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21018U - 一种车轮承载随地形变化相互转换的减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轮承载随地形变化相互转换的减震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821018U CN204821018U CN201520576241.0U CN201520576241U CN204821018U CN 204821018 U CN204821018 U CN 204821018U CN 201520576241 U CN201520576241 U CN 201520576241U CN 204821018 U CN204821018 U CN 20482101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unicating pipe
- fluid communicating
- wheel
- type air
- air bump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轮承载随地形变化相互转换的减震装置,涉及车辆减震装置技术领域,主要由车架、车轮、膜式空气减震器、上控制臂、下控制臂、传动轴、流体连通管等组成。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装配和维修,能大大提高车辆安全稳定性、驾驶乘坐舒适性以及通过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减震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车轮承载随地形变化相互转换的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节能尤为重要。当前,国内外车辆减震都是压缩减震,当车辆在行驶时,单个车轮遇障升高,它的承载重压就会随着车轮升高而逐渐升高,结果重压大部分甚至全部都被升高的对角车轮承担,整体车轮受重不均,往往影响了车辆驾驶和乘坐的舒适性、安全稳定性和通过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车轮承载随地形变化相互转换的减震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车轮承载随地形变化相互转换的减震装置,包括车架和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轮上安装有上控制臂和下控制臂,上控制臂和下控制臂的另一端都安装在车架上,上控制臂和下控制臂靠近车轮的一端都安装有膜式空气减震器,车轮和车架之间安装有一个传动轴,车轮包括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右后轮。
所述的一种车轮承载随地形变化相互转换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右后轮都为一个,左前轮的下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和右前轮的下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前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左后轮的下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和右后轮的下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前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左前轮的上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和左后轮的上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前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右前轮的上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和右后轮的上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前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
所述的一种车轮承载随地形变化相互转换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后轮和右后轮都为两个,左前轮和右前轮都为一个,两个左后轮的上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I,两个左后轮的下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II,两个右后轮的上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III,两个右后轮的下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IV,左前轮的下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和右前轮的下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流体连通管II和流体连通管IV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左前轮的上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和流体连通管I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右前轮的上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和流体连通管III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
所述的一种车轮承载随地形变化相互转换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右后轮都为两个,两个左前轮的上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一,两个左前轮的下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二,两个右前轮的上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三,两个右前轮的下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四,两个左后轮的上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五,两个左后轮的下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六,两个右后轮的上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七,两个右后轮的下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八,流体连通管一和流体连通管五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流体连通管二和流体连通管四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流体连通管三和流体连通管七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流体连通管八和流体连通管六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装配和维修,能大大提高车辆安全稳定性、驾驶乘坐舒适性以及通过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车轮承载随地形变化相互转换的四轮车辆减震装置,包括车架1和车轮2,所述的车轮2上安装有上控制臂3和下控制臂4,上控制臂3和下控制臂4的另一端都安装在车架1上,上控制臂3和下控制臂4靠近车轮的一端都安装有膜式空气减震器5,车轮2和车架1之间安装有一个传动轴6,车轮2包括左前轮7、右前轮8、左后轮9、右后轮10;所述的左前轮7、右前轮8、左后轮9、右后轮10都为一个,左前轮7的下控制臂上4的膜式空气减震器5和右前轮8的下控制臂上4的膜式空气减震器5之前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11,左后轮9的下控制臂上4的膜式空气减震器5和右后轮10的下控制臂上4的膜式空气减震器5之前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11,左前轮7的上控制臂上3的膜式空气减震器5和左后轮9的上控制臂3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5之前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11,右前轮8的上控制臂3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5和右后轮10的上控制臂3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5之前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11。
实施例2,一种车轮承载随地形变化相互转换的六轮车辆减震装置,包括车架1和车轮2,所述的车轮2上安装有上控制臂3和下控制臂4,上控制臂3和下控制臂4的另一端都安装在车架1上,上控制臂3和下控制臂4靠近车轮2的一端都安装有膜式空气减震器5,车轮2和车架1之间安装有一个传动轴6,车轮2包括左前轮7、右前轮8、左后轮9、右后轮10;所述的左后轮9和右后轮10都为两个,左前轮7和右前轮8都为一个,两个左后轮9的上控制臂3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5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I11,两个左后轮9的下控制臂4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5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II12,两个右后轮10的上控制臂3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5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III13,两个右后轮10的下控制臂4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5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IV14,左前轮7的下控制臂4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5和右前轮8的下控制臂4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5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15,流体连通管II12和流体连通管IV14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15,左前轮7的上控制臂3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5和流体连通管I11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15,右前轮8的上控制臂3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5和流体连通管III13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15。
实施例3,一种车轮承载随地形变化相互转换的八轮车辆减震装置,包括车架1和车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轮2上安装有上控制臂3和下控制臂4,上控制臂3和下控制臂4的另一端都安装在车架1上,上控制臂3和下控制臂4靠近车轮2的一端都安装有膜式空气减震器5,车轮2和车架1之间安装有一个传动轴6,车轮2包括左前轮7、右前轮8、左后轮9、右后轮10;所述的左前轮7、右前轮8、左后轮9、右后轮10都为两个,两个左前轮7的上控制臂3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5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一11,两个左前轮7的下控制臂4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5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二12,两个右前轮8的上控制臂3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5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三13,两个右前轮8的下控制臂4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5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四14,两个左后轮9的上控制臂3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5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五15,两个左后轮9的下控制臂4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5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六16,两个右后轮10的上控制臂3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5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七17,两个右后轮10的下控制臂4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5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八18,流体连通管一11和流体连通管五15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19,流体连通管二12和流体连通管四14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19,流体连通管三13和流体连通管七17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19,流体连通管八18和流体连通管六16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19。
车辆在不平地面上行驶时,减震器内压力由流体相互转换,使受重最大车轮的重压向其它车轮分配,从而使车辆受重均匀,提高车轮地面抓着力,使车辆不易颠簸,大大提高了驾驶和乘坐的舒适性、车辆的安全稳定性以及快速通过能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将本实用新型中膜式空气减震器替换为其他减震器而属于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进行的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车轮承载随地形变化相互转换的减震装置,包括车架和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轮上安装有上控制臂和下控制臂,上控制臂和下控制臂的另一端都安装在车架上,上控制臂和下控制臂靠近车轮的一端都安装有膜式空气减震器,车轮和车架之间安装有一个传动轴,车轮包括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右后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轮承载随地形变化相互转换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右后轮都为一个,左前轮的下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和右前轮的下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前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左后轮的下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和右后轮的下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前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左前轮的上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和左后轮的上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前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右前轮的上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和右后轮的上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前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轮承载随地形变化相互转换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后轮和右后轮都为两个,左前轮和右前轮都为一个,两个左后轮的上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I,两个左后轮的下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II,两个右后轮的上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III,两个右后轮的下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IV,左前轮的下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和右前轮的下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流体连通管II和流体连通管IV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左前轮的上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和流体连通管I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右前轮的上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和流体连通管III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轮承载随地形变化相互转换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右后轮都为两个,两个左前轮的上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一,两个左前轮的下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二,两个右前轮的上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三,两个右前轮的下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四,两个左后轮的上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五,两个左后轮的下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六,两个右后轮的上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七,两个右后轮的下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八,流体连通管一和流体连通管五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流体连通管二和流体连通管四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流体连通管三和流体连通管七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流体连通管八和流体连通管六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576241.0U CN204821018U (zh) | 2015-07-30 | 2015-07-30 | 一种车轮承载随地形变化相互转换的减震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576241.0U CN204821018U (zh) | 2015-07-30 | 2015-07-30 | 一种车轮承载随地形变化相互转换的减震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821018U true CN204821018U (zh) | 2015-12-02 |
Family
ID=54678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576241.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21018U (zh) | 2015-07-30 | 2015-07-30 | 一种车轮承载随地形变化相互转换的减震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821018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59080A (zh) * | 2015-07-30 | 2015-11-18 | 管中林 | 一种车轮承载随地形变化相互转换的减震装置 |
CN107650610A (zh) * | 2017-09-22 | 2018-02-02 | 张金利 | 一种全智能减震系统 |
-
2015
- 2015-07-30 CN CN201520576241.0U patent/CN20482101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59080A (zh) * | 2015-07-30 | 2015-11-18 | 管中林 | 一种车轮承载随地形变化相互转换的减震装置 |
CN107650610A (zh) * | 2017-09-22 | 2018-02-02 | 张金利 | 一种全智能减震系统 |
CN107650610B (zh) * | 2017-09-22 | 2019-07-23 | 张金利 | 一种全智能减震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415596Y (zh) | 一种车辆前轮独立悬架装置 | |
CN204354759U (zh) | 电动厢式运输车拖曳臂式后悬挂系统 | |
CN204432294U (zh) | 一种重型卡车用浮动桥空气悬架装置 | |
CN204821018U (zh) | 一种车轮承载随地形变化相互转换的减震装置 | |
CN104723817B (zh) | 横置多片板簧带转向前桥总成 | |
CN203449878U (zh) | 用于四轮车辆的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 | |
CN202727902U (zh) | 电动汽车使用的前后四轮独立悬架装置 | |
CN105059080A (zh) | 一种车轮承载随地形变化相互转换的减震装置 | |
CN105329061A (zh) | 实现车轮上下随地形变化的减震器承载压力互通转换系统 | |
CN206155063U (zh) | 机动车辆用的弹簧式防震平衡悬挂系统 | |
CN201235854Y (zh) | 越野车前悬架 | |
CN105383254A (zh) | 实现全方位防俯仰的从动悬挂循环互连系统 | |
CN201010007Y (zh) | 三轮车独立悬架装置 | |
CN104527360A (zh) | 电动厢式运输车拖曳臂式后悬挂系统 | |
CN201961455U (zh) | 电动三轮车 | |
CN202439532U (zh) | 一种汽车承载桥全空气独立悬架系统 | |
CN205311266U (zh) | 实现全方位防俯仰的从动悬挂循环互连系统 | |
CN203267698U (zh) | 一种汽车独立悬架 | |
CN205311785U (zh) | 一种正三轮摩托车车架 | |
CN203864896U (zh) | 电动三轮车减震摇臂前叉 | |
CN206068059U (zh) | 一种独立悬架的前轮减震结构 | |
CN206344875U (zh) | 一种新能源四轮车用减震底盘 | |
CN202201114U (zh) | 一种带限位装置的液压悬挂电动三轮车 | |
CN206086865U (zh) | 前轮单边独立悬挂转向式三轮车 | |
CN204451910U (zh) | 一种汽车防震平衡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2 Termination date: 2017073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