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01880U - 图像读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01880U
CN205901880U CN201620799033.1U CN201620799033U CN205901880U CN 205901880 U CN205901880 U CN 205901880U CN 201620799033 U CN201620799033 U CN 201620799033U CN 205901880 U CN205901880 U CN 2059018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unit
medium
power supply
signal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9903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崎考平
玉井健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018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018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25Providing a more compact apparatus, e.g. sheet discharge tray in c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83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signals between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the apparatus, e.g. arrangements of signal lines or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885Power supply means,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power supply to the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thereof
    • H04N1/00907Details of supply connection, e.g. arrangement of power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0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 H04N1/1013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0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 H04N1/1061Details relating to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e.g. transparent plate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1Image read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Optical Systems Of Projection Type Copi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图像读取装置,其考虑了更进一步的装置的小型化。图像读取装置具有:介质读取单元,其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设置,一边在与主扫描方向交叉的方向即副扫描方向上移动一边读取介质的图像;信号传送电缆,其是具有挠性的电缆,形成弯曲部并与介质读取单元连接,伴随介质读取单元的移动动作而跟随变形;电源部,其向介质读取单元供给电力;以及壳体,其收容介质读取单元和电源部,在介质读取单元的装置高度方向上,用于使电源电缆的插头从壳体的外侧相对于电源部插拔的插拔空间的至少一部分与信号传送电缆进行跟随变形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以扫描仪为代表的图像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有这样的图像读取装置:将原稿放置在玻璃原稿台上,具有图像读取传感器的图像读取单元在原稿台的下方移动并读取所述原稿的图像。这样的类型的图像读取装置被称为平台型扫描仪,其一例在专利文献1、2中作了公开。
另外,图像读取传感器形成为覆盖原稿宽度方向的长度,一般,其长度方向被称为“主扫描方向”,与主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即移动方向被称为“副扫描方向”。
在平台型扫描仪中,在扫描仪内部,图像读取传感器和电路基板(控制部)利用具有挠性的电缆、例如挠性扁平电缆连接。如专利文献2所示,挠性扁平电缆构成为,在形成了弯曲部的状态下走线(取り回し),伴随图像读取传感器的移动动作,挠性扁平电缆跟随变形。
另外,在电气设备中,电源电缆的连接器相对于设置在装置侧面的AC插口被插拔。在该装置侧面设置有AC插口的结构在例如专利文献3中作了公开。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0780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23313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095569号公报
近年来,虽然图像读取装置被要求进一步的小型化,但是仍有改善的余地,特别是关于AC插口的配置,在小型化的观点上,有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的状况而作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考虑了进一步的装置小型化的图像读取装置。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实用新型的第1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介质读取单元,其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设置,一边在与所述主扫描方向交叉的方向即副扫描方向上移动一边读取介质的图像;信号传送电缆,其是具有挠性的电缆,形成弯曲部并与所述介质读取单元连接,伴随所述介质读取单元的移动动作而跟随变形;电源部,其向所述介质读取单元供给电力;以及壳体,其收容所述介质读取单元和所述电源部,在所述介质读取单元的装置高度方向上,用于使电源电缆的插头从所述壳体的外侧相对于所述电源部插拔的插拔空间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信号传送电缆进行跟随变形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根据该方式,由于在装置高度方向上,用于使电源电缆的插头从所述壳体的外侧相对于所述电源部插拔的插拔空间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信号传送电缆进行跟随变形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因而在将所述电源部内置于所述壳体中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可以避免所述插拔空间与所述信号传送电缆进行跟随变形的区域的重叠,抑制装置高度方向的尺寸,使装置进一步薄形化。
本实用新型的第2方式在第1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送电缆包含在所述介质读取单元中从所述主扫描方向的一端侧延伸的模拟信号传送用电缆和从另一端侧延伸的数字信号传送用电缆,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具有与所述模拟信号传送用电缆和所述数字信号传送用电缆连接的电路基板,所述模拟信号传送用电缆通过远离所述电源部的迂回路径与所述电路基板连接。
根据本方式,由于所述模拟信号传送用电缆通过远离所述电源部的迂回路径与所述电路基板连接,因而在容易受到噪声影响的模拟信号传送时,可以抑制从所述电源部发出的噪声的影响,可以进行更良好的信号传送。
本实用新型的第3方式在第2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装置高度方向上,所述插拔空间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电路基板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根据本方式,由于在所述装置高度方向上,所述插拔空间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电路基板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因而可以避免所述插拔空间和所述电路基板的重叠,抑制装置高度尺寸,使装置进一步薄型化。
本实用新型的第4方式在第1至第3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部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配置在所述介质读取单元的移动区域的一方侧端部的外侧,驱动所述介质读取单元的马达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电源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重叠。
根据本方式,关于所述电源部,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驱动所述介质读取单元的马达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电源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重叠,因而可以避免所述马达与所述电源部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重叠,使装置进一步小型化。
本实用新型的第5方式在第1至第4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插拔所述电源电缆的插头的、设置在所述插拔空间内的插拔口被设置在从所述壳体的侧面进入的位置。
根据本方式,由于插拔所述电源电缆的插头的、设置在所述插拔空间内的插拔口被设置在从所述壳体的侧面进入的位置,因而可以避免所述插头从所述壳体的侧面突出,或者可以抑制突出量。其结果是,可使壳体的侧面靠近壁面等,可以节约装置的设置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第6方式在第5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拔口在与所述壳体的设置有所述插拔空间的侧面交叉的方向上开口。
根据本方式,由于所述插拔口在与所述壳体的设置有所述插拔空间的侧面交叉的方向上开口,因而可以更可靠地避免所述插头从所述壳体的侧面突出,或者可以进一步抑制突出量。其结果是,可进一步节约装置的设置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第7方式在第1至第6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在内部具有分隔壁,所述分隔壁包围所述介质读取单元的移动区域并将所述介质读取单元的移动区域和所述电源部的配置区域分隔开。
所述电源部由于插拔所述电源电缆的插头的关系,容易成为使尘埃等侵入到装置内部的侵入部,然而根据本方式,所述壳体在内部具有分隔壁,所述分隔壁包围所述介质读取单元的移动区域并将所述介质读取单元的移动区域和所述电源部的配置区域分隔开,因而可以抑制尘埃等从所述电源部侵入到所述介质读取单元内部,可以将装置维持在良好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示出在本实用新型的图像读取装置中采取相对于壳体打开ADF的姿势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从下方侧观察本实用新型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在本实用新型的图像读取装置中的壳体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从装置前面侧观察壳体的内部的立体图。
图6是从装置背面侧观察壳体的内部的立体图。
图7是图4中的A-A剖视图。
图8是图4中的B-B剖视图。
标号说明
10:图像读取装置;12:壳体;16:放置面;17:玻璃板;18:铰链部;20:操作部;22:介质按压部件;24:介质支撑托盘;26:介质运送部;28:介质排出托盘;30:介质读取单元;32:插拔部;34:电源电缆;34a、38a:插头;36:第1插拔口;38:通信电缆;40:第2插拔口;42:介质读取单元驱动构件;44:电源部;46:控制部;47:电路基板;48:介质读取单元收容隔室;48a:底面;49A、49B、49C:壁;50:导轨;51:分隔壁;52:被引导部;54:驱动马达;56:驱动力传递构件;58:驱动带轮;60:从动带轮;62:齿带;64:带把持部;66:模拟信号传送用电缆;66a、68a:弯曲部;68:数字信号传送用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另外,在各实施例中,对于相同的结构,附上相同的标号,仅在最初的实施例中进行说明,在以后的实施例中省略其结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示出在本实用新型的图像读取装置中采取相对于壳体打开ADF的姿势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从下方侧观察本实用新型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在本实用新型的图像读取装置中的壳体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从装置前面侧观察壳体的内部的立体图,图6是从装置背面侧观察壳体的内部的立体图,图7是图4中的A-A剖视图,图8是图4中的B-B剖视图。
在各图中所示的X-Y-Z坐标系中,X方向表示图像读取部的主扫描方向且装置进深方向,Y方向表示副扫描方向且装置宽度方向,Z方向表示装置高度方向。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设+X轴方向侧为装置背面侧,设-X轴方向侧为装置前面侧,设-Y轴方向侧为装置宽度方向右侧,设+Y轴方向侧为装置宽度方向左侧。
【图像读取装置的概要】
参照图1至图3,对图像读取装置10进行说明。图像读取装置10具有壳体12和自动进纸器(ADF)14(以下称为“ADF14”)。ADF14构成为能够在相对于壳体12的上部设置的放置面16关闭的姿势(参照图1)、和敞开放置面16的姿势(参照图2)之间切换。更具体地,ADF14经由设置在壳体12的装置背面侧的铰链部18、18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连接于壳体12。也就是说,ADF14以装置前面侧的端部为自由端相对于壳体12转动并开闭。
壳体12具有放置面16和操作部20。放置面16设置在壳体12的上部。在本实施例中,放置面16构成为平坦且透明的玻璃板17的上表面,在放置面16上能够放置读取图像的介质。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放置面16的-Y方向侧的端部作为一例被设定为供后述的介质读取单元30读取放置在放置面16上的介质的装置宽度方向上的基准位置。另外,玻璃板17的周围比放置面16高一段,由此,可以使介质角部与放置面16的-Y方向侧的端部碰触来进行定位。
并且,在壳体12中,在装置前面侧(图1和图2中的-X轴方向侧)设置有操作部20。操作部20构成为具有用于操作图像读取装置10的电源开关、设定切换按钮等。
ADF14具有:介质按压部件22、介质支撑托盘24、介质运送部26、以及介质排出托盘28。介质运送部26在ADF14相对于壳体12关闭的状态(参照图1)下运送支撑在介质支撑托盘24上的介质,在设置于壳体12的上部的放置面16(参照图2)上使后述的介质读取单元30(参照图4)读取了介质的被读取面之后,使介质向介质排出托盘28排出。
在ADF14的下表面即与放置面16对置一侧设置有介质按压部件22。介质按压部件22由例如海绵那样的弹性体构成。当ADF14处于相对于放置面16关闭的姿势(参照图1)时,介质按压部件22从放置面16的相反侧均匀地按压放置面16上放置的介质,以使该介质不从放置面16上浮起。并且,由介质按压部件22按压的介质的被读取面与放置面16紧贴。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介质按压部件22的大小被设定为下述这样的大小:可按压放置面16上除了读取由介质运送部26运送的介质的区域外的区域。
如图3所示,在壳体12的背面侧设置有作为“插拔空间”的插拔部32。插拔部32构成为壳体12的背面侧开口的凹部。插拔部32具有:作为“插拔口”的第1插拔口36,其安装有向图像读取装置10供给电力的电源电缆34的插头34a;和第2插拔口40,其安装有使图像读取装置10和外部设备连接的通信电缆38的插头38a。在本实施例中,第1插拔口36在装置宽度方向上开口,第2插拔口40在装置背面侧开口。并且,第1插拔口36设置在插拔部32中从装置背面侧端部进入的位置、即相对于装置前面侧错开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插拔部32的装置宽度方向的大小和装置进深方向的大小被设定成这样的大小:能够相对于第1插拔口36容易插拔电源电缆34的插头34a,且能够相对于第2插拔口40容易插拔通信电缆38的插头38a。
【关于壳体内的结构】
下面,参照图4至图8,对壳体12内的结构进行说明。壳体12除了上述的放置面16和操作部20以外,还具有介质读取单元30、介质读取单元驱动构件42、电源部44和控制部46。
在本实施例中,介质读取单元30在主扫描方向即X轴方向上延伸设置,与放置面16的装置进深方向上的长度对应。在本实施例中,介质读取单元30构成为光学单元,该光学单元向放置在放置面16上的介质照射光,接收来自该介质的反射光并读取介质的信息(图像)。并且,介质读取单元30被收容在设置于壳体12内的、作为“介质读取单元的移动区域”的介质读取单元收容隔室48内。
这里,对介质读取单元收容隔室48进行说明。介质读取单元驱动构件42具有:壁49A,其在装置宽度方向上延伸设置在装置前面侧;壁49B,其在装置宽度方向上延伸设置在装置背面侧;壁49C,其在装置进深方向上延伸设置在装置宽度方向左侧端部,并连结壁49A和壁49B;以及分隔壁51,其在装置宽度方向右侧使电源部44与介质读取单元收容隔室48分隔开。并且,介质读取单元收容隔室48形成为由壁49A、49B、49C和分隔壁51包围的区域。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壁49A、49B和分隔壁51从装置高度方向下方支撑构成放置面16的玻璃板17。
在本实施例中,电源部44配置在壳体12的装置背面侧且装置宽度方向右侧端部。即,电源部44配置在介质读取单元收容隔室48的装置宽度方向右侧端部的外侧。并且,分隔壁51相对于电源部44从壳体12的装置宽度方向右侧端部横跨电源部44的装置前面侧向装置宽度方向左侧延伸,之后,向装置背面侧延伸,与壁49B连接。也就是说,分隔壁51将电源部44和介质读取单元收容隔室48分隔开。因此,可以防止从第1插拔口36进入到电源部44的尘埃进入到介质读取单元收容隔室48内。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电源部44具有将从电源电缆34供给的交流电流转换成直流电流的整流电路。
并且,介质读取单元30构成为能够在介质读取单元收容隔室48内利用介质读取单元驱动构件42在副扫描方向即装置宽度方向上往复运动。并且,在介质读取单元收容隔室48中,在装置进深方向上的中央区域设置有在装置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导轨50。并且,导轨50与设置在介质读取单元30的下部的被引导部52(参照图5至图7)卡合。
介质读取单元驱动构件42具有:驱动马达54、驱动力传递构件56、驱动带轮58、从动带轮60、和齿带62。并且,齿带62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在介质读取单元30上的带把持部64(参照图7)把持。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带轮58设置在装置宽度方向右侧端部。并且,从动带轮60以能够相对于驱动带轮58的旋转而进行从动动作的方式设置在装置宽度方向左侧端部。并且,在驱动带轮58与从动带轮60之间卷绕有齿带62。
驱动力传递构件56具有多个齿轮,将驱动马达54的驱动力传递到驱动带轮58。由此,驱动带轮58被旋转驱动,齿带62也与驱动带轮58的旋转相应地旋转。其结果是,介质读取单元30利用介质读取单元驱动构件42而在装置宽度方向上被驱动。此时,由于被引导部52和导轨50卡合,因而介质读取单元30被导轨50引导着在装置宽度方向上移动。
并且,在图4中,介质读取单元收容隔室48中的装置宽度方向左侧端部的位置与用于读取放置在放置面16上的介质的装置宽度方向上的基准位置对应。即,在图4中,介质读取单元30位于用于读取放置在玻璃板17的放置面16上的介质的原点位置。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模拟信号传送用电缆66从在装置进深方向上延伸设置的介质读取单元30的一端侧、即装置前面侧端部延伸。并且,数字信号传送用电缆68从介质读取单元30的另一端侧、即装置背面侧端部延伸。
并且,在介质读取单元收容隔室48的底面48a,在比导轨50靠装置背面侧的区域设置有控制部46。并且,控制部46构成为能够经由第2插拔口40与通信电缆38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部46具有拥有多个电子部件的电路基板47(参照图8),进行图像读取装置10的图像读取动作的控制、ADF14的控制、来自操作部20的输入处理、以及与外部设备的通信。
并且,模拟信号传送用电缆66和数字信号传送用电缆68与控制部46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模拟信号传送用电缆66和数字信号传送用电缆68具有挠性,分别形成弯曲部66a、68a而与介质读取单元30连接。并且,模拟信号传送用电缆66和数字信号传送用电缆68伴随介质读取单元30在装置宽度方向上的移动动作而跟随变形。
而且,对模拟信号传送用电缆66和数字信号传送用电缆68在介质读取单元收容隔室48内的走线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模拟信号传送用电缆66从介质读取单元30的装置前面侧端部朝装置宽度方向左方延伸并朝装置高度方向下方侧弯曲,形成弯曲部66a。并且,弯曲而向装置宽度方向右侧改变了方向的模拟信号传送用电缆66与介质读取单元收容隔室48的底面48a卡合,再次将其方向改变为装置宽度方向左侧。接着,向装置宽度方向左侧延伸的模拟信号传送用电缆66在碰到壁49C时沿着壁49C向装置背面侧延伸(参照图4)。
沿着壁49C延伸的模拟信号传送用电缆66在到达了装置进深方向上设置有控制部46的位置时,将方向改变为装置宽度方向右侧,朝向控制部46。接着,模拟信号传送用电缆66与控制部46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模拟信号传送用电缆66容易受到噪声的影响,因而模拟信号传送用电缆66绕过电源部44,以不受到电源部44发出的噪声的影响的方式在介质读取单元收容隔室48内走线。
并且,数字信号传送用电缆68从介质读取单元30的装置背面侧端部朝装置宽度方向左方延伸并朝装置高度方向下方弯曲,形成弯曲部68a。接着,数字信号传送用电缆68从弯曲部68a朝装置宽度方向右侧延伸,与控制部46连接。
这里,参照图7和图8,对壳体12中的插拔部32、电源部44、介质读取单元收容隔室48的布局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插拔部32在装置高度方向上与介质读取单元收容隔室48的至少一部分重合。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插拔部32在装置高度方向上与介质读取单元收容隔室48中的形成有模拟信号传送用电缆66和数字信号传送用电缆68的弯曲部66a、68a的部分重合,即、与模拟信号传送用电缆66和数字信号传送用电缆68伴随介质读取单元30的移动动作而跟随变形的区域重合。并且,插拔部32在装置高度方向上与控制部46的电路基板47的至少一部分重合。
参照图4,电源部44在装置宽度方向上与介质读取单元驱动构件42的至少一部分重合。在本实施例中,电源部44在装置宽度方向上与介质读取单元驱动构件42的驱动马达54的至少一部分重合。
【变型例的变更例】
(1)在本实施例中构成为电源部44具有整流电路,然而还可以具有电池。
(2)在本实施例中,构成为使介质读取单元驱动构件42借助齿带62在装置宽度方向上进行移动动作,然而也可以取代该结构而使用齿条小齿轮等使介质读取单元30移动。
(3)在本实施例中,构成为在图像读取装置10中具有ADF14,然而也可以取代该结构,采用能够相对于放置面16开闭的盖。
总结上述说明,图像读取装置10具有:介质读取单元30,其在装置进深方向上延伸设置,并且一边在装置宽度方向上移动一边读取介质的图像;信号传送电缆66、68,其是具有挠性的电缆,形成弯曲部66a、68a并与介质读取单元30连接,伴随介质读取单元30的移动动作而跟随变形;电源部44,其向介质读取单元30供给电力;以及壳体12,其收容介质读取单元30和电源部44。在介质读取单元30的装置高度方向上,用于使电源电缆34的插头34a从壳体12的外侧相对于电源部44插拔的插拔部32的至少一部分与信号传送电缆66、68进行跟随变形的介质读取单元收容隔室48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装置高度方向上,用于使电源电缆34的插头34a从壳体12的外侧相对于电源部44插拔的插拔部32的至少一部分与信号传送电缆66、68进行跟随变形的介质读取单元收容隔室48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因而在将电源部44内置于壳体12中的图像读取装置10中,可以避免插拔部32和介质读取单元收容隔室48的重叠,抑制装置高度方向的尺寸,使装置进一步薄形化。
并且,信号传送电缆66、68包含在介质读取单元30中从装置进深方向的前面侧端部延伸的模拟信号传送用电缆66和从背面侧端部延伸的数字信号传送用电缆68,具有与模拟信号传送用电缆66和数字信号传送用电缆68连接的电路基板47。模拟信号传送用电缆66通过远离电源部44的迂回路径与电路基板47连接。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模拟信号传送用电缆66通过远离电源部44的迂回路径与电路基板47连接,因而在容易受到噪声影响的模拟信号传送时,可以抑制从电源部44发出的噪声的影响,可以进行更良好的信号传送。
并且,在装置高度方向上,插拔部32的至少一部分与电路基板47的至少一部分重叠。根据该结构,可以避免插拔部32与电路基板47的重叠并抑制装置高度尺寸,可以使装置进一步薄型化。
并且,电源部44在装置宽度方向上配置在介质读取单元收容隔室48的装置宽度方向右侧端部的外侧,驱动介质读取单元30的驱动马达54的至少一部分与电源部44的至少一部分在装置宽度方向上重叠。
根据该结构,关于电源部44,在装置宽度方向上,驱动介质读取单元30的驱动马达54的至少一部分与电源部44的至少一部分在装置宽度方向上重叠,因而避免驱动马达54与电源部44在装置宽度方向上的重叠,可以使装置进一步小型化。
并且,在图像读取装置10中,插拔电源电缆34的插头34a的、设置在插拔部32内的第1插拔口36被设置在从壳体12的侧面进入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插拔电源电缆34的插头34a的、设置在插拔部32内的第1插拔口36被设置在从壳体12的侧面进入的位置,因而可以避免插头34a从壳体12的侧面突出,或者可以抑制突出量。其结果是,可使壳体12的侧面靠近壁面等,可以节约装置的设置空间。
并且,第1插拔口36在与壳体12的设置有插拔部32的侧面交叉的方向即装置宽度方向上开口。根据该方式,由于第1插拔口36在与壳体12的设置有插拔部32的侧面交叉的方向即装置宽度方向上开口,因而可以更可靠地避免插头34a从壳体12的侧面突出,或者可以进一步抑制突出量。其结果是,可进一步节约装置的设置空间。
并且,壳体12在内部具有分隔壁51,分隔壁51包围介质读取单元收容隔室48并将介质读取单元收容隔室48和电源部44的配置区域分隔开。
电源部44由于插拔电源电缆34的插头34a的关系,容易成为使尘埃等侵入到装置内部的侵入部,然而根据上述结构,壳体12在内部具有分隔壁51,分隔壁51包围介质读取单元收容隔室48并将介质读取单元收容隔室48和电源部44的配置区域分隔开,因而可以抑制尘埃等从电源部44侵入到介质读取单元30内部,可以将装置维持在良好的状态。
并且,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能够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实用新型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型,当然这些变型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具有:
介质读取单元,其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设置,并且一边在与所述主扫描方向交叉的方向即副扫描方向上移动一边读取介质的图像;
信号传送电缆,其是具有挠性的电缆,形成弯曲部并与所述介质读取单元连接,伴随所述介质读取单元的移动动作而跟随变形;
电源部,其向所述介质读取单元供给电力;以及
壳体,其收容所述介质读取单元和所述电源部,
在所述介质读取单元的装置高度方向上,用于使电源电缆的插头从所述壳体的外侧相对于所述电源部插拔的插拔空间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信号传送电缆进行跟随变形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传送电缆包含在所述介质读取单元中从所述主扫描方向的一端侧延伸的模拟信号传送用电缆和从另一端侧延伸的数字信号传送用电缆,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具有与所述模拟信号传送用电缆和所述数字信号传送用电缆连接的电路基板,
所述模拟信号传送用电缆通过远离所述电源部的迂回路径与所述电路基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装置高度方向上,所述插拔空间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电路基板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部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配置在所述介质读取单元的移动区域的一方侧端部的外侧,
驱动所述介质读取单元的马达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电源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插拔所述电源电缆的插头的、设置在所述插拔空间内的插拔口被设置在从所述壳体的侧面进入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拔口在与所述壳体的设置有所述插拔空间的侧面交叉的方向上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在内部具有分隔壁,所述分隔壁包围所述介质读取单元的移动区域并将所述介质读取单元的移动区域和所述电源部的配置区域分隔开。
CN201620799033.1U 2015-11-16 2016-07-27 图像读取装置 Active CN20590188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23675 2015-11-16
JP2015223675A JP6651800B2 (ja) 2015-11-16 2015-11-16 画像読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01880U true CN205901880U (zh) 2017-01-18

Family

ID=57785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99033.1U Active CN205901880U (zh) 2015-11-16 2016-07-27 图像读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948799B2 (zh)
JP (1) JP6651800B2 (zh)
CN (1) CN20590188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6414A (zh) * 2017-04-12 2019-11-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02359A (ja) * 2016-06-29 2018-01-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
JP7143108B2 (ja) * 2018-04-24 2022-09-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及び電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3558A (ja) * 1984-06-18 1986-01-09 Toshiba Corp 情報読取装置
JPH04199157A (ja) * 1990-11-29 1992-07-2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105027A (ja) * 1996-09-27 1998-04-24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
US6002508A (en) * 1998-11-13 1999-12-14 Umax Data Systems Inc. Optical scanner
US7161716B1 (en) * 1999-09-06 2007-01-09 Canon Kabsu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3667656B2 (ja) * 2001-05-16 2005-07-06 ニスカ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ユニット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3809647B2 (ja) * 2001-09-07 2006-08-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JP2003087524A (ja) * 2001-09-07 2003-03-20 Seiko Epson Corp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JP4035340B2 (ja) 2002-02-07 2008-01-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4095569A (ja) 2002-08-29 2004-03-25 Seiko Epson Corp 電子機器収納用ケース、記録装置
JP2006235002A (ja) * 2005-02-23 2006-09-07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5228418B2 (ja) 2006-09-27 2013-07-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0054126A (ja) * 2008-08-28 2010-03-11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JP5358506B2 (ja) * 2010-03-31 2013-12-0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用紙供給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019835B2 (ja) * 2012-07-06 2016-11-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214136B2 (ja) * 2012-07-12 2017-10-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り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998906B2 (ja) * 2012-12-14 2016-09-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複合機
JP6011371B2 (ja) * 2013-01-31 2016-10-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6228041B2 (ja) * 2013-06-21 2017-11-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30426B2 (ja) * 2014-03-31 2018-05-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6443611B2 (ja) * 2014-07-10 2018-12-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CN106164782B (zh) * 2015-01-13 2017-06-09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电气设备
JP6550847B2 (ja) * 2015-03-30 2019-07-3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り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79321B2 (ja) * 2015-12-01 2019-09-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6414A (zh) * 2017-04-12 2019-11-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
CN110506414B (zh) * 2017-04-12 2021-05-1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142270A1 (en) 2017-05-18
JP2017092840A (ja) 2017-05-25
US9948799B2 (en) 2018-04-17
JP6651800B2 (ja) 2020-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01880U (zh) 图像读取装置
US6267608B1 (en) Opening and closing structure for a housing cover of a connector of 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US5736727A (en) IC communication card
JPH11511894A (ja) スマートカード電算機アダプター
CN102984412A (zh) 图像读取器
US7724401B2 (en) Image scanner having wireless carriage module
US776667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KR20070065792A (ko) 평면식 카드리더기
CN211606593U (zh) 具有使用弹性的多用途影像撷取设备
TW496606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retaining device for releasably retaining component package therein
JPH07220804A (ja) メモリーカード接続装置
CN110301055A (zh) 具有维持便携式电子装置的防水完整性的电连接器机构的电池组
WO1995019015A1 (en) Ic communication card
WO2012132300A1 (ja) 電子機器
JP6884552B2 (ja) カード保持装置
JP2013075433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4484309B2 (ja) 電子機器
CN102457650A (zh) 携带型图像读取装置用箱
AU2017423233B2 (en) Electrical equipment and additional functional module associated therewith
JP695378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6486823B (zh) 嵌入型插拔式端子台
JP2550145Y2 (ja) 携帯型コンピュータ装置
CN204333464U (zh) 水晶头连接卡扣装置
TWM566455U (zh) 電子元件保護裝置以及配置有電子元件保護裝置之智慧織物
JP3245572U (ja) 端子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