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31033U - 一种骨架车厢及自卸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骨架车厢及自卸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131033U CN205131033U CN201520883476.4U CN201520883476U CN205131033U CN 205131033 U CN205131033 U CN 205131033U CN 201520883476 U CN201520883476 U CN 201520883476U CN 205131033 U CN205131033 U CN 20513103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keleton
- side frame
- column
- header board
- under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架车厢,包括厢体及用于支撑所述厢体的骨架,所述骨架为整体式框架结构,所述骨架包括第一侧架、第二侧架、前骨架及底架,所述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相对设置,所述前骨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的同一端,所述底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的下部。前述骨架车厢具有稳固、可靠、经济且承载及防胀能力均较强的优点。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设置上述骨架车厢的自卸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骨架车厢及包括上述骨架车厢的自卸车。
背景技术
自卸车是通过液压或机械举升而自行卸载货物的车辆,一般由汽车底盘、液压举升机构、车厢和取力装置等部件组成,其中,车厢是自卸车的重要组成部件。现在市面上的自卸车车厢,骨架均为分散式骨架,车厢各面未有效连接,即未形成一个整体。在这种情况下,骨架承载能力不够,厢体容易发生变形或涨破,且工艺性不好。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稳固、可靠、经济且承载及防胀能力均较强的骨架车厢及包括该骨架车厢的自卸车,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骨架车厢及包括该骨架车厢的自卸车,以解决现有厢体的骨架承载能力不够,厢体容易发生变形或涨破,且工艺性不好的问题。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骨架车厢,包括厢体及用于支撑所述厢体的骨架,所述骨架为整体式框架结构,所述骨架包括第一侧架、第二侧架、前骨架及底架,所述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相对设置,所述前骨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的同一端,所述底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的下部。
进一步地,所述底架包括底板横梁和底板纵梁,所述底板横梁沿所述厢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底板纵梁与所述底板横梁交叉设置,且其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横梁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架和/或所述第二侧架包括侧横梁和第一连接件,所述侧横梁沿所述厢体长度方向设置并与所述前骨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架和/或所述第二侧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底板横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前骨架包括前板横梁、前板纵梁及第二连接件,所述前板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固定连接,所述前板纵梁与前板横梁交叉设置,所述前板纵梁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前骨架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底板横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架和/或所述第二侧架还包括侧向加强筋,所述侧向加强筋沿所述厢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与所述前骨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前骨架包括斜加强筋,所述斜加强筋一端固定于所述前板横梁或前板纵梁上,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侧架和/或第二侧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骨架车厢还包括后骨架,所述后骨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的另一同端。
进一步地,所述后骨架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后横梁和防胀杆,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相对设置,所述防胀杆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上部,所述后横梁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下部,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后横梁和防胀杆共同形成一个环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厢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前挡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对设置,所述前挡板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同一端,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前挡板形成一个半框结构,所述半框结构内置固定于所述骨架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骨架车厢,包括厢体及用于支撑厢体的骨架,相比现有技术而言,该骨架为整体式框架结构,具体地包括第一侧架、第二侧架、前骨架及底架,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相对设置,前骨架固定设置于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的左端,底架固定设置于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的下部。通过上述设置,本实用新型的骨架车厢形成了一个稳固、可靠且经济的车厢,还能通过优化计算最大程度地减少材料的使用,简化工艺,同时提供最大的承载及防胀能力。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自卸车,包括底架及设置于底架上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为其上任一项所述的骨架车厢。
上述自卸车显然具有前述骨架车厢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骨架车厢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骨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骨架另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主视图;
图5为图1的左视图;
图6为图1的右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前挡板2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
4底板横梁5底板纵梁6侧横梁
7侧向加强筋8第一连接件9前板横梁
10前板纵梁11斜加强筋12第二连接件
13第一立柱14后横梁15第二立柱
16防胀杆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主要用于区分不同的部件,但不对部件进行具体限制。同时,应当清楚,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方位以骨架车厢的使用状态为基准,具体地,在图1所示的视图中,左侧为“前”,右侧为“后”。
如图1所示,一种骨架车厢,包括厢体及用于支撑该厢体的骨架,该骨架为整体式框架结构,厢体具体地包括前挡板1、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相对设置,前挡板1固定设置于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的同一端,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及前挡板1形成一个半框结构,同时,骨架包括第一侧架、第二侧架、前骨架及底架,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相对设置,前骨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的左端,底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的下部,前述半框结构内置固定于该骨架上,即第一侧板2位于第一侧架处,第二侧板2位于第二侧架处,前挡板1位于骨架处。鉴于前述骨架为整体式框架结构,骨架的承载能力较强,通过骨架为厢体做支撑及防护,可以有效地防止厢体变形或涨破等,经济性、稳固性及工艺性都比较强。
如图2和图3所示,前述底架包括底板横梁4和底板纵梁5,底板横梁4沿厢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底板纵梁5与底板横梁4交叉设置,且其固定设置于底板横梁4上。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底板横梁4为两根,两根底板横梁4平行设置,底板纵梁5的数量为一根或多根;底板横梁4和底板横梁5的连接方式为焊接。需要说明的是,底板横梁4的形式可根据需要进行增加或改变,在底板横梁4的数量为更多根时,底板横梁4的布置形式不做限制,既可以平行布置,亦可交叉设置,或平行和交叉混合设置。
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侧架包括侧横梁6、侧向加强筋7和第一连接件8,侧横梁6沿厢体长度方向设置并与前骨架固定连接,侧向加强筋7用于加强第一侧架,其亦沿厢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与前骨架固定连接,第一侧架通过第一连接件8与底板横梁4连接,第一连接件8优选为加强筋。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侧架的结构形式与前述第一侧架的结构形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2和图5所示,前骨架包括前板横梁9、前板纵梁10、斜加强筋11及第二连接件12,前板横梁9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固定连接,前板纵梁10与前板横梁9交叉设置,前板纵梁10与第二连接件12连接,前骨架通过第二连接件12与底板横梁4连接,斜加强筋11一端固定于前板横梁9或前板纵梁10上,其另一端固定于第一侧架和/或第二侧架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并不仅限于第一侧架、第二侧架及前骨架上设置有加强筋,其他部分重要受力区域亦可增设加强筋进行局部加强。
此外,如图2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中骨架还包括后骨架,后骨架固定设置于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的右端,具体地,后骨架包括第一立柱13、第二立柱15、后横梁14和防胀杆16,第一立柱13和第二立柱15相对设置,防胀杆16固定设置于第一立柱13和第二立柱15的上部,后横梁14固定设置于第一立柱13和第二立柱15的下部,第一立柱13、第二立柱15、后横梁14和防胀杆16共同形成一个环形结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骨架车厢,包括厢体及用于支撑厢体的骨架,该骨架为整体式框架结构,具体包括第一侧架、第二侧架、前骨架、后骨架及底架,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相对设置,前骨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的左端,后骨架固定设置于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的右端,底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的下部。鉴于骨架的底部、侧面、前后等各梁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框架,作为厢体支撑与防护的该骨架承载能力较强,可以有效地防止厢体变形或厢体涨破,且工艺性好,优点较为突出。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自卸车,包括底架及设置于底架上的车厢,所述车厢为其上所述的骨架车厢。
上述自卸车显然具有前述骨架车厢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骨架车厢,包括厢体及用于支撑所述厢体的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为整体式框架结构,所述骨架包括第一侧架、第二侧架、前骨架及底架,所述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相对设置,所述前骨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的同一端,所述底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的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架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包括底板横梁(4)和底板纵梁(5),所述底板横梁(4)沿所述厢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底板纵梁(5)与所述底板横梁(4)交叉设置,且其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横梁(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架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架和/或所述第二侧架包括侧横梁(6)和第一连接件(8),所述侧横梁(6)沿所述厢体长度方向设置并与所述前骨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架和/或所述第二侧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8)与所述底板横梁(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架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骨架包括前板横梁(9)、前板纵梁(10)及第二连接件(12),所述前板横梁(9)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固定连接,所述前板纵梁(10)与前板横梁(9)交叉设置,所述前板纵梁(10)与所述第二连接件(12)连接,所述前骨架通过第二连接件(12)与所述底板横梁(4)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架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架和/或所述第二侧架还包括侧向加强筋(7),所述侧向加强筋(7)沿所述厢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与所述前骨架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骨架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骨架包括斜加强筋(11),所述斜加强筋(11)一端固定于所述前板横梁(9)或前板纵梁(10)上,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侧架和/或第二侧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骨架车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骨架,所述后骨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的另一同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骨架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骨架包括第一立柱(13)、第二立柱(15)、后横梁(14)和防胀杆(16),所述第一立柱(13)和第二立柱(15)相对设置,所述防胀杆(16)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柱(13)和第二立柱(15)的上部,所述后横梁(14)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柱(13)和第二立柱(15)的下部,所述第一立柱(13)、第二立柱(15)、后横梁(14)和防胀杆(16)共同形成一个环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架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厢体包括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及前挡板(1),所述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相对设置,所述前挡板(1)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2)和所述第二侧板(3)的同一端,所述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及前挡板(1)形成一个半框结构,所述半框结构内置固定于所述骨架上。
10.一种自卸车,包括底架及设置于底架上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骨架车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883476.4U CN205131033U (zh) | 2015-11-06 | 2015-11-06 | 一种骨架车厢及自卸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883476.4U CN205131033U (zh) | 2015-11-06 | 2015-11-06 | 一种骨架车厢及自卸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131033U true CN205131033U (zh) | 2016-04-06 |
Family
ID=55616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883476.4U Active CN205131033U (zh) | 2015-11-06 | 2015-11-06 | 一种骨架车厢及自卸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13103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33404A (zh) * | 2016-10-12 | 2018-04-20 | 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 自卸车车厢及其前墙结构 |
CN112124824A (zh) * | 2020-08-21 | 2020-12-25 | 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 自卸式拉臂车厢 |
-
2015
- 2015-11-06 CN CN201520883476.4U patent/CN20513103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33404A (zh) * | 2016-10-12 | 2018-04-20 | 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 自卸车车厢及其前墙结构 |
CN112124824A (zh) * | 2020-08-21 | 2020-12-25 | 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 自卸式拉臂车厢 |
CN112124824B (zh) * | 2020-08-21 | 2024-05-10 | 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 自卸式拉臂车厢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131033U (zh) | 一种骨架车厢及自卸车 | |
CN201179895Y (zh) | 整体骨架型底板自卸车车厢及具有该车厢的货车 | |
CN202225913U (zh) | 一种矿用汽车的车架总成 | |
CN203651573U (zh) | 自卸车底板副车架结构 | |
CN102765423B (zh) | 车架和工程车辆 | |
CN201457469U (zh) | 主副一体化工程车车架 | |
CN204309912U (zh) | 一种汽车地板下横梁结构及汽车 | |
CN204587776U (zh) | 罐车及罐体支撑结构 | |
CN201506397U (zh) | 一种自卸车车厢及自卸车 | |
CN203410458U (zh) | 一种铁路货车车体 | |
CN201872651U (zh) | 一种自卸载重汽车的车厢结构 | |
CN201240424Y (zh) | 自卸车用副梁 | |
CN204110152U (zh) | 低平板运输车承载平台 | |
CN103332223A (zh) | 一种整体承载底架及全承载货厢 | |
CN208881792U (zh) | 一种漏斗车用板支撑端墙 | |
CN205113445U (zh) | 一种平板运输车车架结构 | |
CN206307113U (zh) | 车架 | |
CN204871239U (zh) | 一种汽车前地板左纵梁总成 | |
CN203902678U (zh) | 商用车驾驶室后围 | |
CN205010245U (zh) | 一种低地板拖车车体底架 | |
CN203032767U (zh) | 一种平板客车底盘 | |
CN203402281U (zh) | 一种整体式地板横梁 | |
CN220924282U (zh) | 高刚度半挂车车架 | |
CN207389312U (zh) | 一种加强型半挂车纵梁 | |
CN212579707U (zh) | 自卸车货箱底板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