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26336U - 汽车及其副车架 - Google Patents

汽车及其副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26336U
CN207826336U CN201820038415.1U CN201820038415U CN207826336U CN 207826336 U CN207826336 U CN 207826336U CN 201820038415 U CN201820038415 U CN 201820038415U CN 207826336 U CN207826336 U CN 2078263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ing
installation
subframe
automobile accessory
accessory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3841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德文
张红业
黄新敏
陈双喜
刘紫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3841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263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263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263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副车架,包括副车架本体,所述副车架本体两侧分别设有用于连接车身底部的安装套管,所述安装套管具有安装端面,且所述安装套管压装有滚花套管,所述滚花套管包括滚花部,所述滚花部覆盖在所述安装端面上。所述副车架有利于避免其安装时因安装点载荷过大而导致的螺栓滑移和异响的问题,能够确保其自身及悬架系统的安装稳定性。

Description

汽车及其副车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副车架。
背景技术
汽车的副车架可以看成是前后车桥的骨架,其作为前后车桥的组成部分,能够对前后车桥和悬挂支架进行支承,使车桥和悬挂支架能通过它再与车身相连。副车架的作用在于阻隔振动和噪声,大多出现在豪华的轿车和越野车上。
目前有部分副车架是通过全挤压铝型材焊接而成。然而,由于与车身地板和纵梁连接的副车架的安装面为焊接后机加工而成,其表面光滑,摩擦系数小,在副车架安装点载荷过大时容易出现螺栓滑移、异响问题,无法很好的保证副车架及悬架系统的安装稳定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副车架,该副车架有利于避免其安装时因安装点载荷过大而导致的螺栓滑移和异响的问题,能够确保其自身及悬架系统的安装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副车架,包括副车架本体,所述副车架本体两侧分别设有用于连接车身底部的安装套管,所述安装套管具有安装端面,且所述安装套管压装有滚花套管,所述滚花套管包括滚花部,所述滚花部覆盖在所述安装端面上。
可选的,所述滚花套管包括压装管部,所述滚花部设于所述压装管部的一端,所述压装管部通过过盈配合方式压装在所述安装套管内。
可选的,所述滚花部为环形结构,且所述滚花部具有环形顶面,所述环形顶面上设有多个均匀排列的滚齿。
可选的,各所述滚齿的高度相同,且所述滚齿的高度的范围为0.2-0.4mm。
可选的,所述滚齿具有顶部夹角,所述顶部夹角的角度范围为55°-65°。
可选的,所述安装套管分为与车身纵梁连接的第一安装套管以及与车身地板连接的第二安装套管,所述第一安装套管和所述第二安装套管分别压装有所述滚花套管。
可选的,所述副车架本体和所述滚花套管均由铝合金材质制成。
可选的,所述副车架本体为一体铸造成型。
为解决相同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其包括上述的副车架。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副车架包括副车架本体,所述副车架本体两侧的每一侧均设有用于连接车身底部的安装套管,且所述安装套管压装有滚花套管,所述滚花套管的滚花部覆盖在所述安装套管的安装端面上,因此,当副车架安装在车身底部时,该副车架为通过螺栓等连接件穿过所述安装套管来与车身底部相连接,而由于滚花部的作用,使得该副车架与车身底部相接触的安装面的摩擦系数得到提高,从而能够消除副车架安装点因载荷过大而导致的螺栓滑移、异响问题,可以很好地保证副车架及悬架系统的安装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副车架安装在车身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所述的汽车副车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汽车副车架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A-A向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施例所述的滚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副车架本体,11、安装套管,111、安装端面,1101、第一安装套管,1102、第二安装套管,12、合车定位孔,2、滚花套管,21、滚花部,211、环形顶面,2111、滚齿,22、压装管部,3、车身地板,4、车身纵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及其副车架,该副车架包括副车架本体1,副车架本体1两侧的每一侧均设有用于连接车身底部的安装套管11,安装套管11具有安装端面111,且安装套管11压装有滚花套管2,滚花套管2包括滚花部21,该滚花部21覆盖在安装端面111上。由此,当副车架安装在车身底部时,该副车架通过螺栓等连接件穿过安装套管11来与车身底部相连接,而由于滚花部21的作用,使得该副车架与车身底部相接触的安装面的摩擦系数得到提高,从而能够消除副车架安装点因载荷过大而导致的螺栓滑移、异响问题,可以很好地保证副车架及悬架系统的安装稳定性。
其中,本实施例的滚花套管2还包括压装管部22,上述滚花部21设于压装管部22的一端,压装管部22通过过盈配合方式压装在安装套管11内,则能够很好地确保滚花套管2与副车架原有的安装套管11之间的可靠连接。具体来说,本实施例的滚花部21为环形结构,且滚花部21具有环形顶面211,环形顶面211上设有多个均匀排列的滚齿2111,由此,通过该滚齿2111的作用,能够提高与车身底部相接触的滚花部21的摩擦系数,也即提高了副车架与车身底部相接触的安装面的摩擦系数,从而可消除副车架安装点因载荷过大而导致的螺栓滑移、异响问题。参见图5,在本实施例中,各滚齿2111的高度均相同,且其高度H的范围可为0.2-0.4mm,滚齿在该高度范围内,则一方面能够确保较佳的摩擦系数,另一方面则可避免因高度过高而使部分滚齿2111的顶部因摩擦被刮掉,有利于避免其与车身底部之间产生间隙而不利于摩擦;而且,本实施例的滚齿2111具有顶部夹角β,该顶部夹角β的范围可为60°±5°,同时滚齿2111的顶部还可进行倒圆角处理,则有利于避免滚齿2111的顶部过尖而被刮掉。
另外,本实施例的滚花套管2可通过铝合金机加工而成,然而,本实用新型的滚花套管2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不同的高度和选择不同的材料,以适应不同车型的需求,其适应性很强,有利于节省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套管11分为与车身纵梁4连接的第一安装套管1101以及与车身地板3连接的第二安装套管1102,第一安装套管1101和第二安装套管1102分别压装有上述滚花套管2。而且,副车架本体1上还设有合车定位孔12。因此,在安装副车架时,可先通过合车定位孔12进行定位,之后再将处于后车身安装点的第一安装套管1101通过螺栓与车身纵梁4相连接,并将处于前车身安装点的第二安装套管1102也通过螺栓与车身地板3相连接,以将副车架安装在车身底部。本实施例中,副车架本体1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安装套管1101和一个第二安装套管1102,由此实现了副车架与车身底部之间的四点硬连接,该连接较为可靠稳定。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副车架本体1可由铝合金材质制成,而且该副车架本体1可为一体铸造成型。具体来说,副车架本体1可通过AlSi10MgMn铝合金高压铸造,并通过T6热处理来实现一体成型,这大大提高了副车架的表面质量和铝合金材料的性能,使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达到普通钢材水平,提高了副车架的动、静刚度和强度,提升了其在整车上的NVH表现水平;而且在铸造后再进一步进行机加工,则减少了生产工艺并能获得很高的表面精度以及安装位置精度,能够避免副车架本体1上的摆臂安装点、抗扭拉杆安装点、转向机安装点和稳定杆安装点等各关键安装点处的平面度较差,从而有利于避免出现力矩松动和异响等风险。
此外,本实施例的副车架结构通过拓普优化分析,使得其上所设置的多个加强筋能够得到合理布置,并使该副车架的材料分布也较为合理,这有利于使副车架实现减重最大化和性能最优化。因此,在具体实施时,副车架的质量小并可以做到10kg,相对钣金方案减重达35%以上,相应的,该副车架所占空间小,易于车身下车体布置。
综上,本实施例的汽车副车架通过在其安装套管11处压装滚花套管2,使得该副车架在安装时与车身底部相接触的安装面的摩擦系数得到提高,从而能够消除副车架安装点因载荷过大而导致的螺栓滑移、异响问题,可以很好地保证副车架及悬架系统的安装稳定性。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汽车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副车架本体,所述副车架本体两侧分别设有用于连接车身底部的安装套管,所述安装套管具有安装端面,且所述安装套管压装有滚花套管,所述滚花套管包括滚花部,所述滚花部覆盖在所述安装端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花套管还包括压装管部,所述滚花部设于所述压装管部的一端,所述压装管部通过过盈配合方式压装在所述安装套管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花部为环形结构,且所述滚花部具有环形顶面,所述环形顶面上设有多个均匀排列的滚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滚齿的高度相同,且所述滚齿的高度范围为0.2-0.4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滚齿具有顶部夹角,所述顶部夹角的角度范围为55°-6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套管分为与车身纵梁连接的第一安装套管以及与车身地板连接的第二安装套管,所述第一安装套管和所述第二安装套管分别压装有所述滚花套管。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本体和所述滚花套管均由铝合金材质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本体为一体铸造成型。
9.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副车架。
CN201820038415.1U 2018-01-09 2018-01-09 汽车及其副车架 Active CN2078263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38415.1U CN207826336U (zh) 2018-01-09 2018-01-09 汽车及其副车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38415.1U CN207826336U (zh) 2018-01-09 2018-01-09 汽车及其副车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26336U true CN207826336U (zh) 2018-09-07

Family

ID=63392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38415.1U Active CN207826336U (zh) 2018-01-09 2018-01-09 汽车及其副车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2633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8786A (zh) * 2019-10-22 2019-12-20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副车架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8786A (zh) * 2019-10-22 2019-12-20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副车架结构
CN110588786B (zh) * 2019-10-22 2021-09-28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副车架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08681B2 (en) Sub-frame for vehicle
ITRM970319A1 (it) Struttura di montaggio per complesso di telaio di veicoli
CN203093657U (zh) 新型组合支架
CN207826336U (zh) 汽车及其副车架
CN109606091A (zh) 一种车辆动力总成悬置辅助支撑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4527305U (zh) 后副车架安装结构与汽车
CN107433970A (zh) 转向管柱安装结构
CN107097850B (zh) 一种通用型铝合金汽车副车架结构
CN208947405U (zh) 一种一体铸造空心铝合金前副车架
CN209739175U (zh) 一种汽车后轮罩加强结构
CN207808953U (zh) 汽车摆臂
JPH08198134A (ja)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製クロスメンバ
CN111216794A (zh) 一种新型铝制全框式前副车架
CN109204473A (zh) 一种铝合金铸造加铝合金型材焊接五连杆后副车架
CN205632016U (zh) 一种重型汽车平衡轴组合支架
JP3523782B2 (ja) 自動車のサブフレーム構造
US11214306B2 (en) Vehicle support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CN209159805U (zh) 一种铝合金铸造加铝合金型材焊接五连杆后副车架
CN107571729B (zh) 一种发动机后悬置支架
CN203211388U (zh) 一种汽车副车架总成
CN204547732U (zh) 一种发动机悬置支架
CN207984533U (zh) 汽车及其发动机悬置安装支架
CN205801245U (zh) 减震器安装支架、后悬安装总成和后悬安装结构
CN219583895U (zh) 一种平衡轴支架
CN205059215U (zh) 车用发动机左悬置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