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30790U - 用于车辆的灯模块的通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灯模块的通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30790U
CN206130790U CN201621040543.7U CN201621040543U CN206130790U CN 206130790 U CN206130790 U CN 206130790U CN 201621040543 U CN201621040543 U CN 201621040543U CN 206130790 U CN206130790 U CN 2061307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p
delivery pipe
discharge
ventilation unit
lamp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4054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洙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Mobi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Mobi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Mobi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yundai Mobi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307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307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5/00Arrangements within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emission or distribution of light
    • F21S45/40Cooling of lighting devices
    • F21S45/42Forced cooling
    • F21S45/43Forced cooling using ga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02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 B60Q1/04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the devices being headligh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5/00Arrangements within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emission or distribution of light
    • F21S45/30Ventilation or drainage of lighting devices
    • F21S45/33Ventilation or drainage of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dla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5/00Arrangements within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emission or distribution of light
    • F21S45/40Cooling of lighting devices
    • F21S45/42Forced coo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灯模块的通风装置,该通风装置可包括:灯壳体;灯,安装在所述灯壳体中并通过光传输部分发射光;光传输透镜,覆盖所述灯壳体的开口,并传输从所述光传输部分发射的光;进入孔部分,形成为穿过所述灯壳体并设置在所述灯的一侧;排放孔部分,形成为穿过所述灯壳体并设置在所述灯的另一侧;排放管,耦接到所述灯壳体并连接到所述排放孔部分;以及排放泵,连接到所述排放管并通过所述排放管迫使排出所述灯壳体和所述光传输透镜之间的空气。因此,由于温度差而形成在所述光传输透镜上的水雾能被有效地除去。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灯模块的通风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证
本申请要求于2015年10月7日提交的韩国申请号10-2015-0140800的优先权,通过引证方式将其全部内容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灯模块的通风装置,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灯模块的在车辆的灯的内部通风的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车辆包括各种灯模块。各种灯模块包括用于在暗处确保可视性的头灯和尾灯,和用于通知周围的司机车道改变、行驶方向,或紧急情况的转向指示器。
当雨水或水被引入这种灯模块中时,水雾(moisture,湿气,水气)会形成于传输光通过的光传输透镜上,从而降低了光效率。当光传输透镜覆盖有亲水涂层时,形成于光传输透镜上的水雾量可减少到一定程度。然而,由于由沿光传输透镜向下流动的水引起的痕迹,发射到车辆外部的光图案可能不被形成为预设图案。因此,存在对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的结构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相关技术在于2004年4月8日公布且题为“Structure of four-lamphead lamp for vehicles(用于车辆的四灯头结构)”的韩国专利号0427891中公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灯模块的通风装置,其能够有效地防止水雾形成于灯模块的光传输透镜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车辆的灯模块的通风装置可包括:灯壳体;灯,安装在所述灯壳体中并通过光传输部分发射光;光传输透镜,覆盖所述灯壳体的开口并传输从所述光传输部分发射的光;进入孔部分,形成为穿过所述灯壳体并设置在所述灯的一侧;排放孔部分,形成为穿过所述灯壳体并设置在所述灯的另一侧;排放管,耦接到所述灯壳体并连接到所述排放孔部分;以及排放泵,连接到所述排放管并通过所述排放管强制地排放所述灯壳体和所述光传输透镜之间的空气,其中,相对于所述灯而言,所述进入孔部分布置在所述车辆的侧表面,并定位在比所述灯高的水平处,且相对于所述灯而言,所述排放孔部分布置在所述车辆的中部,并定位在比所述灯低的水平处。
进一步地,所述灯包括:远光灯;以及近光灯,布置为比所述远光灯更靠近所述车辆的所述侧表面,其中,所述进入孔部分定位为比所述近光灯更靠近所述车辆的所述侧表面,且所述排放孔部分定位为比所述远光灯更靠近所述车辆的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进入孔部分定位在比所述近光灯高的水平处,且所述排放孔部分定位在比所述远光灯低的水平处。
进一步地,所述灯壳体包括:壳体主体,包括灯安装部分,所述灯安装在所述灯安装部分上,且所述壳体主体具有连接至所述排放管的排放管连接部分,使得所述排放管连接部分与所述排放孔部分连通;以及底板,包括光传输孔,所述光传输部分穿过所述光传输孔,所述底板安装在所述壳体主体上以便覆盖所述灯,且所述底板面对所述光传输透镜。
进一步地,所述排放管连接部分包括:排放管装配部分,从所述壳体主体突出,且所述排放管装配到所述排放管装配部分上;以及加压部分,布置在所述排放管装配部分的周缘并抵靠所述排放管装配部分对所述排放管加压。
进一步地,所述通风装置还包括过滤器部分,所述过滤器部分布置在由所述排放管和所述排放管连接部分形成的空气排放路径上,并且所述过滤器部分过滤包含在空气中的异物和水。
进一步地,所述排放管连接部分还包括水排放部分,所述水排放部分形成流路径,由所述过滤器部分过滤的水通过该流路径被排放。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主体包括安装引导件,所述安装引导件在平行于所述排放管连接部分的方向上突出、沿所述排放管连接部分的周缘延伸,以便覆盖所述排放管连接部分,并且所述安装引导件装配到形成于所述车辆的前端模块的载体中的组装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进入孔部分包括:第一进入孔,形成于所述壳体主体中;以及第二进入孔,形成于所述底板中以便与所述第一进入孔连通,且所述排放孔部分包括:第一排放孔,形成于所述壳体主体中;以及第二排放孔,形成于所述底板中以便与所述第一排放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进入孔部分还包括进入填料,以用于密封所述第一进入孔和所述第二进入孔之间的空间,且所述排放孔部分还包括排放填料,以用于密封所述第一排放孔和所述第二排放孔之间的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排放管包括:延伸管部分,从所述壳体主体延伸到所述排放泵;加强管部分,形成在所述延伸管部分的端部处且具有大于所述延伸管部分的厚度;以及组装台阶部分,形成在所述加强管部分的内径部分处并使所述排放管连接部分装配到所述组装台阶部分上。
进一步地,所述排放管包括柔性软管。
进一步地,所述通风装置还包括:湿度传感器,被配置为感测所述灯壳体和所述光传输透镜之间的空间的湿度;以及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由所述湿度传感器所感测的湿度来控制所述排放泵的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通风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被配置为感测所述灯壳体和所述光传输透镜之间的空间的温度;以及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由所述温度传感器所感测的温度来控制所述排放泵的操作。
因此,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通风装置,由于温度差而形成在所述光传输透镜上的水雾能被有效地除去。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安装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灯模块的通风装置的状态的概略透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灯模块的通风装置的概略透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灯模块的通风装置的概略横截面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灯模块的通风装置的示意分解透视图。
图5是示出用于将排放管连接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灯模块的通风装置的壳体主体的组装过程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灯模块的通风装置中的壳体主体和排放管之间的连接部分的横截面图。
图7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灯模块的通风装置中的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之间的关系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在下文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应指出,附图不是精确地按比例,并且可仅为了描述方便和清楚而在组件的线条或尺寸的厚度方面放大。
此外,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通过考虑本实用新型的功能来定义,并且可根据用户或操作者的习惯或目的来改变。因此,术语的定义应根据本文所阐述的整体公开。
图1是示出安装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灯模块的通风装置的状态的概略透视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灯模块的通风装置的概略透视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灯模块的通风装置的概略横截面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灯模块的通风装置的示意分解透视图。图5是示出用于将排放管耦接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灯模块的通风装置的壳体主体的组装过程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灯模块的通风装置中的壳体主体和排放管之间的连接部分的横截面图。图7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灯模块的通风装置中的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之间的关系的概念图。
参考图1和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灯模块的通风装置1可包括灯壳体10、灯20、光传输透镜30、进入孔部分40、排放孔部分50、排放管60和排放泵70。
灯壳体10可在正常位置提供用于支撑灯20和相关部件的框架。灯20可包括照明装置(诸如LED),且安装在灯壳体中。通过灯20的照明装置产生的光可通过光传输部分24(其覆盖灯20且由透明材料形成)发射到灯20的外部。
在灯20通过灯壳体10的开口插入并容纳在灯壳体10中的状态下,灯20被固定并安装在灯壳体10中。光传输透镜30可由光可传输通过的透明材料形成,并安装为覆盖灯壳体10的开口。从灯20发射通过光传输部分24的光可照射到灯模块的外部,而光的方向和范围可最终通过光传输透镜30来确定。
进入孔部分40是在灯壳体10和光传输透镜30之间形成的空间且可用作空气通过其被引入的路径。进入孔部分40可形成为穿过灯壳体10并相对于灯20而言布置在靠近车辆的侧面的一侧。通过进入孔部分40,在灯壳体10和光传输透镜30之间形成的空间可与灯壳体10的外部连通,并且因此在任何时候都保持大气压。
排放孔部分50可用作灯壳体10和光传输透镜30之间的空气通过其被排放到灯壳体10的外部的路径。排放孔部分50可形成为穿过灯壳体10,并相对于灯20而言布置在靠近车辆的中心的另一侧。
在下文,在灯20应用于安装为向前照射光的头灯(如图1所示)的情况或具体是其中灯20应用于基于车辆的行进方向而定位在右侧的右头灯的情况,将为了描述而作为一个实例。图2是右头灯的正视图。在图2中,相对于车辆行进方向而言,左侧对应于车辆的右侧。
在空气通过排放孔部分50排放时,可对灯壳体10和光传输透镜30之间的空间通风。因此,引入灯壳体10中的水可被自然地排放到灯壳体10的外部,并同时通过流过灯壳体10和光传输透镜30之间的空气流进行干燥。
此时,由于空气流扫过光传输透镜30的内表面(水雾主要形成于其上),所以形成于光传输透镜30上的水可被更有效地排放并去除。
排放管60可用作灯壳体10外部的空气的排放路径,并从灯壳体10延伸到排放泵70。排放管60的一端可耦接到形成于灯壳体10上的排放管连接部分13,并连接到排放孔部分50。排放管60的另一端可连接到排放泵70。
排放泵70可用于形成能够将灯壳体10和光传输透镜30之间的空气排放到灯壳体10的外部的空气流。排放泵70的操作可根据驾驶员的切换操作信号而被控制。排放泵70可安装在发动机室的额外空间中或FEM(前端模块)的载体2上。排放泵70可包括公知的空气泵。
FEM可指示在其中车辆的前部分被模块化的模块,以便简化车辆的组装过程。即,FEM可指示其中包括散热器和空气冷凝器的制冷模块、用于在车辆的碰撞事故过程中将碰撞能量分布到左和右侧构件的保险杠梁,已经布置在车辆的前部的左侧和右侧并安装在载体2中的头灯的模块。
过滤器部分80可包括能够过滤包含在空气中的异物和水的过滤构件82,且布置在由排放管60和排放管连接部分13形成的空气排放路径上。过滤器部分80可限制异物和水引入排放管60和排放泵70中,包含在空气中的异物和水被排放到灯壳体10的外部。因此,过滤器部分80可防止排放管60的堵塞或排放泵70的损坏或寿命减少(这可由异物和水引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过滤器部分80可安装在排放管连接部分13和排放管60之间的边界处,但不限于该结构。根据本实施例的过滤器部分80可安装在排放管连接部分13和排放管60中的一个上,或多个过滤器部分80可安装在多个点处。
参考图1和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灯20可包括远光灯21、近光灯22和转向指示器23。远光灯21可用于将光照射到长距离,使得驾驶员可确保视场,并具有与近光灯22相比较朝上的角度。近光灯22具有与远光灯21相比较朝下的角度,使得前方车辆或在相反方向上行进的车辆中的驾驶员的眼睛不目眩。转向指示器23可用于通知周围驾驶员车道改变到左侧或右侧。转向指示器23可定位在车辆中,与图4所示的结构不同。
近光灯22可定位为比远光灯21更靠近车辆的侧面,使得可通过近光灯22容易地确保视野。即,近光灯22可在右头灯的情况下布置在远光灯21的右侧,且在左头灯的情况下布置在远光灯21的左侧。换言之,近光灯22可定位为比远光灯21更靠近车辆的外部。
在夜间行驶的过程中,在正常情况下,可连续地保持仅近光灯22打开的状态。远光灯21可仅被限制在对应车辆周围没有车辆时(例如,在车辆在安静的乡村道路上行进时)使用。因此,近光灯22可产生比远光灯21多的热量,且近光灯22周围的空气和大气之间的温度差可大于远光灯21周围的空气和大气之间的温度差。因此,水雾可主要形成于光传输透镜30的面对近光灯22的一部分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进入孔部分40可定位为比近光灯22更靠近车辆的侧面,并且定位在比近光灯22高的水平处。排放孔部分50可定位为比远光灯21更靠近车辆的中心,并且定位在比远光灯21低的水平处。即,当灯20应用于右头灯时,进入孔部分40可定位在近光灯22的右上角,且排放孔部分50可定位在远光灯21的左下角。
根据进入孔部分40和排放孔部分50的布置,通过形成于右上角的进入孔部分40而引入灯壳体10中的空气可朝向通过灯壳体10的左下角处的排放孔部分50流动。此时,灯壳体10中的空气可顺序地流过近光灯22和远光灯21的前部的空间,同时扫过光传输透镜30的内表面。
由于进入孔部分40安装在近光灯22处,所以通过进入孔部分40引入灯壳体10中的高温干燥空气可优先地穿过近光灯22。因此,由于近光灯22和大气之间的温度差而形成于光传输透镜30上的水雾可被有效地除去。此外,由于空气中包含大量的湿气,所以该空气会比包含相对少量湿气的空气沉到更低的位置。由于排放孔部分50形成于底部,所以分布在灯壳10的底部的低温潮湿空气可容易地通过排放孔部分50排放到灯壳体10的外部。
参考图3和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灯壳体10可包括壳体主体11和底板18。
壳体主体11可提供安装表面,该安装表面可从后侧覆盖灯20且灯20可安装在该安装表面上。壳体主体11可具有灯20可被容纳在其中的凹形内表面,并且具有向前开放的形状。参考图4和图5,根据本实施例的壳体主体11可包括灯安装部分12、排放管连接部分13,和安装引导件17。
灯安装部分12可指示壳体主体11的安装灯20的一部分。灯安装部分12可具有灯20可穿过的孔结构,或包括连接构件,诸如基板或端子(其可耦接并支撑灯20)。灯20可安装在灯安装部分12上,以便向前突出。
排放管连接部分13可指示壳体主体11的排放管60连接到其上的一部分。排放管连接部分13可形成于壳体主体11的外表面的底部,以便与排放孔部分50连通。参考图4和图5,根据本实施例的排放管连接部分13可包括排放管装配部分14、加压部分15和水排放部分16。
装配并耦接排放管60的排放管装配部分14可形成于壳体主体11上,以便以管形状突出。排放管装配部分14可具有与排放孔部分50连通的流路径。排放管60装配到排放管装配部分14的周缘,以便与排放孔部分50连通。
加压部分15可用于抵靠排放管装配部分14对排放管60加压。多个加压部分15可布置在排放管装配部分14的周缘。加压部分15可具有在排放管装配部分14的径向方向延伸的肋条形状,并在平行于排放管装配部分14的方向上突出。加压部分15可布置在与排放管装配部分14的预定距离处,使得排放管60可插入加压部分15和排放管装配部分14之间。
当加压部分15由弹性材料(诸如合成树脂)制成时,加压部分15可朝向排放管装配部分14对排放管60弹性地加压,以将排放管60强制在排放管装配部分14和加压部分15之间的状态下。通过加压部分15,排放管60可抵靠排放管装配部分14被稳定地加压,且排放管装配部分14的空气可在没有泄漏的情况下被平顺地传递到排放管6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过滤器部分80可安装在排放管装配部分14和排放管60之间。水排放部分16可形成水通过其排放的流路径,水由过滤器部分80过滤且被限制朝向排放管60流动。水排放部分16可形成于排放管装配部分14的底部,以便向下延伸。参考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水排放部分16可包括容器部分161、引导倾斜部分162、防漏凸块163和向下排放部分164。
容器部分161可以凹形状形成于排放管装配部分14的内表面的底部。引导倾斜部分162可形成于容器部分161的靠近过滤器部分80的一侧,且从过滤器部分80朝向容器部分161向下倾斜。防漏凸块163可竖直地形成于容器部分161的另一侧(其面对壳体主体11的内表面),或具有朝向上方靠近过滤器部分80的倾斜表面。向下排放部分164可形成流路径,湿气可穿过所述流路径且所述流路径从容器部分161的底部延伸到排放管装配部分14的外表面。
由过滤器部分80过滤的水可沿引导倾斜部分162被包含在容器部分161中,同时沿过滤器部分80向下流动,且通过向下排放部分164自然地排放到排放管装配部分14的外部。此时,即使当车辆振动时,包含在引导倾斜部分162中的水也可由防漏凸块163限制流到壳体主体11的内表面部分。这样的操作可稳定地防止水引入进入排放泵70中,并防止由于水的引入而减少排放泵70的寿命。
参考图5,安装引导件17可插入形成于FEM的载体2中的组装部分2a中,并且形成于排放管连接部分13的周缘。安装引导件17可在平行于排放管连接部分13的方向上突出,并覆盖排放管连接部分13,同时沿排放管连接部分13的周缘以圆形状延伸。载体2的组装部分2a可具有槽或孔的形状(其对应于安装引导件17),使得安装引导件17可插入组装部分2a中。组装部分2a可具有排放管60可穿过其中的通孔2b。
当安装引导件17插入载体2的组装部分2a中时,灯壳体10可布置在载体2的正常位置处,且排放管连接部分13可通过通孔2b暴露在载体2的后侧。在安装引导件17插入载体2的组装部分2a中之后,在载体2的后侧从排放泵70向前延伸的排放管60的前端可通过通孔2b容易地耦接到排放管连接部分13。通过这样的组装操作,排放管60可容易地布置在载体2的正常位置处。
底板18是覆盖灯20的不包括光传输部分24的部分和安装在壳体主体11中的其它部分的构件,以便提供车辆的整齐外观并平顺地反射并传输光。底板18可具有通过光传输部分24可穿过其中的光传输孔19,并且可安装在壳体主体11的前部。底板18可包括反射板等。
底板18可耦接到壳体主体11的前表面,并面对光传输透镜30。由于底板18的前表面被定位为更靠近光传输透镜30,所以形成可靠地扫过光传输透镜30的内表面的空气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底板18可具有能够覆盖壳体主体11的整个前表面的形状,但不限于特定的结构和形状。即,底板18可具有覆盖例如壳体主体11的一部分的形状。
参考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进入孔部分40可包括第一进入孔41、第二进入孔42和进入填料43。
第一进入孔41形成为穿过壳体主体11。第二进入孔42可形成为穿过底板18,以便与第一进入孔41连通。灯壳体10外部的空气可顺序地穿过第一进入孔41和第二进入孔42,且然后被引入底板18和光传输透镜30之间。
进入填料43是用于密封第一进入孔41和第二进入孔42之间的空间的构件。进入填料43可由弹性材料(诸如橡胶)形成,并布置在第一进入孔41和第二进入孔42之间,同时具有环或管的形状。由于第一进入孔41和第二进入孔42之间的空间通过进入填料43密封,所以引入第一进入孔41的空气可在被平顺地引入底板18的前部而不泄漏。
参考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排放孔部分50可包括第一排放孔51、第二排放孔52和排放填料53。
第一排放孔51可形成为穿过壳体主体11。第二排放孔52可形成为穿过底板18,以便与第一排放孔51连通。底板18和光传输透镜30之间的空气可顺序地穿过第二排放孔52和第一排放孔51且然后通过排放管连接部分13和排放管60排放。
排放填料53是用于密封第一排放孔51和第二排放孔52之间的空间的构件。排放填料53可由弹性材料(诸如橡胶)形成,并布置在第一排放孔51和第二排放孔52之间,同时具有环或管的形状。由于第一排放孔51和第二排放孔52之间的空间由排放填料53密封,所以壳体主体11内的被引入第二排放孔52中的空气可在被平顺地传递到排放管60,而不泄漏。
参考图5和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排放管60可包括延伸管部分62、加强管部分63和组装台阶部分64。
延伸管部分62可包括流路径,空气可穿过所述流路径,且所述流路径从壳体主体11延伸到排放泵70。加强管部分63可形成于耦接到排放管连接部分13的延伸管部分62的前端,并具有大于延伸管部分62的厚度。由于形成了加强管部分63,所以即使当排放管60由柔性构件(诸如橡胶或塑料)制成时,在不会损坏(诸如撕裂)的情况下,排放管60也可靠地耦接到排放管连接部分13。
组装台阶部分64可形成于加强管部分63的内径部分中,以便与排放管连接部分13的排放管装配部分14接触。由于形成了组装台阶部分64,所以可提高排放管装配部分14的组装力,且可稳定地限制布置在组装台阶部分64和排放管装配部分14之间的过滤器部分80的运动。
参考图5和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过滤器部分80可包括安装框架81和过滤构件82。
安装框架81可具有对应于排放管装配部分14和组装台阶部分64的宽度和形状,使得其双向运动可受到排放管装配部分14和组装台阶部分64的限制。过滤器部分80可通过安装框架81稳定地安装在组装台阶部分64和排放管装配部分14之间。
过滤构件82可用于过滤包含在空气中的异物和水,且包括网和海绵结构。过滤构件82的周缘可耦接到安装框架81。在排放孔部分50中的空气穿过过滤构件82时,包含在空气中的异物和水可被过滤,且净化的空气可朝向排放管60和排放泵70传递。因此,可防止壳体主体11中的灰尘和水流入排放管60和排放泵70中。
参考图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灯模块的通风装置还可包括湿度传感器91和控制器93。湿度传感器91可感测灯壳体10和光传输透镜30之间的空间的湿度,且控制器93可根据由湿度传感器91感测的湿度控制排放泵70的操作。
湿度传感器91可安装在灯壳体10中,并且感测灯壳体10和光传输透镜30之间的空间的湿度。当通过湿度传感器91感测的湿度等于或大于预设值时,接收湿度信息的控制器93可操作排放泵70以排放灯壳体10和光传输透镜30之间的空间的空气。预设值可指示水雾在开始形成在光传输透镜30上的湿度值。
因此,灯壳体10和光传输透镜30之间的空间中的水雾可被自动除去。控制器93可包括布置在车辆中的ECU(电子控制单元)。
参考图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灯模块的通风装置还可包括温度传感器92和控制器93。温度传感器92可感测灯壳体10和光传输透镜30之间的空间的温度,且控制器93可根据由温度传感器92感测的温度控制排放泵70的操作。
温度传感器92可安装在灯壳体10中,并感测灯壳体10和光传输透镜30之间的空间的温度。当通过温度传感器92测量的温度等于或大于预定值时,接收温度信息的控制器93可操作排放泵70以排放灯壳体10和光传输透镜30之间的空间中的空气。预设温度值可指示保持与大气的温度差在预设范围内或防止灯20的过热的温度值。
因此,可自动地防止灯壳体10和光传输透镜30之间的空间中的过热,并且可防止由与大气的温度差或灯20的过热引起的水雾的发生。控制器93可包括布置在车辆中的ECU。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灯模块的通风装置1可对灯壳体10和光传输透镜30之间的空间通风并干燥,同时灯壳体10和光传输透镜30之间的湿空气通过排放孔部分50排放,且大气中的干燥空气通过进入孔部分40引入,这使得能够有效地防止水雾形成于光传输透镜30上。
此外,由于灯壳体10和光传输透镜30之间的空间由进入孔部分40被保持在大气下,所以即使灯壳体10和光传输透镜30之间的空气通过排放管60排放,真空压力也不会施加到排放管60。因此,虽然排放管60由柔性材料形成,但是可防止排放管60弯曲或阻塞。
此外,由于排放管60由柔性材料形成,所以排放管60可容易地通过发动机室中的额外的空间延伸到排放泵70,且排放泵70可容易地布置在发动机室中的适当位置,这使得能够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已被公开用于说明的目的,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各种修改、增加和替换。

Claims (14)

1.一种用于车辆的灯模块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装置包括:
灯壳体;
灯,安装在所述灯壳体中并通过光传输部分发射光;
光传输透镜,覆盖所述灯壳体的开口并传输从所述光传输部分发射的光;
进入孔部分,形成为穿过所述灯壳体并设置在所述灯的一侧;
排放孔部分,形成为穿过所述灯壳体并设置在所述灯的另一侧;
排放管,耦接到所述灯壳体并连接到所述排放孔部分;以及
排放泵,连接到所述排放管并通过所述排放管强制地排放所述灯壳体和所述光传输透镜之间的空气,
其中,相对于所述灯而言,所述进入孔部分布置在所述车辆的侧表面,并定位在比所述灯高的水平处,且
相对于所述灯而言,所述排放孔部分布置在所述车辆的中部,并定位在比所述灯低的水平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包括:
远光灯;以及
近光灯,布置为比所述远光灯更靠近所述车辆的所述侧表面,
其中,所述进入孔部分定位为比所述近光灯更靠近所述车辆的所述侧表面,且
所述排放孔部分定位为比所述远光灯更靠近所述车辆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入孔部分定位在比所述近光灯高的水平处,且
所述排放孔部分定位在比所述远光灯低的水平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壳体包括:
壳体主体,包括灯安装部分,所述灯安装在所述灯安装部分上,且所述壳体主体具有连接至所述排放管的排放管连接部分,使得所述排放管连接部分与所述排放孔部分连通;以及
底板,包括光传输孔,所述光传输部分穿过所述光传输孔,所述底板安装在所述壳体主体上以便覆盖所述灯,且所述底板面对所述光传输透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管连接部分包括:
排放管装配部分,从所述壳体主体突出,且所述排放管装配到所述排放管装配部分上;以及
加压部分,布置在所述排放管装配部分的周缘并抵靠所述排放管装配部分对所述排放管加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装置还包括过滤器部分,所述过滤器部分布置在由所述排放管和所述排放管连接部分形成的空气排放路径上,并且所述过滤器部分过滤包含在空气中的异物和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管连接部分还包括水排放部分,所述水排放部分形成流路径,由所述过滤器部分过滤的水通过该流路径被排放。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主体包括安装引导件,所述安装引导件在平行于所述排放管连接部分的方向上突出、沿所述排放管连接部分的周缘延伸,以便覆盖所述排放管连接部分,并且所述安装引导件装配到形成于所述车辆的前端模块的载体中的组装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入孔部分包括:
第一进入孔,形成于所述壳体主体中;以及
第二进入孔,形成于所述底板中以便与所述第一进入孔连通,且
所述排放孔部分包括:
第一排放孔,形成于所述壳体主体中;以及
第二排放孔,形成于所述底板中以便与所述第一排放孔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入孔部分还包括进入填料,以用于密封所述第一进入孔和所述第二进入孔之间的空间,且
所述排放孔部分还包括排放填料,以用于密封所述第一排放孔和所述第二排放孔之间的空间。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管包括:
延伸管部分,从所述壳体主体延伸到所述排放泵;
加强管部分,形成在所述延伸管部分的端部处且具有大于所述延伸管部分的厚度;以及
组装台阶部分,形成在所述加强管部分的内径部分处并使所述排放管连接部分装配到所述组装台阶部分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管包括柔性软管。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装置还包括:
湿度传感器,被配置为感测所述灯壳体和所述光传输透镜之间的空间的湿度;以及
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由所述湿度传感器所感测的湿度来控制所述排放泵的操作。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装置还包括:
温度传感器,被配置为感测所述灯壳体和所述光传输透镜之间的空间的温度;以及
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由所述温度传感器所感测的温度来控制所述排放泵的操作。
CN201621040543.7U 2015-10-07 2016-09-06 用于车辆的灯模块的通风装置 Active CN20613079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140800A KR101741089B1 (ko) 2015-10-07 2015-10-07 차량용 램프모듈의 환기장치
KR10-2015-0140800 2015-10-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30790U true CN206130790U (zh) 2017-04-26

Family

ID=57395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40543.7U Active CN206130790U (zh) 2015-10-07 2016-09-06 用于车辆的灯模块的通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879841B2 (zh)
JP (1) JP6306654B2 (zh)
KR (1) KR101741089B1 (zh)
CN (1) CN206130790U (zh)
DE (1) DE202016105615U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36414B1 (en) 2016-12-15 2022-01-26 FCA Italy S.p.A. Automotive headlight defogging/defrosting
JP7010606B2 (ja) * 2017-06-21 2022-02-10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JP2019032969A (ja) * 2017-08-07 2019-02-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CN109780500A (zh) * 2019-01-23 2019-05-21 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 气流主动循环车灯罩和具有其的车灯
CN114001324A (zh) * 2020-07-28 2022-02-01 浙江金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不起雾的汽车灯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24515A (en) * 1985-04-26 1988-02-09 Nissan Motor Co., Ltd. Vehicle-use lamp fixture and braking indicator mechanism
JPS6389603U (zh) * 1986-11-29 1988-06-10
US4862337A (en) * 1987-02-10 1989-08-29 Koito Seisakusho Co., Ltd. Automotive lamp assembly
US4849865A (en) * 1988-04-18 1989-07-18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Headlamp ventilation system
JPH0945110A (ja) * 1995-08-02 1997-02-14 Mitsubishi Motors Corp ランプの防曇構造
JPH09245506A (ja) * 1996-03-05 1997-09-19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車両用灯具
DE10128398B4 (de) * 2000-06-14 2009-07-09 DENSO CORPORARTION, Kariya-shi Vordere Endstruktur und Scheinwerfersystem eines Kraftfahrzeugs
KR100427891B1 (ko) 2001-12-17 2004-04-2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4등식 헤드램프의 구조
JP2007059200A (ja) 2005-08-24 2007-03-0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通気部材の取付け構造
JP4597067B2 (ja) 2006-02-17 2010-12-15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輌用灯具
US7780324B2 (en) * 2006-12-13 2010-08-24 Chun-Hen Lin Water-cooled vehicle LED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TWI385337B (zh) * 2009-12-24 2013-02-11 Kaiming Yang 發光二極體頭燈散熱系統及其發光二極體頭燈散熱管
US20110310631A1 (en) * 2010-06-22 2011-12-22 Bayer Materialscience Llc Led headlamp cooling system
JP5888077B2 (ja) * 2012-04-06 2016-03-16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のヘッドランプ
KR101936861B1 (ko) 2012-10-23 2019-01-09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조명모듈의 환기장치
JP6161193B2 (ja) 2013-03-21 2017-07-12 株式会社Subaru 車両用灯具装置
US9375507B2 (en) 2013-04-10 2016-06-28 Evonik Corporation Particulate superabsorbent polymer composition having improved stability
JP5852614B2 (ja) * 2013-08-02 2016-02-0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ランプ用呼吸穴構造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自動車用ランプ構造
JP6173195B2 (ja) * 2013-12-04 2017-08-0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具
US9618177B2 (en) * 2014-10-21 2017-04-11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ntilation structure of light fixture for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102121A1 (en) 2017-04-13
KR20170041402A (ko) 2017-04-17
KR101741089B1 (ko) 2017-05-29
DE202016105615U1 (de) 2016-11-03
JP6306654B2 (ja) 2018-04-04
US9879841B2 (en) 2018-01-30
JP2017073381A (ja) 2017-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30790U (zh) 用于车辆的灯模块的通风装置
CN101980793B (zh) 车辆构件
CN107709104A (zh) 异物除去装置以及具有该异物除去装置的车辆
US6626483B2 (en) Front end structure for vehicle
JPH0512177B2 (zh)
US20180170247A1 (en) Lamp assembly with grille lighting function
WO2015083324A1 (ja) 車両用灯具
CN206207257U (zh) 车辆的灯模块的通风装置
CN1210083A (zh) 车辆用灯具
CN101457888B (zh) 车辆用前照灯
CN1975248B (zh) 二轮机动车的尾灯装置
US11067243B2 (en) Opaque outer lens with integrated light element
CN109774580A (zh) 用于车辆前照灯的透镜
CN110186011A (zh) 一种主动散热除雾装置及车灯
CN108349545A (zh) 车辆的前部结构
CN110242926A (zh) 一种自循环除雾的汽车灯具
CN212746310U (zh) 一种防雾汽车车灯
KR20160138151A (ko) 차량용 램프
CN209893291U (zh) 一种自循环除雾的汽车灯具
CN212719572U (zh) 车灯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JP2010058641A (ja) 車両用表示装置
JP2019169403A (ja) 車両用灯具
US10295143B2 (en) Light unit and vehicle
KR20180098980A (ko) 차량용 램프
CN208817383U (zh) 制动灯和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