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62786U - 后轮毂支架以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后轮毂支架以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62786U
CN208962786U CN201821170756.0U CN201821170756U CN208962786U CN 208962786 U CN208962786 U CN 208962786U CN 201821170756 U CN201821170756 U CN 201821170756U CN 208962786 U CN208962786 U CN 2089627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late
shaft part
swing arm
wheel hub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7075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石梅
潘俊斌
马良灿
伍初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7075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627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627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627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后轮毂支架以及汽车,该后轮毂支架包括轮毂轴和连接板,连接板上设置有贯穿连接板的轴安装孔,轮毂轴与轴安装孔过盈配合,连接板还用于与制动卡钳、防尘板、摆臂及摆臂加强板连接。本技术方案中,轮毂轴与轴安装孔过盈配合,通过轮毂轴与连接板之间采用过盈配合,减少了一道焊缝,既能改善应力集中,又能提高车轮定位的精度,有利于改善车辆底盘性能,延长轮毂支架使用寿命,同时,轮毂轴与连接板过盈配合,使得轮毂轴与连接板可以经不同工艺加工完成,有利于降低工艺成本。此外,连接板集成了制动卡钳连接以及摆臂连接的功能,相比摆臂与轮毂轴连接,有利于提高轮毂轴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后轮毂支架以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轮毂支架以及汽车。
背景技术
单斜臂式独立悬架的结构介于单横臂与单纵臂之间,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占用空间小等优点,在微型车上应用较多。作为独立悬架中重要部件之一的后轮毂支架必须满足几点要求:1)可以无故障的承受和传递车轮的所有力和力矩;2)可以在运动点与车轮轴承之间的结构空间起到过渡作用;3) 必须可以支撑车轮轴承、制动钳和弹性支柱。此外,后轮毂支架还可以支撑传感器和隔热板,其上还可以集成有油管和线束的导向槽。而现有的后轮毂支架中,轮毂轴与连接板采用焊接连接,由于制动器总成配合的轮毂轴区域强度以及精度要求高,连接板与轮毂轴的焊接处会引起应力集中,降低车轮定位精度,影响整车的操作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后轮毂支架以及汽车,旨在解决现有后轮毂支架结构不利于车轮定位精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后轮毂支架,包括轮毂轴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贯穿所述连接板的轴安装孔,所述轮毂轴与所述轴安装孔过盈配合,所述连接板还用于与制动卡钳、防尘板、摆臂连接及摆臂加强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包括连接盘和设置于所述连接盘上的第一凸台,所述轴安装孔贯穿所述连接盘和所述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朝车内方向凸出,所述摆臂连接于所述第一凸台上,所述制动卡钳、防尘板设置于所述连接盘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台包括第一台阶、第二台阶和第三台阶,所述第一台阶靠近所述连接盘设置,所述第一台阶与所述第二台阶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二台阶与所述第三台阶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位于所述第一台阶上并与所述摆臂抵接,所述第二台阶面位于所述第二台阶上并与所述摆臂加强板抵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盘的背离所述第一凸台的侧面上凸设有多个第一安装柱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柱的第一加强部,所述第一安装柱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制动卡钳通过紧固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部的背离所述轮毂轴的侧面为弧面,且所述弧面朝向所述轮毂轴凹陷。
优选地,所述连接盘上设置有用于与防尘板连接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数量为多个,部分所述第一螺纹孔靠近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剩余所述第一螺纹孔远离所述第一通孔设置。
优选地,所述连接盘上靠近所述第一安装柱的位置还设置有第二安装柱,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所述第一螺纹孔贯穿所述第二安装柱,所述第二安装柱与所述第一安装柱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强部。
优选地,所述连接盘的背离所述第一凸台的侧面上还设有第二凸台,所述轴安装孔贯穿所述第二凸台。
优选地,所述轮毂轴为锻造制件,所述连接板为铸造制件。
优选地,所述轮毂轴包括依次连接的且均为圆柱形的第一轴段、第二轴段、第三轴段、第四轴段、第五轴段和第六轴段,所述第一轴段、所述第二轴段、所述第四轴段、所述第五轴段、所述第六轴段的直径依次变大,所述第二轴段与轮毂锁紧螺母连接,所述第四轴段与所述轮毂轴承连接,所述第五轴段与所述轴安装孔连接,所述第五轴段与第六轴段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三台阶面,所述第三台阶面与所述连接板抵接。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上设置有摆臂、摆臂加强板、防尘板、制动卡钳、轮毂以及如上述所述的后轮毂支架,所述轮毂设置于所述轮毂轴上,所述摆臂、所述摆臂加强板、所述防尘板和所述制动卡钳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后轮毂支架包括轮毂轴和连接板,连接板上设置有贯穿连接板的轴安装孔,轮毂轴与轴安装孔过盈配合,通过轮毂轴与连接板之间采用过盈配合,减少了一道焊缝,既能改善应力集中,又能提高车轮定位的精度,有利于改善车辆底盘性能,延长轮毂支架使用寿命。而且,轮毂轴与连接板过盈配合,使得轮毂轴与连接板可以经不同工艺加工完成,如轮毂轴采用锻造工艺,连接板采用铸造工艺,既能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又有利整体刚度的提高,降低工艺成本。此外,连接板集成了制动卡钳连接以及摆臂连接的功能,相比摆臂与轮毂轴连接,有利于提高轮毂轴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轮毂支架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轮毂支架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板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板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轮毂轴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轮毂轴的侧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强电卡钩与弱电卡钩不是对卡钩所能安装的导线类型的设置,只是便于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后轮毂支架以及汽车,旨在解决现有后轮毂支架结构不利于车轮定位精度的的问题。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轮毂支架100,包括相互连接的轮毂轴110和连接板120,连接板120上设置有贯穿连接板120的轴安装孔121,轮毂轴110与轴安装孔121过盈配合,连接板120还用于与制动卡钳(未图示)、防尘板(未图示)、摆臂(未图示)和摆臂加强板(未图示)连接,所述轮毂轴还用于与轮毂锁紧螺母和轮毂轴承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轮毂轴110与连接板120之间采用过盈配合,减少了一道焊缝,既能改善应力集中,又能提高车轮定位的精度,有利于改善车辆底盘性能,延长轮毂支架使用寿命。而且,轮毂轴110与连接板120过盈配合,使得轮毂轴110与连接板120可以经不同工艺加工完成也能,如轮毂轴 110采用锻造工艺,连接板120采用铸造工艺,既能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又有利整体刚度的提高,降低工艺成本。此外,连接板120集成了制动卡钳连接、防尘板连接以及摆臂连接的功能,相比摆臂与轮毂轴110连接,有利于提高轮毂轴110的使用寿命,简化轮毂轴110的结构。
此外,请参见图3和图4,连接板120包括连接盘122和设置于连接盘 122上的第一凸台123,轴安装孔121贯穿连接盘122和第一凸台123,第一凸台123朝车内方向凸出,摆臂和摆臂加强板连接于第一凸台123上,制动卡钳和防尘板设置于连接盘122上。第一凸台123的设置延长了连接板120 与轮毂轴110的连接接触面积,有利于保证过盈配合下连接板120与轮毂轴 110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第一凸台123包括第一台阶1231、第二台阶1232和第三台阶 1233,第一台阶1231与第二台阶1232的连接处形成由第一台阶面,第二台阶1232与第三台阶1233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二台阶面,第一台阶面位于第一台阶1231上,第二台阶面位于第二台阶1232上,第一台阶面与摆臂抵接,第二台阶面与摆臂加强板抵接。第一台阶1231靠近连接盘122设置,第二台阶1232、第三台阶1233逐渐远离连接盘122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摆臂与第二台阶1232连接,且摆臂与第一台阶面抵接以实现摆臂的定位;第三台阶1233与摆臂加强板连接,且通过第二台阶面以实现摆臂加强板的定位。优选地,摆臂与第一台阶面之间还存在焊接连接,且摆臂与第二台阶1232紧密连接,摆臂加强板与第三台阶1233为焊接连接,连接牢靠。将摆臂直接连接在连接板120上,既能够降低轮毂轴110的制造难度,还延长轮毂轴11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连接盘122的背离第一凸台123的侧面上凸设有多个第一安装柱1221以及连接第一安装柱1221的第一加强部1223,第一安装柱122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222,第一通孔1222与制动卡钳通过紧固件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安装柱1221和第一通孔1222的数量均为两个,以适应制动卡钳的结构,紧固件优选为螺栓,成本低。此外,第一安装柱1221与连接盘122 为一体结构,第一安装柱1221的设置,相比单纯地将制动卡钳设置于连接盘122上,能够提高制动卡钳的安装强度,防止制动卡钳在工作过程中与连接板 120的连接处松动。
进一步地,第一加强部1223的背离轮毂轴110的侧面为弧面,且弧面朝向轮毂轴110凹陷。弧面的设置即美观,也能减少第一加强部1223与后轮毂支架100周围的其他结构产生干涉,影响车辆的运行。
进一步地,连接盘122上设置有用于与防尘板连接的第一螺纹孔1225,第一螺纹孔1225的数量为多个,部分第一螺纹孔1225靠近第一通孔1222设置,剩余的第一螺纹孔1225远离第一通孔1222设置。优选地,第一螺纹孔 1225的数量为三个,且呈三角分布,其中两个第一螺纹孔1225靠近第一通孔 1222设置,其中一个第一螺纹孔1225远离第一螺纹孔1222设置。具体的,远离第一通孔1222的第一螺纹孔1225设置于靠近第一通孔1222的两个第一螺纹孔1225的中垂线上。
进一步地,连接盘122上靠近第一安装柱1221的位置还设置有第二安装柱1224,靠近第一通孔1222的第一螺纹孔1225贯穿第二安装柱1224,第二安装柱1224与第一安装柱1221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强部1226。第一螺纹孔1225 为通孔或盲孔。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安装柱1224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对应两个第一螺纹孔1225设置。第二安装柱1224、第二加强部1226的设置有利于提高防尘板的安装强度,提高连接板120的刚度,避免连接板120在制动卡钳和防尘板的作用下损伤。
另外,连接盘122的背离第一凸台123的侧面上还设置有第二凸台124,轴安装孔121贯穿第二凸台124。第二凸台124的设置,能够分担连接板120 与轮毂轴110的连接,使得第一凸台123的凸出距离不至于过长,有利于连接盘122的使用稳定性,而且也更加美观,更加节省后轮毂支架100的占用空间。
为了降低制造成本,轻量化设计,轮毂轴110为锻造件,连接板120为铸造件,轮毂轴110采用锻造工艺,保证了轮毂轴110与制动器总成的配合精度,连接板120采用铸造件,相比锻造工艺,铸造工艺成本低,同时铸造件的质量比锻造件轻,有利于降低成本,实现后轮毂支架100的轻量化。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见图5和图6,为了降低轮毂轴110的模具设计以及制造工艺的难度,轮毂轴110采用直杆式结构,具体的,轮毂轴11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轴段111、第二轴段112、第三轴段113、第四轴段114、第五轴段115和第六轴段116,且第一轴段111至第六轴段116均为圆柱形,第一轴段111、第二轴段112、第四轴段114、第五轴段115和第六轴段116的直径依次变大,第三轴段113的直径与第一轴段111的直径相等。需要注意的是,第五轴段115与连接板120的轴安装孔121连接。此外,第五轴段115与第六轴段116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三台阶面,第三台阶面与连接板120抵接,以实现轮毂轴110的定位。
其中,第五轴段115的直径优选为13-15mm,第四轴段114的直径与第五轴段115的直径之间的差值为0.3-1mm,优选为0.5mm,第六轴段116的直径与第五轴段115的直径之间的差值为2-4mm,第一轴段111与第三轴段113 的直径优选为7-8mm,第二轴段112的直径优选为8-10mm。另外,轮毂轴 110的整个轴长为118-120mm,其中第五轴段115的轴长为50-52mm,第五轴段115的轴长与第四轴段114的轴长之和为92-93mm,第二轴段112的轴长为16-17mm。
另外,参见图2,连接盘122为轴对称结构,连接盘122的中心线为第一基准线,通过轴安装孔121的孔中心且与连接盘122的中心线垂直的线为第二基准线。轴安装孔121相对第一基准线呈轴对称,且远离第一通孔1222的第一螺纹孔1225的孔中心位于第一基准线上。两个靠近第一通孔1222的第一螺纹孔1225相对第一基准线呈对称设置,两个第一通孔1222相对第一基准线呈对称设置。第一螺纹孔1225的孔径范围为7-8mm,优选6mm,位于第二安装柱1224上的第一螺纹孔1225的孔深为12-14mm,第二安装柱1224 上的第一螺纹孔1225距第二基准线的垂直距离为20-25mm,位于第二安装柱 1224上的第一螺纹孔1225的孔中心距第一基准线的垂直距离为35-40mm,位于连接盘122上的第一螺纹孔1225的壁厚不小于4mm,且位于连接盘122 上的第一螺纹孔1225的孔中心距离第二基准线的垂直距离为30-35mm。第一通孔1222的孔径为20-24mm,第一通孔1222的孔中心距第一基准线的垂直距离为40-50mm,第一通孔1222距第二基准线的垂直距离为60-65mm,且第一通孔1222的壁厚不小于6mm。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上设置有摆臂、摆臂加强板、制动卡钳、轮毂以及如上述的后轮毂支架,轮毂设置于轮毂轴110 上,摆臂、摆臂加强板和制动卡钳设置于连接板120上。此外,汽车还包括防尘板,防尘板设置于轮毂与连接板120之间,防尘板与连接板120连接。由于汽车上设置有上述后轮毂支架,因此该汽车具备上述所述的后轮毂支架的所有有益效果,再此不在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后轮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毂支架包括轮毂轴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贯穿所述连接板的轴安装孔,所述轮毂轴与所述轴安装孔过盈配合,所述连接板还用于与制动卡钳、防尘板、摆臂及摆臂加强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轮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包括连接盘和设置于所述连接盘上的第一凸台,所述轴安装孔贯穿所述连接盘和所述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朝车内方向凸出,所述摆臂连接于所述第一凸台上,所述制动卡钳、防尘板设置于所述连接盘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轮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包括第一台阶、第二台阶和第三台阶,所述第一台阶靠近所述连接盘设置,所述第一台阶与所述第二台阶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二台阶与所述第三台阶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位于所述第一台阶上并与所述摆臂抵接,所述第二台阶面位于所述第二台阶上并与所述摆臂加强板抵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轮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盘的背离所述第一凸台的侧面上凸设有多个第一安装柱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柱的第一加强部,所述第一安装柱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制动卡钳通过紧固件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轮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部的背离所述轮毂轴的侧面为弧面,且所述弧面朝向所述轮毂轴凹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轮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盘上设置有用于与防尘板连接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数量为多个,部分所述第一螺纹孔靠近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剩余所述第一螺纹孔远离所述第一通孔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轮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盘上靠近所述第一安装柱的位置还设置有第二安装柱,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所述第一螺纹孔贯穿所述第二安装柱,所述第二安装柱与所述第一安装柱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强部。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轮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盘的背离所述第一凸台的侧面上还设有第二凸台,所述轴安装孔贯穿所述第二凸台。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后轮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轴包括依次连接的且均为圆柱形的第一轴段、第二轴段、第三轴段、第四轴段、第五轴段和第六轴段,所述第一轴段、所述第二轴段、所述第四轴段、所述第五轴段、所述第六轴段的直径依次变大,所述第二轴段与轮毂锁紧螺母连接,所述第四轴段与所述轮毂轴承连接,所述第五轴段与所述轴安装孔连接,所述第五轴段与第六轴段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三台阶面,所述第三台阶面与所述连接板抵接。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上设置有摆臂、摆臂加强板、制动卡钳、防尘板、轮毂以及有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后轮毂支架,所述轮毂设置于所述轮毂轴上,所述摆臂、所述摆臂加强板、所述防尘板和所述制动卡钳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
CN201821170756.0U 2018-07-23 2018-07-23 后轮毂支架以及汽车 Active CN2089627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70756.0U CN208962786U (zh) 2018-07-23 2018-07-23 后轮毂支架以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70756.0U CN208962786U (zh) 2018-07-23 2018-07-23 后轮毂支架以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62786U true CN208962786U (zh) 2019-06-11

Family

ID=66749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70756.0U Active CN208962786U (zh) 2018-07-23 2018-07-23 后轮毂支架以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627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68366U (zh) 一种双向的v型推力杆上支架及支架横梁总成
CN103429484A (zh) 悬架结构
CN105667235A (zh) 一种双向的v型推力杆上支架及支架横梁总成
CN208962786U (zh) 后轮毂支架以及汽车
CN203497073U (zh) 摩托车前大灯安装结构总成及其摩托车
CN211076060U (zh) 一种电动车铝副车架
CN103660825B (zh) 一种多用螺旋弹簧安装座
CN110588781A (zh) 一种高形态多用模块化后副车架
CN107284168B (zh) 一种高效汽车下摆臂
CN213413947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组合式转向节
CN212401346U (zh) 一种转向节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0026909U (zh) 一种减少螺丝固定的脚轮安装结构
CN210852638U (zh) 一种高形态多用模块化后副车架
CN210116342U (zh) 一种高强轻量化后下控制臂
CN207826336U (zh) 汽车及其副车架
CN211102630U (zh) 一种电动汽车后桥结构装配校准支架
CN219406591U (zh) 一种整体空心铸造铝合金后副车架及电动汽车
CN210101218U (zh) 汽车后下控制臂
CN212979775U (zh) 用于车辆的悬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20281593U (zh) 一种新型后平叉
CN203580807U (zh) 一种汽车cd机安装托架总成
CN208343933U (zh) 一种汽车油门踏板的安装结构及具有该安装结构的汽车
CN213565313U (zh) 一种后悬架系统及汽车
CN220923784U (zh) 一种高尔夫球车的电机稳固安装机构
CN213228867U (zh) 一种悬挂横梁结构和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