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56859U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56859U
CN209356859U CN201920031581.3U CN201920031581U CN209356859U CN 209356859 U CN209356859 U CN 209356859U CN 201920031581 U CN201920031581 U CN 201920031581U CN 209356859 U CN209356859 U CN 2093568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n slice
image forming
forming apparatus
shell
guid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3158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多久和纪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TE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568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5685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785Correcting the position of a sheet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79Correcting the position of a sheet before scanning using guide or hold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352Input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9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interface or conso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rotating or til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取出薄片时的作业性的图像形成装置。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壳体,其形成外部轮廓;排出部,其形成于所述壳体,收容有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输送的薄片,且设置有向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一方侧开口的侧方开口部;排出口,其从与所述宽度方向垂直相交的所述壳体的进深方向上的近前侧朝向远方侧,向所述排出部排出所述薄片;引导部件,其被配置在所述侧方开口部上的所述进深方向上的近前侧的端部,沿所述进深方向延伸;驱动部,其使所述引导部件沿上下方向移动。通过本实用新型,即使在无法识认排出部的内侧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将薄片从排出部取出,提高取出薄片时的作业性。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820793823.8,申请日为:2018年05月25日,名称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形成于壳体的排出部和向排出部排出薄片的排出口。有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将薄片从壳体的进深方向上的近前侧向远方侧排出薄片的排出口。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排出部的近前侧的侧面形成有排出口。据此,用户无法将收容于排出部的薄片直接从排出部向近前侧取出。即,被收容于排出部的薄片被从排出部的侧方或上方取出。因此,存在将薄片从排出部取出时作业性恶化的可能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取出薄片时的作业性的图像形成装置。
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壳体,其形成外部轮廓;排出部,其形成于所述壳体,收容有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输送的薄片,且设置有向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一方侧开口的侧方开口部;排出口,其从与所述宽度方向垂直相交的所述壳体的进深方向上的近前侧朝向远方侧,向所述排出部排出所述薄片;引导部件,其被配置在所述侧方开口部上的所述进深方向上的近前侧的端部,沿所述进深方向延伸;驱动部,其使所述引导部件沿上下方向移动。
通过本实用新型,即使在无法识认排出部的内侧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将薄片从排出部取出,提高取出薄片时的作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系统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系统结构的框图;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部的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具有同一或类似的功能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记。并且,有时省略这些结构的重复的说明。另外,以下的说明中的上下方向是指将图像形成装置设置于水平的设置面的状态作为基准的上下方向。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例如,图像形成装置1是复合机(MFP:Multi Function Peripheral)。但是,图像形成装置1并不限定于上述例子,也可以是复印机或打印机等。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系统结构的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打印部11、扫描部13、薄片收容部15、用户接口17、壳体19、排出部21、排出口23(参照图4)、引导部件25、施力部件27、装载检测用传感器29(第二传感器)以及控制部31。
如图1所示,打印部11根据通过扫描部13生成的图像信息或经由通信路径接收到的图像信息,在纸等薄片上形成图像。打印部11例如通过以下这样的处理来形成图像。打印部11的图像形成部根据图像信息在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像。打印部11的图像形成部通过使显影剂附着于静电潜像来形成可视图像。作为显影剂的具体例有调色剂。打印部11的转印部将可视图像转印在薄片上。打印部11的定影部通过对薄片加热和加压来使可视图像定影在薄片上。打印部11在内部具有薄片输送部。薄片输送部在从薄片收容部15经过二次转印部和定影部而到达排出部21的输送路上输送薄片。
扫描部13将读取对象的图像读取为光的明暗。例如,扫描部13读取被打印在设置于本装置的读取对象的薄片上的图像。扫描部13记录所读取的图像数据。例如,被记录的图像数据通过打印部11在薄片上形成图像。
薄片收容部15收容打印部11中的图像形成处理所使用的薄片。
用户接口17包括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具有显示部以及输入受理部。显示部显示各种信息。例如,显示部通过文字、图像、或影像显示有关图像形成装置1的操作以及操作的引导。输入受理部包括多个按钮。输入受理部受理各种操作指示的输入。
壳体19形成图像形成装置1的外部轮廓。壳体19收容打印部11、扫描部13、薄片收容部15、控制部31等。另外,壳体19支承用户接口17。壳体19主要由收容打印部11的打印机壳体19a和收容扫描部13的扫描仪壳体19b构成。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俯视图。
如图1以及图3所示,沿从上下方向观察,壳体19形成为沿着彼此垂直相交的两方向延伸的矩形。在此,针对壳体19的进深方向以及宽度方向,如以下那样定义。壳体19的进深方向是水平的并且是在壳体19延伸的所述两方向中的一方的方向,也是壳体19和操作用户接口17的用户并排的方向。在壳体19的进深方向上,将相对于壳体19,用户所位于的一侧定义为近前侧,将隔着壳体19与用户所位于的位置的相反侧定义为远方侧。另外,壳体19的宽度方向是水平的并且是在壳体19延伸的所述两方向中的另一方的方向。即,壳体19的宽度方向是与壳体19的进深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壳体19的进深方向简称为进深方向,并且标注符号D,将壳体19的宽度方向简称为宽度方向并标注符号W。
打印机壳体19a形成为在进深方向D以及宽度方向W的双方向上延伸的直方体状。扫描仪壳体19b被配置在打印机壳体19a的上部。扫描仪壳体19b形成为从上下方向来观察,沿进深方向D以及宽度方向W的双方向延伸的矩形状。扫描仪壳体19b被设置为从上下方向来观察,与打印机壳体19a的远方侧的端部重合。另外,薄片收容部15能够从朝向壳体19的近前侧的侧面向近前侧拉出。另外,用户接口17被安装于壳体19的打印机壳体19a的上部上的近前侧的端部,显示部的显示面朝向近前侧的状态来配置。
如图1所示,排出部21形成于壳体19的打印机壳体19a的上部。排出部21收容通过打印部11的薄片输送部在壳体19的内部输送的薄片。排出部21是朝向下侧凹进的凹部。排出部21从上下方向来观察形成为矩形(参照图3)。排出部21朝向宽度方向W的一方侧、以及上侧开口。即,在排出部21中形成有朝向宽度方向W的一方侧开口的侧方开口部35和朝向上侧开口的上方开口部37。上方开口部37的远方侧的区域被扫描仪壳体19b从上侧堵塞。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如图4所示,在排出部21的底面形成有凹部39。凹部39被设置于排出部21的近前侧的端部区域。例如,凹部39由越从远方侧靠向近前侧越向下侧延伸的倾斜面、和越从宽度方向W上的侧方开口部35侧朝向其相反侧越向下侧延伸的倾斜面形成。凹部39被设置于在宽度方向W上与排出口23大致一致的位置。
排出口23形成于排出部21的近前侧的侧面21a(朝向远方侧的侧面)。排出口23沿宽度方向W延伸。排出口23排出由打印部11的薄片输送部输送的薄片。排出口23朝向远方侧开口,将被输送的薄片从近前侧向远方侧排出。例如,在排出口23,露出构成薄片输送部的下游侧的端部的辊。
引导部件25被配置于侧方开口部35上的近前侧的端部。引导部件25是沿进深方向D延伸,且在宽度方向W上具有厚度的部件。引导部件25为了不会妨碍薄片从排出口23排出,被配置为从进深方向D来观察不与排出口23重叠。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侧视图。
如图5所示,引导部件25被设置为,从宽度方向W来观察堵塞侧方开口部35的下侧且近前侧的角部。引导部件25的上缘25a越从远方侧靠向近前侧越向上方延伸。引导部件25的上缘25a形成为沿宽度方向W的平面状(参照图4)。引导部件25的上缘25a从宽度方向W来观察呈直线状延伸。引导部件25的上缘25a的远方侧的端部与排出部21的底面连接。引导部件25的上缘25a的近前侧的端部与排出部21的近前侧的侧面21a连接。引导部件25的上缘25a的近前侧的端部被设置于比排出口23高的位置(参照图4)。
引导部件25以可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壳体19。引导部件25的转动中心被设置于引导部件25的远方侧的端部。引导部件25通过相对于壳体19转动,以能够向下侧移动的方式来形成。引导部件25相对于壳体19转动,并向下侧移动,据此,能够退避到壳体19内。在此,如以下这样来定义引导部件25的移动范围(转动范围)内的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第一位置是引导部件25的移动范围内的上端位置,是从宽度方向W来观察,引导部件25堵塞侧方开口部35的下侧且近前侧的角部的位置(图5中的实线所示的位置)。第二位置是第一位置的下侧的位置,是引导部件25完全退避到壳体19内的位置(图5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
施力部件27将引导部件25向上侧施力。施力部件27通过被任意地设定的加载力,将引导部件25保持在第一位置。施力部件27例如是螺旋弹簧。例如,施力部件27被配置在壳体19内。
如图4所示,装载检测用传感器29被设置于引导部件25。装载检测用传感器例如是光学式的传感器。装载检测用传感器29检测在排出部21上被收容的规定高度以上的薄片。即,装载检测用传感器29检测从排出口23被排出部21排出的薄片被装载到规定高度以上的情况。装载检测用传感器29将检测结果输出给控制部31。
如图2所示,控制部31通过电缆等电气连接路径,与打印部11、扫描部13、用户接口17、以及装载检测用传感器29电气连接。控制部31是通过由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那样的处理器(硬件处理器)执行被存储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存储器中的程序(软件组件)来实现的软件功能部。控制部31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体。例如,控制部31控制打印部11、扫描部13以及用户接口17。例如,控制部31根据装载检测用传感器29输出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打印部11以及用户接口17。例如,控制部31在被排出部21排出的薄片装载到规定高度以上的情况下,停止打印部11的工作。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排出口23从近前侧朝向远方侧,向排出部21排出薄片。据此,壳体19具有形成有排出口23的、排出部21的近前侧的侧面21a。因此,图像形成装置1的用户在取出被排出部21排出的薄片时,使手从侧方开口部35或上方开口部37进入排出部21。接着,用户在排出部21捏住薄片,通过侧方开口部35或上方开口部37从排出部21将薄片取出。由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设置位置较高等,如果排出部21被设置在高的位置,则位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近前侧的用户无法识认排出部21的内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侧方开口部35上的近前侧的端部设置有引导部件25,所述引导部件25具有越从远方侧靠向近前侧越向上侧延伸的上缘25a。因此,用户可以通过将手从侧方开口部35插入排出部21并捏住薄片,并将手沿引导部件25的上缘25a向近前侧移动,在排出部21内将薄片抬起。因此,即使在无法识认排出部21的内侧的状态下,也能够容易地将薄片从排出部21取出。因此,能够提高取出薄片时的作业性。
并且,能够在排出部21内将薄片抬起,据此能够使薄片沿宽度方向W顺利地移动,因此,能够抑制薄片与排出口23接触而损伤薄片。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件25的上缘25a的近前侧的端部被设置于比排出口23高的位置。因此,能够将薄片抬起到比排出口23高的位置,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薄片与排出口23的接触。
另外,引导部件25限制宽度方向W上的薄片的移动。因此,引导部件25能够防止被排出部21排出,且装载在排出部21的底面的薄片通过侧方开口部35而落下。
另外,引导部件25以可向下侧移动的方式形成。因此,在将手从侧方开口部35插入排出部21时,使引导部件25向下侧移动,据此能够扩大侧方开口部35的开口面积,易于将手插入排出部21。因此,能够提高取出薄片时的作业性。
并且,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将引导部件25向上侧施力的施力部件27。因此,在将手从侧方开口部35插入排出部21时,能够用手(例如手腕、上臂等)将引导部件25容易地压下,并且能够使压下的引导部件25恢复到压下前的位置(第一位置)。
另外,施力部件27通过引导部件25来将用户的手抬起。因此,能够辅助由施力部件27抬起薄片时的力。因此,能够在排出部21内容易地将薄片抬起。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装载检测用传感器29,该装载检测用传感器29被设置于引导部件25,检测在排出部21上被收容的规定高度以上的薄片。因此,例如,与作为装载检测用传感器在排出口的上部设置有杆型的接触式传感器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减少向排出部21内突出的构造物。因此,从排出部21取出薄片时,能够抑制薄片与设置于排出部21内的构造物相接触而损伤薄片。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6以及图7,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具有代替施力部件27,使引导部件25沿上下方向移动的驱动部41,在这一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另外,以下说明的以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系统结构的框图。
如图6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1具有驱动部41和底面传感器43(第一传感器)。
驱动部41使引导部件25(参照图4)上下移动。驱动部41例如是与引导部件25连结的电机等。
底面传感器43检测排出部21(参照图4)的底面上的与规定位置接触的薄片的有无。底面传感器43检测被收容于排出部21的薄片的抬起。例如,底面传感器43是设置于排出部21的底面的接触式的传感器。底面传感器43将检测结果输出给控制部31。
控制部31通过电缆等电气连接路径,与驱动部41以及底面传感器43电气连接。控制部31根据底面传感器43输出的检测结果来控制驱动部41。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部的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如图7所示,控制部31首先根据底面传感器43的检测结果,检测在排出部21装载有薄片的情况(ACT10)。控制部31在检测到排出部21上的薄片的装载的情况下,判定来自排出口23的薄片的排出是否完成(ACT20)。例如,控制部31判定由打印部11进行的印刷的工作是否完成。控制部31在判定为来自排出口23的薄片的排出没有完成的情况下(ACT20:否),再次执行ACT20的处理。
控制部31在判定为来自排出口23的薄片的排出完成的情况下(ACT20:是),控制驱动部41以使引导部件25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下降(ACT30)。在此之后,控制部31根据底面传感器43的检测结果,判定被收容(装载)于排出部21的薄片是否被抬起(ACT40)。控制部31在判断被收容于排出部21的薄片没有被抬起的情况下(ACT40:否),再次执行ACT40的处理。
控制部31在判定为被收容于排出部21的薄片被抬起的情况下(ACT40:是),控制驱动部41使引导部件25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上升(ACT50)。并且,控制部31结束处理。
根据以上那样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101,控制部31控制驱动部41,以使在来自排出口23的薄片的排出完成的情况下,使引导部件25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因此,在来自排出口23的薄片的排出完成,用户为了将薄片从排出部21取出而将手从侧方开口部35插入排出部21时,能够扩大侧方开口部35的开口面积,使手易于插入排出部21。因此,能够提高取出薄片时的作业性。
另外,控制部31控制驱动部41,以使得在底面传感器43检测到薄片的抬起的情况下使引导部件25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因此,驱动部41通过引导部件25将用户的手抬起。据此,能够辅助抬起薄片时的力。因此,能够在排出部21内将薄片容易地抬起。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驱动部41是电机,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组合电磁线圈和施力部件,来构成使引导部件25沿上下方向移动的驱动部。
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引导部件25从宽度方向W来观察形成为三角形状,但引导部件的形状并不特别地限定于此。引导部件也可以具有越从远方侧靠向近前侧越向上方延伸的上缘。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引导部件25相对于壳体19以可转动的方式来设置,但并不限定于此。引导部件例如也可以形成为沿导轨等呈直线状延伸的部件,在上下上呈直线状移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引导部件25的上缘25a从宽度方向W来观察呈直线状延伸,但并不限定于此。引导部件的上缘例如也可以从宽度方向W来观察呈向下侧且近前侧凹进的圆弧状延伸。
根据以上说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具有:排出口,其从壳体的进深方向上的近前侧朝向远方侧,向排出部排出薄片;引导部件,其被设置于排出部的侧方开口部上的近前侧的端部,上缘越从远方侧靠向近前侧越向上侧延伸。因此,用户通过将手从侧方开口部插入排出部并捏住薄片,并且将手沿引导部件的上缘向近前侧移动,能够在排出部内将薄片抬起。因此,即使在无法识认排出部的内侧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将薄片从排出部取出。因此,能够提高取出薄片时的作业性。
虽然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并非意图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组合,及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和其变形都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及要旨中,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实用新型及其均等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壳体,其形成外部轮廓;
排出部,其形成于所述壳体,收容有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输送的薄片,且设置有向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一方侧开口的侧方开口部;
排出口,其从与所述宽度方向垂直相交的所述壳体的进深方向上的近前侧朝向远方侧,向所述排出部排出所述薄片;
引导部件,其被配置在所述侧方开口部上的所述进深方向上的近前侧的端部,沿所述进深方向延伸;
驱动部,其使所述引导部件沿上下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件的上缘从所述宽度方向观察呈直线状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件从所述宽度方向观察形成为三角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件的上缘从所述宽度方向观察呈向下侧且所述近前侧凹进的圆弧状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部是电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部由电磁线圈和施力部件组合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部是电机。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部是电机。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部是电机。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部由电磁线圈和施力部件组合形成。
CN201920031581.3U 2017-09-14 2018-05-25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35685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76874A JP6944842B2 (ja) 2017-09-14 2017-09-14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76874 2017-09-14
CN201820793823.8U CN208488649U (zh) 2017-09-14 2018-05-25 图像形成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93823.8U Division CN208488649U (zh) 2017-09-14 2018-05-25 图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56859U true CN209356859U (zh) 2019-09-06

Family

ID=6525048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93823.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88649U (zh) 2017-09-14 2018-05-25 图像形成装置
CN201920031581.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356859U (zh) 2017-09-14 2018-05-25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93823.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88649U (zh) 2017-09-14 2018-05-25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0547759B2 (zh)
JP (1) JP6944842B2 (zh)
CN (2) CN208488649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50227B (zh) * 2021-04-27 2024-09-10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212548A (ja) * 1982-06-01 1983-12-10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2667529B2 (ja) * 1989-09-18 1997-10-27 三田工業株式会社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2003081516A (ja) * 2001-09-17 2003-03-1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7483659B2 (en) * 2005-08-31 2009-01-2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Toner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mounting the same
JP2007304502A (ja) * 2006-05-15 2007-11-22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7676182B2 (en) * 2006-05-17 2010-03-0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a buffering mechanism
US8032071B2 (en) 2007-01-31 2011-10-04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reading part supported by first and second supporters
JP5463615B2 (ja) * 2007-01-31 2014-04-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8228511B2 (en) * 2007-08-31 2012-07-2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948052B (zh) * 2009-07-10 2015-04-01 立志凯株式会社 片材后处理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
JP2011063363A (ja) * 2009-09-16 2011-03-31 Murata Machinery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10135364A1 (en) 2009-12-04 2011-06-0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538281B2 (en) * 2010-04-21 2013-09-1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6002375B2 (ja) * 2011-09-30 2016-10-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6334860B2 (ja) * 2013-07-11 2018-05-30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シート束綴じ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360285B2 (ja) * 2013-07-12 2018-07-18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919240B2 (ja) * 2013-09-30 2016-05-1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駆動ユニットの設計方法および駆動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
JP6264083B2 (ja) * 2013-09-30 2018-01-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5948302B2 (ja) * 2013-10-28 2016-07-0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6215184B2 (ja) * 2013-12-27 2017-10-18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綴じ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01297A (ja) * 2014-05-19 2016-01-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987867B2 (ja) * 2014-07-10 2016-09-0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A2969088A1 (en) * 2014-11-28 2016-06-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member constituting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637337B2 (en) * 2015-05-26 2017-05-0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JP6406165B2 (ja) * 2015-08-10 2018-10-1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65878A (ja) * 2015-09-30 2017-04-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47605B2 (ja) * 2016-09-01 2021-03-24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547759B2 (en) 2020-01-28
US10939009B2 (en) 2021-03-02
JP2019052018A (ja) 2019-04-04
CN208488649U (zh) 2019-02-12
JP6944842B2 (ja) 2021-10-06
US20190082060A1 (en) 2019-03-14
US20200128139A1 (en) 2020-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62905A (zh) 介质输送装置
JP6179531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3685838A (zh)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处理系统
CN105786275B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09356859U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0253893A (ja) 頁めくり機構及び書籍スキャン装置
JP2007024537A (ja) 分注装置
JP2007259129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322204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74702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JP7376338B2 (ja) 媒体搬送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9031579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用紙不足通知方法
US9919884B2 (en) Sheet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US10218864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US20230229267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JP624569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681228B2 (en) Display device, control method of display device, and program
US10015336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JP494694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869280A (zh) 图像读取设备
JP2015141349A (ja) 画像読取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93395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7368266B2 (ja) 媒体搬送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611207B2 (ja) カード読取装置
CN104555501B (zh) 馈纸式事务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06

Termination date: 2021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