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36770U - 后背门内板结构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后背门内板结构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36770U
CN204936770U CN201520661976.3U CN201520661976U CN204936770U CN 204936770 U CN204936770 U CN 204936770U CN 201520661976 U CN201520661976 U CN 201520661976U CN 204936770 U CN204936770 U CN 2049367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back door
plate structure
panel body
inn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6197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海军
王岩
周永辉
宋美娜
袁丽霞
米志佳
郭浩鹏
郭大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66197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367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367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367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背门内板结构和车辆,其中,该后背门内板结构包括内板本体,所述内板本体上设置有彼此间隔且在厚度方向上贯通所述内板本体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从上至下布置,所述第一开口包括上部和下部,所述下部朝向所述第二开口逐渐变窄。该后背门内板结构质量轻、弯曲刚度好。

Description

后背门内板结构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覆盖件,特别涉及一种后背门内板结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
在我国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对于汽车覆盖件的强度和轻量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后背门内板是一种常见的汽车覆盖件结构,其质量和精度要求都比较高。图1显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汽车后背门内板,该内板的中部形成有开口1’,且该内板还连接有横跨所述开口1’的加强板2’。
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后背门内板存在如下缺陷:质量较重、而且弯曲刚度差,从而容易导致内板变形。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后背门内板结构,以克服或至少缓解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质量轻、弯曲刚度好的后背门内板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后背门内板结构,其中,该后背门内板结构包括内板本体,所述内板本体上设置有彼此间隔且在厚度方向上贯通所述内板本体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从上至下布置,所述第一开口包括上部和下部,所述下部朝向所述第二开口逐渐变窄。
进一步的,所述下部的边缘包括底边缘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底边缘两端的左侧边缘和右侧边缘,所述第二开口的宽度与所述底边缘的长度相等,且所述左侧边缘、底边缘、右侧边缘和所述第二开口的左右两侧边缘共同形成两个Y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Y型结构形成有沿垂直于所述内板本体板面的方向凸起的加强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口上部的边缘靠近所述内板本体的外部框架。
进一步的,所述内板本体上连接有加强梁,所述加强梁横跨所述第一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下部的左右两侧边缘,且所述加强梁靠近所述上部。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梁的两端分别焊接于所述内板本体。
进一步的,所述内板本体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左右两侧的减重孔。
进一步的,所述内板本体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开口下方的门锁加强件。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后背门内板结构具有以下优势:
由于后背门内板结构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这两个开口,所以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背门内板结构的质量变轻,而且内板本体受力时,沿着第一开口下部的边缘的力F能够沿着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的部位以及第二开口的左右两侧边缘分解,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背门内板结构的弯曲强度,此外,第一开口的下部朝向第二开口逐渐变窄(这使得内板本体具有更多的实体结构),也保证了内板本体具有足够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背门内板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设置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后背门内板结构。
所述车辆与上述后背门内板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汽车后背门内板的示意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后背门内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后背门内板结构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附近的受力情况的示意简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开口,2’-加强板,1-内板本体,3-第一开口,4-第二开口,5-加强梁,6-减重孔,7-门锁加强件,11-外部框架,31-上部,32-下部,321-底边缘,322-左侧边缘,323-右侧边缘。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后背门内板结构,其中,该后背门内板结构包括内板本体1,内板本体1上设置有彼此间隔且在(内板本体1的)厚度方向上贯通内板本体1的第一开口3和第二开口4,第一开口3和第二开口4从上至下布置,第一开口3包括上部31和下部32,下部32朝向第二开口4逐渐变窄。
如上所述,由于后背门内板结构设置有第一开口3和第二开口4这两个开口,所以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背门内板结构的质量变轻,而且内板本体1受力时,沿着第一开口下部32的边缘的力F能够沿着第一开口3和第二开口4之间的部位以及第二开口4的左右两侧边缘分解(参见图3),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背门内板结构的弯曲强度,此外,第一开口3的下部32朝向第二开口4逐渐变窄(这使得内板本体1具有更多的实体结构),也保证了内板本体1具有足够的强度。
仍参见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下部32的边缘可以包括底边缘321以及分别连接于底边缘321两端的左侧边缘322和右侧边缘323,第二开口4的宽度(第二开口4的宽度方向与图2中的左右方向一致)与底边缘321的长度(底边缘321的长度方向与图2中的左右方向一致)相等,且左侧边缘322、底边缘321、右侧边缘323和第二开口4的左右两侧边缘共同形成两个Y型结构。
具体地,Y型结构形成有沿垂直于内板本体1板面的方向凸起的加强部,也就是说,内板本体1在Y形结构处的厚度增强,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内板本体1的强度。
此外,第一开口3的上部31的边缘靠近内板本体1的外部框架11,这样使得第一开口3的上部31具有足够大的面积,由于第一开口3的上部31通常作为车辆的后背门内板结构的窗部,增大第一开口3的上部31面积即提高了车辆的后背门窗部的面积,这使得车辆具有更开阔的视野。
此外,内板本体1上可以连接有加强梁5,加强梁5横跨第一开口3以提高内板本体1的强度。具体地,加强梁5的两端可以分别连接于下部32的左右两侧边缘,且加强梁5靠近上部31,该加强梁5尤其适用于作为车辆的后背门窗框的底框,而且车辆后背门的雨刮安装点也可以设置在该加强梁5上。
加强梁5可以通过各种适当的方式连接于内板本体1,例如,加强梁5的两端可以分别焊接于内板本体1。
当然,内板本体1上还可以设置有位于第二开口4的左右两侧的减重孔6以减轻内板本体1的重量。
从图2中还可以看出,内板本体1上还可以设置有位于第二开口4下方的门锁加强件7(例如加强板或加强筋),门锁加强件7能够提高后背门的门锁安装处的强度,进而使后背门的锁止固定更加稳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其中,该车辆设置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后背门内板结构,基于以上对该后背门内板结构的诸多优点的描述,设置了该后背门内板结构的车辆的整体性能也随之提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后背门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后背门内板结构包括内板本体(1),所述内板本体(1)上设置有彼此间隔且在厚度方向上贯通所述内板本体(1)的第一开口(3)和第二开口(4),所述第一开口(3)和第二开口(4)从上至下布置,所述第一开口(3)包括上部(31)和下部(32),所述下部(32)朝向所述第二开口(4)逐渐变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背门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32)的边缘包括底边缘(321)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底边缘(321)两端的左侧边缘(322)和右侧边缘(323),所述第二开口(4)的宽度与所述底边缘(321)的长度相等,且所述左侧边缘(322)、底边缘(321)、右侧边缘(323)和所述第二开口(4)的左右两侧边缘共同形成两个Y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背门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Y型结构形成有沿垂直于所述内板本体(1)板面的方向凸起的加强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背门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31)的边缘靠近所述内板本体(1)的外部框架(11)。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后背门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本体(1)上连接有加强梁(5),所述加强梁(5)横跨所述第一开口(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背门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梁(5)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下部(32)的左右两侧边缘,且所述加强梁(5)靠近所述上部(3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背门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梁(5)的两端分别焊接于所述内板本体(1)。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后背门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本体(1)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开口(4)的左右两侧的减重孔(6)。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后背门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本体(1)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开口(4)下方的门锁加强件(7)。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设置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后背门内板结构。
CN201520661976.3U 2015-08-28 2015-08-28 后背门内板结构和车辆 Active CN2049367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61976.3U CN204936770U (zh) 2015-08-28 2015-08-28 后背门内板结构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61976.3U CN204936770U (zh) 2015-08-28 2015-08-28 后背门内板结构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36770U true CN204936770U (zh) 2016-01-06

Family

ID=55004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61976.3U Active CN204936770U (zh) 2015-08-28 2015-08-28 后背门内板结构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3677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35670A (zh) * 2016-04-06 2016-08-10 北京长安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汽车、汽车背门内板及汽车背门雨刮加强板
CN109941073A (zh) * 2017-12-21 2019-06-2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树脂后尾门
CN110816232A (zh) * 2019-11-22 2020-02-2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后背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35670A (zh) * 2016-04-06 2016-08-10 北京长安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汽车、汽车背门内板及汽车背门雨刮加强板
CN109941073A (zh) * 2017-12-21 2019-06-2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树脂后尾门
CN109941073B (zh) * 2017-12-21 2022-05-1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树脂后尾门
CN110816232A (zh) * 2019-11-22 2020-02-2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后背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76080B2 (ja) 自動車用ハイブリッドシートフレーム
CN204936770U (zh) 后背门内板结构和车辆
JP2007196826A (ja) 車両の後部ドア構造
US9573628B2 (en) Vehicle body with structural component
CN107187504B (zh) 汽车后围总成
US9592867B2 (en) Moto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having a body reinforcement elemen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moto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having a body reinforcement element
CN104290820A (zh) 顶盖横梁和车辆
CN104039633B (zh) 车体的侧面构造
KR20190115346A (ko) 이중 단면구조의 크래쉬박스를 포함하는 cff(combined front bumper beam and front end module) 유닛
JP2018158706A (ja) 車両用バックドアインナパネル
CN209336727U (zh) 内墙体、侧墙及轨道车辆
CN204161464U (zh) 车用分段式横梁、车架及车辆
CN204726516U (zh) 限定了面外孔的汽车部件以及皮卡
CN107199964A (zh) 将车顶控制台固定在车辆的型顶处的组件和方法以及车辆
CN208248306U (zh) 车辆车身组件
CN208439037U (zh) 一种激光拼焊后背门内板及后背门
CN107444085B (zh) 车门构造
CN105923054B (zh) 一种天窗总成与车身的连接结构
CN209290512U (zh) 汽车后围总成
CN207292134U (zh) 副车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8291155U (zh) 一种保险杠安装支架和汽车
CN205801261U (zh) 一种风窗横梁及使用其的汽车
CN204775497U (zh) 一种汽车a柱内加强板
CN204978891U (zh) 一种汽车门槛内板总成
CN209096662U (zh) 一种车身前保险杠加强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