的比例,及形成地纹部的纱线(异纤度异形截面聚酯加工纱)为54.8质量%的比例。
就绒头部的形状而言,具体而言,将图3E所示的组织图设为1单元,通过将该单元配置成纵及横,绒头部的形状设定为使带状的绒头部排列的条纹状。此外,图3E是设置有绒头部的一侧的俯视形状。图3E中,在1个绒头部2内,沿X轴方向排列有6个绒头,及沿Y轴方向排列有6个绒头,共计存在有36个绒头。
3.结果
在表1中表示结果。其结果为,确认到:仅在地纹部的厚度为0.3~2.0mm、绒头部的起绒长度为0.5~3.0mm、且绒头部存在区域满足30~80%的单绒头针织物(实施例1~11)中,薄且轻量,并且,耐磨损性也优异,而且保水性及吸水状态下的干的触感也优异,且用于鞋的鞋垫时的手感良好。
【表1】

Claims (9)

1.一种单绒头针织物,其包含合成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绒头针织物包含:
由编织物组织形成的地纹部;以及
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地纹部的一面的绒头部,
所述地纹部的厚度为0.3~2.0mm,
所述绒头部的起绒长度为0.5~3.0mm,
俯视时所述绒头部存在的区域相对于所述地纹部的面积比为30~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绒头针织物,其特征在于,
绒头密度为50个/cm2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绒头针织物,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绒头部的纱线为单丝2.0~5.0dtex、且卷曲率为20%以上的卷曲纱。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绒头针织物,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地纹部的纱线为异形截面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绒头针织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形截面纱的单丝纤度为0.5~5.0dtex。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绒头针织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形截面纱为卷曲纱。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绒头针织物,其特征在于,
部分地设置有所述绒头部的面侧的、以JIS 1096:2010“织物及编织物的布料试验方法”的“8.19磨损强度及摩擦变色性”所规定的“F-2法即研磨纸法”为基准测定的磨损强度为500次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绒头针织物,其特征在于,
通过下述试验条件求出的倒回水分率GS为20%以下,
所述试验条件为:
在裁断了单绒头针织物的尺寸为纵向10cm×横向5cm的试样的中央部,滴下与该试样相同质量的量的蒸馏水并放置5分钟,之后,在滴下了蒸馏水的试样上重叠放置与该试样相同形状的两张滤纸,从其上方对试样整体以施加150g/cm2即14.7kPa的压力的方式施加5秒的压缩载荷,接着,测定两张滤纸吸收的蒸馏水的质量,根据下述计算式求出倒回水分率GS:
GS(%)=(M2/M1)×100
其中,M1为添加到试样中的蒸馏水的质量,
M2为两张滤纸吸收的蒸馏水的质量。
9.一种鞋内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内装件包含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单绒头针织物。
CN201822146601.XU 2018-10-05 2018-12-20 单绒头针织物及鞋内装件 Active CN20939734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90238 2018-10-05
JP2018190238 2018-10-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97345U true CN209397345U (zh) 2019-09-17

Family

ID=6789531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63314.7A Pending CN111005135A (zh) 2018-10-05 2018-12-20 单绒头针织物及鞋内装件
CN201822146601.XU Active CN209397345U (zh) 2018-10-05 2018-12-20 单绒头针织物及鞋内装件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63314.7A Pending CN111005135A (zh) 2018-10-05 2018-12-20 单绒头针织物及鞋内装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477266B2 (zh)
CN (2) CN11100513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05135A (zh) * 2018-10-05 2020-04-14 尤尼吉可贸易有限公司 单绒头针织物及鞋内装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55531B (zh) * 2020-05-13 2024-04-02 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仿皮草织物、仿皮草鞋面及仿皮草织物的制作方法
WO2023248467A1 (ja) * 2022-06-24 2023-12-28 株式会社アシックス アッパー及び靴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85422B2 (ja) * 1992-02-28 2000-09-11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パイル布帛
JPH108356A (ja) * 1996-06-24 1998-01-13 Unitika Ltd 遮水シート用基布及び現場施工遮水シート工法
JP2003096648A (ja) * 2001-09-27 2003-04-03 Unitica Fibers Ltd 快適性シャツ地
JP4464146B2 (ja) * 2003-01-20 2010-05-19 ユニチカトレーディング株式会社 吸水保水性編物及び積層シート
JP2005029904A (ja) * 2003-07-07 2005-02-03 Unitica Fibers Ltd 伸縮性吸水保水編物及び積層編物
JP4487511B2 (ja) * 2003-07-31 2010-06-23 ユニチカトレーディング株式会社 靴の内装用編物及び積層シート
TW200525065A (en) * 2003-12-16 2005-08-01 Teijin Fibers Ltd Plush fabric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JP4436709B2 (ja) 2004-03-31 2010-03-24 ユニチカトレーディング株式会社 吸水保水性編物
JP2006045731A (ja) * 2004-08-06 2006-02-16 Teijin Fibers Ltd ソフトな風合いと耐摩耗性を有する深色性立毛布帛および繊維製品
JP4767533B2 (ja) 2004-12-17 2011-09-07 ユニチカトレーディング株式会社 パイル編地からなる布おむつ
JP6715633B2 (ja) * 2015-04-01 2020-07-01 帝人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パイル布帛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繊維製品
CN107201595A (zh) * 2016-03-17 2017-09-26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双色摇粒绒
CN111005135A (zh) * 2018-10-05 2020-04-14 尤尼吉可贸易有限公司 单绒头针织物及鞋内装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05135A (zh) * 2018-10-05 2020-04-14 尤尼吉可贸易有限公司 单绒头针织物及鞋内装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59963A (ja) 2020-04-16
CN111005135A (zh) 2020-04-14
JP7477266B2 (ja) 2024-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46198B1 (ko) 패브릭 및 섬유 제품
TWI612193B (zh) 多層構造圓形編織物
TWI339226B (en) Woven on knitted fabric containing two different types of yarns and clothing containing same
CN209397345U (zh) 单绒头针织物及鞋内装件
US10993491B2 (en) Water-absorbent quick-drying knitted fabric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CN105986348B (zh) 包括包芯纱的纺织结构体及其有关制造方法
JP5933952B2 (ja) 布帛および繊維製品
JP2020505525A (ja) ストレッチ性・吸水速乾性を有する編物及びその用途
KR102297830B1 (ko) 의료
JP6346768B2 (ja) 編地、繊維製品、及び編地の製造方法
JP5462619B2 (ja) 織編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衣類
JP2013104158A (ja) シングル丸編地およびワイシャツ
JP3724190B2 (ja) 合成繊維編織物
JP4390514B2 (ja) 多層構造編地
KR100973539B1 (ko) 흡수속건 및 발수성을 갖는 이중구조의 다기능성 원단
JP4584343B1 (ja) ストレッチ性に優れた起毛編地
JP4581324B2 (ja) 抗ピリング性編地
JP2005105442A (ja) 多層構造編地
JP7374113B2 (ja) 二層構造編物、及び衣料品
JP5687585B2 (ja) 発汗時に快適な衣料用編物
KR102214885B1 (ko) 발수성 편직물, 발수성 편직물의 제조 방법, 발수성 편직물로 구성되는 의류 및 그 의류를 포함하는 레이어링
JP2009268795A (ja) 皮脂取り用布帛および皮脂取り製品
JP6447128B2 (ja) 繊維構造物
JP4475011B2 (ja) 肌着用編地
JP4800043B2 (ja) 立体編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