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3557B - 遮光片、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遮光片、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3557B
TWI783557B TW110123641A TW110123641A TWI783557B TW I783557 B TWI783557 B TW I783557B TW 110123641 A TW110123641 A TW 110123641A TW 110123641 A TW110123641 A TW 110123641A TW I783557 B TWI783557 B TW I78355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hielding
inscribed circle
shading
imaging le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36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01016A (zh
Inventor
楊舒雲
范丞緯
周明達
Original Assignee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236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83557B/zh
Priority to CN202122286571.4U priority patent/CN216310301U/zh
Priority to CN202111106531.5A priority patent/CN115542439A/zh
Priority to US17/745,922 priority patent/US20220413191A1/en
Priority to DE202022103423.0U priority patent/DE202022103423U1/de
Priority to EP22179875.4A priority patent/EP4113191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35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3557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010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1016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3Light absorb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5Diaphrag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2Telephoto objectives, i.e. systems of the type + - in which the distance from the front vertex to the image plane is less than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1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ghost imag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Transforming Light Signals Into Electric Signals (AREA)
  • Facsimile Heads (AREA)
  • Printers Or Recording Devices Using Electromagnetic And Radiation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種遮光片,包含一中心開孔與複數遮光結構。一中心軸通過中心開孔。遮光結構環繞設置於中心開孔的一內周面,遮光結構由中心開孔往靠近中心軸的方向漸縮延伸,且遮光結構用以定義一外接圓與一內接圓,其中遮光結構靠近中心軸的複數內接圓端部與內接圓相接,且遮光結構遠離中心軸的複數外接圓端部與外接圓相接。內接圓與各遮光結構之間為一透光部,且外接圓與各遮光結構之間為一遮光部。藉此,在嚴苛環境條件下可具有抵抗雜訊的能力,並可避免過度遮光以還原場景樣貌。

Description

遮光片、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本揭示內容係關於一種遮光片與成像鏡頭,且特別是一種應用在可攜式電子裝置上的遮光片與成像鏡頭。
近年來,可攜式電子裝置發展快速,例如智慧型電子裝置、平板電腦等,已充斥在現代人的生活中,而裝載在可攜式電子裝置上的成像鏡頭及其遮光片也隨之蓬勃發展。但隨著科技愈來愈進步,使用者對於遮光片的品質要求也愈來愈高。
具體而言,遮光片的複數遮光結構可降低成像鏡頭於強光源場景的雜訊干擾。當遮光結構的凸起高度增加時,可提升成像鏡頭在強光源場景抗雜訊的能力。然而,同時容易造成成像鏡頭過度遮光,導致成像品質下降。因此,發展一種可改善過度遮光並可在強光源場景具有抵抗雜訊能力的遮光片遂成為產業上重要且急欲解決的問題。
本揭示內容提供一種遮光片、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藉由遮光片的遮光結構可在嚴苛環境條件下還原場景樣貌。
依據本揭示內容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遮光片,包含一中心開孔與複數遮光結構。一中心軸通過中心開孔。遮光結構環繞設置於中心開孔的一內周面,遮光結構由中心開孔往靠近中心軸的方向漸縮延伸,且遮光結構用以定義一外接圓與一內接圓,其中遮光結構靠近中心軸的複數內接圓端部與內接圓相接,且遮光結構遠離中心軸的複數外接圓端部與外接圓相接。內接圓與各遮光結構之間為一透光部,且外接圓與各遮光結構之間為一遮光部。內接圓的半徑為Ri,外接圓的半徑為Ro,外接圓的面積減去內接圓的面積為AA,透光部的面積為A1,遮光部的面積為A2,其滿足下列條件:34 μm ≤ Ro-Ri ≤ 157 μm;AA = A1+A2;以及0.9 ≤ A1/A2 ≤ 5.4。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遮光片,其中遮光片與遮光結構可為一體成型。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遮光片,其中遮光片的表面可包含一消光層。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遮光片,其中內接圓的半徑為Ri,外接圓的半徑為Ro,其可滿足下列條件:46 μm ≤ Ro-Ri ≤ 112 μm。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遮光片,其中內接圓的半徑為Ri,外接圓的半徑為Ro,內接圓端部中相鄰二者之間的距離為L,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27 ≤ (Ro-Ri)/L ≤ 1.32。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遮光片,其中遮光結構的數量為N,其可滿足下列條件:28 ≤ N ≤ 93。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遮光片,其中透光部的面積為A1,遮光部的面積為A2,其可滿足下列條件:1.05 ≤ A1/A2 ≤ 3.4。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遮光片,其中各遮光結構的透光部可包含至少一弧線段,且弧線段的曲率中心設置於內接圓的內部。
依據本揭示內容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成像鏡頭,包含前述實施方式的遮光片與至少二光學透鏡。光學透鏡與遮光片沿中心軸設置於一鏡筒內。成像鏡頭具有一第一視角,第一視角為FOV1,其滿足下列條件:18度 ≤ FOV1 ≤ 51度。
依據本揭示內容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至少二成像鏡頭。成像鏡頭具有不同視角,成像鏡頭中其中一者為一第一成像鏡頭,且第一成像鏡頭具有一第一視角,其中第一成像鏡頭包含至少一遮光片,且遮光片包含一中心開孔與複數遮光結構。第一成像鏡頭的一中心軸通過中心開孔。遮光結構環繞設置於中心開孔的一內周面,遮光結構由中心開孔往靠近中心軸的方向漸縮延伸,且遮光結構用以定義一外接圓與一內接圓,其中遮光結構靠近中心軸的複數內接圓端部與內接圓相接,且遮光結構遠離中心軸的複數外接圓端部與外接圓相接。第一視角為FOV1,內接圓的半徑為Ri,外接圓的半徑為Ro,其滿足下列條件:18度 ≤ FOV1 ≤ 51度;以及34 μm ≤ Ro-Ri ≤ 157 μm。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電子裝置,其中成像鏡頭中其中另一者可為一第二成像鏡頭,且第二成像鏡頭具有一第二視角,第二視角為FOV2,其可滿足下列條件:68度 ≤ FOV2 ≤ 175度。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電子裝置,其中成像鏡頭的數量可為至少三,成像鏡頭中其中再一者可為一第三成像鏡頭,且第三成像鏡頭具有一第三視角,第三視角為FOV3,其可滿足下列條件:5度 ≤ FOV3 ≤ 22度。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電子裝置,其中第一成像鏡頭可更包含至少二光學透鏡。光學透鏡中其中一者可具有一最大外徑,遮光片的數量可為複數,且遮光片中其中一者的中心開孔可具有一最小內徑。光學透鏡中其中一者的最大外徑為φMax,遮光片中其中一者的中心開孔的最小內徑為φmin,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29 ≤ φmin/φMax ≤ 0.79。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電子裝置,其中第一成像鏡頭可更包含至少二光學透鏡。光學透鏡中其中一者可具有最大外徑。光學透鏡中其中一者的最大外徑為φMax,第一成像鏡頭的有效焦距為EFL,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8 ≤ EFL/φMax ≤ 4.2。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電子裝置,其中第一視角為FOV1,其可滿足下列條件:22度 ≤ FOV1 ≤ 40度。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電子裝置,其中遮光片與遮光結構可為一體成型。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電子裝置,其中遮光片的表面可包含一消光層。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電子裝置,其中內接圓的半徑為Ri,外接圓的半徑為Ro,其可滿足下列條件:46 μm ≤ Ro-Ri ≤ 112 μm。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電子裝置,其中內接圓的半徑為Ri,外接圓的半徑為Ro,內接圓端部中相鄰二者之間的距離為L,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27 ≤ (Ro-Ri)/L ≤ 1.32。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電子裝置,其中遮光結構的數量為N,其可滿足下列條件:28 ≤ N ≤ 93。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電子裝置,其中內接圓與各遮光結構之間可為一透光部,且外接圓與各遮光結構之間可為一遮光部。外接圓的面積減去內接圓的面積為AA,透光部的面積為A1,遮光部的面積為A2,其可滿足下列條件:AA = A1+A2;以及0.9 ≤ A1/A2 ≤ 5.4。再者,其可滿足下列條件:1.05 ≤ A1/A2 ≤ 3.4。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電子裝置,其中各遮光結構的透光部可包含至少一弧線段,且弧線段的曲率中心設置於內接圓的內部。
本揭示內容提供一種遮光片,包含一中心開孔與複數遮光結構,其中一中心軸通過中心開孔,而遮光結構環繞設置於中心開孔的一內周面,遮光結構由中心開孔往靠近中心軸的方向漸縮延伸,且遮光結構用以定義一外接圓與一內接圓。遮光結構靠近中心軸的複數內接圓端部與內接圓相接,且遮光結構遠離中心軸的複數外接圓端部與外接圓相接。內接圓與各遮光結構之間為一透光部,且外接圓與各遮光結構之間為一遮光部。內接圓的半徑為Ri,外接圓的半徑為Ro,外接圓的面積減去內接圓的面積為AA,透光部的面積為A1,遮光部的面積為A2,其滿足下列條件:34 μm ≤ Ro-Ri ≤ 157 μm;AA = A1+A2;以及0.9 ≤ A1/A2 ≤ 5.4。具體而言,本揭示內容的遮光片係透過控制遮光部與透光部的面積比例,解決一般遮光片的遮光結構因凸起高度過高所導致的過度遮光的問題以提升成像品質,並具有抗雜訊的能力。藉此,於嚴苛環境條件下可忠實還原場景樣貌以得到低雜訊干擾的成像。具體來說,嚴苛環境條件可為正對強光源的場景或低環境光源的場景。
進一步來說,遮光結構可由直線段或弧線段組合而成,且遮光結構的內接圓端部與外接圓端部可分別為一端點,或者可分別為與內接圓重合的弧線段或與外接圓重合的弧線段。藉此,可避免遮光結構過度遮光,以提升成像品質。
遮光片與遮光結構可為一體成型,藉以增加製造效率,且適合大量生產。
遮光片的表面可包含一消光層。進一步來說,遮光片的材質可為金屬材料或複合材料,其中金屬材料可經過噴砂、塗墨或鍍膜處理,而複合材料可為多層材料堆疊而成,如使用雙層黑色含碳材質將塑膠材質層夾設而成的料帶,但並不以此為限。藉此,進一步提升遮光片於強光源場景的抗雜訊能力。
各遮光結構的透光部可包含至少一弧線段,且弧線段的曲率中心設置於內接圓的內部。透過遮光結構的凹弧朝內接圓的內部可增加透光部的面積,藉以提升相對照度。
內接圓的半徑為Ri,外接圓的半徑為Ro,其可滿足下列條件:46 μm ≤ Ro-Ri ≤ 112 μm。藉此,可進一步提升遮光結構的遮光效果。
內接圓的半徑為Ri,外接圓的半徑為Ro,內接圓端部中相鄰二者之間的距離為L,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27 ≤ (Ro-Ri)/L ≤ 1.32。藉此,可避免相鄰遮光結構過於靠近以導致過度遮光。
遮光結構的數量為N,其可滿足下列條件:28 ≤ N ≤ 93。藉此,可避免遮光片過度遮光,並可保持於強光源場景的抗雜訊能力。
透光部的面積為A1,遮光部的面積為A2,其可滿足下列條件:1.05 ≤ A1/A2 ≤ 3.4。藉此,可進一步提升成像品質,並於強光源環境與低光源環境均可降低雜訊干擾。
上述本揭示內容的遮光片中的各技術特徵皆可組合配置,而達到對應之功效。
本揭示內容提供一種成像鏡頭,包含前述的遮光片與至少二光學透鏡,其中光學透鏡與遮光片沿中心軸設置於一鏡筒內。成像鏡頭具有一第一視角,第一視角為FOV1,其滿足下列條件:18度 ≤ FOV1 ≤ 51度。透過小視角的成像鏡頭可減輕過度遮光。
本揭示內容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至少二成像鏡頭,其中成像鏡頭具有不同視角。成像鏡頭中其中一者為一第一成像鏡頭,且第一成像鏡頭具有一第一視角。第一成像鏡頭包含至少一遮光片,其中遮光片包含一中心開孔與複數遮光結構。第一成像鏡頭的一中心軸通過中心開孔,而遮光結構環繞設置於中心開孔的一內周面,遮光結構由中心開孔往靠近中心軸的方向漸縮延伸,且遮光結構用以定義一外接圓與一內接圓。遮光結構靠近中心軸的複數內接圓端部與內接圓相接,且遮光結構遠離中心軸的複數外接圓端部與外接圓相接。第一視角為FOV1,內接圓的半徑為Ri,外接圓的半徑為Ro,其滿足下列條件:18度 ≤ FOV1 ≤ 51度;以及34 μm ≤ Ro-Ri ≤ 157 μm。具體而言,第一成像鏡頭可為長焦望遠鏡頭,且具有小視角。透過第一成像鏡頭具有光線入射角度較小的特性,可進一步減輕過度遮光的情況。
進一步來說,電子裝置包含不同視角的成像鏡頭,當其中一者具有特定的成像視角時,並透過遮光片的遮光結構,可於拍攝條件較為嚴苛的環境下,成像鏡頭於畫面切換時可得到較相近水準的成像品質。藉此,使用不同視角連續變化的拍攝功能時,不易使畫面品質出現落差與頓挫感,並可維持較佳的拍攝操作體驗。
再者,遮光結構可由直線段或弧線段組合而成,且遮光結構的內接圓端部與外接圓端部可分別為一端點,或者可分別為與內接圓重合的弧線段或與外接圓重合的弧線段。藉此,可避免遮光結構過度遮光,以提升成像品質。並且,於嚴苛環境條件下可忠實還原場景樣貌以得到低雜訊干擾的成像。具體來說,嚴苛環境條件可為正對強光源的場景或低環境光源的場景。
遮光片與遮光結構可為一體成型,藉以增加製造效率,且適合大量生產。
遮光片的表面可包含一消光層。藉此,進一步提升遮光片於強光源場景的抗雜訊能力。
各遮光結構的透光部可包含至少一弧線段,且弧線段的曲率中心設置於內接圓的內部。透過遮光結構的凹弧朝內接圓的內部可增加透光部的面積,藉以提升相對照度。
成像鏡頭中其中另一者可為一第二成像鏡頭,且第二成像鏡頭具有一第二視角,第二視角為FOV2,其可滿足下列條件:68度 ≤ FOV2 ≤ 175度。具體而言,第二成像鏡頭可為廣角鏡頭或超廣角鏡頭。再者,電子裝置可藉由切換不同視角的成像鏡頭以實現光學變焦的功能。
成像鏡頭的數量可為至少三,成像鏡頭中其中再一者可為一第三成像鏡頭,且第三成像鏡頭具有一第三視角,第三視角為FOV3,其可滿足下列條件:5度 ≤ FOV3 ≤ 22度。具體而言,第三成像鏡頭可為超長焦望遠鏡頭。再者,電子裝置可藉由切換不同視角的成像鏡頭以實現光學變焦的功能。
第一成像鏡頭可更包含至少二光學透鏡,其中光學透鏡中其中一者具有最大外徑,遮光片的數量可為複數,且遮光片中其中一者的中心開孔具有最小內徑。光學透鏡中其中一者的最大外徑為φMax,遮光片中其中一者的中心開孔的最小內徑為φmin,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29 ≤ φmin/φMax ≤ 0.79。藉此,可得到較佳的成像品質。
光學透鏡中其中一者的最大外徑為φMax,第一成像鏡頭的有效焦距為EFL,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8 ≤ EFL/φMax ≤ 4.2。藉此,可得到較佳的成像品質。
第一視角為FOV1,其可滿足下列條件:22度 ≤ FOV1 ≤ 40度。藉此,可進一步減輕過度遮光的問題。
內接圓的半徑為Ri,外接圓的半徑為Ro,其可滿足下列條件:46 μm ≤ Ro-Ri ≤ 112 μm。藉此,可進一步提升遮光結構的遮光效果。
內接圓的半徑為Ri,外接圓的半徑為Ro,內接圓端部中相鄰二者之間的距離為L,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27 ≤ (Ro-Ri)/L ≤ 1.32。藉此,可避免相鄰遮光結構過於靠近以導致過度遮光。
遮光結構的數量為N,其可滿足下列條件:28 ≤ N ≤ 93。藉此,可避免遮光片過度遮光,並可保持第一成像鏡頭於強光源場景的抗雜訊能力。
內接圓與各遮光結構之間可為一透光部,且外接圓與各遮光結構之間可為一遮光部。外接圓的面積減去內接圓的面積為AA,透光部的面積為A1,遮光部的面積為A2,其可滿足下列條件:AA = A1+A2;以及0.9 ≤ A1/A2 ≤ 5.4。藉此,可達到消雜光的作用,並可控制遮光部面積以避免遮光片過度遮光。另外,其可滿足下列條件:1.05 ≤ A1/A2 ≤ 3.4。藉此,可進一步提升成像品質,並於強光源環境與低光源環境均可降低雜訊干擾。
上述本揭示內容電子裝置中的各技術特徵皆可組合配置,而達到對應之功效。
根據上述實施方式,以下提出具體實施例並配合圖式予以詳細說明。
<第一實施例>
請參照第1A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成像鏡頭100的示意圖。由第1A圖可知,成像鏡頭100包含至少一遮光片、至少二光學透鏡及一鏡筒130,其中光學透鏡與遮光片沿成像鏡頭100的一中心軸O設置於鏡筒130內。
詳細來說,成像鏡頭100自物側至像側包含光學透鏡121、遮光片111、光學透鏡122、遮光片112、光學透鏡123、遮光片113、光學透鏡124、遮光片114及光學透鏡125。必須說明的是,光學透鏡的數量、結構、面形等光學特徵可依照不同成像需求配置,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第1B圖與第1C圖,其中第1B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遮光片112的示意圖,第1C圖繪示依照第1B圖第一實施例中遮光片112的部分放大圖。由第1B圖與第1C圖可知,遮光片112包含一中心開孔141與複數遮光結構142,其中中心軸O通過中心開孔141,遮光結構142環繞設置於中心開孔141的一內周面,且遮光結構142由中心開孔141往靠近中心軸O的方向漸縮延伸。具體而言,遮光結構142由弧線段組合而成。
遮光結構142用以定義一外接圓143與一內接圓144,其中遮光結構142靠近中心軸O的複數內接圓端部152與內接圓144相接,且遮光結構142遠離中心軸O的複數外接圓端部151與外接圓143相接。進一步來說,內接圓端部152為與內接圓144重合的一弧線段,而外接圓端部151為與外接圓143相切的一端點。
內接圓144與各遮光結構142之間為一透光部145,且外接圓143與各遮光結構142之間為一遮光部146。
透過控制透光部145與遮光部146的面積比例,可避免遮光結構142過度遮光以提升成像鏡頭100的成像品質,且在嚴苛環境條件下可忠實還原場景樣貌以得到低雜訊干擾的成像。具體來說,嚴苛環境條件可為正對強光源的場景或低環境光源的場景。
遮光片112與遮光結構142可為一體成型,藉以增加製造效率,且適合大量生產。
遮光片112的表面可包含一消光層。進一步來說,遮光片112的材質可為金屬材料或複合材料,其中金屬材料可經過噴砂、塗墨或鍍膜處理,而複合材料可為多層材料堆疊而成,如使用雙層黑色含碳材質將塑膠材質層夾設而成的料帶,但並不以此為限。藉此,進一步提升遮光片112於強光源場景的抗雜訊能力。
由第1C圖可知,各遮光結構142的透光部145包含至少一弧線段,且弧線段的曲率中心C設置於內接圓144的內部。第一實施例中,各遮光結構142的透光部145的弧線段的數量為一,且弧線段位於外接圓端部151與內接圓端部152之間。透過遮光結構142的凹弧朝內接圓144的內部可增加透光部145的面積,藉以提升相對照度。
由第1A圖與第1B圖可知,內接圓144的半徑為Ri,外接圓143的半徑為Ro;外接圓143的面積減去內接圓144的面積為AA,透光部145的面積為A1,遮光部146的面積為A2;內接圓端部152中相鄰二者之間的距離為L;光學透鏡中其中一者(第一實施例中為光學透鏡125)具有一最大外徑,遮光片中其中一者的中心開孔(第一實施例中為遮光片112的中心開孔141)具有一最小內徑,光學透鏡中其中一者的最大外徑為φMax,遮光片中其中一者的中心開孔的最小內徑為φmin;遮光結構142的數量為N;成像鏡頭100具有一第一視角,第一視角為FOV1;成像鏡頭100的有效焦距為EFL,所述參數滿足下列表一條件。
表一、第一實施例
Ri (μm) 1050 (Ro-Ri)/L 0.36
Ro (μm) 1108 φMax (mm) 4.6
Ro-Ri (μm) 58 φmin (mm) 2.1
AA (mm 2) 0.392 φmin/φMax 0.46
A1 (mm 2) 0.276 N 40
A2 (mm 2) 0.116 FOV1 (度) 30
A1/A2 2.38 EFL (mm) 7.48
L (μm) 161 EFL/φMax 1.63
<第二實施例>
請參照第2A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成像鏡頭200的示意圖。由第2A圖可知,成像鏡頭200包含至少一遮光片、至少二光學透鏡及一鏡筒230,其中光學透鏡與遮光片沿成像鏡頭200的一中心軸O設置於鏡筒230內。
詳細來說,成像鏡頭200自物側至像側包含光學透鏡221、遮光片211、光學透鏡222、遮光片212、光學透鏡223、遮光片213、遮光片214、光學透鏡224、遮光片215、光學透鏡225及遮光片216。必須說明的是,光學透鏡的數量、結構、面形等光學特徵可依照不同成像需求配置,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第2B圖與第2C圖,其中第2B圖繪示依照第2A圖第二實施例中遮光片212的示意圖,第2C圖繪示依照第2B圖第二實施例中遮光片212的部分放大圖。由第2B圖與第2C圖可知,遮光片212包含一中心開孔241與複數遮光結構242,其中中心軸O通過中心開孔241,遮光結構242環繞設置於中心開孔241的一內周面,且遮光結構242由中心開孔241往靠近中心軸O的方向漸縮延伸。具體而言,遮光結構242由弧線段與直線段組合而成。
遮光結構242用以定義一外接圓243與一內接圓244,其中遮光結構242靠近中心軸O的複數內接圓端部252與內接圓244相接,且遮光結構242遠離中心軸O的複數外接圓端部251與外接圓243相接。進一步來說,內接圓端部252與外接圓端部251皆為端點。
內接圓244與各遮光結構242之間為一透光部245,且外接圓243與各遮光結構242之間為一遮光部246。
透過控制透光部245與遮光部246的面積比例,可避免遮光結構242過度遮光以提升成像鏡頭200的成像品質,且在嚴苛環境條件下可忠實還原場景樣貌以得到低雜訊干擾的成像。具體來說,嚴苛環境條件可為正對強光源的場景或低環境光源的場景。
遮光片212與遮光結構242可為一體成型,藉以增加製造效率,且適合大量生產。
遮光片212的表面可包含一消光層。進一步來說,遮光片212的材質可為金屬材料或複合材料,其中金屬材料可經過噴砂、塗墨或鍍膜處理,而複合材料可為多層材料堆疊而成,如使用雙層黑色含碳材質將塑膠材質層夾設而成的料帶,但並不以此為限。藉此,進一步提升遮光片212於強光源場景的抗雜訊能力。
由第2C圖可知,各遮光結構242的透光部245包含至少一弧線段,且弧線段的曲率中心C設置於內接圓244的內部。第二實施例中,各遮光結構242的透光部245的弧線段的數量為一,且弧線段位於外接圓端部251與內接圓端部252之間。透過遮光結構242的凹弧朝內接圓244的內部可增加透光部245的面積,藉以提升相對照度。
由第2A圖與第2B圖可知,內接圓244的半徑為Ri,外接圓243的半徑為Ro;外接圓243的面積減去內接圓244的面積為AA,透光部245的面積為A1,遮光部246的面積為A2;內接圓端部252中相鄰二者之間的距離為L;光學透鏡中其中一者(第二實施例中為光學透鏡221)具有一最大外徑,遮光片中其中一者的中心開孔(第二實施例中為遮光片212的中心開孔241)具有一最小內徑,光學透鏡中其中一者的最大外徑為φMax,遮光片中其中一者的中心開孔的最小內徑為φmin;遮光結構242的數量為N;成像鏡頭200具有一第一視角,第一視角為FOV1;成像鏡頭200的有效焦距為EFL,所述參數滿足下列表二條件。
表二、第二實施例
Ri (μm) 1700 (Ro-Ri)/L 0.59
Ro (μm) 1805 φMax (mm) 5.35
Ro-Ri (μm) 105 φmin (mm) 3.4
AA (mm 2) 1.156 φmin/φMax 0.64
A1 (mm 2) 0.716 N 60
A2 (mm 2) 0.440 FOV1 (度) 27
A1/A2 1.63 EFL (mm) 16.85
L (μm) 178 EFL/φMax 3.15
<第三實施例>
請參照第3A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中成像鏡頭300的示意圖。由第3A圖可知,成像鏡頭300包含至少一遮光片、至少二光學透鏡及一鏡筒330,其中光學透鏡與遮光片沿成像鏡頭300的一中心軸O設置於鏡筒330內。
詳細來說,成像鏡頭300自物側至像側包含光學透鏡321、光學透鏡322、遮光片311、光學透鏡323、遮光片312、光學透鏡324、遮光片313、遮光片314、光學透鏡325、遮光片315及光學透鏡326。必須說明的是,光學透鏡的數量、結構、面形等光學特徵可依照不同成像需求配置,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第3B圖與第3C圖,其中第3B圖繪示依照第3A圖第三實施例中遮光片312的示意圖,第3C圖繪示依照第3B圖第三實施例中遮光片312的部分放大圖。由第3B圖與第3C圖可知,遮光片312包含一中心開孔341與複數遮光結構342,其中中心軸O通過中心開孔341,遮光結構342環繞設置於中心開孔341的一內周面,且遮光結構342由中心開孔341往靠近中心軸O的方向漸縮延伸。具體而言,遮光結構342由直線段組合而成。
遮光結構342用以定義一外接圓343與一內接圓344,其中遮光結構342靠近中心軸O的複數內接圓端部352與內接圓344相接,且遮光結構342遠離中心軸O的複數外接圓端部351與外接圓343相接。進一步來說,內接圓端部352與外接圓端部351皆為端點。
內接圓344與各遮光結構342之間為一透光部345,且外接圓343與各遮光結構342之間為一遮光部346。
透過控制透光部345與遮光部346的面積比例,可避免遮光結構342過度遮光以提升成像鏡頭300的成像品質,且在嚴苛環境條件下可忠實還原場景樣貌以得到低雜訊干擾的成像。具體來說,嚴苛環境條件可為正對強光源的場景或低環境光源的場景。
遮光片312與遮光結構342可為一體成型,藉以增加製造效率,且適合大量生產。
遮光片312的表面可包含一消光層。進一步來說,遮光片312的材質可為金屬材料或複合材料,其中金屬材料可經過噴砂、塗墨或鍍膜處理,而複合材料可為多層材料堆疊而成,如使用雙層黑色含碳材質將塑膠材質層夾設而成的料帶,但並不以此為限。藉此,進一步提升遮光片312於強光源場景的抗雜訊能力。
由第3A圖與第3B圖可知,內接圓344的半徑為Ri,外接圓343的半徑為Ro;外接圓343的面積減去內接圓344的面積為AA,透光部345的面積為A1,遮光部346的面積為A2;內接圓端部352中相鄰二者之間的距離為L;光學透鏡中其中一者(第三實施例中為光學透鏡326)具有最大外徑,遮光片中其中一者的中心開孔(第三實施例中為遮光片312的中心開孔341)具有最小內徑,光學透鏡中其中一者的最大外徑為φMax,遮光片中其中一者的中心開孔的最小內徑為φmin;遮光結構342的數量為N;成像鏡頭300具有一第一視角,第一視角為FOV1;成像鏡頭300的有效焦距為EFL,所述參數滿足下列表三條件。
表三、第三實施例
Ri (μm) 1040 (Ro-Ri)/L 1.23
Ro (μm) 1130 φMax (mm) 5.685
Ro-Ri (μm) 90 φmin (mm) 2.08
AA (mm 2) 0.612 φmin/φMax 0.37
A1 (mm 2) 0.369 N 90
A2 (mm 2) 0.243 FOV1 (度) 45
A1/A2 1.52 EFL (mm) 6.01
L (μm) 73 EFL/φMax 1.06
<第四實施例>
請參照第4A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中成像鏡頭400的示意圖。由第4A圖可知,成像鏡頭400包含至少一遮光片、至少二光學透鏡及一鏡筒430,其中光學透鏡與遮光片沿成像鏡頭400的一中心軸O設置於鏡筒430內。
詳細來說,成像鏡頭400自物側至像側包含光學透鏡421、光學透鏡422、遮光片411、光學透鏡423、遮光片412、光學透鏡424、遮光片413、光學透鏡425、遮光片414、遮光片415及光學透鏡426。必須說明的是,光學透鏡的數量、結構、面形等光學特徵可依照不同成像需求配置,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第4B圖與第4C圖,其中第4B圖繪示依照第4A圖第四實施例中遮光片412的示意圖,第4C圖繪示依照第4B圖第四實施例中遮光片412的部分放大圖。由第4B圖與第4C圖可知,遮光片412包含一中心開孔441與複數遮光結構442,其中中心軸O通過中心開孔441,遮光結構442環繞設置於中心開孔441的一內周面,且遮光結構442由中心開孔441往靠近中心軸O的方向漸縮延伸。具體而言,遮光結構442由弧線段組合而成。
遮光結構442用以定義一外接圓443與一內接圓444,其中遮光結構442靠近中心軸O的複數內接圓端部452與內接圓444相接,且遮光結構442遠離中心軸O的複數外接圓端部451與外接圓443相接。進一步來說,內接圓端部452為一端點,而外接圓端部451為與外接圓443相切的一端點。
內接圓444與各遮光結構442之間為一透光部445,且外接圓443與各遮光結構442之間為一遮光部446。
透過控制透光部445與遮光部446的面積比例,可避免遮光結構442過度遮光以提升成像鏡頭400的成像品質,且在嚴苛環境條件下可忠實還原場景樣貌以得到低雜訊干擾的成像。具體來說,嚴苛環境條件可為正對強光源的場景或低環境光源的場景。
遮光片412與遮光結構442可為一體成型,藉以增加製造效率,且適合大量生產。
遮光片412的表面可包含一消光層。進一步來說,遮光片412的材質可為金屬材料或複合材料,其中金屬材料可經過噴砂、塗墨或鍍膜處理,而複合材料可為多層材料堆疊而成,如使用雙層黑色含碳材質將塑膠材質層夾設而成的料帶,但並不以此為限。藉此,進一步提升遮光片412於強光源場景的抗雜訊能力。
由第4C圖可知,各遮光結構442的透光部445包含至少一弧線段,且弧線段的曲率中心C設置於內接圓444的內部。第四實施例中,各遮光結構442的透光部445的弧線段的數量為二,且弧線段皆位於內接圓端部452之間,其中弧線段的其中一者為外接圓端部451為與外接圓443相切處。透過遮光結構442的凹弧朝內接圓444的內部可增加透光部445的面積,藉以提升相對照度。
由第4A圖與第4B圖可知,內接圓444的半徑為Ri,外接圓443的半徑為Ro;外接圓443的面積減去內接圓444的面積為AA,透光部445的面積為A1,遮光部446的面積為A2;內接圓端部452中相鄰二者之間的距離為L;光學透鏡中其中一者(第四實施例中為光學透鏡426)具有最大外徑,遮光片中其中一者的中心開孔(第四實施例中為遮光片412的中心開孔441)具有最小內徑,光學透鏡中其中一者的最大外徑為φMax,遮光片中其中一者的中心開孔的最小內徑為φmin;遮光結構442的數量為N;成像鏡頭400具有一第一視角,第一視角為FOV1;成像鏡頭400的有效焦距為EFL,所述參數滿足下列表四條件。
表四、第四實施例
Ri (μm) 825 (Ro-Ri)/L 0.29
Ro (μm) 875 φMax (mm) 5
Ro-Ri (μm) 50 φmin (mm) 1.65
AA (mm 2) 0.267 φmin/φMax 0.33
A1 (mm 2) 0.174 N 30
A2 (mm 2) 0.093 FOV1 (度) 47
A1/A2 1.87 EFL (mm) 6
L (μm) 172 EFL/φMax 1.2
<第五實施例>
請參照第5A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中成像鏡頭500的示意圖。由第5A圖可知,成像鏡頭500包含至少一遮光片、至少二光學透鏡及一鏡筒530,其中光學透鏡與遮光片沿成像鏡頭500的一中心軸O設置於鏡筒530內。
詳細來說,成像鏡頭500自物側至像側包含光學透鏡521、遮光片511、光學透鏡522、遮光片512、光學透鏡523、遮光片513、光學透鏡524、遮光片514、遮光片515、光學透鏡525、遮光片516及光學透鏡526。必須說明的是,光學透鏡的數量、結構、面形等光學特徵可依照不同成像需求配置,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第5B圖與第5C圖,其中第5B圖繪示依照第5A圖第五實施例中遮光片513的示意圖,第5C圖繪示依照第5B圖第五實施例中遮光片513的部分放大圖。由第5B圖與第5C圖可知,遮光片513包含一中心開孔541與複數遮光結構542,其中中心軸O通過中心開孔541,遮光結構542環繞設置於中心開孔541的一內周面,且遮光結構542由中心開孔541往靠近中心軸O的方向漸縮延伸。具體而言,遮光結構542由直線段組合而成。
遮光結構542用以定義一外接圓543與一內接圓544,其中遮光結構542靠近中心軸O的複數內接圓端部552與內接圓544相接,且遮光結構542遠離中心軸O的複數外接圓端部551與外接圓543相接。進一步來說,內接圓端部552與外接圓端部551皆為端點。詳細來說,內接圓端部552與外接圓端部551分別設置一圓角(圖未標示),且圓角的曲率半徑為R,曲率半徑R皆為0.025 mm。
內接圓544與各遮光結構542之間為一透光部545,且外接圓543與各遮光結構542之間為一遮光部546。
透過控制透光部545與遮光部546的面積比例,可避免遮光結構542過度遮光以提升成像鏡頭500的成像品質,且在嚴苛環境條件下可忠實還原場景樣貌以得到低雜訊干擾的成像。具體來說,嚴苛環境條件可為正對強光源的場景或低環境光源的場景。
遮光片513與遮光結構542可為一體成型,藉以增加製造效率,且適合大量生產。
遮光片513的表面可包含一消光層。進一步來說,遮光片513的材質可為金屬材料或複合材料,其中金屬材料可經過噴砂、塗墨或鍍膜處理,而複合材料可為多層材料堆疊而成,如使用雙層黑色含碳材質將塑膠材質層夾設而成的料帶,但並不以此為限。藉此,進一步提升遮光片513於強光源場景的抗雜訊能力。
由第5A圖與第5B圖可知,內接圓544的半徑為Ri,外接圓543的半徑為Ro;外接圓543的面積減去內接圓544的面積為AA,透光部545的面積為A1,遮光部546的面積為A2;內接圓端部552中相鄰二者之間的距離為L;光學透鏡中其中一者(第五實施例中為光學透鏡526)具有最大外徑,遮光片中其中一者的中心開孔(第五實施例中為遮光片513的中心開孔541)具有最小內徑,光學透鏡中其中一者的最大外徑為φMax,遮光片中其中一者的中心開孔的最小內徑為φmin;遮光結構542的數量為N;成像鏡頭500具有一第一視角,第一視角為FOV1;成像鏡頭500的有效焦距為EFL,所述參數滿足下列表五條件。
表五、第五實施例
Ri (μm) 1040 (Ro-Ri)/L 0.87
Ro (μm) 1119 φMax (mm) 5.69
Ro-Ri (μm) 79 φmin (mm) 2.07
AA (mm 2) 0.5328 φmin/φMax 0.36
A1 (mm 2) 0.2592 N 72
A2 (mm 2) 0.2736 FOV1 (度) 37
A1/A2 0.95 EFL (mm) 7.5
L (μm) 91 EFL/φMax 1.32
<第六實施例>
請參照第6A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中成像鏡頭600的示意圖。由第6A圖可知,成像鏡頭600包含至少一遮光片、至少二光學透鏡及一鏡筒630,其中光學透鏡與遮光片沿成像鏡頭600的一中心軸O設置於鏡筒630內。
詳細來說,成像鏡頭600自物側至像側包含光學透鏡621、光學透鏡622、遮光片611、光學透鏡623、遮光片612、光學透鏡624、遮光片613及光學透鏡625。必須說明的是,光學透鏡的數量、結構、面形等光學特徵可依照不同成像需求配置,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第6B圖與第6C圖,其中第6B圖繪示依照第6A圖第六實施例中遮光片613的示意圖,第6C圖繪示依照第6B圖第六實施例中遮光片613的部分放大圖。由第6B圖與第6C圖可知,遮光片613包含一中心開孔641與複數遮光結構642,其中中心軸O通過中心開孔641,遮光結構642環繞設置於中心開孔641的一內周面,且遮光結構642由中心開孔641往靠近中心軸O的方向漸縮延伸。具體而言,遮光結構642由弧線段組合而成。
遮光結構642用以定義一外接圓643與一內接圓644,其中遮光結構642靠近中心軸O的複數內接圓端部652與內接圓644相接,且遮光結構642遠離中心軸O的複數外接圓端部651與外接圓643相接。進一步來說,內接圓端部652為與內接圓644重合的一弧線段,而外接圓端部651為與外接圓643重合的一弧線段。
內接圓644與各遮光結構642之間為一透光部645,且外接圓643與各遮光結構642之間為一遮光部646。
透過控制透光部645與遮光部646的面積比例,可避免遮光結構642過度遮光以提升成像鏡頭600的成像品質,且在嚴苛環境條件下可忠實還原場景樣貌以得到低雜訊干擾的成像。具體來說,嚴苛環境條件可為正對強光源的場景或低環境光源的場景。
遮光片613與遮光結構642可為一體成型,藉以增加製造效率,且適合大量生產。
遮光片613的表面可包含一消光層。進一步來說,遮光片613的材質可為金屬材料或複合材料,其中金屬材料可經過噴砂、塗墨或鍍膜處理,而複合材料可為多層材料堆疊而成,如使用雙層黑色含碳材質將塑膠材質層夾設而成的料帶,但並不以此為限。藉此,進一步提升遮光片613於強光源場景的抗雜訊能力。
由第6C圖可知,各遮光結構642的透光部645包含至少一弧線段,且弧線段的曲率中心C設置於內接圓644的內部。第六實施例中,各遮光結構642的透光部645的弧線段的數量為二,弧線段皆位於外接圓端部651與內接圓端部652之間。透過遮光結構642的凹弧朝內接圓644的內部可增加透光部645的面積,藉以提升相對照度。
由第6A圖與第6B圖可知,內接圓644的半徑為Ri,外接圓643的半徑為Ro;外接圓643的面積減去內接圓644的面積為AA,透光部645的面積為A1,遮光部646的面積為A2;內接圓端部652中相鄰二者之間的距離為L;光學透鏡中其中一者(第六實施例中為光學透鏡625)具有最大外徑,遮光片中其中一者的中心開孔(第六實施例中為遮光片611的中心開孔647)具有最小內徑,光學透鏡中其中一者的最大外徑為φMax,遮光片中其中一者的中心開孔的最小內徑為φmin;遮光結構642的數量為N;成像鏡頭600具有一第一視角,第一視角為FOV1;成像鏡頭600的有效焦距為EFL,所述參數滿足下列表六條件。
表六、第六實施例
Ri (μm) 1830 (Ro-Ri)/L 0.23
Ro (μm) 1891 φMax (mm) 4.85
Ro-Ri (μm) 61 φmin (mm) 1.76
AA (mm 2) 0.7093 φmin/φMax 0.36
A1 (mm 2) 0.5863 N 41
A2 (mm 2) 0.123 FOV1 (度) 47
A1/A2 4.77 EFL (mm) 6.83
L (μm) 267 EFL/φMax 1.41
<第七實施例>
請參照第7A圖與第7B圖,其中第7A圖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七實施例中電子裝置70之示意圖,第7B圖繪示依照第7A圖第七實施例中電子裝置70的方塊圖。由第7A圖與第7B圖可知,電子裝置70係一智慧型手機,且包含至少二成像鏡頭,其中成像鏡頭具有不同視角。進一步來說,成像鏡頭的數量可為至少三,其中成像鏡頭中其中一者為一第一成像鏡頭,成像鏡頭中其中另一者為一第二成像鏡頭,且成像鏡頭中其中再一者為一第三成像鏡頭。第一成像鏡頭包含至少一遮光片與至少二光學透鏡,其中遮光片包含一中心開孔與複數遮光結構。具體而言,電子裝置70包含不同視角的成像鏡頭,且其中一者具有特定的成像視角時,並透過遮光片的遮光結構,可於拍攝條件較為嚴苛的環境下,當成像鏡頭於畫面切換時可得到較相近水準的成像品質。藉此,使用不同視角連續變化的拍攝功能時,不易使畫面品質出現落差與頓挫感,並可維持較佳的拍攝操作體驗。
第七實施例中,電子裝置70包含四成像鏡頭,分別為長焦望遠鏡頭711(即第一成像鏡頭)、廣角主鏡頭714(即第二成像鏡頭)、超廣角鏡頭712(即第二成像鏡頭)及超長焦望遠鏡頭713(即第三成像鏡頭)。具體而言,長焦望遠鏡頭711的特性為具有小視角,且透過長焦望遠鏡頭711具有光線入射角度較小的特性,可進一步減輕過度遮光的情況。再者,可透過切換不同視角的成像鏡頭,使電子裝置70實現光學變焦的功能。必須說明的是,鏡頭蓋板72僅為示意電子裝置70內部的長焦望遠鏡頭711、超廣角鏡頭712、超長焦望遠鏡頭713及廣角主鏡頭714,並不表示鏡頭蓋板72為可拆卸式的。具體而言,長焦望遠鏡頭711可為前述第一實施例至第六實施例的成像鏡頭,但並不以此為限。
電子裝置70更包含一電子感光元件73與一使用者介面74,其中電子感光元件73設置於長焦望遠鏡頭711、超廣角鏡頭712、超長焦望遠鏡頭713及廣角主鏡頭714的成像面(圖未繪示),且使用者介面74可為觸控螢幕或顯示螢幕,並不以此為限。
進一步來說,使用者透過電子裝置70的使用者介面74進入拍攝模式。此時長焦望遠鏡頭711、超廣角鏡頭712、超長焦望遠鏡頭713及廣角主鏡頭714匯集成像光線在電子感光元件73上,並輸出有關影像的電子訊號至成像訊號處理元件(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75。
因應電子裝置70的相機規格,電子裝置70可更包含一光學防手震組件76,係可為OIS防抖回饋裝置,進一步地,電子裝置70可更包含至少一個輔助光學元件(圖未標示)及至少一個感測元件77。第七實施例中,輔助光學元件為閃光燈模組78與對焦輔助模組79,閃光燈模組78可用以補償色溫,對焦輔助模組79可為紅外線測距元件、雷射對焦模組等。感測元件77可具有感測物理動量與作動能量的功能,如加速計、陀螺儀、霍爾元件(Hall Effect Element),以感知使用者的手部或外在環境施加的晃動及抖動,進而有利於電子裝置70中成像鏡頭(即長焦望遠鏡頭711、超廣角鏡頭712、超長焦望遠鏡頭713及廣角主鏡頭714)配置的自動對焦功能及光學防手震組件76的發揮,以獲得良好的成像品質,有助於依據本發明的電子裝置70具備多種模式的拍攝功能,如優化自拍、低光源HDR(High Dynamic Range,高動態範圍成像)、高解析4K(4K Resolution)錄影等。此外,使用者可由觸控螢幕直接目視到相機的拍攝畫面,並在觸控螢幕上手動操作取景範圍,以達成所見即所得的自動對焦功能。
此外,電子裝置70可更包含但不限於顯示單元(Display)、控制單元(Control Unit)、儲存單元(Storage Unit)、暫儲存單元(RAM)、唯讀儲存單元(ROM)或其組合。
詳細來說,長焦望遠鏡頭711具有第一視角,廣角主鏡頭714與超廣角鏡頭712具有第二視角,超長焦望遠鏡頭713具有第三視角,其中第一視角為FOV1,第二視角為FOV2,且第三視角為FOV3,所述參數滿足下列表七條件。
表七、第七實施例
FOV1 (度) 20~50 FOV3 (度) 5~20
FOV2 (度) 65~130    
另外,第七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至第六實施例其餘的元件之結構及配置關係皆相同,在此將不另贅述。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200,300,400,500,600:成像鏡頭 111,112,113,114,211,212,213,214,215,216,311,312,313,314,315,411,412,413,414,415,511,512,513,514,515,516,611,612,613:遮光片 121,122,123,124,125,221,222,223,224,225,321,322,323,324,325,326,421,422,423,424,425,426,521,522,523,524,525,526,621,622,623,624,625:光學透鏡 130,230,330,430,530,630:鏡筒 141,241,341,441,541,641,647:中心開孔 142,242,342,442,542,642:遮光結構 143,243,343,443,543,643:外接圓 144,244,344,444,544,644:內接圓 145,245,345,445,545,645:透光部 146,246,346,446,546,646:遮光部 151,251,351,451,551,651:外接圓端部 152,252,352,452,552,652:內接圓端部 70:電子裝置 711:長焦望遠鏡頭 712:超廣角鏡頭 713:超長焦望遠鏡頭 714:廣角主鏡頭 72:鏡頭蓋板 73:電子感光元件 74:使用者介面 75:成像訊號處理元件 76:光學防手震組件 77:感測元件 78:閃光燈模組 79:對焦輔助模組 C:曲率中心 O:中心軸 Ri:內接圓的半徑 Ro:外接圓的半徑 AA:外接圓的面積減去內接圓的面積 A1:透光部的面積 A2:遮光部的面積 L:內接圓端部中相鄰二者之間的距離 φMax:光學透鏡中其中一者的最大外徑 φmin:遮光片中其中一者的中心開孔的最小內徑 R:曲率半徑 N:遮光結構的數量 FOV1:第一視角 FOV2:第二視角 FOV3:第三視角 EFL:第一成像鏡頭的有效焦距
第1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成像鏡頭的示意圖; 第1B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遮光片的示意圖; 第1C圖繪示依照第1B圖第一實施例中遮光片的部分放大圖; 第2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成像鏡頭的示意圖; 第2B圖繪示依照第2A圖第二實施例中遮光片的示意圖; 第2C圖繪示依照第2B圖第二實施例中遮光片的部分放大圖; 第3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中成像鏡頭的示意圖; 第3B圖繪示依照第3A圖第三實施例中遮光片的示意圖; 第3C圖繪示依照第3B圖第三實施例中遮光片的部分放大圖; 第4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中成像鏡頭的示意圖; 第4B圖繪示依照第4A圖第四實施例中遮光片的示意圖; 第4C圖繪示依照第4B圖第四實施例中遮光片的部分放大圖; 第5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中成像鏡頭的示意圖; 第5B圖繪示依照第5A圖第五實施例中遮光片的示意圖; 第5C圖繪示依照第5B圖第五實施例中遮光片的部分放大圖; 第6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中成像鏡頭的示意圖; 第6B圖繪示依照第6A圖第六實施例中遮光片的示意圖; 第6C圖繪示依照第6B圖第六實施例中遮光片的部分放大圖; 第7A圖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七實施例中電子裝置之示意圖;以及 第7B圖繪示依照第7A圖第七實施例中電子裝置的方塊圖。
112:遮光片
141:中心開孔
142:遮光結構
143:外接圓
144:內接圓
145:透光部
146:遮光部
Ro:外接圓的半徑
Ri:內接圓的半徑
L:內接圓端部中相鄰二者之間的距離

Claims (22)

  1. 一種遮光片,包含:一中心開孔,一中心軸通過該中心開孔;以及複數遮光結構,環繞設置於該中心開孔的一內周面,該些遮光結構由該中心開孔往靠近該中心軸的方向漸縮延伸,且該些遮光結構用以定義一外接圓與一內接圓,其中該些遮光結構靠近該中心軸的複數內接圓端部與該內接圓相接,且該些遮光結構遠離該中心軸的複數外接圓端部與該外接圓相接;其中,該內接圓與各該遮光結構之間為一透光部,且該外接圓與各該遮光結構之間為一遮光部;其中,該內接圓的半徑為Ri,該外接圓的半徑為Ro,該外接圓的面積減去該內接圓的面積為AA,該些透光部的面積為A1,該些遮光部的面積為A2,其滿足下列條件:34μm
    Figure 110123641-A0305-02-0037-1
    Ro-Ri
    Figure 110123641-A0305-02-0037-2
    157μm;AA=A1+A2;以及0.9
    Figure 110123641-A0305-02-0037-26
    A1/A2
    Figure 110123641-A0305-02-0037-27
    5.4。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遮光片,其中該遮光片與該些遮光結構為一體成型。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遮光片,其中該遮光片的表面包含一消光層。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遮光片,其中該內接圓的半徑為Ri,該外接圓的半徑為Ro,其滿足下列條件:46μm
    Figure 110123641-A0305-02-0038-3
    Ro-Ri
    Figure 110123641-A0305-02-0038-4
    112μm。
  5. 如請求項2所述的遮光片,其中該內接圓的半徑為Ri,該外接圓的半徑為Ro,該些內接圓端部中相鄰二者之間的距離為L,其滿足下列條件:0.27
    Figure 110123641-A0305-02-0038-5
    (Ro-Ri)/L
    Figure 110123641-A0305-02-0038-6
    1.32。
  6. 如請求項2所述的遮光片,其中該些遮光結構的數量為N,其滿足下列條件:28
    Figure 110123641-A0305-02-0038-28
    N
    Figure 110123641-A0305-02-0038-29
    93。
  7. 如請求項2所述的遮光片,其中該些透光部的面積為A1,該些遮光部的面積為A2,其滿足下列條件:1.05
    Figure 110123641-A0305-02-0038-30
    A1/A2
    Figure 110123641-A0305-02-0038-31
    3.4。
  8. 如請求項2所述的遮光片,其中各該遮光結構的該透光部包含至少一弧線段,且該至少一弧線段的曲率中心設置於該內接圓的內部。
  9. 一種成像鏡頭,包含:如請求項1所述的遮光片;以及至少二光學透鏡,該至少二光學透鏡與該遮光片沿該中 心軸設置於一鏡筒內;其中,該成像鏡頭具有一第一視角,該第一視角為FOV1,其滿足下列條件:18度
    Figure 110123641-A0305-02-0039-7
    FOV1
    Figure 110123641-A0305-02-0039-8
    51度。
  10.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至少二成像鏡頭,該至少二成像鏡頭具有不同視角,該至少二成像鏡頭中其中一者為一第一成像鏡頭,且該第一成像鏡頭具有一第一視角,其中該第一成像鏡頭包含至少一遮光片,且該至少一遮光片包含:一中心開孔,該第一成像鏡頭的一中心軸通過該中心開孔;以及複數遮光結構,環繞設置於該中心開孔的一內周面,該些遮光結構由該中心開孔往靠近該中心軸的方向漸縮延伸,且該些遮光結構用以定義一外接圓與一內接圓,其中該些遮光結構靠近該中心軸的複數內接圓端部與該內接圓相接,且該些遮光結構遠離該中心軸的複數外接圓端部與該外接圓相接;其中,該內接圓與各該遮光結構之間為一透光部,且該外接圓與各該遮光結構之間為一遮光部;其中,該第一視角為FOV1,該內接圓的半徑為Ri,該外接圓的半徑為Ro,該外接圓的面積減去該內接圓的面積為AA,該些透光部的面積為A1,該些遮光部的面積為A2,其滿足下列條件: 18度
    Figure 110123641-A0305-02-0040-9
    FOV1
    Figure 110123641-A0305-02-0040-10
    51度;34μm
    Figure 110123641-A0305-02-0040-11
    Ro-Ri
    Figure 110123641-A0305-02-0040-12
    157μm;AA=A1+A2;以及0.9
    Figure 110123641-A0305-02-0040-32
    A1/A2
    Figure 110123641-A0305-02-0040-33
    5.4。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至少二成像鏡頭中其中另一者為一第二成像鏡頭,且該第二成像鏡頭具有一第二視角,該第二視角為FOV2,其滿足下列條件:68度
    Figure 110123641-A0305-02-0040-13
    FOV2
    Figure 110123641-A0305-02-0040-14
    175度。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至少二成像鏡頭的數量為至少三,該至少三成像鏡頭中其中再一者為一第三成像鏡頭,且該第三成像鏡頭具有一第三視角,該第三視角為FOV3,其滿足下列條件:5度
    Figure 110123641-A0305-02-0040-15
    FOV3
    Figure 110123641-A0305-02-0040-16
    22度。
  13.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成像鏡頭更包含:至少二光學透鏡,該至少二光學透鏡中其中一者具有一最大外徑;其中,該至少一遮光片的數量為複數,且該些遮光片中其中一者的該中心開孔具有一最小內徑;其中,該至少二光學透鏡中其中該者的該最大外徑為 φMax,該些遮光片中其中該者的該中心開孔的該最小內徑為φmin,其滿足下列條件:0.29
    Figure 110123641-A0305-02-0041-34
    φmin/φMax
    Figure 110123641-A0305-02-0041-17
    0.79。
  14.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成像鏡頭更包含:至少二光學透鏡,該至少二光學透鏡中其中一者具有一最大外徑;其中,該至少二光學透鏡中其中該者的該最大外徑為φMax,該第一成像鏡頭的一有效焦距為EFL,其滿足下列條件:0.8
    Figure 110123641-A0305-02-0041-18
    EFL/φMax
    Figure 110123641-A0305-02-0041-19
    4.2。
  15.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視角為FOV1,其滿足下列條件:22度
    Figure 110123641-A0305-02-0041-20
    FOV1
    Figure 110123641-A0305-02-0041-21
    40度。
  16.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至少一遮光片與該些遮光結構為一體成型。
  17. 如請求項16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至少一遮光片的表面包含一消光層。
  18. 如請求項16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內接 圓的半徑為Ri,該外接圓的半徑為Ro,其滿足下列條件:46μm
    Figure 110123641-A0305-02-0042-22
    Ro-Ri
    Figure 110123641-A0305-02-0042-23
    112μm。
  19. 如請求項16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內接圓的半徑為Ri,該外接圓的半徑為Ro,該些內接圓端部中相鄰二者之間的距離為L,其滿足下列條件:0.27
    Figure 110123641-A0305-02-0042-24
    (Ro-Ri)/L
    Figure 110123641-A0305-02-0042-25
    1.32。
  20. 如請求項16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些遮光結構的數量為N,其滿足下列條件:28
    Figure 110123641-A0305-02-0042-35
    N
    Figure 110123641-A0305-02-0042-36
    93。
  21. 如請求項16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些透光部的面積為A1,該些遮光部的面積為A2,其滿足下列條件:1.05
    Figure 110123641-A0305-02-0042-37
    A1/A2
    Figure 110123641-A0305-02-0042-38
    3.4。
  22. 如請求項16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各該遮光結構的該透光部包含至少一弧線段,且該至少一弧線段的曲率中心設置於該內接圓的內部。
TW110123641A 2021-06-28 2021-06-28 遮光片、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TWI7835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23641A TWI783557B (zh) 2021-06-28 2021-06-28 遮光片、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CN202122286571.4U CN216310301U (zh) 2021-06-28 2021-09-22 遮光片、成像镜头及电子装置
CN202111106531.5A CN115542439A (zh) 2021-06-28 2021-09-22 遮光片、成像镜头及电子装置
US17/745,922 US20220413191A1 (en) 2021-06-28 2022-05-17 Light blocking sheet, imaging lens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DE202022103423.0U DE202022103423U1 (de) 2021-06-28 2022-06-20 Lichtblockierende Folie, bildgebende Objektivbaugruppe und 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
EP22179875.4A EP4113191A1 (en) 2021-06-28 2022-06-20 Light blocking sheet, imaging lens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23641A TWI783557B (zh) 2021-06-28 2021-06-28 遮光片、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83557B true TWI783557B (zh) 2022-11-11
TW202301016A TW202301016A (zh) 2023-01-01

Family

ID=81112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3641A TWI783557B (zh) 2021-06-28 2021-06-28 遮光片、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413191A1 (zh)
EP (1) EP4113191A1 (zh)
CN (2) CN115542439A (zh)
DE (1) DE202022103423U1 (zh)
TW (1) TWI7835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45091A (zh) * 2021-03-31 2022-10-04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遮光组件及应用该遮光组件之光学成像镜头
CN116840997B (zh) * 2023-08-30 2023-11-03 北京妙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光源、镜头共同调节的光学成像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38065A1 (en) * 2008-04-16 2011-02-17 Komatsulite Mfg. Co., Ltd. Imaging lens unit
TW201831976A (zh) * 2017-02-24 2018-09-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遮光片、光學鏡片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8069B (zh) * 2012-08-03 2016-05-04 旭硝子株式会社 滤光器
TWM529856U (zh) * 2016-06-30 2016-10-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CN108508679B (zh) * 2017-02-24 2020-12-18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遮光片、光学镜片组、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38065A1 (en) * 2008-04-16 2011-02-17 Komatsulite Mfg. Co., Ltd. Imaging lens unit
TW201831976A (zh) * 2017-02-24 2018-09-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遮光片、光學鏡片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1016A (zh) 2023-01-01
CN216310301U (zh) 2022-04-15
EP4113191A1 (en) 2023-01-04
US20220413191A1 (en) 2022-12-29
DE202022103423U1 (de) 2022-08-11
CN115542439A (zh) 2022-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7480B (zh) 具有雙色模造光學元件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CN210572980U (zh) 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US11815791B2 (en) Imaging lens assembly module,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783557B (zh) 遮光片、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TWI596417B (zh) 遮光片、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TWI703342B (zh)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649608B (zh) 遮光片、光學鏡片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TWI808479B (zh) 透鏡組、光學裝置與電子裝置
TWI759835B (zh) 成像鏡頭模組、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TW201825999A (zh) 光學鏡片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TW202206885A (zh) 成像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25587B (zh) 遮光片、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TWI752796B (zh) 成像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JP2005250089A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TWI691782B (zh) 塑膠鏡筒、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832360B (zh) 金屬遮光元件、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804305B (zh)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TWI829423B (zh) 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TWI793851B (zh) 具有雙通光區域的電子裝置
TWI784743B (zh) 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CN220543196U (zh) 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TWM604892U (zh) 成像鏡頭、攝影模組及電子裝置
JP2019109384A (ja) カバーガラス、撮像装置、携帯用電子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