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49878U - 用于四轮车辆的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四轮车辆的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449878U CN203449878U CN201320481704.6U CN201320481704U CN203449878U CN 203449878 U CN203449878 U CN 203449878U CN 201320481704 U CN201320481704 U CN 201320481704U CN 203449878 U CN203449878 U CN 20344987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ydraulic actuating
- actuating cylinder
- pressure
- wheel
- loo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四轮车辆的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包括:对应车辆车轮设置有2个前轮液压缸和2个后轮液压缸,采用管路连接前轮液压缸的上腔室和后轮液压缸的上腔室,并形成一上腔回路,采用管路前轮液压缸的下腔室和后轮液压缸的下腔室,并形成一下腔回路,所述上腔回路和下腔回路中均配设有一蓄能器。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将车辆的四轮通过液压管路相互连接,使得一个车轮的运动,能够导致另一个车轮的作用力变化;还可以在车辆其他特性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有效的消除不平路面对车辆的扭转效应,并且在车辆经过不平路面时,改善车辆平顺性,能够提供车辆垂向刚度同时也能够改善车辆的平顺性的互联悬架系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四轮车辆的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
背景技术
常规的车辆四轮悬架是独立或部分独立的, 这样车辆在崎岖路面行驶时, 路面的不平度输入会对车身产生附加的垂向作用力, 使车辆四轮上的负荷变得不均匀, 这种不均匀的负荷将对车身产生扭矩, 使车身产生较大的扭转变形,该扭转变形对车身安全有负面影响。左右车轮负荷的不均匀性会降低轮胎的驱动力、制动力、侧向力,使车轮的附着力减小,对车辆的操稳性、动力特性和轮胎都有较大的影响,如果前轮中一个车轮的负荷较小,那么地面提供给车辆的转向力不足,会影响车辆的转向性能,如果后轮中一个车轮的负荷较小,造成后轮驱动力左右不均匀,会在水平面内对整车产生一个横摆力矩,会影响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如果车辆悬架系统的扭转刚度较小,那么不仅能够降低车轮对车身输入的扭转力矩,还能够提高车辆四轮的轮胎接地力的分布程度,可以减小由于轮胎载荷不均所引起的扭转效应对车身造成的破坏。
消除扭转效应的液压互联悬架就是一种可以将四轮悬架通过一定的方式耦合起来, 减小路面对扭输入对车辆影响的系统。目前市场上的具有消除扭转效果的结构主要有机械式消扭悬架和液压式消扭悬架,前者结构非常复杂,具有一定的消扭效果,但后者的消扭效果更佳并且对车辆垂向、侧倾、俯仰等运动的负面干涉较小。其中,具有消扭功能的液压式互联悬架系统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对于前后悬架均采用钢板弹簧的重载特殊车辆,其工作环境比较恶劣,空满载比很大,所以一般悬架刚度设计的比较大,悬架阻尼较小,车辆经过不平路面时导致行驶平顺性不好,会对驾驶人员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为了改善车辆驾驶舒适性,需要将车辆原有悬架的刚度降低,但是悬架设计较软会影响车辆的其他性能,对于传统的悬架系统很难达到既可以提高舒适性,增加悬架系统刚度,同时增加阻尼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四轮车辆的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既能够消除不平路面对车辆的扭转效应,也能够提高车辆的平顺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四轮车辆的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包括:对应车辆车轮设置有2个前轮液压缸和2个后轮液压缸,采用管路连接前轮液压缸的上腔室和后轮液压缸的上腔室,并形成一上腔回路,采用管路前轮液压缸的下腔室和后轮液压缸的下腔室,并形成一下腔回路,所述上腔回路和下腔回路中均配设有一蓄能器。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各蓄能器与各液压缸之间装配有至少1个阻尼阀。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当阻尼阀数量为2个时,阻尼阀分别装配在两个蓄能器的进出口处。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当阻尼阀数量为8个时,阻尼阀分别装配在各液压缸的进出口处。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当阻尼阀数量为10个时,阻尼阀分别安装在各液压缸和蓄能器的进出口处。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车辆车身与车轮之间设有减振器,对应各减振器均设有不匹配阻尼阀。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当该悬梁系统不承担车辆垂向载荷时,上腔回路和下腔回路中的蓄能器大小相同,静态时,液压缸的上腔室与下腔室内压力相等。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当该悬梁系统承担车辆垂向载荷时,下腔回路中的蓄能器的初始压力大于上腔回路中的蓄能器的初始压力,静态时,液压缸的上腔室与下腔室内设有压力差。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连接前轮液压缸的上腔室和后轮液压缸的上腔室的管路两端及连接前轮液压缸的下腔室和后轮液压缸的下腔室的管路两端均设有三向接头。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减振器为钢板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四轮车辆的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将车辆的四轮通过液压管路相互连接,使得一个车轮的运动,能够导致另一个车轮的作用力变化;还可以在车辆其他特性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有效的消除不平路面对车辆的扭转效应,并且在车辆经过不平路面时,改善车辆平顺性。能够提供车辆垂向刚度同时也能够改善车辆的平顺性的互联悬架系统,根据钢板弹簧的刚度减小的程度不同,可以使该互联悬架选择设计承担垂向载荷与否。在互联悬架的基础上增加减振器,可有效地衰减振动,改善车辆的驾驶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四轮车辆的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承担垂向载荷时装配2个阻尼阀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四轮车辆的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承担垂向载荷时装配8个阻尼阀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四轮车辆的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承担垂向载荷时装配10个阻尼阀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四轮车辆的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承担垂向载荷时装配不匹配阻尼阀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四轮车辆的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不承担垂向载荷时装配2个阻尼阀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四轮车辆的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不承担垂向载荷时装配8个阻尼阀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四轮车辆的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不承担垂向载荷时装配10个阻尼阀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四轮车辆的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不承担垂向载荷时装配不匹配阻尼阀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前轮液压缸,2、后轮液压缸,3、上腔回路,4、下腔回路,5、三向接头,6、蓄能器,7、阻尼阀,8、钢板弹簧,9、不匹配阻尼阀,10、车身,11、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实施例1:如图1所示,
一种用于四轮车辆的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包括:对应车辆车轮11设置有2个前轮液压缸1和2个后轮液压缸2。
采用管路连接前轮液压缸1的上腔室和后轮液压缸2的上腔室,并形成一上腔回路3,采用管路前轮液压缸1的下腔室和后轮液压缸2的下腔室,并形成一下腔回路4,连接前轮液压缸1的上腔室和后轮液压缸2的上腔室的管路两端及连接前轮液压缸1的下腔室和后轮液压缸2的下腔室的管路两端均设有三向接头5。
上腔回路3的连接方式是将前轮液压缸1的上腔连接,后轮液压缸2的上腔连接,再通过三向接头5将4个液压缸的上腔形成一液压回路。
下腔回路4的连接方式是前轮液压缸1的下腔连接,后轮液压缸2的下腔连接,再通过三向接头5将4个液压缸的下腔形成一液压回路。
所述上腔回路3和下腔回路4中均配设有一蓄能器6。在蓄能器6与各液压缸之间装配有2个阻尼阀7,阻尼阀7分别装配在两个蓄能器6的进出口处。
当该悬梁系统承担车辆垂向载荷时,下腔回路4中的蓄能器6的初始压力大于上腔回路3中的蓄能器6的初始压力,静态时,液压缸的上腔室与下腔室内设有压力差。垂向承担载荷的多少根据钢板弹簧8的刚度和上下蓄能器6的大小而定。
本实用新型的悬架系统液压缸垂向安装,在空载时液压缸承受部分垂向载荷,匹配2个阻尼阀7的情况下,在蓄能器6的进出口处安装阻尼阀7,为了改善车辆行驶平顺性,钢板弹簧8的刚度减小,在空载时,需要由液压互联悬架承受一定的垂向载荷,将液压缸下腔室所连接的回路中的蓄能器6的初始压力设计得要比液压缸上腔室所连接的回路中的蓄能器6的初始压力要大。这样在稳定状态时,液压缸下腔室与上腔室中的压力不同,产生压力差,从而提供垂直向上的作用力以承受部分垂向载荷,承受载荷的大小根据钢板弹簧8的刚度以及上下液压回路中的蓄能器6的大小而定。
当对角车轮11受到同向激励时,对左前和右后车轮11施加向上的垂向激励,一前轮液压缸1和一后轮液压缸2的上腔室受压缩,液压油流到蓄能器6,使蓄能器6中的压力升高,从而使上腔室油路中压力升高,同时下腔液压回路中的压力降低,使液压缸上下腔室产生压力差,从而起到消除扭转效应的作用,能够使四个轮胎的接地力更加均匀,使冲击变小,提高舒适性。对于车轮11来说,可以改善轮胎的接地力情况,减小车轮11动载荷,减少轮胎的磨损,增加轮胎的使用寿命。
在车辆经过不平路面时,对于前后都是钢板弹簧8的悬架,为了提高车辆驾驶舒适性,需要降低钢板弹簧8刚度,同时不影响车辆其他性能,此液压互联悬架能够增加车辆垂向刚度,使车辆原有悬架可以设计得软一些,同时改善平顺性。
当四轮都受到垂直向上的激励时,液压互联悬架下腔室油路所连接的液压缸室体积增大,蓄能器6补充由于体积增加所缺的液压油,蓄能器6中的压力变小,从而使下腔回路4中的油压降低。上腔室油路所连接的液压缸室体积减小,不可压缩的的液压油流入到蓄能器6中,蓄能器6中的压力变大,从而使上腔室回路中油压增加。从而使四个液压缸的上下油腔产生压力差,提供抑制车轮11向上运动的作用力。由于蓄能器6进出口处阻尼阀7(两个)的作用,增加了悬架系统的阻尼,提高驾驶舒适性。
实施例2:如图2所示,
一种用于四轮车辆的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包括:对应车辆车轮11设置有2个前轮液压缸1和2个后轮液压缸2。
采用管路连接前轮液压缸1的上腔室和后轮液压缸2的上腔室,并形成一上腔回路3,采用管路前轮液压缸1的下腔室和后轮液压缸2的下腔室,并形成一下腔回路4,连接前轮液压缸1的上腔室和后轮液压缸2的上腔室的管路两端及连接前轮液压缸1的下腔室和后轮液压缸2的下腔室的管路两端均三向接头5。
上腔回路3的连接方式是将前轮液压缸1的上腔连接,后轮液压缸2的上腔连接,再通过三向接头5将4个液压缸的上腔形成一液压回路。
下腔回路4的连接方式是前轮液压缸1的下腔连接,后轮液压缸2的下腔连接,再通过三向接头5将4个液压缸的下腔形成一液压回路。
所述上腔回路3和下腔回路4中均配设有一蓄能器6。在蓄能器6与各液压缸之间装配有8个阻尼阀7,阻尼阀7分别装配在各液压缸的进出口处。
当该悬梁系统承担车辆垂向载荷时,下腔回路4中的蓄能器6的初始压力大于上腔回路3中的蓄能器6的初始压力,静态时,液压缸的上腔室与下腔室内设有压力差。垂向承担载荷的多少根据钢板弹簧8的刚度和上下蓄能器6的大小而定。
本实用新型的悬架系统中液压缸垂向安装,在空载时液压缸承受部分垂向载荷,匹配8个阻尼阀7的情况下,在液压缸的进出口处安装阻尼阀7,为了改善车辆行驶平顺性,钢板弹簧8的刚度减小,在空载时,需要由液压互联悬架承受一定的垂向载荷,将液压缸下腔室所连接的回路中的蓄能器6的初始压力设计得要比液压缸上腔室所连接的回路中的蓄能器6的初始压力要大。这样在稳定状态时,液压缸下腔室与上腔室中的压力不同,产生压力差,从而提供垂直向上的作用力以承受部分垂向载荷,承受载荷的大小根据钢板弹簧8的刚度以及上下液压回路中的蓄能器6的大小而定。
当对角车轮11受到同向激励时,对左前和右后车轮11施加向上的垂向激励,一前轮液压缸1和一后轮液压缸2的上腔室受压缩,液压油流到蓄能器6,使蓄能器6中的压力升高,从而使上腔室油路中压力升高,同时下腔液压回路中的压力降低,使液压缸上下腔室产生压力差,从而起到消除扭转效应的作用,能够使四个轮胎的接地力更加均匀,使冲击变小,提高舒适性。对于车轮11来说,可以改善轮胎的接地力情况,减小车轮11动载荷,减少轮胎的磨损,增加轮胎的使用寿命。
在车辆经过不平路面时,对于前后都是钢板弹簧8的悬架,为了提高车辆驾驶舒适性,需要降低钢板弹簧8刚度,同时不影响车辆其他性能,此液压互联悬架能够增加车辆垂向刚度,使车辆原有悬架可以设计得软一些,同时改善平顺性。
当四轮都受到垂直向上的激励时,液压互联悬架下腔室油路所连接的液压缸室体积增大,蓄能器6补充由于体积增加所缺的液压油,蓄能器6中的压力变小,从而使下腔回路4中的油压降低。上腔室油路所连接的液压缸室体积减小,不可压缩的的液压油流入到蓄能器6中,蓄能器6中的压力变大,从而使上腔室回路中油压增加。从而使四个液压缸的上下油腔产生压力差,提供抑制车轮11向上运动的作用力。由于液压缸进出口处阻尼阀7(八个)的作用,增加了悬架系统的阻尼,进一步提高驾驶平顺性。
实施例3:如图3所示,
一种用于四轮车辆的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包括:对应车辆车轮11设置有2个前轮液压缸1和2个后轮液压缸2。
采用管路连接前轮液压缸1的上腔室和后轮液压缸2的上腔室,并形成一上腔回路3,采用管路前轮液压缸1的下腔室和后轮液压缸2的下腔室,并形成一下腔回路4,连接前轮液压缸1的上腔室和后轮液压缸2的上腔室的管路两端及连接前轮液压缸1的下腔室和后轮液压缸2的下腔室的管路两端均三向接头5。
上腔回路3的连接方式是将前轮液压缸1的上腔连接,后轮液压缸2的上腔连接,再通过三向接头5将4个液压缸的上腔形成一液压回路。
下腔回路4的连接方式是前轮液压缸1的下腔连接,后轮液压缸2的下腔连接,再通过三向接头5将4个液压缸的下腔形成一液压回路。
所述上腔回路3和下腔回路4中均配设有一蓄能器6。在蓄能器6与各液压缸之间装配有10个阻尼阀7,阻尼阀7分别安装在各液压缸和蓄能器6的进出口处。
当该悬梁系统承担车辆垂向载荷时,下腔回路4中的蓄能器6的初始压力大于上腔回路3中的蓄能器6的初始压力,静态时,液压缸的上腔室与下腔室内设有压力差。垂向承担载荷的多少根据钢板弹簧8的刚度和上下蓄能器6的大小而定。
本实用新型的悬架系统的液压缸垂向安装,在空载时液压缸承受部分垂向载荷,匹配10个阻尼阀7的情况下,在液压缸的进出口处安装阻尼阀7,为了改善车辆行驶平顺性,钢板弹簧8的刚度减小,在空载时,需要由液压互联悬架承受一定的垂向载荷,将液压缸下腔室所连接的回路中的蓄能器6的初始压力设计得要比液压缸上腔室所连接的回路中的蓄能器6的初始压力要大。这样在稳定状态时,液压缸下腔室与上腔室中的压力不同,产生压力差,从而提供垂直向上的作用力以承受部分垂向载荷,承受载荷的大小根据钢板弹簧8的刚度以及上下液压回路中的蓄能器6的大小而定。
当对角车轮11受到同向激励时,对左前和右后车轮11施加向上的垂向激励,一前轮液压缸1和一后轮液压缸2的上腔室受压缩,液压油流到蓄能器6,使蓄能器6中的压力升高,从而使上腔室油路中压力升高,同时下腔液压回路中的压力降低,使液压缸上下腔室产生压力差,从而起到消除扭转效应的作用,能够使四个轮胎的接地力更加均匀,使冲击变小,提高舒适性。对于车轮11来说,可以改善轮胎的接地力情况,减小车轮11动载荷,减少轮胎的磨损,增加轮胎的使用寿命。
在车辆经过不平路面时,对于前后都是钢板弹簧8的悬架,为了提高车辆驾驶舒适性,需要降低钢板弹簧8刚度,同时不影响车辆其他性能,此液压互联悬架能够增加车辆垂向刚度,使车辆原有悬架可以设计得软一些,同时改善平顺性。
当四轮都受到垂直向上的激励时,液压互联悬架下腔室油路所连接的液压缸室体积增大,蓄能器6补充由于体积增加所缺的液压油,蓄能器6中的压力变小,从而使下腔回路4中的油压降低。上腔室油路所连接的液压缸室体积减小,不可压缩的的液压油流入到蓄能器6中,蓄能器6中的压力变大,从而使上腔室回路中油压增加。从而使四个液压缸的上下油腔产生压力差,提供抑制车轮11向上运动的作用力。由于液压缸和蓄能器6进出口处阻尼阀7(十个)的作用,增加了悬架系统的阻尼,进一步提高驾驶平顺性。
实施例4:如图4所示,
一种用于四轮车辆的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包括:对应车辆车轮11设置有2个前轮液压缸1和2个后轮液压缸2。
采用管路连接前轮液压缸1的上腔室和后轮液压缸2的上腔室,并形成一上腔回路3,采用管路前轮液压缸1的下腔室和后轮液压缸2的下腔室,并形成一下腔回路4,连接前轮液压缸1的上腔室和后轮液压缸2的上腔室的管路两端及连接前轮液压缸1的下腔室和后轮液压缸2的下腔室的管路两端均三向接头5。
上腔回路3的连接方式是将前轮液压缸1的上腔连接,后轮液压缸2的上腔连接,再通过三向接头5将4个液压缸的上腔形成一液压回路。
下腔回路4的连接方式是前轮液压缸1的下腔连接,后轮液压缸2的下腔连接,再通过三向接头5将4个液压缸的下腔形成一液压回路。
所述上腔回路3和下腔回路4中均配设有一蓄能器6。车辆车身10与车轮11之间设有减振器,对应各减振器均设有不匹配阻尼阀9。所述减振器为钢板弹簧8。
当该悬梁系统承担车辆垂向载荷不匹配阻尼阀9,下腔回路4中的蓄能器6的初始压力大于上腔回路3中的蓄能器6的初始压力,静态时,液压缸的上腔室与下腔室内设有压力差。垂向承担载荷的多少根据钢板弹簧8的刚度和上下蓄能器6的大小而定。
本实用新型的悬架系统中液压缸垂向安装,在空载时液压缸承受垂向载荷不匹配阻尼阀9,在每个车轮11安装液压缸的位置附近装上减振器,增加悬架系统的阻尼,从而提高驾驶舒适性。
当对角车轮11受到同向激励时,对左前和右后车轮11施加向上的垂向激励,对应位置的液压缸的上腔室受压缩,液压油流到蓄能器6,使蓄能器6中的压力升高,从而使上腔室油路中压力升高,同时下腔液压回路中的压力降低,使液压缸上下腔室产生压力差,从而起到消除扭转效应的作用,能够使四个轮胎的接地力更加均匀,使冲击变小,提高舒适性。对于车轮11来说,可以改善轮胎的接地力情况,减小车轮11动载荷,减少轮胎的磨损,增加轮胎的使用寿命。
在车辆经过不平路面时,对于前后都是钢板弹簧8的悬架,为了提高车辆驾驶舒适性,需要降低钢板弹簧8刚度,同时不影响车辆其他性能,此液压互联悬架能够增加车辆垂向刚度,使车辆原有悬架可以设计得软一些,同时改善平顺性。
当四轮都受到垂直向上的激励时,液压互联悬架下腔室油路所连接的液压缸室体积增大,蓄能器6补充由于体积增加所缺的液压油,蓄能器6中的压力变小,从而使下腔回路4中的油压降低。上腔室油路所连接的液压缸室体积减小,不可压缩的的液压油流入到蓄能器6中,蓄能器6中的压力变大,从而使上腔室回路中油压增加。从而使四个液压缸的上下油腔产生压力差,提供抑制车轮11向上运动的作用力。由于在悬架系统安装了四个减振器,增加了悬架系统的阻尼,进一步提高驾驶平顺性。
实施例5:如图5所示,
一种用于四轮车辆的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包括:对应车辆车轮11设置有2个前轮液压缸1和2个后轮液压缸2。
采用管路连接前轮液压缸1的上腔室和后轮液压缸2的上腔室,并形成一上腔回路3,采用管路前轮液压缸1的下腔室和后轮液压缸2的下腔室,并形成一下腔回路4,连接前轮液压缸1的上腔室和后轮液压缸2的上腔室的管路两端及连接前轮液压缸1的下腔室和后轮液压缸2的下腔室的管路两端均三向接头5。
上腔回路3的连接方式是将前轮液压缸1的上腔连接,后轮液压缸2的上腔连接,再通过三向接头5将4个液压缸的上腔形成一液压回路。
下腔回路4的连接方式是前轮液压缸1的下腔连接,后轮液压缸2的下腔连接,再通过三向接头5将4个液压缸的下腔形成一液压回路。
所述上腔回路3和下腔回路4中均配设有一蓄能器6。在蓄能器6与各液压缸之间装配有2个阻尼阀7,阻尼阀7分别装配在两个蓄能器6的进出口处。
当该悬梁系统不承担车辆垂向载荷时,上腔回路3和下腔回路4中的蓄能器6大小相同,静态时,液压缸的上腔室与下腔室内压力相等。车身10载荷由车辆原有悬架系统承担。
本实用新型中液压缸垂向安装,在空载时液压缸不承受垂向载荷,匹配2个阻尼阀7的情况下,在蓄能器6进出口处安装阻尼阀7。
当对角车轮11受到同向激励时,对左前和右后车轮11施加向上的垂向激励,对应位置的液压缸的上腔室受压缩,液压油流到蓄能器6,使蓄能器6中的压力升高,从而使上腔室油路中压力升高,同时下腔液压回路中的压力降低,使液压缸上下腔室产生压力差,从而起到消除扭转效应的作用,能够使四个轮胎的接地力更加均匀,使冲击变小,提高舒适性。对于车轮11来说,可以改善轮胎的接地力情况,减小车轮11动载荷,减少轮胎的磨损,增加轮胎的使用寿命。
在车辆经过不平路面时,对于前后都是钢板弹簧8的悬架,为了提高车辆驾驶舒适性,需要降低钢板弹簧8刚度,同时不影响车辆其他性能,此液压互联悬架能够增加车辆垂向刚度,使车辆原有悬架可以设计得软一些,同时改善平顺性。
当四轮都受到垂直向上的激励时,液压互联悬架下腔室油路所连接的液压缸室体积增大,蓄能器6补充由于体积增加所缺的液压油,蓄能器6中的压力变小,从而使下腔回路4中的油压降低。上腔室油路所连接的液压缸室体积减小,不可压缩的的液压油流入到蓄能器6中,蓄能器6中的压力变大,从而使上腔室回路中油压增加。从而使四个液压缸的上下油腔产生压力差,提供抑制车轮11向上运动的作用力。由于蓄能器6进出口处阻尼阀7(两个)的作用,增加了悬架系统的阻尼,提高驾驶舒适性。
实施例6:如图6所示,
一种用于四轮车辆的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包括:对应车辆车轮11设置有2个前轮液压缸1和2个后轮液压缸2。
采用管路连接前轮液压缸1的上腔室和后轮液压缸2的上腔室,并形成一上腔回路3,采用管路前轮液压缸1的下腔室和后轮液压缸2的下腔室,并形成一下腔回路4,连接前轮液压缸1的上腔室和后轮液压缸2的上腔室的管路两端及连接前轮液压缸1的下腔室和后轮液压缸2的下腔室的管路两端均三向接头5。
上腔回路3的连接方式是将前轮液压缸1的上腔连接,后轮液压缸2的上腔连接,再通过三向接头5将4个液压缸的上腔形成一液压回路。
下腔回路4的连接方式是前轮液压缸1的下腔连接,后轮液压缸2的下腔连接,再通过三向接头5将4个液压缸的下腔形成一液压回路。
所述上腔回路3和下腔回路4中均配设有一蓄能器6。在蓄能器6与各液压缸之间装配有8个阻尼阀7,阻尼阀7分别装配在各液压缸的进出口处。
当该悬梁系统不承担车辆垂向载荷时,上腔回路3和下腔回路4中的蓄能器6大小相同,静态时,液压缸的上腔室与下腔室内压力相等。车身10载荷由车辆原有悬架系统承担。
本实用新型的悬架系统中液压缸垂向安装,在空载时液压缸不承受垂向载荷,匹配8个阻尼阀7的情况下,在液压缸的进出口处安装阻尼阀7。
当对角车轮11受到同向激励时,对左前和右后车轮11施加向上的垂向激励,对应位置液压缸的上腔室受压缩,液压油流到蓄能器6,使蓄能器6中的压力升高,从而使上腔室油路中压力升高,同时下腔液压回路中的压力降低,使液压缸上下腔室产生压力差,从而起到消除扭转效应的作用,能够使四个轮胎的接地力更加均匀,使冲击变小,提高舒适性。对于车轮11来说,可以改善轮胎的接地力情况,减小车轮11动载荷,减少轮胎的磨损,增加轮胎的使用寿命。
在车辆经过不平路面时,对于前后都是钢板弹簧8的悬架,为了提高车辆驾驶舒适性,需要降低钢板弹簧8刚度,同时不影响车辆其他性能,此液压互联悬架能够增加车辆垂向刚度,使车辆原有悬架可以设计得软一些,同时改善平顺性。
当四轮都受到垂直向上的激励时,液压互联悬架下腔室油路所连接的液压缸室体积增大,蓄能器6补充由于体积增加所缺的液压油,蓄能器6中的压力变小,从而使下腔回路4中的油压降低。上腔室油路所连接的液压缸室体积减小,不可压缩的的液压油流入到蓄能器6中,蓄能器6中的压力变大,从而使上腔室回路中油压增加。从而使四个液压缸的上下油腔产生压力差,提供抑制车轮11向上运动的作用力。由于液压缸进出口处阻尼阀7(八个)的作用,增加了悬架系统的阻尼,进一步提高驾驶平顺性。
实施例7:如图7所示,
一种用于四轮车辆的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包括:对应车辆车轮11设置有2个前轮液压缸1和2个后轮液压缸2。
采用管路连接前轮液压缸1的上腔室和后轮液压缸2的上腔室,并形成一上腔回路3,采用管路前轮液压缸1的下腔室和后轮液压缸2的下腔室,并形成一下腔回路4,连接前轮液压缸1的上腔室和后轮液压缸2的上腔室的管路两端及连接前轮液压缸1的下腔室和后轮液压缸2的下腔室的管路两端均三向接头5。
上腔回路3的连接方式是将前轮液压缸1的上腔连接,后轮液压缸2的上腔连接,再通过三向接头5将4个液压缸的上腔形成一液压回路。
下腔回路4的连接方式是前轮液压缸1的下腔连接,后轮液压缸2的下腔连接,再通过三向接头5将4个液压缸的下腔形成一液压回路。
所述上腔回路3和下腔回路4中均配设有一蓄能器6。在蓄能器6与各液压缸之间装配有10个阻尼阀7,阻尼阀7分别安装在各液压缸和蓄能器6的进出口处。
当该悬梁系统不承担车辆垂向载荷时,上腔回路3和下腔回路4中的蓄能器6大小相同,静态时,液压缸的上腔室与下腔室内压力相等。车身10载荷由车辆原有悬架系统承担。
本实用新型的悬架系统中液压缸垂向安装,在空载时液压缸不承受垂向载荷,匹配10个阻尼阀7的情况下,在液压缸和蓄能器6的进出口处安装阻尼阀7。
当对角车轮11受到同向激励时,对左前和右后车轮11施加向上的垂向激励,对应位置的液压缸的上腔室受压缩,液压油流到蓄能器6,使蓄能器6中的压力升高,从而使上腔室油路中压力升高,同时下腔液压回路中的压力降低,使液压缸上下腔室产生压力差,从而起到消除扭转效应的作用,能够使四个轮胎的接地力更加均匀,使冲击变小,提高舒适性。对于车轮11来说,可以改善轮胎的接地力情况,减小车轮11动载荷,减少轮胎的磨损,增加轮胎的使用寿命。
在车辆经过不平路面时,对于前后都是钢板弹簧8的悬架,为了提高车辆驾驶舒适性,需要降低钢板弹簧8刚度,同时不影响车辆其他性能,此液压互联悬架能够增加车辆垂向刚度,使车辆原有悬架可以设计得软一些,同时改善平顺性。
当四轮都受到垂直向上的激励时,液压互联悬架下腔室油路所连接的液压缸室体积增大,蓄能器6补充由于体积增加所缺的液压油,蓄能器6中的压力变小,从而使下腔回路4中的油压降低。上腔室油路所连接的液压缸室体积减小,不可压缩的的液压油流入到蓄能器6中,蓄能器6中的压力变大,从而使上腔室回路中油压增加。从而使四个液压缸的上下油腔产生压力差,提供抑制车轮11向上运动的作用力。由于液压缸和蓄能器6进出口处阻尼阀7(十个)的作用,增加了悬架系统的阻尼,进一步提高驾驶平顺性。
实施例8:如图8所示,
一种用于四轮车辆的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包括:对应车辆车轮11设置有2个前轮液压缸1和2个后轮液压缸2。
采用管路连接前轮液压缸1的上腔室和后轮液压缸2的上腔室,并形成一上腔回路3,采用管路前轮液压缸1的下腔室和后轮液压缸2的下腔室,并形成一下腔回路4,连接前轮液压缸1的上腔室和后轮液压缸2的上腔室的管路两端及连接前轮液压缸1的下腔室和后轮液压缸2的下腔室的管路两端均三向接头5。
上腔回路3的连接方式是将前轮液压缸1的上腔连接,后轮液压缸2的上腔连接,再通过三向接头5将4个液压缸的上腔形成一液压回路。
下腔回路4的连接方式是前轮液压缸1的下腔连接,后轮液压缸2的下腔连接,再通过三向接头5将4个液压缸的下腔形成一液压回路。
所述上腔回路3和下腔回路4中均配设有一蓄能器6。车辆车身10与车轮11之间设有减振器,对应各减振器均设有不匹配阻尼阀9。所述减振器为钢板弹簧8。
当该悬梁系统不承担车辆垂向载荷不匹配阻尼阀9,上腔回路3和下腔回路4中的蓄能器6大小相同,静态时,液压缸的上腔室与下腔室内压力相等。车身10载荷由车辆原有悬架系统承担。
本实用新型中液压缸垂向安装,在空载时液压缸不承受垂向载荷不匹配阻尼阀9,在每个车轮11安装液压缸的位置附近装上减振器,增加悬架系统的阻尼,从而提高驾驶舒适性。
当对角车轮11受到同向激励时,对左前和右后车轮11施加向上的垂向激励,对应位置的液压缸的上腔室受压缩,液压油流到蓄能器6,使蓄能器6中的压力升高,从而使上腔室油路中压力升高,同时下腔液压回路中的压力降低,使液压缸上下腔室产生压力差,从而起到消除扭转效应的作用,能够使四个轮胎的接地力更加均匀,使冲击变小,提高舒适性。对于车轮11来说,可以改善轮胎的接地力情况,减小车轮11动载荷,减少轮胎的磨损,增加轮胎的使用寿命。
在车辆经过不平路面时,对于前后都是钢板弹簧8的悬架,为了提高车辆驾驶舒适性,需要降低钢板弹簧8刚度,同时不影响车辆其他性能,此液压互联悬架能够增加车辆垂向刚度,使车辆原有悬架可以设计得软一些,同时改善平顺性。
当四轮都受到垂直向上的激励时,液压互联悬架下腔室油路所连接的液压缸室体积增大,蓄能器618补充由于体积增加所缺的液压油,蓄能器6中的压力变小,从而使下腔回路4中的油压降低。上腔室油路所连接的液压缸室体积减小,不可压缩的的液压油流入到蓄能器6中,蓄能器67中的压力变大,从而使上腔室回路中油压增加。从而使四个液压缸的上下油腔产生压力差,提供抑制车轮11向上运动的作用力。由于悬架系统安装了四个减振器,增加了悬架系统的阻尼,进一步提高驾驶平顺性。
本实用新型用于四轮车辆的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将车辆的四轮通过液压管路相互连接,使得一个车轮11的运动,能够导致另一个车轮11的作用力变化;还可以在车辆其他特性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有效的消除不平路面对车辆的扭转效应,并且在车辆经过不平路面时,改善车辆平顺性。能够提供车辆垂向刚度同时也能够改善车辆的平顺性的互联悬架系统,根据钢板弹簧8的刚度减小的程度不同,可以使该互联悬架选择设计承担垂向载荷与否。在互联悬架的基础上增加减振器,可有效地衰减振动,改善车辆的驾驶舒适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四轮车辆的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应车辆车轮设置有2个前轮液压缸和2个后轮液压缸,采用管路连接前轮液压缸的上腔室和后轮液压缸的上腔室,并形成一上腔回路,采用管路前轮液压缸的下腔室和后轮液压缸的下腔室,并形成一下腔回路,所述上腔回路和下腔回路中均配设有一蓄能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四轮车辆的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各蓄能器与各液压缸之间装配有至少1个阻尼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四轮车辆的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当阻尼阀数量为2个时,阻尼阀分别装配在两个蓄能器的进出口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四轮车辆的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当阻尼阀数量为8个时,阻尼阀分别装配在各液压缸的上腔室与下腔室的的进出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四轮车辆的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当阻尼阀数量为10个时,阻尼阀分别安装在各液压缸的上腔室与下腔室及蓄能器的进出口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四轮车辆的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车辆车身与车轮之间设有减振器,对应各减振器均设有不匹配阻尼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四轮车辆的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该悬梁系统不承担车辆垂向载荷时,上腔回路和下腔回路中的蓄能器大小相同,静态时,各液压缸的上腔室与下腔室内压力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四轮车辆的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该悬梁系统承担车辆垂向载荷时,下腔回路中的蓄能器的初始压力大于上腔回路中的蓄能器的初始压力,静态时,各液压缸的上腔室与下腔室内设有压力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四轮车辆的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前轮液压缸的上腔室和后轮液压缸的上腔室的管路两端及连接前轮液压缸的下腔室和后轮液压缸的下腔室的管路两端均设有三向接头。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四轮车辆的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为钢板弹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481704.6U CN203449878U (zh) | 2013-08-08 | 2013-08-08 | 用于四轮车辆的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481704.6U CN203449878U (zh) | 2013-08-08 | 2013-08-08 | 用于四轮车辆的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449878U true CN203449878U (zh) | 2014-02-26 |
Family
ID=50129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481704.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49878U (zh) | 2013-08-08 | 2013-08-08 | 用于四轮车辆的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449878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34364A (zh) * | 2013-08-08 | 2013-12-11 | 常州万安汽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四轮车辆的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 |
CN103921647A (zh) * | 2014-04-03 | 2014-07-16 | 江苏大学 | 一种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的后悬 |
CN104442262A (zh) * | 2014-06-25 | 2015-03-25 | 常州万安汽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 车辆悬架系统 |
CN111391602A (zh) * | 2020-04-26 | 2020-07-10 | 常州万安汽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客车悬架系统 |
CN111391601A (zh) * | 2020-04-26 | 2020-07-10 | 常州万安汽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多轴车辆的液压互联悬架系统 |
-
2013
- 2013-08-08 CN CN201320481704.6U patent/CN20344987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34364A (zh) * | 2013-08-08 | 2013-12-11 | 常州万安汽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四轮车辆的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 |
CN103921647A (zh) * | 2014-04-03 | 2014-07-16 | 江苏大学 | 一种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的后悬 |
CN103921647B (zh) * | 2014-04-03 | 2016-08-31 | 江苏大学 | 一种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的后悬 |
CN104442262A (zh) * | 2014-06-25 | 2015-03-25 | 常州万安汽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 车辆悬架系统 |
CN111391602A (zh) * | 2020-04-26 | 2020-07-10 | 常州万安汽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客车悬架系统 |
CN111391601A (zh) * | 2020-04-26 | 2020-07-10 | 常州万安汽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多轴车辆的液压互联悬架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434364A (zh) | 用于四轮车辆的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 | |
CN203449878U (zh) | 用于四轮车辆的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 | |
CN101327722B (zh) | 应用惯性蓄能器的车辆悬架 | |
CN103434363A (zh) | 防俯仰防侧倾液压互联悬架系统 | |
CN103470673B (zh) | 泵式减振器及交联馈能主动悬架系统 | |
CN109733154B (zh) | 一种阻尼和惯容可调的互联式isd悬架及系统 | |
CN103863050A (zh) | 车辆悬架系统和机动车 | |
US20140131960A1 (en) |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s | |
CN109318675B (zh) | 一种互联式isd悬架 | |
CN103434361A (zh) | 一种抗俯仰并提高车辆舒适性的被动液压互联悬架 | |
CN203920324U (zh) | 车辆悬架系统和机动车 | |
CN103879260A (zh) | 车辆悬架系统和机动车 | |
CN109501544B (zh) | 一种空气悬架和安装该悬架的车辆 | |
CN202727902U (zh) | 电动汽车使用的前后四轮独立悬架装置 | |
CN203172386U (zh) | 载重汽车的双后桥悬挂 | |
CN103895468A (zh) | 车辆悬架系统和机动车 | |
CN203449879U (zh) | 防俯仰防侧倾液压互联悬架系统 | |
CN205009910U (zh) | 主动抗侧倾、前倾液压系统 | |
CN203019999U (zh) | 后悬架及汽车 | |
CN206030992U (zh) | 一种汽车的悬挂机构 | |
CN205523492U (zh) | 双横臂有级式半主动悬架系统 | |
CN203592875U (zh) | 一种抗俯仰并提高车辆舒适性的被动液压互联悬架 | |
CN203805666U (zh) | 车辆悬架系统和机动车 | |
CN103350629A (zh) | 一种汽车悬挂系统 | |
CN201254060Y (zh) | 经济型乘用车两驱前悬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26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