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37611U - 无人飞行器的减震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人飞行器的减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37611U
CN205937611U CN201620612642.1U CN201620612642U CN205937611U CN 205937611 U CN205937611 U CN 205937611U CN 201620612642 U CN201620612642 U CN 201620612642U CN 205937611 U CN205937611 U CN 2059376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ing device
center
unmanned vehicle
hole
b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1264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建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ITY GAOJU INNOV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ITY GAOJU INNOV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ITY GAOJU INNOV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ITY GAOJU INNOV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61264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376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376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376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人飞行器的减震装置,包括上盖、中框、下壳,还包括减震球,所述减震球下端与所述中框相连,上端与所述上盖相连,所述下壳与所述上盖连接。将下壳连接到上盖上且不与中框接触,通过减震球连接中框和上盖使得上盖和下壳上的零部件受到的震动减小,达到减震的目的。

Description

无人飞行器的减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人飞行器的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无人飞行器自带有摄像头,在飞行运动过程中,因重力和/或惯性会使整机抖动,从而使摄像头也跟着抖动,这样所拍摄的照片或摄像会不清楚、模糊,为改善此问题,无人飞行器上都会设计有减震球,其功能主要是飞行器在飞行运动过程中,降低电机、螺旋桨等转动装置所产生的高频振动向摄像头的传递。
公开号为CN103758907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无人飞行器的减震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连接件10和第二连接件20,还包括固定件30和减震球40,所述减震球40挤压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0和固定件30之间,所述减震球40为一上下贯穿的空心球,其套设于一连接杆50上,所述第一连接件10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连接杆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连接杆50的底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20,所述连接杆的顶端连接于所述固定件30,所述减震球40的底端四周设有环形卡槽,所述第一通孔套设于所述卡槽内,其中,第一连接件10用以连接飞行器的上部分,第二连接件20位于第一连接件10的下方,第二连接件20用以连接飞行器的下部分,减震球作用于第一连接件10与第二连接件20之间,用以降低第一连接件10的振动向第二连接件20的传递。虽然减震球40的形状为上下贯穿的空心球,但是第一连接件10卡位在减震球40底端的环形卡槽内,第二连接件20位于减震球的下方,则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的减震球部分仅为环形卡槽的厚度,则相当于在第一连接件10与第二连接件20之间设立一个橡胶垫圈,减震效果微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震效果好的无人飞行器的减震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人飞行器的减震装置,包括上盖、中框、下壳,还包括减震球,所述减震球下端与所述中框相连,上端与所述上盖相连,所述下壳与所述上盖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球的本体为空心球,并设有一上下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下端设有一环形直伸段,上端设有一L形凸缘和一隔片,所述隔片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腔,所述隔片的中心设有第二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中框上表面设有与所述环形直伸段形状适配的环形凹槽,所述上盖上设有与所述L形凸缘相适配的第三通孔。
进一步的,还包括锁紧件,所述锁紧件由杆部和顶帽组成,所述杆部为金属件,所述顶帽为塑胶件,所述杆部顶端设有一凸头,所述凸头与所述顶帽通过套啤或螺接或其他方式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顶帽抵压所述减震球的上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件的底部设有螺纹段,所述中框的环形凹槽与所述螺纹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件的底部螺纹段上部设有一水平凸缘,所述水平凸缘抵压所述环形凹槽的上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球的材料为硅胶,邵氏硬度为55-75度。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球的壁厚为0.8-1.7mm。
进一步的,所述隔片与所述减震球是一体的;所述隔片厚度为0.8-1.3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减震球本身的弹性变形来将上盖与中框之间的振动隔离开来,大大减少上盖与中框之间传递的振动,减震效果好,同时,下壳直接连接上盖并不与中框接触,使得下壳也得到了减震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震装置在无人机上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外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震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震球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紧件的杆部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上盖;11、第三通孔;2、中框;21、环形凹槽;3、下壳;4、减震球;41、第一通孔;42、环形直伸段;43、L形凸缘;44、隔片;45、第二通孔;5、机臂;6、拍摄装置;7、锁紧件;71、杆部;72、顶帽;73、凸头;74、凸缘;75、螺纹段;8、五金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将下壳连接到上盖上且不与中框接触,上盖和中框通过减震球连接使得上盖和下壳上的零部件受到的震动减小。
请参照图2至图8,一种无人飞行器的减震装置,包括上盖、中框、下壳,还包括减震球,所述减震球下端与所述中框相连,上端与所述上盖相连,所述下壳与所述上盖固定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将下壳连接到上盖上且不与中框接触,上盖和中框通过减震球连接使得上盖和下壳上的零部件受到的震动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球的本体为空心球,并设有一上下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下端设有一环形直伸段,上端设有一L形凸缘和一隔片,所述隔片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腔,所述隔片的中心设有第二通孔。
进一步的,还包括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锁紧件,所述锁紧件由杆部和顶帽组成,所述杆部顶端设有一凸头,所述凸头与所述顶帽通过套啤或螺接或其他方式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顶帽抵压所述减震球的上端面。
从上述描述可知,设置锁紧件,使得上盖、减震球、中框活动连接在一起,并限制了上盖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距离;设置隔片,隔片中心的第二通孔孔径与锁紧件杆部直径相适配,可以限制上盖在水平方向的位移距离,避免飞行过程中上盖晃动过大;杆部与顶帽之间通过套啤工艺连接,保证锁紧件连接的稳固性;或者通过螺接,使其方便拆卸。
进一步的,所述中框上表面设有与所述环形直伸段形状适配的环形凹槽,所述上盖上设有与所述L形凸缘相适配的第三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件的底部设有螺纹段,所述中框的环形凹槽与所述螺纹段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锁紧件底部的外螺纹与中框上内螺纹螺接,实现锁紧件与中框的固定连接,结构合理简单,操作便捷。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件的底部螺纹段根部设有一水平凸缘。
由上述描述可知,锁紧件的螺纹段根部设有一水平凸缘,则可限制锁紧件与中框之间螺接的深度,也可限制锁紧件未拧入中框中的长度,进而限制减震球的伸展长度,更容易保证多个锁紧件、减震球安装时,上盖与中框之间相对高度的一致性,结构合理稳固,安装维护便捷。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球的材料为硅胶,邵氏硬度为55-75度。
由上述描述可知,减震球的材料为硅胶,邵氏硬度为55-75度,具有较强的机械强度的同时具有较好的弹性变形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球的壁厚为0.8-1.7mm。
进一步的,所述隔片与所述减震球是一体的;所述隔片厚度为0.8-1.3mm。
由上述描述可知,减震球的壁厚为0.8-1.7mm,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及机械稳定性,有效隔离上盖与中框之间的振动。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2至图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无人飞行器的减震装置,如图2、图3所示,包括上盖1、中框2、下壳3和减震球4,所述减震球4下端与所述中框2相连,上端与所述上盖1相连,所述下壳3与所述上盖1固定连接,机臂5连接在中框2上,重量比较大的零部件(如电池等)和有减震需求的零部件(如拍摄装置、电路板等)安装在下壳或上盖。本实施例中,上盖1和下壳3大致为L形,上盖L形短边和下壳L形短边扣合,从机体正面看,下壳L形部分短边将上盖L形部分短边遮挡住,用螺接或胶接或其它方式在遮挡处将上盖1和下壳3固定连接,形成一大致为C形的机体头部,中框不与上盖或下壳接触,拍摄装置6安装在下壳上。
所述减震球的本体为空心球(如图4和图5所示),并设有一上下贯穿的第一通孔41,所述第一通孔41的下端设有一环形直伸段42,上端设有一L形凸缘43。如图5所示,所述中框2上表面设有与所述环形直伸段42形状适配的环形凹槽21,所述上盖1上设有与所述L形凸缘43相适配的第三通孔11。进一步的,空心球上端L形凸缘43还包括一隔片44,所述隔片44位于所述第一通孔41内腔,所述隔片44的中心设有第二通孔45。
所述减震装置还包括贯穿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45活动连接上盖1和中框2的锁紧件7(如图6至图8所示),所述锁紧件由杆部71和顶帽72组成,所述顶帽72抵压所述减震球的上端面;所述锁紧件7的杆部71直径与第二通孔45的孔径与相适配,使得隔片44能够限制上盖1水平位移,避免飞行器飞行时晃动过大。所述杆部71顶端还设有一凸头73,所述凸头73与所述顶帽72通过套啤或螺接或其他方式连接固定,所述锁紧件7的底部设有螺纹段75,所述中框2的环形凹槽21与所述锁紧件底部螺纹段75相配合,所述螺纹段75上部设有一水平凸缘74,所述凸缘74抵压所述环形凹槽的上端面,即抵压所述环形凹槽的内圈的上端面。环形凹槽21与螺纹段75相配合可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配合连接,例如在环形凹槽内壁设置与螺纹段75相配合的螺纹,另一种是如图5所示,环形凹槽21中心植有一五金螺母8(如铜螺母)来代替直接在中框2的环形凹槽21中心攻螺纹,使得锁紧件7与中框2的连接更为安全可靠;所述杆部71为金属件,所述顶帽72为塑胶件,顶帽72与杆部71通过螺纹连接,杆部凸头73直径小于第二通孔45直径。可以理解的,所述顶帽72并非一定是塑胶件,也可以是其它材料制成的。可以理解的,凸头73的水平截面可以是圆形、矩形或其它形状,防止套啤后的顶帽72与锁紧件杆部凸头73发生相对转动。可以理解的,不设置所述凸缘74用其它方式代替凸缘74对锁紧件杆部71进行限位也是可行的,例如设置一凸块。
所述减震球的材料为硅胶,邵氏硬度为55-75度。所述减震球的壁厚为0.8-1.7mm,优选1.2-1.4mm。所述隔片与所述减震球是一体的;所述隔片厚度为0.8-1.3mm,优选1.0-1.2m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人飞行器的减震装置,将下壳连接到上盖上且不与中框接触,上盖和中框通过减震球连接使得上盖和下壳上的零部件受到的震动减小。设置隔片与锁紧件杆部直径相适配,可以限制上盖在水平方向的位移距离,避免飞行过程中上盖晃动过大。锁紧件的螺纹段根部的水平凸缘,保证多个锁紧件、减震球安装时,上盖与中框之间相对高度的一致性,结构合理稳固,安装维护便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无人飞行器的减震装置,包括上盖、中框、下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震球,所述减震球下端与所述中框相连,上端与所述上盖相连,所述下壳与所述上盖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飞行器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球的本体为空心球,并设有一上下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下端设有一环形直伸段,上端设有一L形凸缘和一隔片,所述隔片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腔,所述隔片的中心设有第二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飞行器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上表面设有与所述环形直伸段形状适配的环形凹槽,所述上盖上设有与所述L形凸缘相适配的第三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人飞行器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锁紧件,所述锁紧件由杆部和顶帽组成,所述杆部顶端设有一凸头,所述凸头与所述顶帽通过套啤或螺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飞行器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帽抵压所述减震球的上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人飞行器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的底部设有螺纹段,所述中框的环形凹槽与所述螺纹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人飞行器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的底部螺纹段上部设有一水平凸缘,所述水平凸缘抵压所述环形凹槽的上端面。
8.根据权利要求1-3、5-6任一项所述的无人飞行器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球的材料为硅胶,邵氏硬度为55-75度。
9.根据权利要求1-3、5-6任一项所述的无人飞行器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球的壁厚为0.8-1.7mm。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飞行器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片与所述减震球是一体的;所述隔片厚度为0.8-1.3mm。
CN201620612642.1U 2016-06-21 2016-06-21 无人飞行器的减震装置 Active CN2059376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12642.1U CN205937611U (zh) 2016-06-21 2016-06-21 无人飞行器的减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12642.1U CN205937611U (zh) 2016-06-21 2016-06-21 无人飞行器的减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37611U true CN205937611U (zh) 2017-02-08

Family

ID=57933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12642.1U Active CN205937611U (zh) 2016-06-21 2016-06-21 无人飞行器的减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3761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15424A (zh) * 2016-06-21 2016-10-12 深圳市高巨创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无人飞行器的减震装置
CN107352039A (zh) * 2017-07-18 2017-11-1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无人机及其摄像缓震机构
WO2019227781A1 (zh) * 2018-05-30 2019-12-05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机构及可移动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15424A (zh) * 2016-06-21 2016-10-12 深圳市高巨创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无人飞行器的减震装置
CN107352039A (zh) * 2017-07-18 2017-11-1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无人机及其摄像缓震机构
WO2019227781A1 (zh) * 2018-05-30 2019-12-05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机构及可移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37611U (zh) 无人飞行器的减震装置
CN206050094U (zh) 无人机用云台减震机构
CN105626734B (zh) 无人飞行器的减震装置
CN103758907B (zh) 无人飞行器的减震装置
CN107740847A (zh) 减震装置、具有此减震装置的云台组件及无人机
CN106015424A (zh) 无人飞行器的减震装置
CN206265330U (zh) 减震球、减震装置及无人机
CN205533949U (zh) 无人飞行器的减震装置
CN207034587U (zh) 一种智能巴士车载摄像机安装结构
CN211975763U (zh) 一种减震结构、飞控盒及其飞行器
CN204507286U (zh) 云台
CN206024309U (zh) 电子装置
CN110371309A (zh) 一种减震装置及无人机
CN206988364U (zh) 减震结构、减震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208233383U (zh) 一种无人机
CN211224843U (zh) 一种旋压封头
CN210828659U (zh) 一种防水电磁锁
CN208778557U (zh) 一种无人机活塞发动机的减震装置
CN108681187B (zh) 摄像头密封舱及使用该摄像头密封舱的水下机器人
CN206988355U (zh) 减震结构、减震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205540409U (zh) 一种防震显示器
CN209600833U (zh) 一种航空遥感相机固定减震装置
CN208149610U (zh) 一种多旋翼无人机旋翼电机快拆结构
CN207328426U (zh) 汽车真空泵减震装置及电动汽车
CN205837221U (zh) 一种减震装置及具有该减震装置的无人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