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28907U - 层堆叠结构、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层堆叠结构、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28907U
CN205428907U CN201620126200.6U CN201620126200U CN205428907U CN 205428907 U CN205428907 U CN 205428907U CN 201620126200 U CN201620126200 U CN 201620126200U CN 205428907 U CN205428907 U CN 2054289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onductive
stack
underlay substrate
stack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2620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鸿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Zhejiang Luyuan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Luyuan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Luyuan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Luyuan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2620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28907U/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83119 priority patent/WO2017140056A1/zh
Priority to US15/538,289 priority patent/US20180053718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289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289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226Via connections in a multilevel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28Geometry or layout of the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8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or shape of the interlayer dielectric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59Multistep manufacturing methods
    • H01L27/1262Multistep manufacturing methods with a particular formation,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the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 H01L21/76801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and the after-treatment of the dielectrics, e.g. smoothing
    • H01L21/76802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and the after-treatment of the dielectrics, e.g. smoothing by forming openings in dielectrics
    • H01L21/76805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and the after-treatment of the dielectrics, e.g. smoothing by forming openings in dielectrics the opening being a via or contact hole penetrating the underlying conductor

Abstract

提供一种层堆叠结构、包括该层堆叠结构的阵列基板以及包括该阵列基板的显示装置。该层堆叠结构,包括:衬底基板;在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依次堆叠的第一导电层、第一绝缘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二绝缘层,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在一重叠区域中彼此重叠,设置在所述重叠区域中的凹陷部,包括:贯通所述第一绝缘层的第一过孔;贯通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第二过孔;以及贯通所述第二绝缘层的第三过孔,其中,所述第一过孔、所述第二过孔和所述第三过孔彼此连通,以及导电连接构件,延伸通过所述凹陷部的所述第三过孔、所述第二过孔和所述第一过孔,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通过所述导电连接构件彼此电性连接。

Description

层堆叠结构、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层堆叠结构、包括该层堆叠结构的阵列基板以及包括该阵列基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在电子产品的制造过程中通常需要将位于不同层的两导电层电性连接。例如,在显示装置的阵列基板的周边电路区域中,例如采用两个过孔和一个连接导电层来电性连接位于不同层的两导电层,其中一个过孔暴露出两导电层中的一个导电层,另一个过孔暴露出两导电层中的另一个导电层,连接导电层通过两个过孔而电性连接位于不同层的两导电层,但这种连接结构占用面积大且结构相对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层堆叠结构、包括该层堆叠结构的阵列基板以及包括该阵列基板的显示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不同导电层之间的连接结构占用面积大且结构相对复杂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层堆叠结构,包括:衬底基板;在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依次堆叠的第一导电层、第一绝缘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二绝缘层,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在一重叠区域中彼此重叠;设置在所述重叠区域中的凹陷部,包括:贯通所述第一绝缘层的第一过孔;贯通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第二过孔;以及贯通所述第二绝缘层的第三过孔,其中,所述第一过孔、所述第二过孔和所述第三过孔彼此连通;以及导电连接构件,延伸通过所述凹陷部的所述第三过孔、所述第二过孔和所述第一过孔,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通过所述导电连接构件彼此电性连接。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层堆叠结构中,所述导电连接构件在所述第二过孔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直接接触,所述导电连接构件在所述第一过孔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上表面直接接触。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层堆叠结构中,所述第二过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第三过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以内,且所述导电连接构件在所述第三过孔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上表面直接接触。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层堆叠结构中,所述第二过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过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以内,且所述导电连接构件在所述第一过孔的顶部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下表面直接接触。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层堆叠结构中,所述凹陷部还包括贯通所述第一导电层的第四过孔,所述第四过孔与所述第一过孔彼此连通,所述导电连接构件延伸通过所述第四过孔以在所述第四过孔底部与所述衬底基板的上表面直接接触。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层堆叠结构中,所述第一过孔、所述第二过孔和所述第三过孔被所述导电连接构件完全填满。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层堆叠结构中,所述第二导电层在所述第二过孔的侧壁上具有朝向所述第二过孔的内部突出的至少一个凸起部。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层堆叠结构中,所述第二过孔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彼此相对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至少一个凸起部包括在所述第一侧壁上的至少一个朝向所述第二侧壁突出的第一凸起部、在所述第二侧壁上的至少一个朝向所述第一侧壁突出的第二凸起部、在所述第三侧壁上的至少一个朝向所述第四侧壁突出的第三凸起部、以及在所述第四侧壁上的至少一个朝向所述第三侧壁突出的第四凸起部。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层堆叠结构中,所述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三凸起部和所述第四凸起部互不接触。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层堆叠结构中,所述第一过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第二过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彼此重合。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层堆叠结构中,所述导电连接构件由透明导电金属氧化物形成。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层堆叠结构中,所述至少一个凸起部的平面形状为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或多边形。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层堆叠结构中,所述第一过孔、所述第二过孔和所述第三过孔被所述导电连接构件部分填充。
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包括上述任一层堆叠结构,以及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像素单元,其中所述像素单元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显示区域中,所述层堆叠结构位于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周边电路区域中。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中,所述像素单元包括薄膜晶体管和像素电极,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在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依次堆叠的栅极、栅极绝缘层、有源层、源极和漏极、以及钝化层,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栅极设置在同一层且由相同的材料形成,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栅极绝缘层为同一层,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源极和漏极设置在同一层且由相同的材料形成,所述第二绝缘层与所述钝化层为同一层,且所述导电连接构件和所述像素电极由相同的材料形成。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中,所述第二导电层与第一绝缘层之间还设置有半导体图案层,所述半导体图案层与所述有源层设置在同一层且由相同的材料形成,所述凹陷部还包括贯通所述半导体图案层的第五过孔,所述第五过孔与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彼此连通,所述导电连接构件延伸通过所述第五过孔。
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阵列基板。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层堆叠结构、包括该层堆叠结构的阵列基板以及包括该阵列基板的显示装置中,位于不同层的两导电层经由延伸通过同一个凹陷部的导电连接构件而彼此电连接,因此通过较简单且占用面积较小的结构实现可靠的电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附图中各个膜层并非按实际比例绘制。且附图只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紧密相关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考通常设计。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层堆叠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层堆叠结构沿A1-A2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层堆叠结构的一变型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层堆叠结构的另一变型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层堆叠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层堆叠结构沿A1-A2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的层堆叠结构沿B1-B2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一个示例提供的层堆叠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层堆叠结构沿A1-A2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层堆叠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层堆叠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层堆叠结构沿B1-B2的截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阵列基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的阵列基板沿C1-C2线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彼此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顶”、“底”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层堆叠结构、包括该层堆叠结构的阵列基板以及包括该阵列基板的显示装置。该层堆叠结构,包括:衬底基板;在远离该衬底基板的方向上依次堆叠的第一导电层、第一绝缘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二绝缘层,其中,该第一导电层与该第二导电层在一重叠区域中彼此重叠;设置在该重叠区域中的凹陷部,包括:贯通该第一绝缘层中的第一过孔;贯通该第二导电层中的第二过孔;以及贯通该第二绝缘层中的第三过孔,其中,该第一过孔、该第二过孔和该第三过孔彼此连通;以及导电连接构件,延伸通过该凹陷部的该第三过孔、该第二过孔和该第一过孔,其中,该第一导电层和该第二导电层通过该导电连接构件彼此电性连接。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层堆叠结构、包括该层堆叠结构的阵列基板以及包括该阵列基板的显示装置中,位于不同层的两导电层经由延伸通过同一个凹陷部的导电连接构件而彼此电连接,因此通过较简单且占用面积较小的结构实现可靠的电连接。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层堆叠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层堆叠结构沿A1-A2线的截面示意图。
参见图1和图2,该层堆叠结构100,包括:衬底基板101;在远离该衬底基板101的方向上依次堆叠的第一导电层102、第一绝缘层103、第二导电层104和第二绝缘层105,其中,该第一导电层102与该第二导电层104在区域106中彼此重叠(区域106可称为重叠区域);设置在该重叠区域106中的凹陷部107,该凹陷部107包括:贯通该第一绝缘层103的第一过孔108;贯通该第二导电层104的第二过孔109;以及贯通该第二绝缘层105的第三过孔110,其中,该第一过孔108、该第二过孔109和该第三过孔110彼此连通;以及导电连接构件111,延伸通过该凹陷部107的该第三过孔110、该第二过孔109和该第一过孔108,其中,该第一导电层102和该第二导电层104通过该导电连接构件111彼此电性连接。例如,第一过孔108、第二过孔109和第三过孔110各自的平面形状可以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这里,第一绝缘层103可以仅包括一层绝缘层或者包括多层绝缘层。类似地,第二绝缘层105可以仅包括一层绝缘层或者包括多层绝缘层。
例如,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层堆叠结构中,参见图1和图2,例如,导电连接构件111完全填满由第一过孔108、的第二过孔109以及第三过孔110构成的凹陷部107。导电连接构件111在第二过孔109的侧壁与第二导电层104直接接触。例如,导电连接构件111全面性覆盖第二导电层104中的第二过孔109的侧壁。导电连接构件111在第一过孔108的底部与第一导电层102的上表面直接接触。例如,导电连接构件111全面性覆盖第一导电层102的由第一绝缘层103中的第一过孔108暴露的上表面。
例如,如图2所示,第一过孔108在衬底基板101上的垂直投影与第二过孔109在衬底基板101上的垂直投影彼此重合。也就是,第一过孔108在衬底基板101上的垂直投影的尺寸等于第二过孔109在衬底基板101上的垂直投影的尺寸,且第二过孔109在衬底基板101上的垂直投影与第一过孔108在衬底基板101上的垂直投影的范围完全重合。
例如,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层堆叠结构中,参见图1和图2,第二导电层104中的第二过孔109在衬底基板101上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二绝缘层105中的第三过孔110在衬底基板101上的垂直投影以内。也就是说,第二过孔109的在衬底基板101上的垂直投影的尺寸小于第三过孔110在衬底基板101上的垂直投影的尺寸,且第二过孔109在衬底基板101上的垂直投影整体位于第三过孔110在衬底基板101上的垂直投影的范围之中。例如,第二过孔109在衬底基板101上的垂直投影的边缘与第三过孔110在衬底基板101上的垂直投影的边缘完全分离。在此情况下,导电连接构件111例如在第二绝缘层105中的第三过孔110的底部与第二导电层104的上表面直接接触。这样,第二导电层104在上表面和侧面均与导电连接构件111直接接触,有利于改善第二导电层104与导电连接构件111的电连接性能。
例如,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层堆叠结构的一变型的截面示意图。图3示出的层堆叠结构可具有与图1和图2示出的实施例一提供的层堆叠结构基本上相同的构造,除了第一开口108之外。因此,这里将省略相同部件的重复描述,并且相同的术语和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件。
在图3所示的层堆叠结构中,第二导电层104中的第二过孔109在衬底基板101上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一绝缘层103中的第一过孔108在衬底基板101上的垂直投影以内。也就是说,第二过孔109的在衬底基板101上的垂直投影的尺寸小于第一过孔108在衬底基板101上的垂直投影的尺寸,且第二过孔109在衬底基板101上的垂直投影整体位于第三过孔110在衬底基板101上的垂直投影的范围之中。例如,第二过孔109在衬底基板101上的垂直投影的边缘与第一过孔108在衬底基板101上的垂直投影的边缘完全分离。在此情况下,导电连接构件111例如在第一绝缘层103中的第一过孔108的顶部与第二导电层104的下表面直接接触。这样,在图3所示的层堆叠结构中,第二导电层104在上表面、下表面和侧面均与导电连接构件111直接接触,有利于改善第二导电层104与导电连接构件111的电连接性能。
例如,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层堆叠结构的另一变型的截面示意图。图4示出的层堆叠结构可具有与图1和图2示出的实施例一提供的层堆叠结构基本上相同的构造,除了第四开口112和凹陷部107'之外。因此,这里将省略相同部件的重复描述,并且相同的术语和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件。
在图4所示的层堆叠结构中,凹陷部107'除了包括第一绝缘层103中的第一过孔108、第一导电层104中的第二过孔109和第二绝缘层105中的第三过孔110之外,还包括贯通第一导电层102的第四过孔112。第四过孔112与第一过孔108彼此连通,也就是,第一过孔108、第二过孔109、第三过孔110和第四过孔112彼此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凹陷部107'例如是指彼此连通的第一过孔108、第二过孔109、第三过孔110和第四过孔112构成的凹陷区域。
导电连接构件111延伸通过第三过孔110、第二过孔109、第一过孔108和第四过孔112以在第四过孔112底部与衬底基板102的上表面直接接触。例如,导电连接构件111完全填满由第一过孔108、的第二过孔109、第三过孔110以及第四过孔112构成的凹陷部107'。例如,在一个示例中,衬底基板101为玻璃,第一导电层102为金属层,导电连接构件111的材料为透明导电氧化物(例如,氧化铟锡)。在此情况下,例如导电连接构件111与衬底基板101的附着稳定性优于导电连接构件111与第一导电层的附着稳定性。因此,在此情况下,图4所示的层堆叠结构中,由于第四过孔112的存在可有效改善导电连接构件111在衬底基板101上的附着稳定性。
实施例二
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层堆叠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6示出图5中层堆叠结构沿A1-A2线的截面示意图;图7示出图5中层堆叠结构沿B1-B2线的截面示意图;
本公开实施例二提供的层堆叠结构可具有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层堆叠结构基本上相同的构造,除了第一凸起部115之外。因此,这里将省略相同部件的重复描述,并且相同的术语和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层堆叠结构中,如图5所示,第二导电层104中的第二过孔109具有第一侧壁109-1、第二侧壁109-2、第三侧壁109-3和第四侧壁109-4。第二过孔109的第一侧壁109-1和第二侧壁109-2彼此相对;第二过孔109的第三侧壁109-3和第四侧壁109-4彼此相对。如图5至图7所示,第二导电层104在第二过孔109的第一侧壁109-1上具有朝向第二过孔109的内部突出的一个第一凸起部115。例如,第二导电层109在第一侧壁109-1上的第一凸起部115朝向第二侧壁109-2突出。
第一凸起部115的存在增大了导电连接构件111与第二导电层104之间的接触面积,因此可以改善导电连接构件111与第二导电层104的电连接性能。该第一凸起部115的平面形状例如可以为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多边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
尽管在图5、图6和图7示出的层堆叠结构中,第二导电层104在第二过孔109的第一侧壁109-1上仅具有一个第一凸起部115,但应理解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制第二导电层104在第一侧壁109-1上的第一凸起部115的个数。也就是,第二导电层104在第二过孔109的第一侧壁109-1上可以具有多个第一凸起部115。在一个示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第二导电层104在第二过孔109的第一侧壁109-1上设置有两个朝向第二侧壁109-2突出的第一凸起部115。该两个第一凸起部115例如均朝向第二过孔109的内部突出。这样,进一步增加了导电连接构件111与第二导电层104之间的接触面积,或者进一步增加了导电连接构件111与第二导电层之间的接触点,进而改善了导电连接构件111与第二导电层104的电连接性能。类似的,第二导电层104在第二过孔109第一侧壁109-1上还可以设置更多的朝向第二侧壁109-2突出的第一凸起部115。
实施例三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层堆叠结构平面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三提供的层堆叠结构可具有与实施例二提供的层堆叠结构基本上相同的构造,除了第二凸起部118、第三凸起部119和第四凸起部120之外。因此,这里将省略相同部件的重复描述,并且相同的术语和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件。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层堆叠结构中,例如,上述四个侧壁按照“第一侧壁109-1、第三侧壁109-3、第二侧壁109-2、第四侧壁109-4、第一侧壁109-1”的顺序依次连接。第三侧壁109-3在第一侧壁109-1和第二侧壁109-2的一侧连接第一侧壁109-1和第二侧壁109-2。如图10所示,第三侧壁109-3在第一侧壁109-1和第二侧壁109-2的左侧连接第一侧壁109-1和第二侧壁109-2;第四侧壁109-4在第一侧壁109-1和第二侧壁109-2的另一侧连接第一侧壁109-1和第二侧壁109-2。如图10所示,第四侧壁109-4在第一侧壁109-1和第二侧壁109-2的右侧连接第一侧壁109-1和第二侧壁109-2。第二导电层104在第二侧壁109-2上具有一个朝向第一侧壁109-1突出的第二凸起部118;第二导电层104在第三侧壁109-3上具有一个朝向第四侧壁109-4突出的第三凸起部119;第二导电层104在第四侧壁109-4上具有一个朝向第三侧壁109-3突出的第四凸起部120。第一凸起部115、第二凸起部118、第三凸起部119和第四凸起部120均朝向第二过孔109的内部突出。
在图10示出的层堆叠结构中,第二导电层104在第二过孔109的四个侧壁上各有一个凸起部。在另一示例中,第二导电层104在第二过孔109的四个侧壁上可以各有一个或多个凸起部。各个凸起部115、118、119和120的平面形状可以为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多边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不限制第二过孔109的侧壁的形式和个数,例如,第二过孔109可以具有三个依次连接的侧壁,或六个顺次连接的侧壁。例如,第二导电层104在第二过孔108的每个侧壁上具有一个朝向其内部突出的凸起部。第二过孔109的每个侧壁可以为平坦表面或弯曲表面(例如弧形表面、弯折表面)。
例如,如图10所示,第一凸起部115、第二凸起部118、第三凸起部119和第四凸起部120互不接触,从而有利于导电连接构件111与第二导电层104的电连接性能的改善。
实施例四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层堆叠结构平面示意图;图12为图11所示的层堆叠结构沿B1-B2的截面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四提供的层堆叠结构可具有与实施例二提供的层堆叠结构基本上相同的构造,除了导电连接构件111之外。因此,这里将省略相同部件的重复描述,并且相同的术语和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件。
例如,如图11和图12所示,导电连接构件111部分覆盖凹陷部107。在本实施例中,凹陷部107例如由第一绝缘层103中的第一过孔108、第二导电层104中的第二过孔109以及第二绝缘层105中的第三过孔110构成。导电连接构件111延伸通过第三过孔110、第二过孔109和第一过孔108而部分地填充该凹陷部107。
应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不限制导电连接构件111在凹陷部中的填充程度,也并不限制导电连接构件111与第一导电层102和第二导电层104的连接方式,只要满足通过导电连接构件111实现第一导电层102和第二导电层104的电性连接即可。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层堆叠结构,以及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像素单元,其中所述像素单元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显示区域中,所述层堆叠结构位于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周边电路区域中。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例如用于构成显示装置。该阵列基板包括多条栅线和多条数据线,这些栅线和数据线彼此交叉由此限定了排列为矩阵的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例如包括作为开关元件的薄膜晶体管和用于控制液晶的排列的像素电极。或者,阵列基板的每个像素单元的像素电极作为阳极或阴极用于驱动有机发光材料发光以进行显示操作。
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阵列基板的平面示意图;图14为图13所示的阵列基板沿C1-C2线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200,例如,如图13所示,包括层堆叠结构100'和呈矩阵排列的多个像素单元400。层堆叠结构100'可具有与图1和2所示的层堆叠结构100基本上相同的构造,除了半导体图案层121之外。因此,这里将省略相同部件的重复描述,并且相同的术语和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件。像素单元400形成在衬底基板101上。该像素单元400位于衬底基板101的显示区域300中,层堆叠结构100'位于围绕显示区域300的周边电路区域500中。这里,显示区域300是指所述像素单元400的分布区域。
例如,如图14所示,像素单元400包括薄膜晶体管TFT和像素电极207。薄膜晶体管TFT包括在远离衬底基板101的方向上依次堆叠设置的栅极202、栅极绝缘层203、有源层204、源极和漏极205、和钝化层206。第一导电层102与栅极202设置在同一层且由相同的材料形成;第一绝缘层103与栅极绝缘层203为同一层;第二导电层104与源极和漏极205设置在同一层且由相同的材料形成;第二绝缘层105与钝化层206为同一层;导电连接构件111和像素电极207由相同的材料形成。
如图14所示,第二导电层104与第一绝缘层103之间还设置有半导体图案层121,该半导体图案层121与有源层204设置在同一层且由相同的材料形成。凹陷部107”还包括贯通所述半导体图案层121的第五过孔122。所述第五过孔122与所述第一过孔108和所述第二过孔109彼此连通,导电连接构件111延伸通过第五过孔122。可以理解的是,半导体图案层121并不是必须的。此外,该阵列基板可以包括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层堆叠结构。
以下,描述一种图13和14所示的阵列基板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例如可选地顺次包括如下步骤:
S101:在衬底基板101上形成第一导电层与栅极;
在衬底基板101上溅射沉积第一金属薄膜,该第一金属薄膜的材料例如为Cu、Al、Mo、Ti、Cr、W或者这些金属材料的合金。然后对该第一金属薄膜执行一次图案化工艺(包括光刻胶涂覆、曝光、显影、刻蚀及光刻胶剥离等步骤)以形成同层同材料的第一导电层102与栅极202。第一导电层102与栅极202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结构,如Mo/Al/Mo,Ti/Cu/Ti,MoTi/Cu,Ti/Cu/Mo等。
S102:在形成有第一导电层与栅极的衬底基板上形成第一绝缘薄膜;
在形成有第一导电层102与栅极202的衬底基板101上例如通过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工艺(PlasmaEnhancedChemicalVaporDeposition,PECVD)沉积例如氮化硅或氧化硅的第一绝缘薄膜。该第一绝缘薄膜可以作为栅极绝缘层203以及用于后续进一步形成第一绝缘层103。在此步骤完成时,该第一绝缘薄膜在第一绝缘层103的位置处尚未形成第一过孔108。第一绝缘层103和栅极绝缘层203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结构,例如氧化硅/氮化硅。
S103:在形成有第一绝缘薄膜的衬底基板上形成半导体图案层和有源层;
在形成有上述第一绝缘薄膜的衬底基板上形成半导体图案层和有源层;
在形成有上述第一绝缘薄膜的衬底基板上沉积一半导体薄膜,该半导体薄膜的材料例如为非晶硅、多晶硅或金属氧化物等。然后对该半导体薄膜执行一次图案化工艺(包括光刻胶涂覆、曝光、显影、刻蚀及光刻胶剥离等步骤)以形成同层同材料的半导体图案层121和有源层204。这里,半导体图案层121包括形成在其中的第五过孔122。
S104:在形成有所述半导体图案层和有源层的衬底基板上形成第二导电层以及源极和漏极;
在形成有所述半导体图案层121和有源层204的衬底基板101上溅射沉积第二金属薄膜,该第二金属薄膜的材料例如为Cu、Al、Mo、Ti、Cr、W或者这些金属材料的合金;然后,对该第二金属薄膜执行一次图案化工艺(包括光刻胶涂覆、曝光、显影、刻蚀及光刻胶剥离等步骤)以形成同层同材料的第二导电层104以及源极和漏极205。这里,第二导电层104例如包括第二过孔109。第二导电层104以及源极和漏极205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结构,如Mo/Al/Mo,Ti/Cu/Ti,MoTi/Cu,Ti/Cu/Mo等。
S105:在形成有第二导电层与源极和漏极的衬底基板上形成第二绝缘薄膜。
在形成有第二导电层104与源极和漏极205的衬底基板101上形成第二绝缘薄膜。该第二绝缘薄膜也可通过PECVD工艺沉积氮化硅或氧化硅而形成。该第二绝缘薄膜可以用于后续进一步形成钝化层206以及用于后续进一步形成第二绝缘层105。在此步骤完成时,该第二绝缘薄膜在第二绝缘层105的位置处尚未形成第三过孔110,且在漏极205上方尚未形成钝化层过孔H。该第二绝缘薄膜形成的第二绝缘层105与钝化层206可以是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例如氧化硅/氮化硅,也可以采用有机绝缘层,例如有机树脂材料等。
S106:在形成有第二绝缘薄膜的衬底基板上形成钝化层过孔和凹陷部;
对形成有上述第二绝缘薄膜的衬底基板101执行图案化工艺以形成漏极206上方的钝化层过孔H和凹陷部107”。在执行该图案化工艺之前,第二导电层104中的第二过孔109和半导体图案层121中的第五过孔已经形成。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同一种刻蚀液或者采用不同的刻蚀液形成第二绝缘层105中的第三过孔110以及第一绝缘层103中的第一过孔108;执行该图案化工艺时也可以采用干刻工艺,形成钝化层过孔H、第二绝缘层105中的第三过孔110以及第一绝缘层103中的第一过孔108。执行完此步骤之后,第一导电层102的部分上表面被暴露,漏极205的部分上表面被暴露。
S107:在形成有钝化层过孔和凹陷部的衬底基板上形成导电连接构件和像素电极;
在形成有漏极206上方的钝化层过孔H和凹陷部107”的衬底基板101上形成导电连接构件111和像素电极207。例如,可通过溅射透明金属氧化物导电材料层,如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等,然后执行一次图案化工艺来形成导电连接构件111和像素电极207。
从上述描述可知,形成本实施例的阵列基板不需额外增加其他工艺步骤,通过形成像素单元400的工艺即可对应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层堆叠结构。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
该显示装置的一个示例为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阵列基板与对置基板彼此对置以形成液晶盒,在液晶盒中填充有液晶材料。该对置基板例如为彩膜基板。所述阵列基板的每个像素单元的像素电极用于施加电场对液晶材料的取向进行控制,即对液晶分子的旋转的程度、倾斜的程度或旋转和倾斜的程度进行控制从而进行显示操作。在一些示例中,该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为阵列基板提供背光的背光源。
该显示装置的另一个示例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阵列基板的每个像素单元的像素电极作为阳极或阴极用于驱动有机发光材料发光以进行显示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层堆叠结构不仅限于应用到显示装置的阵列基板上。事实上该层堆叠结构可应用到任何需要电性连接位于不同层的两导电层的情况。例如,在印刷电路板中,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层堆叠结构来连接位于不同层的两导电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层堆叠结构,包括:
衬底基板;
在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依次堆叠的第一导电层、第一绝缘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二绝缘层,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在一重叠区域中彼此重叠;
设置在所述重叠区域中的凹陷部,包括:
贯通所述第一绝缘层的第一过孔;
贯通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第二过孔;以及
贯通所述第二绝缘层的第三过孔,
其中,所述第一过孔、所述第二过孔和所述第三过孔彼此连通;以及
导电连接构件,延伸通过所述凹陷部的所述第三过孔、所述第二过孔和所述第一过孔,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通过所述导电连接构件彼此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堆叠结构,其中,所述导电连接构件在所述第二过孔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直接接触,所述导电连接构件在所述第一过孔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上表面直接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堆叠结构,其中,所述第二过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第三过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以内,且所述导电连接构件在所述第三过孔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上表面直接接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堆叠结构,其中,所述第二过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过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以内,且所述导电连接构件在所述第一过孔的顶部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下表面直接接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堆叠结构,其中,所述凹陷部还包括贯通所述第一导电层的第四过孔,所述第四过孔与所述第一过孔彼此连通,所述导电连接构件延伸通过所述第四过孔以在所述第四过孔底部与所述衬底基板的上表面直接接触。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堆叠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过孔、所述第二过孔和所述第三过孔被所述导电连接构件完全填满。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堆叠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层在所述第二过孔的侧壁上具有朝向所述第二过孔的内部突出的至少一个凸起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层堆叠结构,其中,所述第二过孔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彼此相对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至少一个凸起部包括在所述第一侧壁上的至少一个朝向所述第二侧壁突出的第一凸起部、在所述第二侧壁上的至少一个朝向所述第一侧壁突出的第二凸起部、在所述第三侧壁上的至少一个朝向所述第四侧壁突出的第三凸起部、以及在所述第四侧壁上的至少一个朝向所述第三侧壁突出的第四凸起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层堆叠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三凸起部和所述第四凸起部互不接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堆叠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过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第二过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彼此重合。
11.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堆叠结构,其中,所述导电连接构件由透明导电金属氧化物形成。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层堆叠结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凸起部的平面形状为正方形、长方形或半圆形。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层堆叠结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凸起部的平面形状为多边形。
14.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堆叠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过孔、所述第二过孔和所述第三过孔被所述导电连接构件部分填充。
15.一种阵列基板,包括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堆叠结构,以及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像素单元,其中所述像素单元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显示区域中,所述层堆叠结构位于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周边电路区域中。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阵列基板,其中,所述像素单元包括薄膜晶体管和像素电极,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在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依次堆叠的栅极、栅极绝缘层、有源层、源极和漏极、以及钝化层,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栅极设置在同一层且由相同的材料形成,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栅极绝缘层为同一层,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源极和漏极设置在同一层且由相同的材料形成,所述第二绝缘层与所述钝化层为同一层,且所述导电连接构件和所述像素电极由相同的材料形成。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阵列基板,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层与第一绝缘层之间还设置有半导体图案层,所述半导体图案层与所述有源层设置在同一层且由相同的材料形成,所述凹陷部还包括贯通所述半导体图案层的第五过孔,所述第五过孔与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彼此连通,所述导电连接构件延伸通过所述第五过孔。
18.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阵列基板。
CN201620126200.6U 2016-02-17 2016-02-17 层堆叠结构、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2054289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26200.6U CN205428907U (zh) 2016-02-17 2016-02-17 层堆叠结构、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PCT/CN2016/083119 WO2017140056A1 (zh) 2016-02-17 2016-05-24 层堆叠结构、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US15/538,289 US20180053718A1 (en) 2016-02-17 2016-05-24 Layer stacking structure,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26200.6U CN205428907U (zh) 2016-02-17 2016-02-17 层堆叠结构、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28907U true CN205428907U (zh) 2016-08-03

Family

ID=56541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26200.6U Active CN205428907U (zh) 2016-02-17 2016-02-17 层堆叠结构、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053718A1 (zh)
CN (1) CN205428907U (zh)
WO (1) WO2017140056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5347A (zh) * 2017-03-28 2017-08-1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
CN109031846A (zh) * 2018-08-29 2018-12-18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纤维基板和包括其的柔性显示装置
CN109752891A (zh) * 2019-01-14 2019-05-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WO2020107885A1 (en) * 2018-11-28 2020-06-04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WO2022217608A1 (zh) * 2021-04-16 2022-10-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背板、其制作方法及发光基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77510B2 (en) * 2016-11-28 2020-09-15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dummy via anchored to dummy metal layer
KR20210118309A (ko) * 2020-03-20 2021-09-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42934A (ja) * 1989-10-30 1991-06-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の配線接続構造
KR100276442B1 (ko) * 1998-02-20 2000-12-15 구본준 액정표시장치 제조방법 및 그 제조방법에 의한 액정표시장치
US6313026B1 (en) * 2000-04-10 2001-11-06 Micron Technology, Inc. Microelectronic contacts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same
KR100720095B1 (ko) * 2000-11-07 2007-05-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박막 트랜지스터 어레이 기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04296665A (ja) * 2003-03-26 2004-10-21 Seiko Epson Corp 半導体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0654569B1 (ko) * 2004-12-30 2006-12-05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박막 트랜지스터 어레이 기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148720B1 (ko) * 2005-12-31 2012-05-2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US7601624B2 (en) * 2006-09-13 2009-10-1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Device comprising an ohmic via contact,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reof
CN203133797U (zh) * 2013-01-23 2013-08-14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摸屏传感器
CN103715141B (zh) * 2013-12-27 2015-02-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15450B (zh) * 2014-03-27 2017-10-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204361089U (zh) * 2014-12-30 2015-05-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过孔电连接结构、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US20160276276A1 (en) * 2015-03-19 2016-09-2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emiconductor device
KR102503756B1 (ko) * 2015-11-04 2023-02-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5347A (zh) * 2017-03-28 2017-08-1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
CN109031846A (zh) * 2018-08-29 2018-12-18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纤维基板和包括其的柔性显示装置
WO2020107885A1 (en) * 2018-11-28 2020-06-04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11402710B2 (en) 2018-11-28 2022-08-02 Beijing Bo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9752891A (zh) * 2019-01-14 2019-05-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WO2020147495A1 (zh) * 2019-01-14 2020-07-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US11573467B2 (en) 2019-01-14 2023-02-07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Arr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panel
US11914253B2 (en) 2019-01-14 2024-02-27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Arr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panel
WO2022217608A1 (zh) * 2021-04-16 2022-10-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背板、其制作方法及发光基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40056A1 (zh) 2017-08-24
US20180053718A1 (en) 2018-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28907U (zh) 层堆叠结构、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07221550B (zh) 显示装置
US8698159B2 (en) Panel structure including transistor and connecting elements,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same,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panel structur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5116642B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4049430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1409263B (zh) 像素结构、显示面板以及光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3872142A (zh) 像素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2456696A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9634467A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97230A (zh) 像素单元及其制造方法和双面oled显示装置
CN206348571U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932030A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205507295U (zh) 阵列基板和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CN102033370A (zh) 液晶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5572927A (zh) 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1236976B (zh) 有源元件阵列基板、光电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3489874A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7845644A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204905257U (zh) 阵列基板、显示装置
CN202126557U (zh) 一种阵列基板
CN105870132A (zh) Tft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0178207A (zh) 有源矩阵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07908054A (zh) 显示装置、半透半反的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7275343A (zh) 底栅型tft基板的制作方法
KR20160108660A (ko)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기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