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99059U - 环形光学元件、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环形光学元件、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99059U
CN205899059U CN201620796520.2U CN201620796520U CN205899059U CN 205899059 U CN205899059 U CN 205899059U CN 201620796520 U CN201620796520 U CN 201620796520U CN 205899059 U CN205899059 U CN 2058990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element
ring surface
shaped optical
wedge structure
strip w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9652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正峰
翁维宏
周明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7785825&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205899059(U)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990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990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1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ghost imag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our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5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5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using glu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一种环形光学元件、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环形光学元件包含外环面、内环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及多个条状楔形结构。外环面环绕环形光学元件的中心轴,且外环面包含至少二个缩减部,缩减部为外环面上较接近中心轴的部分。内环面环绕中心轴,且内环面较外环面接近中心轴。第一侧面连接外环面及内环面。第二侧面连接外环面与内环面,且第二侧面与第一侧面对应设置。多个条状楔形结构设置于内环面,各条状楔形结构沿第一侧面朝第二侧面的方向设置,且各条状楔形结构包含锐角尾端及渐缩部,渐缩部连接内环面与锐角尾端。借此,可有效衰减杂散光由环形光学元件的反射。

Description

环形光学元件、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环形光学元件及成像镜头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环形光学元件及成像镜头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搭载有成像装置的个人化电子产品及移动通讯产品的普及,连带带动小型化成像镜头模块的兴起,对具有高解析度与优良成像品质的小型化成像镜头模块的需求也大幅攀升。
环形光学元件通常用于提供透镜间的光学间距并予定位,环形光学元件的表面性质攸关着对杂散光的抑制效果,因此,环形光学元件的表面性质连带地影响成像镜头模块的成像品质。
习用的环形光学元件通常使用射出成型的方法制造而成,其表面光滑明亮而具有较高的反射率,因而无法有效衰减杂散光入射至前述表面的反射光强度。
另有一种习用可抑制杂散光的环形光学元件,其表面经过雾化处理而具有较低的反射率,然而,其衰减杂散光的反射光强度的效果仍然有限,因而无法满足高阶成像装置的需求。
综上所述,如何改良环形光学元件的表面性质以提升小型化成像镜头模块的成像品质,已成为当今最重要的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形光学元件、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环形光学元件包含设置于内环面的多个条状楔形结构,以有效衰减杂散光入射至环形光学元件的反射光强度,进而改善成像镜头模块的成像品质。
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形光学元件,包含外环面、内环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及多个条状楔形结构。外环面环绕环形光学元件的中心轴,且外环面 包含至少二个缩减部,缩减部为外环面上较接近中心轴的部分。内环面环绕中心轴,且内环面较外环面接近中心轴。第一侧面连接外环面及内环面。第二侧面连接外环面与内环面,且第二侧面与第一侧面对应设置。多个条状楔形结构设置于内环面,各条状楔形结构沿第一侧面朝第二侧面的方向设置,且各条状楔形结构包含锐角尾端及渐缩部,渐缩部连接内环面与锐角尾端。通过本段所提及的特征,可有效衰减杂散光入射至环形光学元件的反射光强度。
根据前段所述的环形光学元件,条状楔形结构与环形光学元件可一体成型。锐角尾端的夹角为θ,其可满足下列条件:35度<θ<90度。锐角尾端的夹角为θ,其可满足下列条件:45度<θ<75度。内环面可呈锯齿状。各条状楔形结构在垂直中心轴的剖面上可呈等腰三角形。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中至少一者可包含凹陷部,凹陷部连接外环面。条状楔形结构的数量可为90个以上,且420个以下。条状楔形结构的数量可为150个以上,且360个以下。各条状楔形结构的锐角尾端及渐缩部的表面可皆为光滑表面。各条状楔形结构可为均匀高度。各条状楔形结构由内环面至锐角尾端的距离为h,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3mm<h<0.25mm。各条状楔形结构由内环面至锐角尾端的距离为h,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4mm<h<0.15mm。条状楔形结构形成的最小内径为ΦA,外环面的最大外径为ΦB,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75<ΦA/ΦB<1.0。通过上述提及的各点技术特征,可简化环形光学元件的模具加工复杂度。
依据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模块,包含如前述的环形光学元件以及光学镜片组,其中光学镜片组包含多个透镜,且环形光学元件与透镜中至少一者连接。借此,可有效衰减杂散光入射至成像镜头模块的反射光强度。
依据本实用新型又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如前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借此,可有效降低杂散光的反射光,以具有良好的成像品质,故能满足现今对电子装置的高规格的成像需求。
依据本实用新型再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模块,其应用于电子装置,成像镜头模块包含塑胶镜筒、光学镜片组及环形光学元件。光学镜片组设置于塑胶镜筒内,且光学镜片组包含多个透镜。环形光学元件设置于塑胶镜筒内,且环形光学元件包含外环面、内环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及多个条状楔形结构。外环面环绕环形光学元件的中心轴,且外环面包含至少二个缩减部,缩减部为外环面上较接近中心轴的部分。内环面环绕中心轴,且内环面较外环面接近中心轴。 第一侧面连接外环面及内环面,且第一侧面与透镜中至少一者连接。第二侧面连接外环面与内环面,第二侧面较第一侧面远离被摄物,且第二侧面不与透镜连接。多个条状楔形结构设置于内环面且与环形光学元件一体成型,各条状楔形结构沿第一侧面朝第二侧面的方向设置,且各条状楔形结构包含锐角尾端及渐缩部,渐缩部连接内环面与锐角尾端。通过本段所提及的特征,可有效衰减杂散光入射至成像镜头模块的反射光强度。
根据前段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塑胶镜筒可包含内缘面,环形光学元件与内缘面连接,第二侧面可包含凹陷部,凹陷部连接外环面,且凹陷部与内缘面间可具有空气间隙。成像镜头模块可还包含胶水材料,其连接于凹陷部。凹陷部与内缘面间垂直中心轴的最大距离为d,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1mm<d<0.20mm。锐角尾端的夹角为θ,其可满足下列条件:35度<θ<90度。锐角尾端的夹角为θ,其可满足下列条件:45度<θ<75度。各条状楔形结构可为均匀高度。各条状楔形结构由内环面至锐角尾端的距离为h,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3mm<h<0.25mm。各条状楔形结构由内环面至锐角尾端的距离为h,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4mm<h<0.15mm。各条状楔形结构的锐角尾端及渐缩部的表面皆可为光滑表面。条状楔形结构形成的最小内径为ΦA,外环面的最大外径为ΦB,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75<ΦA/ΦB<1.0。各二相邻的条状楔形结构可彼此连接。通过前述提及的各点技术特征,条状楔形结构为紧密排列,故有较佳的吸收杂散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的示意图;
图1B绘示第一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的立体图;
图1C绘示第一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的另一立体图;
图1D绘示第一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的平面图;
图1E绘示第一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的另一平面图;
图1F绘示依照图1E剖面线1F-1F的剖视图;
图2A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的示意图;
图2B绘示第二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的立体图;
图2C绘示第二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的另一立体图;
图2D绘示第二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的平面图;
图2E绘示第二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的另一平面图;
图2F绘示依照图2E剖面线2F-2F的剖视图;
图3A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的示意图;
图3B绘示第三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的平面图;
图3C绘示第三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的另一平面图;
图3D绘示依照图3C剖面线3D-3D的剖视图;
图4A绘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的示意图;
图4B绘示第四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的平面图;
图4C绘示第四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的另一平面图;
图4D绘示依照图4C剖面线4D-4D的剖视图;
图5A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的示意图;
图5B绘示第五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的平面图;
图5C绘示第五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的另一平面图;
图5D绘示依照图5C剖面线5D-5D的剖视图;
图6绘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的示意图;
图7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的示意图;
图8绘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9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10绘示本实用新型第十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电子装置:10、20、30
成像镜头模块:1000、2000、3000、6000、7000
光学镜片组:6100、7100
透镜:6101、6102、6103、6104、7101、7102、7103、7104
塑胶镜筒:6200、7200
内缘面:6201、7201
胶水材料:6300、7300
环形光学元件:100、200、300、400、500
外环面:110、210、310、410、510
缩减部:111、211、311、411、511
内环面:120、220、320、420、520
第一侧面:130、230、330、430、530
第二侧面:140、240、340、440、540
凹陷部:142、242、342、442、542
条状楔形结构:150、250、350、450、550
锐角尾端:153、253、353、453、553
渐缩部:154、254、354、454、554
θ:锐角尾端的夹角
h:各条状楔形结构由内环面至锐角尾端的距离
ΦA:条状楔形结构形成的最小内径
ΦB:外环面的最大外径
d:凹陷部与内缘面间垂直中心轴的最大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配合参照图1A及图1B,其中图1A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100的示意图,及图1B绘示第一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100的立体图。由图1A及图1B可知,环形光学元件100包含外环面110、内环面120、第一侧面130、第二侧面140及多个条状楔形结构150。
配合参照图1C及图1D,其中图1C绘示第一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100的另一立体图,及图1D绘示第一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100的平面图。由图1C及图1D可知,外环面110环绕环形光学元件100的中心轴,且外环面110包含至少二个缩减部111,缩减部111为外环面110上较接近中心轴的部分。缩减部111可为因应射出成型需求方便设置注料口的缺口(如D-cut),因此缩减部111可包含注料痕(Gate Trace);或是因应成像镜头模块中透镜剪切作业,缩减部111可包含刀具对位辨识的平面特征。第一实施例中,外环面110包含二个缩减部111,缩减部111为外环面110上较接近中心轴的部分,且二个缩减部111对称于中心轴。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图未揭示),外环面可包含三个、四个或更多的缩减部,缩减部为外环面上较接近中心轴的部分,且缩减部 可对称于中心轴。
由图1A可知,内环面120环绕环形光学元件100的中心轴,且内环面120较外环面110接近中心轴。
第一侧面130连接外环面110及内环面120。第二侧面140连接外环面110与内环面120,且第二侧面140与第一侧面130对应设置。
由图1A至图1D可知,多个条状楔形结构150设置于内环面120,各条状楔形结构150沿第一侧面130朝第二侧面140的方向设置,且各条状楔形结构150包含锐角尾端153及渐缩部154,渐缩部154连接内环面120与锐角尾端153。其中,各条状楔形结构150沿第一侧面130朝第二侧面140的方向设置,也可说是各条状楔形结构150沿第二侧面140朝第一侧面130的方向设置。借此,可有效衰减杂散光入射至环形光学元件100的反射光强度,以改善成像镜头模块的成像品质。
第一实施例中,条状楔形结构150设置于内环面120,各条状楔形结构150沿第一侧面130朝第二侧面140的方向设置,且内环面120上具有环绕环形光学元件100的中心轴的圆周方向,各条状楔形结构150具有相同的几何结构并沿内环面120的圆周方向规则排列。再者,各条状楔形结构150包含锐角尾端153及渐缩部154,渐缩部154连接内环面120与锐角尾端153,其中渐缩部154由内环面120朝环形光学元件100的中心轴渐缩,以由内环面120渐缩至锐角尾端153。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图未揭示),渐缩部可由内环面朝环形光学元件的中心轴渐缩,或是渐缩部可由第一侧面往第二侧面渐缩(即各条状楔形结构接近第一侧面的一端的高度大于各条状楔形结构接近第二侧面的一端的高度),或是前述方式的组合,以由内环面渐缩至锐角尾端。
详细来说,条状楔形结构150与环形光学元件100可一体成型。借此,可使条状楔形结构150较易于制造。
条状楔形结构150的数量可为90个以上,且420个以下。借此,环形光学元件100具有较密集分布的条状楔形结构150,以有效吸收杂散光。较佳的,条状楔形结构150的数量可为150个以上,且360个以下。借此,可适用于较小内径的环形光学元件100,以降低小型化成像镜头模块光学元件间的干涉。第一实施例中,条状楔形结构150的数量为240个,其设置于内环面120,各条状楔形结构150具有相同的几何结构并沿内环面120的圆周方向规则排列。
配合参照图1E,图1E绘示第一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100的另一平面图。由图1E可知,条状楔形结构150的锐角尾端153的夹角为θ,其可满足下列条件:35度<θ<90度。借此,有利于环形光学元件100吸收杂散光。较佳的,其可满足下列条件:45度<θ<75度。借此,可维持环形光学元件100量产时的结构品质。第一实施例中,前述参数θ根据图1E的数值为60度,而不同垂直中心轴的剖面上参数θ的数值有些微差异,且皆满足前述45度<θ<75度的条件。
由图1D及图1E可知,各条状楔形结构150在垂直中心轴的剖面上可呈等腰三角形。借此,可简化环形光学元件100的模具加工复杂度。第一实施例中,各条状楔形结构150在垂直中心轴的剖面上呈等腰三角形。
由图1E可知,各条状楔形结构150由内环面120至锐角尾端153的距离为h,即是各条状楔形结构150在垂直中心轴的剖面上的三角形的底部(位于内环面120)中点到顶点(位于锐角尾端153)的距离,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3mm<h<0.25mm。借此,条状楔形结构150具有较高的结构深度,以提供较佳吸收杂散光的功效。较佳的,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4mm<h<0.15mm。借此,可维持环形光学元件100吸收杂散光的功效,并符合大量生产的需求。
由图1A可知,各条状楔形结构150可为均匀高度。借此,可以简化条状楔形结构150的模具加工流程。第一实施例中,各条状楔形结构150为均匀高度,即各条状楔形结构150由接近第一侧面130的一端至接近第二侧面140的一端,其高度及前述参数h的数值皆近似。也就是说,前述参数h根据图1E的数值为0.058mm,而不同垂直中心轴的剖面上参数h的数值除皆满足前述0.04mm<h<0.15mm的条件,且参数h的数值皆近似。
由图1B可知,各条状楔形结构150的锐角尾端153及渐缩部154的表面可皆为光滑表面。借此,由于不需追加条状楔形结构150的雾面处理,可减少模具加工的工序。
由图1E可知,内环面120可呈锯齿状。借此,可有效衰减杂散光入射至环形光学元件100的反射光强度。第一实施例中,内环面120接近第一侧面130之处的内径小于内环面120接近第二侧面140之处的内径,且各条状楔形结构150为均匀高度,故环形光学元件100由第一侧面130观之呈锯齿状,即内环面120包围的开孔孔缘呈锯齿状,如图1E所示。
配合参照图1F,图1F绘示依照图1E剖面线1F-1F的剖视图。由图1F可知,条状楔形结构150形成的最小内径(即锐角尾端153形成的最小内径)为ΦA,外环面110的最大外径为ΦB,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75<ΦA/ΦB<1.0。借此,有利环形光学元件100提供较大的出光范围及避免过度遮光。
由图1A可知,环形光学元件100的第一侧面130及第二侧面140中至少一者可包含凹陷部142,凹陷部142连接外环面110。借此,可避免环形光学元件100局部厚度过厚,以增加射出成型的效率。第一实施例中,环形光学元件100的第二侧面140包含凹陷部142,凹陷部142连接外环面110。
请一并参照下列表一,其表列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100依据前述参数定义的数据,并如图1E及图1F所绘示。
<第二实施例>
配合参照图2A及图2B,其中图2A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200的示意图,及图2B绘示第二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200的立体图。由图2A及图2B可知,环形光学元件200包含外环面210、内环面220、第一侧面230、第二侧面240及多个条状楔形结构250。
配合参照图2C及图2D,其中图2C绘示第二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200的另一立体图,及图2D绘示第二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200的平面图。由图2C及图2D可知,外环面210环绕环形光学元件200的中心轴并包含二个缩减部211,缩减部211为外环面210上较接近中心轴的部分,且二个缩减部211对称于中心轴。
由图2A可知,内环面220环绕环形光学元件200的中心轴,且内环面220较外环面210接近中心轴。第一侧面230连接外环面210及内环面220。第二侧面240连接外环面210与内环面220,且第二侧面240与第一侧面230对应设置。
由图2A至图2D可知,条状楔形结构250设置于内环面220,各条状楔 形结构250沿第一侧面230朝第二侧面240的方向设置,且内环面220上具有环绕环形光学元件200的中心轴的圆周方向,各条状楔形结构250具有相同的几何结构并沿内环面220的圆周方向规则排列。再者,各条状楔形结构250包含锐角尾端253及渐缩部254,渐缩部254连接内环面220与锐角尾端253,其中渐缩部254由内环面220朝环形光学元件200的中心轴渐缩,以由内环面220渐缩至锐角尾端253。
详细来说,条状楔形结构250与环形光学元件200一体成型。条状楔形结构250的数量为180个,其设置于内环面220,各条状楔形结构250具有相同的几何结构并沿内环面220的圆周方向规则排列。
配合参照图2E,图2E绘示第二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200的另一平面图。由图2D及图2E可知,各条状楔形结构250在垂直中心轴的剖面上呈等腰三角形,且环形光学元件200的内环面220呈锯齿状。
由图2A及图2B可知,各条状楔形结构250为均匀高度,即各条状楔形结构250由接近第一侧面230的一端至接近第二侧面240的一端,其高度皆近似。各条状楔形结构250的锐角尾端253及渐缩部254的表面皆为光滑表面。环形光学元件200的第二侧面240包含凹陷部242,凹陷部242连接外环面210。
配合参照图2F,图2F绘示依照图2E剖面线2F-2F的剖视图。请一并参照下列表二,其表列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200参数θ、h、ΦA、ΦB及ΦA/ΦB的数据,各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100相同,并如图2E及图2F所绘示。
<第三实施例>
配合参照图3A及图3B,其中图3A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300的示意图,及图3B绘示第三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300的平面图。由图3A及图3B可知,环形光学元件300包含外环面310、内环面320、第一侧面330、第二侧面340及多个条状楔形结构350。
外环面310环绕环形光学元件300的中心轴并包含二个缩减部311,缩减部311为外环面310上较接近中心轴的部分,且二个缩减部311对称于中心轴。
由图3A可知,内环面320环绕环形光学元件300的中心轴,且内环面320较外环面310接近中心轴。第一侧面330连接外环面310及内环面320。第二侧面340连接外环面310与内环面320,且第二侧面340与第一侧面330对应设置。
配合参照图3C,图3C绘示第三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300的另一平面图。由图3A至图3C可知,条状楔形结构350设置于内环面320,各条状楔形结构350沿第一侧面330朝第二侧面340的方向设置,且内环面320上具有环绕环形光学元件300的中心轴的圆周方向,各条状楔形结构350具有相同的几何结构并沿内环面320的圆周方向规则排列。再者,各条状楔形结构350包含锐角尾端353及渐缩部354,渐缩部354连接内环面320与锐角尾端353,其中渐缩部354由内环面320朝环形光学元件300的中心轴渐缩,以由内环面320渐缩至锐角尾端353。
详细来说,条状楔形结构350与环形光学元件300一体成型。条状楔形结构350的数量为180个,其设置于内环面320,各条状楔形结构350具有相同的几何结构并沿内环面320的圆周方向规则排列。
由图3B及图3C可知,各条状楔形结构350在垂直中心轴的剖面上呈等腰三角形,且环形光学元件300的内环面320呈锯齿状。
由图3A及图3B可知,各条状楔形结构350为均匀高度,即各条状楔形结构350由接近第一侧面330的一端至接近第二侧面340的一端,其高度皆近似。各条状楔形结构350的锐角尾端353及渐缩部354的表面皆为光滑表面。环形光学元件300的第二侧面340包含凹陷部342,凹陷部342连接外环面310。
配合参照图3D,图3D绘示依照图3C剖面线3D-3D的剖视图。请一并参照下列表三,其表列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300参数θ、h、ΦA、ΦB及ΦA/ΦB的数据,各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100相同,并如图3B及图3D所绘示。
<第四实施例>
配合参照图4A及图4B,其中图4A绘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400的示意图,及图4B绘示第四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400的平面图。由图4A及图4B可知,环形光学元件400包含外环面410、内环面420、第一侧面430、第二侧面440及多个条状楔形结构450。
外环面410环绕环形光学元件400的中心轴并包含二个缩减部411,缩减部411为外环面410上较接近中心轴的部分,且二个缩减部411对称于中心轴。
由图4A可知,内环面420环绕环形光学元件400的中心轴,且内环面420较外环面410接近中心轴。第一侧面430连接外环面410及内环面420。第二侧面440连接外环面410与内环面420,且第二侧面440与第一侧面430对应设置。
配合参照图4C,图4C绘示第四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400的另一平面图。由图4A至图4C可知,条状楔形结构450设置于内环面420,各条状楔形结构450沿第一侧面430朝第二侧面440的方向设置,且内环面420上具有环绕环形光学元件400的中心轴的圆周方向,各条状楔形结构450具有相同的几何结构并沿内环面420的圆周方向规则排列。再者,各条状楔形结构450包含锐角尾端453及渐缩部454,渐缩部454连接内环面420与锐角尾端453,其中渐缩部454由内环面420朝环形光学元件400的中心轴渐缩,以由内环面420渐缩至锐角尾端453。
详细来说,条状楔形结构450与环形光学元件400一体成型。条状楔形结构450的数量为200个,其设置于内环面420,各条状楔形结构450具有相同的几何结构并沿内环面420的圆周方向规则排列。
由图4B及图4C可知,各条状楔形结构450在垂直中心轴的剖面上呈等腰三角形,且环形光学元件400的内环面420呈锯齿状。
由图4A及图4B可知,各条状楔形结构450为均匀高度,即各条状楔形结构450由接近第一侧面430的一端至接近第二侧面440的一端,其高度皆近似。各条状楔形结构450的锐角尾端453及渐缩部454的表面皆为光滑表面。环形光学元件400的第二侧面440包含凹陷部442,凹陷部442连接外环面410。
配合参照图4D,图4D绘示依照图4C剖面线4D-4D的剖视图。请一并参照下列表四,其表列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400参数θ、h、ΦA、ΦB及ΦA/ΦB的数据,各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100相同,并如图4B及图4D所绘示。
<第五实施例>
配合参照图5A及图5B,其中图5A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500的示意图,及图5B绘示第五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500的平面图。由图5A及图5B可知,环形光学元件500包含外环面510、内环面520、第一侧面530、第二侧面540及多个条状楔形结构550。
外环面510环绕环形光学元件500的中心轴并包含二个缩减部511,缩减部511为外环面510上较接近中心轴的部分,且二个缩减部511对称于中心轴。
由图5A可知,内环面520环绕环形光学元件500的中心轴,且内环面520较外环面510接近中心轴。第一侧面530连接外环面510及内环面520。第二侧面540连接外环面510与内环面520,且第二侧面540与第一侧面530对应设置。
配合参照图5C,图5C绘示第五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500的另一平面图。由图5A至图5C可知,条状楔形结构550设置于内环面520,各条状楔形结构550沿第一侧面530朝第二侧面540的方向设置,且内环面520上具有环绕环形光学元件500的中心轴的圆周方向,各条状楔形结构550具有相同的几何结构并沿内环面520的圆周方向规则排列。再者,各条状楔形结构550包含锐角尾端553及渐缩部554,渐缩部554连接内环面520与锐角尾端553,其中渐缩部554由内环面520朝环形光学元件500的中心轴渐缩,以由内环面520渐缩至锐角尾端553。
详细来说,条状楔形结构550与环形光学元件500一体成型。条状楔形结构550的数量为150个,其设置于内环面520,各条状楔形结构550具有相同 的几何结构并沿内环面520的圆周方向规则排列。
由图5B及图5C可知,各条状楔形结构550在垂直中心轴的剖面上呈等腰三角形,且环形光学元件500的内环面520呈锯齿状。
由图5A及图5B可知,各条状楔形结构550为均匀高度,即各条状楔形结构550由接近第一侧面530的一端至接近第二侧面540的一端,其高度皆近似。各条状楔形结构550的锐角尾端553及渐缩部554的表面皆为光滑表面。环形光学元件500的第二侧面540包含凹陷部542,凹陷部542连接外环面510。
配合参照图5D,图5D绘示依照图5C剖面线5D-5D的剖视图。请一并参照下列表五,其表列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500参数θ、h、ΦA、ΦB及ΦA/ΦB的数据,各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100相同,并如图5B及图5D所绘示。
<第六实施例>
配合参照图6,图6绘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6000的示意图。由图6可知,成像镜头模块6000包含依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300以及光学镜片组6100,其中光学镜片组6100包含多个透镜(6101-6104),且环形光学元件300与透镜中至少一者连接。第六实施例中,环形光学元件300与透镜6104连接。
请一并参照图3A至图3C及图6,环形光学元件300包含外环面310、内环面320、第一侧面330、第二侧面340及多个条状楔形结构350。外环面310环绕环形光学元件300的中心轴(即成像镜头模块6000的光轴)并包含二个缩减部311,缩减部311为外环面310上较接近中心轴的部分。内环面320环绕环形光学元件300的中心轴,且内环面320较外环面310接近中心轴。第一侧面330连接外环面310及内环面320。第二侧面340连接外环面310与内环面320,且第二侧面340与第一侧面330对应设置。条状楔形结构350设置于内环面320,各条状楔形结构350沿第一侧面330朝第二侧面340的方向设置, 且各条状楔形结构350包含锐角尾端353及渐缩部354,渐缩部354连接内环面320与锐角尾端353。借此,可有效衰减杂散光入射至成像镜头模块6000的反射光强度。
再者,由图6可知,成像镜头模块6000可应用于电子装置。成像镜头模块6000可还包含塑胶镜筒6200,其中光学镜片组6100及环形光学元件300设置于塑胶镜筒6200内。
第六实施例中,光学镜片组6100由被摄物(图未揭示)的一侧至成像面(图未揭示)的一侧依序包含透镜6101、6102、6103及6104。此外,成像镜头模块6000还包含环形光学元件300及其他光学元件(未另标号),如间隔环、遮光片等,透镜6101至6104并分别承靠于前述光学元件以设置于塑胶镜筒6200内。
环形光学元件300的第一侧面330可与透镜中至少一者连接。第二侧面340较第一侧面330远离被摄物,且第二侧面340可不与透镜连接。第六实施例中,环形光学元件300较透镜(6101-6104)远离被摄物(即接近成像面),其中环形光学元件300的第二侧面340较第一侧面330远离被摄物,且环形光学元件300的第一侧面330与透镜6104连接,第二侧面340不与透镜(6101-6104)中任一者连接。借此,可更有效衰减杂散光入射至成像镜头模块6000的反射光强度。
条状楔形结构350与环形光学元件300可一体成型。借此,可使条状楔形结构350较易于制造。关于环形光学元件300的其他细节请参照前述第三实施例的相关内容,在此不予赘述。
详细来说,由图3B及图3C可知,各二相邻的条状楔形结构350可彼此连接,即是各二相邻的条状楔形结构350间无间距且无露出内环面320的圆弧面。借此,由条状楔形结构350的紧密排列,使成像镜头模块6000有较佳的杂散光吸收效果。第六实施例中,各二相邻的条状楔形结构350彼此连接。
由图3B可知,条状楔形结构350的锐角尾端353的夹角为θ,其可满足下列条件:35度<θ<90度。借此,有利于成像镜头模块6000吸收杂散光。较佳的,其可满足下列条件:45度<θ<75度。借此,可维持成像镜头模块6000量产时的结构品质。
各条状楔形结构350由内环面320至锐角尾端353的距离为h,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3mm<h<0.25mm。借此,条状楔形结构350具有较高的结构 深度,以提供较佳吸收杂散光的功效。较佳的,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4mm<h<0.15mm。借此,可维持成像镜头模块6000吸收杂散光的功效,并符合大量生产的需求。
由图3A可知,各条状楔形结构350可为均匀高度。借此,可以简化条状楔形结构350的模具加工流程。第六实施例中,各条状楔形结构350为均匀高度。
由图3B可知,各条状楔形结构350的锐角尾端353及渐缩部354的表面可皆为光滑表面。借此,由于不需追加条状楔形结构350的雾面处理,可减少模具加工的工序。
由图3D可知,条状楔形结构350形成的最小内径为ΦA,外环面310的最大外径为ΦB,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75<ΦA/ΦB<1.0。借此,有利环形光学元件300提供较大的出光范围及避免过度遮光。
由图3A及图6可知,塑胶镜筒6200可包含内缘面6201,环形光学元件300与内缘面6201连接,环形光学元件300的第二侧面340可包含凹陷部342,凹陷部342连接外环面310,且凹陷部342与塑胶镜筒6200的内缘面6201间可具有空气间隙。借此,可避免环形光学元件300与塑胶镜筒6200的内缘面6201过度挤压。此外,内缘面6201可包含多个平行于成像镜头模块6000的光轴的表面及多个倾斜于光轴的表面,其中倾斜于光轴的表面与光轴不平行也不垂直。第六实施例中,塑胶镜筒6200包含内缘面6201,环形光学元件300与内缘面6201上平行于光轴的表面连接,环形光学元件300的第二侧面340包含凹陷部342,凹陷部342连接外环面310,且凹陷部342与塑胶镜筒6200的内缘面6201间具有空气间隙。
由图6可知,成像镜头模块6000可还包含胶水材料6300,其连接于环形光学元件300的凹陷部342。借此,凹陷部342可作为胶水材料6300的容置槽,使成像镜头模块6000的结构更加牢固。第六实施例中,成像镜头模块6000还包含胶水材料6300,其连接于环形光学元件300的凹陷部342及塑胶镜筒6200的内缘面6201。
凹陷部342与内缘面320间垂直中心轴的最大距离为d,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1mm<d<0.20mm。借此,凹陷部342具有合适的尺寸,以方便控制胶水材料6300的流量。
请一并参照下列表六,其表列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6000依据前述参数定义的数据,并如图3B、图3D及图6所绘示。
<第七实施例>
配合参照图7,图7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7000的示意图。由图7可知,成像镜头模块7000包含依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400以及光学镜片组7100,其中光学镜片组7100包含多个透镜(7101-7104),且环形光学元件400与透镜7104连接。
请一并参照图4A至图4C及图7,环形光学元件400包含外环面410、内环面420、第一侧面430、第二侧面440及多个条状楔形结构450。外环面410环绕环形光学元件400的中心轴(即成像镜头模块7000的光轴)并包含二个缩减部411,缩减部411为外环面410上较接近中心轴的部分。内环面420环绕环形光学元件400的中心轴,且内环面420较外环面410接近中心轴。第一侧面430连接外环面410及内环面420。第二侧面440连接外环面410与内环面420,且第二侧面440与第一侧面430对应设置。条状楔形结构450设置于内环面420,各条状楔形结构450沿第一侧面430朝第二侧面440的方向设置,且各条状楔形结构450包含锐角尾端453及渐缩部454,渐缩部454连接内环面420与锐角尾端453。
再者,由图7可知,成像镜头模块7000应用于电子装置。成像镜头模块7000还包含塑胶镜筒7200,其中光学镜片组7100及环形光学元件400设置于塑胶镜筒7200内。光学镜片组7100由被摄物(图未揭示)的一侧至成像面(图未揭示)的一侧依序包含透镜7101、7102、7103及7104。此外,成像镜头模块7000还包含环形光学元件400及其他光学元件(未另标号),如间隔环、遮光片等,透镜7101至7104并分别承靠于前述光学元件以设置于塑胶镜筒7200内。
第七实施例中,环形光学元件400较透镜(7101-7104)远离被摄物(即接近成像面),其中环形光学元件400的第二侧面440较第一侧面430远离被摄物, 且环形光学元件400的第一侧面430与透镜7104连接,第二侧面440不与透镜(7101-7104)中任一者连接。此外,条状楔形结构450与环形光学元件400一体成型。关于环形光学元件400的其他细节请参照前述第四实施例的相关内容,在此不予赘述。
详细来说,由图4B及图4C可知,各二相邻的条状楔形结构450彼此连接,且各条状楔形结构450的锐角尾端453及渐缩部454的表面皆为光滑表面。
由图4A及图7可知,各条状楔形结构450为均匀高度。塑胶镜筒7200包含内缘面7201,环形光学元件400与内缘面7201上平行于光轴的表面连接,环形光学元件400的第二侧面440包含凹陷部442,凹陷部442连接外环面410,且凹陷部442与塑胶镜筒7200的内缘面7201间具有空气间隙。成像镜头模块7000还包含胶水材料7300,其连接于环形光学元件400的凹陷部442及塑胶镜筒7200的内缘面7201。
请一并参照下列表七,其表列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7000参数θ、h、ΦA、ΦB、ΦA/ΦB及d的数据,各参数的定义皆与第六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6000相同,并如图4B、图4D及图7所绘示。
<第八实施例>
配合参照图8,图8绘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的示意图。第八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是一智能手机,电子装置10包含成像镜头模块1000,成像镜头模块1000包含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光学元件(图未揭示)。借此,可有效降低杂散光的反射光,以具有良好的成像品质,故能满足现今对电子装置的高规格的成像需求。此外,电子装置10可还包含电子感光元件(图未揭示),其设置的位置是位于或邻近成像镜头模块1000的成像面。较佳地,电子装置10可进一步包含但不限于显示单元(Display)、控制单元(Control Unit)、储存单元(Storage Unit)、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储存单元(ROM)或其组合。
<第九实施例>
配合参照图9,图9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的电子装置20的示意图。第九实施例的电子装置20是一平板电脑,电子装置20包含成像镜头模块2000,成像镜头模块2000包含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光学元件(图未揭示)。
<第十实施例>
配合参照图10,图10绘示本实用新型第十实施例的电子装置30的示意图。第十实施例的电子装置30是一穿戴装置(Wearable Device),电子装置30包含成像镜头模块3000,成像镜头模块3000包含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光学元件(图未揭示)。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8)

1.一种环形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外环面,其环绕该环形光学元件的一中心轴,且该外环面包含至少二缩减部,所述缩减部为该外环面上较接近该中心轴的部分;
一内环面,其环绕该中心轴,且该内环面较该外环面接近该中心轴;
一第一侧面,其连接该外环面及该内环面;
一第二侧面,其连接该外环面与该内环面,且该第二侧面与该第一侧面对应设置;以及
多个条状楔形结构,其设置于该内环面,各该条状楔形结构沿该第一侧面朝该第二侧面的方向设置,且各该条状楔形结构包含一锐角尾端及一渐缩部,该渐缩部连接该内环面与该锐角尾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条状楔形结构与该环形光学元件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形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该锐角尾端的夹角为θ,其满足下列条件:
35度<θ<90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形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该锐角尾端的夹角为θ,其满足下列条件:
45度<θ<75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形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内环面呈锯齿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形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各该条状楔形结构在垂直该中心轴的一剖面上呈等腰三角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形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面及该第二侧面中至少一者包含一凹陷部,该凹陷部连接该外环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形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条状楔形结构的数量为90个以上,且420个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环形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条状楔形结构的数量为150个以上,且360个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形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各该条状楔形结构的该锐角尾端及该渐缩部的表面皆为光滑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形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各该条状楔形结构为均匀高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各该条状楔形结构由该内环面至该锐角尾端的距离为h,其满足下列条件:
0.03mm<h<0.25mm。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环形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各该条状楔形结构由该内环面至该锐角尾端的距离为h,其满足下列条件:
0.04mm<h<0.15mm。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形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条状楔形结构形成的最小内径为ΦA,该外环面的最大外径为ΦB,其满足下列条件:
0.75<ΦA/ΦB<1.0。
15.一种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光学元件;以及
一光学镜片组,其包含多个透镜,且该环形光学元件与所述多个透镜中至少一者连接。
16.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
17.一种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其应用于一电子装置,该成像镜头模块包含:
一塑胶镜筒;
一光学镜片组,其设置于该塑胶镜筒内,且该光学镜片组包含多个透镜;以及
一环形光学元件,其设置于该塑胶镜筒内,且该环形光学元件包含:一外环面,其环绕该环形光学元件的一中心轴,且该外环面包含至少二缩减部,所述缩减部为该外环面上较接近该中心轴的部分;一内环面,其环绕该中心轴,且该内环面较该外环面接近该中心轴;一第一侧面,其连接该外环面及该内环面,且该第一侧面与所述多个透镜中至少一者连接;一第二侧面,其连接该外环面与该内环面,该第二侧面较该第一侧面远离一被摄物,且该第二侧面不与 所述多个透镜连接;及多个条状楔形结构,其设置于该内环面且与该环形光学元件一体成型,各该条状楔形结构沿该第一侧面朝该第二侧面的方向设置,且各该条状楔形结构包含一锐角尾端及一渐缩部,该渐缩部连接该内环面与该锐角尾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塑胶镜筒包含一内缘面,该环形光学元件与该内缘面连接,该第二侧面包含一凹陷部,该凹陷部连接该外环面,且该凹陷部与该内缘面间具有空气间隙。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胶水材料,其连接于该凹陷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凹陷部与该内缘面间垂直该中心轴的最大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
0.01mm<d<0.20mm。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锐角尾端的夹角为θ,其满足下列条件:
35度<θ<90度。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锐角尾端的夹角为θ,其满足下列条件:
45度<θ<75度。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各该条状楔形结构为均匀高度。
2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各该条状楔形结构由该内环面至该锐角尾端的距离为h,其满足下列条件:
0.03mm<h<0.25mm。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各该条状楔形结构由该内环面至该锐角尾端的距离为h,其满足下列条件:
0.04mm<h<0.15mm。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各该条状楔形结构的该锐角尾端及该渐缩部的表面皆为光滑表面。
27.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条状楔形结构形成的最小内径为ΦA,该外环面的最大外径为ΦB,其满足下列条 件:
0.75<ΦA/ΦB<1.0。
2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各二相邻的条状楔形结构彼此连接。
CN201620796520.2U 2016-06-30 2016-07-27 环形光学元件、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20589905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9912 2016-06-30
TW105209912U TWM529856U (zh) 2016-06-30 2016-06-30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99059U true CN205899059U (zh) 2017-01-18

Family

ID=57785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96520.2U Active CN205899059U (zh) 2016-06-30 2016-07-27 环形光学元件、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4) US9904050B2 (zh)
CN (1) CN205899059U (zh)
TW (1) TWM529856U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39818A (zh) * 2017-07-11 2019-01-18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环形光学元件、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
CN110244390A (zh) * 2018-03-07 2019-09-17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环形光学元件、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
CN110248055A (zh) * 2018-03-08 2019-09-17 大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模块、摄影系统与手机装置
CN111948775A (zh) * 2019-05-15 2020-11-17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塑胶镜筒、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CN112433419A (zh) * 2017-02-24 2021-03-02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遮光片、光学镜片组、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TWI728467B (zh) * 2019-09-17 2021-05-21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相機模組以及電子裝置
CN112925076A (zh) * 2019-12-06 2021-06-08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US11156903B2 (en) 2019-07-25 2021-10-26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ing lens assembly module,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3625414A (zh) * 2020-05-06 2021-11-09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镜筒
CN114019647A (zh) * 2018-04-20 2022-02-08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环形光学元件及成像镜头
US11531181B2 (en) 2019-03-29 2022-12-20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ing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529856U (zh) * 2016-06-30 2016-10-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616697B (zh) * 2016-10-13 2018-03-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16698B (zh) * 2016-11-04 2018-03-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614544B (zh) * 2016-11-04 2018-02-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598614B (zh) 2016-12-14 2017-09-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雙色模造透鏡的光學鏡頭及電子裝置
TWI631381B (zh) * 2017-02-22 2018-08-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環形光學元件組、成像鏡片組與電子裝置
JP6949515B2 (ja) * 2017-03-15 2021-10-13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TWI657257B (zh) * 2017-08-28 2019-04-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塑膠透鏡、塑膠環形光學元件、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696857B (zh) 2019-04-29 2020-06-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塑膠鏡筒的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WO2021000202A1 (zh) * 2019-06-30 2021-01-07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TWI707169B (zh) * 2019-11-29 2020-10-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US11425291B2 (en) * 2020-03-04 2022-08-23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amera module
CN211741672U (zh) * 2020-05-12 2020-10-23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TWI731822B (zh) * 2020-12-11 2021-06-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固定元件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TWI783557B (zh) * 2021-06-28 2022-11-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遮光片、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TWI820621B (zh) * 2022-01-28 2023-11-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98030B1 (en) * 2004-06-17 2005-05-24 Prodisc Technology Inc. Camera lens assembly
JP2006154764A (ja) 2004-11-08 2006-06-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レンズユニット
JP5606137B2 (ja) * 2010-04-27 2014-10-15 シチズン電子株式会社 光学ユニット
KR20120068569A (ko) * 2010-12-17 2012-06-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 차폐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자 기기
JP5660336B2 (ja) * 2011-04-08 2015-01-28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影装置
TWI487951B (zh) * 2013-05-27 2015-06-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塑膠透鏡
US9946047B2 (en) * 2014-03-04 2018-04-17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Annual optical spacer, image lens system, and mobile terminal
TWM481412U (zh) 2014-03-05 2014-07-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環形光學元件與鏡頭組
TWM519751U (zh) 2015-11-09 2016-04-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塑膠鏡筒、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M517334U (zh) 2015-11-20 2016-02-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塑膠透鏡、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M529856U (zh) * 2016-06-30 2016-10-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Cited B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33419A (zh) * 2017-02-24 2021-03-02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遮光片、光学镜片组、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CN112433419B (zh) * 2017-02-24 2022-03-25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遮光片、光学镜片组、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CN109239818A (zh) * 2017-07-11 2019-01-18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环形光学元件、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
CN110244390B (zh) * 2018-03-07 2022-01-18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环形光学元件、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
CN110244390A (zh) * 2018-03-07 2019-09-17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环形光学元件、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
US11867877B2 (en) 2018-03-07 2024-01-09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131833B2 (en) 2018-03-07 2021-09-28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248055A (zh) * 2018-03-08 2019-09-17 大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模块、摄影系统与手机装置
CN110248055B (zh) * 2018-03-08 2021-03-09 大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模块、摄影系统与手机装置
US11681117B2 (en) 2018-03-08 2023-06-20 Largan Digital Co., Ltd. Lens assembly driving module, photographing system and cell phone device
CN114019647A (zh) * 2018-04-20 2022-02-08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环形光学元件及成像镜头
US11531181B2 (en) 2019-03-29 2022-12-20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ing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169352B2 (en) 2019-05-15 2021-11-09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lastic lens barrel,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693205B2 (en) 2019-05-15 2023-07-04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lastic lens barrel,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948775A (zh) * 2019-05-15 2020-11-17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塑胶镜筒、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US11156903B2 (en) 2019-07-25 2021-10-26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ing lens assembly module,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815791B2 (en) 2019-07-25 2023-11-14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ing lens assembly module,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728467B (zh) * 2019-09-17 2021-05-21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相機模組以及電子裝置
CN112925076A (zh) * 2019-12-06 2021-06-08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CN112925076B (zh) * 2019-12-06 2023-06-23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CN113625414A (zh) * 2020-05-06 2021-11-09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镜筒
CN113625414B (zh) * 2020-05-06 2024-01-16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镜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129040A1 (en) 2018-05-10
US11971539B2 (en) 2024-04-30
US20180003959A1 (en) 2018-01-04
TWM529856U (zh) 2016-10-01
US10698199B2 (en) 2020-06-30
US20230055075A1 (en) 2023-02-23
US9904050B2 (en) 2018-02-27
US11487107B2 (en) 2022-11-01
US20200278537A1 (en) 2020-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99059U (zh) 环形光学元件、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CN205899116U (zh) 塑胶镜筒、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CN205450423U (zh) 摄影模块及电子装置
CN111830681B (zh) 成像镜头及电子装置
CN203881963U (zh) 环形光学元件、成像镜头组及移动装置
CN205139406U (zh) 塑胶透镜、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CN203786314U (zh) 环形光学元件与镜头组
CN203658652U (zh) 取像镜头及移动装置
US20200049925A1 (en) Lens module
CN105717609A (zh) 光学取像透镜组、取像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CN107045249A (zh) 遮光片的处理方法及遮光片
CN105589179A (zh) 取像透镜系统、取像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CN202748525U (zh) 光学系统镜组
CN104749733A (zh) 低反射镜筒及应用该镜筒的镜头模块
US20180292643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20043325A1 (en) Light-shielding sheet and optical lens having light-shielding sheet
WO2020140592A1 (zh) 玻璃镜片及镜头模组
CN106970452A (zh) 成像用光学透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4730675A (zh) 光学镜头以及可携装置
CN204515223U (zh) 摄影光学镜片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3591547A (zh) 光线偏转光学膜
CN201945708U (zh) 导光板、背光模块及其显示装置
CN208351095U (zh) 镜头模组
CN206990842U (zh) 一种遮光圈及微型镜头
US4457593A (en) Photographic lens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