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72667U - 一种汽车集成式连接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集成式连接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72667U
CN207972667U CN201820100914.9U CN201820100914U CN207972667U CN 207972667 U CN207972667 U CN 207972667U CN 201820100914 U CN201820100914 U CN 201820100914U CN 207972667 U CN207972667 U CN 2079726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hole
hole
matrix
platy structure
integrated 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0091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君刚
段俊英
王金胜
薛鹏飞
熊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10091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726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726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726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汽车集成式连接支架,由镜像对称并对称布置在车架左右纵梁前端的左右分支架组成;分支架包括整体呈竖向布置并贴合固定在车架纵梁上的板状基体,基体上开设有纵梁安装孔、前悬架板簧支架安装孔、第一横梁安装孔、保险杠安装孔、前拖钩安装孔、前下防护安装孔、驾驶室前悬置安装孔、冷却模块安装孔和转向机安装孔;基体的上部向外侧隆起形成异形板状结构,异形板状结构为上部、前部和后部封闭,下部和外侧开口的异形板状结构;基体的中部从上至下顺次开设有多个条形减重孔,减重孔的朝向与前下防护碰撞时的传力方向相同。该新型支架的结构比现有集成式支架更加简单、铸造工艺性更好、结构稳定性更强、重量更轻,具有突出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集成式连接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集成式连接支架,具体涉及一种位于车架前端的集成式连接支架,属于汽车底盘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06493997 U,授权公告日:2017年09月15日,名称:汽车车架的集成式连接支架”提供了一种位于车架前端的集成式连接支架,该集成式连接支架对车架前端各系统支架进行了有效的集成和整合,有效解决了各类支架堆叠和干涉的问题,大大简化了支架设计,降低了整车自重。但是,其结构设计还不够合理,还存在如下缺陷:1、整体重量大、耗材量大、成本高;2、转向机安装部分为箱形结构,存在制造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汽车集成式连接支架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新的汽车前端集成式连接支架,该支架在其本体上设置了与前下防护受力方向相同的条形减重孔,条形减重孔的设置使基体的中部形成与前下防护受力方向相同的加强筋,该设计既保证了支架的结构强度,还有效降低了支架自重,另外,该支架还取消了转向机安装部分的箱形结构,更进一步简化了支架结构、降低了支架的自重,该新型支架比现有集成式支架结构更加简单、铸造工艺性更好、结构稳定性更强、重量更轻,具有突出的实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汽车集成式连接支架,由镜像对称并对称布置在车架左右纵梁前端的左右分支架组成;分支架包括整体呈竖向布置并贴合固定在车架纵梁上的板状基体,基体的后端开有横向的纵梁安装孔,基体后端的下部开有横向的前悬架板簧支架安装孔,基体的上前端开有横向的第一横梁安装孔,基体的下前端设有纵向的保险杠安装孔和前拖钩安装孔,基体的下端开设有前下防护安装孔,基体的上部向外侧隆起形成异形板状结构,该异形板状结构顶部的前端纵向设置着驾驶室前悬置安装孔,该异形板状结构的上侧壁设有竖向的冷却模块安装孔,该异形板状结构的边沿设有横向的转向机安装孔;异形板状结构为上部、前部和后部封闭,下部和外侧开口的异形板状结构;基体的中部从上至下顺次开设有多个条形减重孔,减重孔的朝向与前下防护碰撞时的传力方向相同。
优选的,减重孔的边沿由直线和弧形曲线圆滑过渡而成。
优选的,基体后端内侧的安装面贴在车架纵梁的外侧面上,并通过穿过纵梁连接孔和纵梁上安装孔的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的,分支架中,位于同一安装面的安装孔的孔壁通过加强筋强化连接。
优选的,分支架各部分的厚度在8毫米~10毫米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新型支架在其本体上设置了与前下防护受力方向相同的条形减重孔,条形减重孔的设置使基体的中部形成与前下防护受力方向相同的加强筋,该设计既保证了支架的结构强度,还有效降低了支架自重,另外,该支架还取消了转向机安装部分的箱形结构,更进一步简化了支架结构、改善了铸造工艺性、降低了支架的自重(减重约20%),该新型支架比现有集成式支架结构更加简单、铸造工艺性更好、结构稳定性更强、重量更轻,具有突出的实用性。
2.本新型支架在安装孔之间均设置有加强筋结构,进一步提升了支架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中:基体1,第一横梁安装孔2,驾驶室前悬置安装孔3,保险杠安装孔4,前拖钩安装孔5,冷却模块安装孔6,转向机安装孔7,前下防护安装孔8,前悬架板簧支架安装孔9,纵梁安装孔10,减重孔1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至图3,一种汽车集成式连接支架,由镜像对称并对称布置在车架左右纵梁前端的左右分支架组成;分支架包括整体呈竖向布置并贴合固定在车架纵梁上的板状基体1,基体1的后端开有横向的纵梁安装孔10,基体1后端的下部开有横向的前悬架板簧支架安装孔9,基体1的上前端开有横向的第一横梁安装孔2,基体1的下前端设有纵向的保险杠安装孔4和前拖钩安装孔5,基体1的下端开设有前下防护安装孔8,基体1的上部向外侧隆起形成异形板状结构,该异形板状结构顶部的前端纵向设置着驾驶室前悬置安装孔3,该异形板状结构的上侧壁设有竖向的冷却模块安装孔6,该异形板状结构的边沿设有横向的转向机安装孔7;异形板状结构为上部、前部和后部封闭,下部和外侧开口的异形板状结构;基体1的中部从上至下顺次开设有多个条形减重孔11,减重孔11的朝向与前下防护碰撞时的传力方向相同。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减重孔11的边沿由直线和弧形曲线圆滑过渡而成。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基体1后端内侧的安装面贴在车架纵梁的外侧面上,并通过穿过纵梁连接孔10和纵梁上安装孔的螺栓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分支架中,位于同一安装面的安装孔的孔壁通过加强筋强化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分支架各部分的厚度在8毫米~10毫米之间。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汽车集成式连接支架,由镜像对称并对称布置在车架左右纵梁前端的左右分支架组成。分支架包括整体呈竖向布置并贴合固定在车架纵梁上的板状基体1,基体1的后端开有横向的纵梁安装孔10,基体1后端的下部开有横向的前悬架板簧支架安装孔9,基体1的上前端开有横向的第一横梁安装孔2,基体1的下前端设有纵向的保险杠安装孔4和前拖钩安装孔5,基体1的下端开设有前下防护安装孔8,基体1的上部向外侧隆起形成异形板状结构,该异形板状结构顶部的前端纵向设置着驾驶室前悬置安装孔3,该异形板状结构的上侧壁设有竖向的冷却模块安装孔6,该异形板状结构的边沿设有横向的转向机安装孔7;异形板状结构为上部、前部和后部封闭,下部和外侧开口的异形板状结构;基体1的中部从上至下顺次开设有多个条形减重孔11,减重孔11的朝向与前下防护碰撞时的传力方向相同,减重孔11的边沿由直线和弧形曲线圆滑过渡而成。基体1后端内侧的安装面贴在车架纵梁的外侧面上,并通过穿过纵梁连接孔10和纵梁上安装孔的螺栓固定连接。分支架中,位于同一安装面的安装孔的孔壁通过加强筋强化连接。分支架各部分的厚度在8毫米~10毫米之间。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所做出的简单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汽车集成式连接支架,由镜像对称并对称布置在车架左右纵梁前端的左右分支架组成;所述的分支架包括整体呈竖向布置并贴合固定在车架纵梁上的板状基体(1),所述基体(1)的后端开有横向的纵梁安装孔(10),所述基体(1)后端的下部开有横向的前悬架板簧支架安装孔(9),所述基体(1)的上前端开有横向的第一横梁安装孔(2),所述基体(1)的下前端设有纵向的保险杠安装孔(4)和前拖钩安装孔(5),所述基体(1)的下端开设有前下防护安装孔(8),所述基体(1)的上部向外侧隆起形成异形板状结构,该异形板状结构顶部的前端纵向设置着驾驶室前悬置安装孔(3),该异形板状结构的上侧壁设有竖向的冷却模块安装孔(6),该异形板状结构的边沿设有横向的转向机安装孔(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异形板状结构为上部、前部和后部封闭,下部和外侧开口的异形板状结构;所述基体(1)的中部从上至下顺次开设有多个条形减重孔(11),所述减重孔(11)的朝向与前下防护碰撞时的传力方向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集成式连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孔(11)的边沿由直线和弧形曲线圆滑过渡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集成式连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1)后端内侧的安装面贴在车架纵梁的外侧面上,并通过穿过纵梁连接孔(10)和纵梁上安装孔的螺栓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集成式连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支架中,位于同一安装面的安装孔的孔壁通过加强筋强化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集成式连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架各部分的厚度在8毫米~10毫米之间。
CN201820100914.9U 2018-01-22 2018-01-22 一种汽车集成式连接支架 Active CN2079726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00914.9U CN207972667U (zh) 2018-01-22 2018-01-22 一种汽车集成式连接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00914.9U CN207972667U (zh) 2018-01-22 2018-01-22 一种汽车集成式连接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72667U true CN207972667U (zh) 2018-10-16

Family

ID=63769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00914.9U Active CN207972667U (zh) 2018-01-22 2018-01-22 一种汽车集成式连接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72667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67706A (zh) * 2019-09-04 2020-01-10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架连接总成的装配工艺
CN110667705A (zh) * 2019-09-04 2020-01-10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装配转向机的车架连接总成
CN110667699A (zh) * 2019-09-04 2020-01-10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机布置系统
CN111746645A (zh) * 2020-06-29 2020-10-09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轻量化车架前端连接支架
CN111746644A (zh) * 2020-06-29 2020-10-09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轻量化车架连接铸造支架
CN113895519A (zh) * 2021-11-19 2022-01-07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前加长梁组合支架
CN117644260A (zh) * 2024-01-29 2024-03-05 河北华曙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底盘的零部件及其焊接工艺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67706A (zh) * 2019-09-04 2020-01-10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架连接总成的装配工艺
CN110667705A (zh) * 2019-09-04 2020-01-10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装配转向机的车架连接总成
CN110667699A (zh) * 2019-09-04 2020-01-10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机布置系统
CN110667699B (zh) * 2019-09-04 2022-06-10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机布置系统
CN111746645A (zh) * 2020-06-29 2020-10-09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轻量化车架前端连接支架
CN111746644A (zh) * 2020-06-29 2020-10-09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轻量化车架连接铸造支架
CN113895519A (zh) * 2021-11-19 2022-01-07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前加长梁组合支架
CN117644260A (zh) * 2024-01-29 2024-03-05 河北华曙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底盘的零部件及其焊接工艺
CN117644260B (zh) * 2024-01-29 2024-04-12 河北华曙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底盘的零部件及其焊接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72667U (zh) 一种汽车集成式连接支架
CN101855125B (zh) 用于机动车的前桥托架
KR20100045800A (ko) 서스펜션용 서브 프레임
WO2009025064A1 (ja)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CN106005044A (zh) 电动汽车车身
CN110091925A (zh) 车体后部结构
CN206493997U (zh) 汽车车架的集成式连接支架
CN207790867U (zh) 风窗横梁总成结构
CN215513915U (zh) 一种轻卡驾驶室后悬置
CN216301353U (zh) 电车车体
CN212604496U (zh) 一种氢能汽车的氢瓶固定装置
CN201703433U (zh) 一种新型副车架结构
CN212332770U (zh) 一种前副车架及汽车
CN209241176U (zh) 汽车前副车架
CN208343878U (zh) 一种汽车车门骨架架构
CN205836423U (zh) 一种商用车桥壳与悬架的连接结构
CN113492912A (zh) 一种前副车架及汽车
CN216636637U (zh) 用于汽车的后部加强装置及汽车
CN205203241U (zh) 一种三轮摩托车货箱
CN218536992U (zh) 一种加强车架
US11964697B2 (en) Body on frame vehicle front end structure
CN214874663U (zh) 一种平板半挂车的后保险杠加固装置
JP2003220981A (ja) 車両の後部荷室構造
CN202806891U (zh) 一种车辆的边梁及车辆
CN220315118U (zh) 裙板总成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