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42231U - 车用前框架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车用前框架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42231U
CN209142231U CN201821961843.8U CN201821961843U CN209142231U CN 209142231 U CN209142231 U CN 209142231U CN 201821961843 U CN201821961843 U CN 201821961843U CN 209142231 U CN209142231 U CN 2091422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ank
upper beam
tank upper
automobile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6184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Fista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Fista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Fista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Fista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6184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422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422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4223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用前框架结构及汽车,涉及汽车的技术领域,该车用前框架结构包括发盖锁安装板,水箱上横梁,吸能盒安装板、前防撞梁总成和水箱上横梁支撑杆和前副车架;所述吸能盒安装板连接于所述前副车架上,所述吸能盒安装板的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水箱上横梁的一侧和所述前防撞梁总成的一侧连接,所述前防撞梁总成用于提供第一层保护;所述水箱上横梁支撑杆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所述前防撞梁总成的另一侧和所述水箱上横梁的另一侧,用于提供第二层保护,解决了汽车保护强度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车用前框架结构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用前框架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上都配有前端模块总成结构,各个模块内所能集成的构件内容和数量,会因汽车生产商的要求和前端车身的设计而差别很大,有的车型集成的多大十多个部件:前端框架、发动机罩锁、制冷系统、风扇电机、风扇叶轮及其护罩、碰撞保护系统、雾灯、前照灯、前照灯清洁系统、水箱、气流冲压阀板、喇叭、前格栅、和前保险杠。
现代汽车设计中前端框架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相关钣金件焊接而成,另一种是采用全部塑料注塑式结构,第一种前端框架由上横梁、下横梁、左右立柱焊接而成,这种结构的缺点是重量过大;第二种成本较高且保护强度不够。
鉴于此,提供一种能够减少自身重量、降低成本且提高保护强度的车用前框架结构显得尤为重要。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车用前框架结构及汽车,以缓解上述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用前框架结构,包括:发盖锁安装板,水箱上横梁,吸能盒安装板、前防撞梁总成和水箱上横梁支撑杆和前副车架;
所述吸能盒安装板连接于所述前副车架上,所述吸能盒安装板的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水箱上横梁的一侧和所述前防撞梁总成的一侧连接,所述前防撞梁总成用于提供第一层保护;
所述水箱上横梁支撑杆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所述前防撞梁总成的另一侧和所述水箱上横梁的另一侧,用于提供第二层保护。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多个前保安装支架,多个所述前保安装支架沿所述水箱上横梁上长度方向均匀设置于所述水箱上横梁上。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前保险杠、中冷器和散热器;
所述前保险杠通过前保安装支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前防撞梁总成外侧;
所述中冷器和散热器均安装与所述前防撞梁总成内侧。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吸能盒安装板底部通过车身纵梁连接于所述前副车架上。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吸能盒安装板外侧焊接于车身纵梁上。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水箱上横梁、吸能盒安装板和前防撞梁总成形成一个用于提高强度的第一闭环框架结构。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前防撞梁总成、前副车架和车身纵梁形成一个用于提高强度的第二闭环框架结构。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水箱上横梁、吸能盒安装板、前副车架、车身纵梁形成一个用于提高刚度的第三闭环框架结构。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吸能盒安装板包括左吸能盒安装板和右吸能盒安装板,所述左吸能盒安装板和右吸能盒安装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水箱上横梁的左、右两侧;
所述水箱上横梁支撑杆包括对称设置的左水箱上横梁支撑杆和右水箱上横梁支撑杆,所述左水箱上横梁支撑杆和右水箱上横梁支撑杆均相对于水平面为倾斜设置,且顶端连接于所述水箱上横梁,底端连接于所述前防撞梁总成。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包括所述的车用前框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前框架结构包括:发盖锁安装板,水箱上横梁,吸能盒安装板、前防撞梁总成和水箱上横梁支撑杆和前副车架;所述吸能盒安装板连接于所述前副车架上,所述吸能盒安装板的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水箱上横梁的一侧和所述前防撞梁总成的一侧连接,所述前防撞梁总成用于提供第一层保护;所述水箱上横梁支撑杆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所述前防撞梁总成的另一侧和所述水箱上横梁的另一侧,用于提供第二层保护;
本实用新型在车辆碰撞时,首先由前防撞梁总成提供第一层保护,水箱上横梁支撑杆与水箱上横梁以及前防撞梁总成整体又形成了第二层保护,避免由碰撞导致内部的中冷器和散热器等零部件的损坏,降低了维修成本,本实用新型减少了零部件数量,通过相关结构优化,在保证零部件的刚度和强度要求的,同时减少了结构的质量和加工成本,而且保证车辆在受到正面碰撞时能够保护内部的中冷器与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包括所述的车用前框架结构,这里具有上述车用前框架结构具有的一切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用前框架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用前框架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用前框架结构的仰视图;
图4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用前框架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标:1-水箱上横梁;2-吸能盒安装板;21-左吸能盒安装板;22-右吸能盒安装板;3-前保安装支架;4-发盖锁安装板;5-前副车架;6-车身纵梁;7-水箱上横梁支撑杆;71-左水箱上横梁支撑杆;72-右水箱上横梁支撑杆;8-前防撞梁总成;100-中冷器;200-散热器;300-前保险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图4所示,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提供的车用前框架结构及汽车做详细说明。
一方面,本实施例提供的车用前框架结构包括:发盖锁安装板4,水箱上横梁1,吸能盒安装板2、前防撞梁总成8和水箱上横梁支撑杆7和前副车架5;所述吸能盒安装板2连接于所述前副车架5上,所述吸能盒安装板2的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水箱上横梁1的一侧和所述前防撞梁总成8的一侧连接,所述前防撞梁总成8用于提供第一层保护;所述水箱上横梁支撑杆7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所述前防撞梁总成8的另一侧和所述水箱上横梁1的另一侧,用于提供第二层保护;
本实施例在车辆碰撞时,首先由前防撞梁总成8提供第一层保护,水箱上横梁支撑杆7与水箱上横梁1以及前防撞梁总成8整体又形成了第二层保护,避免由碰撞导致内部的中冷器100和散热器200等零部件的损坏,降低了维修成本,本实施例减少了零部件数量,通过相关结构优化,在保证零部件的刚度和强度要求的,同时减少了结构的质量和加工成本,而且保证车辆在受到正面碰撞时能够保护内部的中冷器100与散热器200。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还包括多个前保安装支架3,多个所述前保安装支架3沿所述水箱上横梁1上长度方向均匀设置于所述水箱上横梁1上。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还包括前保险杠300、中冷器100和散热器200;所述前保险杠300通过前保安装支架3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前防撞梁总成8外侧;所述中冷器100和散热器200均安装与所述前防撞梁总成8内侧。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吸能盒安装板2底部通过车身纵梁6连接于所述前副车架5上。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吸能盒安装板2外侧焊接于车身纵梁6上。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水箱上横梁1、吸能盒安装板2和前防撞梁总成8形成一个用于提高强度的第一闭环框架结构;所述前防撞梁总成8、前副车架5和车身纵梁6形成一个用于提高强度的第二闭环框架结构;所述水箱上横梁1、吸能盒安装板2、前副车架5、车身纵梁6形成一个用于提高刚度的第三闭环框架结构。这样设计能保证整个前端框架的结构的刚度,并提升了整个车辆前部的扭转刚度。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吸能盒安装板2包括左吸能盒安装板21和右吸能盒安装板22,所述左吸能盒安装板21和右吸能盒安装板22分别设置于所述水箱上横梁1的左、右两侧;所述水箱上横梁支撑杆7包括对称设置的左水箱上横梁支撑杆71和右水箱上横梁支撑杆72,所述左水箱上横梁支撑杆71和右水箱上横梁支撑杆72均相对于水平面为倾斜设置,且顶端连接于所述水箱上横梁1,底端连接于所述前防撞梁总成8。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还包括发盖锁安装板4,该发盖锁安装板4安装于水箱上横梁1下方,
本实施例中各个结构的材料以及尺寸:发盖锁安装板4(材料DC01,料厚1.2mm);水箱上横梁1(材料DC01,料厚1.5mm);前保安装支架3(材料DC01,料厚2.0mm);吸能盒安装板2(材料DC01,料厚1.5mm);前防撞梁总成8(材料纯铝制T6061,料厚3.0mm);水箱上横梁支撑杆7(材料Q235,料厚2.5mm);前副车架5(材料T6081,料厚3.0mm)。
本实施例的装配顺序为:
1、将吸能盒安装板2焊接到车身纵梁6上;2、将前保安装支架3焊接到水箱上横梁1上;3、将水箱上横梁1通过M8的螺栓与吸能盒安装板2连接在一起;4、将前防撞梁总成8与吸能盒安装板2通过8颗M8的螺栓连接在一起;5、将水箱上横梁支撑杆7通过4颗M6的螺栓连接在水箱上横梁1和前防撞梁总成8上;6、将前副车架5通过4颗M10螺栓与车身连接在一起;7、将中冷器100、散热器200、前保险杠300装配到车身和前副车架5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包括所述的汽车发动机,这里具有上述汽车发动机具有的一切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实施例的车用前框架结构及汽车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施例不限定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或变更。本实施例包括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各种变形和变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用前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盖锁安装板,水箱上横梁,吸能盒安装板、前防撞梁总成和水箱上横梁支撑杆和前副车架;
所述吸能盒安装板连接于所述前副车架上,所述吸能盒安装板的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水箱上横梁的一侧和所述前防撞梁总成的一侧连接,所述前防撞梁总成用于提供第一层保护;
所述水箱上横梁支撑杆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所述前防撞梁总成的另一侧和所述水箱上横梁的另一侧,用于提供第二层保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前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前保安装支架,多个所述前保安装支架沿所述水箱上横梁上长度方向均匀设置于所述水箱上横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前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保险杠、中冷器和散热器;
所述前保险杠通过前保安装支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前防撞梁总成外侧;
所述中冷器和散热器均安装与所述前防撞梁总成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前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安装板底部通过车身纵梁连接于所述前副车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前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安装板外侧焊接于车身纵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前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上横梁、吸能盒安装板和前防撞梁总成形成一个用于提高强度的第一闭环框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用前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防撞梁总成、前副车架和车身纵梁形成一个用于提高强度的第二闭环框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用前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上横梁、吸能盒安装板、前副车架、车身纵梁形成一个用于提高刚度的第三闭环框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前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安装板包括左吸能盒安装板和右吸能盒安装板,所述左吸能盒安装板和右吸能盒安装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水箱上横梁的左、右两侧;
所述水箱上横梁支撑杆包括对称设置的左水箱上横梁支撑杆和右水箱上横梁支撑杆,所述左水箱上横梁支撑杆和右水箱上横梁支撑杆均相对于水平面为倾斜设置,且顶端连接于所述水箱上横梁,底端连接于所述前防撞梁总成。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用前框架结构。
CN201821961843.8U 2018-11-26 2018-11-26 车用前框架结构及汽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1422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61843.8U CN209142231U (zh) 2018-11-26 2018-11-26 车用前框架结构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61843.8U CN209142231U (zh) 2018-11-26 2018-11-26 车用前框架结构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42231U true CN209142231U (zh) 2019-07-23

Family

ID=67287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61843.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142231U (zh) 2018-11-26 2018-11-26 车用前框架结构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4223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5976A (zh) * 2021-06-18 2021-11-12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端结构
CN114872796A (zh) * 2022-04-25 2022-08-09 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越野车车架及越野车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5976A (zh) * 2021-06-18 2021-11-12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端结构
CN114872796A (zh) * 2022-04-25 2022-08-09 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越野车车架及越野车
CN114872796B (zh) * 2022-04-25 2023-10-13 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越野车车架及越野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17203A (en) Radiator cover for motor vehicles
US8911007B2 (en)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CN102336222A (zh)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EP2946989B1 (en) Car undercover
RU2478512C2 (ru) Передок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в частности автомобиля
CN209142231U (zh) 车用前框架结构及汽车
CN202782647U (zh) 一种汽车水箱框架结构
CN107380265A (zh) 可适配多类散热器且具有容差功能的通用型前端框架
US9242676B2 (en) Front vehicle body reinforcing structure
JP6304505B2 (ja) 車両の側部車体構造
CN104276216A (zh) 翼子板保持件周边构造
US7011360B2 (en) Front panel of a motor vehicle comprising a bumper beam
CN205220342U (zh) 整体式水箱框架
CN110920550B (zh) 发动机舱骨架
JP4351957B2 (ja) 車両の前部構造
JP2012144125A (ja) 車両用導風ガイド構造
CN111516626A (zh) 前保险杠底部护板结构
CN209008675U (zh) 一种可集成前端模块式汽车铝合金前防撞梁总成
CN112810701B (zh) 一种汽车前端安装骨架
JP2014034383A (ja) 車両用歩行者保護装置
CN209454695U (zh) 保险杠安装支架、车辆的保险杠总成和车辆
CN209617076U (zh) 汽车前防撞梁组件
CN217778768U (zh) 一种汽车前端模块
CN212447104U (zh) 一种车辆水箱支架及车辆
CN220865365U (zh) 组合式防撞前保险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23

Termination date: 202011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