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11131U - 卡用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卡用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11131U
CN203911131U CN201420093868.6U CN201420093868U CN203911131U CN 203911131 U CN203911131 U CN 203911131U CN 201420093868 U CN201420093868 U CN 201420093868U CN 203911131 U CN203911131 U CN 2039111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holding element
pallet
card connector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9386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崎将充
藤川贵诗
山中学
后藤祐贵
富田光洋
松本保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x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Molex LL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111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1113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为了可靠地除去静电且可靠地防止静电流向接触元件,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卡用连接器,接收一插入的、用于保持在其一个表面设置有电极垫的一卡的卡保持元件。所述卡用连接器包括:一基座,使用于接触所述卡的电极垫的端子排列设置;一盖元件,安装于所述基座且至少覆盖所述基座和所述卡保持元件插入所述卡用连接器中的一部分;以及一接触元件,作为一检测开关,用于检测插入所述卡用连接器中的所述卡保持元件。所述盖元件包括:一保持弹片部,用于保持插入所述卡用连接器中的所述卡保持元件。且当所述卡保持元件插入所述卡用连接器时,所述卡保持元件在接触所述保持弹片部之后接触所述接触元件。

Description

卡用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诸如个人计算机、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数码相机、摄像机、音乐播放器、游戏机以及车辆导航系统等,包括多个卡用连接器以允许使用不同类型的存储卡。这些存储卡包括SIM(Subscriber IdentityModule:用户识别模块)卡、Multi-Media(多媒体卡,MMC)、Secure(安全数码,SD)卡、(小型安全数码)卡、(超级数码图像)卡、Memory(记忆棒)、Memory Stick(记忆棒Duo)、Smart(智能媒体)卡、memory(移动快闪存储)卡、以及(微型安全数码)卡。(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图7为示出一现有的卡用连接器的示意图。
在该图中,811为由一绝缘树脂材料制成的一卡用连接器的基座。所述基座包括一收容部818,用于收容内部装载一卡(未示出)的一卡用托盘961。所述卡可以为例如一SIM卡,且在其底表面上具有电极垫(未示出)。这些电极垫在卡用托盘961的底表面露出。
由金属片材构成的多个端子851设置于收容部818的底板部。在该图所示的例子中,所述多个端子851排列成两排以匹配所述卡上的电极的排列。端子851的一部分焊接于一电路板(未示出)的表面上的连接垫,且经由所述电路板的导电迹线与电子设备的各电子器件建立一电连接。
另外,861为由一金属片材构成的一壳体,其安装在基座811上并围绕基座811。卡用托盘961插入到形成在收容部818的底板部和壳体861的顶板部之间的一空间。基座811内部包括:一压缩弹性元件882,用于在排出插入的卡用托盘961的方向上施加一施压力;以及一锁定元件821,用于将插入的卡用托盘961锁定且保持于基座811内。
卡用托盘961包括:一后板部963;一顶板部962,自后板部963向前延伸且覆盖卡的上表面;一弹片收容部972,自顶板部962的侧端突出;以及一接合突起973。当卡用托盘961插入基座811时,弹片收容部972的前端接触压缩弹性元件882的后端且接收压缩弹性元件882的施压力。当接合突起973接合锁定元件821时,卡用托盘961克服压缩弹性元件882的施压力保持于基座811内。
专利文献1:特许专利公开号2012-146489
但是,当卡用托盘961插入现有的卡用连接器的基座811时,通过使用者传递给卡用连接器的静电自卡用托盘961流向端子851,与端子851电接触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电子器件有时被静电损伤。
壳体861通常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的接地线。当卡用托盘961插入基座811且卡用托盘961接触壳体861时,静电经由所述接地线除去而不影响所述电子设备的电子器件。
但是,壳体861上卡用托盘961插入位置的开口大于卡用托盘961的外形。因此,当卡用托盘961插入基座811时,卡用托盘961不一定接触壳体861。所以,静电不能经由壳体861可靠地除去。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的卡用连接器,当卡保持元件插入时,经由卡保持元件接触与盖元件的保持弹片部接触的接触元件,其能可靠地除去静电且可靠地防止静电流向接触元件。
本实用新型的卡用连接器接收一插入的、用于保持在其一个表面设置有电极垫的一卡的卡保持元件。所述卡用连接器包括:一基座,使用于接触所述卡的电极垫的端子排列设置;一盖元件,安装于所述基座且至少覆盖所述基座和所述卡保持元件插入所述卡用连接器中的一部分;以及一接触元件,作为一检测开关,用于检测插入所述卡用连接器中的所述卡保持元件。所述盖元件包括:一保持弹片部,用于保持插入所述卡用连接器中的所述卡保持元件。且当所述卡保持元件插入所述卡用连接器时,所述卡保持元件在接触所述保持弹片部之后接触所述接触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卡用连接器中,所述卡保持元件包括:一导电的框元件,围绕所述卡的侧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卡用连接器中,所述保持弹片部包括:一保持突出部,向所述基座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突出。所述卡保持元件包括:一侧框部,具有形成在其外侧表面上的一保持用凹部。且当所述保持突出部接合所述保持用凹部时,所述保持弹片部保持所述卡保持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卡用连接器中,所述卡保持元件包括:一前框部,位于所述卡用连接器的插入方向的前方,且所述前框部接触所述接触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卡用连接器中,所述框元件具有一带有在两端处的突出部的向下的冠状的形状,且形成在所述基座和所述盖元件之间的用于收容所述卡保持部(卡保持元件)的插入口具有一带有在两端处的突出部的向下的冠状的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卡用连接器中,所述框元件包括形成于后端的一后板部,所述后板部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插入口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卡用连接器中,所述前框部包括凹入部,所述凹入部形成在与被所述保持元件(卡保持元件)保持的卡的接触垫对应的位置,当从前方观察时,所述凹入部低于被所述卡保持元件保持的卡的底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中,当卡用托盘插入卡用连接器时,卡保持元件在接触盖元件的保持弹片部之后接触接触元件。通过可靠地除去静电且可靠地防止静电流向接触元件,由此提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卡收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卡用托盘内的立体图,其中(a)为从上方向后方观察到的一立体图,而(b)为从下方向前方观察到的一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卡用托盘的五个视图,其中(a)为一后视图,(b)为一俯视图,(c)为一前视图,(d)为一侧视图,而(e)为一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卡用连接器的一分解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卡用连接器的四个视图,其中(a)为一前视图,(b)为一俯视图,(c)为一后视图,而(d)为一侧视图。
图5为卡用托盘插入前后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卡用连接器的立体图,其中(a)为卡用托盘插入前的视图,而(b)为卡插入后的视图。
图6包括用于说明将一卡用托盘插入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卡用连接器中的过程的俯视图,其中(a)至(c)示出在该过程中的各步骤。
图7为示出一现有的卡用连接器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卡用连接器
1F、11f、61f        前端部
1R、11r、22c、61r   后端部
11、811             基座
11a                 内壁部
11b                 底壁部
11c                 端子保持凹部
11d                 焊接尾部用开口
11e                 侧壁部
11g                 托盘排出杆收容部
11h                 凸缘部
11i                 开关保持凹部
11k                 固定元件
13                  卡固突起
18                  插入口
18a                 突出部
21                  排出杠杆
21a                 力输出部
21b                 力输入部
21c                 支点部
22                  推杆
22a                 操作部
22b                 接合部
51、851             端子
51a                 基部
51b                 接触臂部
51b1                臂部
51b2                汇合部
51c、57c、58b       接触部
51d、64             焊接尾部
57                  第一接触元件
57a、58a            安装部
57b                 本体部
58                  第二接触元件
61、861             壳体
62、862             顶板部
63                  侧板部
63a                 卡固开口
65                  第一保持元件
65a、85a            保持用凸部
85                  第二保持元件
101                 卡
110                 卡单元
111a、161a          底表面
111b、161b          顶表面
111c                切欠部
111f                前端
111r                后端
111s                侧端
112                 侧表面
151                 接触垫
161、961            卡用托盘
162                 后框部
162c                倾斜部
163、963            后板部
163a                突出部
164                 侧框部
164a                前侧表面
164b                悬空部
164c                前端表面
165                 前框部
165a                凹入部
166                 空间部
167                 框元件
168                 保持用凹部
168a                前方倾斜面
168b                后方倾斜面
818                 收容部
821                 锁定元件
882                 压缩弹性元件
972                 弹片收容部
973                 接合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包括一卡收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卡用托盘内的立体图。图2包括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卡用托盘的五个视图。在图1中,(a)为从上方向后方观察到的一立体图,而(b)为从下方向前方观察到的一立体图。在图2中,(a)为一后视图,(b)为一俯视图,(c)为一前视图,(d)为一侧视图,而(e)为一仰视图。
在这些图中,161在本实施例中为作为卡保持元件的卡用托盘。如图1所示,卡101插入到安装于一电子设备(图中未示)的一卡用连接器1(稍后描述)。换句话说,卡101收容于一卡用托盘161内,且经由卡用连接器1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任意装置,诸如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话、PDA、数码相机、摄像机、音乐播放器、游戏机、或车辆导航系统等。
卡101可以是任一类型的存储卡,诸如一SIM卡、microSIM卡、卡、卡、卡、卡、MemoryMemory StickSmart存储卡。在本实施例的说明中,卡是4FF(4thForm Factor)卡或所谓的nanoSIM卡。
如图1所示,卡101具有一大体矩形的板状形状,且作为电极垫或端子元件的多个接触垫151沿前端111f和后端111r成排地设置于一个表面(在图中所示的例子中为底表面111a)。在图中所示的例子中,有两排接触垫151,每一排有三个接触垫151。换句话说,接触垫151在卡10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并设置成两排。在与底表面111a相反侧的顶表面111b上不设置接触垫151。一斜的切欠部111c形成在后端111r的连接侧缘111s的左侧或右侧,更具体地,在底表面111a的后方右角部。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说明卡用连接器1、卡用托盘161、及卡101的各个部分的构成与操作的诸如上、下、左、右、前、后等的方向指示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它们取决于卡用连接器1、卡用托盘161、及卡101及它们的在这些图中所示出的构件的方位。当卡用连接器1、卡用托盘161、及卡101或者它们的构件的方位改变时,解释将根据方位的改变而改变。
这里,卡用托盘161是经由冲压和弯折一导电金属板获得的一一体成型元件,且包括一大体矩形形状的框元件167,框元件167围绕作为收容卡101的卡收容空间的一空间部166的四边。框元件167包括:一后框部162及一前框部165,在宽度方向上彼此平行地延伸;以及左右一对侧框部164,在长度方向上延伸且连接于后框部162的两端及前框部165的两端。一后板部163一体形成于后框部162的后表面。
空间部166为卡用托盘161自顶表面161b贯通至底表面161a的一大体矩形的空间。该空间的四边由后框部162、前框部165、及两个侧框部164限定。收容于空间部166内的一卡101的侧表面112被框元件167被面对内侧表面的后框部162、前框部165、及两个侧框部164围绕。彼此相对的悬空部164b在一对侧框部164的内表面从卡用托盘161的底表面161a的侧缘延伸。左右一对悬空部164b在长度方向上延伸且起到在底表面111a的左右侧缘附近支撑收容于空间部166内的卡101的一卡支撑单元的作用。悬空部164b自侧框部164的内表面突出的量小到它们不干涉设置于卡101的底表面111a上的接触垫151。
后板部163在卡用托盘161的厚度方向上(在图2(b)中为垂直于纸面的方向)的尺寸大于后框部162、前框部165、及两个侧框部164在卡用托盘161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在后板部163的至少两端形成在卡用托盘161的宽度方向上突出的突出部163a。这样,当卡用托盘161前后倒置时,后板部163防止非正规插入连接器1。换句话说,这使卡用连接器1的使用者更容易用手指等把持和操作卡用托盘161。
框元件167在卡用托盘161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依照前框部165、后框部162、及两个侧框部164的顺序变大。然而,框元件167形成为与卡用托盘161的顶表面161b齐平。优选地,卡用托盘161的顶表面161b与收容于空间部166内的卡101的顶表面111b大体齐平。另外,后框部162的底部在底表面161a侧的表面优选与收容于空间部166内的卡101的底表面111a大体齐平。
一倾斜部162c形成在后框部162连接于侧框部164的一角部,更具体地,形成在后方右角部。倾斜部162c起到一卡方位限制部的作用。如图1所示,当卡101的方位正规时,其允许一卡101收容于卡用托盘161,但是当卡101的方位非正规时其不允许卡101收容于卡用托盘161。换句话说,一非正规方位的卡101不能收容于空间部166。更具体地,倾斜部162c形成为接近且面对以正规方位收容于空间部166内的一卡101的切欠部111c。由此,当方位非正规时,例如,当卡101上下倒置或者将卡101的后端朝前插入时,卡101不能插入且收容于卡用托盘161的空间部166内。
如图1(b)和图2(c)所示,当从前方观察时,侧框部164的前端表面164c形成为在前框部165的两端朝向底表面161a突出的一突出部。换句话说,当从前方观察时,卡用托盘161具有一向下的冠状的形状。这样,当卡用托盘161上下倒置时,所述突出部防止非正规地插入卡用连接器1。另外,前框部165在底表面161a侧的表面优选低于收容且保持于空间部166内的卡101的底表面111a,也就是,更靠近顶表面161b。这样,当卡用托盘161插入卡用连接器1时,防止前框部165和端子51(稍后描述)之间接触。当从前方观察时,凹入部165a优选在前框部165上对应卡101的各接触垫151的位置、更具体地在对应端子51的接触部51c的位置形成。因为凹入部165a在底表面161a侧的表面足够低于收容且保持于空间部166内的卡101的底表面111a,所以当卡用托盘161插入卡用连接器1时,可靠地防止前框部165接触端子51。
一保持用凹部168也形成于各侧框部164的靠近前端表面164c的外表面上,以将卡用托盘161保持于卡用连接器1内。保持用凹部168包括:一前方倾斜面168a,其倾斜角度相对于侧框部164的外表面陡峭;以及一后方倾斜面168b,其倾斜角度相对于外表面平缓。当卡用托盘161插入卡用连接器1时,在侧框部164的外表面上比前方倾斜面168a更靠近前端表面164c的前侧表面164a是最初接触第一保持元件65的部分。
在本实施例的卡用托盘161中,卡101收容于贯通顶表面161b和底表面161a之间且围绕卡101的侧表面112的空间部166内。该结构不覆盖底表面111a或顶表面111b。由此,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可减小。这使卡用连接器1的高度减小。因为其由金属制成,甚至当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尺寸减小时也能够维持足够的强度。这使卡用连接器1的尺寸减小。所述卡用托盘161可由一材料模制(诸如一合成树脂或陶瓷等)成型,但是优选已冲压且弯折的一金属材料因为其强度高于树脂。
接下来是使用根据本实施例的一卡用托盘161的一卡用连接器1的一说明。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卡用连接器的一分解立体图。图4包括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卡用连接器的四个视图。在图4中,(a)为一前视图,(b)为一俯视图,(c)为一后视图,而(d)为一侧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卡用连接器1具有:一基座11,由一绝缘材料(诸如一合成树脂等)一体模制成型;以及一壳体61,作为安装于经由冲压和弯折一导电金属板一体形成的基座11的顶部上的盖元件。壳体61至少覆盖基座11及卡用连接器1的插入卡用托盘161的部分。卡用连接器1具有一相对扁平的、长方体形状,并安装于一电子设备中,且设置为使一卡用托盘161经由一后方(图4(b)中下方)的插入口18插入基座11或自基座11中排出。更具体地,卡用托盘161插入到形成在基座11和壳体61之间的空间内。
在本实施例中,卡用连接器1在卡用托盘161的插入方向上的前端(图4(b)中上方)称为前端部1F,而在插入方向上的后端(图4(b)中下方)称为后端部1R。
如图中所示,基座11具有:一底壁部11b,其为一大体矩形的平板状元件;以及一内壁部11a,在卡用托盘161的插入方向上沿前端部11f(也就是基座11的前端)延伸,且立设于底壁部11b。基座11在卡用托盘161的插入方向上的后端部称为后端部11r。
这里,底壁部11b包括:端子保持凹部11c,用于保持作为连接端子的端子51。端子保持凹部11c为在厚度方向上贯通底壁部11b的开口,且设置为成排地在基座1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在图中所示的例子中,有两排端子保持凹部11c,每一排有三个凹部。换句话说,端子保持凹部11c及保持于各端子保持凹部11c内的端子51设置为在基座1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两排。
端子51的基部51a的至少一部分埋设于底壁部11b,而其他部分露出于端子保持凹部11c内。更具体地,通过所谓的包覆成型(overmolding),端子51埋设于底壁部11b且被底壁部11b保持。这里,基座11经由在所述多个端子51已经设置在其中的一模具腔充填一绝缘材料而模制成型,从而至少基部51a覆盖有构成底壁部11b的绝缘材料。
各端子51具有:一悬臂状的接触臂部51b,在其基端处连接于基部51a;以及一接触部51c,连接于接触臂部51b的前端或自由端。当从上方观察基端连接于基部51a时,接触臂部51b具有一大体M字状或W字状的形状。更具体地,各接触臂部51b具有:一对左右臂部51b1,具有当从上方观察时一大体U字状或J字状的形状;以及一汇合部51b2,左右臂部51b1汇合且连接在其上。接触部51c连接于汇合部51b2的自由端。当收容于一卡用托盘161内的一卡101未插入卡插入空间时,至少接触部51c的顶表面位于底壁部11b的顶表面上方。
在各端子51中,左右一对臂部51b1朝向前端部11f延伸的部分、汇合部51b2、以及具有接触部51c的部分具有朝向前端部11f上升的一侧面形状,也就是,向前方倾斜向上延伸。当从上方观察时,接触臂部51b和接触部51c也均位于端子保持凹部11c内。
端子51设置为各接触部51c接触保持于卡用连接器1内的卡用托盘161内的卡101上的相应接触垫151。由此,端子51的数量和排列可以改变,以匹配卡101上的接触垫151的数量和排列。
另外,多个焊接尾部用开口11d形成于底壁部11b且在厚度方向上贯通底壁部11b。焊接尾部51d作为各端子51的基础连接部露出于焊接尾部用开口11d。各焊接尾部51d经由埋设于底壁部11b的一连接部(未示出)连接于各端子51的基部51a。各焊接尾部51d再经由焊接电连接于一端子元件,诸如形成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电路板上的一信号线、接触垫或端子等。
基座11具有沿侧缘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一对侧壁部11e,且一托盘排出杆收容部11g形成于一个侧壁部11e内。一推杆22以长度方向上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托盘排出杆收容部11g,且所述推杆22作为托盘排出机构的托盘排出操作元件用于在卡用连接器1插入的方向上排出卡用托盘161。这样,推杆22可以沿一个侧壁部11e在长度方向上滑动。
推杆22为一大体直线的棒状或带状的元件,而一弯曲的操作部22a一体连接于自基座11突出的后端部。操作部22a具有当卡用连接器1的使用者用手指或一工具(诸如一针或棒等)操作所述操作部22a时使操作更容易的一形状。
另外,一接合部22b形成在推杆22的本体部的前端附近,以与排出杠杆(ejection lever)21的力输入部(force input portion)21b接合。排出杠杆21作为托盘排出机构的托盘排出杠杆,且为设置在内壁部11a附近的一杠杆状的元件。由此,排出杠杆21安装于底壁部11b且能够围绕一支点部21c枢转。在与排出杠杆21的力输入部21b相反侧的端部(支点部21c在力输入部21b和相反侧的该端部之间)抵接插入卡用连接器1中的卡用托盘161,且起到在排出方向上施加力于卡用托盘161的一力输出部21a的作用。
一第二保持元件85(其为用于保持插入卡用连接器1中的一卡用托盘161的一保持弹片部)收容于托盘排出杆收容部11g内。第二保持元件85为由一金属板制成的一带状的元件,且具有弹性。基端由设置于基座11的一固定元件11k固定,而前端或自由端为能够在基座11的宽度方向上弹性位移的一悬臂状的元件。第二保持元件85具有一保持用凸部85a,其以自由端面对前端部11f、且自由端位于比基端更靠近基座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的方位设置,且所述保持元件85在自由端附近在基座11的宽度方向向内侧突出。第二保持元件85在需要时可省略。
壳体61具有一大体矩形的顶板部62和立设于顶板部62的侧缘的侧板部63。多个卡固开口63a形成于侧板部63。当壳体61安装于基座11时,形成于基座11的侧壁部11e的外表面的卡固突起13卡固于卡固开口63a,由此将壳体61固定于基座11。另外,一焊接尾部64形成在侧板部63的下端的一位置,其作为立设于侧板部63的一基板连接部,且向壳体61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焊接尾部64通过焊接固定于一固定用垫,例如,形成在一电子设备中的一电路板的表面上的固定用垫。因为至少一个固定用垫连接于电路板的接地线,所以壳体61接地。壳体61在卡用托盘161的插入方向上的前端和后端称为前端部61f和后端部61r。
一第一保持元件65形成于侧板部63的左侧或右侧,更具体地,侧板部63的与收容第二保持元件85的托盘排出杆收容部11g的相反侧,且其作为用于保持插入卡用连接器1内的一卡用托盘161的一保持弹片部。第一保持元件65为一板状的元件,具有弹性,经由向壳体61的宽度方向的内侧强制弯折侧板部63的一部分形成。前端或自由端为一可在壳体61的宽度方向上(也就是,在基座11的宽度方向上)弹性位移的悬臂状元件。第一保持元件65以其基端连接于一侧板部63、自由端面对前端部61f且位于比基端靠近基座11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的方位设置。一保持用凸部65a形成在自由端附近,以向基座11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突出。
卡用连接器1还具有用于检测一卡用托盘161已经插入卡用连接器1的一检测开关端子。更具体地,一托盘检测开关端子设置在基座11的前端部11f附近,以当卡用托盘161插入一设定位置(卡用托盘161由第一保持元件65和第二保持元件85保持,且一卡101收容于卡用托盘161内时各端子51的接触部51c接触对应的接触垫151的位置)时进行检测。所述托盘检测开关形成有:一第一接触元件57,其为安装在前端部11f上或前端部11f附近的一悬臂状的端子;以及一第二接触元件58,其为保持于形成于底壁部11b的一开关保持凹部11i内的一端子。开关保持凹部11i为在厚度方向经过底壁部11b的一开口。
第一接触元件57具有:一安装部57a,安装在前端部11f上且自前端部11f部分地向前突出;一悬臂状的本体部57b,其基端连接于安装部57a且其横向地延伸;以及一接触部57c,连接于本体部57b的前端或自由端。安装部57a大体平行内壁部11a的侧表面,当一卡用托盘161未插入卡用连接器1时,本体部57b相对于内壁部11a的侧表面倾斜,而接触部57c朝向前端部11f向前突出。当一卡用托盘161已经插入时,卡用托盘161的前框部165抵接本体部57b的自由端。第二接触元件58具有:一安装部58a,其大部分埋设于底壁部11b而一部分自前端部11f向前突出;以及一接触部58b,其基端连接于安装部58a,且至少其前端或自由端在开关保持凹部11i内露出。
如图3所示,当一卡用托盘161未插入时,因为第一接触元件57的接触部57c不接触第二接触元件58的接触部58b,所以第一接触元件57和第二接触元件58彼此不接触,也就是,端子彼此不接触,卡检测开关关闭(OFF)。
但是,当卡用托盘161插入卡用连接器1且到达一设定位置时,第一接触元件57的本体部57b的自由端被卡用托盘161的前框部165变形且推向前端部11f,则第一接触元件57的接触部57c接触第二接触元件58的接触部58b。由此,第一接触元件57和第二接触元件58彼此接触,也就是,端子彼此接触,卡检测开关开启(ON),且检测出卡用托盘161已经到达卡用连接器1中的设定位置。
第一接触元件57的接触部57c和第二接触元件58的接触部58b经由焊接电连接于例如形成于所述电子设备的一电路板上的信号线、接触垫或端子等。这样,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可以检测出卡检测开关是开启还是关闭。
另外,基座11具有自底壁部11b的左右两侧向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的凸缘部11h。凸缘部11h为比底壁部11b薄的板状的元件且形成为所述凸缘部11h的底表面与底壁部11b的底表面大体齐平,如图4(c)所示。由此,凸缘部11h的顶表面位于底壁部11b的顶表面下方。由此,如图4(c)所示,形成在基座11的后端部11r和壳体61的后端部61r之间的插入口18不仅具有在整个宽度方向上厚度均匀的一细长的、矩形的形状,还具有带有在两端向下突出的突出部18a的一向下的冠状的形状。
如前面所提到的,当从前方观察时,卡用托盘161的前框部165具有一大体向下的冠状的形状。由此,插入口18协同前框部165防止卡用托盘161非正规地上下倒置地插入卡用连接器1。
此外,除突出部18a以外插入口18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卡用托盘161的后板部163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另外,插入口18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卡用托盘161的后板部163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由此,插入口18协同后板部163防止一卡用托盘161非正规地前后倒置地插入卡用连接器1。
接下来是具有这种构造的一卡用连接器1的操作的一说明。首先将说明与一卡用托盘161的插入相关联的操作。
图5包括卡用托盘插入前后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卡用连接器的立体图。图6包括用于说明将一卡用托盘插入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卡用连接器中的过程的俯视图。在图5中,(a)为卡用托盘插入前的视图,而(b)为卡用托盘插入后的视图。在图6中,a)至(c)示出在该过程中的各步骤。
首先,使用者用一手指等将收容有一卡101的一卡用托盘161自卡用连接器1后方的插入口18插入形成在基座11和壳体61之间的卡插入空间。
为方便起见,图5和图6中省略卡101的图示。换句话说,卡用托盘161未收容一卡101。另外,图6中省略壳体61的顶板部62的图示。
当正规地插入时,卡用托盘161的顶表面161b向上面对相对的壳体61的顶板部62,且前框部165面对卡用连接器1的前端部1F。当一卡101收容于卡用托盘161内时,其上设置有接触垫151的底表面111a向下面对相对的基座11的其上设置有端子51的底壁部11b,且前端111f面对卡用连接器1的前端部1F。
当卡用托盘161自插入口18插入形成在基座11和壳体61之间的卡插入空间时,侧框部164在前框部165和后框部162的底表面且在收容于空间部166内的卡101的底表面111a下方突出,且由形成在基座11的底壁部11b的左右两侧的凹部引导进入卡插入空间。换句话说,在下方突出的侧框部164的底表面面对底壁部11b的上表面下方的左右两侧的凸缘部11h的上表面的状态下,卡用托盘161进入卡插入空间。
优选地,前框部165的底表面相比于收容于空间部166内的卡101的底表面更靠近上表面161b。当卡用托盘161插入卡插入空间时,端子51的接触部51c不接触前框部165,但接触卡101的底表面111a。凹入部165a形成在前框部165上对应各端子51的接触部51c的位置,且凹入部165a在底表面161a侧的表面足够低于收容于空间部166内的卡101的底表面111a。当卡用托盘161插入卡用连接器1时,可靠地防止前框部165和端子51之间的接触。
如图6(a)所示,当使用者进一步推入卡用托盘161时,侧框部164的前侧表面164a乃至前端表面164c或前框部165接触第一保持元件65的保持用凸部65a和第二保持元件85的保持用凸部85a。更具体地,侧框部164的前侧表面164a乃至前端表面164c或前框部165接触第一保持元件65的保持用凸部65a和第二保持元件85的保持用凸部85a。第一保持元件65为与导电金属壳体61一体形成的一元件,且壳体61接地。从而,当卡用托盘161接触第一保持元件65的保持用凸部65a时,卡用托盘161接地。因此,即使当使用者带静电时,也可经由卡用托盘161可靠地除去静电。
最初,如图4(c)所示,在卡用托盘161插入之前,第一保持元件65的保持用凸部65a和第二保持元件85的保持用凸部85a在宽度方向上向卡插入空间大幅地突出。由此,第一保持元件65的保持用凸部65a和第二保持元件85的保持用凸部85a可靠地接触插入卡插入空间的一卡用托盘161。在长度方向上,第一保持元件65的保持用凸部65a和第二保持元件85的保持用凸部85a几乎在同一位置。由此,第一保持元件65的保持用凸部65a和第二保持元件85的保持用凸部85a几乎同时接触插入卡插入空间的卡用托盘161。
如图6(b)所示,当使用者更进一步推入卡用托盘161时,第一保持元件65的保持用凸部65a和第二保持元件85的保持用凸部85a之间的间隔被推开,且第一保持元件65的保持用凸部65a和第二保持元件85的保持用凸部85a沿侧框部164的前侧表面164a相对卡用托盘161向后方移动。此时,使用者的手指等施加的力自卡用托盘161传递到第一保持元件65和第二保持元件85,且第一保持元件65和第二保持元件85弹性位移。由此,卡用托盘161接收由于第一保持元件65和第二保持元件85的弹性作用产生的摩擦阻力。但是,该摩擦阻力小于使用者的手指等施加的力,且移动在抵抗摩擦阻力下继续进行。
另外,如图6(b)所示,作为一卡检测开关端子的第一接触元件57接触卡用托盘161。排出杠杆21也接触卡用托盘161。更具体地,前框部165接触第一接触元件57的本体部57b的自由端和排出杠杆21的力输出部21a。此时,卡用托盘161已经接触第一保持元件65的保持突出部65a,所以静电被除去。由此,静电流向第一接触元件57但不经由所述卡检测开关流向所述电路板的信号线,所述电子设备不会受到静电的不利影响。
接下来,如图6(c)所示,当使用者更进一步推入卡用托盘161时,卡用托盘161到达卡用连接器1中的一设定位置。此时,压靠前框部165,第一接触元件57的本体部57b的自由端在前端部11f的方向上位移,且第一接触元件57的接触部57c接触第二接触元件58的接触部58b。因为第一接触元件57和第二接触元件58接触,所以所述卡检测开关开启,且检测出卡用托盘161到达卡用连接器1中的设定位置。
当卡用托盘161向卡用连接器1中的设定位置前进时,排出杠杆21的力输出部21a推入前框部165且在前端部11f的方向上位移。排出杠杆21的力输入部21b随后朝向后端部11r位移。由此,在接合部22b接合力输入部21b的情况下推杆22在后端部11r的方向上滑动,且,如图5(b)所示,操作部22a自基座11突出的量大于图5(a)示出的初始状态时的突出的量。
当卡用托盘161到达卡用连接器1中的设定位置时,第一保持元件65的保持用凸部65a和第二保持元件85的保持用凸部85a也进入且接合左右侧框部164的保持用凹部168。这将卡用托盘161锁定且固定于卡用连接器1中的设定位置。更具体地,卡用托盘161在长度方向上的位移被第一保持元件65和第二保持元件85限制,这防止卡用托盘161自卡用连接器1中脱出。第一保持元件65和第二保持元件85也自左右弹性地夹持卡用托盘161,以限制卡用托盘161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移。如前面所提到的,可以除去第二保持元件85,但是从将卡用托盘161固定的观点应包括在卡用托盘161内。
当一卡101收容于卡用托盘161内时,卡101随卡用托盘161一起被保持在设定位置,且与安装卡用连接器1的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交换数据。当卡101被保持在设定位置时,卡用连接器1的各端子51的接触部51c接触卡101上的一接触垫151且建立一电连接。另外,如前面所提到的,因为卡用托盘161已经接触第一保持元件65的保持突出部65a,所以静电被除去。由此,静电不会经由端子51流向电路板的信号线,电子设备不会受到静电的不利影响。
但是,当所述电子设备安装有卡用连接器1以外的一连接器时,使用者可不使用卡用连接器1。此时,使用者可以将未收容有一卡101的卡用托盘161插入卡用连接器1,也就是,为了储存的目的,使用者可以插入空的卡用托盘161。甚至当卡用托盘161未收容有一卡101时,因为卡用托盘161在接触第一保持元件65的保持突出部65a后接触第一接触元件57,所以静电不会经由卡检测开关流向电路板的信号线,电子设备不会受到静电的不利影响。
因为凹入部165a形成于卡用托盘161的前框部165,所以甚至当未收容有卡101的卡用托盘161插入卡用连接器1时,前框部165不抵接端子51且不损伤端子51。
接下来是与自卡用连接器1排出一卡用托盘161相关联的操作的一说明。
首先,当使用者用一手指或辅助元件(诸如一针或棒等)将推杆22的操作部22a推入时,与推杆22的接合部22b接合的排出杠杆21的力输入部21b在前端部11f的方向上位移。由此,前框部165受排出杠杆21的力输出部21a推动,且卡用托盘161自设定位置向后端部11r的方向位移。当第一保持元件65的保持用凸部65a和第二保持元件85的保持用凸部85a插入且接合左右侧框部164的保持用凹部168时,因为卡用托盘161被锁定且保持在设定位置,所以必须自排出杠杆21的力输出部21a施加足够的力至前框部165上,且必须自推杆22施加足够的力至力输入部21b上,以解除锁定。但是,因为使用者施加的力足够大,所以当使用者推动推杆22的操作部22a时,解除锁定容易,且卡用托盘161自设定位置向后端部11r的方向位移。
当使用者将推杆22推到最大可能前进的位置时,排出杠杆21的力输出部21a向相比于第一接触元件57的本体部57b的自由端更靠近后端部11r的一位置位移。于是,卡用托盘161的后板部163自卡用连接器1的插入口18大幅突出。由此,使用者可以用手指等把持后板部163并将卡用托盘161自卡用连接器1中拉出。因为卡用托盘161接触第一保持元件65的保持用凸部65a,所以甚至当使用者带静电时,静电也可被除去。静电流向第一接触元件57,且卡检测开关能承受静电的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卡用连接器1接收一插入的卡用托盘161,卡用托盘161保持一卡101,在卡101的底表面111a具有接触垫151的。卡用连接器1具有:一基座11,其上设置有接触卡101的接触垫151的端子51;一壳体61,安装于基座11上、至少覆盖基座11和卡用托盘161的插入卡用连接器1中的一部分;以及一第一接触元件57,其为用于检测一卡用托盘161已经插入卡用连接器1的一检测开关。壳体61包括:一第一保持元件65,用于保持插入卡用连接器1的卡用托盘161,当卡用托盘161已经插入卡用连接器1时,卡用托盘161在接触第一保持元件65之后接触第一接触元件57。
这样,当操作卡用托盘161的使用者带静电时,静电经由卡用托盘161和壳体61的第一保持元件65被可靠地除去。因为当卡用托盘161接触第一接触元件57时,卡用托盘161已经接触第一保持元件65,所以静电被除去。因为第一接触元件57和连接于第一接触元件57的电子设备不会受到静电的不利影响,所以可靠性由此提高。
卡用托盘161还包括:一导电框元件167,围绕卡101的侧表面112。因为框元件167不接触接触垫151,所以当操作卡用托盘161的使用者带静电时,卡101不会受到静电的不利影响。
第一保持元件65包括向基座11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突出的一保持突出部65a,卡用托盘161包括一侧框部164,一保持用凹部168形成在侧框部164的外侧表面上,且第一保持元件65的保持突出部65a接合保持用凹部168,以保持卡用托盘161就位。这样,卡用托盘161被可靠地锁定于卡用连接器1内。
卡用托盘161包括位于卡用连接器1的插入方向的前方的一前框部165,且前框部165接触第一接触元件57。由此,如果操作卡用托盘161的使用者带静电,则当卡用托盘161接触第一接触元件57时,静电已经被除去。静电不流向第一接触元件57且不会给卡检测开关带来不利影响。
此外,框元件167具有一带有在两端处向下的突出部的冠状的形状,而形成在基座11和壳体61之间用于插入卡用托盘161的插入口18也是带有在两端处向下的突出部18a的冠状的形状。这防止一卡用托盘161上下倒置地插入卡用连接器1。
框元件167还包括形成于后端的一后板部163,后板部163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插入口18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这防止一卡用托盘161前后倒置地插入一卡用连接器1。
当从前方观察时,前框部165包括凹入部165a,凹入部165a形成在与保持于卡用托盘161内的卡101的接触垫151对应的位置,且凹入部165a低于保持于卡用托盘161内的卡101的底表面111a。由此,当卡用托盘161插入卡用连接器1时,可靠地防止前框部165接触端子51,且端子51不损伤。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说明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各种变型都是可能的,且这些变型不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外。
工业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能适用于一卡用连接器。

Claims (12)

1.一种卡用连接器,接收一插入的、用于保持在其一个表面设置有电极垫的一卡的卡保持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用连接器包括: 
一基座,使用于接触所述卡的电极垫的端子排列设置; 
一盖元件,安装于所述基座且至少覆盖所述基座和所述卡保持元件插入所述卡用连接器中的一部分;以及 
一接触元件,作为一检测开关,用于检测插入所述卡用连接器中的所述卡保持元件; 
所述盖元件包括:一保持弹片部,用于保持插入所述卡用连接器中的所述卡保持元件;且 
当所述卡保持元件插入所述卡用连接器时,所述卡保持元件在接触所述保持弹片部之后接触所述接触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保持元件包括:一导电的框元件,围绕所述卡的侧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弹片部包括:一保持突出部,向所述基座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突出; 
所述卡保持元件包括:一侧框部,具有形成在其外侧表面上的一保持用凹部;且 
当所述保持突出部接合所述保持用凹部时,所述保持弹片部保持所述卡保持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弹片部包括:一保持突出部,向所述基座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突出; 
所述卡保持元件包括:一侧框部,具有形成在其外侧表面上的一保持用凹部;且 
当所述保持突出部接合所述保持用凹部时,所述保持弹片部保持所述卡保持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保持 元件包括:一前框部,位于所述卡用连接器的插入方向的前方,所述前框部接触所述接触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保持元件包括:一前框部,位于所述卡用连接器的插入方向的前方,所述前框部接触所述接触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元件具有一带有在两端处的突出部的向下的冠状的形状,且形成在所述基座和所述盖元件之间的用于收容所述卡保持元件的插入口具有一带有在两端处的突出部的向下的冠状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元件具有一带有在两端处的突出部的向下的冠状的形状,且形成在所述基座和所述盖元件之间的用于收容所述卡保持元件的插入口具有一带有在两端处的突出部的向下的冠状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元件包括形成于后端的一后板部,所述后板部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插入口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元件包括形成于后端的一后板部,所述后板部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插入口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部包括凹入部,所述凹入部形成在与被所述卡保持元件保持的卡的接触垫对应的位置,当从前方观察时,所述凹入部低于被所述卡保持元件保持的卡的底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部包括凹入部,所述凹入部形成在与被所述卡保持元件保持的卡的接触垫对应的位置,当从前方观察时,所述凹入部低于被所述卡保持元件保持的卡的底表面。 
CN201420093868.6U 2013-03-01 2014-03-03 卡用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391113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40503A JP6230242B2 (ja) 2013-03-01 2013-03-01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2013-040503 2013-03-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11131U true CN203911131U (zh) 2014-10-29

Family

ID=51692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93868.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911131U (zh) 2013-03-01 2014-03-03 卡用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230242B2 (zh)
CN (1) CN203911131U (zh)
TW (1) TWM490132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23233B2 (ja) * 2014-10-07 2018-11-14 日本モレックス合同会社 トレイ及びカードコネクタ
CN104577502B (zh) 2014-12-25 2017-03-15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卡片存储器
JP6325996B2 (ja) * 2015-02-23 2018-05-16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カード保持部材及び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6416018B2 (ja) * 2015-03-05 2018-10-31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カード保持部材及び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KR102377740B1 (ko) 2015-05-12 2022-03-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CN105491188A (zh) * 2015-11-24 2016-04-13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KR101806248B1 (ko) * 2016-07-11 2017-12-07 (주)우주일렉트로닉스 스위치부재를 구비하는 커넥터 장치
CN107743040B (zh) * 2017-09-30 2020-06-12 南京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防静电卡托结构
JPWO2020170822A1 (ja) * 2019-02-20 2021-11-25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カード保持部材及びカード用コネクタセ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66693Y (zh) * 2008-08-31 2009-07-0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5152303B2 (ja) * 2010-11-18 2013-02-27 Smk株式会社 Icカード装着ユニット、カードコネクタ、カードアダプタ
JP2012114089A (ja) * 2010-11-22 2012-06-14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202111267U (zh) * 2011-04-29 2012-01-1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30242B2 (ja) 2017-11-15
TWM490132U (en) 2014-11-11
JP2014170627A (ja) 2014-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11131U (zh) 卡用连接器
CN203859309U (zh) 卡用连接器
US9866249B1 (en) Card holding member and card connector
JP6395557B2 (ja) カード保持部材及びカード用コネクタセット
CN105633667B (zh) 卡用连接器
US9236692B2 (en) Card connector
CN104518354B (zh) 连接器
US9761971B2 (en) Card holding member and card connector, which prevents short-circuits, prevents damage and wear, enables easier handling, and improves reliability
JP2016035802A (ja) カード保持部材及び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6339488B2 (ja) カード保持部材及び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203013979U (zh) 连接器
JP2016219203A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100530842C (zh) Ic卡用连接器
US7128612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JP6416018B2 (ja) カード保持部材及び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204834943U (zh) 端子单元及卡用连接器
JP6166437B2 (ja) カード保持部材及び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105186156B (zh) 卡保持构件以及卡用连接器
TWI548147B (zh) Card holding member and card connector
CN204835061U (zh) 卡用连接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9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