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93073U - 卡保持元件及卡用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卡保持元件及卡用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693073U CN205693073U CN201620171780.0U CN201620171780U CN205693073U CN 205693073 U CN205693073 U CN 205693073U CN 201620171780 U CN201620171780 U CN 201620171780U CN 205693073 U CN205693073 U CN 20569307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d
- sticking department
- card connector
- holding element
- pal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3/00—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3/00—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 G06K13/02—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the record carrier having longitudinal dimension comparable with transverse dimension, e.g. punched card
- G06K13/08—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 G06K13/085—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using an arrangement for locking the inserted card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3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mechanically separable parts
- G06K19/07739—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mechanically separable parts comprising a first part capable of functioning as a record carrier on its own and a second part being only functional as a form factor changing part, e.g. SIM cards type ID 0001, removably attached to a regular smart card form facto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卡保持元件和一种卡用连接器,该卡保持元件能够保持具有端子元件的一卡(101)且能够插入一卡用连接器(1),卡保持元件包括一框架部,框架部包括:一前框架部,位于所述卡保持元件插入所述卡用连接器(1)的插入方向的前方;侧框架部,连接于所述前框架部的两端;以及一可动锁定部,位于一侧框架部上且能够与所述卡用连接器(1)的一锁定部接合或解除接合。当所述可动锁定部接合所述卡用连接器(1)的锁定部时,所述可动锁定部受到来自所述锁定部的向插入方向的前方的力。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卡保持元件以及一种卡用连接器,能够容易将所述卡保持元件插入所述卡用连接器且将所述卡保持元件可靠地定位在所述卡用连接器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保持元件以及一种卡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诸如移动电话)包括一卡用连接器,所述卡用连接器能够使用各种类型的卡,诸如SIM(用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卡。
近年来电子设备已变得显著地小型化,且卡以及卡用连接器亦是如此。结果,使用者难以用手指把持卡并将卡正确地插入卡用连接器。由此,已提出一种这样的卡用连接器,其中一卡收纳在一卡用托盘内而卡用托盘插入卡用连接器(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图8是现有技术的一卡用托盘及一卡用连接器的一立体图。
在图8中,961为一卡用托盘的框架元件,卡用托盘由一树脂材料制成,而966是用于收容一卡901的空间。卡用托盘插入一卡用连接器的基座811,同时一卡901收容于空间966内。基座811包括:多个端子851,用于与卡901的下表面上的多个电极垫建立电连接;以及一检测开关端子818,用于经由与卡用托盘的一检测开关端子817接触来检测一插入的卡用托盘的存在。
当卡用托盘插入基座811时,构成框架元件961的一部分的一对侧框部964沿基座811的一对侧壁部811e滑动并由基座811的一对侧壁部811e引导。卡用托盘的一扣持元件975的一凸部接合形成于其中一个侧壁部811e上的凹部875,且卡用托盘被锁定于基座811。
[专利文献1]特许公开号JP2003-502738
然而,在现有技术的卡用托盘中,卡用托盘仅通过扣持元件975的凸部接合基座811的侧壁部811e形成的凹部875来保持于卡用连接器的内部。结果,定位不够精确且卡用托盘相对于卡用连接器在位置上存在一些误差。
当卡用托盘和卡用连接器更小时,卡901的下表面上的电极垫和端子851的接触部的尺寸会非常小。结果,甚至卡用托盘在卡用连接器中定位的微小误差可能导致卡901的电极垫与卡用连接器的端子851之间接触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保持元件以及一种卡用连接器,能够容易将所述卡保持元件插入所述卡用连接器且将所述卡保持元件可靠地定位在所述卡用连接器内。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卡保持元件,能够保持具有端子元件的一卡,且能够插入一卡用连接器,所述卡保持元件包括一框架部。所述框架部包括:一前框架部,位于所述卡保持元件插入所述卡用连接器的插入方向的前方;侧框架部,连接于所述前框架部的两端;以及一可动锁定部,位于一侧框架部上且能够与所述卡用连接器的一锁定部接合或解除接合。当所述可动锁定部接合所述卡用连接器的锁定部时,所述可动锁定部受到来自所述锁定部的向插入方向的前方的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卡保持元件中,当所述可动锁定部接合所述卡用连接器的锁定部时,所述前框架部的前端面压靠所述卡用连接器的卡插入空间的前端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卡保持元件中,所述可动锁定部沿所述卡保持元件的横向弹性位移。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卡保持元件中,所述卡用连接器的锁定部包括向前方延伸的面向横向外侧的一后倾斜部。所述可动锁定部包括:一锁定侧部,沿插入方向延伸;一后倾斜部,沿插入方向位于所述锁定侧部的后方;以及一后拐角部,位于所述锁定侧部的后端与所述后倾斜部之间的边界处。以及当所述可动锁定部接合所述卡用连接器的锁定部时,所述可动锁定部的后拐角部接触所述卡用连接器的锁定部的后倾斜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卡保持元件中,所述侧框架部包括:内框架部,面向所述卡的侧端;外框架部,包括所述可动锁定部;以及缝隙部,分隔所述内框架部和所述外框架部。在初始状态时,所述外框架部沿前后方向直线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卡保持元件中,所述框架部包括由一金属板构成的一金属部以及将所述金属部的至少周缘的一部分包覆的一树脂部,所述外框架部具有层叠的金属层和树脂层的一层状结构,且所述可动锁定部沿垂直于所述层状结构的层叠方向的方向弹性位移。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卡保持元件中,所述金属部包括一前金属框架部,且所述前金属框架部的前端面在所述前框架部的前端面露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卡保持元件中,所述框架部包括由一金属板构成的一金属部以及将所述金属部的至少周缘的一部分包覆的一树脂部,所述金属部在所述可动锁定部的后拐角部不露出。
本实用新型还为一种卡用连接器,该卡用连接器能够收容插入的上述卡保持元件,所述卡用连接器包括能够与所述可动锁定部接合以及解除接合的一锁定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卡用连接器中,所述卡用连接器还包括能够与前框架部的前端面抵接的卡插入空间的一前端部。
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卡保持元件以及一种卡用连接器,能够容易将所述卡保持元件插入所述卡用连接器且将所述卡保持元件可靠地定位在所述卡用连接器内。
附图说明
图1a-1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卡用托盘插入一卡用连接器的一对立体图,其中图1a是安装有壳体的视图,而图1b是移除壳体后的视图。
图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卡用托盘插入卡用连接器的一俯视图,其中,壳体已移除。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卡用托盘的一立体图。
图4a-4e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卡用托盘的一组五个视图,其中图4a是一前视图,图4b是一俯视图,图4c是一后视图,图4d是一侧视图,而图4e是一仰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卡用托盘的金属部的一立体图。
图6a-6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卡用托盘的金属部的一对视图,其中图6a是一俯视图,而图6b是一侧视图。
图7a-7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卡用连接器的一对立体图,其中图7a是安装有壳体的视图,而图7b是移除壳体后的视图。
图8是现有技术的一卡用托盘以及一卡用连接器的一立体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卡用连接器 11、811:基座
11a:内壁部 11b:底壁部
11c:第一端子保持凹部 11d:第一端子焊接尾部用开口
11e、811e:侧壁部 11f:前端部
11g:第二端子保持凹部 11h:第二端子焊接尾部用开口
11k:卡插入空间的前端部 11r:后端部
12:下侧壳体 13:扣持突起
17:可动元件 18:插入口
21:排出杠杆 21a:作用点部
21b:力点部 21c:支点部
22:推杆 22a:操作部
22b:接合部 51:第一端子
51a、61a:接触部 51d、61d、64:焊接尾部
61:第二端子 62:顶板部
63:侧板部 63a:扣持开口
65:壳体 67:固定元件
75:锁定凹部 75a、158a、168a:前倾斜部
75b、158e、168e:后倾斜部 101、901:卡
111b:上表面 111c:切除部
111f:前端 111s:侧端
112:侧面 151:金属部
152:后金属框架部 154:侧金属框架部
154c:连接部 154e、164e:外侧面
155:前金属框架部 155a、165a:前端面
156:开口 158:金属凸部
158b、168b:前拐角部 158c、168c:高台部
158d、168d:后拐角部 160:卡用托盘
161:框架部 161a:树脂部
162:后框架部 163:后板部
163a:贯通孔 164、964:侧框架部
164a:外框架部 164b:内框架部
164c:凸部 164d:缝隙部
165:前框架部 166、966:空间
167:凸缘部 168:锁定凸部
169:锚定部 171:锚定用凹部
175:埋设部 175a:前表面
175b:上表面 817、818:检测开关端子
851:端子 875:凹部
961:框架元件 975:扣持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是参照附图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图1a-1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卡用托盘插入一卡用连接器的一对立体图,其中图1a是安装有壳体的视图,而图1b是移除壳体后的视图;图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卡用托盘插入卡用连接器的一俯视图,其中,壳体已移除;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卡用托盘的一立体图;图4a-4e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卡用托盘的一组五个视图,其中图4a是一前视图,图4b是一俯视图,图4c是一后视图,图4d是一侧视图,而图4e是一仰视图;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卡用托盘的金属部的一立体图;图6a-6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卡用托盘的金属部的一对视图,其中图6a是一俯视图,而图6b是一侧视图;以及图7a-7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卡用连接器的一对立体图,其中图7a是安装有壳体的视图,而图7b是移除壳体后的视图。
在图中,在本实施例中160是用作卡保持元件的卡用托盘。如图1a所示,卡用托盘在收容一卡101的同时插入安装于一电子设备(未示出)中的一卡用连接器1。换句话说,一卡101被收容于卡用托盘160内,使两个侧面112被框部161(面向侧面112)围绕,并经由一卡用连接器1安装于一电子设备内。电子设备可为任何类型的设备,包括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话、智能手机、通信调制解调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摄像机、音乐播放器、游戏机或车辆导航系统。
然而,当卡用连接器1以外的一卡用连接器安装于一电子设备中时,使用者有时不使用卡用连接器1。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者可将空的卡用托盘160(即卡用托盘160未收容一卡101)插入卡用连接器1,以用于保管。
卡可为任何类型的记忆卡,诸如一SIM卡、一microSIM卡、MMC 卡、SD卡、卡、卡、MemoryMemory StickSmart或记忆卡。在本实施例的说明中,卡为一卡或一nanoSIM卡。SD卡协会(卡的标准制定机构)将卡的尺寸设置为15mm×11mm×1.0mm(L×W×D)。依据ETSI TS 102 221V11.00卡标准,nanoSIM卡具有12.3mm的长度、8.8mm的宽度以及0.67mm的厚度。
在图1a-1b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卡101(为一卡)具有一大体矩形的板状形状,且用作端子元件(未示出)的多个电极垫在一个表面(在图中所示的例子中为下表面)上沿前端111f成排布置。另一表面即与下表面相反的上表面111b上不设置电极垫。一切除部111c形成在将前端111f的左端和右端连接于侧端111s的其中一个拐角部。更具体地,这个切除部111c形成于上表面111b的前右拐角部。切除部111c通过将卡101的前端111f连接于一侧端111s的拐角部中的任一个拐角部切除形成一截断三角形来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解释卡用连接器1、卡用托盘160以及卡101的各部分的结构和操作的指示方向(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的表述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它们依赖于卡用连接器1、卡用托盘160以及卡101及其组成部件在图中所示的方位。当卡用连接器1、卡用托盘160以及卡101及其组成部件的方位变化时,解释也对应方位的变化而变化。
这里,卡用托盘160包括:一金属部151,通过冲压弯折一金属板材一体形成;以及一树脂部161a,由一绝缘树脂制成,绝缘树脂采用一模制成型技术(诸如嵌件成型(insertmolding)或包覆成型(overmolding))覆盖金属部151的至少周缘的一部分并与金属部151的该至少周缘的部分成为一体。
卡用托盘160的框部161为包围一空间166的所有四侧的一矩形框架元件,空间166用作收容一卡101的卡收容空间。框部161具有:一后框部162以及一前框部165,沿横向彼此平行地延伸;以及一对侧框架部164,沿前后方向延伸并连接后框部162的两端和前框部165的两端。各侧框架部164均包括经由一沿前后方延伸的细长的缝隙部164d相互隔开的一外框架部164a和一内框架部164b。当卡用托盘160插入卡用连接器1时,内框架部164b面向卡101的侧端111s,而外框架部164a面向基座11的侧壁部11e。缝隙部164d沿厚度方向贯通侧框架部164。
在本实施例中,外框架部164a用作保持插入到卡用连接器1中的卡用托盘160的一弹性元件,弹性作用使所述卡用托盘160沿卡用托盘160的横向弹性位移。一锁定凸部168形成于外框架部164a上,用作沿卡用托盘160的横向内侧位移的一接合部,且当卡用托盘160完全插入卡用连接器1时,锁定凸部168还用作与卡用连接器1上的一锁定凹部(锁定部)75接合的一可动锁定部。
在初始状态时,即当没有施加外力时,外框架部164a沿前后方向直线延伸,且外侧面164e除锁定凸部168之外都是平的。当从上方观察时,锁定凸部168具有一梯形的形状且从外侧面164e向横向外侧延伸。当卡用托盘160插入卡用连接器1时,锁定凸部168接触到基座11的侧壁部11e并受到外力。此时,外框架部164a向卡用托盘160的横向内侧弹性位移,而外框架部164a的位移被缝隙部164d吸收,内框架部164b不会被外框架部164a压靠。
各锁定凸部168包括一前倾斜部168a、一前拐角部168b、一高台部168c、一后拐角部168d以及一后倾斜部168e,高台部168c用作沿卡用托盘160的插入方向延伸的一锁定侧部。前倾斜部168a和后倾斜部168e为向外侧面164e倾斜的斜面,而高台部168c大体平地设在外侧部164e上且相当于所述梯形的上侧面。前拐角部168b的拐角位于高台部168c的前端与前倾斜部168a之间的交界处,且后拐角部168d的拐角位于高台部168c的后端与后倾斜部168e之间的交界处。前拐角部168b和后拐角部168d无需形成一严格意义上的拐角,且可以为倒角或为形成具有小半径的一曲线(当从上方观察时)。
一凸部164c形成于一拐角,更具体地形成于一个侧框部164连接于前框部165的前右拐角。凸部164c用作一卡方位限制部。如图所示,当卡101具有正确的方位时,允许卡101收容于卡用托盘160内。然而,当卡101不具有正确的方位时,不允许卡101收容于卡用托盘160内。换句话说,卡101不能收容于空间166内。更具体地,凸部164c具有一截断三角形轮廓且以与按正确方位收容于空间166内的卡101的切除部111c相对应的方式形成。结果,当方位不正确(即当上下颠倒或前后相反地插入)时,卡101不能插入并收容于卡用托盘160的空间166内。
一后板部163连接于后框部162的后方。一贯通孔163a形成于后板部163的一端并沿板厚方向贯通后板部163。贯通孔163a允许一辅助元件(诸如一针或杆)插入,以将压力施加于并操作卡用连接器1的推杆22的操作部22a。
除后板部163外,后框部162的上表面、侧框部164的上表面以及前框部165的上表面是齐平的。然而,前框部165的下表面优选在侧框部164的下表面的上方的位置。前框部165的下表面也优选在收容于空间166内的一卡101的下表面的上方的位置。这样,当卡用托盘160插入卡用连接器1时,前框部165不接触第一端子51和第二端子61。
凸缘部(eaves portion)167从左右侧框部164的内框架部164b的内侧下端向空间166的内侧延伸。凸缘部167用作卡支撑部,用于支撑收容于空间166内的卡101的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例如侧端111s附近的部分)。
前框部165、后框部162以及内框架部164b的面向空间166的侧表面(即内侧表面)均覆设有绝缘树脂,从而不使金属部151露出。由此,即使设置在收容于空间166内的卡101的下表面上的电极垫的周缘露出于卡101的侧面112,电极垫也不会接触金属部151。
金属部151是由0.2mm厚的一金属板制成的具有围绕与空间166相对的开口156的四侧的一大体呈矩形轮廓的一框架元件,且包括:一后金属框架部152和一前金属框架部155,沿横向大体相互平行延伸;以及一对侧金属框架部154,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将后金属框架部152的两端连接到前金属框架部155的两端。
后金属框架部152、侧金属框架部154以及前金属框架部155为平行于侧框架部164和前框架部165的上、下表面延伸的平板状元件。前金属框架部155经由沿卡用托盘160的厚度方向(上下方向)延伸且位于侧金属框架部154上方的连接部154c连接于侧金属框架部154。
在本实施例中,侧金属框架部154不是与侧框架部164的内框架部164b对应,而是与外框架部164a对应,且至少在侧金属框架部154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由树脂部161a覆盖以形成外框架部164a,树脂部161a使用模制成型方法(诸如嵌件成型或包覆成型)形成。换句话说,各外框架部164a包括通过层叠一金属层和一树脂层形成的一层状结构,所述金属层由形成侧金属框架部154的金属板构成,所述树脂层由覆盖于侧金属框架部154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的树脂部161a构成。所述层状结构能够按照不同的要求具有不同的层数。例如,所述层状结构可具有由一侧金属框架部154和覆盖于侧金属框架部154的上表面的一树脂部161a组成的一双层结构,或可具有由一侧金属框架部154和覆盖于侧金属框架部154的下表面的一树脂部161a组成的一双层结构。在此,所述层状结构为由一侧金属框架部154和覆盖于侧金属框架部154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的树脂部161a组成的一个三层结构。
各侧金属框架部154包括:一金属凸部158,形成于与一锁定凸部168对应的位置。当在初始状态时,即当未施加外力时,侧金属框架部154沿前后方向直线延伸,且外侧面154e除金属凸部158之外都是平的。当从上方观察时,金属凸部158具有一梯形的形状且从外侧面154e向横向外侧延伸。
各金属凸部158包括一前倾斜部158a、一前拐角部158b、一高台部158c、一后拐角部158d以及一后倾斜部158e。前倾斜部158a和后倾斜部158e为向外侧面154e倾斜的斜面,而高台部158c大体平地设在外侧部154e上且相当于所述梯形的上侧面。前拐角部158b的拐角位于高台部158c的前端与前倾斜部158a之间的交界处,后拐角部158d的拐角位于高台部158c的后端与后倾斜部158e之间的交界处。高台部158c露出以与锁定凸部168的高台部168c齐平,而埋设于外框架部164a和锁定凸部168内的前倾斜部158a、前拐角部158b、后拐角部158d以及后倾斜部158e均未露出。同样地,埋设于外框架部164a及锁定凸部168内的外侧面154e也未露出。
锚定用凹部171以半圆形凹部的形式形成于前金属框架部155的前缘和后缘的多个位置。采用模制成型方法(诸如嵌件成型或包覆成型)形成的树脂部161a的一部分进入锚定用凹部171中,进而形成锚定部169。由于所谓的锚定效应,金属部151和树脂部161a更牢固地成为一体。锚定用凹部171的数量和位置不限于图中示出的情形,且能够改变。
在图中示出的实施例中,后金属框架部152埋设于后框架部162和侧框架部164内。侧金属框架部154除高台部158c外也埋设于侧框架部164的外框架部164a内。前金属框架部155使前金属框架部155的上表面和前端面155a分别与前框架部165的上表面及前端面165a齐平地露出,而其它部分埋设于前框架部165内。
一埋设部175形成于前金属框架部155。埋设部175形成于卡用连接器1的一元件的抵接部与插入卡用连接器1的卡用托盘160的前框架部165的前端面165a抵接的位置。抵接部为能够与插入卡用连接器1的卡用托盘160的前框架部165的前端面165a抵接的卡用连接器1的任意元件。这里,所述抵接部为卡用连接器1的排出杠杆21的作用点部21a。在图中示出的实施例中,埋设部175形成于卡用托盘160的横向的中央附近。然而,埋设部175能够形成于与排出杠杆21的作用点部21a抵接的任意位置。
埋设部175具有一V形凹口部分,当从前方观察时所述V形凹口部分具有一V形轮廓,且所述V形凹口部分具有靠近前金属框架部155的前端面155a的一向下压入部分。换句话说,当从前方观察时,埋设部175为具有左倾斜部和右倾斜部的一连续的而不间断的凹部。埋设部175的前表面175a与前金属框架部155的前端面155a齐平,且包括露出于前框架部165的前端面165a的一部分且所述部分从前金属框架部155的前端面155a沿前框架部165的厚度方向(向下)位移。埋设部175的上表面175b为与前金属框架部155的上表面连续而不间断的一对倾斜面。
埋设部175及包括埋设部175的前金属框架部155的强度高,即使前表面175a从前方受到大的力,埋设部175及包括埋设部175的前金属框架部155也不会变形。采用模制成型方法(诸如嵌件成型或包覆成型)形成的部分树脂部161a从后方进入埋设部175,以提供将前金属框架部155和前框架部165更加牢固地成为一体的锚定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a-7b所示,卡用连接器1具有:一基座11,由一绝缘材料(诸如一合成树脂)一体地模制成型;以及一壳体65或覆盖元件,通过冲压弯折一导电金属板材一体地形成,其安装于基座11的上侧。壳体65具有一大体矩形的顶板部62以及立设于顶板部62的侧缘的侧板部63,且壳体65覆盖在基座11以及插入基座11和卡用连接器1中的卡用托盘160的至少一部分的上方。卡用连接器1具有一大体长方体的形状,并安装于电子设备中的一基板(诸如一印刷电路基板)的表面上。卡用托盘160插入后方(图7a的右下方)的插入口18。更具体地,卡用托盘160插入基座11与壳体65之间的卡插入空间中。
基座11包括通过冲压弯折一金属板一体形成的第一端子51、第二端子61以及一下侧壳体12。这个大体平板状的元件利用一绝缘树脂采用一模制成型技术(诸如嵌件成型或包覆成型)一体地模制成型,绝缘树脂覆盖第一端子51、第二端子61以及下侧壳体12的至少一部分并与第一端子51、第二端子61以及一下侧壳体12的所述至少一部分成为一体。下侧壳体12为用于加强基座11的一框架元件,且优选由与第一端子51和/或第二端子61相同的材料形成,但与第一端子51和第二端子61电绝缘。
基座11还包括:一底壁部11b,用作大体矩形的平板状的端子保持部;一内壁部11a,比底壁部11b厚,在卡用托盘160的插入方向(前后方向)的前端部11f沿基座11的横向延伸;以及一对侧壁部11e,比底壁部11b厚,在基座11的左右侧缘沿插入方向延伸。内壁部11a的下表面和侧壁部11e的下表面与底壁部11b的下表面齐平,而内壁部11a的上表面和侧壁部11e的上表面位于底壁部11b的上表面的上方。基座11的在卡用托盘160的插入方向的后方端部称为后端部11r。
这里,底壁部11b包括:一第一端子保持凹部11c及第二端子保持凹部11g,用于保持第一端子51及第二端子61的露出部分;以及一第一端子焊接尾部用开口11d及第二端子焊接尾部用开口11h。第一端子保持凹部11c、第二端子保持凹部11g、第一端子焊接尾部用开口11d以及第二端子焊接尾部用开口11h均为沿板厚方向贯通底壁部11b的开口。
存在有单个的第一端子保持凹部11c以及第一端子焊接尾部用开口11d,且沿基座11的横向延伸的单排的第一端子51设置于内。第一端子51的至少一部分埋设于底壁部11b,且至少接触部51a在第一端子保持凹部11c内露出。各第一端子51的待焊接的焊接尾部51d也在第一端子焊接尾部用开口11d内露出。各第一端子51的接触部51a通过臂部的弹性作用被向上偏置,并接触保持在卡用连接器1内的卡用托盘160中的卡101上对应的电极垫。各焊接尾部51d通过焊接电连接于形成于印刷电路基板上的一信号线、接触垫或端子。
第二端子保持凹部11g和第二端子焊接尾部用开口11h并排设置,以形成各排沿基座11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多排。在该图所示的实例中,存在有两排,每排三个。各第二端子61的至少一部分埋设于底壁部11b,且至少接触部61a在各第二端子保持凹部11g内露出。待焊接的焊接尾部61d在各第二端子焊接尾部用开口11h内露出。由此,保持于各第二端子保持凹部11g的第二端子61以各排沿基座11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两排设置。各第二端子61的至少一部分埋设于底壁部11b,且至少接触部61a在第二端子保持凹部11g内露出。各第二端子61的接触部61a通过臂部的弹性作用被向上偏置,并接触保持在卡用连接器1内的卡用托盘160中的卡101上对应的电极垫。各焊接尾部61d通过焊接电连接于形成于印刷电路基板上的一信号线、接触垫或端子。
第一端子51设置成配合一卡上的电极垫,而第二端子61设置成配合一卡上的电极垫。换句话说,卡用连接器1能够收容卡用托盘160中不同类型的卡101。例如,卡用连接器1能收容为一卡或一卡的一卡101。如果需要,第一端子51和第二端子61的数量和布局能够改变,以适合一卡101上的电极垫的数量和布局。当卡用托盘160仅能收容单个类型的卡101时,可省略第一端子51或第二端子61。
下侧壳体12在底壁部11b和左右侧壁部11e之间露出。多个锁定凹部75形成于沿前后方向直线延伸的侧壁部11e的内侧面,且接合形成于卡用托盘160的外框架部164a的锁定凸部168以保持并固定卡用托盘160。锁定凹部75在平面视图中具有一大体三角形形状,且为从侧壁部11e的内侧面向横向外侧突出的凹部。各锁定凹部75包括一前倾斜部75a和一后倾斜部75b。前倾斜部75a和后倾斜部75b为向侧壁部11e的内侧面倾斜的斜面,且前倾斜部75a和后倾斜部75b为与所述三角形的斜边对应的部分。
一推杆22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地安装于两个侧壁部11e中的其中一个的内侧面,以用作用于将插入卡用连接器1内的卡用托盘160排出的托盘排出机构的托盘排出操作元件。推杆22是一直线棒状或带板状的元件,且一弯曲的操作部22a一体连接于后端部。一接合部22b形成于推杆22的前端部,以接合排出杠杆21的力点部21b。排出杠杆21是一杠杆状元件,其设置在内壁部11a的附近,并用作托盘排出机构的托盘排出杠杆。结果,排出杠杆21在支点部21c处枢转安装于底壁部11b。相对力点部21b在支点部21c的另一侧的端部用作作用点部21a,作用点部21a接触插入卡用连接器1中的卡用托盘160的前框架部165并将沿排出方向的力施加于卡用托盘160。
壳体65具有:侧板部63,从顶板部62的侧缘延伸。多个扣持开口63a形成于侧板部63。当壳体65安装在基座11的上侧时,所述多个扣持开口63a接合在基座11的侧壁部11e的外侧面上形成的扣持突起13,且壳体65被固定于基座11上。此外,焊接尾部64形成在侧板部63的下端的任意位置。焊接尾部64用作基板连接部,并从侧板部63立设且向壳体65的横向外侧延伸。焊接尾部64通过焊接固定于基板的表面上形成的固定用垫。
基座11包括一检测开关的一可动元件17,检测开关用于检测插入卡用连接器1中的一卡用托盘160是否已到达卡用连接器1内的一预定位置(卡用托盘160的插入完成的位置)。当卡用托盘160未达到预定位置时,可动元件17和固定元件67分离,且检测开关未导通或关闭。然而,当卡用托盘160到达预定位置时,可动元件17被卡用托盘160的侧框架部164压靠,且可动元件17接触固定元件67。因为这使得检测开关导通或启动,所以确定卡用托盘160已达到预定位置。
下面是对具有上述结构的卡用连接器1进行的操作说明。首先将说明插入卡用托盘160所进行的操作。
使用者手动地将收容一卡101的一卡用托盘160插入卡用连接器1的后方的插入口18。这里,卡用托盘160正确地插入,即上表面向上面向壳体65的顶板部62、下表面向下面向基座11的底壁部11b,而前框架部165面向基座11的前端部11f。结果,收容于空间166内的卡101的不包括任何电极垫的上表面111b面向上,而包括电极垫且露出于卡用托盘160的下表面的卡101的下表面面向下。无论卡用托盘160收容有一卡101或是未收容有一卡101,卡用托盘160都能插入卡用连接器1并从卡用连接器1排出。在下面的说明中,卡用托盘160收容一卡101。如上所述,卡101为一卡。
当卡用托盘160从插入口18插入在基座11与壳体65之间形成的卡插入空间中时,卡用托盘160在卡插入空间中行进,同时侧框架部164的下表面靠近或接触下侧壳体12的上表面,且侧框架部164的外侧面164e沿基座11的侧壁部11e的内侧面滑动并由基座11的侧壁部11e的内侧面引导。接下来,从卡用托盘160的侧框架部164的外侧面164e向横向外侧延伸的锁定凸部168接触基座11的侧壁部11e的内侧面,并向卡用托盘160的横向内侧弹性位移。
这里,直线的外框架部164a像两端受支撑的梁状弹性板一样起作用且向横向内侧弹性位移,外框架部164a在前后方向靠近中间处形成锁定凸部168。然而,由于所述位移被缝隙部164d吸收,所以外框架部164a不会干涉内框架部164b。因此,内框架部164b和内部的卡101不会受到负荷且不会被破坏。另外,外框架部164a具有柔性且能够弹性位移,以像弹性板一样可靠地起作用。
由于外框架部164a包括比树脂部161a的刚性大的侧金属框架部154,所以尽管外框架部164a的形状细长,还是能够施加足够强的力。另外,由于侧金属框架部154是沿卡用连接器160的横向位移而不是沿卡用连接器160的厚度方向位移,所以侧金属框架部154的刚度大且能够施加足够强的弹性作用。因为外框架部164a具有包含一金属层(由一侧金属框架部154组成)和一树脂层(由一树脂部161a组成)的一层状结构,且这种层状结构沿垂直于层叠方向(卡用托盘160的厚度方向)的方向(卡用托盘160的宽度方向)变形,所以相邻层之间出现的位移量没有差别,且侧金属框架部154和树脂部161a不会分离。结果,外框架部164a的刚性大且能施加足够强的弹性作用。
当锁定凸部168接触侧壁部11e的内侧面且开始位移时,锁定凸部168的前倾斜部168a接触侧壁部11e的后端部11r,当锁定凸部168开始位移时,平滑地移动锁定凸部168和外框架部164a。结果,使用者能够平滑地推入卡用托盘160,而无需使用很大的力来推入卡用托盘160。
接下来,当使用者向内继续推卡用托盘160时,如图1a-1b所示,卡用托盘160到达卡用连接器1内的预定位置。此时,可动部17被前框架部165推动并接触固定元件67,检测开关开启,以指示卡用托盘160已达到卡用连接器1内的预定位置。
随着卡用托盘160向卡用连接器1内的预定位置行进,排出杠杆21的作用点部21a被前框架部165推动并向前端部11f的方向进一步位移,且推杆22向后方最突出的位置滑动。
当卡用托盘160到达卡用连接器1内的预定位置时,排出杠杆21的作用点部21a与基座11的内壁部11a发生干涉且不能向前端部11f的方向进一步位移。另外,前框架部165的前端面165a接触基座11的卡插入空间的前端部11k。结果,卡用托盘160不能进一步行进。
此外,当卡用托盘160已到达卡用连接器1内的预定位置时,在所述一对左右外框架部164a的锁定凸部168通过外框架部164a的弹性作用而被偏置,并向卡用托盘160的横向外侧弹性位移,以接合侧壁部11e的内侧面上形成的锁定凹部75。
这里,如图2所示,锁定凸部168的后拐角部168d接触锁定凹部75的后倾斜部75b。后倾斜部75b朝向前移动的卡用连接器1的横向外侧倾斜,且后拐角部168d被外框架部164a的弹性作用沿卡用连接器1的横向向外偏置,并接触后倾斜部75b。因此,后拐角部168d沿后倾斜部175b滑动并向前方位移,以面向卡用连接器1的横向的外侧。结果,卡用托盘160向前方偏置,且用作前框架部165的基准面的前端面165a压靠用作基座11的基准面的卡插入空间的前端部11k,因此将卡用托盘160可靠地保持在卡用连接器1内的预定位置。另外,防止卡用托盘160从预定位置向后方位移。
由于前金属框架部155的前端面155a露出,所以前框架部165的前端面165a不会受到破坏或损耗。因此,甚至在长时间使用后,前端面165a还能继续用作基准面。
如上所述,侧金属框架部154除高台部158c之外的部分埋设于侧框架部164的外框架部164a内,没有在后拐角部168d露出。因此,即使锁定凸部168的后拐角部168d沿锁定凹部75的后倾斜部75b滑动,锁定凹部75的后倾斜部75b也不会受到破坏或损耗。虽然卡用托盘160便于替换,但是卡用连接器1安装在电子设备上且难以替换或不能替换。因此,这对防止锁定凹部75的后倾斜部75b的破坏或损耗具有很好的效果。
当卡用托盘160处于预定位置时,利用安装卡用连接器1的电子设备中的一运算处理装置使得收容于卡用托盘160内的卡101能进行数据交换。当卡101保持于预定位置时,第一端子51的接触部51a接触卡101上的电极垫并建立电连接。
下面是卡用托盘160从卡用连接器1排出的操作的说明。
首先,使用者手动将一辅助元件(诸如一针或杆)从卡用托盘160的后方插入形成于后板部163的贯通孔163a中,且辅助元件的前端接触推杆22的操作部22a。当使用者经由辅助元件推动推杆22时,排出杠杆21的与推杆22的接合部22b接合的力点部21b被向前位移。此时,由于外框架部164a上的锁定凸部168接合侧壁部11e的内侧面形成的锁定凹部75,所以卡用托盘160被锁定。然而,当使用者施加足够的手动力且推杆22的操作部22a被推入时,锁定凸部168容易向卡用托盘160的横向内侧位移且锁定凸部168容易解除锁定,从而允许卡用托盘160向后端部11r移动。检测开关关闭,并检测到卡用托盘160从预定位置向后方移动。
这样,卡用托盘160的后板部163从卡用连接器1的插入口18充分突出。这允许使用者抓住后板部163并将卡用托盘160从卡用连接器1移出。
由于前金属框架部155的前端面155a在前表面露出,所以即使当承受来自排出杠杆21的作用点部21a的力很强时,前框架部165也不会被破坏。
然后,排出杠杆21的作用点部21a通常薄于前框架部165。另外,由于卡用托盘160和卡用连接器1中的各部件在厚度方向上不可避免的尺寸误差,前框架部165与排出杠杆21的作用点部21a之间在厚度方向上的位置关系可稍微变化。另外,由于当排出杠杆21安装到基座11的底壁部11b时的安装误差,整个排出杠杆21围绕支点部21c在厚度方向上摇动且作用点部21a在厚度方向上位移。结果,排出杠杆21的作用点部21a与前框架部165的前端面165a抵接的位置有时会低于前金属框架部155的前端面155a。
在本实施例中,前金属框架部155在前金属框架部155与排出杠杆21的作用点部21a抵接的相对横向的位置处形成一埋设部175。埋设部175的前表面175a与前金属框架部155的前端面155a及前框架部165的前端面165a齐平,且前表面175a包括在厚度方向上具有V形的倾斜部的一部分。因此,埋设部175的前表面175a沿厚度方向延伸的范围大于前金属框架部155的前端面155a除去埋设部175的部分沿厚度方向延伸的范围,且在前框架部165的前端面165a沿厚度方向延伸的范围内。结果,甚至当作用点部21a低于前金属框架部155的前端面155a时,排出杠杆21的作用点部21a也能抵接埋设部175的前表面175a。
由于排出杠杆21的作用点部21a以这种方式抵接前金属框架部155的前端面155a,所以前框架部165不会被破坏。
在本实施例中,卡用托盘160能够保持具有电极垫的一卡101,且能够插入一卡用连接器1。卡用托盘160包括一框架部161,框架部161包括:一前框架部165,沿卡用托盘160插入卡用连接器1的方向位于卡用托盘160的前方;两个侧框架部164,连接于前框架部165的两端。框架部161包括设置于侧框架部164的能够与卡用连接器1的锁定凹部75接合或解除接合的锁定凸部168。当锁定凸部168接合卡用连接器1的锁定凹部75时,承受来自锁定凹部75的向插入方向的前方的力。
结果,卡用托盘160能够容易地插入卡用连接器1中,并容易地保持在卡用连接器1内的一预定位置。
当锁定凸部168接合卡用连接器1的锁定凹部75时,前框架部165的前端面165a压靠卡用连接器1的卡插入空间中的前端部11k。因为用作卡用托盘160的基准面的前端面165a抵接用作放置卡用托盘160的基准面的卡插入空间的前端部11k,所以卡用托盘160精确地定位在卡用连接器1内的预定位置。
卡用连接器1的各锁定凹部75包括向前方延伸的向横向外侧倾斜的一后倾斜部75b,而各锁定凸部168包括:一高台部168c,沿插入方向延伸;一后倾斜部168e,位于高台部168c的后方;以及一后拐角部168d,位于高台部168c的后端与后倾斜部168e之间的交界处。当锁定凸部168接合卡用连接器1上的锁定凹部75时,锁定凸部168的后拐角部168d抵接卡用连接器1的锁定凹部75的后倾斜部75b。因此,锁定凸部168的后拐角部168d沿锁定凹部75的后倾斜部75b滑动且向卡用连接器1的横向外侧且向前位移。这样,卡用托盘160向前位移。
各侧框架部164包括:一内框架部164b,面向卡101的侧端111s;一外框架部164a,形成有锁定凸部168;以及一缝隙部164d,分隔内框架部164b和后框架部164a。在初始状态,外框架部164a沿前后方向延伸。因此,外框架部164a是刚性的,且当外框架部164a位移时不会干涉内框架部164b。
框架部161包括由一金属板构成的一金属部151以及将金属部151的至少周缘的一部分包覆的一树脂部161a,外框架部164a具有由一金属层和一树脂层组成的一层状结构,且锁定凸部168沿垂直于所述层状结构的层叠方向的方向能够弹性位移。因此,外框架部164a不会出现金属层和树脂层分离,且外框架部164a施加强大的弹性作用。
金属部151包括一前金属框架部155,且前金属框架部155的前端面155a在前框架部165的前端面165a露出。结果,前框架部165的前端面165a不会出现破坏或损耗,并继续用作基准面。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内,很多变型都是可能的并且这些变型并不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外。
工业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一卡保持元件以及一卡用连接器。
Claims (11)
1.一种卡保持元件,能够保持具有端子元件的一卡,且能够插入一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保持元件包括:
一框架部,包括:
一前框架部,位于所述卡保持元件插入所述卡用连接器的插入方向的前方;
侧框架部,连接于所述前框架部的两端;以及
一可动锁定部,位于一侧框架部上且能够与所述卡用连接器的一锁定部接合或解除接合,
当所述可动锁定部接合所述卡用连接器的锁定部时,所述可动锁定部受到来自所述锁定部的向插入方向的前方的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保持元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可动锁定部接合所述卡用连接器的锁定部时,所述前框架部的前端面压靠所述卡用连接器的卡插入空间中的前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保持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锁定部能沿所述卡保持元件的横向弹性位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保持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锁定部能沿所述卡保持元件的横向弹性位移。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卡保持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用连接器的锁定部包括向前方延伸的面向横向外侧的一后倾斜部;
所述可动锁定部包括:一锁定侧部,沿插入方向延伸;一后倾斜部,沿插入方向位于所述锁定侧部的后方;以及一后拐角部,位于所述锁定侧部的后端与所述后倾斜部之间的边界处;以及
当所述可动锁定部接合所述卡用连接器的锁定部时,所述可动锁定部的后拐角部接触所述卡用连接器的锁定部的后倾斜部。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卡保持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框架部包括:
内框架部,面向所述卡的侧端;
外框架部,包括所述可动锁定部;以及
缝隙部,分隔所述内框架部和所述外框架部;
在初始状态时,所述外框架部沿前后方向直线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保持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部包括由一金属板构成的一金属部以及将所述金属部的至少周缘的一部分包覆的一树脂部,所述外框架部具有层叠的金属层和树脂层的一层状结构,且所述可动锁定部沿垂直于所述层状结构的层叠方向的方向弹性位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保持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部包括一前金属框架部,且所述前金属框架部的前端面在所述前框架部的前端面露出。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保持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部包括由一金属板构成的一金属部以及将所述金属部的至少周缘的一部分包覆的一树脂部,所述金属部在所述可动锁定部的后拐角部不露出。
10.一种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用连接器能够收容插入的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卡保持元件,所述卡用连接器包括能够与所述可动锁定部接合以及解除接合的一锁定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用连接器还包括能够与前框架部的前端面抵接的卡插入空间的一前端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043115A JP6416018B2 (ja) | 2015-03-05 | 2015-03-05 | カード保持部材及び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
JP2015-043115 | 2015-03-05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693073U true CN205693073U (zh) | 2016-11-16 |
Family
ID=56845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171780.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693073U (zh) | 2015-03-05 | 2016-03-07 | 卡保持元件及卡用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680257B2 (zh) |
JP (1) | JP6416018B2 (zh) |
CN (1) | CN205693073U (zh) |
TW (1) | TWM538666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56657B (zh) * | 2015-07-20 | 2019-07-09 |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 卡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CN206401563U (zh) * | 2016-12-29 | 2017-08-11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夹持装置及其组件 |
US11644875B2 (en) * | 2021-04-27 | 2023-05-09 | Quanta Computer Inc. | Lock mechanism for securing an expansion card in a computer chassis |
CN116073846A (zh) * | 2023-02-16 | 2023-05-0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213872B2 (ja) * | 1994-12-28 | 2001-10-02 |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 携帯電話に於ける電話情報カードドライブ装置 |
JPH1011550A (ja) | 1996-06-25 | 1998-01-16 | Fujitsu Takamizawa Component Kk | カード及びカードホルダ |
SE516154C2 (sv) * | 1999-06-14 | 2001-11-26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En kortmottagningsanordning för en kommunikationsapparat samt kommunikationsapparat |
JP3429267B2 (ja) * | 2000-04-12 | 2003-07-22 |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 カードコネクタ |
WO2004105190A1 (ja) * | 2003-05-26 | 2004-12-02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メモリ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
JP4376075B2 (ja) * | 2004-01-26 | 2009-12-02 |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
JP4403040B2 (ja) * | 2004-08-19 | 2010-01-20 |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 Simソケット用カードホルダー |
JP4386811B2 (ja) * | 2004-08-19 | 2009-12-16 |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 メモリカード用ソケット |
JP4391452B2 (ja) * | 2005-08-10 | 2009-12-24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
SG148876A1 (en) * | 2007-06-08 | 2009-01-29 | J S T Mfg Co Ltd | Card connector |
CN202178465U (zh) | 2011-04-29 | 2012-03-28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子卡连接器 |
CN202111267U (zh) * | 2011-04-29 | 2012-01-11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子卡连接器 |
JP5824357B2 (ja) * | 2011-12-27 | 2015-11-25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 |
JP2013222631A (ja) * | 2012-04-17 | 2013-10-28 | Jst Mfg Co Ltd |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
JP5527558B2 (ja) * | 2012-04-18 | 2014-06-18 | Smk株式会社 | カードコネクタ |
JP6230242B2 (ja) * | 2013-03-01 | 2017-11-15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
-
2015
- 2015-03-05 JP JP2015043115A patent/JP641601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6
- 2016-02-16 US US15/044,829 patent/US9680257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3-04 TW TW105202964U patent/TWM538666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6-03-07 CN CN201620171780.0U patent/CN20569307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680257B2 (en) | 2017-06-13 |
US20160261068A1 (en) | 2016-09-08 |
JP6416018B2 (ja) | 2018-10-31 |
TWM538666U (zh) | 2017-03-21 |
JP2016162704A (ja) | 2016-09-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322370B (zh) | 卡保持元件及卡用连接器 | |
CN104051903B (zh) | 卡用连接器 | |
CN203014023U (zh) | 卡用托盘和卡用连接器 | |
CN108539478B (zh) | 卡保持元件及卡用连接器 | |
CN205693073U (zh) | 卡保持元件及卡用连接器 | |
CN105305164B (zh) | 卡保持构件以及卡用连接器 | |
JP3109893U (ja) | メモリカードリーダ | |
JP6442258B2 (ja) | カード保持部材及び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 |
US9652697B2 (en) | Card holding member and card connector | |
TWM539717U (zh) | 卡保持元件及卡用連接器套件 | |
CN203911131U (zh) | 卡用连接器 | |
CN203013979U (zh) | 连接器 | |
CN107425312A (zh) | 卡连接器和卡用连接器 | |
CN1979972A (zh) | 芯片卡固持结构 | |
CN105633667A (zh) | 卡用连接器 | |
US7438598B1 (en) | Card connector | |
CN105186156B (zh) | 卡保持构件以及卡用连接器 | |
CN112909601B (zh) | 壳体组件及堆叠式卡座 | |
CN105281069B (zh) | 卡保持构件以及卡用连接器 | |
JP2010212122A (ja) | メモリー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 |
JP2016173980A (ja) | カード保持部材及び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 |
CN205081300U (zh) | 卡用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