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70157U - 织机中松经辊的退避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织机中松经辊的退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70157U
CN204570157U CN201520220066.1U CN201520220066U CN204570157U CN 204570157 U CN204570157 U CN 204570157U CN 201520220066 U CN201520220066 U CN 201520220066U CN 204570157 U CN204570157 U CN 2045701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ose warp
shaft
roller
warp
lo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2006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名木启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udakom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701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7015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9/00Details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oms of a particular type
    • D03D49/04Control of the tension in warp or cloth
    • D03D49/12Controlling warp tension by means other than let-off mechanism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9/00Details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oms of a particular type
    • D03D49/04Control of the tension in warp or cloth
    • D03D49/18Devices for indicating warp ten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织机中松经辊的退避装置,所述织机包括:松经辊,其可摆动地支撑于织机架的同时被由经纱轴送出的经纱所绕挂,在织造时的位置被设定为,在上下方向上至少一部分位于比经纱轴的上端更下方的位置;松经机构,其与所述松经辊连结并使所述松经辊摆动,以此吸收伴随织造所产生的织机在一个周期中的经纱的张力变动。所述松经机构构成为,可使所述松经辊摆动位移至超出织造时所述松经辊的摆动范围的退避位置,即所述松经辊的下端位于比所述经纱轴的上端更上方的退避位置。该装置没有使织机的结构变得复杂化,并且能够方便地将松经辊移动(提升)到在进行经纱轴的装卸作业时不对经纱轴产生干扰的退避位置。

Description

织机中松经辊的退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织机中松经辊的退避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包含松经辊及松经机构的织机中的松经辊的退避装置,其中所述织机包括:松经辊,其可摆动地支撑于织机架的同时被由经纱轴送出的经纱所绕挂,在织造时的位置被设定为,在上下方向上至少一部分位于比经纱轴的上端(更详细地指经纱轴法兰部的上端)更下方的位置;松经机构,其与所述松经辊连结并使所述松经辊摆动,以此吸收伴随织造所产生的织机在一个周期中的经纱的张力变动。
背景技术
作为具有如上所述的松经机构的织机,例如有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织机。在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织机中,由经纱轴引出的经纱被作为导纱辊的第1辊所绕挂后,被作为松经辊的第2辊所绕挂并改变方向导向织口侧。其中,导纱辊(第1辊)被设置为,即使经纱轴中经纱的卷径发生变化,经纱相对松经辊(第2辊)的卷挂角度也不会改变,一般来说,其被设置在相对松经辊的经纱行进路线的上游侧,即比松经辊更下方的位置。
并且,在专利文献1的织机中,松经辊(第2辊)通过松经臂可摆动地支撑于织机架。具体来讲,分别在织机的左右机架上,松经臂的一端通过支撑轴可转动地被支撑,松经辊于其两端的轴部处支撑于松经臂的中央。于是,松经辊以支撑松经臂的支撑轴的轴心为中心可摆动地支撑于织机架上。
此外,松经臂的另一端上连结有松经机构,其包括与松经臂相连结的松经杆以及与松经杆相连结的偏心驱动机构(曲柄式驱动装置)。该偏心驱动机构与织机(主轴)的旋转同步,以主轴每旋转1周也跟着旋转1周的比例被旋转驱动。专利文献1中的织机具有作为松经机构的积极松经机构。而且,在该积极松经机构中,随着偏心驱动机构的旋转,松经杆在前后方向(松经辊到织口的经纱延伸方向)上进行往复运动,从而使松经臂以所述支撑轴为中心往复转动,进而使松经辊以所述支撑轴的轴心为中心往复摆动以进行松经运动。其中,该松经运动的作用是,为了缓和(吸收)织机在一个周期(相当于在织机织造时所进行的一系列动作中从某次打纬到下一次打纬,或者相当于主轴从0°位置旋转至360°位置之间的过程)中因开口运动等引起的经纱的张力变动。
但是,在织机中为了使断经时的修复作业容易进行,或为了提高织机的可操作性,理想的是将织造时的经位置线(相当于从松经辊到织口的经纱高度位置)设置得低一些。不过要将经位置线设置得较低则有必要降低形成经位置线的松经辊的高度位置。但是在织机中当经纱轴上的经纱耗尽时,或者在换轴等时候需要进行经纱轴更换作业,该更换作业是通过转动设于织机架的导丝器上的经纱轴进行经纱轴的装卸的,但当松经辊的高度位置较低的情况下,进行该装卸时经纱轴会对松经辊产生干扰,因此,目前只能将松经辊的高度位置设置在不会对经纱轴产生干扰的较高位置上。
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将位于比松经辊更下方位置的导纱辊(专利文献2中称为后辊)移动(提升)到更换经纱轴时的退避位置。于是,这就同样意味着松经辊的高度位置被设定在会产生所述干扰的位置,即在上下方向上至少一部分比经纱轴的上端更下方的位置,在更换经纱轴时,需要将松经辊移动到不会对经纱轴产生干扰的退避位置上。但问题是,松经辊不同于专利文献2中作为研究对象的导纱辊,由于其连结有专利文献1中所例举的松经机构,因此往退避位置进行的移动作业变得非常苦难。
例如,以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织机为例,为了将松经辊移动到退避位置,首先应该断开松经机构中所包含的连杆机构与织机架之间的连结,也就是说必须断开松经臂与松经杆之间或者松经杆与偏心驱动机构之间的连结,当然在安装经纱轴之后,还必须将断开的部分重新连结并进行调试等作业。而且,如上述所述在断开连结部分时,与松经辊相互连结状态下的连杆机构的一部分由于松经辊自身重力等原因会迅速发生位移,为避免危险,在进行连结的断开作业过程中,必须固定好松经臂等的状态,该作业需要一定的体力且具有较大的复杂性。
并且,由于松经辊是在与所述连杆机构的至少一部分相互连结的状态下移动至退避位置的,因此单单就松经辊本身已经算是重量较大的部件,由此可想象该作业对体力的要求很大。另外,如同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的导纱辊的升降装置那样,可以考虑将用于提升松经辊的专用机构附设在织机上。但是在该情况下,织机中送出装置附近的机构将变得更加复杂的同时还会导致织机整体成本的提高。而且,即使对松经辊进行机械式提升时,也有必要进行所述的松经机构中所包含的连杆机构与织机架之间的连结的断开作业,这样依然避免不了作业的复杂性。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4-25081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09-111600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以前文所述的织机为前提的松经辊的退避装置,其可在不使织机的结构变得复杂的前提下,在经纱轴进行装卸作业时,使松经辊移动(提升)至不会对经纱轴产生干扰的退避位置的作业变得更加容易。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作为前提的织机中,松经机构构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可使松经辊摆动位移至超出织造时松经辊的摆动范围的退避位置,即松经辊的下端位于比经纱轴的上端更上方的退避位置。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松经机构为积极松经机构,其包括:与松经辊连结的连杆机构;与织机的主轴同步旋转的驱动轴;通过该驱动轴旋转驱动的驱动件;以及偏心轴,其由所述驱动件支撑,被设置为使轴心偏离支撑该驱动件的支撑轴的轴心,并与设于所述连杆机构中所包含的松经杆的松经辊相反侧的一端部上的连结部而使所述连杆机构在前后方向上进行往复运动,该积极松经机构还可构成为,所述偏心轴的轴心相对所述支撑轴的轴心的偏心量,可设定为作为织造时偏心量的第1偏心量,以及将所述松经辊移动至所述退避位置的第2偏心量。
还有,所述积极松经机构可为曲柄式积极松经机构,其中所述驱动件由所述驱动轴支撑并且所述驱动轴作为所述支撑轴发挥作用,该曲柄式积极松经机构可以包括:转动轴,其由所述驱动轴支撑,被设置为使轴心偏离所述驱动轴的轴心;传动件,其以围绕该转动轴的方式设置,并通过轴承以可相对旋转的状态支撑于所述转动轴;卡合件,其可防止所述转动轴与所述传动件的相对旋转,另外,所述松经杆也可构成为,通过嵌插于所述一端部的连结轴可转动地连结至所述传动件的同时在中央处可与所述传动件卡止。
此外还可以是:在织造时,所述松经杆在所述中央处与所述传动件卡止,由此防止所述连结轴处的所述松经杆相对所述传动件的转动使所述传动件与所述松经杆处于一体共同运转的状态,所述传动件作为所述连结部发挥作用的同时所述转动轴作为所述偏心轴发挥作用使所述转动轴的轴心相对所述驱动轴的轴心的偏心量为所述第1偏心量。在所述松经辊退避时,所述传动件与所述松经杆之间的所述卡止被解除使所述松经杆处于在所述连结轴处可相对所述传动件旋转的状态的同时通过所述卡合件防止所述转动轴与所述传动件的相对旋转的状态,所述松经杆中的嵌插所述连结轴的部分作为所述连结部发挥作用的同时所述连结轴作为所述偏心轴发挥作用使所述连结轴的轴心相对所述驱动轴的轴心的偏心量为所述第2偏心量。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为了吸收织造时织机在一个周期中经纱的张力变动,利用使可摆动地支撑于织机架的松经辊进行通过往复摆动引起的松经运动的松经机构,将该松经机构构成为,可使松经辊摆动位移至超出织造时松经辊的摆动范围的退避位置,即松经辊的下端位于比经纱轴的上端更上方的退避位置,可将松经辊移动至退避位置而无需设置专用升降装置。并且,因为通过松经机构所引起的松经辊的摆动使松经辊移动至退避位置,所以无需断开松经机构中所包含的连杆机构与织机架之间的连结,因此使得作业变得更加容易进行。
并且,如果将所述松经机构作为,利用由驱动轴旋转驱动的驱动件、被该驱动件支撑的偏心轴、以及与该偏心轴相互连结的同时与松经辊连结的连杆机构通过驱动轴的旋转使松经辊进行摆动运动的积极松经机构,就可以无需手动操作,只需借助机械的驱动即可将松经辊移动(提升)至退避位置,从而使松经辊移动至退避位置的作业变得更加容易进行。
而且,所述积极松经机构中的所述偏心轴的轴心相对所述支撑轴的轴心的偏心量,可被设定为织造时的第1偏心量,以及将松经辊移动至退避位置的第2偏心量,从而在将松经辊移动至退避位置时,只需将松经机构中的所述偏心量由原来的被设定为第1偏心量状态变更到被设定为第2偏心量的状态,因此使松经辊移动至退避位置的作业将变得更加容易进行。
此外,所述积极松经机构构成为,在织造时以及松经辊向退避位置移动时,可对相对驱动轴的轴心形成所述第1偏心量的部件(转动轴)和形成所述第2偏心量的部件(连结轴)进行切换,从而可以利用更加小型的装置进行所述偏心量的变更(切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适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松经辊退避装置的织机在织造时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为显示适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松经辊退避装置的织机的一例的平面图。
图3为显示适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松经辊退避装置的织机的一例的概略立体图。
图4为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松经辊退避装置中的松经机构的关键部位的侧视图以及部分剖面平面图。
图5为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松经辊的退避装置中的松经机构的一些细节的侧视图以及部分剖面图。
图6为显示适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松经辊的退避装置的织机的松经辊在退避时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7为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松经辊的退避装置的松经机构中的关键部位的操作图。
图8为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松经辊退避装置的其它实施例的侧视图以及关键部位的放大图。
图9为显示在图8所示的其它实施例在织造时及松经辊退避时的状态的操作图。
图10为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松经辊退避装置的另外其它实施例在织造时的状态的侧面操作图以及关键部位的放大图。
图11为显示在图10所示的另外其它实施例在松经辊退避时的状态的侧面操作图以及关键部位的放大图。
图12为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松经辊退避装置的再另外其它实施例的侧视图。
符号说明
1-松经辊;3-张力检测杆;5-测力传感器(张力检测器);7-第1支撑轴;9-第2支撑轴;11-拉杆(支撑杆);13-驱动轴;13a-驱动轴的轴心;20-偏心驱动机构;21-曲柄毂(驱动件);22-支架;22b-轴部(偏心轴);22b1-轴部的轴心;22c-通孔;22d-限制部;23-传动件;23b-通孔;23c-第1连接部;23d-第2连接部;23e-内螺纹孔;24-轴承;25-连结销(连结轴/偏心轴);25a-连结销的轴心;26-螺纹件(卡合件);30-连杆机构;31-松经杆;31a-连杆;31b-连结件;32-松经臂;35-松经杆;37-松经弹簧;40-偏心驱动机构;41-曲柄圆盘(驱动件);43-偏心轴;43a-偏心轴的轴心;45-位置调整机构;45a-滚珠丝杠;45b-从动螺母;50-凸轮驱动机构;51-凸轮;52-凸轮杆(驱动件);52d-凸轮球;53-连结件;53b-轴部;53b1-轴部的轴心;54-支撑轴(驱动件的支撑轴);54a-支撑轴的轴心;60-杆长调节装置;61-第1连结件;62-第2连结件;63-滚珠丝杠;64-支撑件;E1、E2、E3、E4-松经机构;F-织机架;GR-导纱辊;T-经纱;WB-经纱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7,针对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松经辊退避装置的一实施例进行说明。而且以下实施例是采用曲柄式积极松经机构作为本实用新型中松经机构的例子。
适用本实用新型的织机为如图1至3所示的装置,在织幅方向上分开设置的左右一对织机架F、F分别由架体Fb及设置在架体Fb的位于送出侧部分的上表面的支撑架Fa所构成,松经辊1及导纱辊GR于其两端的轴部2处通过支撑架Fa支撑在织机架F上。并且,本实施例的织机中,左右两侧的织机架F、F的结构均相同,因此,下面基本上只针对其中一侧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并且在以下说明中,将织幅方向上各个部件中靠织机中央侧称为内侧,其反向一侧称为外侧。另外,将从松经辊1到织口(图示略)的经纱T的延伸方向称为前后方向,该前后方向上的松经辊1侧(经纱T的送出侧)称为前侧(前方),与松经辊1相反一侧(松经辊相反侧/织口侧)称为后侧(后方)。
在织机架F的支撑架Fa中,第1支撑轴7被设置为,以与织幅方向平行延伸的方式从支撑架Fa的内侧端面朝向内侧突出。并且张力检测杆3通过轴承可转动地被该第1支撑轴7所支撑。即,张力检测杆3通过第1支撑轴7可转动地被织机架F所支撑。
在图示例子中,张力检测杆3具有被第1支撑轴7所支撑的圆柱形支撑部3a及以从支撑部3a外周面突出的方式一体形成的2个臂部3b、3c。该2个臂部3b、3c被设置为位于支撑部3a(第1支撑轴7)轴线的两侧并与所述轴线垂直延伸。并且,该2个臂部3b、3c中朝向下方延伸的臂部3b的端部上连结有测力传感器5。该测力传感器5的构成包括S型的测力传感器主体5a及安装在测力传感器主体5a的负重方向两侧的连结杆5b、5b。并且,测力传感器5利用一侧的连结杆5b通过球面轴承连结至张力检测杆3的臂部3b的同时利用另一侧的连结杆5b通过球面轴承支撑于支撑架Fa上。因此,可旋转地支撑于织机架F上的张力检测杆3于该臂部3b处通过测力传感器5连结至织机架F,第1支撑轴7轴线周围的相位则通过测力传感器5进行固定(维持)。
并且,在图示例子中,张力检测杆3的2个臂部3b、3c中朝向上方延伸的臂部3c的端部形成为圆柱形,该圆柱形端部形成有通孔。并且,通过嵌插于所述通孔的滚针轴承等轴承使第2支撑轴9嵌插于臂部3c。即,第2支撑轴9于臂部3c处可旋转地被张力检测杆3所支撑。并且如上所述,张力检测杆3其第1支撑轴7轴线周围的相位通过测力传感器5进行固定(维持)。因此,第2支撑轴9的位置也被固定在第1支撑轴7轴线周围。
并且,第2支撑轴9于其内侧端部处被张力检测杆3支撑的同时从该支撑位置向外侧沿织幅方向延伸。而且,拉杆11被固定在第2支撑轴9上,位于张力检测杆3及支撑架Fa之间即比张力检测杆3的支撑位置更外侧的位置。
拉杆11为两端部具有通孔的部件,一侧的端部具有开口夹紧结构,该开口夹紧结构形成有从边缘连通至通孔的切口并通过拧紧螺栓11a使通孔缩径。而且,拉杆11在具有该开口夹紧结构的一侧的端部上与张力检测杆3的臂部3c以预定角度(图示例子中约为90°)被第2支撑轴9所固定支撑。
并且,松经辊1的轴部1a通过嵌装在该通孔中的轴承嵌插于拉杆11另一侧的端部中。于是,松经辊1中其两端部的轴部1a通过拉杆11被第2支撑轴9所支撑。再者,在左右一对织机架F、F中分别设置的各张力检测杆3、3通过测力传感器5固定第1支撑轴7轴线周围的相位,以使臂部3c中的通孔位置从侧面观察几乎相互对齐。因此,在两织机架F、F中分别设置的第2支撑轴9、9的轴心位置从侧面观察也几乎对齐。并且,拉杆11被第2支撑轴9所固定,以使张力检测杆3及拉杆11在两织机架F、F的各侧形成相同的角度。从而,松经辊1以与第1支撑轴7及第2支撑轴9平行延伸的状态被拉杆11所支撑。
而且,从经纱轴WB呈平面状引出并通过导纱辊GR引导的多根经纱T绕挂在松经辊1上。于是,通过以上结构,由于经纱T的张力而作用于松经辊1上的负荷经拉杆11、第2支撑轴9以及张力检测杆3的传递最终作用在测力传感器5上,测力传感器5通过检测该负荷以测量经纱T的张力。于是在本实施例中,松经辊1在作为吸收织造时织机在一个周期中经纱T的张力变动的松经装置的一部份发挥作用的同时,还作为用于检测经纱T的张力的张力检测装置中的张力检测辊发挥作用。
并且,本实施例中支撑松经辊1的第2支撑轴9从张力检测杆3的支撑位置向外侧延伸,一直延伸到织机架F的外侧。而且,第2支撑轴9的外侧端部上连结有使松经辊1在前后方向上摆动运动(松经运动)的松经机构。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2支撑轴9在被张力检测杆3所支撑的同时也于比拉杆11更外侧处被织机架F的支撑架Fa所支撑。更详细地,在织机架F的支撑架Fa中形成有通孔,该通孔位于其中心轴线与张力检测杆3的臂部3c中所形成的通孔3c1中心轴线大致对齐的位置,通过嵌装在该通孔内的轴承被支撑架Fa所支撑。即,在第2支撑轴9中,比织机架F(支撑架Fa)更向内侧突出的部分的端部被张力检测杆3可旋转地支撑的同时也被织机架F(支撑架Fa)可旋转地支撑。
本实施例中,松经机构E1为曲柄式积极松经机构,包括作为驱动装置的偏心驱动机构20以及将偏心驱动机构20的运转传递给第2支撑轴9的连杆机构30。并且,如图1等所示,连杆机构30包括连结于偏心驱动机构20的松经杆31以及连结第2支撑轴9和松经杆31的松经臂32。
连杆机构30的松经臂32在两端部上具有开口夹紧结构,其被设为:于一端部被第2支撑轴9夹紧固定的同时从与第2支撑轴9的连结位置向下方延伸。并且,松经臂32的另一端部上夹紧固定有连结轴32a。另一方面,松经杆31的构成包括在后侧的一端部(下面称为“后端部”。)与偏心驱动机构20连结的连杆31a以及安装在连杆31a前侧的另一端部上的连结件31b,该连结件31b的前侧端部上所形成的通孔中嵌装有球面轴承(图示略)。
而且,松经臂32与松经杆31通过将固定在松经臂32另一端部的连结轴32a嵌插固定至嵌装在松经杆31的连结件31b上的球面轴承内环中,从而相互可转动地连结。于是,在该连杆机构30中,松经杆31被偏心驱动机构20在前后方向上往复驱动,从而松经臂32以第2支撑轴9的轴心为中心往复摆动。其结果,第2支撑轴9在与松经臂32的摆动量相对应的角度范围内往复转动,于是,通过拉杆11支撑于第2支撑轴9上的松经辊1以第2支撑轴9的轴心为中心进行摆动运动(松经运动)。
并且,偏心驱动机构20与在先申请的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8-180289号公报中所公开的曲柄式驱动装置基本上具有相同的结构,如图4、5中详细所示,其包括:作为驱动件的曲柄毂21、固定于曲柄毂21上的支架22、可相对旋转地支撑于支架22上的传动件23。另外,图5为从图4中单独提取曲柄毂21、支架22以及驱动轴13并显示的图。下面,针对该偏心驱动机构20的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由于该偏心驱动机构20被设置为支撑于从织机架F的侧面向外侧突出的驱动轴13上的状态,因此在以下说明中,将各部件中驱动轴13的前端侧(反织机架F侧)称为外侧,而将织机架F侧称为内侧。
曲柄毂21被固定在从织机架F向外侧突出的驱动轴13的前端部上。即,在本实施例中,作为驱动件的曲柄毂21被驱动轴13所支撑,从而驱动轴13及支撑轴具有公共的轴线。而且,该驱动轴13相对织机架F的架体Fb可旋转地被支撑的同时与织机的主轴(图示略)连结,且与织机的主轴的旋转同步,以主轴每旋转一周也跟着旋转一周的比例进行旋转。
并且,曲柄毂21具有:形成有与驱动轴13具有大致相同直径的通孔21d的轴部21a以及与轴部21a一体形成的法兰部21b。此外,曲柄毂21的轴部21a上具有开口夹紧结构,其包括以与通孔21d连通的方式形成的切口。而且,曲柄毂21以驱动轴13嵌插于通孔21d的状态,通过形成于轴部21a的开口夹紧结构夹紧固定在驱动轴13上。
支架22具有:固定于曲柄毂21的法兰部21b上的平板状安装部22a,以及从该安装部22a内侧端面突出并作为与安装部22a一体形成的转动轴的轴部22b。并且,在轴部22b上形成有贯穿于轴部22b并在安装部22a外侧端面形成开口的通孔22c。
而且,支架22以驱动轴13贯穿通孔22c的状态设置,并以将安装部22a的外侧端面抵接至曲柄毂21的法兰部21b内侧端面的状态,通过从曲柄毂21侧拧入的多个(图示例子有3个)螺纹件被装配于曲柄毂21上。于是,支架22的轴部22b通过将支架22与固定在驱动轴13上的曲柄毂21进行装配以形成通过安装部22a支撑于作为驱动件的曲柄毂21上的状态。
并且,支架22以轴部22b的轴心22b1相对驱动轴13的轴心13a偏心的方式装配于曲柄毂21上。因此,在图示的结构中,为容许相对轴部22b的驱动轴13偏心,驱动轴13所贯穿的通孔22c至少在偏心方向上要大于驱动轴13的直径。
另外,在所述偏心方向上,在图示结构中,如图5中详细所示,支架22具有一对限制部22d、22d,该一对限制部22d、22d用于定位,并设置成在驱动轴13贯穿通孔22c的状态下夹持驱动轴13的同时从支架22的安装部22a的外侧端面突出。并且,各限制部22d具有呈直线延伸的平面上的限制面22d1,两限制部22d、22d的限制面22d1、22d1形成为相互面对的同时平行地延伸。
并且,在曲柄毂21中设置有从法兰部21b的内侧端面突出形成的圆柱形导向部21c,另一方面,装配于曲柄毂21上的支架22中形成有嵌入有曲柄毂21的导向部21c的导向槽22e。而且,支架22的导向槽22e形成为使其宽度方向与限制部22d的限制面22d1的延伸方向一致,并且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与曲柄毂21的导向部21c的直径大小大致相同,同时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导向部21c的直径。
从而,在未进行螺纹件固定的情况下,在导向部21c嵌入导向槽22e并且支架22与曲柄毂21被组装的状态下,支架22可在导向槽22e的长度方向上相对固定于驱动轴13的曲柄毂21进行位移。而且,支架22相对曲柄毂21的定位是通过将支架22中的限制部22d的限制面22d1抵接于形成在曲柄毂21的侧面并相互平行延伸的一对端面21e、21e中的一方来实现。另外,形成在曲柄毂21上的螺纹件所贯穿的孔为与端面21e互相垂直方向上的长孔,从而在支架22抵接曲柄毂21的一对端面21e、21e中任意一方的状态下均可进行曲柄毂21与支架22之间的固定。
而且,在曲柄毂21以及支架22中,对曲柄毂21中通孔21d到端面21e的尺寸以及支架22中轴部22b的轴心22b1到限制面22d1的尺寸进行设定,以使曲柄毂21的端面21e与支架22中的限制部22d的限制面22d1相抵接的状态下,使支架22的轴部22b的轴心22b1处于相对驱动轴13的轴心13a的偏心状态。
于是,在支架22相对曲柄毂21被定位的状态下,支架22中的轴部22b的轴心22b1在与支架22的导向槽22e的长度方向相平行方向上相对驱动轴13的轴心13a偏心,该导向槽22e的长度方向即与支架22中限制部22d的限制面22d1相垂直的方向为偏心方向。其中,在图4、5所示的结构中,图5(b)的图面左侧的限制部22d与支架22的端面21e相抵接的状态(图示状态)以及图面右侧的限制部22d与支架22的端面21e相抵接的状态中的任一状态下,支架22的轴部22b的轴心22b1均与相对驱动轴13的轴心13a的所述偏心方向在同一侧,呈向附图中右侧偏心的状态。但在这2种状态下轴部22b的轴心22b1相对驱动轴13的轴心13a的偏心量并不相同。即,利用本实施例的偏心驱动机构20可设定相对松经辊1进行松经运动所需的两种不同的偏心量。
作为支架22的转动轴的轴部22b中通过轴承24支撑有传动件23。更详细地,传动件23以大致为圆盘形的基座23a为主体,该基座23a中形成有比支架22的轴部22b具有更大直径的通孔23b。而且,传动件23通过内环固定在支架22的轴部22b中的轴承24的外环嵌合固定于通孔23b中,以通孔23b内周面包围支架22的轴部22b的方式,被支架22可相对旋转地支撑。
并且,传动件23具有用于连结松经杆31的第1及第2连接部23c、23d。该第1连接部23c及第2连接部23d被设为以将通孔23b夹在中间的形式从基座23a的侧面突出。而且,松经杆31中的连杆31a的后端部通过作为连结轴的连结销25连结在第1连接部23c上。
更详细地,传动件23的第1连接部23c上形成有嵌插连结销25的通孔23c1,另一方面,松经杆31中的连杆31a的后端部也形成有嵌插连结销25的插孔31c1。另外,连结销25具有定位用大直径销头。而且,传动件23及连杆31a通过将从传动件23的通孔23c1内侧插入的连结销25嵌插于连杆31a的插孔31c1中进行组装,以连结销25的销头抵接传动件23的第1连接部23c的状态,通过利用从连杆31a中的后端部的侧面拧入的压紧螺丝(图示略)使连结销25固定于连杆31上从而使两者连结在一起。另外,连结销25只是嵌插在传动件23中并通过销头防止其脱落,使两者可相对转动。于是,连杆31a(松经杆31)通过固定于自身的连结销25以可转动的状态连结至传动件23。
与传动件23的第1连接部23c连结的松经杆31中的连杆31a在织造过程中使松经辊1进行松经运动的状态下,以从传动件23中的第1连接部23c向第2连接部23d延伸的方式连结至传动件23。因此,连杆31a在传动件23的存在区域具有如图所示呈梯形的弯曲形状,以绕开从传动件23的通孔23b突出的方式存在的驱动轴13、曲柄毂21等。而且,连杆31a抵接传动件23中的第2连接部23d的外侧端面(抵接面)并具有从该抵接位置向与驱动轴13轴线的垂直方向延伸的形状。
并且,连杆31a在与传动件23的第2连接部23d相抵接的位置上,具有比其他部分在宽度方向(与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更大的卡止部31a1。并且,该卡止部31a1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两侧处形成有通孔。另一方面,传动件23的第2连接部23d上与连杆31a的卡止部31a1对应形成有2个内螺纹孔。而且,从连杆31a中的卡止部31a1的通孔外侧插入的螺纹件26、26拧入传动件23中的第2连接部23d中所形成的内螺纹孔,从而使连杆31a在该抵接位置处固定在传动件23上。因此,虽然连杆31在其后端部处通过连结销(连结轴)25可转动地与传动件23的第1连接部23c连结,但在织造的状态下,在与传动件23的第2连接部23d的抵接位置处则固定(卡止)在第2连接部23d上,以防止连结销25处的转动的状态与传动件23成为一体。
根据上述松经机构E1的结构,作为驱动件的曲柄毂21随着驱动轴13的旋转而旋转,从而被曲柄毂21所支撑的支架22的轴部22b相对驱动轴13进行偏心旋转运动,以使其轴心22b1将以驱动轴13的轴心13a为中心并在以轴部22b的轴心22b1的偏心量为半径的圆周上旋转。同时,通过轴承24支撑于支架22的轴部22b上的传动件23以及固定于传动件23上的松经杆31的连杆31a进行不伴随以驱动轴13的轴心13a为中心的旋转的偏心运动,通过伴随该偏心运动产生的前后方向上的位移,使松经杆31在前后方向上被往复驱动。于是,与松经杆31连结的松经臂32以第2支撑轴9的轴心为中心进行往复摆动运动,通过伴随该往复摆动运动产生的第2支撑轴9的往复转动,进行松经辊1的松经运动。
并且,在本实施例的结构中,偏心驱动机构20中的所述偏心方向与松经杆31的延伸方向一致的状态为松经臂32往复摆动运动的摆动极限(松经机构E1的止点)。而且,松经臂32以偏心驱动机构20中的所述偏心量所对应的摆动量被往复摆动驱动,松经辊1进行松经运动时的摆动量与该松经臂32的摆动量相对应。其中,用于缓和织造时织机在一个周期中经纱T的张力变动的松经辊1的松经运动一般为2至3°的角度范围内的摆动运动,最大也是小于10°的角度范围内的摆动运动。于是,现有的松经机构中的偏心驱动机构其构成为仅可设定在该程度角度范围内的松经运动所能实现的所述偏心量。
再者,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偏心驱动机构20中可设定两种所述偏心量,但在织造过程中,仅设定为其中之一而进行松经辊1的驱动。因此,该可选择设定的两种偏心量均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1偏心量。并且,在本实施例的结构中,在织造时的状态即图4等所示的状态下,通过作为转动轴的支架22的轴部22b相对驱动轴13进行偏心旋转运动,从而使松经杆31在前后方向上被往复驱动,该状态下支架22b的轴部22b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偏心轴。此外,在上述图4等所示的状态下,松经杆31的连杆31a与传动件23成为一体,通过传动件23与作为偏心轴的支架22的轴部22b连结。于是,该状态下传动件23作为松经杆31的一部分发挥作用,传动件23即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连结部。
并且,作为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以上所说明的松经机构E1中的偏心驱动机构20构成为,在被设置为相对驱动轴13的轴心13a偏心的同时,使松经辊1进行该偏心量所对应的动作的偏心轴可在织造时与松经辊1退避时之间进行切换。更详细地如下文所述。
如上所述,连杆机构30中的松经杆31在位于其中央处的连杆31a的卡止部31a1处通过螺纹件26卡止(固定)在传动件23上。换言之,松经杆31(连杆31a)具有通过解除螺纹件26的卡止从而在连结销25处可相对传动件23转动的结构。
并且,在偏心驱动机构20中,传动件23的基座23a上形成有在基座23a的外侧端面形成开口并可供螺纹件26拧入的2个内螺纹孔23e、23e,其位于通孔23b的两侧且在与第1及第2连接部23c、23d相异的位置。此外,在支架22上形成有缺口22f22f,从而在支架22的所述偏心方向与处于通过卡止部31a1固定在传动件23上的状态的连杆31a的延伸方向一致的情况下使传动件23的内螺纹孔23e、23e向外侧露出。
并且,螺纹件26为阶梯形螺栓,其具有作为操作部的头部、从头部延伸的未形成有外螺纹的轴部、以及比轴部更靠近前端侧形成有外螺纹的外螺纹部。而且,支架22中的各缺口22f在螺纹件26拧入传动件23的各内螺纹孔23e时不会对螺纹件26的轴部产生干扰,且在螺纹件26拧入内螺纹孔23e的状态下螺纹件26的轴部与缺口22f的位置处的支架22的侧面之间所形成的间隙很小。并且,为了不与螺纹件26的头部产生干扰,在曲柄毂21中形成有缺口21f21f。
根据这种偏心驱动机构20的结构,在传动件23中,通过将拧入第2连接部23d并连结松经杆31的连杆31a及传动件23的螺纹件26从第2连接部23d拆下并拧入内螺纹孔23e中,使螺纹件26的轴部的圆周面处于与支架22的缺口22f的位置的侧面相对的状态,支架22与传动件23的相对旋转由于螺纹件26的轴部的圆周面与支架22的上述侧面之间的抵接而处于被阻止状态。另外,支架22固定在驱动轴13上的曲柄毂21相固定。于是,在螺纹件26拧入内螺纹孔23e的状态下传动件23处于相对驱动轴13不可旋转的状态。
在以上结构中松经辊1向退避位置的移动按下述方式进行。
首先,将处于松经机构E1的偏心驱动机构20中的所述偏心方向与松经杆31的延伸方向一致的状态(图4所示状态)下织机的主轴的旋转角度作为织机停止状态。而且,在停止状态下,通过将螺纹件26、26从传动件23的第2连接部23d拆下并分别拧入内螺纹孔23e、23e中,从而使得松经杆31在固定于自身的作为连结轴的连结销25处处于相对传动件23(偏心驱动机构20)可转动的状态的同时传动件23、曲柄毂21以及支架22均处于相对驱动轴13不可旋转的状态。
而且,在该状态下,通过点动运行织机带动主轴旋转以使驱动轴13进行180°旋转,伴随由该旋转带动的驱动轴13、曲柄毂21以及支架22的旋转传动件23也跟着旋转,在相对驱动轴13的轴心13a的偏心位置处具有轴心25a的连结销25将围绕驱动轴13的轴心进行180°公转,从而形成如图6所示状态。于是,如图7所示,连结销25相对驱动轴13的轴心13a以自身轴心25a的偏心量d2从驱动轴13的轴心13a向朝前方位移的位置处移动,其结果,伴随驱动轴13的上述旋转,连结销25处于从上述旋转前的位置向前方位移d2的2倍距离的状态。因此,使得松经杆31向前方移动上述距离,松经臂32以该移动量所对应的摆动量进行摆动,从而使松经辊1进行大幅摆动并退避至退避位置。
另外,在如上所述将松经辊1退避(移动)至退避位置的操作中,作为转动轴的连结销25将作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偏心轴发挥作用,嵌插固定有连结销25的松经杆31(连杆31a)的后端部则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连结部。并且,连结销25的轴心25a相对驱动轴13的轴心13a的偏心量d2作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2偏心量。而且,本实施例中,螺纹件26作为防止传动件23与支架22的轴部22b(转动轴)之间的相对旋转的卡合件。
其中,图7中的d1为支架22中轴部22b的轴心22b1相对驱动轴13的轴心13a的偏心量,其为织造时松经运动的基础,在图示例子中,作为用于将松经辊1退避至退避位置的摆动的基础的偏心量d2为偏心量d1的16倍。但是,该偏心量d2即连结轴(连结销25)相对驱动轴13的轴心13a的位置被设定为,可使松经辊1朝上方摆动位移以使松经辊1的下端位于比经纱轴WB的上端更上方的位置。而且,在图示例子中,相比织造时松经运动的摆动量如上所述仅在2至3°的角度范围内,而退避时松经辊1的摆动量如图6所示超过了45°(图示状态中约为48°)。
从而,根据基于本实施例结构的松经辊1的退避装置,可在保持连杆机构30的连结状态的情况下利用积极松经机构的驱动使松经辊1移动至退避位置,因此即使在为了降低织造时经位置线的设定位置而降低松经辊1的高度位置时,也容易实施经纱轴WB的更换作业。
并且,利用2个螺纹件26、26将松经杆31卡止在传动件23上的同时该螺纹件26、26也可作为卡合件使用。从而,使作为卡合件发挥作用的螺纹件26同时具有织造时的用途,达到无需管理在不使用卡合件的织造过程中如何处理卡合件的置放及防丢失等问题的效果。而且,如本实施例通过利用2个螺纹件26、26将松经杆31卡止在传动件23上的结构不但可以如所述那样起到兼用效果,还可维持松经辊1退避时的作业的易实施性。具体为如下所述。
当螺纹件26如所述那样为兼用的情况下,该螺纹件26在作为卡合件使用时,为了将松经杆31卡止于传动件23必须将拧入传动件23(第2连接部23d)的螺纹件26从传动件23拆下。假如只使用1个螺纹件26,则松经杆31通过该螺纹件26的卡止被解除后,在松经机构E1中,传动件23保持相对支架22(轴部22b)可旋转的状态下松经杆31在连结销25处处于相对传动件23可转动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松经机构E1的连杆机构30中,由于松经辊1自身重力的作用,对图1状态中的松经臂32施加使松经臂32如图1所示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力,使其处于被偏心驱动机构20支撑的状态。但是,如上所示在传动件23可旋转的状态下一旦解除松经杆31中央处的卡止,松经辊1自身重力引起的转动方向上的力将通过连杆机构30作用于传动件23上,从而可能导致传动件23从织机停止时的状态旋转起来。由于在这种情况下,支架22中所形成的缺口22f的位置与传动件23中所形成的内螺纹孔23e的位置之间将会产生错位,导致螺纹件26无法插入传动件23的内螺纹孔23e中。因此,传动件23如发生上述旋转,则必须将传动件23转回到原来的位置,该操作意味着要将传动件23朝与松经辊1自身重力相反的方向旋转,因此需要很大的体力。
对此,根据本实施例的结构,由于使用了2个螺纹件26、26将松经杆31卡止于传动件23上,因此即使从传动件23上拆下1个螺纹件26,也不会解除松经杆31相对传动件23的卡止。因此,通过将拆下的螺纹件26拧入传动件23的内螺纹孔23e中,使传动件23处于相对支架22不可旋转的状态,因此在该状态下即使从传动件23上拆下另1个螺纹件26而解除松经杆31相对传动件23的卡止,也不会如所述那样导致传动件23因松经辊1的自身重力而发生旋转。于是,无需进行所述支架22的缺口22f与传动件23的内螺纹孔23e之间的对准作业,使得为使松经辊1处于移动至退避位置的状态而对松经机构E1所进行的作业变得容易。
但是,使用作为卡合件的专用部件时,可以只使用1个用于将松经杆31卡止于传动件23的部件(螺纹件26)。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不限于如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设有2个卡合件,也可以设1个卡合件。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在支架22中形成有缺口22f,并使缺口22f位置处的支架22的侧面抵接至为阶梯形螺栓的螺纹件26的轴部圆周面,以此作为通过卡合件防止传动件23与支架22(轴部22b)之间的相对旋转的结构,但是,取而代之,例如,也可在支架22中形成通孔,形成将螺纹件26通过该通孔拧入传动件23的内螺纹孔23e中的结构。在该情况下,通过将螺纹件26的轴部抵接于上述通孔的内周面防止传动件23与支架22之间的相对旋转。并且,使用作为卡合件的专用部件时,例如,卡合件也可形成为具有倒U字形形状的钩形部件,一端嵌插于传动件23的同时另一端嵌插于支架22中。
并且,在本实施例的如图所示的结构中,支架22中所形成的缺口22f在支架22的外周方向上比螺纹件26的轴部直径形成的要更大一些。这是由于:自织造状态使织机停止时主轴的旋转角度(停止角度)若总能为预定的旋转角度,即偏心驱动机构20中的所述偏心方向与松经杆31的延伸方向完全一致的旋转角度时则没有关系,但实际上织机的主轴的停止角度并非总是恒定不变的,有时停机时会产生相对上述预定的旋转角度出现少许偏差的情况。因此,如上述那样增大支架22的缺口22f的形成范围,从而可应对上述的主轴的停止角度的偏差。
于是,如上所述,即使在支架22上形成供螺纹件26插入的通孔,该通孔也优选为以驱动轴13的轴心13a为中心的圆周上较长的长孔。其中,在图示结构中形成有缺口22f,以使相对上述预定的旋转角度容许有前后3°的旋转角度偏差。但是,如果可通过织机的停止控制使主轴停止在恒定的停止角度的情况下,也可将支架22上所形成的缺口22f及所述通孔设置为与螺纹件26的轴部外周面上大致一致。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松经辊1作为张力检测辊发挥作用,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利用其他辊等部件进行经纱T的张力检测,而松经辊1只用于进行松经运动。并且,本实施例中松经机构E1设于织机的两侧(分别设于左右两侧的织机架F)并分别连结至第2支撑轴9的两端部,并形成松经辊1在两端部被积极地驱动的两侧驱动,但是,取而代之,也可以是松经机构E1仅连结至第2支撑轴9的一端的单侧驱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关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织机中松经辊的退避装置,阐述了采用曲柄式积极松经机构作为松经机构的实施方式,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松经辊退避装置也可以是基于以下实施方式(变形例)的实施例。
(1)采用曲柄式积极松经机构作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松经辊退避装置中的松经机构时,除了所述实施例之外,还可采用具有如图8、9所示的结构的松经机构E2。另外,由于该松经机构E2中的连杆机构30与所述实施例的结构基本相同,因此在图8、9中利用与所述实施例相同的符号来标示该相同结构并省去在下文的详细说明。而且,该松经机构E2作为驱动装置具有与所述实施例不同的偏心驱动机构40。
该偏心驱动机构40包括:曲柄圆盘41,其作为驱动件不可相对旋转地支撑于驱动轴13上;偏心轴43,其由曲柄圆盘41所支撑并被设置在使轴心43a相对驱动轴13的轴心13a偏心的位置上;位置调整机构45,其被设为相对曲柄圆盘41不可相对旋转,并用于在支撑偏心轴43的同时偏心轴43在调整曲柄圆盘41的半径方向(以下简称为“半径方向”。)上的位置。于是,偏心轴43通过位置调整机构45被支撑于曲柄圆盘41上。而且,连杆机构30的松经杆31在其后端的连结部处通过轴承金属等轴承部件可相对旋转地连结至该偏心轴43上。其中,驱动轴13与所述实施例同样与织机的主轴同步,以主轴每旋转1圈也跟着旋转1圈的比例被驱动,于是,曲柄圆盘41也以主轴每旋转1圈也跟着旋转1圈的比例被旋转驱动。
位置调整机构45包括在半径方向上延伸并支撑于曲柄圆盘41的滚珠丝杠45a以及支撑偏心轴45a的从动螺母45b。更详细地,滚珠丝杠45a通过固定在曲柄圆盘41正面(反驱动轴13侧的端面)的一对托架45c、45c,以从该中心的附近延伸至曲柄圆盘41的外周缘附近并横跨曲柄圆盘中心的方式被支撑。并且,滚珠丝杠45a以在两端的轴部45a1、5a1处相对托架45c、45c可旋转的状态被支撑的同时,曲柄圆盘41的外周缘侧的轴部45a1从托架45c突出,通过连结至该突出部分的操作工具(图示略)进行旋转操作。并且,滚珠丝杠45a的轴部45a1可通过未图示的卡止件进行卡止,通过该卡止使滚珠丝杠45a处于相对托架45c不可旋转的状态。
并且,从动螺母45b具有长方体形主体与沿长度方向贯穿的通孔45b2的同时在该通孔45b2内周面上形成有与滚珠丝杠45a螺合的内螺纹。此外,从动螺母45b在与通孔45b2的轴线相平行的4个侧面中的2个侧面的一方上,具有从该一方的侧面突出形成并且比该侧面具有更小宽度尺寸的导向片45b1。另一方面,曲柄圆盘41在从正面观察与滚珠丝杠45a的相同位置上形成有沿半径方向延伸并可使从动螺母45b的导向片45b1嵌合其中的导向槽41a。而且,从动螺母45b设置为,通过将滚珠丝杠45a拧入通孔45b2而被滚珠丝杠45a支撑的同时,在支撑于该滚珠丝杠45a的状态下导向片45a1嵌入曲柄圆盘41的导向槽41a中。于是,从动螺母45b通过导向片45b1与导向槽41a之间的卡合相对曲柄圆盘41不可旋转的同时可在导向槽41a的长度方向(为半径方向即滚珠丝杠45a的延伸方向)上进行移动。
根据该偏心驱动机构40的结构,通过旋转滚珠丝杠45a使从动螺母45b在滚珠丝杠45a上沿着半径方向移动。于是,被从动螺母45b所支撑的偏心轴43通过旋转滚珠丝杠45a来改变其在曲柄圆盘41上的半径方向上的位置,从而改变偏心轴43的轴心43a相对驱动轴13的轴心13a的偏心量。
在图示结构中,滚珠丝杠45a从曲柄圆盘41的外周缘附近朝曲柄圆盘41中心(驱动轴13的轴心13a所在位置)延伸,一直延伸到超过该中心的位置。于是,位于曲柄圆盘41中心侧的从动螺母45b的位置可设定为偏心轴43的轴心43a在半径方向上靠近驱动轴13的轴心13a的位置。
而且,在织造过程中,如图8(c)中实线所示,从动螺母45b的位置被设定为偏心轴43的轴心43a在半径方向上靠近驱动轴13的轴心13a的位置(偏心量d3),在图9(a)中通过实线及双点划线表示的范围内进行松经辊1的松经运动。其中,此时的偏心量d3相当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1偏心量。但是,在偏心驱动机构40中,滚珠丝杠45a上的从动螺母45b的位置,即半径方向上偏心轴43的轴心43a相对驱动轴13的轴心13a的位置(=偏心量)在滚珠丝杠45a的存在范围内可进行任意调整。于是,织造过程中从动螺母45b(偏心轴43)的位置可对应织造条件等进行任意设定,但正如所述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由于织造过程中松经运动引起的松经辊1的摆动量很小,因此针对松经运动可设定的从动螺母45b(偏心轴43)的位置始终被设定在半径方向上靠近驱动轴13的轴心13a的范围内。并且,针对该松经运动可设定的偏心轴43的轴心43a的位置的范围内偏心轴43的轴心43a相对驱动轴13的轴心13a的偏心量全部为第1偏心量。
此外,在松经机构E2中,滚珠丝杠45a上的从动螺母45b(偏心轴43)的位置可变更至超出织造时针对松经运动可设定的范围的位置,该变更量的最大量(最大变更量)设定为使得松经辊1可退避至退避位置。其中,该最大变更量基于织造时松经辊1的位置及经纱轴WB的上端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关系被设定为可将松经辊1移动至松经辊1的下端位于比经纱轴WB的上端更上方的位置,曲柄圆盘41的直径以及滚珠丝杠45a的长度满足可实现该最大变更量。
而且,在松经辊1退避时,旋转滚珠丝杠45a将从动螺母45b移动至超出针对松经运动可设定的范围的最大变更量的位置(图8(c)的虚线位置)。从而,偏心轴43的轴心43a相对驱动轴13的轴心13a的偏心量d4要比用于松经运动的第1偏心量d3大很多。例如如图示例子,偏心量d4的大小超过偏心量d3的10倍,这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2偏心量。而且,在该状态下,通过点动运行织机将驱动轴13旋转至松经机构E2的止点处即松经辊1处于最大推进位置的相位处,使松经辊1移动至如图9(b)中实线所示的退避位置。其中,图9(b)中双点划线所示状态为在织造时进行松经运动过程中松经辊1处于最大后退位置时的状态。
另外,作为曲柄式积极松经机构中的偏心轴的轴心相对驱动轴的轴心的偏心量的调整机构不限于以上结构,例如,还可以是如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7-133545号公报中所公开的、在曲柄圆盘中形成螺旋形沟槽,并可沿着该沟槽调整偏心轴的位置的结构。但是,在该例子中,曲柄圆盘中所形成的螺旋形沟槽也形成为可将偏心轴的位置设定为超出织造时用于松经运动的偏心轴的调整范围的位置。
(2)上述例子采用曲柄式积极松经机构作为本实用新型松经辊的退避装置中的松经机构,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松经机构还可以是如图10、11所示的凸轮驱动式积极松经机构。
图10、11所示的是作为驱动装置具有凸轮驱动机构50的松经机构E3。而且,该松经机构E3中的连杆机构30也与所述实施例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因此在图10、11中利用与所述实施例相同的符号来标示该相同结构并省去在下文的详细说明。
该松经机构E3中的凸轮驱动机构50包括由驱动轴13旋转驱动的凸轮51,以及通过凸轮球(凸轮从动件)52d抵接于凸轮51上的同时与连杆机构30的松经杆31相连结的凸轮杆52。其中,驱动轴13与所述实施例相同,其与织机的主轴同步,以主轴每旋转1圈也跟着旋转1圈的比例被旋转驱动,因此,曲柄圆盘41也以主轴每旋转1圈也跟着旋转1圈的比例被旋转驱动。
凸轮杆52具有通过支撑轴54相对织机架F可旋转支撑的凸台部52a,以及向凸台部52a两侧延伸的方式与凸台部52a一体形成的2个杆部52b、52c。该2个杆部52b、52c中的杆部52b在图示例子中形成为从凸台部52a朝下方延伸,其前端部(反凸台部52a侧的端部)在固定有轴52b1的同时,凸轮球52d相对轴52b1可自由旋转地被支撑。其中,凸轮杆52被配置为,由杆部52b所支撑的凸轮球52d在织幅方向上与凸轮51对齐,并在杆部52b中通过弹簧等偏压装置(图示略)向凸轮51侧偏压以保持凸轮球52d与凸轮51的抵接状态。
并且,凸轮杆52的杆部52c形成为从凸台部52a朝上方延伸。其中,杆部52c形成为在松经辊1处于最大后退位置的状态(凸轮球52d抵接于凸轮51的下止点时的状态)下,沿着以连结松经杆31及松经臂32的连结轴为中心的圆弧延伸。而且,该杆部52c上安装有与松经杆31的后端部连结的连结件53。
该连结件53具有:安装在凸轮杆52的杆部52c上的主体部53a,以及被设置为从主体部53a突出的同时与松经杆31连结的轴部53b。更详细地,为近似长方体形的主体部53a具有可嵌插凸轮杆52的杆部52c的通孔53a1,在该通孔53a1中嵌装杆部52c,并从侧面将卡止螺栓53c拧入与通孔53a1连通的内螺纹孔中,从而固定杆部52c上的位置并安装于凸轮杆52上。而且,在该主体部53a位于宽度方向(凸轮杆52的支撑轴54的轴线方向)上的两侧面中远离凸轮51侧的侧面53a2上以朝上述宽度方向突出的方式设置有轴部53b。
并且,主体部53a具有比凸台部52a更大宽度尺寸的同时通孔53a1形成在与侧面53a2相反侧的侧面附近,以使在处于被安装于凸轮杆52的状态下设置有轴部53b的侧面53a2处于比凸轮杆52的凸台部52a更远离凸轮51的位置(外侧)。于是,主体部53a在被安装于凸轮杆52的状态下,从正面观察比凸轮杆52的凸台部52a更向外侧突出。另外,主体部53a在其下表面与凸轮杆52的凸台部52a相对的部分沿凸台部52a外周面形成圆弧状切口,并在包含侧面53a2的外侧端部上具有朝支撑轴54的轴心54a侧突出的突出部。于是,根据该主体部53a的结构,设于侧面53a2上的轴部53b可被设置于使其轴心53b1靠近凸轮杆52的支撑轴54的轴心54a的位置。
并且,连结件53的轴部53b不可旋转地被固定于主体部53a上,松经杆31在其后端的连结部上通过轴承金属等轴承部件可相对旋转地连结于该轴部53b。并且,连结件53被固定于杆部52c上,以使轴部53b的轴心53b1在凸轮杆52的杆部52c上处于相对支撑轴54的轴心54a的偏心位置(偏心量d5)上。
根据包括该结构凸轮驱动机构50的松经机构E3,当由驱动轴13驱动旋转凸轮51时,通过凸轮球52d用杆部52b抵接于凸轮51的凸轮杆52以支撑轴54的轴心54a为中心被往复摆动驱动。于是,该实施方式中的凸轮杆52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由驱动轴13驱动旋转的驱动件。但是,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驱动轴13驱动的驱动件(凸轮杆52)的旋转驱动并非如所述实施例等的单向连续旋转而是往复旋转(转动)驱动。另外,该实施方式中该凸轮杆52(驱动件)所支撑的连结件53的轴部53b即相对支撑凸轮杆52的支撑轴54的轴心54a使轴心53b1偏心设置的轴部53b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偏心轴。
而且,伴随所述凸轮杆52的往复摆动运动,被设置在相对支撑轴54的轴心54a使轴心53b1偏心的位置上的连结件53的轴部53b以其偏心量所对应的量进行前后方向上的往复运动,连结于轴部53b的松经杆31则在前后方向被往复驱动。其结果,使得松经辊1以上述偏心量所对应的摆动量进行摆动。
而且,如图10所示,织造时凸轮杆52的臂部52c上的连结件53的位置被设定为靠近凸轮杆52的凸台部52a的位置,连结件53上的轴部53b的轴心53b1相对支撑轴54的轴心54a的偏心量被设定为如图10(b)所示的较小偏心量d5。于是,织造过程中的松经辊1以上述偏心量d5所对应的摆动量进行松经运动。而且,此时的偏心量d5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第1偏心量。其中,图10(a)中以实线表示松经辊1位于后退极限的状态(凸轮球52d抵接于凸轮51下止点时的状态),以双点划线表示松经辊1位于前进极限的状态(凸轮球52d抵接于凸轮51上止点时的状态)。
并且,在图示结构中,凸轮杆52的臂部52c形成为朝上方延长以使连结件53的轴部53b的轴心53b1的所述偏心量可设定为超过织造过程中针对松经运动可设定的偏心量,在连结件53位于臂部52c的前端侧的状态下,连结件53的轴部53b的轴心53b1的所述偏心量d6(图11(b))比所述织造时的偏心量d5要大的多,图示例子中其大小超过6倍。
因此,在松经辊1退避时,首先松开将凸轮杆52固定在连结件53位置上的卡止螺栓53c,使连结件53可在臂部52c上移动并将连结件53移动至臂部52c的前端侧,通过卡止螺栓53c再次固定于臂部52c的前端附近。从而,如图10(b)所示,连结件53中的轴部53b的轴心53b1以相对支撑轴54的轴心54a的偏心量d6处于较大偏心状态。而且,此时的偏心量d6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第2偏心量。并且,上述连结件53的移动是在松经辊1位于后退极限的状态下进行的。
而且,在该状态下,通过点动运行织机带动主轴以使驱动轴13进行180°旋转,通过该旋转所带动的凸轮51的旋转使凸轮杆52向前方摆动。此时,连结件53的轴部53b以所述较大偏心量d6相对支撑轴54偏心,因此轴部53b向前方位移1个与偏心量d6相当的半径的圆弧的距离。于是,通过松经杆31与连结件53的轴部53b相连结的松经臂32将进行大幅度摆动,松经辊1则被移动至如图11(a)中实线所示的退避位置。其中,图11(a)中双点划线所示的状态为织造过程中在进行松经运动时松经辊1处于最大后退位置时的状态。
另外,在利用图8至11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中,织造时及松经辊1退避时共用偏心轴,将该共用的偏心轴在织造时的偏心位置(轴心以第1偏心量相对支撑轴(驱动轴)的轴心的偏心位置)及松经辊1退避时的偏心位置(轴心以第2偏心量相对支撑轴(驱动轴)的轴心的偏心位置)之间进行切换。但是,在这些结构的情况下,支撑偏心轴的驱动件必须为可设置该2种偏心位置的大尺寸构件,虽然能够实现但同时也有装置尺寸变大的缺陷。另一方面,在上述的实施例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在织造时及松经辊1退避时可对偏心轴进行位置切换,因此具有能够使得装置小型化的优点。
并且,在以上所述例子中,驱动轴13与织机的主轴连结从而由织机的主轴旋转驱动,即以织机的主轴作为驱动源,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驱动轴13还可以是以相对织机的主轴(原动马达)独立的专用驱动马达作为驱动源并通过该专用驱动马达与织机的主轴同步旋转驱动的装置。
(3)在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松经辊退避装置中的松经机构为积极松经机构的例子,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通过不具有驱动装置而利用弹簧等产生的偏压力来吸收织造时经纱T的张力变动的消极松经机构来实现。
图12所示即为其中一例,即利用通过松经弹簧37吸收织造时经纱T的张力变动的消极松经机构E4作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松经机构的例子。该松经机构E4中,松经臂32及松经杆35之间夹装有作为压簧的松经弹簧37,通过该松经弹簧37作用于松经臂32上的偏压力对经纱T施加张力的同时吸收织造时经纱T的张力变动。并且,在消极松经机构E4中,松经杆35在与松经臂32相连结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后端部)通过安装在其端部上的球面轴承等轴承部件支撑在织机架上。
而且,在图示结构构中松经杆35的实际长度(织机架的支撑位置到与松经臂32的连结位置之间的长度尺寸)可以变更。具体来讲,松经杆35包括与松经臂32连结的第1杆件35a及由织机架所支撑的第2杆件35b2个部件,该第1及第2杆件35a、35b通过杆长调节装置60连结。
该杆长调节装置60具有:第1连结件61,其不可旋转地固定在第1杆件35a的后端部上;第2连结件62,其不可旋转地固定在第2杆件35b的松经臂32侧的端部(前端部)上且针对松经杆35与第1连结件61具有相同相位;以及滚珠丝杠63,其连结第1连结件61及第2连结件62。该滚珠丝杠63在形成于前端部的轴部63a处被第1连结件61所支撑的同时在形成于后端部的轴部63b处被支撑件64所支撑。该支撑件64被设置为,通孔64a中嵌插有第2杆件35b,并可沿第2杆件35b的轴线方向滑动。而且,滚珠丝杠63在两端的轴部63a、63b处被分别支撑为相对第1连结件61以及支撑件64可旋转且不可沿轴线方向移动。
并且,第2连结件62与第1连结件61所支撑的滚珠丝杠63的交差位置处具有通孔62a,该通孔62a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可与滚珠丝杠63上所形成的外螺纹螺合的内螺纹。而且,第2连结件62在第1连结件61及支撑件64之间通过通孔62a螺合于滚珠丝杠63上。
因此,根据杆长调节装置60中的这些结构,通过旋转滚珠丝杠63来变更滚珠丝杠63上第2连结件62的位置,从而变更松经杆31的轴线方向上第1连结件61与第2连结件62之间(第1杆件35a与第2杆件35b之间)的距离,其结果改变松经杆35的实际长度。其中,滚珠丝杠63的旋转可通过在从滚珠丝杠63的轴部63b上的支撑件64突出的部分上连结操作工具(图示略)等构件来进行。
因此,基于这种消极松经机构E4的本实用新型松经辊1的退避装置在织造时,滚珠丝杠63上的第2连结件62的位置被设定为第1杆件35a及第2杆件35b的相对端部接近但不接触的状态时的位置。并且,在松经辊1退避时,朝着使第1连结件61与第2连结件62之间的距离增大的方向旋转滚珠丝杠63。但是,固定有第2连结件62的第2杆件35b在后端部处被织机架所支撑而位置被固定,因此第2连结件62的位置在松经杆35的轴线方向上不发生变化。于是,伴随滚珠丝杠63的所述旋转,第1连结件61在松经杆35的轴线方向上朝着远离第2连结件62的方向位移。其结果,固定有第1连结件61的第1杆件35a朝松经臂32侧位移,从而使松经臂32进行摆动而松经辊1朝上方位置位移。
而且,伴随滚珠丝杠63的所述旋转,支撑件64在第2杆件35b上朝第2连结件62侧滑动,所述滚珠丝杠63的所述旋转,即,在松经臂35轴线方向上第1连结件61(第1杆件35a)相对第2连结件62(第2杆件35b)可位移到支撑件64抵接于第2连结件62。而且,该位移量是根据织造时第2连结件62与支撑件64之间的距离(滚珠丝杠63的长度尺寸)来设定的,该距离被设定为因伴随第1杆件35a的位移而引起的松经臂32摆动使松经辊1退避至退避位置。于是,通过使滚珠丝杠63旋转直到支撑件64抵接于第2连结件62,松经辊1移动至退避位置。
其中,该消极松经机构E4所起的作用可适用于如图8所示的积极松经机构E2。在上述的积极松经机构E2的说明中,将从动螺母45b的位置位移至偏心轴43的轴心相对驱动轴13的轴心13a的偏心为第2偏心量的位置后,旋转驱动轴13以使松经辊1移动至退避位置,但是取而代之,也可以是:首先,在织机停止状态下,将主轴(驱动轴13)旋转至织造时松经运动中松经辊1的最大前进位置所对应的角度后,旋转滚珠丝杠45使从动螺母45b位移至偏心轴43的轴心43a的偏心量为所述第2偏心量的位置。该情况下,随着从动螺母45b的位移松经辊1朝上方移动,在偏心轴43的轴心43a的偏心量为所述第2偏心量的状态下松经辊1处于向退避位置移动的状态。
并且,在图8的积极松经机构E2以及图12的消极松经机构E4中,替代利用所述操作工具手动进行滚珠丝杠45、63的旋转,也可以通过专门设置的致动器等进行电动操作。
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任意一种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3)

1.一种织机中松经辊的退避装置,该织机包括:松经辊,其可摆动地支撑于织机架的同时,被由经纱轴送出的经纱所绕挂,在织造时的位置被设定为,在上下方向上至少一部分位于比经纱轴的上端更下方的位置;松经机构,其与所述松经辊连结并使所述松经辊摆动,以此吸收伴随织造所产生的织机在一个周期中的经纱的张力变动,其特征在于,
所述松经机构构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可使所述松经辊摆动位移至超出织造时所述松经辊的摆动范围的退避位置,即所述松经辊的下端比所述经纱轴的上端更上方的退避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机中松经辊的退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松经机构为积极松经机构,其包括:连结于松经辊的连杆机构;与织机的主轴同步旋转的驱动轴;支撑于该驱动轴上并被旋转驱动的驱动件;以及偏心轴,其由所述驱动件支撑,被设置为使轴心偏离支撑该驱动件的支撑轴的轴心,并与设于所述连杆机构中所包含的松经杆的松经辊相反侧的一端部上的连结部连结而使所述连杆机构在前后方向上进行往复运动,
该积极松经机构构成为,所述偏心轴的轴心相对所述支撑轴的轴心的偏心量,可设定为作为织造时偏心量的第1偏心量,以及将所述松经辊移动至所述退避位置的第2偏心量。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织机中松经辊的退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积极松经机构为所述驱动件由所述驱动轴支撑的曲柄式积极松经机构,
该曲柄式积极松经机构包括:转动轴,其由所述驱动件支撑,被设置为使轴心偏离所述驱动轴的轴心;传动件,其以围绕该转动轴的方式设置,并通过轴承以可相对旋转的状态支撑于所述转动轴;卡合件,其防止所述转动轴与所述传动件的相对旋转,
所述松经杆构成为,通过嵌插于所述一端部的连结轴可旋转地连结至所述传动件的同时在中央处可与所述传动件卡止,
在织造时,所述松经杆在所述中央处与所述传动件卡止,由此防止所述连结轴处的所述松经杆相对所述传动件的转动使所述传动件与所述松经杆处于一体共同运转的状态,所述传动件作为构成所述松经杆的一部分的所述连结部发挥作用的同时所述转动轴作为所述偏心轴发挥作用使所述转动轴的轴心相对所述驱动轴的轴心的偏心量为所述第1偏心量;
在所述松经辊退避时,所述传动件与所述松经杆之间的所述卡止被解除使所述松经杆处于在所述连结轴处可相对所述传动件旋转的状态的同时通过所述卡合件防止所述转动轴与所述传动件之间的相对旋转的状态,所述松经杆中的嵌插所述连结轴的部分作为所述连结部发挥作用的同时所述连结轴作为所述偏心轴发挥作用使所述连结轴的轴心相对所述驱动轴的轴心的偏心量为所述第2偏心量。
CN201520220066.1U 2014-04-24 2015-04-13 织机中松经辊的退避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57015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90637A JP6347981B2 (ja) 2014-04-24 2014-04-24 織機におけるイージングロールの退避装置
JP2014-090637 2014-04-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70157U true CN204570157U (zh) 2015-08-19

Family

ID=5299788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74029.6A Active CN105040245B (zh) 2014-04-24 2015-04-13 织机中松经辊的退避装置
CN201520220066.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570157U (zh) 2014-04-24 2015-04-13 织机中松经辊的退避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74029.6A Active CN105040245B (zh) 2014-04-24 2015-04-13 织机中松经辊的退避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937451B1 (zh)
JP (1) JP6347981B2 (zh)
CN (2) CN10504024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0245A (zh) * 2014-04-24 2015-11-11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织机中松经辊的退避装置
CN109402850A (zh) * 2018-12-27 2019-03-01 山东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织机及其织轴轴承固定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79922B (zh) * 2019-05-21 2024-03-01 山东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织机后梁中间支撑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835536A1 (de) * 1988-10-19 1990-04-26 Scholze Erich Gmbh Co Kg Einrichtung zum festklemmen eines kettbaumrohres od. dgl.
JP3261747B2 (ja) * 1992-07-24 2002-03-04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織機の経糸張力制御装置
JPH07133545A (ja) 1993-11-05 1995-05-23 Tsudakoma Corp クランク装置の駆動量変更機構
JPH09111600A (ja) * 1995-10-12 1997-04-28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織機におけるバックローラ持ち上げ装置
CN1306088A (zh) * 2001-02-27 2001-08-01 沈阳农业大学 Sod乳酸菌生产技术
JP2004250817A (ja) * 2003-02-19 2004-09-09 Toyota Industries Corp 織機における経糸張力検出装置
JP4249036B2 (ja) * 2004-01-05 2009-04-02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織機の送出装置
JP4955325B2 (ja) * 2006-07-11 2012-06-20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織機のロールの支持装置
JP4973142B2 (ja) * 2006-11-17 2012-07-1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パイル織り織機における経糸張力制御装置
JP4884992B2 (ja) * 2007-01-25 2012-02-29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クランク式駆動装置における駆動量変更機構
JP5344889B2 (ja) * 2008-11-10 2013-11-20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積極イージング機構を用いた織機の送出装置
CN202298017U (zh) * 2011-09-26 2012-07-04 江苏万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三齿轮滑块松经机构
JP5778544B2 (ja) * 2011-10-19 2015-09-16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織機の張力検出装置
JP6347981B2 (ja) * 2014-04-24 2018-06-27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織機におけるイージングロールの退避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0245A (zh) * 2014-04-24 2015-11-11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织机中松经辊的退避装置
CN109402850A (zh) * 2018-12-27 2019-03-01 山东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织机及其织轴轴承固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40245A (zh) 2015-11-11
JP2015209607A (ja) 2015-11-24
EP2937451A1 (en) 2015-10-28
JP6347981B2 (ja) 2018-06-27
EP2937451B1 (en) 2016-11-09
CN105040245B (zh) 2017-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70157U (zh) 织机中松经辊的退避装置
CN104420047B (zh) 用于织机中的废边的开口设备
US9341258B1 (en) Return to neutral mechanism for variable drive apparatus
CN104727687A (zh) 用于调整驱动机构的间隙补偿的固定
CN104070563A (zh) 链锯的链条张力调整装置
CN205095855U (zh) 磨辊轧距调节机构以及磨粉机
CN102878260A (zh) 一种杠杆式皮带涨紧轮机构
JP5941768B2 (ja) 運動力学の改良による動力工具のスタータ
CN105479401A (zh) 一种螺旋弹簧安装工具
CN102847754A (zh) 一种管棒材矫直机的下辊调角装置
CN109519507B (zh) 空调压缩机皮带张紧机构
CN205578401U (zh) 机械补偿式液压油缸
KR200386698Y1 (ko) 랏셀크로쳇편기의 위첨사튜브가이드판 구동장치
CN203570948U (zh) T形臂联动皮带传动机构
CN204550963U (zh) 双针床经编机脱圈板间距调节机构
CN207552609U (zh) 基于袜子传输系统的叠式双电机袜子缝头机
CN108132151B (zh) 一种发动机快装小车压紧机构
CN106111700B (zh) 自动切换三辊机
CN202804037U (zh) 节距摆动机构
CN204081752U (zh) 一种人员闸门锁紧装置
CN216734539U (zh) 一种履带车辆的张紧装置
CN107640286A (zh) 一种锚机
CN103981629B (zh) 一种经编机的可调牵拉机构
CN209336803U (zh) 一种基于电动汽车的方向盘传动机构
CN207533853U (zh) 一种螺丝成型机的主动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013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